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任馳贏天下

    嚴格的說,愛新覺羅氏與葉赫那拉氏是同屬於女真族的一個部落。葉赫那拉氏是滿族的一個大姓,起源也是比較早,葉赫那拉氏的祖先是扈倫部的蒙古族人。就因為長期生長在葉赫河岸邊,因此才有了葉赫那拉這個姓氏。而其中“那拉”就是滿語中愛的意思。

    原本葉赫那拉氏和愛新覺羅氏是和睦相處的,而且他們世世代代還有血統關係,相傳努爾哈赤的母親就是葉赫那拉氏。歷史上從明朝開始女真族就被分建州,海西和野人三部分,當時努爾哈赤的先祖猛哥帖木爾就生活在建州。葉赫那拉氏家族則長期居住在海西一帶。

    可是後來據史料記載,在元末明初時期,葉赫那拉氏和愛新覺羅氏之間曾經發生了一場戰爭,當時兩個家族互不相讓,愛新覺羅氏家族則已“我是大地上最珍貴的金子”自居,而葉赫那拉氏家族也不甘落後,說自己是“天上最大的太陽”,一個天一個地,就這樣兩個家族為了爭奪權利展開了殊死搏鬥,最後葉赫那拉氏家族取得了最後勝利。因此葉赫那拉氏這一氏族在東北地區變得越加強大,直到愛新覺羅氏家族裡面,出現了一個大人物,那就是努爾哈赤,才扭轉了這一局面。

    後來努爾哈赤任部落首領之後,率領建州女真主統一了女真族各個部落,其中在與葉赫那拉氏之間的戰鬥變得愈演愈烈。最後驍勇善戰的努爾哈赤終於征服了葉赫那拉氏家族。葉赫家族的首領金臺石在臨死前曾對天發誓說:“就算我葉赫那拉氏家族只剩下一個女人,將來也會滅了愛新覺羅的,一定讓你們血債血還”。 是這一句誓言,讓努爾哈赤帶領的愛新覺羅氏永遠銘記在心,後來竟然處處提防葉赫那拉氏,防止其東山再起,這也是愛新覺羅氏避諱葉赫那拉氏的主要原因。

    時光荏苒,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轉眼之間,愛新覺羅氏這一強大的家族已經統治江山長達200餘年之久。直到有一天,葉赫那拉氏家族中出現了一個叫杏兒的女孩兒,這個女孩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滿清第一統治者。 慈禧太后16歲入宮,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宮女被選為了妃子,成為了咸豐帝最寵愛的“蘭貴人”,殊不知這個女人就是葉赫那拉氏家族的成員。後來,慈禧又喜得貴子,生下了皇子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後來的清同治皇帝。

    再後來,咸豐帝駕崩,同治作為咸豐帝唯一的子嗣繼承了皇位。慈禧母以子貴被尊封為聖母皇太后,開始垂簾聽政,獨掌朝綱。 令咸豐帝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葉赫家族的女人慈禧,在自己駕崩以後,居然開始垂簾聽政,並且重演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戲,成了實際上滿清的最高統治者。原本愛新覺羅氏統治的大清江山就這樣毀在了,這個葉赫那拉氏後人慈禧太后的手裡。

    所以說慈禧太后這個女人,不僅改變了葉赫那拉氏家族的命運,也驗證了家族首領臨死前說的那句誓言。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歷史上這兩個大家族就因為各自出現了兩個政治強人,所以改變了彼此家族的命運。

    這真是成也葉赫,敗也葉赫,大概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吧!

  • 2 # 蘇唯文

    愛新覺羅氏與葉赫那拉氏曾經是敵人,但也是姻親,避諱之說當屬無稽之談。

    愛新覺羅氏是清朝的皇族姓氏,意為“金覺羅”,其實就是覺羅氏裡成王的這一支。

    愛新覺羅氏從肇祖孟特穆時開始發跡(疑似明朝建州衛都督猛哥帖木兒)世居今遼寧新賓(赫圖阿拉)這個地方。自努爾哈赤起,建州女真逐漸壯大,接連吞併其他部落。

    當時女真除了建州,還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葉赫那拉氏屬於海西女真。海西女真原是扈倫國,後來分成四大部落,也稱扈倫四部:烏拉、哈達、輝發、葉赫。

