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煉石成金8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是:蜀中將太多,廖化不易出!

    個人覺得、廖化不被重用的直接原因有兩點:1時勢,2關羽!

  • 2 # 劍膽琴心01

    蜀中無大將,廖華做先鋒,這裡只說演義。在小說裡,廖化不是重要人物,著墨不多,而且戰績平平,能力有限。寫他做先鋒是為了突出蜀華人才凋零,後繼無人的現狀。

  • 3 # 天谷尋蘭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五虎將的相繼去世才有廖化作先鋒這說詞。

    只能算是廖化生不逢時而已,並非是低估廖化的本領。

  • 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而為廖化不被重用也完全是瞎胡扯。羅貫中可謂是黑了廖化上千年了。歷史上廖化剛剛加入蜀漢陣營的時候是跟隨著關羽,做關羽的隨軍主簿。關羽敗亡之後廖化假意臣服東吳,隨後便詐死逃回了蜀漢。正史之中記載,廖化歸蜀之後被多次提拔。劉備和廖化初次見面便大喜過望,認命廖化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後廖化升任丞相參軍,後來又被任命為逛武都督。後來又升為陰平太守,而且廖化參加了多次北伐戰爭。廖化最終的官職是鎮軍大將軍。而為廖化還是蜀漢後期重要的將領之一。被稱為“蜀漢四支柱”。《三國志·蜀志第十三·之王平傳》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中記載:‘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指的就是蜀漢後期四大支柱將領王平、句扶、張翼、廖化四人。

    羅貫中實際上真是害人不淺。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支柱性將領被羅貫中刻畫成一個可有可無的醬油角色也是沒誰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極盡醜化之能而且幾乎沒給廖化過多的贅述。而在《三國志》中雖然廖化記載也沒很多。但是絲毫沒有削弱廖化的光芒。廖化可以說是完整的經歷了三國始末為數不多的人之一。而且除了司馬懿還真沒有誰能比的過他。

    當年徐庶在為劉備效力的時候母親被曹操給接走了,而徐庶是個大孝子。所以就拋棄劉備去投奔曹操了。所謂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實際上也都是杜撰的,都是假的。事實上徐庶在曹營頗受重用,而且還身居要職。而廖化在關羽死後假意投降孫權。後來廖化帶著自己的母親西行千里迴歸蜀漢。如此比較看來,徐庶和廖化比起來就是個渣。說起忠心也沒有誰能比的過廖化。在蜀漢後期大將死的差不多的時候,那個時候正是蜀漢最虛弱的時候,廖化義無反顧的扛起了大旗,可以說廖化就是蜀漢後期的一個精神支柱。所謂的不受重用和無能都是以訛傳訛罷了。

  • 5 # 重軍

    人們常說“英雄不問出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只要你有足夠的能力,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出身,最後都能得到機會一飛沖天的。三國時期戰火紛飛,死傷無數,誰麾下能有最多的人才輔佐,那誰離成功就更近了一點,所以人才自然是越多越好。今天說的是三國時期蜀漢將領,70多歲仍在打仗,輔佐2代君主後成為笑柄的廖化。

    那個時候有太多耀眼的人物了,劉備麾下集結了各路的英雄好漢,關羽,張飛首當其衝,還有許多能文能武的奇才,這樣對比之下,廖化的才能就顯得平庸了一些,只能給他們當個得力的助手。戰亂使得民不聊生,沒了吃飯的方法,有一小部分人就選擇去當了山賊,能搶一點是一點,廖化也是其中之一。只不過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山賊,廖化心中是有理想抱負的,他不想浪費自己的才能,窩在山頭過完一生。

    他的一生也算是坎坷,他想跟隨劉備,想去征戰沙場,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做一個讓自己、讓天下人都高看一眼的人物。幾經週轉,終於入了劉備麾下,最初是在關羽手下做了一個小官,後來跟隨著關羽馳騁沙場,衝鋒陷陣,忠心耿耿,慢慢的得了關羽和劉備的賞識,是漸漸的受到了重用。不過他也倒真的是沒辜負這二人的信任。後來關羽被孫吳打敗,廖化成了孫吳的手下,可是廖化是一門心思的想念漢主劉備,一門心思的鑽研如何才能從孫吳的手裡逃出來。在帶著自己年邁老母親,更不能輕舉妄動的情況下,廖化愣是用假死的戲法騙過了孫吳和天下人,成功的帶著老母親回到了蜀漢,劉備看到他非常激動,更是認可了他的忠心。

