-
1 # 四川達州人
-
2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嫡子。
繼室不是小老婆,而是大老婆。正妻死後還有別的原因,明媒正娶的女人就是男子的妻子,她的兒子自然是嫡子。歷史上曹操的妻子卞夫人就是這樣,其實卞夫人前面還有丁夫人,丁夫人才是曹操的正宮,但曹操因為泡馬子,而死了長子曹昂,這讓丁夫人很受傷,成天給曹操鬧,曹操是閻王脾氣,有一天終於控制不住,便把丁夫人趕回了亳州老家。
但曹操有很多情,事情過去了就覺得自己對不住老婆,想接老婆回家,可夫人不幹,因為自己不能生育,把曹昂看做自己的孩子。後來曹操就讓卞夫人做了繼室,同時邊夫人的四個兒子都受寵,大兒子曹丕還封了太子,後來成了中國歷史上的魏文帝。
-
3 # 芸豆開花了
只要是正室生的孩子,不管是嫡妻還是繼室都是嫡子,哪怕是先進門的側室生的孩子也沒有繼室生的孩子有優惠權和繼承權,古代妾的地位非常低下不收尊重,生的孩子也沒有正妻生的孩子有低位和身份。
-
4 # 日慕鄉關
先給嫡子下個定義:正妻所生的所有兒子都可以稱為“嫡子”,老大是嫡長子,老二就是嫡次子,然後就是:嫡三子。。。。
但是不是隻有正妻生出來的才是嫡子呢?答案是否定的。
正妻是明媒正娶的第一個妻子的稱呼,一般指的是最先結婚的妻子。但還有兩種妻子生出來的孩子也可以稱為嫡子。
第一種叫做平妻。
這個叫法非常罕見,但卻是真實存在的,例如中國古語中:三妻四妾。怎麼會有三位妻子呢?這就說來話長了。
中國古代一個男人是可以娶很多女人的,許多人把這種制度稱為一夫多妻制,其實這種叫法不嚴謹,因為中國古代多妻制中所謂“妻子”的家庭地位是不同的,叫做一夫一妻多妾制更加恰當。妾的兒子叫做“庶子”,在地位和繼承權上與嫡子差異很大。
但嚴格來說,這種叫法也不夠嚴謹,因為中國古代還有一種妻子叫做:平妻。
平妻是中國古代對商人在外經商所娶女子的一種稱呼,早期地位較低,名為妻子實則仍然是妾。例如《大明律·戶律·婚姻門》就規定:“若有妻更娶者,亦杖九十,(後娶之妻)離異(歸宗)。”
而所謂平妻就是個哄外面女人的。後娶的那個,一輩子不回祖宅,不入宗族,只是外宅。要想認祖歸宗,回家就得執妾禮,想入族譜也是隻能是妾,子女只能記妾生子。
但到了清朝道光時期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平妻享有與正妻相同的地位,也可以叫做大老婆,或者對房。清朝發展出平妻制度有一定的適用性,比如說一個人有哥倆,哥哥家沒有兒子,按照中國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弟弟可以把自己的兒子過繼一個給哥哥,但是如果弟弟老婆有問題或者只有一個兒子怎麼辦?續娶一個,再生兒子,這種做法有個專門的稱呼:承繼兩房宗祧。而兩個妻子的關係更像是妯娌,只不過伺候一個男人。
梅蘭芳當年娶福芝芳用的就是這個理由,他雖有正妻王明華,但王明華所生兒子夭折,有因為做了絕育手術不能再生,而梅蘭芳承繼兩房宗祧,再娶就合情合理合法。所以福芝芳的身份並不是妾,應該是平妻,她與王明華以妯娌相稱。
平妻說完,再說繼室繼室指原配死後,侍妾扶正或者再娶的妻子,最早出自《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
與繼室類似的還有一種稱呼叫做“續絃”,其實兩者是一個意思,身份地位也沒有差別,只不過在叫法上有區別,古代法律上並沒有明顯差異。
