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旁門左道PPT
-
2 # 大神PPT
大多數人在做PPT的時候,沒有整體規劃,通常根據自己的提綱,從標題、目錄到章節、每頁到收尾,從頭往後一頁一頁來做,這樣就會做著做著迷失了主線、沒有了邏輯。
假設我們要規劃一次北京旅遊,從時間、同伴、行程、行李、預算、交通工具等方面來規劃,可以用Mindmapper軟體做成這樣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軟體Mindmapper,有一個很貼心的【匯出】功能,可以把做好的規劃導圖,直接轉化為有架構的PPT;
選用預設的PPT模板,轉化後是這樣的:中心主題變成了PPT封面,每個二級標題變成了每一頁的抬頭,三級標題變成了每頁的內容:
接下來,就是對每一頁進行【裝修】:換掉背景圖、該加內容加內容,該加圖片加圖片,也要把同一頁中的並列內容,拆成每一個單頁:
最後,在提綱的每一個模組【裝修】完成後,用如下的序頁-封面-目錄-章節1-正文1-章節2-正文2-結尾(封底頁)邏輯全面預覽,再微調,最後PPT成稿!按這樣來建構PPT,主線一定清晰,邏輯必然服人!
-
3 # 江西新華kylie
1、根據PPT想展示的主題,找到合適的模板 2、PPT想傳達的中心意思分點 3、完善內容,圖文結合 4、幻燈片後期處理,設定動作效果等
-
4 # 思維導圖PPT肖老師
謝邀,題主的困惑,我深有體會,剛開始學做PPT的時候,我往往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美觀上,到處找素材,每個圖形都要仔細調整顏色、透明度、陰影等,但這樣的PPT,往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一次次被老闆challenge、被客戶發難後,我逐漸改變了風格,強化內容邏輯,這也是我後續不斷向人分享邏輯思維、金字塔原理的原因。
的確,PPT的價值,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內容邏輯上,尤其是彙報型PPT更是如此,因為彙報型PPT,內容一般都比較長,如果缺乏邏輯支撐,會導致內容散亂而且可能主題不清,因此,這類PPT,從內容之間的銜接、內容頁的組織,都會特別強調邏輯。
實際上,PPT從2007開始就帶有強大的Smartart元件,而且越往後的版本,這個元件的功能越強大,毫不誇張的說,絕大部分人,只需要掌握Smartart就可以實現內容的邏輯了,當從邏輯組織上看,善用Smartart的PPT至少可以打80分,至於剩下的20分,你可能需要透過其他素材、技巧來實現,今天分享一個比較完整的SmartArt使用秘籍,在文末提供檔案下載。
一、幾種常見的Smartart應用場景,圖2 洋蔥圖應用場景
圖3、並列關係場景
圖4、流程圖場景
二、Smartart的優勢(1)圖表變化,自動處理,比如餅狀圖資料表中插入一行,會自動增加一個等分。
(2)在Smartart的基礎上,採用圖形填充即可變換各種風格
比如利用Smartart旋轉90°製作半圓漸變圖
再比如圖片填充後快速製作蜂窩形狀
三、Smartart的8種結構(1)並列型
(2)流程型
(3)迴圈型
(4)層次型
(5)關係型
(6)矩陣型
(7)金字塔型
(8)圖片型
用好Smartart圖表,PPT不僅做的塊,而且邏輯清晰,通俗易懂。
四、資源分享完整文件共35頁,有需要可以索取,獲取方法:
-
5 # 職場逗伴匠
【我的觀點】
PPT是用演示的力量,讓分享更有能量。
如今的職場,PPT已廣泛應用,無論接受與否,已成事實。它作為職場演示神器,是職場人需要熟練掌握一項關鍵技能。
如何做PPT才算有邏輯?全域性到單元的設計,我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思考:
為什麼要做PPT → 一份有邏輯的PPT由哪些要素構成 → 如何做出讓人眼前一亮的PPT
一、為什麼要做PPT?將有價值的資訊,進行視覺化呈現。
別再去浪費大量時間尋找花哨的模板,多進行內容呈現方面的力求卓越。
邏輯① 內容內容內容,千萬別隻是為了好看
為了更好的呈現表達,可以進行適度美化。
PowerPoint=有power的point,從主講的話題出發,理性思維結合感性表達,將複雜抽象的問題進行具象化輸出。
【提醒】
觀眾想要什麼+我能為大家提供什麼。
別本末倒置,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時刻問自己,我進行PPT演示的意義為何?
