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小城孫姐

    視覺這一世界注意訓練讓孩子看一些照片和動物圖片並且提出一些問題比如給孩子看一張圖片,視覺這一世界注意訓練,讓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動物圖片,並且提出一些問題,比如給孩子看一張圖片,讓他說說照裡都有什麼人,幾個男的,幾個女的,幾個大人,幾個小孩兒,他們每個人都在幹什麼,手裡拿的是什麼東西等等。什麼東西等等。

    聽覺注意力訓練

    給孩子講故事事先說好了,故事講完之後要提出問題讓他回答,如果能夠在講故事之前就把要問他的問題請提前告訴他,假如這些問題能夠能夠吸引他的興趣相信效果會更好,這就好比我們聽老師講一樣,如果是先做好了預習,找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待聽講時就會特別用心,因為是帶著要尋找答案的願望去聽的,當然這樣做一開始孩子可能只會顧著找答案而忽略了其他內容,不過訓練的次數多了提的問題也增多了。這樣孩子就會把注意力放在整個故事上了。

    動作注意力訓練。

    就是透過讓孩子完成特定的動作來達到訓練注意力的目的。比如教他做一些體操動作,舞蹈動作或一些遊戲動作,這都能達到這種效果,可以進行,請你跟我做這個遊戲,大家圍一個圈,前一個人做什麼動作,緊挨著他的人就學著做這個動作。

    混合性注意力訓練。

    實際上就是把眼睛看,耳朵聽和動作結合起來,既訓練了聽覺和視覺,又訓練了動作,這種混合性注意力訓練訓練難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亂套,所以這種型別訓練要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不能操之過急,可以邊說邊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跟著做,比如說一種物品的名稱,讓他指出來的。

  • 2 # 草長鶯飛二月天Y

    1、在孩子二三歲的時候,給孩子買些帶有貼畫的繪本,不去打擾他,自己去摸索。

    2、當孩子專注於一件事情時,不要去打擾他。

    3、玩一些拼圖或者組裝玩具。

    4、家長要以身作則。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5、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6、遵守合理的作息時間,使孩子自覺遵守。

  • 3 # 姚太太的小世界

    對於嬰幼兒培養寶寶專注力的前提我覺得是,不要干擾孩子的專注力就夠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發現,日常我們帶孩子的時候,總是會打斷孩子進行中的是事,比如弄髒啦!危險啊!不要啊!等等,以我們大人的要求去制止了他,(當然安全是前提)。這個時候其實就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了,所以,當孩子沉浸在一件事中的時候,不要去幹擾他。

    另外,對於專注力的培養最有名的就屬於舒爾特方格訓練法了,就是一張正方形的卡片,共有5*5個方格,格子內任意寫了1~25的數字。訓練時,讓孩子用手指按1~25的順序,依次邊讀邊找出來。數完25個數字所用的時間越短,注意力水平就越高。可以自己手工做幾組這樣的方格,也可以網上買到,非常方便有效。

    總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首先,不破壞其專注力,其次,培養其專注力,兩方面入手!

    附一張舒爾特方格給大家參考:

  • 4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這個問題有點太大了,而且具體到不同孩子(父母)身上可以採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這裡就不展開談太多的內容,只會就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操作的方式提出我的一些建議。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種方式都不會短期內馬上見效,但是隻要做的事情是正確的,那麼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取得極好的成效的。

    還有一個提醒就是,如果孩子是生理上的原因,那麼肯定是需要專業干預的,在家的訓練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要因此就耽誤了最佳干預時機。

    幾點小鋪墊

    1、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旗下的SCALE組織,曾經發表過一個孩子的專注力時間公式:

    Attention span for learning = Chronological age +1

    即:孩子專注學習的時間=生理年齡+1

    比如3歲的孩子,專注學習的平均時間為4分鐘。

    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時間範圍,具體的專注力時間或者說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會跟孩子是否對這件事物、事情感興趣以及外部的環境影響有著很大的關係。而且隨著後天的訓練和孩子年齡的成長,最後的資料會偏離“公式”較大的。

