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丶戴火火
-
2 # 傢俱記錄片
牛溫又叫爛腸溫或膽脹瘟,是比較古老的疾病,它是一種由病毒而引發的敗血病傳染病,它的傳染性極強,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一旦傳染開來,會直接毀滅整個牛群,危害極大,那在發病時,如何判別及治療?下面新農網帶來牛溫發病症狀及防治方法;牛溫恩牛瘟病毒病原體引發的,主要危害黃牛和水牛,染病後死亡率極高!它雖然不會對人有影響,但會傳染豬羊等生畜,主要傳染源時病牛和帶病毒牛,在病牛排洩物中會包含大量的病毒,但主要是病牛和其他牛接觸而感染的,另外它還可以提高呼吸飛沫,以及蚊蟲叮咬傳播
-
3 # 農耕問話
牛瘟是牛瘟病毒病原體引發的,主要危害黃牛和水牛,染病後死亡率極高,它雖然不會對人有影響,但會傳染豬羊等牲畜。主要傳染源時病牛和帶病毒牛,在病牛排洩物中會包含大量的病毒,但主要是病牛和其他牛接觸而感染的,另外它還可提高呼吸飛沫、以及蚊蟲叮咬傳播。
2、發病症狀
病牛在初患病時體溫開始上升,並快速超過40度,待3-5天后,體溫開始下降,而在快死亡時體溫和正常差不多,所以可根據體溫的變化來判斷病情的輕重。發病時眼睛充血,眼結膜發紅,眼瞼腫大,留下膿性分泌物,分泌物逐漸變為黏濃性,鼻液也是有無色變為灰色濃狀,並伴有惡臭。鼻部充血,鼻鏡乾燥、發熱、龜裂,有黃色的痂皮,撕開後脫落後會露出下面的糜爛面,唾液明顯增加且伴有氣泡或血絲。在病牛體溫高期間口腔黏膜充血,下唇和齒齦等處出現小的,隨著時間變化逐漸形成水泡,破裂後形成糜爛,最後形成深層的潰瘍,導致口腔部位大面積的壞死。病牛在發病後精神不振,到了後期,體溫下降,伴有腹瀉、糞便帶血的狀況,最後呼吸困難、衰竭抽搐而死。
3、防治方法
此病傳染率和死亡率極高,病情發展極為迅速,現暫無特效藥治療,只能以預防為主,加強防疫措施,對引進的牛進行隔絕觀察後,確保無攜帶病毒後才放入牛群。要加強環境衛生,做到定期定時清洗消毒,及時對牛群接種疫苗,一般每年要接種一次。發病時,及時隔絕整個養殖環境,再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疫情,對周邊環境進行消毒消毒,銷燬汙染器具或用藥物進行消毒,另外對病畜和同群畜進行撲殺,再對屍體進行無汙染處理,防止病情擴散,在病情初期可靜脈注射大量的抗牛瘤血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4 # 晴格格在東北
你好,我是晴格格,農民在養牛的過程中最怕出現牛瘟,下面就由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在農村養牛是很普遍的,雖然現在牛已經不在是種地的主要勞動力了,但是仍然有很多農民會養牛,在養牛的過程中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出現牛瘟,因為牛瘟不僅難治,還比較容易傳染。很有可能會使所有的牛都染病,所以做好牛瘟的防治對於牛的健康成長是很重要的。
