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來讀歷史
-
2 # ww3721王建文
南宋九個皇帝,為了保持自己皇帝寶座,能力都相當弱,已經簽訂《隆興和議》把原本向金稱臣,改變為叔侄關係,歲貢改歲幣。減少了貢獻,政治上求和,要偏安一方。
便希望要求一切抗金文武官員要仃止活動,很多有抱負,有作為和能力官員,被紛紛貶謫,還殺了岳飛父子。
金朝滅亡了,說是報了世代血仇,並沒有迎來和平,更強大的蒙古侵略者,迫使統治者要更加求和保安 。國家軍隊雖然英勇奮戰,打敗元軍,挫敗蒙古軍渡江南下企圖。但未根本上並沒有扭轉國家危機危險局面,使最高統治也要不斷向蒙古求和 ,以保自已座皇帝太平,這種割自己肉,喂老虎的戰略,便南宋越來越弱 。統治者更害怕軍人 ,戰勝敵人回朝會專橫難制 ,寧可得偏安一方,也不願意去大有作為。所以奸臣們得以,為皇帝投降政策,與皇帝情投意合,奸臣一個比一個在皇帝跟前吃香,國家當破滅時,又成替死鬼,擔責為罪。
南宋在政治上,取仕還是比較公平,不是受出身門第的限制,只要不是犯罪分子,都能應試授官。南宋考科舉中第者多數為平民,能一步步登到尚書,丞相者應該是飽讀政治,經濟,軍事,歷史,詩書傑出人才。
權相在國內黨爭不斷 ,政言紛雜,皇帝手足無措時,為維護皇帝無能怠政,維護政權穩定,和朝政正常執行起了作用。
南宋的中央決策機構,決策系統,都是在權相私宅都成為決策地方。社會和官場中更相信權相的私人信函,政令指揮。秦檜更是有自己獨立財政體系,人事運作工具臺諫。社會中也言相不言君。使皇帝趨向虛位化,無知性。這種想控制皇帝及其周邊人。但又無法影響社會對皇帝忠誠,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發生變化 時,損害地主,小官僚普通人的情感和利益。從而形成反對勢力。使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加速了對中央集權離心力,加速南宋政權的滅亡。
南宋政權是在全國軍事潰散基礎下,勤王之兵,下層自發組織開始重建得軍事力量,形成岳家軍,韓家軍等幾家兼併競爭起來強大軍事力量,更觸犯宋王朝要勁武重文大忌諱,有的軍隊被視為私人武裝的危險。權相收奪張俊,韓世忠,岳飛的兵權,還把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而殺害,對權相而言是軍事控制,處理政變,兵變,收兵權的手段。
權相也都是相當成熟,從被動遂漸成主動,使中央集權已經有具備能力,控制境內諸多地方政治,軍事,經濟問題能力,對武將尾大掉之勢加以扼止,保證求和和穩定社會。
從軍事鬥爭看北宋滅亡,使無數愛國志士,民族英雄,處於金朝,蒙元外族入侵的嚴重威脅之下,要艱苦卓絕抵抗鬥爭,才能奪取勝利,但奸臣更怕這種鬥爭熱情,影響他們的地位,對他們使皇帝影響之勢不穩,更要無情地加以打壓。更何況秦檜是金國派遣的保護金國利益的全權代表,一切人家說了算。
宋高宗是金國從開封撤軍時,立張邦昌為楚皇帝,張邦昌是在萬般無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立趙構為帝。
金國又大舉入侵,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偽,金以齊加強對黃河以南地區的統治。南宋的岳飛韓世忠,餘澤,劉光世,張浚等眾多出英雄是擊潰偽齊軍與金國聯軍,才使得南宋立住腳,但高宗卻是犧牲岳飛父子,向金納貢稱臣為價,換回了半壁江山的統治,政治上並不完全獨立。
