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史春秋
-
2 # 手機使用者51431510422
劉幫之所以能夠成就大業,與其天生智慧、胸懷分不開,再加上善於知人用人,可以說高瞻遠矚的卓越政治家、幹古聖君。韓信乃天生軍事帥才,不懂政治,歷來都是軍事服務於政治。
-
3 # 長島男爵
因為司馬遷大導演要求的。
同樣的套路出現在陳餘身上,秦滅六國後陳餘張耳被通緝,兩人改名換姓去某個村子當保安,陳餘被村幹部懲罰,想殺掉村幹部,是張耳跺了陳餘一腳,陳餘忍了下來相安無事。
《史記》有很多類似的套路,這麼細節的事司馬遷都知道,只能說他是超能力者,會穿越目睹了現場吧。
-
4 # 美食VS健康
韓信向劉邦寫信請封齊王,劉邦大怒,卻被踩了一下,才意識到現在不能惹惱韓信,以免韓信造反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於是假意答應以安撫韓信。
-
5 # 腦洞趣味歷史
韓信寫信這事做得不地道,也難怪乎劉邦氣得跺腳了,我在想韓信當時出現在劉邦面前,劉邦直接拿劍砍他都有可能!
為啥不地道呢?因為韓信寫這封信的時候,劉邦正被項羽圍在滎陽,打得抬不起頭呢!他就是掐著這個點,寫信給劉邦,表示自己內心想要當諸侯王的野心。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
言下之意,他這種做法也就是在公司遇到危難時,藉機向老闆申請升職:老闆,你看我在你手下做了這麼久,勞苦功高,現在公司遇到了危機,沒有我就解不了圍那種,你是不是該滿足一下我想升職的夢想呢?
【韓信劇照】
瞧瞧韓信這事做的,他在政治方面並沒有繼承自己在軍事方面的才能,這一番操作簡直是在挑戰劉邦的底線,也不能怪劉邦發火了。
同樣的,踩他腳的,是張良和陳平兩人,《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記載: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這件事上,韓信是真的把劉邦惹火了,我們知道,人在衝動的情況下,是最容易做錯事的。張良和陳平這兩個局外人,看得透徹,他們明白,此時,最該做的事情,其實是先穩住韓信要緊!
因而,他們踩劉邦腳,是為了讓他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
【劉邦劇照】
這就好比,有人喝醉了,耍酒瘋,作為好哥們的我們,是不是該上前攔住他,告訴他:別衝動,老劉!形式比人強,咱們現在局勢不利,這個時候再得罪韓信,咱們就失去了最後的可能性了,要冷靜啊!
劉邦強也就強這點,他能夠很好的調整自己的脾氣,知道面子這東西從來都是別人給的,而不是誰嗓子大,誰就有面子,比嗓門的叫做罵街。
冷靜下來的劉邦,開始思考如何應對韓信這手操作,不過和張良等人提出先穩住他的做法,不一樣的是,劉邦更加大氣。
他認為韓信不是想當代理齊王嗎?別吧,野心這麼小,乾脆點,你就拿去當就是,只要你能聽話!
【韓信劇照】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
所以,這張良、陳平的一腳,是真正踩星了劉邦。反應過來的他,立刻明白,脾氣什麼的遠遠比不過先解決面前的困境來得重要。
至於之後的事,劉邦更加不擔心了,韓信既然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那麼以有心算無心,往後自然有的是機會解決這件事!
