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正觀點

    年妃為雍正生了三個兒了,分別是福宜,福惠,福沛,其中福宜活了大約半歲,福惠活了七歲,福沛剛出生就夭折了,他們與弘時、弘曆他們不一樣,他們都沒有序齒,也就是說沒有按年紀來排序。

    雍正一共有十個兒子,其中有序齒的是長子弘暉,次子弘昀,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六子弘曕,另外沒有序齒的除了年妃的三個兒子,另外還有弘昐。

    福宜和福沛兩個沒到週歲就夭折,沒入序齒,所以沒有帶弘字輩,這個好理解,但是福惠活了七歲,另外沒有入序齒的弘昐卻帶有弘字輩,這個就說明,是否有序齒,並不是有帶弘字的原因。

    而且福惠之前改過一個名字,叫做弘晟,這個也是帶弘字輩的,只是後來又在雍正四年十一月的時候改回了福惠這個名字。而年妃死於雍正三年十一月,而年羹堯正是死於雍正四年。

    不過,雍正對福惠,還是比較疼愛的,雍正六年,八歲的福惠病逝,雍正以親王禮下葬,乾隆追封福惠為懷親王的時候也說過,八阿哥福惠一直很受雍正所喜愛。

  • 2 # 香姐逛歷史

    其實並不是福字輩,而是三個孩子都沒取正式的名字就夭折了,所以三個帶福字的是他們的乳名。其中,八阿哥福惠曾取名弘晟,最後又給改回去了。原因可能是雍正太喜這個兒子了。

    年妃為雍正生了三個兒了,分別是福宜,福惠,福沛,其中福宜活了大約半歲,福惠活了七歲,福沛剛出生就夭折了,他們與弘時、弘曆他們不一樣,他們都沒有序齒,也就是說沒有按年紀來排序。

    雍正一共有十個兒子,其中有序齒的是長子弘暉,次子弘昀,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六子弘曕,另外沒有序齒的除了年妃的三個兒子,另外還有弘昐。

    那為什麼有的皇子序齒,有的皇子沒有序齒呢?這個就要說到皇室宗譜玉牒制度了,差不多十年一修,出生沒週歲就夭折了,還有修玉牒的時候沒在世,那麼一般都不入玉牒序齒,當然這個也並不絕對。

    所謂序齒,即按年齡大小進行排序,但是明確規定早殤者不排序,僅僅將名字附在最後,而年氏的三個孩子都早夭,所以沒有序齒,也沒有帶“弘”字,一般來說皇子生下來都是有名字的,年氏的兒子因為早殤沒有序齒這只是一方面原因。

    要知道年氏有個兒子“福惠”,他算不上早殤,1721年出生,1728年去世,也有8歲,按理說應該早就有名字的,不可能一直用乳名,這就涉及到年氏本身對的問題。雍正曾說年氏“體素羸弱”,本就體弱多病,在懷上福沛時就難產,福沛生下來之後就去世了,從這個時候開始年氏的身體更是一落千丈,沒過多久年氏便去世。從年氏生的三子一女來看,似乎沒有一個活到成年的,全部都早夭。

    在雍正之後繼位的是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除了弘曆還有弘時、弘晝、弘瞻、弘曉、巨集明等等,皇帝在古代是權勢的象徵,而清朝又是一個禮貌好多的朝代,對於阿哥們的名字一定也是有硬性的劃定的,所以只是雍正的兒子,都是弘字輩的,這一點是必需要明確的,所以基本就不存在什麼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的。

    年氏也不是電視上那個囂張跋扈,動不動就要賞人一丈青的華妃,事實上她謹小慎微,寬厚平和,極得宮中人的愛戴,雍正對她也是真心喜歡。

    而在福沛夭折後,年氏悲傷過度,沒多久就也去了。她病重的時候,雍正正在皇陵祭祀,特意下旨進封她為皇貴妃,祭祀結束立刻趕了回來,專心陪伴於年氏身旁。在她過世後,雍正悲痛傷心,追諡她為敦肅皇貴妃。

    雍正可不是會因個人私情而縱容大臣的皇帝。喜歡他的妹妹是一回事,定他的罪是另一回事。

  • 3 # 小小嬴政

    清朝的皇帝出身是東北的建州女真,屬於少數民族,他們的的命名和漢族不一樣,比如努爾哈赤,這個名字在女真族的語言中是“野豬皮”的意思,也許是為了表現努爾哈赤的強壯和堅韌才取這樣的名字的,或者是野豬皮在當時就是很珍貴的物資。

