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孩子放學後

    首先你要尊重孩子本身的性格,孩子都是有自己的獨特個性的,稍微內向和羞澀一些,不影響他正常的交往,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狀態,不需要糾正。

    當孩子面對陌生場合,有一種很手足無措的情況下,可以幫助孩子透過一些練習來克服他的心理障礙。從而讓他能夠實現正常的交往。

    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其實可以透過一些遊戲類的練習,讓孩子逐步的放開,擁有正常的交往和收穫友情。

    可以從和同齡人嘗試交朋友開始。大部分小孩子,都希望和別人交朋友,只是他不知道怎麼樣,第一不跟陌生人打招呼,如果在小區附近有這種經常聚集小朋友的玩耍的場所,家長可以帶著他走向一個同齡的小朋友,替他做自我介紹,並且說出打招呼的語言,這樣就是一個成功的榜樣,當他看到這次真的可以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這樣,下次你可以鼓勵他,去嘗試用這種方式去認識新的小朋友。

    如果孩子不願意跟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可以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打招呼練習)家裡的大人和孩子一起圍坐在沙發或者桌子的旁邊,以遊戲的形式讓他去找其中一個大人,並告訴他遊戲的要求是,要說出一句自我介紹的話,並且說出一句我想要和你做什麼遊戲的,這樣一個要求。完成了這兩點就交到了新的朋友,那就和這個大人交換位置,有幾個大人找到下一個想要玩耍的人,同樣要說出這樣的兩句話,以此類推。經常做出這樣的練習,一個星期左右,他會習慣性的遇到新的小朋友就會這樣打招呼了。

    不斷的收穫新的友情,這樣他就會不再膽怯,去陌生的環境認識陌生的人。

  • 2 # 米媽談教育

    一、和性格遺傳有一些關係,但不全是。這確實要佔一部分原因,有些家長是屬於比較內斂性的,自己就不太愛表達,也不喜歡湊熱鬧。回到家也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很少和孩子交流。這樣就很難給孩子創造一個開放性的環境。

    二、家長保護過多。總是害怕孩子碰著,摔著,受傷。家長過於焦慮和擔憂就會不自覺的在語言上,行動中表現出來。比如孩子很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海洋球,家長說“別去,你看那麼多人萬一把你碰著了傷到了怎麼辦?萬一你不小心把別人傷著了怎麼辦?”

    三、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過於嚴格。活潑是小孩子的天性,有時候玩開心了忘乎所以也很正常,但有的家長習慣了耍家長權威,對孩子一貫採用命令式的口吻,好像這樣才能展示他作為家長的權威地位。其實這樣只會嚴重壓抑孩子天性的發揮。

    四、家長脾氣暴躁,陰晴不定。性格陰晴不定,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孩子會非常茫然,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越是這樣就越是謹小慎微,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怕捱罵甚至是捱揍。

    五、家長很少對孩子給予鼓勵和讚揚。華人大多含蓄,就是覺得好也不一定會說出來,有時候又覺得這有啥值得說的?但對孩子可不能這樣,對孩子就應該及時地給予孩子肯定和讚揚。這樣孩子才更加有信心。

    六、過分害羞的孩子大多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一種內在精神需求,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就是一種信任感,當我們對他人,對環境,對自己充滿信任後,才會跨出人生的每一步,去接觸這個世界,正向的發展。如果讓孩子擁有安全感,這個需要我們好好思考思考,每個家庭都不一樣,但最根本的我想應該是和孩子保持積極正向的溝通交流。多聽聽孩子的心聲。

    我們可以怎麼做?