繼室的兒子也是嫡子。這裡可以做個總結,只要是妻子生的都是嫡子,只不過優先順序有差別,正妻的最大,繼室和平妻的兒子優先順序低於正妻的兒子。
這些稱呼在講究出生的皇室非常看重:比如說多爾袞的媽媽阿巴亥就是繼室,但多爾袞同樣享有嫡子的身份,如果不是因為年幼,加之皇太極詭計多端,努爾哈赤死後多爾袞是非常有希望繼位的。
而清世祖福臨,母親孝莊太后屬於皇太極五大福晉之一,類似於平妻,但他同樣享有嫡子的身份。
-
5 # 井夫子
什麼是嫡子,其實正妻所生的所有兒子都可以稱為“嫡子”,存在平妻時,平妻之子亦為“嫡子”,但地位略低於正妻之子。
庶子,則是指庶妻所生的兒子,所謂庶子其實不在於妻子是不是繼室,而在於她本身的出身。
在古代一直有著嫡系跟旁系之分,嫡系往往就是可以在長輩過世之後直接獲取家中禮儀的人。
像是如果正妻去世或者離婚,續娶的正妻叫做繼室或者填房,繼室生的兒子也叫嫡子,但是元配所生嫡子優先於繼室所生嫡子,上一任正妻所生嫡子優先於下一任正妻所生嫡子。
但如果妻子不是嫡系,首先就很難成為正妻,哪怕只有她一個,名義上也是平妻或者妾,以預備正妻的出現,即便成為正妻,在禮法上生的孩子也是庶子。
但是如果一個妾是嫡系,生了兒子且被扶正成為正妻,又生了兒子,那麼她成為正妻之後所生的兒子要優先於她做妾侍的時候所生的兒子。但同樣稱之為嫡子。
-
6 # 平沙趣說歷史
所謂嫡子,正室、平妻、繼室所生的兒子,都可以叫做嫡子,不過正妻生的繼承家業的長子又稱"適子",其他嫡子則沒有這種特指。
正室就是明媒正娶的第一個妻子,雖然中國自古就有三妻四妾的說法,但這只是指代妻妾眾多而已,除了正妻以外,"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其實都是妾的稱呼,也就是說,中國長期實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多姬妾的婚姻制度,而在等級森嚴的舊社會,不同的身份對應著不同的等級和待遇。
正室的地位最高,她跟丈夫一樣,是整個家的主人,但其他姬妾就不是,她如果生下孩子,很多情況下都是家族的繼承人。
正室以下,還有一種逆襲的平妻。平妻原本是對商人在外經商所娶女子的一種稱呼,相當於商人兩個地方兩個家,兩個妻子,但是平妻在很長時間內的實際法律地位仍然是妾,如果要跟丈夫回祖宅,必須執妾禮,入族譜也是妾。
直到清朝乾隆後期,律法才將平妻納入,列為適應於兼祧婚制的另娶妻子的稱謂,大清律例載:"如可嗣之人系獨子,而情屬同父周親,兩情相願者,取具闔族甘結,亦準其承繼兩房宗祧。"
獨子兼祧,就是以一子兼承同父兄弟兩房宗祀的特殊繼承方式,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堂兄弟無子,你們兩家商量好了,你就可以再娶一個平妻,名義上是你堂兄弟的妻子,實際上是你的妻子,其所生子女都算堂兄弟的。
平妻跟正妻之間相當於堂妯娌,按理說是平等的,但畢竟在一個屋簷下,總要分出個高低,平妻往往比正妻矮半頭,稱正妻為大姊。
到了道光末年,社會混亂,正妻與平妻甚至出現"兩頭大"或"對房"的說法,但不為法律認可。
平妻算是逆襲的典範,但繼室則看運氣。一般來說正室具有唯一性,《左傳·隱公五年》記載:"諸侯無二嫡",《白虎通義》載:“妻者齊也,與夫齊體,自天子至庶人,其義一也。"也就是說,即使是天子諸侯,也不能同時娶兩個妻。
可要是正室亡故或者被休了呢?