    2、專注力是可以後天訓練的,但除非是個體太過特殊,否則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太過心急還是是會感受得到的,並且也會產生各種“應激反應”,極有可能抑制孩子的注意力培養——比如孩子會因為“壓力”而變成機械式的去“完成”。

    3、培養專注力的方式要多元化,不要過於注重“學習”上的專注力,而忽略玩耍時的培養。

    “興趣”是培養專注力的關鍵

    我們日常會發現孩子再做自己感興趣事情的時候專注力會出奇的好,比如玩玩具、看電視、玩手機……因為這些事情是是很容易吸引他們注意力的,色彩的變化、趣味的形象、有意思的操作等等給了孩子們足夠的吸引力,所以他們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而對於他們並不感興趣的事物,哪怕也是“玩具”孩子可能很快就會把它扔到一邊去了。

    現在孩子還小,等到孩子再大點之後學習任務增加的時候,你就會更加的明顯體會到“興趣”對於孩子學習上的明顯影響,孩子往往對某個科目更感興趣,那麼這個科目就會學的更好,而學的更好他的收穫也就更大,進而由會促進他的興趣。同樣都是面對困難(難題),有興趣的科目他會沉下心來耐心分析,而沒興趣的則往往會選擇放棄……

    所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一定要選擇從“興趣”入手。

    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我還拿來說事兒是不是有點太膚淺了呢?

    並不是這樣的!

    因為這裡我想重點說的是:興趣這個的東西是可以培養的!我舉一個例子:

    比如說“七巧板”這個可以說是伴隨無數人成長的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益智玩具”,對於兒童來說,你不去跟他玩,而只是把它教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玩,那麼幾乎絕大多數的孩子(尤其是低齡的孩子)是不可能對其有太大的興趣的,而且就算有,往往僅僅是因為其顏色、形狀而帶來的暫時的吸引。

    這個時候父母的行為就會給孩子的興趣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我們能夠透過自己的帶動,在語言上增加一些“歡愉”、“驚喜”、“驚訝”的情緒,然後一邊給孩子演示七巧板能夠拼出來的各種圖形一邊鼓勵孩子自己去擺放,而且期間還會讓孩子去用嘴複述我們在擺放的每一塊代表的是什麼(比如“這是魚的嘴巴”、“這是魚的尾巴”……),如果孩子對其沒有概念,那就再找各種魚(我這裡拿魚作為例子)的圖片、實物來給孩子進行直觀的認識。

    這個過程孩子的聽覺、視覺、觸覺以及大腦都是在聯動的,最關鍵的是他不但能夠得到感統上的全面訓練而且還能在這個過程中享受陪伴的快樂、玩耍的趣味。

    結合必要的鼓勵、引導,孩子在玩七巧板上的興趣一定會比其自己玩要強的多得多!

    今天你帶著孩子一批拼“魚”,明天你可以鼓勵孩子讓他自己去拼……小小的七巧板帶給孩子的興趣引導、感統協調、創意思維等等訓練都是全方位的,而且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一個專注力培養的過程!

    這僅僅是一個小例子,生活中我們做很多事情比如“數樓層”、“書檯階”、“數步子”、“比高矮”、“比大小”……以及玩各種玩具、看各種書等等的時候我們都是可以透過大人的一些尤其是激情、態度上的表現來吸引孩子對這些事情產生興趣。

    只要有心,我們會發現生活中隨處都有這樣的機會。

    你可能意識不到的各種“干擾”

    培養興趣並不難,但是比培養興趣更容易的其實是破壞興趣。

    這裡的理論我就不講了,同樣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比如還是以上面的玩七巧板的事情為例:

    你跟孩子講“寶貝,你來拼一條魚好嗎?”