    到了清朝統治者入關稱帝以後,就開始逐漸漢化,在對皇子的命名上也表現比較明顯,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他的25個皇子其中24個寫入玉牒,取名就有一些規則了,第一個字都是“胤”,第二個字都是示字邊,所以雍正皇帝的名字就叫胤禛。

    雍正即位後,要求他的弟兄都改名,不能用這個“胤”,而只能用“允”字。怡親王允祥因與雍正皇帝關係非比尋常,在死後得到雍正的允許,採用“胤”字,這是唯一一個,這個做法就是為了突出皇帝的唯我獨尊。

    不巧的是,福宜和福沛都是在賜名之前就夭折了,所以他們沒有寫進玉牒,這個福惠倒是正式被賜名叫弘晟,但是雍正的三哥的孩子也叫這個名字,後來雍正和三阿哥衝突,把三阿哥圈禁了,於是這個名字就歸了福惠。

    後來雍正覺得這個名字不好,又把名字改回福惠了,然後準備慢慢給這個孩子想個好名字,結果,福惠也病死了,所以就等於沒有正式賜名,這三個孩子的名字就是這樣一個來龍去脈。

    雍正當時很寵信的是年羹堯,後來又殺了年羹堯,這件事情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懷疑,認為這三個孩子的夭折與年羹堯被殺有關,這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疑點,畢竟這些孩子和雍正有血海深仇,萬一這三個孩子長大成人了,要報仇,很不好處理。

    除了福惠,另外兩個孩子早夭,沒有機會被賜名,福惠確實長到賜名的時候了,但是賜名的時候,年羹堯已經被處置了。有沒有可能,因為雍正殺了年羹堯而把福惠也殺了呢?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雍正是皇帝而且還是福惠的父親,年羹堯只是福惠的舅舅,即使將來年貴妃教福惠報仇,福惠殺雍正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是歷史還是有一些驚人的巧合,雍正三年十一月,弘晟改名福惠,年貴妃死亡也是雍正三年十一月,次年年羹堯被賜死獄中,這或多或少的透露出一些資訊。

    從改名為福惠到病死,兩年多時間,為什麼不改回弘字輩的名字?解釋只有一個,雍正不想承認這個有年家血統的孩子是皇族近支,不想承認這個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這也算是對年羹堯的報復吧。

  • 4 # 丁公子說

    以“弘”字取名是康熙皇帝給孫輩們定下的

    我覺得因為取名為“福”是他們的乳名,並不是真正的名字。他們的大名還是以“弘”字取名的。以“弘”字取名是康熙皇帝給孫輩們定下的,不僅是雍正的兒子,其他的子孫後代都要遵守,所以雍正是不能給兒子改字輩的。年氏生有三子,卻都是年少早夭,除了知道福惠原名為弘晟之外,另外兩個孩子的原名並無記載。

    為什麼雍正其他兒子都是弘字輩,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我認為年氏總共給雍正生了三個兒子,名字分別是福宜、福惠、福沛,但是這並不是正式的名字而是剛剛出生時的乳名,一般過一段時間之後,名字會被從新取過,但是福宜在不滿週歲的時候就夭折了,還沒有等到新的名字下來就已經沒了,所以自然而然不會重新的給他專門弄一個弘字輩的名字,而福沛更加出生不久便夭折了,更加不可能有弘字輩的名字。

    以上的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後宮佳麗三千 雍正獨寵年氏

    年氏被康熙皇帝親自賜婚給雍正當側福晉,自從嫁給雍正之後,她就為雍正生下了好幾個孩子。在康熙五十四年的時候為雍正生下了第四個女兒,在康熙五十九年的時候生下了第七個小皇子,取名叫福宜,在康熙六十年的時候生下了第八個皇子福惠,在雍正元年的時候生下了皇子福沛。看得出來,雍正皇帝和年氏是非常恩愛的。

    我個人認為雍正登基後,就封年氏為貴妃,在後宮中,除了皇后,就是年氏的位份最高,當時和年氏一起入府伺候雍正的女子,只被封為齊妃,足足比年氏低了一個位份,這也可以說明雍正有多愛年氏。

  • 5 # 路之意

    導語:清朝自順治入關起,鑑於同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政權的元朝,只靠蠻力征服四海,結果國祚不滿一百年就亡國的教訓。因而一直努力學習漢族文化,想要從根基上取得民族認同感,真正做到滿漢一家。到了康熙當政的時候,滿清受漢文化影響已經相當巨大了,以至於他們也像漢族人一樣開始給子子孫孫排字輩了。

