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楓丹白露211735932
-
2 # 鴻哥iouyh福小鋪
哇,找這麼一個不是很顯然的陸軍中將確實麻煩,他的全名應該是:特奧多爾-馮-施蓬內克。
呵呵,太長了,但有一點必須說明,馮在德國可是貴族的姓氏。
這位中將的社會與軍中地位不輕,德國中央集團軍的第42軍指揮官,也就是攻擊莫斯科主力的集團軍序列。
因為下達錯誤的撤退命令被捕入獄,一直待到1944年,德國的7.20事件爆發被牽連處決。
嗯,牽連處決,說明當時的希特勒是寧可錯殺也不放過,合不合理已經無所謂了,不是嗎?
-
3 # 國平軍史
二戰期間,德國南方集團軍群進攻烏克蘭和黑海一帶,德軍以摧枯拉朽之勢,長驅直入蘇聯境內,但遭遇到了蘇西南方面軍的頑強阻擊,但德軍憑藉出色的軍事素養,前線將領的高超指揮藝術,依然推進至第聶伯河一帶,距離控制黑海、刻赤海峽以及克里米亞半島近在咫尺。
蘇軍集結了2個集團軍的龐大兵力,越過刻赤海峽,從克里米亞半島登陸,直撲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德軍第46步兵師是負責守衛克里米亞半島的部隊之一。
在刻赤半島進行了激烈的防禦作戰後,第42軍向第11集團軍發出撤退的報後,但沒等曼施坦因將軍回覆,便關閉了電臺實施了轉移,以避免被蘇軍切斷後路,下令阻擊蘇軍登陸的第46步兵師撤退,進入半島後方的地峽。
但此舉,卻惹怒了時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的馮·賴歇瑙元帥,為此,下令禁止第42軍撤出來的第46師全體官兵以後作戰的一切獎賞,勳章頒發和軍銜提升暫時擱置,以此作為處罰。
根據希特勒的指示,馮·賴歇瑙元帥撤銷了馮·斯彭內克中將的軍職,但由於馮·賴歇瑙元帥不久因心臟病去世,馮·博克元帥接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一職,其上任後又恢復了第46師的一切榮譽,參與了對塞瓦斯托波爾的圍攻,但並沒有再度啟用馮·斯彭內克中將。
第42軍馮·斯彭內克中將的行為,屬於典型的前線指揮官不服從上級命令,南方集團軍群因此解除了其軍職,隨後最高統帥部對其進行了軍事法庭審判,先被判處死刑,後來希特勒將死刑改為7年監禁。
綜上,判處前線不執行上級命令,擅自命令部隊撤退的軍官死刑,其實也非常正常,一般國家的軍隊都有非常嚴厲的紀律,所以德國國防軍軍事法庭判處陸軍中將第42軍軍長馮·斯彭內剋死刑,當在情理之中。
最終,馮·斯彭內克中將,又被改判為7年有期徒刑,還是希特勒干預下,可見希特勒放了他一馬。
-
4 # 孫悟空144972747
希特勒判處施彭內克將軍極刑沒有什麼不妥。42年軍事法庭判處其死刑是因為他擅自下令撤退,希特勒心軟沒殺他;但他不僅不領情,反而密謀刺殺希特勒,這就不能怨希特勒了,換誰在當時情況下都會下令處死。
-
5 # 戰情解碼
事實上,判處施彭內克伯爵死刑的人並不是希特勒,而是戈林主持的一個軍事法庭,而且希特勒不但沒有嚴懲施彭內克,他還將施彭內克的死刑改為了七年堡壘監禁。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希特勒也算是施彭內克的救命恩人。第42軍軍長施彭內克伯爵被判處死刑一事涉及一起嚴重的戰場抗命事件,而這一事件的前因後果還要從曼施坦因指揮的克里木戰役說起。
