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許多謙0768

    明朝期間主要以白銀作為流通貨幣,交易中大數用銀,小數用錢,明代初期由於缺銅曾用鈔不用錢,為大明寶鈔,公元1375年始造,大明寶鈔印框高約30釐米、寬約20釐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紙幣,且明朝276年曆史中只發行一種“大明寶鈔”紙幣,之後改為鈔錢兼用。

    在鑄錢方面通常是一個皇帝鑄一種年號錢,共有十個皇帝鑄過年號錢。又因避諱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錢幣統稱通寶。按照這一特點及存世鑄幣來看,目前已知明朝鑄錢有:洪武通寶、永樂通寶、宣德通寶、弘治通寶、嘉靖通寶、隆慶通寶、萬曆通寶、泰昌通寶、天啟通寶、崇禎通寶、弘光通寶、隆武通寶、大明通寶、永曆通寶、建文通寶、洪熙通寶、紹武通寶、正德通寶。

    明亡之後,公元1674年吳三桂鑄利用通寶,耿精忠在福建鑄裕民通寶;公元1678年吳三桂又鑄昭武通寶,其孫吳世璠又鑄洪化通寶。

  • 2 # 星空240070652

    明朝各代皇帝均鑄有通寶,背有其鑄錢之地簡稱。包括折二、折三及宮賞錢等,如萬曆年間有萬曆年造背鑄一錢至九錢一套,屬銀質,其很難收整合套,也有背礦銀之幣,是其開採銀礦之銀所鑄,這兩種應屬宮賞錢之列,比較罕見。至於明朝鑄造銀元寶則是歸國家所有或是權貴富家所能擁有。個人只知道這些,不妥之處,請老師指正。

  • 3 # 茶之人生

    我來淺談兩句:

    當時明朝也企圖以寶鈔為主,但鈔法不利,只好用銀錠和銅錢並行。十幾任皇帝每位僅發行一種年號錢,而自永樂之後相隔幾代未曾鑄錢,直至六七十年後的弘治十六年才又復鑄。嘉靖年間還補鑄過祖輩年號錢。

    明錢一個突出特點,是未出現過"元"寶錢,而一律書寫為"通"寶,這是為避諱太祖朱元璋的名號。

  • 4 # 生生不息的小河

    明朝於1368年建立,朱元璋為開國皇帝,此人當過和尚,要過飯,後參加郭守義部隊,由於有勇有謀,在戰鬥中一步步庸士兵逐漸成長為各統師,打敗陳友諒,張士誠,成為當時中原代雄主,派徐達,常遇春率大軍將蒙古亢朝打回長城以北,元氣大傷,朱元璋深知百姓苦難!

    政治上廢丞相設三司,經濟上鼓勵百姓種田,刑罰上較殘忍,剝貪官白皮充實幹草,以警眾官員,凡貪十兩者即殺!現在重點說一下明朝經濟形式一一貨幣體系:

    明朝貨幣仍以白銀作為法定的流通貨幣,一般交易,大數用,大數用銀,小數用錢,白銀和銅錢作為主體,明初曾用鈔不用錢,後來錢鈔通用,以紙幣為主,明代276的歷史只用種"大明寶鈔",鑄錢則是一個皇帝通常只鑄一種年號錢,有十幾種年號錢,因避諱"朱元璋"的元字,明代貨幣統稱"通寶",忌用元寶。大明通寶透著一個大字,始終由中央政府負責印製,面額以一貫為最高,因為明鈔不是兌換貨幣,可大量使用,後來導致貶值,這是最大的缺陷!

  • 5 # 古韻利州1

    明代錢幣,因為朱元璋避諱“元”字。所以鑄造的錢幣均為通寶型制,無元寶型制。

    明朝鑄幣有以下幾種。

    第一,大中通寶

    第二,洪武通寶

    第三,永樂通寶

    第四,宣德通寶

    第五,弘治通寶

    第六,嘉靖通寶

    第七,隆慶通寶

    第八,萬曆通寶

    第九,泰昌通寶

    第十,天啟通寶

    第十一,崇禎通寶

    以上是明代的鑄幣,其餘有很多年號並未鑄造錢幣。在鑄造的錢幣中,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型制。又有銅質、銀質和金質宮錢等。

    本回答未將南明錢幣未錄入!