    我們先來看看康熙後的皇室取輩

    康熙皇帝自己給子孫分別取了“胤、弘”這兩個字做輩分字;

    乾隆後來也給後代添加了“永、綿、奕、載”四字;

    道光又在這個基礎上加了“溥、毓、恆、啟”四字;

    咸豐時期即使國家內憂外患、紛爭不斷也沒有忘記這件大事,再次欽定了“燾、閭、增、祺”四字;

    即使是亡國之君溥儀也不甘示弱,他在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的時候興致勃勃地在東北偽滿洲國一口氣又接著續定了“敬志開端,錫英源盛,正兆懋祥”這十二個字。

    為何唯獨年妃的兒子是福字輩的呢?

    其實並不是福字輩,而是三個孩子都沒取正式的名字就夭折了,所以三個帶福字的是他們的乳名。

    首先我們要明確,雍正的兒子只能是弘字輩,並且正式的名字還要帶“日”(如弘時、弘曆(繁體字曆)、弘晝、弘曕)。這是康熙給孫輩們定的,不僅是雍正的兒子,其他孫輩也必須遵守(如弘曉、弘皙、弘明等等)。

    所以,年氏的三個兒子也沒有例外。但是,名字卻不見得是很早就能起好的。在取正式名字之前往往會有一個乳名,其實也很常見。比如後來繼位為乾隆皇帝的弘曆乳名就是元壽,弟弟弘晝乳名為天申。

    至於年妃三個兒子福宜、福惠、福沛都用福字,或許就是因為他們同為一母所出而已。

    年妃在雍正心中的地位

    康熙年間,胤禛榮獲親王,康熙將年氏指婚給了胤禛做側福晉,雍正繼位後,年氏為雍正先後生下了3個兒子、一個女兒,母憑子貴的年氏在雍正元年五月誕下皇子福沛,幾月後就被雍正冊封為貴妃,地位卻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

    但是年氏並沒有因為皇帝的寵愛而肆意妄為,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和平,不過,可惜的是,年氏的孩子最終都不幸離世了,而年氏自幼體弱多病,尤其是在她在身懷皇九子福沛時,正值康熙大喪,在此期間,年氏自然是要舉哀磕頭行禮之事,這樣數日的折騰導致她動了胎氣,最終難產,孩子生下來就夭折了,年氏的身體因此更是一落千丈,最終病重而亡,

    年氏的離開令雍正萬分難過,雍正下旨將貴妃年氏封為皇貴妃,並輟朝五日為年氏舉行了隆重的皇貴妃喪禮,可見年氏在皇帝心中的位分有多重。

    在皇宮之中,不僅僅只有年貴妃的孩子在沒有成年就已經夭折了,還有很多的妃嬪的孩子也有很多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夭折了,然而其他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大名,可為什麼只有年貴妃的孩子沒有呢?

    為什麼她的孩子就比較特殊呢?

    而年妃生下的孩子卻和後宮的其他孩子不一樣,別的是弘字輩的,她的孩子是福字輩的,整個後宮只有她的三個孩子是福字輩,這是因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取的名字乳名會重新取一個大名,雍正非常寵愛年妃的同時也非常喜歡她的三個孩子,到取名字的時候,雍正覺得哪個名字都不是很滿意,就一直叫著他們的乳名。

    而年妃的這三個孩子也非常可憐,都在年齡還小的時候就夭折了。

    年貴妃的孩子中其實有一個雍正帝都已經給他起過大名了,但是因為不滿意就取消了。現在才知道就是因為太在乎了,因此才會這樣的重視。

    總結:年氏深受雍正喜愛,她的三個兒子也被雍正重視,不隨便起名字,以至於福宜、福沛早夭未有正式名字,福惠反覆改名,最終未定的時候也夭折了。

  • 6 # 一起聊歷史

    相比一生生育了35位皇子和20位公主的父親康熙皇帝而言,雍正皇帝在傳宗接代生於子嗣這方面就要遜色的多了,雍正皇帝一生先後生下了九位皇子和四位公主,雖然雍正皇帝的子嗣不多,但是這實際上不能說明雍正皇帝的生育能力出現了問題,這其中的真實原因是雍正皇帝首先並不十分喜好女色,其次雍正皇帝在繼位之後終日忙於朝政,很少有閒情逸致流連於後宮之中,兩個原因決定了雍正皇帝的子嗣不多。就是這很少的幾位子嗣,絕大多數也是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前出生的,