趙構在苗傅和劉正發動政變中,殺了高宗信用王淵和一些宦官,逼迫宋高退位。是呂頤浩,張浚,和韓世忠,劉光世,張俊起兵勤王得以復辟他。他卻使者向金朝乞降,哀訴自已逃到南方後,所行日窮,所投曰狹,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要求金朝統者見衰而赦己。不要進軍南方。金朝不論他如何,渡江南侵追趕要消滅他,金軍如入無人之境,他逃到紹興,又逃到寧波,最後鎮江漂泊海上,逃到溫州,金兵撤兵後,才回到紹興,杭州。到杭州定都。才有安身地方,把金國派到南宋全權代表秦檜,引為親信,任為宰相,加速投降。殺死岳飛父子,換到暫時和平。簽定屈辱投降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以換取金朝承認淮河,大散關以南地區統治權。秦檜為終身宰相,是為金國利益的代表,對高宗都專權跋扈,對主張抗戰的臣僚更加以排斥和打擊和殺害。
他死了,還有金國其它代表掌權,要求高宗對金朝皇帝忠心,貢禮賀辰,只要金朝皇帝索取玩好。高宗就得下令搜訪送去。
高宗無子傳位於趙伯宗,宋孝宗,才立志光復中原,收復河山,恢復岳飛名譽,剝奪奸臣秦檜的官爵,令張浚北伐中原,但在符離軍事失敗,金軍趁勝追擊南下,南宋軍隊更是損失慘重,又被迫簽訂《隆興和議》
孝宗也只有專心理政治國,有方使南宋出現中興之治,經濟繁榮局面,傳位養子光宗,光宗是個非常無能和非常無情的皇帝,是精神病人。
皇子趙擴,在趙汝愚,趙少逾,葉適,徐誼朝臣支援下,發動宮廷政變,逼迫光宗讓位,即位皇帝,成寧宗。寧宗在與金朝關係,又逐漸趨於緊張,他不甘屈辱地位,支援韓侂冑對金朝採取強硬的措施,對金開始不宣而戰,首先發起攻擊,開始收復了一些地方。但韓侂冑用人不當,將帥皇甫斌先敗鄧州後敗唐州,又敗蔡州溱水被撤職,還撤兩淮統帥鄧友龍的撤職,金軍對宋軍發起反擊,佔領西路軍事重鎮和尚原,蜀川大散關。也還佔領真州,揚州。韓侂冑想用川軍將軍吳曦,在四川挽回敗局,吳曦卻叛敵投金稱王。宋朝全面戰敗而結束,又是軍事重大失敗,政治上就非常氣短,接受金國非常苛刻的條件,割地賠款之外,還要把韓侂冑的頭送去金國。
史彌遠,錢象祖在楊皇后支援下,密謀策劃設法除掉當權者韓侂冑,從此朝政被史彌遠,錢象祖把持,又簽訂屈辱的《嘉定和議》比《隆興和議》更為屈辱。
趙擴在位後期,北方形勢鉅變。蒙古崛起,宋朝又開始要報仇雪之議再起。金國又分路伐宋,宋金之戰延續六年之久,互有勝負。
在1224年宋金雙方進入休戰狀態。蒙古軍進逼汴京,與北伐宋軍接觸,膠西宋軍紛紛南逃,京東軍卻降於於蒙古軍。宋又被迫通好蒙古。
寧宗當政後,招引重用博學之土,提撥賢能人對外反對壓迫,用兵失敗,但戰事失敗禍及準河兩岸人們。使得史彌運獨攬朝政,還恢復了秦檜的名譽,積極奉行降金乞和政策,史彌遠大權在握,對金屈服妥協,對人民病狂掠奪是全國的奴才,使南宋政權更加風雨飄搖之中,國家經濟處於破產的邊緣,氾濫會子紙幣_物價上漲,不得人心。
第五位皇帝宋理宗,是史彌遠擁立其為帝,他也只能沉湎於酒色,彌遠死後。才能敢親政。理宗尚理學,立志中興。罷黜史黨,澄清吏治整治財政,改革措施,但朝廷命運並沒有改變。
蒙古又對宋朝構成巨大威脅,南宋政權對外政策有所改變。仇視金國的人,主張聯蒙滅金恢復故土中原,有人強調辱亡齒寒,希望以金為藩屏,不能重踏覆轍。理宗在猶豫不決。但金朝敗局已定情況下,理宗最終決策,宋蒙合作,夾擊金朝,蒙古答應滅金後,將河南歸給宋朝。但沒有書面協議,只是口定,為後來留下了巨大的後患。
宋軍出兵攻佔鄧州,唐州切斷了金哀宗逃跑的退路。圍攻蔡州,金國滅亡。
南宗軍想收復河南三京,卻遭蒙古軍伏擊,損失慘重。朝野上下對出兵河南失敗議論紛紛,理宗也不得不下罪已詔,承認過失,以安人心,可蒙古人找到攻宋藉口。
理宗的妃子也寵愛中驕橫專恣,幹權亂政,董宋臣,勾結丁大全,恃寵弄權不可一世,被稱為董閻羅,有”一時聲真足動搖山嶽,迴天而駐曰也“。丁大全被稱為丁藍鬼,貪財好色,為兒子娶媳竟奪為己妻。在宰相丁大全與馬天驥內外勾結,隱瞞軍情,寡廉鮮恥,朝中汙煙障氣貪婪成風,扼殺反對其擅權的力量。