    那拉氏是女真傳承已久的大姓,金已有之。居住在烏拉河畔的就是烏拉那拉氏,如大妃阿巴亥,雍正髮妻孝敬皇后都是出自這個姓氏。

    住在輝發河邊的那拉氏就是輝發那拉氏,乾隆繼後即這個姓氏。

    當然住在葉赫河邊的那拉氏就是葉赫那拉氏了。

    葉赫那拉氏雖然古已有之,但是後來主政葉赫國與愛新覺羅多有糾纏的這一支卻來歷複雜,據考證,其是來自蒙古的土默特部,遷徙於此(今吉林),改姓葉赫那拉,後來反客為主。

    努爾哈赤時期,愛新覺羅氏和葉赫那拉氏時打時和,既是姻親也是仇敵。

    清史稿太祖本紀上記載頗多。努爾哈赤出兵其他部落的理由常有“貳於葉赫”。

    為獲得喘息,葉赫的納林布祿貝勒將妹妹孟古嫁於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之母也,是為孝慈皇后。

    後孟古病重,想要臨死前見見母親,納林布祿不許。可見當時兩家結怨甚深。

    不過這一切都終結於葉赫滅亡。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後,稱帝立國,葉赫早被吸納進即將成型的新的以女真人為主體的民族共同體,滿洲族中。再也翻不起大的風浪來,於是所有的怨念大概就只能化為虛無縹緲的詛咒,徒增談資。

    愛新覺羅氏一躍成為天下之主,自是不可能把小小的葉赫放在眼裡。

    愛新覺羅的大敵可能是明,可能是吳三桂,也可能是蒙古,但已不可能是葉赫那拉。

    後宮中不許進葉赫那拉氏之女更是無稽之談。

    皇太極的側妃葉赫那拉氏,後被賜予大臣。

    康熙的惠妃葉赫那拉氏,生了皇長子胤禔。她的家族還有著名的權臣明珠和其子納蘭容若。

    乾隆的舒妃葉赫那拉氏,生了皇十子。

    還有大名鼎鼎的咸豐帝的孝欽皇后,也就是慈禧太后,等等不勝列舉。

  • 3 # 宋利師

    愛新覺羅氏避諱葉赫那拉氏?我覺得應該是純屬存在於民間傳說中,史料中並無確切記載!

    明朝末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率領女真各部崛起於白山黑水間時,努爾哈赤所屬建州女真擊敗了海西女真葉赫部,傳說,葉赫部首領布揚古在臨死前曾對天發誓說:我葉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亡建州女真!

    對待這樣的賭咒發誓,後來的滿清政府及皇室對此都未做任何評價,至於民間傳說兩族時代為仇之事,也不過是滿清後期的民間傳說。滿清王朝初期無論是野史,民間傳說,亦或是清宮檔案都無記載,更如清前期康熙初年的重臣,四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中期重臣納蘭明珠等都出自葉赫那拉部,當然還有納蘭明珠的兒子,清初第一才子納蘭性德了!而且兩族多有聯姻,有清一代,葉赫那拉氏竟有三位皇后,排名僅次於清初的蒙古博爾濟吉特氏,清中期的鈕祜祿氏。

    這裡著重提兩位葉赫那拉氏的皇后,第一就是葉赫部美女孟古哲哲,這位孟古哲哲的姐姐就是號稱女真第一美女的東哥,由於東哥的關係,孟古哲哲在努爾哈赤的後宮裡並不得寵,所幸她生了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又太優秀--這個兒子就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第二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慈禧實際控制清政府長達半個多世紀,至於這位慈禧太后的諸多軼事,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這兩位葉赫那拉氏的皇后,與愛新覺羅氏的皇族諸多糾纏,才會演繹出太多的民間傳說,這其中可信程度不大。

    縱觀有清一代,葉赫那拉氏與眾多滿族世族一樣,逐漸消失在八旗制度中,葉赫那拉氏子孫也同樣享受著同其他滿族世族子孫一樣的八旗子弟鐵桿莊稼的生活,並未收到打壓,也未享受過過度的榮光!

  • 4 # 雜看世界

    你是要聽野史還是正史?

    要正史,那麼可以很明確的說,根本沒這事!