牛瘟也叫做爛腸瘟或膽脹瘟,是比較古老的疾病,是一種由病毒而引發的敗血病傳染病,牛瘟的傳染性極強,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一旦傳染就會直接毀滅整個牛群,危害極大。牛瘟是牛瘟病毒病原體引發的,主要危害黃牛和水牛,染病後死亡率極高,牛瘟雖然不會對人有影響,但會傳染豬羊等牲畜。主要傳染源是病牛和帶病毒牛,在病牛排洩物裡會包含大量的病毒,主要是病牛和其它牛接觸而感染的,另外牛瘟還可以透過呼吸飛沫和蚊蟲叮咬傳播。
感染牛瘟的病牛在剛患病的時候,體溫開始上升,並快速超過40度,等到3-5天后,體溫開始下降,而在快死亡的時候體溫和正常差不多,所以可根據牛的體溫的變化來判斷病情的輕重。牛在發病的時候眼睛充血,眼結膜發紅,眼瞼腫大,留下膿性分泌物,分泌物逐漸變為黏濃性,鼻液也是有無色變為灰色濃狀,並伴有惡臭。鼻部充血,鼻鏡乾燥、發熱、龜裂,有黃色的痂皮,撕開後脫落以後會露出下面的糜爛面,唾液明顯增加且伴有氣泡或者血絲。在病牛體溫高期間口腔黏膜充血,下唇和齒齦等處出現小的血點,隨著時間變化逐漸形成水泡,破裂以後形成糜爛,最後形成深層的潰瘍,導致牛的口腔部位大面積的壞死。病牛在發病以後精神不振,到了後期,牛的體溫下降,伴有腹瀉和糞便帶血的狀況,最後呼吸困難,衰竭抽搐而死。
牛瘟的傳染率和死亡率極高,病情發展極為迅速,現在暫時還沒有特效藥治療,只能以預防為主,加強防疫措施,對引進的牛進行隔絕觀察以後,確保沒有攜帶病毒以後才放入牛群。要加強環境衛生,做到定期定時清洗消毒,及時對牛群接種疫苗,通常每年要接種一次。有牛發病的時候,及時隔絕整個養殖環境,再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疫情,對周邊環境進行消毒消毒,銷燬被汙染的器具或者用藥物進行消毒,另外對病牛和同群的牛進行撲殺,再對屍體進行無汙染處理,防止病情擴散,在病情初期可以靜脈注射大量的抗牛瘤血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5 # 小潔美食記錄
症狀
1. 1 典型症狀
病牛常在牛瘟臨床特徵出現前1〜2天體溫開始上升,超過40°C以上,稽留3〜5天不退,體表溫度不齊.病畜精神不振,站立一隅,頭下垂,背拱起,皮毛粗糙逆立,病畜不食,有的有渴感.反芻停止或完全停止.大便減少,糞幹而黑,尿量減少,尿色深.奶牛的奶量減少,或完全停止泌乳.稍後出現牛瘟特有的症狀,眼結膜鮮紅,眼瞼腫脹.眼分泌物初為漿性,漸變為黏性和黏液膿性.鼻孔初流出無色黏液,漸變為不潔淨的灰色或棕色膿樣物,惡臭異常.鼻黏膜充血,散佈出血點.鼻鏡乾燥發熱,常龜裂,上附棕黃色痂皮,鼻孔旁更多.痂塊容易脫落,露出紅色和易出血的糜爛面.
病牛唾液增加,流出口外,雜有氣泡,間或混有血絲.口腔黏膜充血,通常在發熱後的第2〜3天,在齒齦等處表面出 現灰色或灰白色小點,大小如粟,起初很堅硬,以後漸軟呈小 水泡脹.其上皮由於糜爛及舌和頰的活動而崩解,尤其是舌 下黏膜表面像撒了一層麩皮,隨後糜爛面擴大,聯合成片,呈 成灰黃色,極易脫落,遺留紅色、易出血的表面.糜爛區表面鮮紅或灰紅,邊緣不齊,似鋸齒狀,形成地圖樣爛斑.
幾乎所有的病畜都有腹瀉,通常發生在體溫開始下降階段.糞便稀薄,如濃湯帶血,惡臭異常.有的排洩物內含有管型假膜,長短不一,有10〜30 cm,嚴重的病例,腹瀉逐漸加 劇,常為出血性.病畜迅速發生失水現象和消痩.發病的末期,大便失禁,尿頻,尿色呈黃紅至黑紅色.
