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離子
-
2 # 老莊說故事
朱元璋是一個很小氣的人。他的親戚除了自己的兒女外,封官的不是太多(當然了,他的親戚也不多),而且不是有大功勞的基本上都混不上高官的。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其中大哥有兩個兒子,死了一個,另一個兒子就是朱文正。朱文正當初守南昌,面對陳友諒的60萬大軍,堪堪守了3個月,最終導致了陳友諒兵敗鄱陽湖,居功至偉。但是由於對朱元璋的封賞不滿意,暗地裡與張士誠勾結,被朱元璋查到,結果差點被朱元璋殺了,最後還是馬皇后求情,才保住一條命,後來也是鬱鬱而終。不過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對朱文正的功勞還是沒有忘記,封朱文正8歲的兒子朱守謙當了靖江王,世守桂林,代代血食,也算是對得起朱文正的功勞了。朱元璋的二哥有一個兒子,也早就死了,朱元璋的三哥沒孩子,這些人都在朱元璋起兵以前都死了,所以大明建立之後,他們都被追封為王,不過也就那麼回事了,人都沒了,只不過是一個名義而已。朱元璋的大姐結婚後很早就去世了,沒有孩子。朱元璋的二姐嫁給了李貞,生了個兒子叫李文忠。李文忠在明朝建立的過程中戰功卓著,可以算是排在徐達、常遇春之後的第三人,所以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大封功臣,李文忠被封為開國六公爵之一的“曹國公”,也算是對得起他的功勞了。洪武十六年,李文忠去世,被朱元璋追封為“岐陽王”。
-
3 # 西嶽頑石
思前想後,劉伯溫便畫了一副畫給老朱,老朱開啟畫,只見畫中畫了一個蓬頭垢面的男子,他的頭髮紮成了許多束,每一束的頭髮上都戴著一頂小帽子。起先老朱一頭霧水,搞不懂劉伯溫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後來老朱反覆琢磨,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含義——冠(官)多發(法)亂,原來劉伯溫勸誡朱元璋不要封親戚做官,真是良苦用心啊,於是老朱採納了劉伯溫的建議。
這個只是傳說故事,正史中並未記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朱元璋稱帝后並未大肆任人唯親,但也還是主動封了一些親戚。比如朱元璋剛剛登基十來天,為了感謝多年來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馬皇后,四處派人尋找其孃家人,準備封給他們官做。
但是馬皇后卻斷然拒絕,她以歷史上眾多外戚干政的慘痛教訓為例,勸諫朱元璋官職乃國家神器,應當授予有功之臣和賢能之士。朱元璋便沒有給馬皇后的親戚封官,而是賜予他們大量的金銀財寶,足以讓他們下半輩子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朱元璋的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都已去世多時,只有二姐夫李貞尚在人世,被朱元璋封為恩親侯,駙馬都尉。而李貞的兒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受封曹國公。不過,李文忠的受封不是因為他是皇帝的外甥,很大程度是源於他的赫赫戰功,自個本身就有這個實力。
朱元璋的伯父倒有十幾口人,可在朱元璋登基之時已經全部死去,也無人可封。朱元璋的母親陳氏的家族,由於其父陳公已死,陳公只有兩個女兒,又無子嗣,也是無賞可封。朱元璋有個侄子叫朱文正,在明朝建立過程中立有大功,被朱元璋大加封賞。可惜之後朱文正與朱元璋之間心有芥蒂,被朱元璋軟禁而死。
後來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被朱元璋封為靖江王,坐鎮桂林,他也是唯一一個非皇室直系血統的明朝藩王。總體來說,老朱對於親戚的封賞還是比較謹慎和明智的,他並沒有頭腦發熱任人唯親,而是具有高超的馭人藝術,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從而開創了彪炳史冊的洪武盛世。
-
4 # 宋安之
整體來說,朱元璋稱帝以後,對於自己的親戚還是很大方的,有功勞的親戚封賞的很不錯,沒有功勞的就厚待,早逝的就追封。
朱元璋從一介布衣當上皇帝以後,是怎麼對待封賞親人的呢?