這時候,丈夫可以選擇將侍妾扶正,或者再娶一位妻子,如《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
繼室與原配,在地位上是不同的,繼室並沒有正式的名分,如《左傳》中諸侯元妃稱夫人,繼室卻不稱夫人。
媵在周朝盛行,當時貴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稱為媵, 比如周天子把女兒嫁到齊國,同姓的衛魯晉等國,都要以宗女媵之。
媵的地位比妻子低,但比妾要高,實質上是妾,但地位跟逆襲侯的平妻相同。而且嫡妻死後,媵有機會成為繼室,如上文的聲子。
秦滅六國以後,諸侯玩完,媵妾制度也消失無蹤,法律明文規定男子只能娶一妻,並適當納妾,但妾不可以扶正(皇室除外,立妃子為皇后是常見戲碼)。
直到千餘年後的宋元時期,才開始有起有男子在正妻去世或休棄之後把妾立為正妻,需要經過一重儀式,稱為扶正。明清時期,嫡庶區分不再森嚴,把妾扶正的情況更加普遍。
但是扶正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被扶正的妾出身要清白,名門庶女、平民之女是在官府裡登記了妾書的,是有一定地位的家庭附屬成員,算半個主子,屬於良妾,可以扶正;後面幾種則是妾婢,非常低賤,類似於奴婢,不能扶正。
扶正的繼室地位也被原配低,但所生子女也是嫡出,同樣擁有繼承權,當然,地位也低於原配所生子女。
-
7 # 楚邾
原則上只有元配所生兒子為嫡子,無論繼室還是其他妻妾所生子均為庶子,但後來發生了轉變,繼室所生子亦為嫡子。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左傳》中這段話最早出現“繼室”一詞,用現在的話來說,繼室就是在元配去世之後再娶的妻子。
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也微,華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隱於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這段話翻譯過來,大致意思是說,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如果有嫡子,那麼無論嫡子是否賢明,都隻立嫡子中年齡最長的那一個;如果沒有嫡子,立庶子,那麼就不按照年齡來,而是按照母親身份來。隱公和恆公都不是嫡子,但是恆公的母親地位要高於隱公,所以應該繼位的是恆公,又因恆公年齡太小,所以才暫時讓隱公繼位。
因此,可以看出,雖然隱公為繼室之子,但卻並非嫡子。
不過這個規則在其後逐漸發生了變化,至少在晉代已經發生了變化,晉驃騎大將軍溫嶠,相繼有三妻,疑併為夫人,至唐代亦有明確規定,繼室亦為正妻,據《唐會要》載:
修撰官太學博士韋公肅議曰,古者一娶九女,所以於廟無二嫡。自秦漢以下,不行此禮,遂有再娶之說,前娶後繼,並是正嫡……
並且解釋了春秋是聲子雖為繼室,但不稱正妻的原因是因為她們本身的身份是妾,不同於以後的妻。雖有牽強之言,但繼室為嫡妻卻是明確規定,這樣,繼室為嫡妻,繼室的兒子也自然就是嫡子。
繼室所生子與元配所生子一樣都可以稱為嫡子的具體事例,如明代建文帝朱允炆與清代道光帝旻寧。
明代朱標元配常氏,生二子,長子早逝,次子為朱允熥,繼室呂氏,生子朱允炆等,其中朱允炆序齒為次子、朱允熥為三子,按照繼承順序,最後仍以朱允炆繼位,且朱元璋多次稱其“朕嫡孫”。所以這一問題說明,在明代,元配和繼室之子都是嫡子,在皇位繼承上享有相同的權利,皇位繼承順序是按照年齡來排序,這樣,同為嫡子的朱允炆在嫡長子去世的情況下,成為事實上的嫡長子。
建文帝
清代嘉慶皇帝元配喜塔臘氏,生嫡長子旻寧,繼室鈕祜祿氏,生第四子綿忻,嘉慶也稱其為嫡子,“四阿哥系朕登極后皇後誕生之子”,無論在封爵還是在其他都是按照嫡子的待遇,不過最後繼承皇位的仍然是嫡長子旻寧。
所以,在明清兩代,元配與繼室所生子均為嫡子,其繼承順序則是按照年齡進行排列。
-
8 # 秦右史
周公制禮作樂,奠定了繼承規則和宗法制度,在後來的歷史中有一個演變的過程。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嫡出為大宗,庶出為小宗,嫡出是第一優先繼承人,嫡庶之分是宗法運作的前提之一。
對於王公貴族來說,到底是嫡出還是庶出,主要與繼承權、爵位承繼掛鉤。對於普通老百姓,平民多為一夫一妻,長子主要和分地納糧相關。自然,嫡庶之爭,大機率只會出現在皇家貴族大戶的家庭生活裡。中國古代貴族實施一夫一妻多妾制,所謂嫡即正妻、原配、結髮妻子、正房、正室,也只有正妻所生之長子為嫡長子,其他兒子按次序稱為嫡次子、嫡三子等。女兒的繼承順序較兒子後,甚至沒有繼承權。
