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淮西一哥

    大理國 五代至宋以白族為主體所建立的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滅楊幹貞義寧國,次年改國名大理,取大治大理之意。建都大理(今雲南大理市北大理鎮)。轄境相當今雲南全省及四川省西南部。大理前期在境內設首府、二都督、六節度;後期設八府、四郡、四鎮。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頗具規模,接近漢族水平。商業繁盛,對外貿易十分發達。受宋封為雲南節度、大理王,吸收漢族先進文化。境內佛教盛行。

    蒙古憲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徵雲南,滅大理。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雲南行省。國王段氏被任為世襲總管,原大理官員多受封為雲南各地土司。這就是大理國的簡單國史,別看國家小,能生存300來年。

  • 2 # 遺產君

    想當年段思平文治武功,建立大理,又創枯榮神功、一陽指、六脈神劍,從此大理段氏威震武林,成為江湖上一個響噹噹的名號。想必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的人都知道風流多情的段譽,以及保定帝段正明、鎮南王段正淳、“惡貫滿盈”段延慶,還有《射鵰英雄傳》《神鵰俠女》的一燈大師段智興皆是段氏一脈。 其實我們都被金大俠忽悠了,真實的大理國遠沒有他所描述的那麼浪漫。

    大理國是中國五代時期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在今雲南一帶建立的少數民族國家,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掉南詔國,建立大理國,定都羊萓咩城,因舉國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國;疆域大概是現在的中國雲南省、貴州省、四川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越南的少數地區。

    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國號為大中國,1096年由於雲南諸部反對,高升泰在臨終前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氏,於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皇帝,但在後大理時期,高氏世為相國,稱中國公,掌實權,仍佔有重要地位,直到大理國滅亡。

    1253年大蒙古國忽必烈征戰雲南,滅大理國,後建雲南等處行中書省,由大理國末代國王段興智王大理世襲總管。 自從段氏家族建立大理國以來,其社會經濟都較前期的南詔國都有所提高,畜牧業非常發達,每年有數千馬匹販到廣西,手工業很興盛,冶煉業水平甚高,所制的雲南刀“吹毛透風”,為南方各族人民所珍視;冶銅技術純熟,工藝精巧,今存大理的銅佛像顯示了冶銅規模的宏大和造型藝術的高超。 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發達和繁榮,也促進了大理國對外貿易的交流,使得大理國與緬甸、越南、馬來亞、印度、波斯等國家都有貿易往來,隨著商業的發展和交通的發達,一些商業城市也應運而生,出現了大理、善闡、威楚、永昌等城市。

    佛教的傳入也對大理有著深遠的影響,大理段氏都好佛,二十二任帝王中竟有八任帝王不愛江山愛佛祖,段思平更是年年建廟修寺,他獻鑄的佛像有萬尊之多;佛教和儒家在這裡完美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不排斥,實屬罕見。

    大理國300餘年時間,雲南各族人民與內地的交流從未間斷,兩地人民互通有無,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 3 # 耳食記

    沒有它的前身南詔國強大,但也是當時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一大強國。

    南詔國時代(738年-902年),除了北邊的強鄰唐朝與吐蕃,在南邊,南詔國一家獨大,當時的湄公河流域的一系列小國,比如位於現在緬甸境內的驃國、彌臣、彌諾等,位於現在高棉境內的陸真臘、水真臘等小國,還有南海統稱崑崙國的諸島國,均是南詔的臣屬。

    九世紀中葉後,吐蕃崩潰瓦解,南詔與唐朝先後滅亡(唐亡於907年)。此後在原南詔版圖內先後出現了三個存續時間不長的小王朝,大長和國(902年-928年)、大天興國(928年-929年)與大義寧國(929年-937年)。

    937年,南詔武將後裔、白蠻首領段思平攻滅了大義寧國,建立大理。此後這塊南方土地的主人在很長的時間內一直是大理段氏,前後延續三百多年(期間有過一次短暫的高氏篡位,但兩年之後便還政段氏了),直到1253年方被蒙古人所滅。

    在大理國存在的三百多年裡,基本上沒有與鄰國發生大規模戰爭。

    大理北邊的宋朝身為中原王朝,注意力一直放在北邊,北宋時要對抗遼和西夏,南宋時又要對抗金和蒙古,始終是一個重北輕南的格局,對南邊向來是以懷柔為主。當年宋太祖平定後蜀政權,便有人建議趁機進軍大理,但太祖手持玉斧,在地圖上沿著大渡河畫線,將之定為了宋朝和大理的邊界,維持了和平。