蒙古佔領了歐亞大陸,並率軍向南發展,對南宋構成嚴重的威脅,理宗清理了南宋四人邦,對此卻不警惕,昏庸無能和不辨忠奸,又用謝方叔,結黨營私,貪賄之風盛行,有害忠良,幹盡壞事,迫害抗擊蒙古南侵戰功卓著的餘價致死。理宗在王堅建立奇功,使蒙哥中彈身死,並不重用。反而用和平時間,更加沉湎酒色,大興土木,建設宮殿,賦稅極多,百姓痛苦不堪,官僚乘機強奪民田,大量兼併土地。官員和匪徒勾結,魚肉百姓,為非作歹。到處都是農民起義號角,沉重地打擊南宋統治者基礎,也使南宋走滅亡之路。
可理宗又把大權交給賈似道掌握,還他對格外器重,讓負責對蒙軍事,賈似道才疏學淺,不懂軍事,幹盡賣國誤民之事,在他統兵救鄂州時,置國家利益不顧,擅自簽訂和約,使者求和,向忽必烈要求稱臣納款,割讓長江以北之地,納款議和。
賈似道議和成功,被理宗任為高官厚碌,他又擁立太子趙祺繼位,成為度宗。從理宗從開始,南宋日益腐敗,朝綱不濟,最後必然被歷史拋棄。
度宗趙祺更加腐敗,窮途奢侈,荒淫無道,南宋病入膏肓,無藥可治,趙祺智力低於正常水平,他的慾望強於一般人,加上朝中好人被賈似道一網打盡。度宗對後宮生活,卻技高一籌無人能敵,更是的窮兇極惡對待本華人民。
蒙古侵犯四川,沿漢江南下,包圍襄陽。賈似道隱匿不報,不派兵增援,賈似道把長江以北給出蒙古人。襄陽守將呂文煥在糧盡援絕情況,獻城投降,訊息傳來,賈似道要假出征,度宗偏死死拖住賈似道不放,不讓出徵。賈似道操縱國家大權後,趙家的王朝衰敗更加嚴重。沒有雄才大略,深謀遠慮的君主無法挽回。趙禥是弱智低能,更不重新振興,南宗朝廷沒有亡在其手上,度宗是大幸之人。
後面宋恭帝趙顯,即位時4歲。臨安城破時玩得無蹤被蒙古人抓獲,被忽必烈強迫他,到西藏出家,成為和尚,最後踢死時為53歲。
宋端宗趙昰,是趙顯弟弟,兵敗逃亡途中病死,趙昺投海自盡時年8歲,南宋消亡。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政治上無自主權,軍事上長期被打壓。奸臣們不是金國蒙元的利益的代表就是奴才,要他們忠誠南宋是笑話。
-
3 # 無氣倒被人欺
南宋的相權有多大呢?也沒大到哪裡啊,沒有皇帝的支援,還不是分分鐘滾蛋。南宋奸相輩出從何說起呢?忠與奸由誰來定義呢?肯定不會是爾等小民吧。都說大忠似奸,可不是平白無故而來的。那些站著道德高度一天到晚閒扯淡,正事一件辦不了似乎都是定義上的“忠臣”,所謂的奸臣似乎都是能夠辦事,不怕得罪人,敢於揹負罵名的人。
都說秦檜是奸臣,可秦檜的主持的議和貫穿與南宋一百多年,每每南宋所謂的“忠臣”也就是主戰派上臺後,總是捅個窟窿,然後就是所謂的“奸臣”門來議和,給“忠臣”門搽屁股,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到南宋滅亡。
-
4 # 麗醬每日分享
史嵩之是中國南宋時期的朝廷重臣,他在嘉定十三年高中進士,之後歷任襄陽通判、京湖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位,最後入朝做了右丞相兼樞密使。
後世關於史嵩之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覺得他頗有才能、功勳顯赫,也有人認為他追求權力、專斷獨橫,在民間更是有傳聞說,史嵩之去世後,首級不翼而飛,他的家人沒有辦法,只能給他做了一個金頭,放在棺材裡一同下葬。
這一傳言流傳了上千年,直到2011年12月,史嵩之的墓葬在餘姚市河姆渡鎮五聯村被發現,才讓這個謠言不攻自破。因為墓室有多處盜洞,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所以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立刻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最後從墓室中清理出了少量的玉器、錢幣和絲織品,其他的陪葬品應該已經被盜走,不過專家們找到了記載史嵩之生平的墓誌銘,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史料的不足之處。