曼施坦因從第56軍軍長升任第11集團軍司令後,他也從列寧格勒戰線來到了克里木,在這裡他將指揮第11集團軍攻克蘇軍在黑海的這座“堡壘”。當時,曼施坦因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終於佔領了大半個半島,蘇軍在克里木半島只剩下最後一個據點——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就在曼施坦因為攻克塞瓦斯托波爾做著不懈努力的時候,第11集團軍的左翼出現了巨大的危機,蘇軍的兩個集團軍在刻赤半島成功登陸,而德軍在此卻只有一個師的兵力(第42軍下屬第46師)。第11集團軍的形勢變得極其危險,曼施坦因慎重考慮後依然決定先拿下塞瓦斯托波爾,再掉頭解決側翼的危機,於是他命令第46師堅守刻赤半島。然而就在曼施坦因下達命令前,第46師卻提前得到了軍部的撤退命令。
原來當蘇軍在刻赤半島成功登陸後,第42軍軍長施彭內克伯爵就對蘇軍的意圖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他認為蘇軍的戰略目標極有可能是要切斷第11集團軍的補給線,為此蘇軍必然會向西進攻帕爾帕奇地峽,第46師原地堅守不但無法掩護集團軍的補給線,還存在著被蘇軍圍殲的風險。相對於丟失刻赤半島,補給線被切斷才是德軍面臨的最大危機,由於對現場情況更為了解,施彭內克覺得他有理由違抗集團軍的命令。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施彭內克伯爵的分析並非沒有道理。當時蘇軍分別在刻赤半島東部和費奧多西亞達成突破,已經對第46師形成了兩面夾擊之勢,如果該師原地駐守極有可能會全軍覆沒。另一方面,第11集團軍的主力幾乎全在塞瓦斯托波爾,如果蘇軍由費奧多西亞向西進攻,德軍將無力抵擋。雖然曼施坦因及時派出了增援部隊,但按照當時的情況他們恐怕根本無法及趕到,屆時一旦讓蘇軍切斷了補給線,整個集團軍都將陷入危機。局勢的發展證明施彭內克的決定是正確的。第46師及時撤到了帕爾帕奇地峽,擋住了蘇軍西進的道路,緩解了集團軍的側翼危機,這一點第11集團軍軍部也給予了肯定。
事後,施彭內克伯爵被接觸了職務,並被軍事法庭判處了死刑,但顯然這一判決並不合理。希特勒本人或許對此也有顧慮,所以他才將死刑判決改成了7年監禁。客觀而言,施彭內克雖然違抗了軍令,但畢竟事出有因,如此懲罰的確顯得過於野蠻。
-
6 # 不沉的經遠
首先糾正一點,施彭內克將軍的死刑並非希特勒所判處,反而是希特勒赦免了他的死罪。另外他的死刑是否合理,這個要見仁見智了。
施彭內克將軍是被軍事法庭審判判處死刑的,而罪名則是違抗命令擅自帶著部隊撤退,應該說在戰時這個罪名是很大的,被判處死刑可以說一點不為過,然而施彭內克將軍的情況比較特殊。
當時施彭內克將軍是第42軍的軍長,正在曼施坦因的指揮下參加克里木戰役。德軍雖然佔據了優勢,但是塞瓦斯托波爾和克里木半島一直是沙俄和蘇聯的軍事要地,因此防禦工事比較完備,而曼施坦因又只有第11集團軍,此外還有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配合作戰,兵力不足,因此進展緩慢。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炮臺
而更糟糕的是,就在德軍即將對塞瓦斯托波爾發起總攻之時,在12月26日,兩萬蘇軍在刻赤海峽一線登陸,向德軍發起進攻。這個時候曼施坦因的大部分部隊已經投入了對塞瓦斯托波爾的攻擊中,只有一個師的預備隊。在蘇軍面前,只有施彭內克將軍的第46師和少量的輔助部隊。
為了敲開蘇軍的炮臺,德國動用了卡爾重型迫擊炮
施彭內克將軍認為46師兵力不足,難以阻擋蘇軍,因此建議立即撤退。而曼施坦因擔心第46師一旦撤退,那麼德軍將遭到蘇軍的兩面夾擊,因此下令派了1個團的援軍去配合第46師發起反擊,同時,抽調了兩個羅馬尼亞旅加強第46師的後路。
甚至還動用了古斯塔夫巨炮
第46師得到援軍以後,激戰兩天,將蘇軍擊退。不過施彭內克中將認為事情還沒結束,蘇軍肯定還會繼續進攻,因此他再次提出將第46師撤退下來,但是又遭到了曼施坦因的拒絕。