    劉備去世之後,廖化便受命跟著諸葛瞻輔助劉禪。因為蜀漢換了一個尚且年幼的孩子做主,其他國家開始蠢蠢欲動,打起了蜀漢疆土的主意,戰爭的鑼鼓再次敲響,可是現在跟之前的情況可相差太遠了,許多大將都已經不在了,國家缺少能徵能打的將士,這個時候只能是廖化來扛起這面大旗。在諸葛瞻的作戰計劃下,廖化拼了命的在前方衝鋒陷陣,雖然跟關羽他們比起來,廖化的能力是遜色了一點,但是也是能拿的出手的,在他的努力之下,一時間愣是把侵入者給震懾住了,國家也有了一小段時間的穩定局面。

    可惜的是,人不能不服老啊,廖化從跟隨劉備到輔佐劉禪,歷經了整個三國時期,已經是個七十多歲的遲暮老人了,拖著年邁的身體,還能打幾年仗呢。後來更是有一句話來“嘲諷”廖化,說朝廷沒有有能力的人了,才讓一個七十多的老人去帶兵打仗,後成為笑柄。公元264年,廖化在遷往洛陽的時候,因為年紀太大,加上常年征戰,身體早已經不行了,不幸在途中去世,不得不說廖化是一代忠臣良將。

  • 6 # 不沉的經遠

    題主要講道理,廖化後來做到了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車騎將軍這個職位可不低了,在漢代僅次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比衛將軍和四方將軍還高。在三國時期,做到車騎將軍的有車胄、張郃、程昱、黃權、郭淮、張飛、吳懿等,都是很出名的人物。

    特別是張飛,劉備稱帝以後,封他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西鄉侯。除了司隸校尉外,這官位、爵位都不過和廖化相當,雖然有蜀漢後期官位相對比較寬鬆的原因,但是廖化無論如何都不能說不被重用了。

    而且廖化也對得起這份重用,在呂蒙偷襲荊州時,廖化不過是關羽手下一個主簿。在不得不歸順東吳以後,廖化不忘救主,詐死潛逃,帶著母親跑回了蜀漢。;由此可見,廖化不僅忠心,而且很有膽略,所以劉備將他封為宜都太守。巧的很,這也是張飛曾經擔任過的職位。

    在蜀漢後期,廖化表現活躍,在延熙元年他擊敗魏國名將郭淮,殺死了郭淮手下的廣魏太守王贇。郭淮也是魏國名將,能讓他吃癟,可見廖化實戰能力也不差。

    而在魏國滅蜀之戰時,此時已經七十多歲的廖化再次披掛上陣,率軍前去接應在沓中的姜維。在進軍到陰平時,恰逢雍州刺史諸葛緒率大軍三萬餘攻打陰平。廖化以數千蜀軍,牽制住了諸葛緒的大軍,避免姜維遭到兩面夾擊。廖化以七十高齡還能以弱敵強,其水平可以說非常不錯。

    所以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可不是說廖化能力差,而是說蜀漢末期人才匱乏,新生一代無法和廖化相比,所以他雖然年事已高,也只能繼續衝殺在一線。這是對廖化的讚賞,而非貶低。

  • 7 # 愛尚文史

    說起廖化,我們最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因此!很多人把這句話當作笑餌,嘲笑廖化沒能力,不會打仗,直到蜀中沒有大將的時候,才迫不得已提拔他為先鋒大將。