從西周開始,歷朝歷代的法律規定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在分封制框架下,嫡出長子是大宗享有繼承權,其他庶出分封各地為小宗,開枝散葉,在自己的領地內又是大宗。長子不一定是嫡子,嫡子卻一定是繼承人。兩漢時期,延續了這種模式。西晉時期,晉武帝還專門下詔禁止亂嫡庶之位,努力維持宗法制度和繼承的單純性。但就又出現了很多問題:
分別是正妻沒有生下兒子、正妻去世續絃娶繼室或者正妻小妾繼室都生不下兒子,就發明了立嗣制度和兼祧制度,於是就出現了有子立長,無子立嗣的原則。倘若同宗兄弟有人絕嗣,可以過繼孩子給對方做兒子,就是兼祧。因此總體來說,狹義上、唐代之前嫡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兒子,庶子是繼室小妾生下的兒子。當正妻去世繼室就成了實際上的嫡妻,如果正妻沒有兒子,繼室的兒子就是嫡出。唐代的嫡庶繼承如下:
嫡長子最先、嫡長孫次之、嫡長孫同母弟、嫡長子同母之次弟、嫡長子不同母之嫡弟(父親續絃之嫡母所生的兒子),然後按庶子、庶孫的順序往下排。唐代時期已將“諸子均分”作為法定繼承的基本原則,肯定了庶子的一些利益。到了宋元明清時期,情況愈發複雜,規定為很詳細。宋代的平妻所生嫡長子已經有很大權利,嫡庶之間相對平等。如《大明令·戶令》中規定記載:
第一,凡嫡庶子男,除有官廕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依子數均分;第二,奸生之子,依子數量半分;第三,如無別子,立應繼之人為嗣,與奸生子均分;無應繼之人,方許承紹全分。對於皇位繼承來說,更是如此。雖然歷朝歷代不一定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必須維持大宗地位,嫡出為本。只有在皇帝無嗣的情況下,才可以從皇室近親子弟中過繼一入或者兄終弟及,填補皇位繼承上的真空。比如,嘉靖皇帝由地方藩王登基,光緒宣統由近室枝葉上登基等情況,皆是小宗入大宗,成為正統。
很多少數民族政權,如蒙古,女真,西夏等,立皇后多人,分大皇后和原配皇后,其她皇后等同嬪妃待遇,因此生下的孩子理論上都是嫡出,故而帝位選擇範圍就會大一些,也不會出現繁冗的程式,不過也可能會宮廷鬥爭的複雜性。宋代之後,在立嗣制度和兼祧制度內,保持了嫡出庶出、大宗小宗之間的動態平衡。也就是說,無嫡出庶出就稱為實質意義上的嫡出,雖然形式上不正統,但是在繼承權上卻有嫡出的權利,這就是傳統法理一些微妙和變通之處。
-
9 # 三色小花貓
繼室是男人娶的第一個以外的妻子 這時候有兩種情況 喪偶和離異 其中喪偶的叫做續絃 離異的就是再娶 古代會有這種情況
那麼男人續絃和再娶的女子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妾室扶正 一種是娶新的女子 其中娶新的女子生下的男孩子是為嫡子 之前娶的妻子生的男孩子也是嫡子 這種不必多敘述
另一種是妾室扶正 那麼這個妾之前生的男孩子還是庶子 扶正之後生的男孩子是嫡子
-
10 # 萍風竹雨123
古代嫡庶分明,嫡出子女會有許多優勢,凡是嫡妻所生的孩子都是嫡出。能稱為嫡出的孩子有下面幾種情況:
一,原配所生。原配自然是嫡妻,還是最高級別的嫡妻,她所生子女地位相應較其他情況的嫡子女要高。
二,繼室所生。繼室是原配正妻死後再娶的妻子,又稱為續絃,也是嫡妻。但在原配牌位前要行妾禮。雖然地位低於原配,但仍然是三媒六證娶回家的正宗嫡派,地位高於其他妾室。她所生的子女也是嫡出。
三,被扶正的妻子所生。這種情況也有三種。①如果有平妻,平妻的地位較其他偏房妾室等地位要高,側仍然在嫡妻所出的子女也是嫡出,但地位略低於正妻。一般情況下,若有平妻,原配死後會把平妻扶正。這樣平妻就會提升為繼室,也算是嫡妻了。②若是扶正的是二房,二房原先所生的子女一樣水漲船高,由庶出而化成為嫡出。③其他貴妾,良妾等因出身良籍,也有扶正可能,若被扶正,其所生子女一樣變為嫡出。
但其他出身賤籍的小妾,則一點機會也沒有,因為政府法律不允許。
-
11 # 猴格大人
首先要說,不論是原配還是繼室,孩子都是嫡子,都是嫡子啊!有時候繼室的嫡子還能越過原配嫡子得到繼承權。
其次,並不是所有的原配地位都高於繼室,某說這個還不是原配被休的,不信,看某舉例子。陳高宗以妻為妾另娶貴女那種就不說了,像曹家那種一貫的無視原配扶正小妾的也不提,找幾個典型的例子來說。
原配以及嫡子全部神秘死亡的西漢太宗文帝劉恆繼位的前夕,他那沒有留下姓名的原配和四個嫡子相繼死亡,劉恆繼位後直接立小妾竇氏的兒子劉啟為太子,然後立竇氏為皇后,竇氏也從一個宮女到皇后再到皇太后,太皇太后,威風凜凜。
每當想起漢文帝原配的神秘死亡都細思極恐。
原配早死並不追封直接冊立繼室的北齊世祖武成帝高湛,就是陸貞傳奇被洗白的那個垃圾貨色,在八歲的時候,身為長廣公的高湛就迎娶五歲的柔然公主叱地連為妻,賀六渾這廝為了聯姻真是什麼都做的出來啊!讓這麼小的兒子都去賣身,柔然公主在十三歲的時候病死在晉陽。
北齊建立後,高湛封長廣王,另娶胡氏為繼室,這兩口是史上比較知名的一對王八夫妻,相互公用一個情人和士開,還極其和睦的相處,高湛殺掉侄子自立以後,就立胡氏為皇后,早死的原配,誰還想的起來她是誰啊?