  • 6 # 張宇41855548

    由於明代與日本及歐洲間出口貿易的發展,大量白銀從海外透過東南沿海流入內地,明代以白銀作為法定的流通貨幣,一般交易大數用銀,少數用銅錢,白銀和銅錢組成了貨幣主體。明代初期曾用鈔不用錢,後改為鈔錢兼用,以紙幣為主,並且有明一代276年曆史只發行一種“大明寶鈔”紙幣。

    鑄錢經常是一個皇帝鑄一種年號錢(亦有幾代未鑄錢),共有十個皇帝鑄過年號錢。因避諱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錢幣統稱通寶,忌用元寶。

    一,洪武通寶。二永樂通寶,三,宣德通寶。四,弘治通寶。五,嘉靖通寶。六,隆慶通寶。七,萬曆通寶。八,泰昌通寶。九,天啟通寶,十,崇禎通寶。

    其它還有幾種少量的錢幣。由於存世少,真偽爭論不休等原因就不列舉了。

    明朝初期用過一種紙幣,叫做 大明寶鈔 。由於發行的太多,質量太差。所以後期就不用了。

  • 7 # 愛發呆的林隱

    以前做的一個明朝皇帝世系及其鑄幣表:

    因為明朝同時發行寶鈔,錢鈔並行,中期有部分皇帝沒有鑄造發行自己的年號錢

    另外南明三位有廟號的皇帝鑄幣:

    另外還有沒有廟號和年號的魯王鑄幣:大明通寶(相對上面三個南明皇帝鑄幣,大明通寶存世相對較少,特殊版式除外)

  • 8 # 唐超柳

    公元1353年即至正13年,張士誠起義攻佔了泰州、高郵,自稱“誠王”他也想過過當皇帝的癮,便立國號為“大周”,建元“天佑”,鑄了“天佑通寶”。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同年鑄造了“洪武通寶”,錢文為楷體的。“

    公元1374年即洪武7年,明朝設立了“寶鈔提舉司”,於洪武8年正式發行了“大明寶鈔”。“大明寶鈔”在明初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永樂通寶

    永樂開會

    “宣德通寶”的版別不多,主要分“通” 字草點、不草點,“德”字“心”上少一橫或多一橫等。

    “弘治通寶”存世量較其他明代錢幣為少,價格較普通明朝錢幣

    加重到一錢二分的"弘治通寶"

    價值連城的"弘治通寶"當十大錢

    嘉靖通寶

    孤品嘉靖背一錢

    面文異書“嘉靖通寶”, 背文“十、一兩”。面文“嘉”接穿離緣、“靖”“通”接穿連緣、“寶”離穿連緣;背上“十”接穿離緣、右“一兩”離穿連緣,少見之品。

    雲南省會澤縣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巨型古錢幣“嘉靖通寶”為世界上最大的古錢幣。據鑑定,該幣為明代嘉靖年間東川府(會澤原為東川府)鑄錢局開業紀念幣

  • 9 # 古泉學府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襲自韓山童、韓林兒父子的“大小明王”之號,又稱皇明,史稱明朝、明代,清朝時稱之為前明。

    元末群雄並起,各自為政,並自鑄貨幣,儼然一朝之政,但這些政府都是曇花一現,鑄造的貨幣也是顯現一時,後來均臣伏朱氏大明。

    元末張士誠據高郵,號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毀銅佛鑄天佑通寶。

    徐壽輝鑄天啟,天定二錢。

    除友諒殺徐壽輝後,改元大義,鑄大義通寶。

    朱元璋起兵後,鑄大中通寶。

    以上各錢,除大中之外,均極少見。明代幣制以紙幣為主,但也鑄造了不少銅錢,且品類繁雜。朱氏鑄錢,自大中始,開始背文紀地紀值,這是明代銅錢的一個特徵,一直影響到清末鑄錢。且明代錢幣,一反往朝,均為通寶,而無元寶,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諱。

    自洪武之後又鑄了永樂、宣德、弘治、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等貨幣。

    到了明朝末期諸侯稱帝封王,各自為政,割據稱雄,自鑄貨幣展示出一朝暮景。

    一、大中通寶

    大中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元末起義軍領袖朱元璋稱吳王時所鑄。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市)設寶源局鑄“大中通寶”錢,以四文為一錢,四十文為一兩、四百文為一貫。錢凡五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

    二、洪武通寶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全國各省除少數省外,都沒有鑄錢爐,年鑄錢約一十九萬貫,其中洪武五年(1372年)時鑄錢最多。洪武《鑄錢則例》規定,鑄錢應用生銅。但當時銅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廢錢和舊銅鑄造,因銅質複雜,純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寶”成色不一的情況。

    三、永樂通寶

    永樂通寶是明成祖朱棣鑄造的年號錢。明初推行紙鈔為主的貨幣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寶鈔,銅錢鑄禁無常。朱棣即位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舉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閉關政策,實行“懷柔遠人”的對外開放政策。出於外交和對外貿易的需要,永樂六年(1408年)開鑄永樂通寶錢,“至九年又差官於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四布政司鑄永樂通寶錢”,用於對外貿易和賞賜。