    事實上,這句話並不是這麼理解的。

    在後蜀時代,蜀中軍事人才極度缺乏,能堪當大任的將軍鳳毛麟角。所以在姜維主持北伐的時候,出現了“蜀中無大將”的尷尬局面。蜀國被迫啟用了廖化為先鋒大將。

    但是這個“被迫”二字的原因,並不是指廖化的軍事才能不行,也不是指廖化之前沒有被重用過。

    而是因為廖化當時已經七十多高齡了。在蜀中人才極度缺乏的情況下,被迫啟用了一位七十歲高齡的廖化來擔任先鋒大將。

    什麼是先鋒大將?披堅執銳,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斬關奪隘,蹈鋒飲血。衝在大部隊最前頭的,第一個要去挫敗敵軍銳氣的,冒著刀光劍影,親自領軍跟對手廝殺的。

    這種事本來應該是年輕人去做的,無奈蜀國後繼無才,只有一個七十多歲的廖化可以倚靠。

    這句話主要是想表達蜀中人才稀缺。所以大家不要被誤導了。

    接下來!我們來檢索一下廖化的軍事生涯,看看廖化是否真的不被重用?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人,世代為沔南豪門世族。出身背景相當的不錯。

    三國演義中,廖化早期為黃巾軍首領。在關羽千里走單騎的時候,打算追隨關羽,不過關羽考慮其黃巾身份,拒絕了他。在劉備西下益州的時候,廖化再度引軍投靠,劉備令其助關羽鎮守荊州。

    樊城之戰,關羽遭曹魏、東吳夾擊,兵敗麥城被圍之際。廖化冒死突圍,到上庸求劉封、孟達打援。

    正史稍有不同,正史沒有記載他加入劉備集團的具體時間。不過根據推測,大概也跟三國演義差不多。

    廖化為荊州襄陽人,早期並沒有投身軍旅,他的第一個主公是劉備。也就是說,廖化加入劉備集團的時間,是在劉備兵敗汝南,投靠荊州劉表之後。劉表讓劉備駐守新野,這段時間有很多荊州豪傑投靠劉備,這其中很有可能就包括廖化。史料記載如下:

    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參考,《三國志·先主傳》

    劉備西下益州的時候,廖化留駐荊州。說明劉備下益州之前,廖化就加入了劉備集團。所以廖化加入劉備集團的時間,大概可以鎖定在這幾年之間。

    在荊州的這段時間,是劉備集團質變的一個過程,能臣猛將紛至沓來,出現了太多耀眼的人物了。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等等等……

    廖化選擇在這一時期加入,在關羽、張飛等群星的照耀下,他的光芒顯得暗淡了許多。所以並不耀眼。給我們一種廖化難堪大任,平庸無能的錯覺。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廖化的軍事才能出眾,是後蜀時代鮮有的能當大任的將領之一。在關羽等群星相繼隕落之後,廖化對蜀漢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

    關羽兵敗麥城,廖化被迫歸於東吳。但他常常秉持著忠義之心,思念漢帝劉備,於是用詐死的手段,趁機帶著母親出逃,晝夜西行,千里走單騎,奔赴蜀地。劉備感其忠義,封廖化為宜都太守。

    此後!劉備、張飛、黃忠、馬超等蜀漢支柱相繼逝世。劉禪登基稱帝,諸葛亮秉政,廖化升任為丞相司馬。諸葛亮舉蔣琬為茂才,蔣琬堅持推讓給廖化等人。

    此後,廖化越來越被蜀漢重視。

    等到諸葛亮、魏延、楊儀等一干後蜀支柱倒下之後,姜維、廖化等人逐漸扛起了大旗。廖化多次獨當一面,立下戰功無數。

    公元238年,廖化隨大司馬蔣琬、姜維等駐軍漢中,蔣琬命廖化統軍攻打魏國守善羌侯宕蕈駐守的營寨,魏雍州刺史郭淮遣廣魏王贇以及南安太守遊弈分東西兩路領兵增援,試圖夾擊廖化軍。

