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生命的無限潛能

    心理學研究顯示,寶寶兩歲左右獨立意識萌芽,開始進入不聽話、不合作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凡事首先想弄明白這是什麼,怎麼回事,再也不會聽家長告訴他這是什麼了。

    其實,孩子只是順著自己的意識而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根本沒有考慮時間,不懂得預判磨蹭的後果,沒管媽媽是否生氣,並沒有故意這麼幹。

    而家長就是很生氣,也是正常的。因為大人自有一套行為邏輯與習慣,依此評判當然煩躁了。可當我們瞭解了孩子這麼做的心理後就應該這樣說:趕緊點兒,我們要遲到了。那次我家寶寶聽到媽媽這樣說後,還調皮地接話:“不趕趟兒了”。搞得媽媽的火都發不起來了。

    面對寶寶的不配合,家長該怎麼做呢?

    首先,家長要努力讀懂孩子。

    要知道這時候孩子最關注的是“我想怎麼樣”,這是他在不斷確認自我意識,然後就按著自己的認識行動,並不停地嘗試,所以在別人看來一會兒這麼幹,一會兒又要那麼做,就是不想聽家長的話。

    瞭解清楚孩子的想法後,家長不必事事當真,馬上滿足他,而是要恰當引導,用商量的口吻、允許他選擇的態度、提建議的方法,避開那些“行不通”的做法,轉移他的注意力。不必跟孩子碰硬、較真。

    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意願。我們是不是做到了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再審視他的想法,在認可孩子想法合理性的前提下,除了涉及安全、道德問題要態度堅決制止外,允許他堅持己見,按他自己的意願去做。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成為有主見的人,那麼從小就要傾聽他的想法,尊重他的選擇,而不是讓他處處聽家長的。

    這時候家長最好不要用否定的態度、制止的方法,如果家長總說這不行、那不對,孩子認為反正不被允許,我怎麼都不對。孩子就會跟你對著幹,甚至還更來勁兒了。

    要知道,如果家長說“可以”的時候多,說“不行”的時候少,並且說話算數,你在孩子面前就有權威,孩子就樂於服從。

    樹立科學育兒理念,以不變應萬變。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居於主體地位,家長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家長的教育是不是有效,主要看孩子願不願意接受,這是產生效果的前提。

    我們的家教常常起始於家長自說自話地對孩子定標準、提要求,終結於孩子聽家長的話、按家長的要求去做,然後達到家長所定的標準。總之,一廂情願似的操作,不顧孩子的意願,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自然難以接受,他就會不聽,也不會去做,會跟你對著幹或消極應對。這樣,長期累積下來,就會積重難返。

    縱使你的願望再好,你認為的做法再對,也是枉然。家長要做到眼裡有孩子,蹲下來,多瞭解孩子,肯定孩子,接納孩子。你的想法得到了孩子的認同,教育才會開始生效。

    沒必要讓孩子一味聽你的,而是應該讓孩子告訴你他的想法,讓我們幫他把把脈,提提意見,這樣的良性親子關係才是我們追求的。

    如果主意經常被家長否定、想法經常被打壓,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遭遇。

    為什麼這麼說呢?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開始與周圍的人和環境產生連線,他有需求會哭,媽媽會給與滿足。被滿足、被愛,使他感到了自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逐步有了自我意識,後續還需要不斷地被愛、被認同,才可以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認同感與自信心。

    當孩子興趣盎然地做一件事,卻不被家長允許;興高采烈地談自己的想法被家長訓一頓。這樣,孩子的自我認同和自主意識受到了打擊。孩子會這樣想:父母都認為自己這不對、那不行,那自己也終歸不怎麼樣,那就乖乖聽話吧。

    日後孩子就形成了乖順、沒主見,甚至懦弱、令人好說話的個性了。而個性強的孩子就越來越叛逆了,反正在家長眼裡我什麼都不好,幹什麼都不行,那我就沒什麼必要非聽家長的,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嬰幼兒時期與孩子朝夕相處、互動最多的是父母,日常的點點滴滴傳送給孩子的評價資訊會內化為孩子的自我評價概念。因為這時候孩子還沒有具備自我評價的能力,即使孩子說:“我能行!”但父母反而說,你這不行,那尚有欠缺。那麼,孩子這種“我能行”的美好願望再怎麼強烈也會被父母的評價拉低了,甚至成了“我確實不行”。還沒試呢,就敗下陣來。

    尤其我們的傳統育兒理念大多以打壓為主,父母對子女的誇讚很吝嗇,即使脫口誇了一句也會來個轉折,後續自然會帶出一些不足,還美其名曰:“怕你翹尾巴”、“為你好”、“給你指出發展的空間”……

    這樣培養出了多少的確很優秀可內心卻很自卑的成功人士。他們即使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功成名就,可內心並不快樂,“糾結、擰巴”的心理伴隨其一生。

    在此呼籲,我們的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生活中的喝彩者。如果沒有母親的極端認可,世界能有偉大的愛因斯坦、愛迪生嗎?