    連努爾哈赤的老婆都是葉赫那拉氏,皇太極都是她生的。

    作為滿洲八大姓的葉赫那拉不僅僅貢獻了三位皇后,還有許多大臣。

    當然要是說野史,那就有得聊了。

    據說,努爾哈赤所在的愛新覺羅氏和葉赫那拉氏一直都是世仇。

    努爾哈赤當年派了額亦都對抗葉赫將領布齋的來攻,結果布齋戰敗,建州人把布齋的屍體劈成兩半,一半歸還葉赫,一半留在建州,從此建州與葉赫結下不共戴天之仇。而努爾哈赤從此認為”滅建州者必為葉赫”。

    而在蔡東番的《清史演義》裡頭講說努爾哈赤修堂子挖出一個碑,上頭有幾個字,“滅建州者葉赫”,清朝後來果然就滅在葉赫手裡頭。

    不過很可惜,這不過是野史傳說罷了,並非真實歷史情況。

    如果非要說猜忌,那也不是葉赫那拉氏,而是在康熙年間,權臣納蘭明珠權力過大引發了皇帝的猜忌罷了!

  • 5 # 北洋海軍炮手

    所謂的愛新覺羅氏避諱葉赫那拉氏不過是民國的歷史發明家們製造的謠言,雖然中國歷史上並不缺歷史發明家。

    實際上葉赫那拉氏在清朝屬於大姓,而且出將入相併入主後宮的也大有人在。比如說阿什達爾漢,葉赫那拉氏,金臺吉同族兄弟,皇太極的舅舅,葉赫國滅亡後歸降努爾哈齊,授牛錄額真,官至督察院承政。還有蘇克薩哈,康熙朝四輔政之一,三等精奇尼哈番,諡忠勇。另外葉赫那拉名人還有:

    清太祖孝慈高皇后。

    清聖祖惠妃。

    納蘭明珠、納蘭性德父子。納蘭明珠為金臺吉之孫,父尼雅哈,授牛錄額真。

    清高宗舒妃。

    容山,納蘭性德之後。曾認寧古塔副都統,任上曾在邊境定力界碑,為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做出了貢獻。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給皇太極守陵的人員就出自葉赫那拉氏。原因無他,皇太極他親媽是葉赫那拉氏的女人。

    所以,愛新覺羅氏並不避諱葉赫那拉氏,而且由於皇太極稱帝后追尊聲母葉赫那拉氏為孝慈高皇后,這等於賦予了葉赫那拉氏很高的社會地位。而且清朝歷代都對孝慈高皇后累累加諡,一直加到16字,可見孝慈高皇后地位尊貴。所以,後面的清室後宮當中也不乏出自葉赫那拉氏的女人。

    當然,慈禧和隆裕是不算的,她們家屬於蘇完那拉氏,是老那拉氏那撥人。之所以改成葉赫那拉,說不好聽的是蹭熱度。

    所以,這條謠言可以終結了,實在沒啥意思。

    全文完

  • 6 # 劍驚風

    歷史上為什麼愛新覺羅氏這麼避諱葉赫那氏。當時明朝萬曆年間東北女真人分為三個部分,愛新覺羅氏屬於建州女真,特別小眾。而葉赫那拉氏屬於海西女真,海西女真有蒙古人的血統,建州女真在當時因為跟統治階級走的近,所以實力最強,海西女真其次,野人女真最原始實力最弱。愛新覺羅氏的代表人物,金太祖努爾哈赤屬於官二代加富二代。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落時,有一個強有力的對手,那就是海西女真的葉赫那拉氏,在發生戰爭時,當時的葉赫那拉的首領,納林布祿被努爾哈赤射殺,葉赫那拉氏上下群情激奮,發誓要報仇,無奈無論是兵力還是戰術都敵不過努爾哈赤。最終還是被努爾哈赤擊敗,下一任首領金臺吉被努爾哈赤逼的焚火自殺。有傳說金臺吉在臨死前向天盟誓,以後滅愛新覺羅氏者,必定是葉赫那拉氏。在努爾哈赤的8子出生時正是金臺吉死的那一天,所以努爾哈赤給他的8子取名,皇太極,還臺吉!當年努爾哈赤的一番話不想一語成讖。最終大清江山落在了葉赫那拉氏的手裡。就是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中飛出兩隻金鳳凰

  • 7 # 讀書悟道

    在清朝的八大貴族名單中,葉赫那拉氏赫然在列,他們在清朝始終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葉赫後代的子孫也有不少身居要職,特別在後妃當中,姓葉赫那拉的大有人在,皇太極的生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足以說明愛新覺羅氏並沒有避諱葉赫那拉氏,但也並不代表他們如表面這般和諧。

