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狄飛驚
-
2 # 勇戰王聊歷史
吳京的確是滿族正白旗出身。這件事他自己也說過,而且很多資料介紹也是這麼寫的,應該錯不了。
以吳京的身手和能力,要是早出生三五百年,那就是“福爾京”,“福康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和珅見了都要笑臉相迎。
可惜,現在不值錢。就算是古代,一個正白旗身份,也就是滿清的一個戶籍制度。正白旗有86個整佐領,十幾萬人口。正白旗裡面,地位高的有王公大臣,親王、貝勒、貝子、參領、佐領等;地位低的,混的不好的只是個“旗兵”。
正白旗起源於滿族哈達部,哈達部組建了白旗,後來一分為三: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在順治時期,被順治納入名下,與兩黃旗並稱為“上三旗”。正白旗初期的旗主有:董鄂氏,褚英,皇太極,多爾袞等人,之後就是皇帝直管。吳京的祖先應該不是這些旗主。
滿族八旗制度,其實就是全民皆兵。戰時皆兵,平時皆民。只要你是滿族人,基本上都“在旗”,所以,基本上滿族後裔都能追根溯源,說出自己歸屬那一旗。吳京只說了自己是“正白旗”,但是,沒有說出祖先是哪位。這就可以排除,他的先祖是多爾袞或者順治等旗主的情況。當然,也有可能吳京很低調,不想說自己先祖是誰。畢竟,就算是追根到褚英這一輩,對他也沒什麼幫助。不像劉備,天天扯著“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的大旗,劉勝生了百八十個孩子,誰有時間跟他較真。
滿清滅亡以後,很多滿族都改了“姓”,主要是改為佟、關、馬、索、齊、富、那、郎。我認識一位改姓“王”的滿族,先祖往上追的話,可能還是“愛新覺羅”一族。2000年,統計人口時,滿族人口為1000多萬人,在少數民族人口中排第二。但是,我覺得真實人口更多,因為很多人連民族都改了。
如果,大家都學劉備。估計,會出很多“中山靖王之後”。
-
3 # 小鎮月明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特意去網上了搜了一個影片,就是《鳳凰網·非常道 — 對話吳京:郎心似鐵》。
在節目中吳京對主持人說:
網上傳言我是正黃的,其實不是,我是正白的。祖上出過幾個武狀元,所以有習武的傳統。那麼這又誰告訴吳京的了?那自然是吳京的“老尖兒”。“老尖兒”是北京話,也就是父母的意思。
我倒是不懷疑吳京出自滿洲正白旗,清朝滅亡後,旗人紛紛改姓,其中烏雅氏、烏扎庫氏、烏蘇氏、烏爾古宸氏、吳(烏)靈阿氏、吳聶齊氏都有改姓吳的。
但是對於吳京所說的祖上出個幾個武狀元,這就值得懷疑了!
朱彭壽在《舊典備徵》一書,詳細記錄了清代的武狀元資訊,從1646年至1899年,共產生了武狀元109人。其中旗人有9人,名單如下:
賽都,康熙五十四年武狀元, 漢軍正紅旗;曹國瓊,雍正二年武狀元,漢軍鑲白旗;馬負書,乾隆元年武狀元,漢軍鑲黃旗;董孟,乾隆十年武狀元,漢軍正黃旗;德灝,乾隆二十八年武狀元,滿洲正黃旗;玉福,乾隆五十五年武狀元,漢軍鑲黃旗;昌伊蘇,嘉慶二十五年武狀元,滿洲正黃旗;波啟善,道光十五年武狀元,滿洲正紅旗;德慶,道光二十一年武狀元,漢軍鑲白旗。朱彭壽出生於1869年,晚清末年人,1931至1938年應徐世昌之聘,編寫了《舊典備徵》,應該來說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但是我們發現 整個清朝年間,旗人中只出了9個武狀元,其中有6個漢八旗,3個是滿洲八旗,沒有一個出自正白旗。
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吳京他“老尖兒”告訴吳京的資訊並不對,可能帶有吹牛的成分,也許是哪天喝多了對著吳京胡侃。
然而,不管吳京是不是旗人,祖上有沒有出過幾個武狀元,這都無關緊要。
從《小李飛刀》中阿飛,到《狼牙阿布》中阿布,再到《戰狼》中的冷鋒,吳京憑藉著自己的努力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展現了一個演員的素養!特別是《戰狼2》中的表現,不知道折服了多少人!
