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洲91437526
-
2 # 煙雨朦朦
相同點是人物基本沒錯,有方臘,宋江等農民起義。不同的是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並沒有那麼強大,且方臘所領導的農民起義並不是被宋江等人所鎮壓的。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是被童貫等所率領的精兵鎮壓的。方臘所率領的農民起義雖說被鎮壓了,但是此時的大宋江山也已是風中殘燭了。
-
3 # 翓愷
首先,你混淆了歷史和小說的性質,你自詡“說歷史”的,卻妄談《水滸傳》,歷史就是歷史,小說是虛構的,而且成書於明朝的作品,哪能知道幾百年前北宋朝的事?現代人獲取知識的途徑相當便捷,不要把歷史和文學混在一起談!
-
4 # 70後大叔講歷史
《水滸傳》裡的農民起義,寫得是一些綠林好漢在宋江的帶領下,殺官造反,替天行道,救民水火,代表老百姓反抗宋朝黑暗統治的正義形象。
北宋末年真實的農民起義,水滸中的宋江之流,是流竄數省的巨寇,規模很小,最終被一州知州千人兵力剿滅。
真正影響力和規模較大的只有方臘起義,叛軍數量幾萬,攻陷州府數路,最終被童貫帶領大軍剿滅。
-
5 # 司隸左校尉
看小說應當反著看。水滸傳描寫的是忠義,表明宋朝時缺的就是忠義。宋初趙匡胤採取卑鄙的手段竊取了後周江山,趙光義斧聲燭影奪取了親哥的江山,到宋徽宗時重用奸佞,疏遠忠義,作者施耐庵寫水滸借題喻義而已。
-
6 # 迷路的頑童
共同點是官府黑暗 不同的是真實的窮苦大眾造反是沒有活路和方臘為首起義軍裡協 而水滸則是一群逃犯惡霸聚集地
-
7 # 古樓殘卷
小說是一種藝術形式,它的創作,帶有作者的某種主觀性,目的性。也有一些美化的成分。
相同點,一個是事實,一個是以事實為基礎的藝術創作(至於幾分是實,幾分是虛就不得而知了)大致事件的脈絡部分還是比較清晰,有一致性的!
還有就是不管是真實的農民起義還是小說裡的起義。必須都要有一個名正言順的旗號,那就是替天行道,弔民伐罪等等藉口。
而不同點在於,一個是事實,而事實一般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事實都相對比較單一,而且誰也不知道具體細節是什麼。而小說就不一樣,尤其是水滸傳,它來源於民間的一些傳說,還有民間說書先生講的故事畫本,還有雜劇等等雜糅在一起形成的。人物的性格,故事的發展都是經過人們不斷地想象與琢磨,反覆加工而成的。
真實的起義也許沒有那麼正義,可能是非常血腥殘暴的。小說的起義則明顯正義了許多,參雜了作者的主觀意識。而至今我們看水滸傳都是說水滸傳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揭露了北宋末年統治者的昏庸官逼民反,最終聚眾起義並以失敗告終的悲情故事!讀來令人扼腕嘆息!
-
8 # 職業減肥營養師1、共同點
北宋王朝末年極其腐朽、黑暗的統治,使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日益眾多的農民破家蕩產,“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為盜”,已成為歷史的必然。蔡京等人巧立名目,橫徵暴斂,民眾未來活命,不得已發動起義。
公元1120年,方臘在睦州青溪縣發動起義,在起義的頭三個月內,陸續攻佔睦(今浙江建德東)、歙(今安徽歙縣)、杭、婺(今浙江金華)、衢(今浙江衢縣)、處(今浙江麗水西北)等六州五十多縣。各地響應起義的,有蘇州石生,湖州歸安(今浙江吳興)陸行兒。
1121年正月,童貫率15萬人南下,一路攻城略地,攻破歙州、睦州、青溪等地,起義軍被動退回幫源峒,官兵發動總攻起義中7萬多人壯烈犧牲,方臘力竭被俘,同年八月英勇就義。
宋江起義發生在公元1119年,人數只有幾千人,遠遠不及方臘,在方臘戰死前後,宋江等36名頭領就接受了招安。
2、不同點宋江根本沒有徵討過方臘,他的實力也遠遠不僅方臘,方臘有8-9萬人,宋江只有幾千人而已。宋江也沒有徵伐過遼國,這是施耐庵自己的想象而已。水滸傳裡面有一些內容是不真實的。
還有宋江根本沒有那麼多部下,沒有什麼108將,也沒有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等,他手下也就36名頭領而已,最後也是全部接受招安。
-
9 # 作家恩出
當時農民起義真實的情況是,北宋末年統治階層極為腐朽,宗徽宗玩花石寫書畫,長期不理朝政,一些逢迎取巧之徒搖身成為國家重臣,深得皇帝寵信。蔡京、童貫等人專門哄皇上開心,他們禍亂朝綱、貪汙侈靡,家中珍寶金幣堆積如山,可百姓卻窮困潦倒,民不聊生。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119年宋江帶領36人在河北起義,專門打擊懲罰貪官汙吏。宗王朝曾下詔對宋江起義軍招安,但起義軍並沒有像《水滸傳》中所說投降後去征討方臘。實際上到最後宋江發展到數百人,與東南爆發的方臘起義軍相呼應,對宋王朝最終滅亡起了巨大作用。另外,方臘的起義軍初期就有千餘人,後來發展到近萬人,從攻佔青溪、睦州的建德、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一直到打下杭州,這是宋江隊伍沒法相比的。