    孩子透過自己的想象力拼出了一條“魚”,但是在我們的認知裡,這個圖形可能根本跟魚就有任何關係。而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中途不斷的去“糾正”孩子,試圖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拼,那麼這個過程的本身其實就是在削弱孩子的興趣——因為久而久之孩子會習慣於聽我們的指揮,喪失了自己去思考、決定的能力。而當這種習慣放在學習的時候,他們就會出現在學習過程中突然自己意識到“這個時候應該停下來去做點別的事情”,比如玩會、吃點東西、喝點水……因為孩子習慣了“被指揮”、“被安排”。

    所以正確的方式不是去打斷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去做他認為對的事情,這個過程還是要注意讓孩子去儘量的表達,我們可以問“寶貝,你這是在拼的那個部位啊?”、“哇,這個魚頭好特別啊!”、“咦?這條魚怎麼這麼可愛啊?”、“這是一條什麼魚?我們給他起個名字吧?”……

    不過也儘量不要太頻繁了,因為孩子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在思考的,當我們發現他們不斷的去調整、猶豫不決的做選擇的時候,我們給孩子點時間,觀察他們的表情、動作,等他們結束這些事情之後再說。

    除了這個例子之外,在未來孩子的學習上其實父母們也是極其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的——比如孩子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理解,我們解釋不清楚的時候會要求孩子必須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比如孩子學習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我們總是“及時”叫停他們去改正錯誤;比如我們總是不斷地只是指出孩子的不足卻不能夠告訴孩子應該如何正確的去做……所有的這些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因為孩子會習慣於等待我們的“打(指)斷(導)”。

    可以嘗試的幾種訓練方法

    除了上面那個“七巧板”的例子之外,我這裡再舉幾個比較適合撇養孩子專注力的“孔工具”,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事情都是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行的,不是說我們三分鐘熱血陪孩子去做了一次兩次孩子就理科會產生怎樣的變化——試想一下,我們在這件事情上都沒有“專注力”和毅力的話,怎麼可能會讓孩子習慣於這種“專注”呢?

    1、閱讀

    親子閱讀無疑是最好的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式之一!

    這個過程我們不但要給孩子讀書,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講”書,過程中要讓孩子的視覺(眼睛看)、聽覺(耳朵聽)、觸覺(手指指或者做出各種造型等)、大腦(思考)、嘴巴(表達)聯動起來。

    舉個例子:

    比如我們在讀一本繪本的時候,例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繪本,我們在給孩子讀的時候不要只是跟孩子講(以上圖為例)“你看,這是兔寶寶、這是兔媽媽,兔媽媽問兔寶寶你有多愛我啊?兔寶寶伸開雙臂說,我對你的愛有這麼大……”(這裡我只是舉一種例子,具體講法是有很多的)我們這是在“敘事”,是在給孩子做“看圖說話”的例子而已。

    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過程豐富起來,同樣也是讀這頁繪本的時候我們自己在語氣上是那種卡通聲音、在肢體上做出動作、讓孩子融入角色扮演、讓孩子思考“你有多愛我啊?”……這樣,孩子“讀”的就已經不再是一本書了!而是一個關於“愛”甚至是如何表達愛的學習。當然,我們還可以透過畫面上的顏色、植物、填空、草地等等讓孩子去指認,還可以讓孩子去猜下一頁可能畫的是什麼,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模仿……

    總之如此閱讀能夠給孩子帶來的收穫一定是巨大的,而這個過程的本身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當他慢慢的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思考的魅力、視野以及思維的開闊之後,對於讀書這這件事情他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有了興趣還有了“方法”,那麼孩子不專注的去做恐怕都會很難,不是嗎?

    2、數數

    數數是可以趣味化的,而數數也可以提高孩子數感為孩子下一步的數量(數值)變化打好基礎。

    傳統數數太過單調,我們日常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比如引入“量”的概念,結合實物讓孩子數的時候帶著“單位”,比如一個、兩個、三個……一塊、兩塊、三塊……一條、兩條、三條……

    還可以按奇偶數去數,比如1、3、5、7……當然了,你可以不用跟孩子講這是奇數的問題,你可以說“我們一起隔一個數一個好嗎?”

    比如還有倒著數、諸如此類,一個簡單的數數可以透過很多種方式讓孩子在一定的時間裡保持專注!