-
4 # 孤客生
正白旗是清朝的上三旗之一,與其他的兩支旗一起並列為清朝皇帝的侍衛專用旗,他們是清朝皇帝最忠誠的奴僕,是清朝的皇帝真正能把身家性命託付給他們的人,雖然正白旗是專門生產待衛的,但正所謂從龍成虎、嫁雞不如鼠,因為守衛的是皇帝,所以正白旗旗人的身份在清朝是非常尊貴的。
關於吳京正白旗身份的事情確實是真的,因為這件事情是他拍完戰狼電影后,接受一個採訪時向主持人透露出來的資訊。
在此之前,很多的資料、傳聞都聲稱吳京是滿清最尊貴的正黃旗,正黃旗跟正白旗一樣都是清朝的上三旗,也是生產侍衛的旗,只不過在地位上稍微比正白旗高一籌。
從這方面來說,吳京透露出的資訊應該是屬實的,因為如果他要說謊的話,他大可以說自己是清朝的正黃旗人,而不是退而求其次地說自己是正白旗,以他的名氣也不需要拿這樣的事情來炒作自己,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他說的應當是沒錯的。
清朝滅亡後,吳京的祖上改旗姓吳但是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八旗族人中根本就沒有姓吳的,他們的姓都是長長一串的,比如什麼愛新覺羅、葉赫那拉之類的,而吳姓自古以來都是漢姓,之所以會出現正白旗旗人姓吳的這種狀況,我們得將歷史回溯到滿清滅亡的時候。
清朝對中華文化的摧殘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在有著巨大的仇恨下,清朝自開國起全國就時有反清復明的起義出現,這種現象一直從清朝開國連綿到了清朝滅亡。
在經歷過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後,這種仇恨更是一度達到了頂峰,在巨大的恥辱感下,百姓們對清朝的最後絲次好感都徹底的消失了。
最終在清朝滅亡後,很多旗人因為深知自身的情況,所以他們在懷著巨大的恐懼下,紛紛改頭換面偽裝起了漢人,他們開始使用起了漢人的名和姓,在外閉口不稱自己是旗人,就是怕受到憤怒民眾們的攻擊,吳京的家族就是在這個時候改頭換面,採用漢姓的。正白旗的武術傳統以及吳京自身的成功而且因為清朝的正白旗是為皇帝生產侍衛的,正所謂打鐵還要自身硬,他們首先必須要擁有一定的武術底蘊,所以正白旗中許多的男子都是會從小開始練武術的。
(清朝皇帝侍衛)
他們會透過一套祖傳的方法,慢慢打磨自己身上的筋骨、力量,只為了有一天能被皇帝選中成為身份尊貴的皇帝侍衛。
在清朝滅亡後,很多旗人都放棄了他們曾經的習俗,但是吳京的父親卻保持了一貫的傳統,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嚴格地訓練起了吳京,讓他擁有了一個很好的身體底子。最終再加上吳京自身後天的努力,他最終從萬千的演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名在現在名氣非常巨大的武打巨星,開始走向了人生巔峰。
歷史情緒不應該轉移到每一個有實力的人身上在這裡我想說,雖然我們對清朝有著巨大的厭惡和仇恨,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將這一份情緒轉移到吳京的身上,因為他的祖先是他的祖先,他是他自己,這是不應該劃等號的。
吳京的成功不是因為他的身份,而是靠他一步步腳踏實地、努力萬分才造就的成功,對於每一位努力過、又有實力的人,我們都應該保持基本的敬意。