    一、多帶孩子出去玩,去接觸社會。在大環境裡,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特別是在遇到熟人的時候,大人就要先表現的很熱情跟對方打招呼,再寒暄幾句,同時可以鼓勵孩子,先從微笑和揮手開始,再逐漸到用語言打招呼。如果是完全陌生的人,也可能在一些接觸中進行交談,讓孩子能夠耳濡目染。對外的交流是可以自己主動一點的。

    二、多帶孩子結交小朋友。不管是小區裡的小朋友還是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都應該引導孩子大膽地去跟這些孩子一起玩,家長不需要前後腳的跟著,但是要保持孩子在安全的視線範圍內。

    四、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多和孩子交流,鼓勵他說出自己的看法,家長可以就動畫片的故事情節設定一些問題,和孩子一起探討等等。

    五、試著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不要事事插手。一般來說,不肯放手都是因為焦慮感造成的。所以這個點我們要想辦法調整自己。只要是孩子完全可以單獨完成的事,就不要插手,讓孩子獨立去完成。完成後還要給與實質性的讚揚。

    六、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興趣班,比如舞蹈班,語言班等。這些興趣班可以充分讓孩子展示自我,表達自我。

  • 3 # 鈴蘭讀書

    家長如何糾正孩子過分害羞的壞習慣?

    害羞不算壞習慣吧。大部分小孩子在小時候很活潑開朗,出門也願意和別人交流,讓他唱歌他就唱歌,讓他跳舞就跳舞。到六七歲的時候,知道害羞了,不愛叫人,也不愛表現了。這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他從過度自我關注轉向注意到外界對他的影響。他開始在意自我形象,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和反應。

    還有一部分孩子,天生喜歡獨處,個性比較羞澀,但並不影響他們與外界的正常交流。家長需要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不用強行糾正。在他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他會自然而然地在同伴中學習到人際交往的能力和表達自我的能力。

    我的孩子就是這樣的,不愛說話,很害羞。我沒有刻意去糾正他,只是讓他多帶同學來家裡玩,或者出去找朋友玩。有時出門在外,有別人評價孩子性格時,我也總是代他打圓場:“我們孩子還跟您不熟呢,所以沒什麼話聊,熟了就好了。”

    這種情況從幼兒園一直持續到初中。現在孩子和同齡人的交流完全沒有問題,在同學們當中還是個幽默風趣的開心果。但他與成年人,還是交流得少。一方面可能是真不知道該和大人說什麼?或者是不認可大人說的話,也有害怕成年人對他有不好的評價,所以孩子就一直這樣,在和成年人交流的時候,總是不知所措,表現出害羞的樣子。

    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急的,每個孩子性格不同,當下的狀態並不代表以後,他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會不斷調整自己。對吧!

    當你的孩子害羞時,你只需要這樣做?

    一、多鼓勵孩子,表揚孩子,真誠地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懂得欣賞你的孩子,內向害羞的孩子非常有同理心,他是最能體諒父母的辛苦,當我們把他當做朋友,信任他,依賴他時,可以增強孩子內心的家庭責任感。

    二、對待容易害羞,有些內向的孩子,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溫和地對待孩子。這樣性格的孩子,內心非常敏感,很容易受外界影響,特別是父母家人的態度,他們需要父母的愛,來肯定自己。

    三、如果孩子不會主動和朋友玩,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他和同齡人在一起的機會。在小夥伴的帶動下,融入到集體當中去。玩得高興了,自然會改善很多。

    四、多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家庭有重大決策問題時,也不妨徵求孩子的意見,把他當成大人看,他感覺自己是個大人了,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這樣孩子在遇到一些人或事的時候,內心才更有底氣。

    五、容易害羞的孩子,性格內秀,懂得獨立思考。這樣的孩子幾乎很少犯錯,而且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是懂事的孩子。

    總之,害羞只是性格特質中的一種,並沒有任何的貶義。家長不必強行要求孩子改正,尊重他的成長規律就行了。注意發掘孩子的亮點,培養他的自信,看著他一路成長。

  • 4 # 小魚仔兒的快樂海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過份害羞,其實也是一種心理障礙。

    這是不自信的表現,不敢正式自己。

    建議大人這樣做:

    一,帶著寶寶照鏡子,每天儘可能多照,面對鏡子給自己微笑,仔細觀察自己,審視自己的身體,面容,並且帶領寶寶做出一些可愛的動作,鼓勵他,表揚他,寶寶燉漂亮,多帥,很可愛哦等等。

    二,生活中多和寶寶互動,並且適時鼓勵,表揚。看書,玩遊戲,爬山散步等,都可以鼓勵。

    三,多運動。多做些體育鍛煉,有利於增加孩子的信心,性格開朗Sunny。

    四,多進行親子陪伴。性格內向害羞,家長更應該多多親子陪伴了,即使在忙也要抽出一定時間,每天陪陪孩子,多交流,多和孩子溝通。少打罵多溫柔,多鼓勵。相信時間久了,寶寶會開朗大方起來的。

    最後希望寶寶茁壯成長,做一個身心健康的Sunny寶寶

  • 5 # 上帝跟我開了一個玩笑

    孩子害羞,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自信心不足,自信心不足的原因體現在如下:

    1.是不是老是把孩子放在封閉的環境裡,孩子接觸的人少,性格就會越來越內向,有條件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鼓勵小孩都和別人打招呼。

    2.是不是老是批評小孩,很多家長老是拿自己的小孩和別人比,一旦沒有別人好,就會指責你怎麼不如別人好,久而久之,孩子就覺得哪兒都不如別人,自信沒了,害羞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3.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孩子小的時候,有了進步不要忘記表揚他,要樹立孩子的信心,讓他覺得自己能行。

    如上是我的意見,可以共勉。以前我們家也很害羞,現在是自信十足的小朋友。

  • 6 # 嘟爸悠媽

    害羞確實會讓很多父母感到擔憂。但有很多辦法可以幫助父母解決這個問題

    1. 自卑是得不到父母肯定的結果

    董卿這幾年因為《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大火,這背後觀眾除了對於節目的喜愛,還有對董卿個人的認可。

    但即便對於各種大場面都應付自如,在談及父母、家教這些話題時,董卿總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在一期節目中談起自己的父親時,她說小時候,父親對她的要求很高,別人放暑假寒假是玩耍、旅遊,而她從放假開始就要勤工儉學;別人早上睡懶覺,她卻被逼著早起晨跑;別的女孩打扮的花枝招展,她卻被禁止照鏡子……

    即便董卿在別人看來都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但依舊達不到父親的要求,父親依舊對她不滿意。吃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場景,餓了半天吃上媽媽做的美味佳餚,總是一種享受。但對於董卿來說,吃飯就像噩夢一樣,因為每次吃飯的時候,父親都會說她這裡不好,那裡還不對,所以她經常是一邊吃飯一邊哭,她說小時候最開心的就是父親出差的時候,不見到父親,自己就很開心。

    不可否認,董卿現在的成功確實離不開父親的嚴苛要求。但她也說,她從小就很自卑,因為無論自己怎麼努力,別人如何肯定,總是得不到父親的肯定。她總是要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才能踏實,即便已經成績卓著,依舊還會自卑。

    心理學家布萊尼·布朗說,自卑是一種感性認知,是我們認為別人是如何看待我們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在意的事情,在意的人,當這些事情無法讓自己滿意,或者無法得到別人的肯定時,自卑就會產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小時候最在意的是父母,最想完成的事情也是父母希望自己做好的,如果總是得不到父母肯定,自卑必然會發生。

    2. 標準太高的圈子,從加入那一刻起就註定了自卑

    朋友夫妻倆因為教育程度不高受到諸多挫折,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孩子升初中的時候,花了很多錢在一所知名學校附近買了學區房,孩子也順利進入這所學校學習。