母牛初期從陰道流出黏性或黏膿性分泌物,有時其中混 有血液,同時陰戶紅腫,陰道黏膜充血,淋巴濾泡腫脹,表面 有灰黃色假膜,隨後脫落,遺留紅色、易出血的潰瘍區.患病母牛乳房鬆軟,面板皺起並感覺冷.奶量減少,奶稀如水,呈 黃色.妊娠畜常流產,病畜呼吸40〜60次/min,雖距離較遠,也可聽到病牛的呻吟聲.聽診則肺泡呼吸音很明顯,後 有溼性或乾性囉音,間或有皮下氣腫,以致呼吸更為困難^ 氣腫初發於椎骨兩邊,逐漸蔓延到肩頸和胸部.心跳起初還強,以後逐漸減弱,脈搏50〜60次/min,後增至80〜 100次/min以上,脈搏細而弱,到病末期呈線狀脈。發病後 3〜5天體溫達到最高點,稽留溫差每天達1°C以上,待出現 腹瀉,且病勢嚴重時,常很快降至常溫以下。若病有轉機,則 體溫逐漸下降,體溫的高低與症狀的輕重並不完全一致。病 勢嚴重的,急性牛瘟多在發病出現症狀後4〜7天內死亡,也 有在2〜5天內死亡,也有延長至14〜16天才死亡,病畜痊癒需要2〜3周,但腸炎症狀消失很慢。
1.2 非典型症狀
少數病牛初期呈興奮狀態。表現不安靜,搖頭,以蹄踏 地,甚至呈現攻擊姿勢,後轉為沉鬱。有些病例皮膚髮生特殊症狀,但發病到2〜3天,乳房或陰囊面板呈小點出血。到 腹瀉時,股內、會陰和口鼻周圍的面板有丘疹和膿皰,破裂後 內容物變幹,形成棕黃痂塊,最後脫落。有的病例,始終體溫 不增高,口腔不糜爛,或不發生腹瀉,而且具有其他牛瘟特徵。
2治療與預防
對牛瘟感受性低的牛種,在潛伏期或發熱初期,可應用 大劑量抗牛瘟血清,按2〜3 mL/k g,約100〜300 m L靜脈注 射.但根據中國獸醫工作者多年的經驗,其療效也不過33%左右,若對牛瘟感受性高的牛種,又在牛瘟症狀完全出現後,用血清治療,則很難奏效.為了預防併發症,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都有一定的作用,此外也有一些牛瘟病例,不經治療而治癒的。據報導,對兔給以雙烯雌酚10〜20 mg,24 h或 28 h後,靜脈注射牛瘟兔化毒,可以抑制兔化毒對淋巴細胞的破壞作用,而減輕兔的反應,這對藥物治療和預防牛瘟給了新的啟示。
牛瘟兔化毒的種毒是以定期透過兔體繼代或真空凍乾的方法儲存.繼代時,以定型發熱期間的兔的新鮮血液或其10〜20倍稀釋的脾、淋巴結乳劑0. 5 mL,注射於健康兔的耳 靜脈內.一般經過24〜48 h的潛伏期,體溫上升至40. 5°C 以上,稽留24〜48 h後開始下降,這時從心臟採血致死,並 採取脾和淋巴結作為種毒或製造疫苗.繼代培育的兔化毒,雖然對黃牛、蒙古牛、奶牛和有些地區的水牛免疫注射後安全,免疫力堅強,廣泛推廣應用.
兔化毒反應疫苗是用兔化毒通過蒙古牛或北韓牛3〜5代,並不能恢復牛瘟病毒的毒力,而仍然保持兔化毒的特性和良好免疫原性.實際是應用透過犢牛的第一代毒,即將兔 化毒原血毒或脾、淋巴結稀釋10倍乳劑,以5 m L靜脈接種 於1〜2歲的健康毒犢牛.選定型發熱牛(接種後經3〜4天 的潛伏期,體溫升高1〜2°C以上,稽留24 h以上),在體溫下 降前或開始下降時,由靜脈採取部分血毒,使血中含0.5%的檸檬酸鈉,防止凝固,經細菌和血液寄生蟲鏡檢陰性後,即成 疫苗.這種疫苗適用於蒙古牛和一般黃牛,特別在牧區大規模防疫時,只需攜帶少數供種毒繼代用的兔即可,比兔化毒 方便的很多。
-
6 # 巫山好客
1,發病症狀
病牛在初患病時體溫開始上升,並快速超過40度,待3-5天后,體溫開始下降,而在快死亡時體溫和正常差不多,所以可根據體溫的變化來判斷病情的輕重。發病時眼睛充血,眼結膜發紅,眼瞼腫大,留下膿性分泌物,分泌物逐漸變為黏濃性,鼻液也是有無色變為灰色濃狀,並伴有惡臭。鼻部充血,鼻鏡乾燥、發熱、龜裂,有黃色的痂皮,撕開後脫落後會露出下面的糜爛面,唾液明顯增加且伴有氣泡或血絲。在病牛體溫高期間口腔黏膜充血,下唇和齒齦等處出現小的,隨著時間變化逐漸形成水泡,破裂後形成糜爛,最後形成深層的潰瘍,導致口腔部位大面積的壞死。病牛在發病後精神不振,到了後期,體溫下降,伴有腹瀉、糞便帶血的狀況,最後呼吸困難、衰竭抽搐而死。
2,防治方法