就比如在美國,很多白人對黑人都有著都有著天生而來的厭惡,在廣州生活過的朋友可能體會得到這種與美國白人感同身受的厭惡,但是在這種厭惡的大氛圍下,幾乎是沒有人會對博爾特、科比、喬丹等黑人說上半句非議,這一切都源於他們的實力,對實力的敬重可以讓人忽略一切。所以說吳京確實出身於清朝正白旗,他從小就經受了良好的武術訓練,他的成功雖然是偶然的,但卻有足夠的底蘊、實力為其支撐,他不像是很多突然爆火的小鮮肉一樣,這裡面有著他努力不懈的成果,對於這麼一個努力而有實力的人,我們理應給他一份應有的敬重。 -
5 # 談古論金
關於吳京是不是出身正白旗這個問題,他說是就是唄,沒什麼意見,但是想指出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的那段話中的問題。
吳京的這段話幾乎沒有一句是正確的。首先,八旗沒什麼分三等之說。
這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八旗本無高低之分。所有的正身旗人在參加科舉、補官缺、適用法律、領取糧餉、分配旗地和接受撫卹等諸多方面在理論上待遇都是相同的;第二,八旗如果要分等級,是分為兩個等級,即上三旗和下三旗。在入關前,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順治帝在攝政王多爾袞去世開始親政後,親自統領了原屬多爾袞的正白旗(史稱正白旗收歸天子自將),這樣一來,清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正黃、鑲黃、正白三旗,被稱為上三旗;而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五旗,被稱為下五旗,這一格局沿至清末沒有改變。有人認為上三旗相比下五旗地位尊崇,是皇帝的親兵,但清廷的宮廷侍衛雖然主要在上三旗子弟中產生,但也會兼收下五旗子弟,進一步結合上述第一條所有正身旗人法律地位的平等性,嚴格地說,上三旗與下五旗的上下只是相對於包衣佐領而言的,上三旗包衣組成內務府,管理皇室的家務,上下之分與皇族和普通旗人基本無關。
這裡需要指出,康熙朝之後,皇后包括被追封為皇后之人和貴妃的孃家在下五旗者,都會編入上三旗以提高身份,稱之為抬旗,既名為"抬 ",自然有由低往高的含義,不過,這固然是一種殊榮也是褒獎酬勞之舉,但是這一舉動的本質是將皇后貴妃的孃家歸屬於皇帝直接管轄下,說到底還不足以說明真正有上下之分。
這裡宕開一句,曹寅作為正白旗包衣佐領能夠擔任江寧織造,從八旗的邏輯就是正白旗作為皇帝親自統領的旗分替主中饋的皇后管理服裝事宜。而曹寅得膺此任,就是因為其母孫氏是康熙帝的乳母,而孫氏之能成為康熙帝的乳母,是因為曹寅的父親曹璽(當然也就是孫氏的丈夫)原是上三旗中正白旗的包衣,如上述,上三旗包衣組成內務府,管理皇室的家務,於是皇帝大婚,皇子、皇女的哺育等等需要女性執役的時候,也多在內務府包衣的眷屬中選取,正式名稱叫做“婦差”。
此外,真正排名第一的是被稱為頭旗的鑲黃旗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正黃旗,這是因為最早努爾哈赤本人就屬於鑲黃旗(旗,滿語拉丁化轉寫為gūsa,漢語音譯“固山”)內的某一個佐領(滿語拉丁化轉寫為niru,漢語音譯“牛錄”),而除了汗王和皇帝之外,沒有其他宗室屬於鑲黃旗。
也因此,上圖中的採訪內容中,吳京貌似低調說其實都是炒作,但所說的“都是隨著當時官員官位的大小所謂地調整”老實說完全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
其次,漢八旗和綠營完全是兩回事。