12月29日,正如施彭內克中將擔心的那樣,蘇軍在第46師的後方費奧多西亞登陸,那裡德軍的守軍很少,很快被擊敗,而兩個羅馬尼亞旅更沒發揮什麼作用。施彭內克中將認為此時第46師繼續死守刻赤半島,會被蘇軍圍殲,第11集團軍的後方將失去防衛力量。所以他斷然下令第46師撤到費奧多西亞西面重組防線,在撤退前,他把這一決定上報了曼施坦因,然後關閉了電臺,防止曼施坦因阻止部隊後撤。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費奧多西亞在刻赤半島的後方,如果失守,刻赤的守軍處境確實尷尬
曼施坦因知道這一情況以後自然是暴跳如雷,而第46師撤退也一度造成了德軍的混亂,不過施彭內克運氣不錯,蘇軍此時沒有及時發起進攻。第46師得以重組部隊,建立了防線,蘇軍的進攻被阻止了。
施彭內克的決定應該說沒錯,根據當時前線的情況,如果第46師當時不撤退,那麼等蘇軍在費奧多西亞一線站穩腳跟,很可能被蘇軍殲滅,而且第11集團軍的後方防線將洞開,對德軍來說,這個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然而不管怎麼說,施彭內克違背命令私自撤退,這個在戰時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因此最終還是被軍事法庭判處了死刑,只不過希特勒最後覺得他這麼做情有可原,因此決定赦免施彭內克的死罪,改為七年監禁,所以說死刑是否合理,要看從哪個角度考慮了。
-
7 # 三土38476956
面對軍情緊急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可以為他的決定辯解,包括施彭內克將軍。但我們要以結果來說話。實際上,當時時任11軍司令官的曼施坦因將軍的分析判斷是正確的,當時蘇軍剛登陸立足未穩並未打算大規模進攻、更談不上切段11集團軍後防線,46師如果穩住陣腳就地組織防禦抵抗蘇軍,待11軍攻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再回師增援的話,克里米亞戰役會提前半年勝利結束,也就不會造成後來德軍二次攻打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付出如此重大的傷亡了。所以事後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軍事法庭認定42軍軍長施彭內克將軍有罪,隨即判處死刑,曼施坦因將軍心情沉重的簽字也就不足為奇了。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說起二戰蘇德戰爭中著名的戰役,人們大多會想起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或是莫斯科保衛戰。對於克里木戰役,知道的並不多。
事實上,在這場戰役前,曼施坦因率領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橫掃烏克蘭和黑海一帶,刻赤海峽和克里米亞半島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隨著克里木要戰役打響,蘇軍很快集結了兩個集團軍的龐大兵力,越過刻赤海峽,從克赤半島登陸,向阻擊蘇軍登陸的德國第42軍下轄的第46步兵師發起進攻。最終42軍軍長施彭內克中將關掉電臺,擅自命令部隊後撤,使得曼施坦因不得不終止第一次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佔領克里木半島的計劃功虧一簣。
事後,不僅46師受到嚴厲的處罰,施彭內克也被希特勒判處死刑,後來又改為7年監禁。那麼施彭內克為何違抗命令下令撤退,希特勒在判處其死刑後,為何又改為7年監禁呢?
原來,德軍後來是覆盤的時候,發現了蹊蹺。那麼是什麼蹊蹺呢?