    沒有北邊的軍事壓力,又鑑於南詔窮兵黷武因而亡國的教訓,再加上大理貴族篤信佛教,先後有十餘位國王出家為僧,因此大理一直保持著一個比較和平的對外政策。

    同時在它的南邊,在此期間先後出現了多個與它並列的強大小國,也遏制住了它的擴張慾望。

    交趾(越南的前身)

    趁著唐朝滅亡之後五代的亂局,位於現在越南北部的交趾趁機獨立,交趾人丁部領建立越南歷史上的丁朝(968年-980年),並在宋朝建立後受冊封為交趾郡王,交趾正式為一個藩國。此後政局不穩,朝代更迭為黎朝(980-1009),隨後又變更為李朝(1009-1225)。李朝時交趾逐漸強盛,曾數次侵擾大理邊境。

    真臘(高棉的前身)

    公元九世紀初,水真臘和陸真臘合併,建立了高棉歷史上最為興盛的吳哥王朝(802年-1431年),國家強盛,軍事力量也很強大。

    真臘國……地方七千餘里。……其國有戰象幾二十萬。蒲甘(緬甸的前身)

    位於現在緬甸的蒲甘王國於九世紀中葉建立,一直是古緬甸地區列國中的一個小國。在1044年阿奴律陀成為國王后,勵精圖治,逐漸向外擴張,先後征服了古緬甸境內的大小古國及部落,並最終成為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國。其與大理在實力上處於均勢,長期和平相處。

    此外,位於現在越南南部的占城國,雖然後來被真臘所滅,但在當時也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占城國……勝兵萬餘人。

    這些小國在以前本來都是被唐王朝和南詔壓服的物件,但隨著唐的滅亡,中原開啟了持續五十多年的五代亂世,無暇顧及。而隨後建立的宋朝是一個內向的王朝,不再有唐朝開邊拓土的魄力,又要一直面對北方異族的軍事壓力,因此南方這些小國得以逐步發展起來。

    而大理雖然繼承了南詔的核心版圖,但沒有繼承到南詔的影響力,內外因素之下,只能選擇與這些崛起的小國保持一個和平共處的狀態。

    當然若論它的國家實力,在這些小國裡,肯定是在前列的,能夠保持前後三百多年的領土完整與政權獨立,存續時間比兩宋還長,當然也是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一個強國。

  • 4 # 野史也是史

    一說到大理國,我們馬上會想起金大俠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的《天龍八部》裡的大理國鎮南王世子段譽。段譽身懷五大絕技,即家傳絕學六脈神劍、誤服莽牯朱蛤而萬毒不侵神功、段氏家傳絕學一陽指、逍遙派神功凌波微步、逍遙派絕學北冥神功。小說中段譽實為段延慶與刀白鳳之子,是要繼承大理國皇位之人。當然了,這是金庸筆下的大理段氏,人物故事情節大多是在歷史基礎上的虛構。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大理國是什麼樣呢?跟《天龍八部》小說裡的一樣嗎?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歷史情況。

    大理國,是由唐初的“六詔”中的南詔演變而來。唐天寶年間,南詔大將軍段儉魏大敗唐軍,被授為清平官,傳六世至段思平。公元937年,段思平滅南詔建國,定都羊苴咩城,國號大理。大理國是以白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政權,疆域大概是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及寮國與越南的部分地區。

    大理國時期:

    段思平祖籍武威郡,始祖段儉魏為東漢武威太守段熲的第十七世孫,六世傳至段思平。公元944年,段思平去世,其子段思英繼位;公元946年,段思平之弟段思良發動政變,逼段思英出家,並自立為帝;段思良死後其子段思聰即位,宋開寶二年,段思聰去世,其子段素順即位;公元969年,大宋南征,趙匡胤鑑於唐朝的失敗,以大渡河劃界而治,大理保全;段素順去世後其子段素英即位,後傳位於其子段素廉;段素廉死後,侄兒段素隆繼位,後禪位為僧 ,侄兒段素真即位;後段素真亦禪位為僧,孫子段素興繼位,後被相國高氏廢掉,立段思平的玄孫段思廉為帝,段思廉是段思平的曾孫段智恩之子;段思廉後禪位為僧,其子段廉義繼位;公元1080年,楊義貞發動政變,殺段廉義而自立。高氏父子帶兵殺死楊義貞,擁立段廉義的侄子段壽輝為帝。從此,大理段氏淪為高氏傀儡,直至大理亡國。

    後理國時期:

    高氏父子在大理國權傾朝野,段壽輝出家為僧,禪位給堂弟段思廉之孫段正明。段正明被高升泰篡位,高升泰病死,其子將政權還給段氏,於是段正明之弟段正淳即位。由於段氏政權中斷過,故從段正淳起的大理國稱為後理國。段正淳讓位給其子段譽,出家為僧。

    段譽是在公元1108年,成為大理國第16代國王,直至南宋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禪位為僧,在位長達39年,是後理國諸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公元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滅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興智,大理存國316年。

    9世紀末,也就是大理建國後的一段時期為大理勢力最強盛的時期,而此期間唐朝勢力又日趨衰落,藩鎮割據的形勢為大理國提供發展機會。

    大家覺得大理國第16代皇帝段譽是小說《天龍八部》的段公子嗎?