另外墓中還出土了一具金絲楠木製成的棺材,重達1500斤,市場估價在2億元人民幣左右。金絲楠木是中國最珍貴的木材之一,價值可以和黃金媲美,用它做成的棺材,具有防腐防蟲的功效。
棺木中雖然灌注了大量用來防腐的水銀,但考古專家還是在裡面找到了史嵩之的頭骨,民間流傳的金頭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回覆列表
奸臣,就是奸邪之臣,主要表現為欺君誤國、弄權營私、殘害忠良、欺壓百姓等。奸臣哪個朝代都有,但奸臣最多的當屬宋朝。可以說,宋朝是奸臣氾濫的朝代。從北宋徽宗開始,一直到南宋滅亡,奸臣一窩接著一窩,而且一個比一個能誤國,一個比一個會陷害忠臣。繼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邦彥 “北宋六賊”之後,又出現了白時中、張邦昌、秦檜、万俟卨、史彌遠、丁大全、賈似道、陳宜中、留夢炎等人。正因為有這些人推波助瀾,才加速了宋朝的滅亡。
那麼,宋朝為什麼會奸臣氾濫呢?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皇帝昏庸,不務朝政。從宋徽宗趙佶開始,宋朝的皇帝就如黃鼠狼下耗子一般,一窩不如一窩。當皇上不想著怎麼強國富民,整天鼓搗歪門邪道,吃喝玩樂,花天酒地,大權都落到了心數不正之人手裡,這就形成了滋養奸臣的沃土,一個個奸臣也就應孕而生了。皇帝再聽信讒言,奸臣就更加猖狂,為所欲為,獨攬朝綱,忠良倒黴,百姓遭殃,國家也就亂套了。
二是宰相權力過大,皇帝形同虛設。宋朝的奸臣多為宰相,主要原因就是宋朝賦予宰相的權力過大。特別是南宋許多宰相,同時兼任樞密使之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完全可以不透過皇上發號施令。為了維護這種權力,宰相便不擇手段,欺上壓下,排除異己,結黨營私,陷害忠良。這樣一來,宰相也就成了奸臣,而與宰相隨聲附和一大群人,也都成了奸臣。奸臣薦奸臣,宋朝也就成了奸臣的天下。
三是戰事頻仍,權臣有利可圖。從北宋北伐開始,宋朝就一直戰爭不斷。宋遼戰爭持續20多年,宋金戰爭持續100多年,宋蒙(元)戰爭持續40多年。宋朝一共才300多年,對外戰爭就佔了一半多時間。在這160多年的戰爭中,遼、金、元都知道朝宋皇帝昏庸,權臣說了算。於是派出奸細,重金收買權臣。這些權臣拉攏一大批人主和,千方百計打擊主戰派。這些權臣從中得到了實惠,遼、金、元也得到了實惠。而這些大發國難財的權臣,也就演變成了賣國通敵的奸臣。
四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權臣演變為奸臣成必然趨勢。宋朝重文輕武,崇尚理學,大多數人讀書只為求官,不為報國,當了官之後,更是為保官位不擇手段,就算誣陷好人,通敵賣國也無所謂。嚴重的官本位思想,使權臣演變為奸臣成為必然趨勢,而作為至高無尚的皇帝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不但沒有強化吏治,沒有對陷害忠良者進行打擊,反而聽之任之,這樣一來,宋朝的奸臣也就氾濫了。
宋朝出奸臣,元朝則相反。元朝是英雄輩出的朝代,為什麼?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蒙古人統治中原,中原人自然不服。自元朝建立那一天起,農民起義就一直未斷,直至元朝滅亡。元朝統治中國不到百年,孕育了無數民族英雄。可以說,元朝是中國各朝代中,民族英雄最多的一個朝代,說英雄輩出一點都不為過。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雄江左統制洪福殺元戍軍,遭到元廷鎮壓屠城,洪福及全城百姓都是民族英雄。從這一年開始,中原反元鬥爭拉開了序幕。此後,文天祥、張世傑收復失地,劉源、謝五十、黃廣德起兵反元。