綠營是清朝在征伐過程中將收編的明軍及其它漢兵,參照明軍舊制以營為基本單位進行組建而成的軍隊,沒有旗籍,細節此處就不再展開了,就說一個小地方,顧名思義,綠營的得名就是因為其以綠旗為標誌,也被稱為綠旗兵,與黃白紅藍的八旗在視覺識別VI系統上就不同。
最後,如果吳京祖上屬於正白旗,那麼他祖上肯定沒有出過武狀元。
順治三年(1646)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共取中武狀元109人,其中滿洲八旗三人,分別是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 正黃旗滿洲德灝、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 正黃旗滿洲昌伊蘇、道光十五年乙末科(1835)正紅旗滿洲波啟善,雖然這幾位單從名字看不出來姓,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是正白旗。
如果算上漢軍八旗,那還有6人,分別是: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正紅旗漢軍賽都、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 鑲白旗漢軍曹國瓊、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鑲黃旗漢軍馬負書、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 正黃旗漢軍董孟 、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鑲黃旗漢軍玉福、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1841)鑲白旗漢軍德慶 。還是沒有一個人是正白旗。
總之,清朝一朝所有的武狀元中沒有一個人出自正白旗。當然,只要不是刻意作偽說謊,一代又一代誤信上一代酒酣耳熱之際的吹水,也不是什麼大事——不要說武狀元,就是祖上是吳乞買,都請隨意。 -
6 # 千佛山車神
吳京說的話,一分實,九分虛,99%是騙人的
吳京這個人說話有點滿嘴跑火車的意思,關於他對自己家世的描述,我覺得99%都是假的,其中的詳情傾聽我娓娓道來,在此得罪吳京的粉絲了,請見諒,我只是就事論事。
首先在接受採訪時吳京對於八旗制度自己都搞不清,甚至說綠營也屬於八旗,這明顯是很外行的認知,而且是特別外行。
並且吳京只是說祖上是旗人,但沒有說清楚自己祖上到底姓什麼?擔任過何種官職?這一點就非常可笑了,難道吳京連祖上的滿洲姓氏都忘了?
(吳京接受採訪時言語漏洞百出)
我們今天比較熟悉的滿族藝人有那英、英達等人,他們祖上的姓氏我們都可以查到,他們也對外說明過,但吳京祖上姓啥真是誰都不知道。連名字都不知道,怎麼確定吳京的祖上就是旗人?
我在翻閱以前的新聞時發現,曾經有很多媒體也說吳京是正黃旗的,這很明顯是吳京早年對自己的介紹,只不過後來覺得正黃旗吹的太扎眼了,所以改嘴為正白旗。(可能吳京誤以為正黃旗都是皇室後裔,所以不敢用了。但是實際上正黃旗跟皇族根本不是一回事!)
當然從這些話語中我沒有確鑿的證據斷定吳京在說謊,但是吳京自稱祖上出過多位武狀元就是100%的胡扯了,這是絕對的胡扯。
武狀元可是很了不得的成就,他的名字一定會被後代所銘記,更何況清代離現在也不是很遙遠,不應該忘記啊!但是如此光輝的先祖吳京卻從來沒有說出過他的姓名,這難道真的是吳京低調嗎?
答案當然不是啦!