一、克里木的鏖戰。作為烏克蘭境內伸向黑海的大半島,克里木半島對於德軍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如果將其控制在手,不僅能對土耳其施加壓力,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控制在侵略陣營之內,還能保護德軍沿黑海通向西岸的重要海上交通線。
所以當曼施坦因長驅直入到第聶伯河時,很快便集結重兵,向塞瓦爾斯托波爾要塞發起進攻。
當時他指揮的部隊組成有些複雜,除了兵力並不充足的德軍11集團軍,還有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這讓他總覺得兵力不足。
尤其是塞瓦爾斯托波爾要塞,由於連年戰爭,大量的堡壘、壕溝、和故意製造的迷宮式隧道遍佈市區,加上蘇軍對其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使得這裡更加易守難攻,成為希特勒的一塊心病。希特勒擔心要塞的蘇軍可以隨時從黑海登陸,對德軍南線部隊進行包圍夾擊。
1941年12月,德軍發起第一次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戰鬥打得異常難難。當時守衛克赤半島方向的德軍,正是施彭內克的42軍第46師。
二、擅自撤退的代價。很快,蘇軍增援的兩個集團軍渡過刻赤海峽,在刻赤半島搶灘登陸,和42軍46師展開激烈的鏖戰。 12月28日,46師終於打退了已經登陸的蘇軍,佔領了灘頭陣地,但是施彭內克卻認為蘇軍不會就此罷休,
於是施彭內克向11集團軍總部報告,要求撤退。但久攻不下塞瓦爾斯托波爾要塞的曼施坦因,卻下令其堅守陣地。防止蘇軍登陸後,向攻打要塞的德軍夾擊。為了解除施彭內克46師被包圍的擔憂,他還派遣了兩個羅馬尼亞旅,去46師的背後加強防守。
但施彭內克的擔心很快變成了現實。12月29日,蘇軍兵分兩路,又在費奧多西亞實施登陸。由於那裡德軍守衛薄弱,增援的羅馬尼亞軍隊也被擊敗。一旦這部分蘇軍從後面掩殺,與正面登陸的蘇軍形成夾擊,46師將面臨全殲的命運。所以他不顧曼施坦因的死守命令,關掉電臺,下令退出防線,撤退至半島後方的地峽地帶重新佈防。
46師後撤後,並沒有遭到蘇軍的進攻,這使得他們能重新佈防。
但是擅自後撤令11集團軍大感意外,不得不停止對塞瓦爾斯托波爾要塞,以免遭到蘇軍夾擊。
雖然42軍最終頂住了後續蘇軍的進攻,但施彭內克擅自後撤的舉動,仍然激怒了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馮·賴歇瑙元帥。他下令取消後撤的46師官兵所有的獎賞和勳章,提升軍銜更是想都別想。同時,他還根據希特勒的指示,撤銷了施彭內克的中將軍銜和軍職,交由軍事法庭審判,將其判處死刑。
三、事後覆盤。事後,德軍最高總帥部經過仔細分析,發現了蹊蹺。這個蹊蹺就是,施彭內克下令後撤,實為明智之舉。因為當時從費奧多西亞登陸的蘇軍,其先頭部隊已經趕到了46師身後。只是兵力還不足以發動進攻,這才讓46師後撤成功,在帕爾帕奇地峽重建防線,從正面阻擊兩處登陸的蘇軍。
而如果按照曼施坦因的命令,死守刻赤半島,那麼46師必將遭到蘇軍前後夾擊被全殲。那樣的話,失去後繼德軍阻擊的蘇軍,面對如此巨大的勝利,在高昂士氣鼓舞下,將直逼停止進攻要塞的德軍。
所以,施彭內克的決定在當時的戰場形勢下,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不僅避免了無謂的犧牲,還在後來的阻擊中取得了勝利。這一點包括曼施坦因後來也給予了承認。
於是當馮·博克元帥接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後,立刻恢復了46師的一切榮譽,讓他們參與第二次對塞瓦斯托波爾的圍攻。而施彭內克卻沒有那麼好運,成為希特勒打壓德軍軍官傲氣和懲治撤退的典型。雖然最終免去了死刑,但7年的監禁顯然判罰過重,同時還葬送了這位優秀軍事將領的軍事生涯。
(參考資料:《克里木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等)
-
9 # 李三萬的三萬裡