先說說朱元璋的親友團,朱元璋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眾所周知朱元璋起於布衣,早年貧困到甚至要靠乞討為生,他的兄弟姐妹自然也是生活不易,所以等到朱元璋打下天下,建立了明朝以後,僅僅剩下外甥李文忠了,還有李文忠的父親李貞,也就是朱元璋的二姐夫。
原本侄子朱文正也可以活到開國以後,但是因為不忠被朱元璋軟禁至死,還有一說是朱元璋親自打死的。不過朱文正倒是留下了子嗣。
先說說朱元璋對這一侄一甥怎麼樣。
朱元璋起事以後,因為哥哥姐姐都死了,只剩下了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來投靠他,朱元璋對這二人可謂是視如己出,甚至將李文忠收養為養子,為這二人一個取名朱文正,一個取名朱文忠,可見對這二人也很重視。
朱文正在朱元璋奪取江南的過程中立下了不小功勞,在洪都保衛戰中抵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也是個將才。後來因為對朱元璋給予的封賞不滿,所以想要投奔張士誠,被朱元璋發現軟禁至死。
其實朱元璋對朱文正封賞不多,應該是想借此給部下看看,我親侄子立下大功,我都是這麼點封賞,更不用說你們了,大家知足吧。但沒想到朱文正年輕氣盛,領悟不到這層意思,最後只能草草落幕了。
大明開國以後,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諸子,將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分封為靖江王。
雖然只是郡王級別,但靖江王在明朝的地位特殊,明史記載:“祿視郡王,官屬親王之半”,洪武九年定“靖江王,每年米二萬石,鈔萬貫,餘物半親王”。說白了就是靖江王的高於郡王,低於親王的,介於兩者之間。
朱元璋能對侄孫如此,是看在大哥朱興隆的面子,也是念其侄子朱文正的功勞,可見朱元璋對於親戚還是很不錯的。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的兒子,是明朝開國第三功臣,注意這個開國第三功臣並不是靠親戚關係評的,而是靠著真正的戰功評的,可見李文忠也是個能力很強的人。
李文忠十二歲時,因為母親去世,父親李貞帶著他去投奔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見到李文忠後,將其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朱。
李文忠在明朝開國過程中建功頗多,後來恢復了李姓。明朝開國以後,朱元璋追封二姐為曹國長公主,外甥李文忠被封為曹國公,李文忠死後被追封為岐陽王,諡“武靖”,配享太廟。
李文忠的父親李貞是朱元璋稱帝以後,唯一一個活著的同輩親人。因此朱元璋對他賞賜很多,李貞先後被封為駙馬都尉、右柱國、曹國公,去世以後被追封為“隴西王”,諡“恭獻”。
再說說朱元璋那些沒有活到開國的親人。
明朝開國以後,朱元璋追封大哥朱興隆為南昌王,列祀家廟。朱興隆的兒子就是朱文正,孫子是首任靖江王,因此後來後被詔祀為靖江王始祖。
朱元璋追封二哥朱興盛為盱眙王,列祀家廟,追封朱興盛早逝的兒子朱旺為昭信王。
朱元璋追封三哥朱興祖為臨淮王。
朱元璋追封大姐為太原長公主,根據一些資料來看,朱元璋年輕的時候,二姐一家對他很好,所以他知恩圖報。而大姐一家因為他反元的身份,害怕牽連到自己,所以並沒有過多接濟他,因此朱元璋開國以後並沒有追封這位大姐,還是外甥李文忠有次提起以後,朱元璋才追封大姐為太原長公主。
最後總結來說,朱元璋的親友團,活到開國以後的也就是外甥李文忠、二姐夫李貞,還有一個侄孫朱守謙,朱元璋對這三個人是相當不錯。
早逝的幾位哥哥姐姐,朱元璋是追封的追封,像大哥朱興隆有後人在,就將這個後人朱受謙封為靖江王,可謂是仁至義盡,盡心盡力了。
不說朱元璋的好與壞,就說朱元璋對於親人這點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人,並非冷血之人,可見這位乞丐皇帝,心中對於親情也是很重視的。
-
5 # 史之策