  • 2 # 贏在起點月老師

    寶寶2歲左右,由於自由活動能力大大增強,各方面知識不斷增多,就表現出獨立的願望,雖然能力不強也要自己動手自己幹,變得不太聽話,喜歡與家長對著幹。這是一種意志的自我表現,心理學上稱此為第一反抗期。您的寶寶正處於第一反抗期,媽媽不必過於擔心,換一個角度想其實這也是寶寶長大了的表現,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1、態度平和冷靜

    越是寶寶大發脾氣,父母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等自己冷靜下來,再去跟寶寶說話。如果不是原則性問題,媽媽不必抓住不放,嘮叨沒完,過了一段時間,他會控制自己的。

    2、相信寶寶,儘量放手

    對於寶寶的好奇心,父母們應該給予支援,千萬不要對寶寶過度保護或是包辦代替,這樣會使寶寶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機會,也會引起他們的牴觸心理。對於寶寶的能力父母要給予充分的相信和肯定。當寶寶遇到自己能力範圍可以解決的困難,父母要儘量放手讓寶寶自己去做,這樣寶寶在體會成功的快樂同時,也能減少和父母的對抗。

    3、不能嬌慣、放縱寶寶

    對寶寶的不合理要求和不當行為要堅決而平靜地制止,不用講很多道理,也不要關注寶寶的表現(不要哄勸或威脅、厭煩),更不要以喊叫對待寶寶,給以必要的冷落並堅持到寶寶自己覺得無趣,停止哭鬧為止。這一點,家庭成員一定要保持一致。

    寶寶之所以表現出頑強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獨立。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與父母作對,但寶寶的內心仍然需要您的情感支援和適時的鼓勵。媽媽在給寶寶提要求的時候,可以使用選擇性的語句,如媽媽可以問寶寶:“你是想吃蘋果,還是香蕉?”“你想玩小球,還是搭積木?”這樣寶寶能夠感覺到做事受到尊重,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媽媽要儘量使用肯定句,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媽媽還可以表面“順其言”而實質“反其道”。如炎熱的夏天,媽媽希望孩子多喝一些水,孩子不肯喝,媽媽可說:“如果你現在不想喝就別喝,等你感到渴了再喝。我可想多喝一些水。”孩子看到媽媽喝水,很可能會跟著要水喝的。

  • 3 # 蘇乙向陽

    孩子兩歲半出現叛逆的行為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terrible two”,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喜歡說“不、不要”,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判定孩子“變壞了”或者是個“壞孩子”,這只是他們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正常表現。

    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漸漸的意識到了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想要脫離父母去探索自己的能力,想要證明自己,而我們也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當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本領”可能並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強,所以當他們碰到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情時就會容易急躁導致崩潰大哭等行為。

    這個時候我們也不必太慌張,當我們認識到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之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善於察覺,見招拆招,適當的幫他們降低行為的難度。比如小孩子因為想要按電梯但是按不到著急,那我們可以抱起他們讓他們可以夠到電梯;當然有的時候電梯可能已經被按了,但是他們非得自己按怎麼辦,我的建議是能哄哄,實在哄不了我們也不要著急,出去等下一趟便是,然後在他們按外面的按鈕時就先把預防針打好,一般他們按過了就會好了。

    而且當我們意識到小孩子這個階段的特徵後,還能利用它來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

    最後我想說的是育兒是一場任重而道遠的修行,希望我們都能保持平靜的心態去擁抱孩子的成長

  • 4 # 御貓老師

    寶寶長大了,在兩歲後一般都會進入一個比較逆反的時期,寶寶好像學會了專門跟爸爸媽媽“作對”,叫他往左他一定往右。無論是喂他吃飯,叫他睡覺,讓他不要扔玩具,他都一概不聽,只按照自己的意志玩耍,有的嚴重的情況寶寶還會伸手打人搶東西!

    那我們作為大人,要怎麼進行教育才妥當呢?