-
10 # 財神麼麼噠
首先要說的是,講到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一事,我們要能正視並且能做到客觀研究,不應黑化,從秦始皇建立統一王朝開始起,就有陳勝吳廣,直到清朝的太平天國起義,農民起義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王朝的更新換代多少有著農民起義的推動作用,歷史從來都是踩著刀尖前進的。由於在古代,農民多數是沒有文化的,他們的起義最終往往會被統治者利用,最後組建了新的王朝。
我們所看到的歷史並非是完全真實的,大多數農民起義,在後來修史中,一定是被加以篡改的,因為任何統治階級都不希望在自己統治的王朝內部發生農民起義,但是,農民起義被扭曲,被黑化,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講是沒有積極意義的,久而久之,他讓一個民族失去了反抗外來入侵勢力,反抗暴政的血性。
現在正式回答啊這個問題:
共同點:
1:官逼民反:古代的生產力極其低下,天災人禍很容易導致農民起義,因為冷兵器的時代,隨便就能揭竿而起,不管是北宋年間,還是《水滸傳》裡的農民起義,都是在無法生活的情況下,被逐步逼上了絕路,為了獲取生存發展權,導致發生了農民起義。
2:農民起義的侷限性很明顯:農民起義多是自發產生,聚眾而起,由小股匯聚成大的起義集團,因此他們缺乏明顯的政治意圖,這也和他們起義的時候,因為缺吃少穿,或者被逼無奈,而向統治階層或者非同義階層的勢力發動進攻,因而他們大多數的想法是想透過起義獲取一種生存東西,所以容易被利用,容易被招安,那就容易被消滅。
北宋農民起義的大多數被消滅,《水滸傳》則被招安後基本殺掉。
3:農民起義的危害,衝擊社會生產力:不管什麼樣的起義,都是血腥和殘酷的,因為他們要面對的是統治階級的殘酷鎮壓,大多數農民起義者都沒有好下場。因而,他們更是不計一切手段的。在封建社會,我們要知道,地主階層代表的是先進生產力的,他們無疑會對這種先進的生產力造成嚴重的衝擊。
兩者的危害都對社會生產力造成比較大的危害。
4:農民起義推動社會發展的意義:因為每個統治階級都想維護本身代表的階級利益,不想讓農民起義發生,造成比較嚴重的社會後果。所以,每次農民起義後,統治階級會反思,會透過一些社會制度或者是社會法律來約束統治階級的不法行為,甚至是頒佈一些好的政策,還有的提高生產工具,因而推動了社會發展。
不管是任何的農民起義,一定會引起統治階級的警惕和反思,毫無疑問。有些農民起義甚至組建了新的王朝,兩漢,明朝等等,這些王朝都總結了一定的歷史教訓,因而提高了生產力。
不同點:
1:代表利益不同:不管如何,歷史和小說絕對不能相比,作為真實的農民起義,我們均無法獲知當時的具體情況,但是《水滸傳》僅僅是一部小說,其實在封建王朝下,每個王朝發展的越快,越容易形成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財富和土地都會越來越集中,這是不可避免的,沒有正義是非。
《水滸傳》並不能代表真正的農民起義,因為他所描寫的主要領導者是宋江,說白了,宋江所代表的仍然是社會精英人士中的一份子,他並不想起義,也沒有起義的必要。這一點和北宋的農民起義完全不同,從他們後面受政府招安後,去攻打農民起義就可以看出來。
2:背景不同:《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作者為施耐庵,他曾就職於張士誠的農民起義軍中,後來辭官不做,當時元末時候的農民起義軍就是互相進攻,這可能是後期宋江招安後鎮壓其他農民起義軍的創作靈感,我想施耐庵的書可能是對當時這些紅巾軍起義結局的一種猜測。而北宋農民起義是發生在真實的大背景中,北宋當時雖然已經極其腐敗,但是對付農民起義仍然是綽綽有餘,北宋的農民起義幾乎全部被鎮壓而失敗。
最後要說明的是:無論是小說還是歷史,整個《水滸傳》都是一部抗爭史。社會的發展,很大一部分都歸功於抗爭者,沒有抗爭,就沒有進步,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政策和法令幾乎在每次農民起義後都會更新,這種更新正是社會制度的越來越完善的基礎。
但是,我們又不的不面臨起義後衝擊的爛攤子。
-
11 # 愛我中華3849
歷史接近史實,也不完全是史實。而小說看是看作者是代表那個階級的,如代表統治階級那麼農民起義就會被說成反賊、流冦之類,盡最大能力去黑化農民起義領袖。而如果是代表底層人民,那麼就是英雄好漢比如水滸傳。
回覆列表
首先,“農民起義”就是個錯誤的概念和稱呼。所謂的“農民起義”既沒有明確的政治方向,也沒有切實有效政策和策略。大多數的“農民起義”都是燒殺劫掠,禍害一方,比官府豪強還壞。李自成初起時還可稱個“義”字,進北京後連崇禎都不如;洪秀全進天京,荒唐透頂。所以,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比如:方臘、宋江等,都只能稱之為“暴亂”,不能稱為“起義”。這些貨色揭竿而起,稱王稱帝,自顧享樂。對人民對社會毫無裨益,對生產力只有破壞,怎能稱為“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