  • 5 # 嚴大牛是頭牛

    大理國 五代至宋以白族為主體所建立的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滅楊幹貞義寧國,次年改國名大理,取大治大理之意。建都大理(今雲南大理市北大理鎮)。轄境相當今雲南全省及四川省西南部。大理前期在境內設首府、二都督、六節度;後期設八府、四郡、四鎮。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頗具規模,接近漢族水平。商業繁盛,對外貿易十分發達。受宋封為雲南節度、大理王,吸收漢族先進文化。境內佛教盛行。

    蒙古憲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徵雲南,滅大理。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雲南行省。國王段氏被任為世襲總管,原大理官員多受封為雲南各地土司。這就是大理國的簡單國史,別看國家小,能生存300來年。

  • 6 # 第6音樂臺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王朝十分沒有存在感甚至連史書上記載的都少之又少但這個王朝的統治者卻是家喻戶曉這個王朝就是大理國

    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中

    段正淳段譽父子就曾是這個王朝的統治者

    公元937年段思平攻打大義寧國取勝

    大義寧國滅亡後段思平即位

    改國號為“大理”

    而段正淳是大理國第十五任皇帝

    段譽是第十六任

    段譽原名叫段正嚴又名段和譽

    他在位長達39年

    是大理朝歷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

    段譽在位期間勤於政事 愛民如子

    維繫了南方絲綢之路的暢通

    保障了西南一帶四十年的和平與繁榮

    大理朝與宋朝算是同時期的

    但大理國建國要比宋朝早23年

    因宋朝強大而段譽又主張和平

    於是大理國便主動向宋朝求和 俯首稱臣

    但宋朝卻對大理有防範之心

    於是兩邊的政權只以不突破邊界為要

    互不相干

    繼而形成和平對立的局面

    大理國就在這樣和平的環境下發展了數百年

    始終雄霸西南一帶

    元朝時期

    忽必烈四處征戰擴充套件疆土

    大理國也成了元朝的附屬國

    段氏族人依舊掌管著大理

    因而這個小地方在史書中更不值一提了

    在大理國十八代君王段智星這裡

    因其十分信奉佛教

    舉國之力建造很多的寺廟

    導致民不聊生 百姓苦不堪言

    國庫空虛 引發內戰

    大理國也漸漸走向衰落

    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 7 # 老夫從不吹牛

    大理國的前身是南詔國,唐玄宗時期有個著名的“衝冠一怒為紅顏”,數次派兵攻打南詔,都沒打下來;所以到宋太祖時期,兵臨大理邊境,沒敢去打。但實際上,大理並不強大。

    宋揮玉斧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965年,宋太祖派大將王全斌攻破後蜀,蜀國邊境就緊挨著大理。

    立功心切的王全斌上了一份雲南地圖獻給宋太祖,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建功立業,繼續攻打大理國。

    宋太祖看著地圖,沉吟良久,最終拿出一把玉斧,朝著地圖上的一條名叫“大渡河”的河流上一劃,說道:“此外非吾所有也。”

    “宋初乾德三年(965年),王會斌平蜀,以圖來上。議者欲引兵威服越南(今四川涼山州)。藝祖(宋太祖趙匡胤)以玉斧畫此河曰: ‘外此吾不有也。’”————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意思就是到此為止了,這條大渡河也就是大理與宋朝的邊境。

    這個故事就是有名的“宋揮玉斧”或者又稱“玉斧劃界”。

    “宋揮玉斧”這個詞在《昆明大觀樓長聯》中的下聯有提及:

    下聯: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宋太祖之所以不攻打大理,主要是兩個原因:

    1.這與兩國的前世之緣分不開。大理的前身是南詔國,宋朝的前身是唐朝,當年在這兩國之間發生了一件“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大事。