    寶寶在兩歲後,由於身體、大腦等開始急速發育,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慢慢膨脹。在潛意識裡,他非常急切地希望呈現自己與別人的差異,他本能的想要做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

    而由於2歲的嬰幼兒此時缺乏認知能力,也沒有秩序、價值觀等概念,所以導致對大人們的話,他其實是一知半解的。爸媽們很多時候長篇大論的溝通是白費功夫。

    要注意,雖然是冷處理,但是並非不處理,更不是孩子扔到一邊,大人們就完全不理會甚至是出門了!暫時“冷落”他,爸媽們可以在一邊假裝忙自己的事情,一邊暗中觀察。

    你會發現,寶寶這時候開始有點“尷尬”,有點無所適從了。

    嬰幼兒們一旦感受到了“冷落”,就會自己逐漸感到沒有意思了。

    家長這時候再出現,指出寶寶們的錯誤,言簡意賅地表明態度,遠超在寶寶激動的時候和他費勁脣舌地講道理。

    “寶寶,我們是愛你的,不過你要認識到你剛才的行為,是不對的哦!”

    用這類話語,既讓孩子知道你是關心他的,也要讓他知道自己不能總如此率性而為。

    當寶寶出現爭搶他人玩具或者打人罵人的情況,就不適合冷處理了。

    比如:在幼兒園的時候兩位寶寶突然為了爭奪一個喜歡的公仔,一個孩子用手中其的玩具砸向了另一個寶寶的腦袋。寶寶們對輕重沒有概念,通常也不知道如何防禦躲避。當這類身體發生不良接觸具有危險性的時候,大人必須用身體約束法加以阻止!

    立刻將孩子們拉至各自區域,讓寶寶面對大人,控制他的情緒至少1分鐘左右再放鬆。

    隨後必須嚴厲地告訴孩子,他剛才犯了錯誤,必須讓他知道這種行為的危險性和嚴重性,這樣的身體約束反覆幾回,可以慢慢糾正孩子的不良動手舉動。

    兩歲的寶寶出現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並非都是壞事,說明他們正在急速地成長中。

    但是他們年紀過小,所謂自己的想法仍然非常幼稚不合邏輯,不能一味由著他們不吃飯、不尿尿、不睡覺。他們心裡也壓根沒有所謂的完整秩序和安排。

    家長們要用最短最簡潔的語言事先跟寶寶溝通。由於在制定規則上讓孩子提前參與做出決定,在事後執行上寶寶們就會有一定的主動性。

    不要在事先沒有明示寶寶而事後嚴厲責罰他,這樣的話寶寶會覺得很委屈!

  • 5 # 所長老鄭

    恭喜你了,你家娃身心很健康。如果你家娃2歲半完全不叛逆,你才需要擔心。

    一、孩子為何會叛逆?

    孩子叛逆,特別是幼兒叛逆根本不是什麼道德或者教育缺失的問題,而是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

    1、自我意識的萌芽

    孩子出生之後是沒有自我意識的,就是他分不清:我是我,你是你。在他的意識裡,所有人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我是怎麼想的;別人就是怎麼想的;我看到的是什麼,別人想到的就是什麼…

    但是,到了2/3歲,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發現:哎呀,原來我是獨立的人!我的想法是和別人的不一樣的!

    此時,孩子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多,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說“不”!

    如果你說的“叛逆”是孩子經常有自己的想法,那麼恭喜你,你家孩子自我意識萌芽正常!

    當自我意識萌芽,孩子更重要的需求就來了:獨立。

    他期待著乾點什麼事情,然後期待著自己乾點什麼事,不希望別人的幫助,因為這代表著孩子的獨立感。

    按照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說法,2-3歲正處於自主對應內疚懷疑的階段。如果孩子能夠獨立做事,將會培養自主的人格特徵,否則將會產生潛意識的內疚和懷疑。

    所以,如果你阻礙了孩子獨立自主,孩子會以各種情緒來反抗。

    瞭解了以上方面,你還覺得自己家娃有問題嗎?

    二、怎麼辦?

    既然孩子如此叛逆,那麼,該怎麼辦?

    1、做事

    給孩子做事的機會,當孩子做事情的時候,予以鼓勵,比如做家務。不要因為孩子做不好,或者慢就代替孩子做!

    孩子做的越多,成就感越強,表現就越好。

    2、傾聽

    雖然還是“3歲小孩”,但是,有時候他們的想法還是需要聽的,瞭解一下他是怎麼想的,想幹什麼。

    如果不涉及到安全、道德、規矩等等,可以讓孩子嘗試,然後再來跟孩子談談這樣哪裡對,哪裡不對。

    你越是能夠聽,孩子越不叛逆。

    三、所有叛逆都是好事嗎?