邏輯② 節奏節奏節奏,別毀了觀眾的注意力
大家在現場聽課或學習時,即便是你的個人魅力無限,也無法長時間去吸引人們的眼球。為了保持關注度,對分享者的綜合實力也是一種挑戰。
A.演示要圖文並茂,尤其是能引起多維感官共鳴。B.邏輯結構清晰明瞭,將你的分享點視覺化呈現。C.進行單位時間的分享後,務必進行階段性小結。在進行設計ppt之前,務必先梳理出自己要表達的核心邏輯。
二、一份有邏輯的PPT由哪些要素構成?個人的經驗總結“三定法”,即定風格→定框架→定要素。
①定風格:明確的調性
有人說公司裡PPT的風格,取決於最開始那個用心製作者的風格。
你要知道PPT的受眾群體,在何種場合進行演示,明確輸出型別的調性,別偏離主旨及其風格。
常見的有如下場景:
我們可參照實際情況,有時需要細緻嚴謹、有時需要生動活潑、有時需要特立獨行,有時需要商務沉穩等等。
②定框架:合理的邏輯
卓越的PPT設計,通常背後都一套合理且清晰的邏輯。
我過去在做PPT設計時,常常聽到身邊的人有各種糾結:
哎呀,還有沒有更好看點的模板。這個字型不夠酷炫,我再研究下。頁面切換的動態效果,不夠高階。背景顏色,咋看都不是特別順眼。等等,我把這個符號換一下看看。字號也許觀眾看不清,再調整下。圖片放在這裡合適嗎?讓我想想。沒錯,以上說的是要注意,但我想說那些都不是核心。
首先,請確定PPT的框架,再進行內容和觀點的具體展開。
什麼框架?
封面→導論→目錄→觀點→論據→總結→封底
結構化是PPT邏輯呈現的核心
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資訊表達。比如以下三類大家都經常使用或者碰到。
三段類:總、分、總
時間類:過去、現在、未來
空間類:本地市場、省外市場、全國市場
這相當於是ppt演示的指南針,不容忽視。
用好PPT絕佳搭配的“六脈神劍”
第一劍:圖片,視覺衝擊力
字不如表,表不如圖。
一張好圖可以立刻帶來生動的畫面感。圖片要麼不選,選就要選極具表現力的。
【選圖小技巧】
比如和主題的相關性、資訊傳遞的可讀性、別隨意去拉伸擠壓。
同時,PPT中選用的圖片格式也是按需來選。
PNG,支援影象透明。
PSD,PS專用的圖示格式。
JPG,最常見的格式,尺寸大小一般。
GIF,可做成小動畫(圖),清晰度低。
BMP,Windows標準點陣圖,清晰度高。
的確如此,百文不如一見,眼前一亮看圖片。
第二劍:圖表,極具說服力
把複雜的資訊簡單化傳遞,讓對方能聽懂。
面對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或資料,看的時候很難打起精神。
依據匹配度,透過不同的圖表簡單清晰進行展示說明,似乎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觀眾不一定都會關心PPT中,那些看上去高大上的圖表,千萬記得告訴大家,這些圖表對於他們意味著什麼!