-
6 # 傲虎樓主
韓信在什麼時機給劉邦寫的信那?劉邦決定攻擊項羽的時候,初始較為順利,但是在彭城被項羽的騎兵一舉擊敗後,各諸侯紛紛投降項羽,劉邦無奈,採納了韓信的建議,那就是將戰線分為兩條,有劉邦與項羽對峙,牽扯項羽的主力軍和大部分精力,而韓信東進則攻擊各諸侯國,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包圍,從而形成對項羽的絕對優勢。
韓信攻打諸侯國可以說是一路破竹,銳不可當,先後攻陷趙國、燕國、魏國等諸侯國,這是韓信的實力也變得較為強大,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項羽這個時候認識到了韓信的能力,派各個人員來遊說韓信,希望韓信能夠歸順項羽,但是以韓信的性格,項羽那裡是絕對不會去的,一個是因為那裡有范增,只要有他在,就沒有韓信的出頭之地;二是項羽的性格所然,能力再大能大過項羽嗎,且項羽手下大家像龍且、季布、鍾離眛、英布,那個不是人中豪傑,肯定對韓信不負,到時韓信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發揮不出來。
在韓信身邊有個比較關鍵的人物,蒯通,他是致力與韓信能夠獨立稱王的堅定支持者,一直勸說韓信稱王,也就是單幹。酈食其做為劉邦身邊的謀士,親自勸說齊王田廣投降,且齊王田光已經已經投降。但是蒯通鼓動韓信繼續發動對齊王田光的攻擊,他的主要目的就是造成韓信不聽從劉邦的命令,從而倒逼韓信反劉,韓信以未接到劉邦停止攻擊的命令,繼續對齊國發起了攻擊,並一舉攻克齊國,並將前來增援的項羽20萬大軍擊敗。
我們現在對比一下劉邦和韓信的處境。劉邦,正處於滎陽之戰的落魄期,父親、妻子、兒女全部被項羽俘虜,與項羽的戰鬥中,一敗再敗,幾乎都要放棄敖倉,正是在酈食其的勸說下,堅守成皋,與項羽形成戰略對峙。韓信,聲望如日中天,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並將項羽手下大將龍且擊敗,引起了項羽的極大震驚,不得不重新審視韓信的作用,項羽也是做了兩手準備,讓韓信歸順他的手下,毫無置疑,劉邦必敗無疑,第二個就是讓韓信能夠自立,毫無疑問,劉邦必敗無疑,等劉邦兵敗後,就可以騰出手來收拾韓信,雖然韓信用兵能力較強,但是還未放在項羽的眼裡。可以說三分天下,有韓信的一分。
這個時候韓信向劉邦要封號,劉邦肯定會心存疑慮,且項羽被反就是因為大肆封王,搞得天下不滿,雖然在後期劉邦被迫封彭越、英布為王,但是為戰爭形勢所迫,是劉邦主動所為,現在韓信主動要王,是想自立還是試探劉邦的態度。劉邦心中要有一個考慮,現在劉邦處境危險,韓信不想著趕快完成戰略包圍,解救劉邦成皋之急,反而伸手要封,就在劉邦想要發火的時候,幸虧張良提醒了他,也就是踩了他一腳。這個時候劉邦猛然醒悟,韓信現在有資本、有實力來要封了,自己還不能不答應,這筆賬只能以後算,現在絕不是算賬的時候,劉邦說到: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且迅Superb遣張良親自到韓信的隊伍中,徵調部隊,穩住韓信,這也使韓信能夠更加信任劉邦,完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包圍,形勢開始反轉。
“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張良對形勢的分析判斷絕對有過人之處,也正是由於他的真心輔佐,才使得劉邦在戰略決策上的正確,最終贏得了天下。
-
7 # 榮耀歷史
從這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出劉邦為什麼能得天下,張良為什麼能全身而退,韓信又為什麼會被殺!
1、事件背景彭城之戰後,劉邦與項羽僵持在滎陽,為開啟局面,劉邦派韓信開拓北方戰場,迂迴包抄項羽。韓信一路攻破魏國、趙國、代國,最後攻破齊國,北方諸侯盡歸漢王。
但是與此同時,劉邦卻在前線苦苦支撐,滎陽城破之後,成皋也被攻破,形勢非常危急。彭越反楚,進攻項羽後方,斷絕其糧道,項羽被逼退兵。
這個時候是劉邦追擊的最好機會,他想調韓信的兵馬,然而韓信沒有馬上趕到,而是讓手下給劉邦送來了一封信,我們來看看這封信背後代表的三個人的命運。
2、三個人的命運這封信是什麼內容呢?很簡單,韓信跟劉邦說:“老大,我幫你打下了這麼大一片地方,現在更是消滅了齊國,我看齊國這個地方不安定,這樣吧,你封我為“假齊王”,我來幫你管理管理。”
很明顯,這是在邀功請賞,而且是在劉邦最需要他的時候,足見韓信的狂妄。
劉邦看到這封信後大怒,自己有難他不來救,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殲滅項羽又因為韓信不作為而白白溜掉,現在還向自己邀功,而且是要封為“齊王”,這個老大當得太窩囊,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在韓信使者面前大罵韓信不是東西。
這時候,一旁的張良踩了劉邦一腳,兩者互相看了一眼,劉邦頓時明白了,現在自己不能得罪韓信,還指望著韓信手上的大軍呢,於是馬上改口:“韓信這傢伙真不是個東西,男子漢大丈夫,當什麼“假齊王”,要當就當真齊王,你回去告訴韓信,我封他為齊王!”