    除了年貴妃所生的三子以外,其餘六子之中,皇后烏拉那拉氏所生長子弘輝,齊妃李氏生三子:弘昐、弘昀、弘時,熹貴妃生一子弘曆,裕妃生一子弘晝,謙妃生一子弘曕。

    在雍正之後繼位的是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除了弘曆還有弘時、弘晝、弘瞻、弘曉、巨集明等等,皇帝在古代是權威的象徵,而清朝又是一個規矩很多的朝代,對於阿哥們的名字肯定也是有硬性的規定的,所以只要是雍正的兒子,都是弘字輩的,這一點是必須要明確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的。

    與電視劇中的形象不同,歷史上的真實的雍正和年妃,夫妻關係其實是很好的,但是兩人的子嗣並沒有像他們的關係那樣經受住考驗。

    年氏出身顯貴,父親年遐齡是康熙朝的湖廣巡撫,妥妥的封疆大吏,大哥年希堯官居工部侍郎,二哥年羹堯更是集高官和顯爵於一身,深得聖寵。而年氏自幼容貌出眾,溫和秀雅,康熙第一次見到她,就對她是頗為喜愛,親自將其指婚給了雍正做側福晉。

    雍正娶了年妃後,對其非常寵愛,

    而他們最後一個孩子福惠是在八歲的時候去世的,都這麼大了沒有弘字輩的名字的確有點說不過去,但是事實上雍正給這個兒子取了弘字輩的名字的,叫弘晟,但是中途莫名其妙的雍正又覺得這個名字不好,又還是改回原來的乳名叫福惠,值得一提的應該是雍正的三哥胤祉也叫弘晟,當年這個三哥因為對自己十四弟的死不以為然,加上多次惹怒雍正,被雍正去除親王頭銜,更是把他的名字奪走給自己的兒子用。

    至於後來又改回乳名也許很多原因,但是因為這是自己三哥的名字用在自己的兒子上面怕是有點不好肯定是原因之一的,最後要說的就是並不是只有年氏的兒子有乳名,而是很多阿哥其實都是乳名的,比如弘曆的乳名是元壽,弘晝的乳名是天伸,而乳名都是福字開頭的肯定是表示是一個母親生的了,並不是有用意的去區別開。

  • 7 # 小小看歷史

    在雍正之後繼位的是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除了弘曆還有弘時、弘晝、弘瞻、弘曉、巨集明等等,皇帝在古代是權威的象徵,而清朝又是一個規矩很多的朝代,對於阿哥們的名字肯定也是有硬性的規定的,所以只要是雍正的兒子,都是弘字輩的,這一點是必須要明確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的。

    年氏總共給雍正生了三個兒子,名字分別是福宜、福惠、福沛,但是這並不是正式的名字而是剛剛出生時的乳名,一般過一段時間之後,名字會被從新取過,但是福宜在不滿週歲的時候就夭折了,還沒有等到新的名字下來就已經沒了,所以自然而然不會重新的給他專門弄一個弘字輩的名字,而福沛更加出生不久便夭折了,更加不可能有弘字輩的名字。

    比較奇怪的應該是福惠,因為福惠是在八歲的時候去世的,都這麼大了沒有弘字輩的名字的確有點說不過去,但是事實上雍正給這個兒子取了弘字輩的名字的,叫弘晟,但是中途莫名其妙的雍正又覺得這個名字不好,又還是改回原來的乳名叫福惠,值得一提的應該是雍正的三哥胤祉也叫弘晟,當年這個三哥因為對自己十四弟的死不以為然,加上多次惹怒雍正,被雍正去除親王頭銜,更是把他的名字奪走給自己的兒子用。

    至於後來又改回乳名也許很多原因,但是因為這是自己三哥的名字用在自己的兒子上面怕是有點不好肯定是原因之一的,最後要說的就是並不是只有年氏的兒子有乳名,而是很多阿哥其實都是乳名的,比如弘曆的乳名是元壽,弘晝的乳名是天伸,而乳名都是福字開頭的肯定是表示是一個母親生的了,並不是有用意的去區別開。

  • 8 # 貓眼觀史

    所謂序齒,即按年齡大小進行排序,但是明確規定早殤者不排序,僅僅將名字附在最後,而年氏的三個孩子都早夭,所以沒有序齒,也沒有帶“弘”字,一般來說皇子生下來都是有名字的,年氏的兒子因為早殤沒有序齒這只是一方面原因。