    2.經歷過五代十國的戰亂,此時的大宋,北方有大敵契丹;南方尚有南漢、南唐、吳越等諸侯國尚未統一。

    再加上宋太祖剛剛建立大宋的時候,大理國皇帝就曾致書宋朝,要求通好,所以最終在大宋一朝,與大理國其實相處還是比較融洽的。

    衝冠一怒為紅顏

    公元750年,唐玄宗時期,此時離大理國建國還差大約180年,尚處於南詔國時期。

    當時的南詔國國王閣羅鳳帶著妻子前來拜見大唐的雲南總督,被當時身為雲南太守的張虔陀給侮辱了,並私下向他們索賄,閣羅鳳不滿足他,他就暗中告狀,說南詔國有反心。

    身為一國之主的閣羅鳳哪裡能經得住這個小人搬弄是非,回去就帶兵殺了張虔陀。

    舊事,南詔常與其妻子謁見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徵求,閣羅鳳多不應,虔陀遣人罵辱之,仍密奏其罪惡。閣羅鳳忿怨,因發兵反攻,圍虔陀,殺之,時天寶九年也。————《舊唐書》

    雖然殺了雲南太守,但是閣羅鳳並沒有跟大唐鬧翻的意思,連忙上書告訴皇帝,說自己也是情非得已,都怪張虔陀欺人太甚。

    可是,此時的大唐還算是盛世,和平了許多年,一眾大臣想建功立業,唐玄宗也本著“打狗還得看主人”的心思,就決定起兵征伐南詔國。

    公元751年,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兵攻打南詔 ,大敗而歸。

    公元754年,劍南節度使楊國忠奏請再次攻伐南詔,主帥李宓曾經跟南詔國王閣羅鳳還是至交好友,,不僅自己即將領兵攻打南詔,連他的5個兒子也被派遣在列,也是一出悲劇。最終身死兵敗,損失慘重。也直接導致了大唐國力衰退,引發了後來的安史之亂。

    直到779年,唐德宗即位之後,暫時平定了戰亂,再次對南詔出兵,雖然打敗了南詔和吐蕃的聯軍,可是並沒有獲得實際好處。

    大理或者南詔強在哪兒

    大理國暫且不說,畢竟大宋沒跟它打起來。

    當年的南詔其實也並不強,幾次擊退大唐軍隊,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南詔國跟吐蕃聯盟,共拒大唐,所以才能擋住唐軍的幾次攻打。

    第二:南詔地理環境太過惡劣,大山、瘴氣、毒蟲等等因素,使得唐軍幾次還沒進入南詔腹地,早已經軍心渙散。

    所以說,大理並不強,只是中原國家懶得去打,打了沒多大用處,一定要打的話,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就是前車之鑑。

  • 8 # 曼珠沙華是一種花

    大理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主要由白族建立的多民族政權國家。

    它的國都在羊苴咩城,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致包括現今的雲南和貴州、四川的西南部,緬甸北部,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部分地區,面積大概有今雲南的三倍大小。

    它的前身是南詔國,南詔國政權衰敗之後,先後由“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取代,但這些政權時間都不長。公元937年,原南詔國大將軍段儉魏的第六世孫段思平,取代“大義寧國”建立大理國。

    但是到了第四代皇帝段思聰繼位後,權臣高氏家族逐漸掌握國家大權,成為實際控制者。而段氏皇帝則成為了傀儡,這也直接導致大理國總計22個皇帝中有10個最終或自願或被迫出家當了和尚。

    大理國的這種畸形狀態,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大理政權的混亂,即使強大也是有限的。那麼宋朝為何直到滅亡也沒有出兵大理呢?一方面不得不說說大理君臣會做人,公元960年宋朝建立,當時的大理國君段思聰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宋廷要求通好,向宋朝稱臣納貢,所以兩國關係一直以來相處的還是不錯的。

    另一方面,大理國地處宋朝的東南邊陲,那裡山高林密易守難攻、毒蟲猛獸又特別繁多,出兵大理怎麼算都不划算。而大理一直沒有攻打宋朝,也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大理其實並不強大,至少在宋朝四面楚歌時也要比它強大。 但如果說大理非常弱小,也不準確,前面說了大理的前身是南詔國。南詔國時期對內對外戰爭頻繁,規模也比較大,無論是兵種還是數量上大理都繼承了南詔國,可以說大理較之南詔國的實力應該是不相上下,或者更勝一籌。 有資料記載,大理國的軍隊曾先後遠涉今貴州西部、越南北部以及緬甸北部諸地征戰,這說明大理的實力對於周邊的弱小地區及國家還是有相當優勢的。

    所以說,大理國應該是一個並不強大的小國,但相對於周邊的小國,它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國家!