    廖化抓住戰機,大敗魏軍,遊弈倉惶敗逃,廣魏太守王贇戰死。

    公元248年,涼州羌胡部落背叛曹魏,準備來投靠蜀漢。姜維令廖化領軍接應。廖化於成重山築城留守,抵抗魏大將郭淮的追擊。成功迎回了羌胡各部。

    公元249年,廖化隨姜維進攻雍州,與魏將鄧艾對峙。姜維留廖化於白水南岸紮營,與北岸鄧艾遙相對峙,趁機偷襲洮城。可惜被鄧艾識破,搶先入駐了城池。

    公元262年,姜維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極力勸阻“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姜維不聽,果然大敗而還。

    公元263年,在蜀漢的最後決戰中,廖化更是作為主要將領,跟姜維等人一起抵抗曹魏,當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

    劉禪投降後,廖化在前往洛陽途中病逝。

    廖化以果烈著稱,公元259年,升為右車騎將軍,授予符節,領幷州刺史,進封中鄉侯。

    從後蜀時期來看,廖化沒有不被重用,相反他很被重用。他的名位與張冀相等,在鎮軍大將軍宗預之上。時人常稱“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

  • 8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廖化是一個忠孝兩全的蜀漢大將,廖化的一生貫穿了整個蜀漢的興衰榮辱,見證了蜀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到頂點後,再一步一步走下坡路,最終直到滅亡的總過程,廖化是蜀漢唯一見證整個過程的人。

    廖化其實出身不錯,其家族是荊州的世族豪強,劉備領荊州牧並佔領荊州五郡時,廖化成為當時鎮守荊州的前將軍關羽的主薄,相當於秘書。

    秘書不帶長,說話也不響。身為關羽主薄的廖化,在蜀漢政權中只能算一個職位低下、默默無聞的下級官吏吧,而關羽其人善待士卒而不體恤君子,尤其是像廖化這樣的忠孝兩全的正人君子,估計更加不會被關羽重用。

    雖然關羽沒有重用廖化,可是並不影響廖化對蜀漢的忠心,在關羽兵敗麥城,大意失荊州,東吳佔領整個荊州之際,絕望的廖化除了隨波逐流與其他人一樣投降東吳外,別無他法。

    但廖化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是,廖化沒有死心塌地的投靠東吳,反而更加思念蜀漢,思念劉備,也許是廖化受到了劉備的滴水之恩,也許是蜀漢政權對廖化的吸引,總之 ,廖化像個正人君子一般,如同關羽“千里走單騎”一樣,廖化帶著自已的老母親一路向西,雙人雙騎行走數百公里,只為了回到自已曾苦苦思念的蜀漢政權。

    沒錯,廖化逃走時,是帶著自已的母親,像廖化這樣出身世族豪強的人,歷來是中華傳統文化孝道的捍衛者,即使是千里出逃,也不忘記帶著自已的老母親,以方便盡到孝道,兩漢以孝漢國,廖化以孝治道,讓人肅然起敬。

    廖化家族世居荊州,現在荊州被東吳佔領,按照常理來說,廖化應該歸屬東吳才對,如果悍然逃走,其留在荊州的家族勢必會受到東吳的懲罰,廖化到底是圖什麼?我想除了盡忠,廖化似乎更看好蜀漢政權,並且蜀漢政權的領導階層絕大部分是荊州人。

    廖化迴歸蜀漢,是為了盡忠;廖化帶著老母出逃,是為了盡孝,你如果問如何評價廖化?很簡單,廖化就是一個忠孝兩全的正人君子。同時這個正人君子還是頗有才能的,之廖化出逃之後,開始一步一步受到蜀漢的重用。

    沒有人知道廖化在逃亡的路上與自已的老母親吃了多少苦,只知道廖化一路向西逃到秭歸時,遇到了正東征東吳的蜀漢皇帝劉備,劉備見到廖化是何其高興,一是這可是個好兆頭,出征路上遇故友;二是說明蜀漢還有很影響力的,即使暫時吃虧,仍然有人前來投奔,這給了劉備莫大的喜悅。

    劉備當即封廖化為宜都太守,從主薄這個連官也算不上的下級吏,到一郡的最高長官太守,廖化只用一次千里大逃亡就實現了,前後時間不過2年,這是廖化第一次受到重用,受到重用的原因,就是廖化的品德高尚,忠孝兩全。