    雍正曾說年氏“體素羸弱”,本就體弱多病,在懷上福沛時就難產,福沛生下來之後就去世了,從這個時候開始年氏的身體更是一落千丈,沒過多久年氏便去世。從年氏生的三子一女來看,似乎沒有一個活到成年的,全部都早夭。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

    上面是雍正對年氏的評價,可以說非常高,後來年氏去世後,唯獨留下福惠,雍正對福惠的寵愛遠超過其他皇子,為的就是能給年氏留下個子嗣,未曾想,雍正六年,福惠也去世,雍正傷心至極,下令“照親王例殯葬”,當時連弘曆、弘晝等人都不如福惠得寵,乾隆(弘曆)登基後,也曾說“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鍾愛”。

    因此可以看出,雍正將年氏子嗣取名為“福”字,實則是希望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多福多壽,並沒有對映年氏被哥哥年羹堯連累的意思。

  • 9 # 雍親王府

    回答這個問題前,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玉碟”和“齒序”。

    玉牒,是中國曆代皇族族譜,起始於唐代,而最為人所知的還是清朝的玉碟。

    清代玉牒,自順治十三年(1656年)題準,每十年編續一次,在清代共編26次,民國後到1921年又修兩次,分帝系,支系等,現存1070冊,記載了自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開始清朝皇室子孫名譜,其中有婚嫁、生育、繼嗣、封爵、授職、升遷、降革及死亡等,是中國唯一完整系統儲存至今的皇族族譜,也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家譜。

    簡言之,玉碟就是皇族宗室成員的戶口本和人生檔案。

    而齒序,就是指沒有夭折,計入宗譜玉牒的成年子女的排行,例如皇四子,皇三女,或者說四阿哥,三公主,都是說的是齒序。

    而在清朝時期,進入齒序的另外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皇室子女的名字開始遵循家譜、輩分了,比如康熙給自己兒子都起名都是“胤”開頭,孫子輩的都是“弘”開頭。

    當然,也有很多的特殊情況,子女未成年也被列入了齒序之中,畢竟玉碟是十年才更新一次,有的時候趕上了就提前納入了齒序,有的時候也是因為皇帝的喜愛或者其他原因,也會將其安排進入齒序之中,也有的是已經按照族譜起了名字了,但是確實是因為年齡太小或者皇帝個人原因,沒有進入齒序,這裡也就不做細講。

    簡單概括一下,就相當於說,皇室的子女一出生,最開始都只有個小名,也就是乳名,這個小名並沒有什麼太多的限制,然後他們不管能不能存活、存活多久的、在不在世的,也不管未來發展如何,都會先被編入玉碟,也就是都會給上戶口,留存檔案;但是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皇帝還會給他們起個大名,也就是官方正式的名字,這個名字是按照輩分起得,同一個輩分的兄弟之間,名字的第一個字是一樣的,然後把這群起了大名的人按照年齡的大小排個順序,這個順序就叫做齒序。

    敦肅皇貴妃年氏的三個兒子只是未到進入“弘”字輩齒序的年齡就早殤了,因而只保留了乳名,並沒有“福”字輩這個說法。

    敦肅皇貴妃年氏,也就是年羹堯的妹妹,《雍正王朝》中的年秋月以及《甄嬛傳》中的華妃娘娘的歷史原型,前後共為雍正剩下了三男一女,但是非常遺憾的是,這四位皇室子女存活的時間都非常的短。

    年氏與雍正的第一個兒子福宜(1720—1721年)活了不到一歲,第三個兒子福沛(1723年)出生當日即夭折,唯一的女兒活了不到兩歲也夭折了。只有第二個兒子福惠(1721—1728年)活了時間長一點,活了不到8歲。

    年氏的三男一女中,福惠是比較特殊的,福惠之前改過一個名字,叫做弘晟,起這個名字是將福惠列入到了“弘”字輩的序列當中,還是僅僅是改了乳名,畢竟在此之前,雍正的哥哥,誠親王胤祉在列入齒序前就叫做弘晟,已經是不得而知了,但是雍正四年(1726年)又改回了福惠這個名字,直至雍正六年(1728年)夭折。

    所以,福宜、福惠、福沛,因為他們是一母所生,所以都是“福”字開頭,這一點無可厚非,並且這幾個名字都是乳名,但是因為都是幼年夭折,因此並沒有來得及列入齒序,而只有起名為“弘”字開頭的,才算是列入了家譜齒序,所以,如果年氏的三個兒子能多活幾年甚至一直活下去的話,也會是會被改為“弘”字開頭名字,從而進入齒序之中。