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一個人出了名有了功,七大姑八大姨都趕著來沾光,更別提做了皇帝。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漢族人。要知道,明朝前面可是成吉思汗打下來的元朝,偉人曾吟詩“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就是說元朝的皇帝只顧著打江山,治理國家這方面就隨便管管,這也導致元朝統治者對漢族人並不友好,打下中原後更是壓榨百姓。
蒙古人如有特權一般愈發跋扈,到了後期民族矛盾日益突出,就是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朱元璋開始為生存奔波。
他出過家、做過乞丐,走投無路之下四處流浪,三年的流浪生涯使年僅十七歲的他經歷了很多磨難,也因而變得猜忌、果敢。
後來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起義,朱元璋也加入了這個潮流,憑藉他的一點墨水,一腦子機警很快得到了上級郭子興的重用,並把養女馬氏嫁給他為妻,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因為治軍有方又體恤百姓,很快朱元璋收穫了民心做了主帥。隨後一路過關斬將建立了大明,簡要說這一路上他並沒有指望上什麼親人。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前面說了,朱元璋沒趕上好時候,天災人禍又家貧,所以在他幼時,父母和大哥就死了,他的二哥和三哥也沒能看到他登上皇位。
他的大哥留下一子,名叫朱文正。此外朱元璋還有兩個早就出嫁的姐姐,大姐名字不詳,二姐叫朱佛女。
到朱元璋做皇帝的時候,就只有他的妻子和為數不多幾個直系親屬。這裡就先說說他此時還在世的幾位親人。
先說一下他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正自幼喪父,孤兒寡母難以生存,所以在朱元璋起兵之時,他的母親就帶著他投奔了朱元璋。
朱元璋對他也是視如己出,朱文正不負所望,驍勇善戰,很有軍事天賦,起義過程中屢立戰功,最有名的就是曾堅守城池85日抵擋陳友諒。
於公於私,朱元璋都很滿意這個大侄子,稱帝前還曾問他,大業即成時想要個什麼功勞,朱文正回答:“叔父成了大業,何患不富貴。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這話一說,朱元璋很是欣慰,不過真到了朱元璋做皇帝的那天,朱文正又不這麼想了。
當時朱元璋先後封賞多員大將,遲遲沒給他大官做,於是朱文正不服氣,開始目無王法打算謀反。
朱元璋及時發現大怒不已,好在馬皇后勸了他,這才保住朱文正一條命。所以到頭來賞賜沒有,還被罷了官軟禁,不久便離世了。
朱元璋雖然狠厲毒辣,但也不是冷血六親不認之人,後來冊封他年僅八歲的兒子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唯一非朱元璋之子的明朝藩王。
再來說說他的兩個姐姐,大姐連名字都不清楚了,想來應該有故事。原來在朱元璋貧困之時走投無路曾去大姐家求助,可他這大姐怕被這窮親戚牽連,便只給了一碗“閉門羹”,後來更是很少走動。
這誰也不傻,落魄之時你瞧不起,還指望給你封官加爵?所以很自然,他大姐是唯一沒得到好處的皇親國戚。
不過,他二姐倒是截然相反,一直在默默的幫助朱重八,她的兒子李文忠也是朱元璋開國立業的一員大將。
建國之後,朱佛女被封為曹國長公主,其子因作戰有功被封為曹國公,朱佛女的其他至親或多或少也都有了官位。
朱元璋這邊親戚也就這些了,別忘了他還有一個患難與共的妻子馬皇后。馬皇后倒是沒什麼至親,因為生父早已去世,有也就是遠房鄉下的親戚了。
朱元璋稱帝,馬皇后絕對有不少的功勞,能吃苦不說,更是個明事理有眼界的賢內助。朱元璋很是感謝她,所以打算冊封她的遠房親戚。