原配早死扶正陪嫁丫頭的南唐烈祖李昪,之前娶妻王小姐,王小姐有個陪嫁丫頭宋福金,李昪在原配死後直接把生了庶長子的宋福金扶正,篡位建國後,就立宋福金為皇后,原配王氏就是一個追封一個順妃而已。
宋福金從一個陪嫁的通房丫頭,到皇后,再到太后,大概是歷史上最威風的丫頭了。
繼配死了才想起冊封原配後周世宗郭榮,原配劉氏,和三個兒子一起被漢隱帝殺害,後周建國,太祖郭威追封自己的兒媳婦劉氏為彭城郡夫人,又另外為兒子郭榮聘娶符氏為繼室,生子郭宗訓。
顯德元年正月,郭榮繼位,立繼室符氏為皇后,並沒有追尊慘死的原配,直到顯德三年符皇后薨,諡宣懿皇后。
顯德四年四月,才追封原配劉氏為貞惠皇后。
看重繼室的趙匡胤趙匡胤的原配賀氏,為趙匡胤生了三子二女,賀氏死後,趙匡胤續娶王饒第三女為繼室。
趙匡胤篡位後,正月稱帝,八月就冊封王氏為皇后,九月才追尊祖宗們,原配早忘到腦後頭去,哪怕兒子德昭還活著呢,也沒想到追封他親媽。
直到建隆三年【962】四月,趙匡胤才追封原配賀氏為皇后,並沒有諡號。
乾德元年【963】十二月,王皇后薨,次年【964】三月,趙匡胤一次性給原配繼室一起追上諡號,一個孝惠,一個孝明。
他的侄子真宗趙恆也是有樣學樣,繼位後先封繼室為皇后,下個月才追冊原配為後。
繼室嫡子越過原配嫡子得到繼承權明朝第一位皇太子朱標同志,原配是功臣常遇春的女兒常氏,洪武四年嫁給朱標做太子妃,之後生下嫡長子朱雄英。
在常氏生了長子之後,朱標又納呂氏,不知道是側妃次妃還是什麼,總之,在洪武十年呂氏生下庶長子朱允炆。
洪武十一年,常氏生下嫡次子朱允熥,大概得了月子病產後併發症啥的,反正是生了兒子未幾就薨了。
朱標就把呂氏扶正,立為繼妃,呂氏的兒子也升級為嫡子,常氏所生的嫡次子朱允熥就居於升級為嫡次子的庶長子朱允炆之下,在呂氏手下討生活。
隨後,在洪武十五年,太子朱標八歲的嫡長子朱雄英夭折,他的嫡親弟弟原配常氏的二兒子朱允熥就被直接排除在繼承人之外,繼室呂氏之子朱允炆被朱元璋朱標父子視為嫡長子,再後來,呂氏又生了兩個兒子,朱標五子她出其三。
洪武二十五年,朱標薨,朱允炆就被立為皇太孫,而身為原配嫡子的朱允熥已經沒有啥存在感了。
小結可見封建時代,什麼原配繼室,還是要看男人看重誰,看重誰,誰就尊貴,不看重你,你再原配又如何?什麼繼室在原配面前執妾禮,那大概是小言文看多了。
庶女做皇后的不要太多,古代人沒有現代人想的那麼忽視庶系,大青國早都亡了,卻還有人在叫魂,哦,說錯了,大青國才是最不重視嫡庶的了。
就是這樣。
回覆列表
繼妻之子也是嫡子。
繼妻(非扶正妻)也是明媒正娶的正妻,她的宗法地位雖然低於原配,但依舊是正妻,管家權力與原配在理論上並無區別。
當然,繼妻兒子的宗祧、爵位繼承權是低於原配所出的。其他比如財產分配權是相同的。也正因為如此,一般的大戶女子是不願意做續妻的,除非原配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