此病傳染率和死亡率極高,病情發展極為迅速,現暫無特效藥治療,只能以預防為主,加強防疫措施,對引進的牛進行隔絕觀察後,確保無攜帶病毒後才放入牛群。要加強環境衛生,做到定期定時清洗消毒,及時對牛群接種疫苗,一般每年要接種一次。發病時,及時隔絕整個養殖環境,再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疫情,對周邊環境進行消毒消毒,銷燬汙染器具或用藥物進行消毒,另外對病畜和同群畜進行撲殺,再對屍體進行無汙染處理,防止病情擴散,在病情初期可靜脈注射大量的抗牛瘤血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7 # 摸海校尉
牛瘟(Rinderpest,cattle plague或steppe murrain)病毒,是一種具感染性的牛隻病毒,會引起牛瘟。這種病毒性疾病主要傳染於水牛之間,但其他野生品種也有致病的記錄。科學家相信,它最早起源於亞洲,在成吉思汗東征之後,傳播至中東、歐洲及非洲。症狀是牛發生高燒,口部潰爛,腹瀉,淋巴壞死,有很高的致死率。
牛瘟病毒的結構
病毒比較脆弱,乾燥曝曬易滅活病毒,但在溼冷或冷凍的組織中可存活很長時間。56℃60分鐘或60℃30分鐘能被滅活,但少數病毒能抵抗。在pH4.O~10.0之間穩定。對脂溶劑敏感。對多數普通消毒劑如石炭酸、甲酚、氫氧化鈉敏感。
最後一個牛瘟病毒病例在2001年被確認,2010年10月14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宣佈這種病毒已經絕跡。這是自天花絕跡以來,人類史上第二次消滅病毒性疾病,被形容是獸醫史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原文:Rinderpest, a Centuries-Old Animal Disease, Is Eradicated)。
牛瘟的英語:Rinderpest,字根來自希臘文,意思即是牛隻的瘟疫。
流行病學 聽語音
牛瘟在公元4世紀就有記載,是古老的家畜傳染病之一。歐洲學者認為牛瘟起源於亞洲。該病曾廣泛分佈於歐洲、非洲、亞洲,但從未在美洲、澳洲、紐西蘭出現。該病主要流行於中東和南亞、中亞地區。中國於1956年消滅了牛瘟。
牛、犛牛、水牛、瘤牛,以及野生動物(非洲水牛、非洲大羚羊、大彎角羚、角馬、各種羚羊、豪豬、疣豬、長頸鹿)等,不分年齡和性別對本病均易感,尤以犛牛最易感,黃牛和水牛次之。其他動物如綿羊、山羊、鹿以及豬也易感。亞洲豬比歐洲、非洲豬易感;駱駝科動物極少感染。
病毒經消化道傳染,也可經呼吸道、眼結膜、上皮組織等途徑侵入。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傳染,也可透過密切接觸的物體、昆蟲間接傳播,但不是主要方式。
病牛為主要傳染源。潛伏期病牛(發熱期前1~2天)的眼、鼻分泌物,唾液,尿液及糞便;臨床症狀出現前感染牛的血液及昕有組織均具傳染性。
該病具明顯的週期性和季節性,以12月份和次年4月份間為流行季節。具很高的發病率及死亡率,發病率近100%,病死率可高達90%以上,一般為25%~50%。
發病機理 聽語音
牛瘟病毒透過消化道侵入血液和淋巴組織,主要在脾和淋巴結中迅速繁殖,然後傳遍全身各組織內。一般在病牛發熱前一天出現病毒血症,動物體溫越高,血中含毒量越大;約在中等濃度時,可引起宿主的組織變化,出現症狀。
牛瘟病毒主要破壞上皮細胞,對淋巴細胞具有同樣的選擇親和性,並予以破壞。
臨床症狀 聽語音
潛伏期一般為3~15天。《陸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牛瘟的潛伏期為21天。
急性型:新發地區、青年牛及新生牛常呈最急性發作,無任何前驅症狀死亡。
病畜突然高熱(41~42℃),稽留3~5天不退。黏膜(如眼結膜,鼻、口腔、性器官黏膜)充血潮紅。流淚流涕流涎,呈黏膿狀。在發熱後第3~4天口腔出現特徵性變化,口腔黏膜(齒齦、唇內側、舌腹面)黏膜潮紅,迅速發生大量灰黃色粟粒大突起,狀如撒層麩皮,互相融合形成灰黃色假膜,脫落後露出糜爛或壞死,呈現形狀不規則、邊緣不整齊、底部深紅色的爛斑,俗稱地圖樣爛斑。