因為有清一代只出過三位滿族武狀元,其中兩位是正黃旗,一位是正紅旗,根本沒有正白旗的滿洲武狀元,一個都沒有,更別說多個了。
所以結論就是:吳京滿嘴跑火車。
(2015年吳京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的對話,宣告自己祖上出過幾代武狀元!一個家族竟然出了幾代武狀元!這麼牛的家族為啥《清史稿》上查不到呢?其實就是吳京吹出來的)
八旗是清代的一種軍民合一的軍事組織,由努爾哈赤創立,最初有黑、黃、紅、白、藍五旗。
後來隨著軍隊數量的增多,努爾哈赤取消黑旗,又另外設立了鑲紅、鑲黃、鑲白、鑲藍四旗,加起來形成了八旗制度。在當時各旗的旗主分別是:
正黃和鑲黃旗主——努爾哈赤
正紅和鑲紅旗主——代善
正白旗主——皇太極
鑲白旗主——杜度
正藍旗主——莽古爾泰
鑲藍旗主——阿敏
清初八旗內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自皇太極上臺後八旗就經歷了多次改組。後來莽古爾泰因為謀反被奪爵,其名下的正藍旗也被皇太極整編改組。
之後皇太極長子豪格成為正藍旗旗主,正黃、鑲黃、正藍成為上三旗,其他五旗被稱為下五旗。
多爾袞上臺後害死了豪格再度重組八旗,將自己的正白旗劃入上三旗之中,而正藍旗則降入下五旗。從此八旗的排序正式確立了下來,以後再也沒有發生變動。
多爾袞死後被順治徹底清算,其所屬的正白旗被皇帝收歸親自統領。
(八旗中排第一的並不是正黃旗,而是鑲黃旗)
不過要說明的是,八旗雖然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但是普通旗人之間的待遇是完全一樣的,不會有什麼區別。
至於吳京是不是正白旗?這個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但這並不能說明什麼。
清代戶籍分為“旗人”和“民人”兩種,注意這裡不是漢人和滿人,因為旗人裡面不光是滿人,清朝中前期八旗裡面的漢軍數量是最多的。
清朝旗人的地位肯定是高於普通民人的,但旗人不等於貴族,普通旗人就是當兵打仗的,跟王公貴族沒法比。
回覆列表
吳京在參加鳳凰網非常道欄目時,曾談起過出身哪個旗以及正白旗地位的問題,他說”八旗分三等,正黃第一,正三旗第二檔,鑲四旗第三層,網上說我是正黃,其實是錯的,我是正白旗“。吳京的說法大體是靠譜的,但有人質疑,吳京姓吳,一看就是漢族姓氏,怎麼可能是滿人,更不可能是旗人,持這一觀點的朋友顯然不瞭解滿族歷史。
清朝滅亡以後,八旗的滿人紛紛改漢姓,很多烏字開頭的滿族姓氏改為吳姓,比如烏蘇氏、吳爾漢氏等後都改為吳姓,所以只憑姓氏是不能否定吳京並非滿族旗人之後的。
不過,即便吳京是八旗出身,也並不表示他的祖上是貴族出身。滿清政權組織形式中,隸屬某一旗的人被稱為”在旗“,也叫“旗人”;不隸屬任何一旗的人被稱為”不在旗“,也叫“民人”,這有點類似戶籍制度,有的人登記了戶口,有的人沒有登記戶口。從是否在旗來看,滿族、蒙古族、漢族中,都有在旗的旗人,也都有不在旗的民人。
從民族構成來看,每個旗裡,既有漢族,也有滿族,蒙古族。
從身份地位來看,同一旗裡的旗人地位也不同,既有皇族、貴族、世家、高官、普通官僚,也有小官、兵丁、白丁乃至窮光蛋,而這跟民族無關,因為漢人中也有高官權貴。
再說說正白旗的地位。滿清八旗的地位排序並非一成不變,但大多數時間裡,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綜合地位僅次於正黃旗。八旗制度由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分別為正黃、正白、正藍、正紅,鑲黃、鑲白、鑲藍、鑲紅。八旗地位高低不同,排序是動態變化的。順治以前,因為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三旗由皇太極親自統領,因此稱為“上三旗”,其他為下五旗。
順治初年,攝政王多爾袞大權在握,把自己所領的正白旗納入上三旗,把正藍旗降入下五旗,以後形成定製,因此清代八旗的官方排序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這個排序的依據是旗主的輩分或實力,跟旗裡其他人沒任何關係。綜上,吳京是正白旗出身並不奇怪,正白旗在八旗中的地位確實比較高,但我們並不知道吳京祖上在正白旗處於何等地位,也無法確定他是否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