可通情達理的馬皇后深知外戚不能幹政,更不想讓朱元璋為難,於是好言相勸拒絕了。朱元璋作為白衣出身的皇帝,輿論上有不少反對的聲音,過多的給親戚封官加爵對他來說也不是那麼輕鬆。不過從他二姐的例子還是告訴我們一件事,做人得給自己留條後路啊。
-
6 # 說古明今
只要是懂點兒歷史的人,都很瞭解朱元璋這個人,他生性殘暴,為了給自己的孩子鋪好前行的道路,親手把那些工程都給殺害了,那麼讓大家好奇的是,他對功臣這樣,他對自己的親人們是如何對,是如何對待的呢?雖然朱元璋很殘暴,但是他非常的痛恨貪汙這件事情,對一些貪汙的大臣們,也是使用非常強硬的手段處死了。而且朱元璋這個人過得非常節約,他自己的皇宮,只要是結實耐用就行,不用裝修的特別華麗,他自己的床和普通的床,也沒有什麼區別,每天吃飯大多數也都是青菜,並且自己還開了一塊荒地來親自種菜吃。
朱元璋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小時候的出生,朱元璋小時候出生非常的貧窮,他懂得生活中的苦,也明白農村人的不容易,所以當上了皇帝,也沒有大把手的揮霍,而是和之前一樣,過得很節約。
也因為小時候他和自己的家人們,一塊過苦日子,所以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他所有的親人也得到了很高的待遇,首先就是他把劉繼祖封為了義惠候,要知道劉繼祖在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已經過世了很多年,並且劉繼祖的子孫後代,也都會得到很好的待遇。
還有就是他的大哥,朱重五,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把名字改成了朱興隆,並且把他奉為南昌王,他的二哥朱重六,也把他的名字改為了朱興盛,並且給他封為了盱眙,他二哥的媳婦兒在歷史上沒有記載這裡,我們就不說了。他三哥朱重七,這兄弟三個人也是挺有意思,大哥叫重五,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朱重七也讓朱元璋給改名為朱興祖。封號臨淮王。他的大姐就成了太原公主,二姐也成了曹國的公主,並且其他的子侄都有封號,也都給自己去世的親人們建了陵墓。所以,儘管朱元璋這個人生性殘暴,但是對自己的親人們卻是厚愛有加的。
-
7 # 李昆看歷史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只要家族裡有一個人興起,那麼其他人就都能沾點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是中國眾多開國皇帝中最差的一個,他出生在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在元末時期,百姓們民不聊生,為了改變現狀,全國各地出現多股起義勢力,年少的朱元璋毅然參加了紅巾軍,經過十幾年的打拼,終於登上了皇位。當上天下之主後,他又是如何對待家人的呢?
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最初被官府指定為淘金戶,作為懲罰,每一段時間都要上繳定量的黃金,於是從小康家庭淪落為貧困家庭。父親朱五四又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出苦力幫地主劉德種地,雖然生活很艱難,父親還是將朱元璋兄弟姐妹幾個一起拉扯長大。
朱元璋共有3位哥哥,2位姐姐,大哥名叫朱重五、二哥叫朱重六,說到這大家是不是很疑惑,為何名字這麼“新穎”,裡面都包含數字呢?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據史料記載:“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意思為元朝禁止百姓取名字,只能按照家族排行或父母年齡進行編號。
元朝時期,由於是蒙古人掌權,所以不利漢人的政策層不出窮。蒙古人不需要幹活就能衣食無憂,而普通漢人辛苦勞作,只能勉強養活一家人,如果碰上災荒那更是雪上加霜,全家人都得捱餓!朱元璋的父母與大哥,就是死在旱災和蟲災中,所以朱元璋從小就極度憎恨貪官汙吏,因為朝廷給的賑災大部分都被貪汙走了,真正到手的只有九牛一毛。