高熱過後嚴重腹瀉,裡急後重,糞稀如濃湯帶血,惡臭異常,內含黏膜和壞死組織碎片。尿頻,色呈黃紅或黑紅。從腹瀉起病情急劇惡化,迅速脫水、消瘦和衰竭,不久死亡。病程一般4~10天。
非典型及隱性型:長期流行地區多呈非典型性,病牛僅呈短暫的輕微發熱、腹瀉和口腔變化,死亡率低。或呈無症狀隱性經過。
病理變化 聽語音
牛瘟病毒對上皮細胞和淋巴細胞有親和性,所有淋巴器官損害嚴重,特別是腸繫膜和與腸有關的淋巴組織。典型病例屍體外觀呈脫水、消瘦、汙穢和惡臭。
剖檢可見消化道黏膜嚴重炎症並壞死,口腔、第四胃、腸道、上呼吸道黏膜壞死、糜爛,或充血、出血。小腸黏膜潮紅、水腫,有出血點;淋巴結腫脹、壞死。大腸呈程度不同的出血或爛斑,覆蓋灰黃色假膜,形成特徵性的“斑馬條紋”。膽囊增大1~2倍,充滿大量綠色稀薄膽汁,黏膜有出血點。淋巴結水腫腫脹。
診斷 聽語音
1.實驗室診斷
在國際貿易中檢測的指定診斷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替代診斷方法為病毒中和試驗。
病原鑑定:用於抗原檢測方法有瓊脂凝膠免疫擴散試驗、直接和間接免疫過氧化物酶試驗、對流免疫電泳;用於病毒分離和鑑定方法有病毒分離、病毒中和試驗;用於檢測病毒RNA方法有牛瘟特異性cDNA探針和PCR擴增。
血清學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病毒中和試驗。
病料採集:用於病原分離鑑定宜採集全血,加肝素(10IU/毫升)或EDTA(0.5毫克/毫升)抗凝,置冰上(但不能凍結)送檢;或剛死亡動物的脾、肩前或腸繫膜淋巴結,置O℃以下儲存待檢;眼、鼻分泌物拭子(在前驅期或糜爛期採集)。
回覆列表
牛蒡,也稱為腐爛的痰或腹脹,是一種古老的疾病。這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敗血症。它具有高度傳染性,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旦被感染,它將直接摧毀整個牛群,這是極其有害的。在發病時,如何區分和治療,以下親農網路帶來了牛蒡的症狀和預防方法。1。病原體分析 小牛是由牛蒡病毒的病原體引起的,牛蒡病毒主要危害牛和水牛。疾病發作後的死亡率極高。雖然它不會影響人,但它會感染豬和羊等牲畜。當感染的主要來源是患病牛和攜帶病毒的牛時,該病會含有大量病毒,但主要感染牛和其他牛,並且還會增加呼吸道飛沫和蚊蟲叮咬。2,症狀 病牛的溫度在疾病開始時開始上升並迅速超過40度。 3-5天后,體溫開始下降,體溫與快速死亡時的體溫幾乎相同,因此可以根據體溫的變化判斷病情。輕而重。在發病時,眼睛充血,結膜呈紅色,眼瞼腫脹,留下膿性分泌物,分泌物逐漸變粘。鼻液也是無色和淺灰色,伴有惡臭。鼻子充血,鼻子乾燥,熱,破裂,還有一個黃色的絨面革。當它被剝離時,它將顯示下面的侵蝕表面。唾液明顯增多,伴有氣泡或血絲。在患病奶牛的高溫期間,口腔粘膜充血,下唇和牙齦看起來很小。水皰隨著時間逐漸形成,並且侵蝕形成深潰瘍,這導致口腔中大面積的壞死。疾病發作後病牛很弱,在後期,體溫下降,伴有腹瀉,糞便血,最後是呼吸困難,疲憊和抽搐。3,預防和治療方法 該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極高,疾病發展極快。目前沒有特定的藥物治療方法。它只能以預防為基礎,加強防疫措施。在進口牛被隔離並觀察後,確保沒有攜帶病毒。剛剛放入牛群。有必要加強環境衛生,定期定期清潔和消毒,並及時接種牛,通常每年一次。在發病時,及時隔離整個繁殖環境,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疫情,對周圍環境進行消毒和消毒,破壞汙染裝置或用藥物消毒,並剔除病畜和同一群動物,然後執行屍體。汙染治療,防止疾病傳播,在疾病早期可靜脈注射大量抗牛腫瘤血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