    愛新覺羅家族與葉赫那拉家族的愛恨情仇,糾纏了幾個世紀,最後愛新覺羅家族還是宿命般的被葉赫那拉給滅了。在葉赫部流傳著一個讖語,即:我葉赫部若只剩一女子,亦將傾覆之。在《清光緒帝外傳》中也有相關記載與其印證,即: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

    這個女子是誰,大家可能都想到了,就是清朝的剋星:慈禧,她就姓葉赫那拉。清朝到了慈禧的手上終於走向了毀滅,當然這隻能是野史的說法。

    圖為傳說中的葉赫部孟古

    那麼在正史當中,這兩個家族又是如何結下深仇大恨的呢?努爾哈赤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愛新覺羅氏與葉赫那拉氏之間的愛恨情仇,可以說基本上貫穿了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

    女真原本也和蒙古一樣,處於分裂狀態,內鬥不止。當時的女真主要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有幾十個部落。努爾哈赤出生於建州女真的貴族世家,明永樂十年(1412),明成祖封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指揮使。自此到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其家族世代承襲了建州左衛指揮使的職務。

    儘管努爾哈赤出生貴族家庭,但是他的青少年時代相當坎坷。母親在他十歲時去世,之後的繼母不斷的離間他和父親的關係,導致努爾哈赤帶著弟弟舒爾哈奇投奔了外祖父王杲(gao)門下。

    幾年後,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攻破了王杲的駐地,王杲被殺,努爾哈赤成為了俘虜。之後的努爾哈赤跟隨李成梁,在其麾下,拓展了視野,特別是對漢文化與漢人有了深入的瞭解。由於努爾哈赤擅長騎射,每逢作戰,表現異常勇猛,李成梁很喜歡他,帶著他四處征戰。可以說,努爾哈赤的實戰經驗和謀略意識,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李成梁的影響。

    王杲死後,他的兒子阿太為報父仇,經常偷襲明軍。明朝萬曆十一年(1583),李成梁攻打阿太的駐地古勒城。不巧的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都在城內試圖勸降阿太,因為阿太的妻子是覺昌安的孫女,因此二人便被圍困在了城內。

    建州女真圖倫城的城主尼堪外蘭設計誘降,明軍最後殺進城內,在混戰中將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全部殺害。事後,努爾哈赤質問明官,要求明軍交出尼堪外蘭,讓他自行處置,被明官拒絕,因為尼堪外蘭也是明朝的屬官,明朝也要面子啊。

    幾個月後,努爾哈赤藉口其祖、父被明軍殺害為由,用十三副遺甲在赫圖阿拉起兵,自行攻打尼堪外蘭所在的圖倫城,擊殺了仇人尼堪外蘭,由此也拉開了他統一女真各部的序幕,同時也意味著公開與明朝為敵。

    葉赫貝勒仰加奴看中了努爾哈赤的膽略,執意要與其聯姻,以尋求在女真各部佔有一席之地。於是葉赫那拉氏孟古便走進了愛新覺羅的家族,成為了努爾哈赤的妻子,也就是後來的孝慈高皇后,還是皇太極的生母。

    葉赫部屬海西女真,海西女真主要有烏拉、哈達、葉赫和輝發四部組成。葉赫嫁女不過是一個緩兵之計,目的無非就是為了牽制對方,因為葉赫部也開啟了統一海西女真的過程,有時還搶奪明朝的土地。

    而此時的努爾哈赤幾年之內已完成了對建州女真的統一,接下來的目標直指海西女真,雙方的矛盾日益加深。萬曆十九年(1591),葉赫部遣使向努爾哈赤索要土地,遭到拒絕。葉赫部首領納林布祿又召集了三個部落,即葉赫、哈達、輝發三部,集體向努爾哈赤索要土地,結果同樣被努爾哈赤罵得鎩羽而歸。

    葉赫部視努爾哈赤為眼中釘肉中刺,於是聯合了九部大舉討伐努爾哈赤,但結果卻是,萬曆二十一年,經“古勒山之戰”後,努爾哈赤不僅贏得了勝利,而且還扭轉了建州女真在東北的地位。

    從此,努爾哈赤以進攻者的姿態直面葉赫部。反觀,葉赫部由於失勢,於是又想透過政治聯姻來緩解對方的緊張關係,但是葉赫部的意見又不統一,以致於最後釀成一件令努爾哈赤憤怒的事,即:葉赫老女事件。