    四、洪熙通寶

    古代錢幣之明朝仁宗皇帝朱高熾,洪熙年間(公元1425年)鑄造。“洪熙通寶”傳世絕少,皆為國寶級文物。不過泉界對其真偽尚有爭論。此錢泉屆多認為是後朝補鑄。

    五、宣德通寶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開鑄“宣德通寶”,錢制沿永樂成規,皆為小平錢,光背無文,真書直讀,製作上稍遜於“永樂通寶”,書法一般,版別較少,相比同時期所出的“宣德爐”銅器相差很大。傳世量少於永樂錢。

    六、弘治通寶

    自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後,到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共六十八年未再鑄錢。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鑄行了“弘治通寶”,此錢皆為小平錢。光背無文,真書直讀。此錢版本較多,各地所出,略有差異。

    七、水官通寶、太定通寶等

    水官通寶據考證為雲南大理土司鑄幣,存世量極少,收藏之珍品。

    太(大)定通寶小平錢,紅銅,厚肉型,錢文作八分書。同時期大理國還鑄有太官通寶,太子(平)通寶,鑄造均不多。

    八、嘉靖通寶

    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間鑄造。“嘉靖通寶”是方孔圓錢,直徑一般為2.5cm左右。弘治十八年,改定錢重為每文一錢二分,鑄錢成色為每用銅一斤加好錫一、二兩。但改制之時,孝宗已崩,武宗已繼位,次年即改元正德,故依制所鑄的弘治通寶錢不多,但按一定比例加錫鑄錢,卻成為嘉靖,萬曆朝鼓鑄銅錢的方法。故嘉靖朝所鑄嘉靖通寶存在銅色偏白現象,即所謂“白銅錢”。另外,嘉靖通寶的“靖”字有斜立、正立之分。

    九、隆慶通寶

    明穆宗朱載垕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鑄行“隆慶通寶”。此錢皆為小平錢,光背無文,真書直讀。隆慶通寶錢制每文重一錢三分,有金背、火漆。隆慶時期鑄錢比嘉靖時減少,當年兩京鑄錢僅二萬貫,只及嘉靖時兩京鑄額的一半。

    十、萬曆通寶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明朝神宗朱翊鈞,萬曆元年(公元1573)鑄造。仿造嘉靖錢制,有小平,折二兩種。光背者比較多見。少數小平錢背

    十一、泰昌通寶

    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年間鑄造。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年間並未鑄錢,因其在位僅一月,未及鑄錢,其子明熹宗朱由校於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先補鑄其父年號“泰昌”錢,稱“泰昌通寶”。此錢為小平錢,真書,直讀,銅色淡紅,也有黃銅錢,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錢。

    十二、天啟通寶(熹宗)

    天啟通寶錢以鑄量多,流通廣,成為明代流通量最多的錢幣之一,至今仍多有發現。

    “天啟通寶”是明熹宗朱由校執政期間鑄造的,有50多個版別。單是幣背面的文字,就有很多種,有紀局名、地名的戶、工、高、浙、福、雲、密、鎮、府、院、新;紀重的有一錢、一錢一分、一錢二分等。因此有人認為明朝天啟年間所鑄的“天啟通寶”,開啟了中國古代錢幣背面版式多樣化的先河。

    十三、崇禎通寶

    明毅宗朱由檢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始鑄。《續文獻通考》載∶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十二月,戶工二部進崇禎新錢式,帝令每錢一文重一錢三分,務令寶色精彩,不必刊戶工字樣。錢文真書,通寶之“通”字有單點、雙點之分。有小平、當二、當五,又有當十型大錢四種。小平、折二、折五錢背文繁雜混亂,有記重、記天干、記局、記地、記局兼記值、古語錢等,名目繁多,舉不勝舉,其中以光背及記地平錢為最多。

    到了明朝末期諸侯稱帝封王,各自為政,割據稱雄,自鑄貨幣展示出一朝暮景。

    魯王監國朱以海在江浙鑄大明,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造弘光,隆武帝朱聿鍵據福州鑄隆武,永曆帝朱由榔在肇慶改元永曆,鑄永曆通寶。

    十四、大明通寶

    南明魯王朱以海被奉為監國於浙江紹興時所鑄。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關後,魯王逃亡台州(今浙江臨海)避難,弘光元年(1645年),被張國維、張名振等擁立於紹興監國。當年12月鑄行了大明通寶。