第三劍:文字,內容聚焦力
高手的PPT從來不需要太多文字,簡短成就精彩。
每頁PPT的文字內容,通常不建議超過7行。
通常每個PPT頁面,有且只有一箇中心點。資訊要聚焦,別說東道西亂寫一氣,要的是點睛之筆。如果現在的你感覺這方面需要加強,平時在設計PPT時多去進行刻意訓練。
關於文字方面,也有要掌握的知識點,我們需要逐步讓自己專業起來。
文字三要素
A.字型:分兩類,襯線字型(加粗後差異明顯)和無襯線字型。
在PPT裡的字型,個人常用的是微軟雅黑,簡單清晰視覺呈現效果佳。從字型組合的角度來看,每個人的喜好不一,自然就風格不同。
少用非常規類的字型,除非用自己的膝上型電腦進行演示,否則字型不相容會很麻煩。
B.字號:大標題建議選用44點以上的字。只要是標題類文字,一般都建議加粗體。
C.字效:別喧賓奪主,需要的展示的時候進行效果新增即可。
第四劍:排版,頁面區隔力
PPT版面設計的五大關鍵
①重複:某些元素可根據頁面佈局的需要,多次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如果需要,在母版視圖裡可以進行相關設計,這是統一PPT樣式的利器。
②對比:為體現出內容的差異或特別強調,進行凸顯放大的操作。例如,大標題+小標題、不同層級的頁面展示(正文內容,課程封面,單元頁面)等等。
④對齊:對齊是PPT頁面精緻的前提。比方說上、下、左、右等不同方向都需要精準比對。在PPT版面上,文字區和圖片區也得做好區隔。
⑤留白:少即是多。有個專業名詞叫做版面率,即在PPT頁面中非空白版面佔整個版面的多少。版面率越低,空白區域就越多。專家研究表明,PPT的版面率一般建議在30%~70%為宜。
第五劍:配色, 最佳感受力
有沒有讓人眼前一亮?配色就是關鍵。
RGB三原色(三大基本原色)?紅Red、綠Green、藍Blue。
即便我們非科班出身,這個也得懂,其實在人們的眼裡只有這三種不同的感光體。
【建議】
PPT頁面中,顏色別花裡胡哨,儘量精簡呈現(不超過三種顏色)。
配色其實也是個技術活
平時可以多看看雜誌書刊,留心觀察身邊的那些優秀的作品,學習技巧並汲取各種靈感。在不斷實踐中,你會找到感覺並形成自己的配色方法論。
另外,根據PPT演示的場合(工具),進行背景色的設定。比如LED大屏,就建議深色(黑灰為主),白色太耀眼。
第六劍:動效,持續創意力
如何保持吸引力?PPT演示的動態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
PPT的動畫效果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自定義(飛入、淡出、擦除等等),二是切換(分割、揭開、顯示等)。無論哪一類,其核心要點在於,有效引導。
動畫效果引導的四個提醒
A.別讓動畫太搶眼,除非是能突出內容。
B.只有想不到的創意,沒有做不到的效果。
C.效果多,不一定是好事(能不用時候,就彆強加)。
D.從視覺、聽覺、觸覺等維度,進行連線,讓效果表現更淋漓盡致。
沒有人喜歡一成不變,觀眾的視線也是如此。
三、如何做出讓人眼前一亮的PPT我們都經常琢磨,怎樣才能做出眼前一亮的PPT?
設計的作品多了以後,個人琢磨出以下的五部曲:
明需求→定架構→做內容→巧設計→成體系
①點,明需求
目標大於一切,明確需求點。為什麼講、給誰講、講什麼。
②線,定架構
積點成線,框架構思。散點連成一條PPT的主要脈絡(主線)。
在主線基礎上,進行內容的各種填充,使其豐富飽滿。
④面,巧設計
將各個塊狀資訊進行組合,形成了不同的層面,再透過排版讓PPT更美觀。
⑤體,成體系
在不同層面進行連結,形成體系後內容輸出,一份有趣有料的PPT水到渠成。
為更簡易表達,就用以下這張圖,展示如下:
附:PPT演示高手必知的快捷妙招
總結關於怎樣做PPT才能算有邏輯,我結合自己的經驗,用三個問題依次進行了回答:
①我們為什麼要做PPT?
將有價值的資訊視覺化呈現(內容+節奏)
②一份有邏輯的PPT由哪些要素構成?
定風格(明確調性)
定框架(封面→導論→目錄→觀點→論據→小結→封底)
定要素(圖片、圖表、文字、排版、配色)
明需求(點)→定架構(線)→做內容(塊)→巧設計(面)→成體系(體)
絕大多數事情,哪有什麼一夜成名,不過是百鍊成鋼。
PPT的精彩邏輯演繹,也是如此。
願我們成長路上,內外兼修,
讓PPT演示為自己助力加油!