    除了這種方式,我們還可以進行“我說你複述”的遊戲。

    比如你報出來“2、4、5、7、8”五個數,然後讓孩子去複述。

    你看這個過程孩子的腦子、嘴巴、耳朵都是在聯動的,而小朋友極有可能還會藉助手來輔助記憶一共有幾個數……這種訓練的過程既增加趣味性也提高了孩子專注力。

    3、積木

    同“七巧板”,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千萬不要動輒打斷孩子或者非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預期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不如引導孩子“發現”還可以怎麼做。

    4、繪畫

    繪畫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一種培養專注力的方式,無論是早起的“無意識”的亂塗亂畫,還是大了之後的“學畫”,如果孩子對此有興趣一定要培養一下。多用欣賞的眼光、鼓勵的語言對孩子給予肯定。孩子在小時候是非常在乎父母的認可的,而且很多時候他們再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本身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我們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這種表現,如此能夠極大提高孩子繼續做下去並且享受其中。

    5、迷宮

    這東西真的是太好了,低齡孩子玩這個絕對有助於很多能力尤其是專注力的培養。

    除此之外我還建議父母可以帶著孩子自己構建迷宮——可以讓孩子畫迷宮,也可以用一些實物來組建迷宮!後期是後者,我記得我孩子小時候就特備愛玩這個遊戲,他會用各種玩具、小板凳、馬紮等物品在客廳裡設計一個迷宮,然後邀請我們一起“解密”。這個過程時不斷地,而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一直非常專注的思考的。

    6、智力遊戲

    這裡說的不是電子遊戲,用現在的話說應該是“桌面遊戲”。

    多陪孩子玩玩收穫也是極大的,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解讀了。

    其他影響因素

    除了以上建議之外,我這裡還有另外一些建議的補充,這已經不僅僅是針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了,而是對孩子一個全面的影響問題,之所還要補充說明一下,這是因為這些事情的本身也是會影響到孩子專注力的,只不過往往它們的影響還是會更加深遠、更廣的。

    1、父母的關係或者說家庭的關係

    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夫妻之間的感情、交流會嚴重影響孩子在社交、學習、思考、三觀等上的不同發展——很多道理不是靠我們的說教去告訴孩子,而是需要我們的身體力行去“演示”給孩子看的。

    2、“耐心”是需要我們時刻提醒自己的

    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去體會,哪怕你知道這件事情孩子一定會失敗,只要不是危險的事情,那麼不妨我們在這個孩子即將失敗的時間裡去想想我們能夠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什麼,鼓勵孩子不斷地去嘗試、發現、觀察的的本身就是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如此也會極大提高孩子專注力訓練效果。

    3、儘量減少看電視、玩手機這樣的活動。

    原因我就不分析了,這方面有太多權威解讀了,只要有條件,哪怕是讓孩子去玩玩具、外出活動我認為都比看電視、玩手機要有意義的多。當然,不是說絕對不要看,只是我們儘量控制好時間和內容。

    4、陪伴教育不是人人在哪裡就行,關鍵是我們的“心”要跟孩子在一起。

    5、“挫折”是包括的進步經驗,是最好的學習物件。

    孩子碰到桌子了,不要“責怪”桌子以此安慰孩子,比如有些家長會說“抽桌子、碰到我家寶寶了、打它%”,我更建議不如反過來講“哎呀,你問問小桌子疼不疼,下次走路的時候我們要注意觀察我們行進路線上是否有障礙物……”

    6、時刻意識到“專注力”是有客觀時間制約的,這是生理決定的,不要操之過急!

    綜上,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我們不能夠完全依賴於幾個“工具”,我們不要把目光只是盯在“專注力”這三個字上,要知道“觀察力”、“思考”、“分辨”、“選擇”等等能力都是會影響孩子專注力的,所以日常的培養不要僅僅只是侷限於“專注力”上,而是儘量的全面的去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

    父母培養兒童專注力並不難,難的是找對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鴛鴦為什麼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