  • 9 # 淮西一哥

    大理國 五代至宋以白族為主體所建立的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滅楊幹貞義寧國,次年改國名大理,取大治大理之意。建都大理(今雲南大理市北大理鎮)。轄境相當今雲南全省及四川省西南部。大理前期在境內設首府、二都督、六節度;後期設八府、四郡、四鎮。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頗具規模,接近漢族水平。商業繁盛,對外貿易十分發達。受宋封為雲南節度、大理王,吸收漢族先進文化。境內佛教盛行。

    蒙古憲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徵雲南,滅大理。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雲南行省。國王段氏被任為世襲總管,原大理官員多受封為雲南各地土司。這就是大理國的簡單國史,別看國家小,能生存300來年。

  • 10 # 遺產君

    想當年段思平文治武功,建立大理,又創枯榮神功、一陽指、六脈神劍,從此大理段氏威震武林,成為江湖上一個響噹噹的名號。想必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的人都知道風流多情的段譽,以及保定帝段正明、鎮南王段正淳、“惡貫滿盈”段延慶,還有《射鵰英雄傳》《神鵰俠女》的一燈大師段智興皆是段氏一脈。 其實我們都被金大俠忽悠了,真實的大理國遠沒有他所描述的那麼浪漫。

    大理國是中國五代時期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在今雲南一帶建立的少數民族國家,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掉南詔國,建立大理國,定都羊萓咩城,因舉國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國;疆域大概是現在的中國雲南省、貴州省、四川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越南的少數地區。

    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國號為大中國,1096年由於雲南諸部反對,高升泰在臨終前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氏,於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皇帝,但在後大理時期,高氏世為相國,稱中國公,掌實權,仍佔有重要地位,直到大理國滅亡。

    1253年大蒙古國忽必烈征戰雲南,滅大理國,後建雲南等處行中書省,由大理國末代國王段興智王大理世襲總管。 自從段氏家族建立大理國以來,其社會經濟都較前期的南詔國都有所提高,畜牧業非常發達,每年有數千馬匹販到廣西,手工業很興盛,冶煉業水平甚高,所制的雲南刀“吹毛透風”,為南方各族人民所珍視;冶銅技術純熟,工藝精巧,今存大理的銅佛像顯示了冶銅規模的宏大和造型藝術的高超。 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發達和繁榮,也促進了大理國對外貿易的交流,使得大理國與緬甸、越南、馬來亞、印度、波斯等國家都有貿易往來,隨著商業的發展和交通的發達,一些商業城市也應運而生,出現了大理、善闡、威楚、永昌等城市。

    佛教的傳入也對大理有著深遠的影響,大理段氏都好佛,二十二任帝王中竟有八任帝王不愛江山愛佛祖,段思平更是年年建廟修寺,他獻鑄的佛像有萬尊之多;佛教和儒家在這裡完美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不排斥,實屬罕見。

    大理國300餘年時間,雲南各族人民與內地的交流從未間斷,兩地人民互通有無,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 11 # 耳食記

    沒有它的前身南詔國強大,但也是當時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一大強國。

    南詔國時代(738年-902年),除了北邊的強鄰唐朝與吐蕃,在南邊,南詔國一家獨大,當時的湄公河流域的一系列小國,比如位於現在緬甸境內的驃國、彌臣、彌諾等,位於現在高棉境內的陸真臘、水真臘等小國,還有南海統稱崑崙國的諸島國,均是南詔的臣屬。

    九世紀中葉後,吐蕃崩潰瓦解,南詔與唐朝先後滅亡(唐亡於907年)。此後在原南詔版圖內先後出現了三個存續時間不長的小王朝,大長和國(902年-928年)、大天興國(928年-929年)與大義寧國(929年-937年)。

    937年,南詔武將後裔、白蠻首領段思平攻滅了大義寧國,建立大理。此後這塊南方土地的主人在很長的時間內一直是大理段氏,前後延續三百多年(期間有過一次短暫的高氏篡位,但兩年之後便還政段氏了),直到1253年方被蒙古人所滅。

    在大理國存在的三百多年裡,基本上沒有與鄰國發生大規模戰爭。

    大理北邊的宋朝身為中原王朝,注意力一直放在北邊,北宋時要對抗遼和西夏,南宋時又要對抗金和蒙古,始終是一個重北輕南的格局,對南邊向來是以懷柔為主。當年宋太祖平定後蜀政權,便有人建議趁機進軍大理,但太祖手持玉斧,在地圖上沿著大渡河畫線,將之定為了宋朝和大理的邊界,維持了和平。