    可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戰敗,要不然廖化還有更大的作為,劉備戰敗後,廖化再次成功逃亡到了益州境內,廖化先後被諸葛亮任命為丞相參軍、廣武都督、陰平太守,因為廖化在此之前已經是太守了,因此諸葛亮的任命算是平級調動,在諸葛亮時代,廖化也沒有受到重用,沒有升官,只是調動而已。

    諸葛亮去世四年後,陰平太守廖化終於在多次與魏軍的交戰中體現了自已的軍事才能,公元238年,廖化與姜維西入羌中作戰,廖化率軍攻打宕蕈駐守的營寨,魏軍派出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兩路軍隊夾擊廖化,結果兩路軍隊都被廖化擊敗,其中廣魏郡太守王贇在戰鬥中被射殺。

    如果說廖化之前還是靠家族關係和道德品質而一路任職的話,那麼238年的羌中之戰,則是廖化妥妥的戰功,在這之後,廖化多次隨姜維北伐征戰,數有戰功,一路升遷,直到公元259年時,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

    當時的蜀漢車騎將軍設定了2人,左車騎將軍是張翼,右車騎將軍是廖化,當時的大將軍是姜維,另外蜀漢還有個右(大)將軍閻宇在大將軍姜維之下,但在廖化之上。廖化的好友宗預是鎮軍大將軍,在廖化之下。

    如果以當時的蜀漢軍隊系統的高階武將職務來看排名的話,大將軍姜維排第一,右(大)將軍閻宇排第二,左車騎將軍張翼排在第三,右車騎將軍廖化排第四,鎮軍大將軍宗預排第五。

    換句話說,廖化在蜀漢軍隊系統的職務可以排到第四,蜀漢可是一個獨立的政權,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廖化的地位,相當於軍委副主席級別,這個不叫重用嗎?

    廖化實際上在蜀漢已經是相當受重用了,在軍隊系統任職高官,這取決於廖化的出身(荊州系)、道德品質(忠孝兩全)以及能力(軍功),廖化不僅不是不被重用,而且是相當受重用。

    廖化在史書中的記載是從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開始,到公元264年蜀漢滅亡被遷往洛陽在中途去世為止,見證了蜀漢45年的興衰榮辱,堪稱蜀漢的“活嚮導”。

  • 9 # 青史回聲

    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廖化,看過三國的人,應該對這個人有印象。你可別小看此人,在成都武侯祠的文臣武將廊中,廖化排名第八位,在黃忠之後。由此可知,廖化在蜀國中,地位並不低,只不過“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俗語,似乎帶有貶義的意思,好像廖化是蜀漢第二序列的武將。其實並不是。

    怎麼說呢?廖化有些生不逢時,有些人註定是英雄豪傑,少年得志,只不過廖化並不屬於這一列,他是屬於大器晚成的人物。

    年輕的廖化生於一個動亂的年代,東漢末年,先是黃巾起義,後是董卓亂政,接著就是群雄逐鹿。可是這不是廖化的時代,等到他年紀稍長一些,他所在的家鄉在亂世中,還算是一個平安的地方。這離不開時任荊州牧的劉表。

    劉表是190年開始入主荊州,在他擔任荊州牧之後,整個荊州暫時結束了盜賊猖獗、私人武裝相互征伐的局面。也因此吸引了來自各地的人才,使荊州成了一個賢人輩出的大型人才熔爐。而廖化正是當地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只不過這個優勢有可能轉為劣勢。

    因為安定,所以少了戰爭,也就失去了很多立功的機會,再加上劉表向來就用當地豪族為官,廖化也沒有什麼出頭的機會。一直到劉備入荊州後才發生改變。

    《三國志》記載,廖化最早的官職是關羽的主簿,算是文官。主要工作就是幫助關羽典領文書、辦理事務等,這樣的官職,沒有很強的文字功底,那是萬萬不行的。

    那麼問題來了?廖化怎麼後來就做了武將了?這個問題很簡單,蜀漢後期,大多數能征善戰的武將都亡故了,無人可用,除了姜維之外,也就只有這個70多歲的廖化能夠出來做先鋒,擔當重任。只能怪蜀國地小人小,幾十年的時間,地方能夠出多少人才。