經歷“酸甜苦辣”後,朱元璋深知自己必須做出改變,於是與哥哥、嫂子們分道揚鑣,獨自來到皇覺寺當上了和尚。後來因為寺廟養不起正長身體的朱元璋,於是派他外出化緣,在這幾年時間裡,艱難的流落生活造就了朱元璋吃苦耐勞、勇敢果斷的性格。
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後,憑藉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到了軍隊里人人敬之的副元帥。每當起義軍勝利,其訊息就會四處宣傳,而朱元璋的嫂子和侄兒朱文正聞訊後,紛紛投奔於他。
本以為苦日子快要熬過頭了,終於可以讓自己的親人享福了,但嫂子的一句話卻帶給朱元璋一個沉重的打擊。她告訴朱元璋:“你的哥哥們都已經去世了。”二哥同樣是被餓死的,最慘的莫過於三哥朱重七了,還沒娶老婆就去世了。
出於親情,朱元璋對侄兒們倒是照顧得無微不至,侄子朱文正也為他立下不少功勞,可惜後來他認為朱元璋賞罰不分,常暗中作對,被朱元璋發現後,將他進行軟禁限制自由。而外甥李文忠(二姐的兒子)對朱元璋一直懷有感激之心,在往後的日子裡,一直唯命是從,最後成為了明朝開國名將。
雖然兄弟都去世了,但朱元璋稱帝后,依然對這三個哥哥追封為王。大哥封為南昌王、二哥封為盱眙王、三哥封為臨淮王。倘若朱元璋的兄弟都活到建國,那麼他們一定會享受到榮華富貴,然而這只是憑空想象罷了。
回覆列表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朱元璋出生在八輩貧農的家庭,卻透過努力,成為了一國之君。
所以之前的窮親戚看到朱元璋成了皇帝,當然是紛紛的來要官做了,朱元璋會怎麼做呢?
但是論功行賞,拋頭顱灑熱血為大明朝開國浴血奮戰的將士們還沒封賞明白呢,你們這些親戚倒是來的挺快,朱元璋對此左右為難,索性也都給封個閒散官了事。
這裡還有個不見於正史的小故事。
話說劉伯溫看出了朱元璋封親戚官的矛盾心理,於是畫了一幅畫給朱元璋提醒。
老朱開啟畫卷,上面畫著一個男的,頭髮蓬亂,但是卻紮了好多髮髻,每個髮髻上呢,還頂著小帽子。
朱元璋有點不解,仔細琢磨了一下,恍然大悟,劉伯溫這是提醒他“冠(官)多會發(法)亂”。
這是劉伯溫暗中提醒朱元璋,不要濫發官職,朱元璋也決定,不隨意封賞親戚,只賞有功之臣。
這是段野史,大家聽聽就完,不要較真,事實上的朱元璋也基本上是這麼做的。
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十幾天的時候,感念共同患難的馬皇后,想封賞她的家人,但馬皇后的父親早就死了,沒有後人,就想著去馬皇后老家尋找親族,給予封賞。
但是馬皇后是個開明的皇后,她知道歷代外戚干政的教訓,堅決回絕,並稱:
“國家官爵,當與賢能之士。妾家親屬未必有可用之才,且聞前世外戚之家,多驕淫奢縱,不守法度,有致覆敗者。陛下加恩妾族,厚其賜予,使得保守足矣。若其果賢,自當用之;若庸下非才而官之,必恃寵致敗,非妾之所願也!”
朱元璋被馬皇后深深的感動了。
對於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後人,朱元璋是這麼安排的,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以及大姐夫都已經去世。
後代中,有大哥家的兒子朱文正,戰功赫赫,但因覺得朱元璋封賞不公,投靠過張士誠,被朱元璋軟禁。
但是朱元璋並不是朱文正那樣的薄情之人,他把朱文正的兒子,也就是自己大哥的孫子朱守謙,八歲時就被封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唯一非朱元璋兒子的明朝藩王。
從上面可以看出,朱元璋封賞的親戚,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是自己的親人,而是因為這些親戚都有著赫赫戰功,絕非野史上說的大賞親戚官職的暴發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