    萬曆二十五年,海西女真以葉赫部為首的扈倫四部,懾於努爾哈赤之威,遣使建州,欲與其聯姻盟好。葉赫部布揚古情願將妹妹,也是孟古的外甥女,送給努爾哈赤為妻。這個妹妹就是名揚遐邇的葉赫美女東哥。

    努爾哈赤很重視這樁婚事,倒不是因為東哥之美,而是在於透過這件婚事,表明以葉赫部為首的扈倫四部承認了努爾哈赤稱雄女真的地位。所以,努爾哈赤下了厚重的聘禮,並且與四部歃(shà )血會盟。

    問題就在於,葉赫部並非真心嫁女,而是將東哥的美貌視為利益的誘餌,不斷的反覆利用。先是將她許配給哈達部貝勒歹商,半路將其殺害,葉赫部坐上了扈倫四部的頭把交椅。之後又將其許配給烏拉部貝勒布佔泰,以此為誘餌,引烏拉出兵九部聯軍討伐努爾哈赤。不幸的是,布佔泰在古勒山一戰中被俘,東哥作為第二次政治工具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東哥被許給努爾哈赤已是第三次的政治婚約,只是沒過多久,葉赫部便翻臉,撕毀了與努爾哈赤的婚約,公開在扈倫各部以殺死努爾哈赤為條件,為妹妹東哥徵婚。

    葉赫部悔婚,引起建州女真上下的憤恨,但老狐狸努爾哈赤並不生氣,他完全明瞭政治婚姻的奧妙,對於東哥,他這樣評價“此女之生,非同一般者,乃為亡國而生也。”此評價後來果然被言中。

    萬曆二十七年,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以葉赫部為首進攻哈達部。哈達部孟格布祿為求得建州女真的援助,將三個兒子作為人質送給努爾哈赤,請求其出兵。葉赫部聞訊,再次將東哥作為政治誘餌拋向了孟格布祿,要求其只要將建州援軍執殺,便與其重修舊好,並允諾將東哥嫁給他。

    東哥作為無數男人朝思暮想、明搶暗爭、可望而不及的尤物,孟格布祿滿口答應了下來。孟格布祿的背信棄義,正中努爾哈赤的下懷,正好為他找了一個進攻哈達的理由。東哥是他努爾哈赤下聘定約的女人,豈容他人染指。於是,哈達部被努爾哈赤剿滅。

    海西女真扈倫四部的輝發部貝勒拜音達裡,為了當首領,殺了自己的七個叔父。其下族人部眾紛紛出走,投靠至葉赫部。拜音達裡為要回部眾,也去請求努爾哈赤出兵干預。葉赫部又聽說了,於是東哥第五次作為政治誘餌出征了,拜音達裡不惜重蹈哈達部貝勒孟格布祿的覆轍,最終輝發部也被努爾哈赤剿滅。

    至於烏拉部,雖與愛新覺羅家族五締婚姻,但當葉赫部打出東哥美女王牌之時,首領布佔泰所有的英明全部崩塌,最終也步了孟格布祿、拜音達裡的後塵。在此期間,還收復了東海女真。

    至於那位待嫁二十餘年,人稱“葉赫老女”的東哥,最後被哥哥布揚古許給了蒙古首領莽古爾岱,一年後,病死於蒙古荒原。

    葉赫老女事件成為了努爾哈赤進攻葉赫部的一個口實,另一個口實則是來自於葉赫部的孟古。明萬曆三十一年九月(1603),當年和親的孟古(孝慈高皇后)病危,努爾哈赤派人去葉赫接其岳母來見,納林布祿竟然不允,沒過多久,孟古便病逝了。這對努爾哈赤來說,舊恨未消又添新恨,加劇了雙方緊張的關係。

    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以葉赫那拉氏孟古和東哥之仇為口實,發起了與海西女真葉赫部的決戰。數月後,葉赫滅亡。隨後將其大部分臣民遷到建州,入籍編旗,成為了努爾哈赤的子民。

    葉赫部雖然被努爾哈赤所滅,但是他們在滿洲貴族中享有的特權並未減少。至於流傳的清朝祖制宮闈不選葉赫氏,更是不攻自破。

    至此,我們也看到了愛新覺羅氏與葉赫那拉氏之間的恩怨情仇,但並談不上避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俄羅斯方塊叫俄羅斯方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