    沒有北邊的軍事壓力,又鑑於南詔窮兵黷武因而亡國的教訓,再加上大理貴族篤信佛教,先後有十餘位國王出家為僧,因此大理一直保持著一個比較和平的對外政策。

    同時在它的南邊,在此期間先後出現了多個與它並列的強大小國,也遏制住了它的擴張慾望。

    交趾(越南的前身)

    趁著唐朝滅亡之後五代的亂局,位於現在越南北部的交趾趁機獨立,交趾人丁部領建立越南歷史上的丁朝(968年-980年),並在宋朝建立後受冊封為交趾郡王,交趾正式為一個藩國。此後政局不穩,朝代更迭為黎朝(980-1009),隨後又變更為李朝(1009-1225)。李朝時交趾逐漸強盛,曾數次侵擾大理邊境。

    真臘(高棉的前身)

    公元九世紀初,水真臘和陸真臘合併,建立了高棉歷史上最為興盛的吳哥王朝(802年-1431年),國家強盛,軍事力量也很強大。

    真臘國……地方七千餘里。……其國有戰象幾二十萬。蒲甘(緬甸的前身)

    位於現在緬甸的蒲甘王國於九世紀中葉建立,一直是古緬甸地區列國中的一個小國。在1044年阿奴律陀成為國王后,勵精圖治,逐漸向外擴張,先後征服了古緬甸境內的大小古國及部落,並最終成為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國。其與大理在實力上處於均勢,長期和平相處。

    此外,位於現在越南南部的占城國,雖然後來被真臘所滅,但在當時也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占城國……勝兵萬餘人。

    這些小國在以前本來都是被唐王朝和南詔壓服的物件,但隨著唐的滅亡,中原開啟了持續五十多年的五代亂世,無暇顧及。而隨後建立的宋朝是一個內向的王朝,不再有唐朝開邊拓土的魄力,又要一直面對北方異族的軍事壓力,因此南方這些小國得以逐步發展起來。

    而大理雖然繼承了南詔的核心版圖,但沒有繼承到南詔的影響力,內外因素之下,只能選擇與這些崛起的小國保持一個和平共處的狀態。

    當然若論它的國家實力,在這些小國裡,肯定是在前列的,能夠保持前後三百多年的領土完整與政權獨立,存續時間比兩宋還長,當然也是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一個強國。

  • 12 # 野史也是史

    一說到大理國,我們馬上會想起金大俠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的《天龍八部》裡的大理國鎮南王世子段譽。段譽身懷五大絕技,即家傳絕學六脈神劍、誤服莽牯朱蛤而萬毒不侵神功、段氏家傳絕學一陽指、逍遙派神功凌波微步、逍遙派絕學北冥神功。小說中段譽實為段延慶與刀白鳳之子,是要繼承大理國皇位之人。當然了,這是金庸筆下的大理段氏,人物故事情節大多是在歷史基礎上的虛構。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大理國是什麼樣呢?跟《天龍八部》小說裡的一樣嗎?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歷史情況。

    大理國,是由唐初的“六詔”中的南詔演變而來。唐天寶年間,南詔大將軍段儉魏大敗唐軍,被授為清平官,傳六世至段思平。公元937年,段思平滅南詔建國,定都羊苴咩城,國號大理。大理國是以白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政權,疆域大概是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及寮國與越南的部分地區。

    大理國時期:

    段思平祖籍武威郡,始祖段儉魏為東漢武威太守段熲的第十七世孫,六世傳至段思平。公元944年,段思平去世,其子段思英繼位;公元946年,段思平之弟段思良發動政變,逼段思英出家,並自立為帝;段思良死後其子段思聰即位,宋開寶二年,段思聰去世,其子段素順即位;公元969年,大宋南征,趙匡胤鑑於唐朝的失敗,以大渡河劃界而治,大理保全;段素順去世後其子段素英即位,後傳位於其子段素廉;段素廉死後,侄兒段素隆繼位,後禪位為僧 ,侄兒段素真即位;後段素真亦禪位為僧,孫子段素興繼位,後被相國高氏廢掉,立段思平的玄孫段思廉為帝,段思廉是段思平的曾孫段智恩之子;段思廉後禪位為僧,其子段廉義繼位;公元1080年,楊義貞發動政變,殺段廉義而自立。高氏父子帶兵殺死楊義貞,擁立段廉義的侄子段壽輝為帝。從此,大理段氏淪為高氏傀儡,直至大理亡國。

    後理國時期:

    高氏父子在大理國權傾朝野,段壽輝出家為僧,禪位給堂弟段思廉之孫段正明。段正明被高升泰篡位,高升泰病死,其子將政權還給段氏,於是段正明之弟段正淳即位。由於段氏政權中斷過,故從段正淳起的大理國稱為後理國。段正淳讓位給其子段譽,出家為僧。

    段譽是在公元1108年,成為大理國第16代國王,直至南宋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禪位為僧,在位長達39年,是後理國諸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公元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滅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興智,大理存國316年。

    9世紀末,也就是大理建國後的一段時期為大理勢力最強盛的時期,而此期間唐朝勢力又日趨衰落,藩鎮割據的形勢為大理國提供發展機會。

    大家覺得大理國第16代皇帝段譽是小說《天龍八部》的段公子嗎?