    十五、弘光通寶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於崇禎至弘光年間(公元1644年10月至1645年4月)所鑄造。版別比較複雜,分小平及折二,小平分南京版、鳳陽版、桂林版、貴陽版、背星、背鳳等版別。其中“鳳”指省鳳陽,為馬士英鑄於安徽鳳陽。桂、黔版、雲版、”背星、等版別應為永曆朝補鑄。折二分背貳、楷書光背二種。

    十六、隆武通寶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南明禮部尚書黃道周等人擁立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鑄行“隆武通寶”。

    隆武通寶屬於南明鑄幣,有小平,折二兩種,小平錢分背有文及無文兩類。目前光背小平錢存世較豐富。小平有背星紋及戶、工、南、留等字。

    十七、永曆通寶

    明昭宗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時鑄“永曆通寶”。此錢版式多種,可分四等,小平錢徑2.5-2.7釐米,重4-4.8克,折二錢3釐米,折五錢3.2釐米,折十徑3.5-4.5釐米,重10-26克,輕重大小懸殊較大,除光背者,小平錢背文,御敕督部道府留粵輔明定國,尚有記局,記值等,折五背文五釐,折十背文壹分。雖永曆帝在位16年, 臺灣永曆錢甚至流通時間達37年之久,但永曆政權滅亡後,永曆錢開始銷燬改鑄,加上清廷後來大力回收銷燬,永曆錢的存世量在明年號錢中不算多。

    明末農民起義又稱明末農民戰爭、 明末民變、 晚明民變、 李自成之亂、張獻忠之亂、等,爆發於明末天啟和崇禎年間乃至清初的一場農民戰爭。

    明朝末期,天災人禍不斷髮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明廷面對皇太極在邊外的威脅和內地的災荒,為了節省開支,精簡機構,明廷被迫對驛站進行改革,而陝西又逢旱災,人民無法生活,只有鋌而走險。明末農民起義首先爆發於陝北。這裡土地貧瘠,生產落後,賦稅和徭役嚴重,加之連年發生災荒,所以率先引起農民起義。

    十八、永昌通寶

    永昌通寶是明末農民起義政權鑄幣。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陝西米脂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率農民起義大軍一舉攻克明廷西北重鎮———西安,次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朝,稱新順王(百姓稱闖王),國號“永昌”,並開爐鑄“永昌通寶”銅錢,意為永代昌盛。

    十九、大順通寶

    大順通寶,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所鑄的錢幣。1644年11月,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軍攻克成都,稱西王,建立了大西政權,以成都為西京,年號“大順”,鑄造有大順通寶。大順錢製作非常精美,銅色金黃,多闊緣大樣,所見有光背、背工、背戶三個品種。

    二十、西王賞功

    西王賞功錢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是明朝末年起義軍首領張獻忠在四川鑄造,有金銀銅三種材質,大小在46毫米,厚度2毫米,為大西國國主賞功之錢幣(或者叫獎章)。

    相傳有金,銀,銅三品,皆世所罕見,泉界大珍。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為泉界大珍。

    二十一、興朝通寶

    是張獻忠義子孫可望入滇以後,於永曆三年(1649年)稱東平王時的鑄幣。鑄行量大,鑄行時間長,開創了一派自己的風格——“滇派”,其影響十分深遠。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六年(164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

    二十二、利用通寶

    利用通寶是吳三桂鑄造的錢幣。版式大致有背“釐”,“二釐”,“五釐”,“一分”,以記折銀。也有光背和背“雲”,背“貴”等字。文字書寫頗為工整。

    二十三、昭武通寶

    清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初,吳三桂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大周,改元昭武,為維持人心,鑄“昭武通寶”。此錢仿明代錢幣舊制,其版式有小平和折十型。小平楷書錢較多,常光背,也有背“工”者;小平篆書則較少;折十是篆書大錢,背“壹分”,篆文古拙。但吳三桂在這年八月死了,故此幣流通時間不長,流通領域不廣。“昭武通寶”是在湖南衡陽鑄造發行的唯一古錢幣。

    二十四、洪化通寶

    洪化通寶是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鑄的。

    明末清初,順治帝為奪取全國政權,先後起用三邊總督洪承疇、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等明朝降將為其開路打先鋒。康熙即位後,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作為“有功之臣”分駐各地,論功受賞,史稱“三藩”。三藩各有重兵,分據地盤,在用人、徵稅、鑄錢等方面各自為政,儼然是三個獨立小王國。“三藩”都曾鑄錢,其中吳三桂鑄“利用通寶”、“昭武通寶”。

    二十五、裕民通寶

    裕民通寶是清初三藩中的福建耿精忠所鑄。錢幣版式有小平,折二,折五,有小平光背,折二背“一分”,折五背“一錢”或“浙一錢”。

    以我的能力,也是能簡要的這樣說說,如果回答錯誤請大師指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一本書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