使者回去稟告韓信,韓信大喜,稍作收拾便率軍南下,最後在垓下十面埋伏,擊敗項羽。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到韓信的狂妄以及在政治權謀上的欠缺,所以戰勝項羽之後,劉邦馬上奪了韓信的兵權,從齊王封為楚王,而且處處防著他,後來又降為淮陰侯,最後竟然不是呂后的對手,身死鐘樓。
再看看劉邦,如此敏銳的反應能力說明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與張良一個眼神就能領略對方的意思,而且馬上能調整自己的情緒,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決策。
最後看張良,其戰略眼光和心態是很讓人佩服的,當劉邦沉浸在憤怒之中時,他已經看到了事情的本質,從容地不露痕跡地提醒劉邦,這也是他後來能選擇功成身退的原因。
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劉邦必定成功,張良必定善終,而韓信就不免讓人唏噓了。
-
8 # 中孚鑑
熟悉歷史的,對韓信並不陌生,他本在楚營效力,因不被項羽重用,而轉投了漢營,在幾經曲折後,韓信最終被劉邦重用並登壇拜將。韓信用兵如神,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為大漢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的。只不聽正是因為他功高,所以震主,最終落下悲慘的結局。
在韓信被劉邦拜將後,他轉戰各地,名震當時,同時因為他軍事上的戰績,所以他的地位和實際也在不斷變化和增加。
比如在韓信破齊後,韓信的影響在當時是非常大的,因為當時是處於楚漢相爭的關鍵時期,而主要的是當時劉邦正處於被動的形式,所以這時韓信的地位和倒向是對楚漢相爭的勝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正是處於這個時候,又是在韓信攻破齊國之時,再加上那時處於被動局勢的劉邦是希望韓信這時救援的,但是此時的韓信卻向劉邦討要假齊王的封號。
劉邦看到韓信這時向他討要封號,心中非常生氣。因為劉邦覺得,他此時正需要韓信幫助的關鍵時刻,然而此時韓信卻趁機向他討要封號,如此就是趁火打劫,亦或者是在試探劉邦他自己。劉邦覺得,若此時不答應封韓信為假齊王,那韓信可能就不會出兵幫助劉邦,劉邦的處境則是很危險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韓信有恃無恐。
所以當時劉邦非常的生氣,他氣的直跺腳,並且還開口大罵韓信。不過正在劉邦發怒大罵時,身邊的謀士張良卻踩了劉邦一腳。這是為什麼呢?
張良之所以此時踩了劉邦一腳,是因為他看清了當時的局勢,若劉邦對韓信的不滿讓韓信知道了,可能就會讓韓信猜疑,從而韓信會生二心,這樣的話,是對楚漢相爭的戰局非常不利的。
張良作為劉邦信任得重要謀士,他看到其中的厲害關係,肯定是要提醒劉邦的,但那是又有韓信派來的人在旁邊,張良就不便對劉邦明言,所以在劉邦發怒時,正準備大罵韓信時,張良就踩了劉邦一腳,意思就是阻止劉邦對韓信不滿的做法。
劉邦能以貧苦出身成為貴為九五之尊的天子,那說明他的綜合能力是很強的,其中就包括其應變能力。
在張良踩了劉邦一腳後,劉邦就已經反應過來了,他知道此時對韓信發怒大罵是對他自己不利的。本來韓信討要的是假齊王的封號,這本是韓信試探劉邦的做法,劉邦為了安撫韓信,讓韓信忠心於自己,所以就說“幹嘛要做假齊王,要做就做真齊王。”於是就封韓信為齊王。
正是因為劉邦封韓信為齊王,讓韓信更加忠心於當時的劉邦,畢竟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最終用兵如神的韓信在垓下之戰中,指揮漢軍對項羽重重包圍,結果韓信兵敗自刎而死。
而韓信後來終究是因為功高震主,應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從而落下了悲慘的結局。當然了,韓信曾經向劉邦討要假齊王的封號,雖然那時劉邦封了韓信為齊王,但那是劉邦畢竟是為了安撫韓信,也就是說韓信手握重兵,在劉邦心裡對韓信就是不信任的,從而也為韓信後來落下悲慘的結局埋下隱患。
-
9 # 葛大小姐
公元前203,韓信給劉邦寫了一封信,劉邦氣得直跺腳,卻為何被張良踩了一腳。張良為何敢踩劉邦的腳?韓信的信中到底說了什麼?劉邦又為何如此生氣?故事還得從張良和劉邦的關係說起。
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張良路遇劉邦,彼此惺惺相惜,經過一陣相處,張良認為劉邦有大哥風範,能成大事,便不遺餘力地輔佐劉邦,最終成為“王者師”。當時,劉邦是眾多義軍中的一支,論影響力比不過“揭竿而起,應者雲集”的陳勝,論實力又不如擁有八千江東弟子的項羽。結果,陳勝被車伕暗殺,項羽在烏江自刎,只有劉邦,僅用短短七年時間便建立了西漢。沒有張良,劉邦躲不過“鴻門宴”這一劫。劉邦曾不無得意地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既是劉邦對自己善於用人的自誇,同時也是對張良的高度稱讚。
張良在危機叢生時,能化被動為主動、化腐朽為神奇,顯示了其謀略的強大力量。所以劉邦很信任張良,張良雖然是下屬,但跟劉邦的關係非同一般,可以說是領導身邊最親近的人。
清人胡超的《竭留侯祠》這樣評價張良:“忠心一點復南韓,義氣千秋報漢王。妙算秘承黃石冊,高風獨託赤松藏。”
而韓信卻不一樣,韓信被太史公司馬遷評價為領銜蕭何與張良的“漢三傑”之首,在整個楚漢相爭的戰場上,韓信功高,莫可比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臣兼統帥,卻從來沒有被劉邦視為“自己人”。
公元前203,韓信率軍連克齊地70城,降服且平定了整個齊國,趕跑了齊王。恰巧劉邦統帥的另一支大軍卻被項羽團團圍困於滎陽。劉邦無奈,派使者給韓信送信說:“老弟,老哥我被項羽圍困,吃飯都是問題,三天都沒沒吃紅燒肉了,快伸出手來拉老兄一把”。韓信卻並不著急派兵,派人向劉邦上書:“劉大哥,有個事情先得給您彙報,你知道齊華人狡詐多變,反覆無常,雖然兄弟我剛把齊國拿下來,但齊國如果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撫,局勢一定不能穩定。為有利於當前的局勢,讓我先來代理這個齊王,劉哥,你看咋樣?!”