  • 13 # 嚴大牛是頭牛

    大理國 五代至宋以白族為主體所建立的民族政權。937年,段思平滅楊幹貞義寧國,次年改國名大理,取大治大理之意。建都大理(今雲南大理市北大理鎮)。轄境相當今雲南全省及四川省西南部。大理前期在境內設首府、二都督、六節度;後期設八府、四郡、四鎮。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頗具規模,接近漢族水平。商業繁盛,對外貿易十分發達。受宋封為雲南節度、大理王,吸收漢族先進文化。境內佛教盛行。

    蒙古憲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徵雲南,滅大理。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雲南行省。國王段氏被任為世襲總管,原大理官員多受封為雲南各地土司。這就是大理國的簡單國史,別看國家小,能生存300來年。

  • 14 # 第6音樂臺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王朝十分沒有存在感甚至連史書上記載的都少之又少但這個王朝的統治者卻是家喻戶曉這個王朝就是大理國

    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中

    段正淳段譽父子就曾是這個王朝的統治者

    公元937年段思平攻打大義寧國取勝

    大義寧國滅亡後段思平即位

    改國號為“大理”

    而段正淳是大理國第十五任皇帝

    段譽是第十六任

    段譽原名叫段正嚴又名段和譽

    他在位長達39年

    是大理朝歷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

    段譽在位期間勤於政事 愛民如子

    維繫了南方絲綢之路的暢通

    保障了西南一帶四十年的和平與繁榮

    大理朝與宋朝算是同時期的

    但大理國建國要比宋朝早23年

    因宋朝強大而段譽又主張和平

    於是大理國便主動向宋朝求和 俯首稱臣

    但宋朝卻對大理有防範之心

    於是兩邊的政權只以不突破邊界為要

    互不相干

    繼而形成和平對立的局面

    大理國就在這樣和平的環境下發展了數百年

    始終雄霸西南一帶

    元朝時期

    忽必烈四處征戰擴充套件疆土

    大理國也成了元朝的附屬國

    段氏族人依舊掌管著大理

    因而這個小地方在史書中更不值一提了

    在大理國十八代君王段智星這裡

    因其十分信奉佛教

    舉國之力建造很多的寺廟

    導致民不聊生 百姓苦不堪言

    國庫空虛 引發內戰

    大理國也漸漸走向衰落

    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 15 # 老夫從不吹牛

    大理國的前身是南詔國,唐玄宗時期有個著名的“衝冠一怒為紅顏”,數次派兵攻打南詔,都沒打下來;所以到宋太祖時期,兵臨大理邊境,沒敢去打。但實際上,大理並不強大。

    宋揮玉斧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965年,宋太祖派大將王全斌攻破後蜀,蜀國邊境就緊挨著大理。

    立功心切的王全斌上了一份雲南地圖獻給宋太祖,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建功立業,繼續攻打大理國。

    宋太祖看著地圖,沉吟良久,最終拿出一把玉斧,朝著地圖上的一條名叫“大渡河”的河流上一劃,說道:“此外非吾所有也。”

    “宋初乾德三年(965年),王會斌平蜀,以圖來上。議者欲引兵威服越南(今四川涼山州)。藝祖(宋太祖趙匡胤)以玉斧畫此河曰: ‘外此吾不有也。’”————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意思就是到此為止了,這條大渡河也就是大理與宋朝的邊境。

    這個故事就是有名的“宋揮玉斧”或者又稱“玉斧劃界”。

    “宋揮玉斧”這個詞在《昆明大觀樓長聯》中的下聯有提及:

    下聯: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宋太祖之所以不攻打大理,主要是兩個原因:

    1.這與兩國的前世之緣分不開。大理的前身是南詔國,宋朝的前身是唐朝,當年在這兩國之間發生了一件“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大事。