    所以不是廖化無能,而是蜀漢到最後已經是造成了人才的青黃不接。

  • 10 # 讀書欣得

    廖化不被重用是一個嚴重的誤會,蜀國創業時期和建國初期,有五虎上將這些能人,廖化和他們比就相對弱一些,看起來也沒有被重用。但五虎上將去世後,廖化就開始嶄露頭角了,當先鋒就是一個例子。

  • 11 # 李永平策房

    三國前期,蜀漢政權名將林立,廖化即年輕能力又相對較低,到後期正好相反,隨著資歷、能力、年齡等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和增長,同時時運又隨著時間越來越好!

  • 12 # 清峰徐來89

    生不逢時,當時蜀國五虎上將具在,名將如雲,當然就沒廖化什麼事了,而隨著五虎具亡,人才調零,只有廖化可當此大任了,客觀評價,廖化自然無大將風采,但還是一名稱職的將領,本職工作很不錯。

  • 13 # 大飛熊騎士

    廖化不可能是無能的,否則就不會成為關羽的主簿,而且廖化有一個技能是很多武將沒有的,就是兩次大戰中都死裡逃生了。第一次是東吳偷襲荊州之戰,廖化竟然成功攜母迴歸蜀漢了。第二次是夷陵之戰,廖化是以遙領宜都太守,別督的身份隨劉備出征。結果夷陵慘敗,大督馮習等人戰死,廖化卻又一次死裡逃生。這倒不是說廖化貪生怕死,第一次廖化畢竟因為母親尚在,需要盡孝。第二次,證明廖化的戰場敏銳性強。所以,廖化不是沒有能力,特別是經歷了兩次大戰,戰場經驗豐富。

    那麼為何廖化還是給人一種不被重用的感覺呢?估計關鍵還是諸葛亮北伐時,廖化的存在感不高,而且這一段確實找不到史料證明廖化參與過諸葛亮時期的北伐,甚至廖化日後擔任陰平太守,還是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時期,由陳式攻下陰平,武都二郡拿下來的。除了陳式,還有王平,吳班,高詳等人在諸葛亮北伐時期大放異彩,而廖化似乎默默無聞,究其原因,不是廖化能力問題,也不是諸葛亮不重用的問題,而是有幾個個因素構成的。

    第一,廖化一生雖然貫穿了蜀漢,但是資歷和起點並不高。比如魏延,王平,馬忠,馬岱等等資歷和地位遠遠超過廖化。第二,廖化屬於荊州集團,但是自諸葛亮之下,荊州集團的軍事代表人物是魏延,還有大將軍鄧芝,胡濟(官至右驃騎將軍),另外還有隨著張飛入蜀的宗預等等。第三,廖化也不是沒有沒有被諸葛亮任用,他先是擔任丞相府參軍,後督廣武,廣武查不到資料在何地,但是再從後來擔任陰平太守的職務來看,廖化在諸葛亮北伐時期,主要職責是防守,自然存在感比較低。

    諸葛亮去世後,不久後許多大將也去世了,比如魏延,王平,馬忠,鄧芝等等。廖化和宗預則成了蜀漢後期荊州集團的軍事代表人物,而且廖化地位略高於宗預,但是實際地位和威望略低於宗預,乃至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上位,廖化還得約上宗預去拜會《三國志.宗預傳》。所以,後期廖化肯定是蜀漢中流砥柱的大將,並且跟隨姜維北伐,但是廖化能力有限,再加上蜀漢後期的整體劣勢凸顯,北伐自然不會成功。廖化深知這一點,所以,蜀漢後期軍事的三巨頭最主要的姜維(降將集團)是主戰派,左車騎將軍張翼(本土集團)是中間派,右車騎將軍廖化(荊州集團)則主張休養生息,屬於反戰派。

    所以,綜上所述,說廖化無能和不被重用肯定是不對的,只是在蜀漢後期那種情況下,廖化關注民生大於戰爭,也是一種無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世紀末德國強勢崛起,為何還是搞不過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