    孩子順利進入這所學校,朋友一家人都很開心。學校設施力量、教育資源自然是非常好的,各種費用也高。前面接了很多錢買學區房,又要為孩子教育支付很多費用,夫妻倆消費行為也變了:原本隔三差五下館子,現在天天自己下廚;原本打車上下班,現在也變成每天坐公交;原本還偶爾買的名牌手錶,名牌包包,現在徹底不考慮了,只為了孩子能在這所知名學校讀書。

    孩子學習很努力,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變了,原本很是健談的孩子,現在回家總是沉默不語,以前熱愛參加的各種活動,現在也能推就推。起先,夫妻倆以為是孩子學業重壓力大,沒時間缺精力,但是後來發現孩子寧願在家躺著睡覺,坐著發呆也不願走出家門,夫妻倆終於意識到孩子遇到問題了。

    經過一番溝通,終於發現孩子在學校基本上沒有朋友,因為跟其他同學沒有共同語言:當自己一直以考試成績好而開心時,發現其他同學成績也不是很差,而自己談論父母又收穫了什麼獎項榮譽時,別的同學在談論他們的父母為社會捐助了多少,為學校提供了什麼幫助;自己說父母在公交車上碰到什麼新鮮事情時,別人都說自家的寶馬賓士怎麼怎麼樣了……

    為了孩子的健康,夫妻倆不得已又託各種關係把孩子學籍轉出去,尋找其他合適的中學繼續就讀,孩子才逐漸恢復狀態。

    孩子被父母強行加入了標準非常高的圈子,裡面每個人都是按照這些標準行事,想要加入就必須接受這些標準。如果自己無論什麼地方都達不到這些標準,時間長了就會自卑,感覺自己的生活這也不是,那也不對,最後也不得不退出這個圈子。

    一個標準太高的圈子,從加入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自卑。

    3.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走出自卑

    每個人無論年齡大小都會碰到自卑,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面對自卑沒有戰鬥武器,只能選擇舉手投降。

    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解決自卑,又怎麼幫助孩子呢?有沒有什麼簡單易操作的辦法嗎?

    布雷恩·布朗曾提出一套解決方案,這套方案總共有四步:

    2.經常進行認知延伸

    3.說出心聲

    4.對迴應作出反饋

    看著有些複雜,但其實很好理解,甚至我們每個人都運用過類似的方法。想想我們在遇到問題是的處理方法:首先我們要知道問題是什麼,然後是分析問題,第三步付諸實踐,最後獲得反饋。

    我們只需要把自卑看做一個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好了。

    第二步是分析問題,也就是進行認知延伸。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對自卑的內容進行深入剖析。讓孩子感到自卑,無法企及的標準是誰制定的,誰從中獲益,標準是否現實,標準來自孩子內心還是別人?很多時候都是別人制定好一個標準,讓孩子去遵守,他們從中獲利。就像以瘦為美就是減肥或者其他產業建立的標準,我們會為了這個標準而支付費用,他們從中獲利,而我們只是天天聽著這個標準,慢慢信以為真,變成了自己的標準。

    第三步是付諸實踐,也就是說出心聲。對於孩子的自卑,父母需要做的是鼓勵孩子勇敢的講出來,可以向自己傾訴,也可以找他們認為值得信任的朋友。研究表明,跟他人溝通自卑的次數越多,對這件事的牴觸情緒就會越小,自卑帶來的傷害就會隨之逐漸減弱。

    第四步就是對迴應做出反饋。當孩子鼓起勇氣講出自己自卑的事情時,他們總希望獲得傾聽者的關心和鼓勵。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如果對方沒有做出自己想要的迴應,一定要向對方明確表達自己的希望,而不是順著對方的迴應轉移話題,這樣只會讓自己更加自卑。

    這個方法很容易理解,也方便操作,父母也能從中有所收穫。

    當孩子自卑的時候,一般最先想到的傾訴物件都是父母,所以父母應該學會鼓勵孩子,並教會孩子如何處理自卑情緒,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 7 # 心理諮詢師李國棟