    2.經歷過五代十國的戰亂,此時的大宋,北方有大敵契丹;南方尚有南漢、南唐、吳越等諸侯國尚未統一。

    再加上宋太祖剛剛建立大宋的時候,大理國皇帝就曾致書宋朝,要求通好,所以最終在大宋一朝,與大理國其實相處還是比較融洽的。

    衝冠一怒為紅顏

    公元750年,唐玄宗時期,此時離大理國建國還差大約180年,尚處於南詔國時期。

    當時的南詔國國王閣羅鳳帶著妻子前來拜見大唐的雲南總督,被當時身為雲南太守的張虔陀給侮辱了,並私下向他們索賄,閣羅鳳不滿足他,他就暗中告狀,說南詔國有反心。

    身為一國之主的閣羅鳳哪裡能經得住這個小人搬弄是非,回去就帶兵殺了張虔陀。

    舊事,南詔常與其妻子謁見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徵求,閣羅鳳多不應,虔陀遣人罵辱之,仍密奏其罪惡。閣羅鳳忿怨,因發兵反攻,圍虔陀,殺之,時天寶九年也。————《舊唐書》

    雖然殺了雲南太守,但是閣羅鳳並沒有跟大唐鬧翻的意思,連忙上書告訴皇帝,說自己也是情非得已,都怪張虔陀欺人太甚。

    可是,此時的大唐還算是盛世,和平了許多年,一眾大臣想建功立業,唐玄宗也本著“打狗還得看主人”的心思,就決定起兵征伐南詔國。

    公元751年,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兵攻打南詔 ,大敗而歸。

    公元754年,劍南節度使楊國忠奏請再次攻伐南詔,主帥李宓曾經跟南詔國王閣羅鳳還是至交好友,,不僅自己即將領兵攻打南詔,連他的5個兒子也被派遣在列,也是一出悲劇。最終身死兵敗,損失慘重。也直接導致了大唐國力衰退,引發了後來的安史之亂。

    直到779年,唐德宗即位之後,暫時平定了戰亂,再次對南詔出兵,雖然打敗了南詔和吐蕃的聯軍,可是並沒有獲得實際好處。

    大理或者南詔強在哪兒

    大理國暫且不說,畢竟大宋沒跟它打起來。

    當年的南詔其實也並不強,幾次擊退大唐軍隊,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南詔國跟吐蕃聯盟,共拒大唐,所以才能擋住唐軍的幾次攻打。

    第二:南詔地理環境太過惡劣,大山、瘴氣、毒蟲等等因素,使得唐軍幾次還沒進入南詔腹地,早已經軍心渙散。

    所以說,大理並不強,只是中原國家懶得去打,打了沒多大用處,一定要打的話,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就是前車之鑑。

  • 16 # 曼珠沙華是一種花

    大理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主要由白族建立的多民族政權國家。

    它的國都在羊苴咩城,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致包括現今的雲南和貴州、四川的西南部,緬甸北部,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部分地區,面積大概有今雲南的三倍大小。

    它的前身是南詔國,南詔國政權衰敗之後,先後由“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取代,但這些政權時間都不長。公元937年,原南詔國大將軍段儉魏的第六世孫段思平,取代“大義寧國”建立大理國。

    但是到了第四代皇帝段思聰繼位後,權臣高氏家族逐漸掌握國家大權,成為實際控制者。而段氏皇帝則成為了傀儡,這也直接導致大理國總計22個皇帝中有10個最終或自願或被迫出家當了和尚。

    大理國的這種畸形狀態,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大理政權的混亂,即使強大也是有限的。那麼宋朝為何直到滅亡也沒有出兵大理呢?一方面不得不說說大理君臣會做人,公元960年宋朝建立,當時的大理國君段思聰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宋廷要求通好,向宋朝稱臣納貢,所以兩國關係一直以來相處的還是不錯的。

    另一方面,大理國地處宋朝的東南邊陲,那裡山高林密易守難攻、毒蟲猛獸又特別繁多,出兵大理怎麼算都不划算。而大理一直沒有攻打宋朝,也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大理其實並不強大,至少在宋朝四面楚歌時也要比它強大。 但如果說大理非常弱小,也不準確,前面說了大理的前身是南詔國。南詔國時期對內對外戰爭頻繁,規模也比較大,無論是兵種還是數量上大理都繼承了南詔國,可以說大理較之南詔國的實力應該是不相上下,或者更勝一籌。 有資料記載,大理國的軍隊曾先後遠涉今貴州西部、越南北部以及緬甸北部諸地征戰,這說明大理的實力對於周邊的弱小地區及國家還是有相當優勢的。

    所以說,大理國應該是一個並不強大的小國,但相對於周邊的小國,它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入手一臺筆記本4000-4500左右,主要是寫文件,開網頁,有什麼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