韓信的使者把信送給劉邦,劉邦開啟書信一看,勃然大怒,氣得直跺腳罵道:“老子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小樣,你韓信表面上說是為了便於治理整頓齊地事務,實則是藉機要挾我,狗日的想造反嗎?!”
張良見狀馬上上前踩了劉邦一腳,湊近劉邦的耳朵說:“老大,目前我們處境不利,非常危險,韓信這傢伙現在手握重兵,必須安撫好,他有什麼要求儘管滿足他,他既然說了,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讓他自己鎮守齊國,不然可能發生變亂啊。”劉邦不愧是個優秀的大哥,他立即幡然醒悟,又故意喊道:“韓信是我的親弟兄,既然都平定齊國了,還當啥代理齊王,直接封韓信為齊王。”然後派遣張良前往,冊立韓信為齊王。
後來劉邦打敗了項羽,回過頭來收拾韓信。劉邦藉口南遊雲夢,兜裡卻揣著一封告韓信謀反的信件,召韓信見駕。而韓信這個人,對敵作戰總能審時度勢,奇謀百勝,唯對內部從不設防,自認為憑本事吃飯,別人奈何不得,所以才在毫不設防的情況下被劉邦擒拿起來。
韓信被擒時,很少寫詩的他從口中喊出了一段有名的詩句:“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而就是這短短的幾句詩,赤裸裸地展現了封建時代君主與功臣之間那種若即若離、爾虞我詐的血淋淋的關係,千百年來警醒著後來
回覆列表
一、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勸劉邦冷靜
當時是漢四年,韓信平定齊地,寫信給劉邦要求立自己為代理齊王(假王)。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如是記載:
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韓信使者帶書到時,張良、陳平都在場,都勸劉邦冷靜。這裡提到兩人都“躡漢王足”。
《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
其明年,淮陰侯破齊,自立為齊王,使使言之漢王。漢王大怒而罵,陳平躡漢王。漢王亦悟。這裡明確提到是陳平踩劉邦一腳的。
而《留侯世家》則沒有具體提到張良踩劉邦的。
想來張良陳平不可能同時踩劉邦,若真是那樣,劉邦可就悲劇了。
二、兩人為何勸劉邦冷靜?接到韓信的信,劉邦大怒,欲攻打韓信。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為齊王。劉邦為和如此生氣呢?一個重要原因是劉邦當時的處境很不好,韓信此舉無異於乘機要挾。
《史記·淮陰侯列傳》說的清楚:
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劉邦遭遇軍事不利,韓信乘機提出過分要求,所以劉邦破口大罵。
但是韓信使者在場,張良陳平只好“躡漢王足”,提醒劉邦可知,而要耳語一番。
在兩位超級謀士的劉邦迅速反應過來,於是假意罵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
然後“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立韓信為齊王,而不是代理齊王。
劉邦當著韓信使者的面“大怒而罵”一是說明他真生氣,二是體現他真情。
張良陳平踩劉邦一腳,也是出於無奈,要按下如火山般的劉邦。
劉邦最後假意“復罵”則可見他隨機應變之強。
此時,劉邦對韓信的不滿已經進一步發芽了。
劉邦君臣的表現韓信使者是看在眼裡的。可能韓信來前沒有交代他要留意劉邦的反應,回去之後也沒有找使者詳細瞭解情況。
如是韓信問一下使者,歷史可能就會發生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