    首先,我想糾正一點提問中的偏差,孩子害羞並不是習慣問題。無論是有點兒害羞還是過分害羞,這個都和習慣沒多大聯絡。害羞是個心理現象,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正常的心理反應,提問的作者,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害羞的時候?害羞不是問題,很多情況下害羞也不需要糾正,害羞就害羞,沒什麼影響。當然,害羞多一些也不是養成了害羞的習慣,有些人天生比較容易害羞,那和氣質型別有關,和神經反應的特點有關,或者說和個性有關。有些人敏感柔弱而不善言表,看起來就容易害羞。這僅是人和人之間的一個小小差異而已。

    下面,我回到問題本身。家長覺得孩子過分害羞,希望幫助孩子更大方自然一些,這是大多數人的期待,多數人認為大方勇敢是適應能力好的表現。想幫助孩子變得更有勇氣和積極需要一些方法干預,更需要先對孩子害羞的表現進一步的瞭解和分析:

    孩子怎樣的表現算作過分害羞了呢?如果有個小寶寶躲在媽媽的裙角,不肯出來和其他人打招呼,這算過分害羞嗎?旁邊的那個小寶寶可以勇敢的和這個害羞小寶寶打招呼,是不是每個孩子都該如此?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都希望孩子勇敢大方、懂事乖巧,但每個孩子的特點也要被充分尊重。一個膽小敏感的孩子本身就對環境適應有困難,多一點害羞表現也是正常的,只是需要多一些陪伴安撫和適應的時間,乃至,他們需要被接納害羞的狀態。如果這時候過多的指導他勇敢或者教導他該如何打招呼,往往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挫敗感和自我否定。因此,如果孩子個性膽小敏感,他經常害羞,那首先要做的是我們要多給他些時間,尊重他害羞的表現,把他的害羞看成是自然的事。尤其要去除他應該更勇敢更大方的想法。越尊重他們,越自然的看待他們,越少評論他們的害羞,他們就越能儘快的從尷尬害羞的困窘中擺脫出來。害羞是人們心理感到困窘時的表現,我們自然了,孩子就會自然了。當孩子害羞的時候我們該支援他,不說鼓勵他、指導他的話,可以說:沒關係,你覺得想做的時候再做。或者抱抱他也可以。

    除了以上正常情況,的確還有些情況更復雜,比如,有些孩子害羞的問題比較特殊,只對某類特定情況害羞;有些孩子以前不害羞後來發生了變化開始害羞;有些孩子不僅害羞還回避、拒絕接觸人,還有刻板行為、焦慮反應等。這些情況的害羞就可能是心理問題的表現,不僅僅是害羞而已。這就更需要家長詳細瞭解孩子的害羞表現,甚至需要透過專業心理師的評估分析,才能對孩子的問題有比較全面的理解。通常這些孩子都可能有對心理影響較大的事情沒有充分處理,例如重大變故或經歷了重大沖擊。假如家長髮現孩子的害羞表現是對特定情景或者特定物件時非常明顯,或者是突然出現;或者伴有其他焦慮、衝突,怪異的表現,最優先的處理是請心理師幫忙評估問題,對孩子的問題先了解再處理。

    無論是哪種情形,孩子害羞都代表著內心弱勢,理解他們,接納他們害羞都會對他們有幫助。所以有如下幾點必須做:

    1.和他們一起時,多肯定,多表達支援他們的想法和做法,減少乃至不做指導、批評、建議。也不要經常打斷他們講話。

    2.當他們害羞的時候,不著急,不建議,不解釋,自然的看待他的表現,看成是每個人都可能會發生的事,是平常事。不要提醒他害羞了,每個人都可以害羞也可以不害羞,當他自然的時候不害羞也是自然的。

    3.如果他感到害羞是困擾他的問題,多傾聽他講講自己的感受,不急著幫忙出主意,也不要急著幫他改變,可以問問他自己是如何調節的,鼓勵他繼續想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栽插扦成活的月季是否需要移至盆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