    這個真不是,有時候孩子不是叛逆,而是“自我中心化”的情緒發洩,這一點必須重視。

    很多家裡養育孩子,以孩子為中心,什麼需求都滿足,即便不合理或者和父母需求有衝突也滿足。

    這就導致了孩子無法理解:別人也是有需求的,自己的需求是有可能不被滿足的。

    這樣以來,孩子就表現出我行我素,先幹什麼就幹什麼,完全什麼都不顧!

    這一點很值得關注!

  • 6 # 小淼談教育

    【兩歲多的孩子不聽話,家長讓往東,孩子偏要往西?】有家長反應,自己兩歲多的孩子一點都不聽話,時常跟家長頂嘴,學大人說話,甚至學家長說髒話。

    有些家長認為,2歲多的孩子什麼都不懂,長大了自然就好了。並不是這樣,在孩子這個階段,家長要進行正確的引導,才是正確的。引導不是打罵,是講究技巧的。

    據科學研究,孩子兩歲半到6歲,是培養孩子興趣的最佳時間段。這個時期的孩子,調皮也是很正常的。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時期,培養孩子自己的興趣。既能消磨孩子的活力,還將一些無用的時間,用到了學習特長上,可謂是一箭雙鵰。

    但在培養孩子興趣時,要注意:不能強迫孩子學習,興趣是要孩子自己感興趣,家長的強行逼迫不是興趣。家長只能巧妙地引導孩子,可以在培養興趣的過程中,給孩子一點自信。下象棋可以讓孩子贏兩局,讓孩子找到其中的樂趣;學樂器,一開始的難度一定要降低,等等方法都是可以的。

  • 7 # 柔柔的幸福育兒

    兩歲半的孩子有叛逆行為,是正常的,說明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了。他們不斷的嘗試挑戰大人的底線,為自己爭取“利益”,逼著大人聽他的。

    其中關鍵是決定怎麼做,你必須想好了你要怎麼做,一旦想好,堅決執行到底。千萬不要臨時起意,心疼孩子,變來變去。其次,一定是“事先”告知,不可以一開始沒說,後來提要求,孩子絕對不會買你的賬。

    很多兩歲多的孩子,在家很叛逆,上了幼兒園以後就好多了。為什麼?就是因為幼兒園有規矩,每天有固定的日常流程。當孩子發現哭沒有用,到了一定的時間媽媽就會來接自己了之後,他不再哭鬧,適應了幼兒園生活。

    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有了獨立意識時幫助孩子學會建立規則,理解規則,會讓孩子的整個人生受益匪淺,對將來學習、工作和生活有很大幫助。

  • 8 # 競Fun呀

    叛逆,我想肯定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我家寶寶也是

    會和你說反話,會和你對著幹。這是這個年齡段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處於自身發展階段。她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不像之前還小,什麼都聽大人的。

    這個時候,作為媽媽的我們,更應該關心是,這些行為之後寶寶的真是想法。

    寶媽們一定要平和自己的情緒,問她為什麼,你想做什麼?讓她去往深處的思考,然後呢,我們家長就要給她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要直接告訴媽媽,這樣媽媽才能幫到你呀!

    這個階段也是非常考驗家長的耐心度和智慧的,忍不了或者沒辦法,就遠離她,冷靜對待,也是可以的

  • 9 # 鳳凰驛站

    孩子在兩歲半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比較輕微的叛逆情況,最主要的表現就是總是會學著大人去說話,還會不斷貧嘴,活潑度比較高,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願意聽從大人的意見,甚至還會出現大哭大鬧的情況。這個期間不能過度去滿足寶寶,需要帶著去外面多運動,也能跟她玩遊戲轉移注意力,多做下比較益智的活動,慢慢就能有效改善。

  • 10 # 一隻巨大的悶葫蘆

    兩歲半的還是處於terrible two -可怕的兩歲的叛逆期,孩子在前兩年完成了從不會走,不會說到會走會說的過度,這個過程極大的增強了孩子的信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但是實際上又無法解決很多問題,受到挫敗。因此,孩子在自信爆棚和挫敗之間之間來回轉換,很是抓狂。容易煩躁與叛逆。家長這時如果也煩躁批評孩子,會加劇孩子的叛逆程度。

    家長應當1)無論如何耐心,孩子會學習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是發脾氣解決問題,孩子想辦法引導,冷靜出來。

    2)培養孩子的能力,幫助孩子學會多表達和想辦法解決問題,比如,求助,掌握這一點,孩子能求助解決問題,挫敗感會減少很多。

    3)給孩子多轉換一些環境,讓孩子多嘗試新鮮有趣的東西,而不是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的各種限制和否定的環境。讓孩子自在的玩耍,叛逆期會過度的較為平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凌霄肅和姚晨為什麼要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