這個問題裡有兩個相關問題需要說明,一個是為什麼要判施彭內剋死刑,一個是希特勒在其中的作用。這樣才方便解釋這個問題。說軍事也離不開說一下地理,克里米亞或者克里木半島,是黑海北方的一個面積兩萬四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半島,大致形狀就是一隻簡筆畫出來的羊,頭背朝東,屁股朝西北,肚皮和四腳略並的簡化前後肢朝西南,這裡面有幾個要點:一,地圖羊頭部分叫刻赤半島。二,羊脖子咽喉處有個地方叫費奧多西亞。三,羊前腳指甲哪裡有座要塞城市,叫塞瓦斯托波爾。在一九四二年夏天,德軍入侵蘇聯的南方集團軍裡,分出第十一集團軍,由曼施坦因將軍指揮,進攻克裡木半島。因為四一年冬天,蘇聯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外圍頂住了德軍進攻,付出加大代價取得了些許優勢,或者說蘇聯人自己覺得的些許優勢,所以當曼施坦因帶兵從大陸由羊屁股那個方向打進克里木,蘇聯西南集團軍是在鐵木辛哥帶領下衝上去展開了對攻,結果是一個多禮拜後,德軍以兩萬人的代價,殲滅蘇軍二十三萬!蘇聯在克里木半島上的技術兵器,近四百輛坦克,四百架飛機,三千五百門各式火炮也沒了,蘇軍完全收縮到羊腳那裡唯一的一個據點: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曼施坦因面臨的問題,就是解決這個要塞。這個時候,克里木半島上的形勢就是德軍全面佔領,十一集團軍曼施坦因的佈置是集中右路的五十四軍和中路的三十軍圍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左路的四十二軍就負責側翼掩護,就是說四十二軍要負責克里木這隻羊的從羊頭到羊背的所有區域,其中刻赤半島的羊頭位置,就是四十二軍四十六師負責防守。曼施坦因要攻略的這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德軍四一年底,已經派過七個步兵師和兩個山地師來吃過一次虧了,曼施坦因次年再帶兵來戰,打下了自己的封帥之戰,但他知道,前面的都是假的,克里木半島上唯一的戰爭只有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攻防戰一場,關於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這塊骨頭,以及裡面的馬克西姆-高爾基I號大炮的故事,老軍迷都是重點關注和熟悉的,新軍迷呢咱們強烈建議去深刻研究。不過這是曼施坦因自己的故事,和本文題目有關的只是一個背景資料。這裡重點要說的,就是負責側翼防守的四十二軍,它要掩護主帥曼施坦因攻略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四十二軍的軍長,就是施彭內克將軍,同時他還有伯爵封號在身,他的問題就是這時候守羊頭的四十六師報告,蘇聯人抽調了兩個集團軍,來進攻刻赤羊頭那個位置,這倒是四十六師一個師就有信心頂住蘇聯軍隊的登陸作戰,不過施彭內克將軍稍後又收到還有蘇軍在羊咽喉的費奧多西亞地區登陸,他的判斷是這一路蘇軍上來,會切斷四十六師補給線和退路,四十六師在刻赤地區作戰,有很大風險,且在這時刻赤地區也不具備什麼戰略價值,不如干脆把四十六師撤回來,一直退守到費奧多西亞西面,堅守羊脖子最後那一段位置,這樣刻赤地區登陸的兩股蘇軍,就失去對四十六師的夾擊可能,都必需朝西做正面攻擊,於是施彭內克將軍命令四十六師西撤,四十六師收到命令,關閉電臺西撤,結果沒有收到後面十一集團軍和更高的南方集團發來的要求他們留在刻赤死守的命令。撤退到位的四十六師迎來南方集團的勃然大怒,總司令親自下令剝奪四十六師全體官兵,自撤退起以後所有獲得戰功的權利!該師所有軍銜、軍職升遷也完全終止!好在這位司令長官很快病死,續任的司令立刻宣佈該命令作廢,理由是四十六師是合法的按命令列事,不存在避戰逃跑的行為。那麼給他們下命令的施彭內克軍長,就得為這道命令背鍋了,於是受軍事法庭審判,被判死刑。但是施彭內克將軍的這個命令單獨看是撤退逃跑的命令,而後續對四十六師其餘指揮使用命令整體看,又是他作為軍長在自己職權範圍之內的臨機調動,所以這個死刑判決,當時就有很大爭議,這時希特勒出面,經過政治運作,把對施彭內克伯爵的判決改位七年堡壘監禁,因此這件事不能問希特勒判施彭內克將軍死刑合不合適,希特勒沒有判決,反而是救了施彭內克伯爵。
回覆列表
擅自撤軍當極刑沒錯,否則,何以治軍? 但該軍長在被蘇大軍合圍前撤退是明智的。敵眾我寡,儲存實力為上,元首盛怒之下,用刑過當。該軍長被削去軍銜,開除軍籍,永不錄用的處置太重。這也是一員戰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