-END-
逗趣職場每一面,伴隨你我每一天,匠心傳道每一言。
-
6 # 日衝資訊 黃
道 公理系三原則:相容性,獨立性和完備性法 金字塔原理:相互獨立完全窮盡(MECE)器和術: 已有不少精彩的回答
下面就法的層面來說說做到這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一些套路。
條理=先說結論再說論點所謂結論就是對論點的概括和總結,結論有兩個要點:
完整性 報告的內容涵蓋了所有的問題,沒有任何遺漏獨立性 報告中的論點相互獨立沒有重疊和矛盾以下是幾種常用的方法:
時間順序 如果要說明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可以畫一張線表。比如,字典後面的年代表用短短的幾頁就概括了幾千年的歷史。流程順序 如果要說明一項工作的進展則可以畫一張流程圖。比如,用企業登記註冊的流程,來說明現在在哪個環節是否有問題。空間順序 如果要說明一項活動的安排也可以畫一張佈局圖。比如,在婚禮策劃時,用路線圖和現場佈局來說明整個活動的安排。組織結構 如果要說明職責相關的問題則可以畫一張組織圖。比如,在消防預案中用組織圖來說明消防工作的整體安排。物理構造 如果要說明技術問題則可以結構圖,組裝圖,構成圖之類來說明。概念分類 如果要說明一件抽象的事物,可以用分解圖或者關係圖。分解的原則可以根據一些理論或是規則。比如,要解釋行政管理制度,則可以按照公司的職責劃分進行分解。嚴密=實事求是拒絕結果論我們很容易按照結果去推測原因,但是這麼做很容易參雜個人的感情意願等主觀因素,把原因分析變成尋找藉口,這樣寫出的論述也會缺乏邏輯。前面說了要結果先行,對結果的分析實質上就是把結果拆分成更詳細的結果。舉個例子,您的孩子數學成績不好,如果您找一些粗心大意之類的理由的話,就是結果論了。正確的做法是,分析孩子在哪些知識點上丟分,那些丟分多的知識點就是真正的原因了。如果僅僅分析出某一個知識點還不足以讓您清楚該如何對策,那麼您還可以把這個知識點的問題當成是結果繼續分解,反覆使用結果先行的方法,相信您一定可以找到真正的原因。您的分析也會非常嚴密。
就到這裡吧,PPT的視覺效果強烈,所傳遞的資訊量是文字無法比擬的。不過,做PPT用到的邏輯思維套路和寫文章是一樣的。這個套路的基本原則就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這篇文章就是按照這個套路寫出來的,由於時間和篇幅有限,文中有很多論述還不到位。僅供參考和批評。
-
7 # 清風不宣
1、PPT的邏輯就是把題目串起來將,能不能形成一個故事。
因此,樓主需要訓練自己講故事的能力。
2、而分類、演繹推理等都是邏輯的重要體現。
因此,樓主可以先試著將自己的材料整理分類,然後再填充至PPY中。
3、當然,製作PPT還有一個捷徑,那就是找一個和自己製作內容差不多的模版,然後填充內容,順斌學習別人是以什麼邏輯來佈局PPT的。
回覆列表
在製作PPT的時候,我們通常能發現,學習一些技巧,或者是使用模板就能製作出一個美觀的PPT。但是在整合PPT內容,或者是PPT演講時,經常會出現邏輯不清的情況。不是語無倫次,不知道說什麼,就是觀眾不知道你想要傳達的重點資訊是什麼。
出現邏輯性缺乏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我們對某些方面、某些事物不瞭解,而是我們的大腦在調動哪一方面知識時的速度太慢。
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提高PPT的邏輯性?接下來,我將分享我自己總結的,關於提高PPT邏輯性的兩種方法:
第一種,先分類,再列舉。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其實很簡單。比如我現在問你,你知道的模板網站有哪些?
聽到這個問題,你可能會愣住,想到的都是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幾個,或多或少都會有遺漏。
如果用我給的這種方法,你就可以分為國內還是國外回答,或者是付費的,免費的。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先彆著急下手去做,將答案拆分為幾大類。經過多次訓練,你在表達的時候會更完整,更有邏輯性。
第二種,先分類,再假設
這個問題,連我也回答不上來。我可以知道關注的粉絲人數將近500000,但是還有一些沒有關注,只知道很厲害的使用者。這些人怎麼算呢?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將使用者分為各年齡段,或者是各個省市進行估算。將估算的數量加起來,就能得到一個大致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