南宋四大奸相:
第一名:秦檜
1126年末,北宋都城汴京失守,金人將宋徽宗、宋欽宗二位皇帝俘虜,欲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這時的秦檜官居御史中丞,他竭力反對立張邦昌為帝,效忠南宋朝廷。因不從金人旨意,秦檜及同僚孫傅、張叔夜、何粟等人同被金人押赴燕山。四年之後,秦檜突然逃離楚州回到南宋。朝廷上下對秦檜獨自攜家眷逃離金兵之手多生疑問,但當朝宰相範宗尹等人與秦檜交情甚好,幾人力保秦檜效忠朝廷,深得高宗皇帝賞識,任秦檜為禮部尚書。
秦檜一向是主和棄戰,討好金兵。尤其是升任宰相大權在握以後,專門排擠、陷害效忠朝廷的文臣武將。由此可見,秦檜能獨自帶家眷逃離金人之手,似有金人放回以作內奸嫌疑。
第二名:韓侂冑
韓侂冑(?一1207年),位元組夫,北宋名臣韓琦的 曾孫。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他與宗室趙汝愚等人擁立宋寧宗趙擴即皇帝位。寧宗即位不久,韓儲胄就逐趙汝愚出朝 廷。從此,掌握軍政大權達13年之久。當權的後期,發動了開 禧北伐,曾取得一些進展。同年五月寧宗下沼伐金。但正式宣 戰後,南宋各路軍隊節節敗退。開禧三年,史彌遠等人謀殺韓侂冑,朝廷大權落入史彌遠手中。嘉定元年(1208年),史 彌遠按照金的要求,鑿開韓儲胄的棺木,割下頭顱,送給金朝,訂立了屈辱的《嘉定和議》。
第三名:史彌遠
史彌遠(1164—1233),字同叔,明州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南宋中期權相,尚書右僕射史浩之子。淳熙十四年(1187)賜進士及第。開禧三年(1207),韓侂冑北伐失敗,金朝來索主謀。時任禮部侍郎的史彌遠與楊皇后等密謀,於玉津園槌殺韓侂冑,後函其首級送金請和。
史彌遠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擅權霸相宋寧宗一朝達十七年。史彌遠權勢燻灼,太子趙竑心不能平,曾書字於幾曰:“彌遠當決配八千里”,又呼彌遠為“新恩”,意他日當將史彌遠流放新州或恩州。史彌遠大懼,潛謀廢立。從越州求得宗室子趙與莒,賜名貴誠,立為沂王后,亟力扶植。嘉定十七年(1224)八月,宋寧宗死,彌遠矯詔(假傳聖旨)擁立貴誠,改名昀,是為宋理宗,封趙竑為濟王,出居湖州。寶慶元年(1225)正月,史彌遠派人逼趙竑自縊,詭稱病死。自此又獨相宋理宗九年。
史彌遠在兩朝擅權共二十六年,一直得到宋寧宗﹑理宗的信用,封官加爵不已。其親信七人,被時人稱為“四木三兇”。史彌遠等對金採取屈服妥協,對南宋人民則瘋狂掠奪。他招權納賄,貨賂公行。還大量印造新會子,不再以金﹑銀﹑銅錢兌換,而只以新會子兌換舊會子,並且把舊會子折價一半。致使會子充斥,幣值跌落,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紹定六年(1233),史彌遠病死,追封衛王,諡忠獻。與其父史皓、侄子史嵩之並稱“明州三史”。
第四名:賈似道
賈似道當權之時,正是蒙元加緊南侵之際,賈似道不思禦敵消難,反而整日大肆營建,日夜飲酒淫戲,尤其喜歡鬥蟋蟀,因此被稱為“蟋蟀宰相”。政治上蒙上欺下,鉗制言論,迫害正直之士;經濟上強推公田法,強行收購私人田地,將收入償付軍需,由此激起各階層的強烈反對,導致民心盡失,也加速南宋的滅亡。
襄陽陷落後,蒙元大軍直指臨安,賈似道無奈率精兵13萬出師應戰。1275年,宋軍完敗於丁家洲,幾乎賠光了全部“家當”,賈似道兵敗逃跑,朝廷懾於群情激憤,遂將賈似道罷職遠竄。會稽縣尉鄭虎臣監押賈似道赴任,行至漳州木棉庵時將其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