    雍正對於敦肅皇貴妃年氏也是非常的寵愛,同樣的對於年氏的三個兒子也是非常的喜歡,特別是福惠,也有人分析說正是因為雍正太喜歡福惠了,所以就忘記給他起“弘”字輩的名字而導致他沒有列入齒序,而在福惠死後,雍正更是以親王的禮儀安葬了他這位皇子。

    其實試想一下,如果福惠能一直活下去的話,當時年氏的地位是遠高於弘曆的生母鈕鈷祿氏的,那麼雍正將皇位傳給誰也將會變得撲朔迷離,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康熙克皇后,乾隆克兄弟”的說法。

    清朝按照輩分族譜起名的方式也是從康熙時候正式開始的

    在此之前的特別是努爾哈赤的後金時期,起名字還是遵循著滿洲的傳統,這才有了代善、莽古爾泰、阿敏、濟爾哈朗、多爾袞、多鐸等這樣富有民族氣息的名字,並且都是從滿文音譯成漢文的,這些名字大多是從乾隆時期開始,才正式的確定下來漢文最終的稱呼,像皇太極,之前還被寫作“黃臺吉”、“洪太極、“洪太主”、“紅歹是”。

    皇太極時期雖然已經開始了漢化程序,但是起名字的時候還是帶有滿族傳統的風格,比如豪格、博穆果爾等,只有福臨聽起來像漢族文化的起名方式,而當時,也是因為福臨的出生是在皇太極與海蘭珠的兒子夭折兩天之後,而這也是皇太極心情的體現。到了順治朝,皇子的名字就已經漢化的比較徹底了,比如玄燁、福全等,但是並沒有按照族譜備份有統一的標示來起名字。

    而最終也是從康熙開始,將自己的兒子統一為“胤”字輩,自己的孫子統一為“弘”字輩,這樣滿清的皇室也開始了按照輩分族譜來起名字,一直延續到了清末。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即便如此,清朝皇室的起名水平,比起大明王朝朱元璋為子孫後代制定那一套輩分家譜以及整個明朝皇室的起名水平藝術而言,確實遜色不少。

  • 10 # 平沙趣說歷史

    清朝皇室的字輩是其漢化的一個反映,在入關前,皇室名字均用滿語,諸如皇太極、多爾袞等,入關後雖然出現福臨、玄燁這種漢族元素頗多的名字,但仍然沒有字輩。

    直到康熙年間,為了標明直系與遠支的區別,康熙帝在給諸皇子命名時一律用"胤"字(後來雍正帝為避諱將其他兄弟改為了"允"字),給皇孫命名一律用"弘"字,所以雍正帝的兒子只能是弘字輩。

    所謂序齒,就是按照按年齡長幼排定先後次序,排哪裡的先後呢?就是族譜裡的。皇族的族譜有個美名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修一次,沒挺到那時候的皇子就進不了族譜,自然也就沒有正式名字。當然,在序齒之前也可以先定好正式名字,這取決於皇帝自己。

    再說年氏和她的三個兒子,在康熙末年由康熙指婚為雍正帝側福晉 ,一直很受寵愛,先後誕下雍正帝第四女、第七子福宜、第八子福惠和第九子福沛。

    年氏病重之時,一向以加班狂著稱的雍正帝竟然數日未見處理政務,年氏去世後,雍正帝還輟朝五日舉行皇貴妃喪禮,並且因對喪儀不滿降罪於禮部官員。

    雍正帝寵愛年氏,自然愛屋及烏寵愛她的孩子,這三個孩子都用福命名,但卻都福薄,福宜數月時夭折,福沛更是當日夭折,只剩下福惠稍微好點。

    年氏去世後,三子中只有福惠在世,雍正帝對他非常寵愛,常常帶在身邊,而不是養於阿哥所,雍正帝的這種舉動,甚至讓北韓使臣認為八阿哥才是皇帝中意的儲君人選。

    福惠的人生終止在八歲那年,雍正帝十分傷心,下令“照親王例殯葬”,規格比順治帝與董鄂妃的愛子榮親王的葬禮還要隆重。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時已經成年的弘曆連貝子都不是,要是福惠長壽,就沒乾隆帝什麼事了,後來乾隆帝也親口說過:"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鍾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優秀的主管都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