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水滸傳第九十回,五臺山宋江參禪,宋江是真不懂偈語嗎?還是不信?其中這兩句“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字面意思就能懂,還用猜嗎?將禪語給盧俊義,公孫勝看了,為啥不問吳用的意見。
6
回覆列表
  • 1 # 黑白歷史說

    宋江打完遼國侵擾,回朝途中,經五臺山,魯智深提出要參見恩師智真長老,宋江也想一起參拜,帶領百餘頭領上山。

    智真一番客套,幾擔金銀以後,宋江詢問死生大事,智真長老留下幾句偈語。

    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

    這幾句話的意思,比送給魯智深的四句話,簡單多,也更好理解。宋江將之傳看眾人,竟無一人理解。

    這真是奇哉怪也!

    偈語何意?

    簡單來看下四句話的意思:

    乘借清風,雁影高旋,一旦沒了風,那鴻雁必然跌落蒼穹。要知道,在平蕩王慶之後,燕青學射箭,秋林渡射中的就是大雁。宋江為此,垂淚嘆息。正應這句話。

    東闕是指東宮,借指朝廷。暗示梁山好漢如果繼續在朝為官,最終會損兵折將,再難整齊團圓。

    眼前梁山已經驅除遼兵,大功告成,功名顯赫,再不是之前的梁山草寇,而且朝廷、國家的有功之臣。勸誡宋江要知足,現在激流勇退,能得好下場,還有好名聲。

    前方雙林鎮,有山有水好地方,隱居下來,不負韶華,不負國家。雙林鎮才是梁山好漢最好的歸宿。

    這幾句偈語簡單明瞭,但眾人都看不懂?

    為何不懂?一、鬼迷心竅

    梁山雖然多是粗漢,但宋江、吳用、蕭讓等許多人都是文人墨客。尤其宋江,更是文采斐然,常有詩詞佳作。怎麼會不懂這淺顯簡單的偈語呢?

    很簡單,因為此時宋江平寇成功,志得意滿,滿腦子都是盡忠報國、光耀門楣、功名利祿、衣錦還鄉的美事,從未想過自己的忠心會被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被妒忌,自己的兄弟會惹禍事。

    當宋江滿懷希望的憧憬未來時,很自然的就遮蔽掉一切與功名無關的下場,所以才會對偈語的理解南轅北轍,越看越費解。

    二、不以為然

    雖然智真長老的活佛名聲,遠近馳名,留下四句偈語,簡約隱秘。但宋江只關心自己的生死之事,對於其他兄弟的情況,沒那麼重視、在意。

    而智真長老的四句偈語,反覆讀來,都是勸解宋江適可而止,不要貪心不足,這些勸誡對宋江來說,那都是自己當官之路的絆腳石,是不願相信的。

    宋江盲目自信自己只要常懷忠心,就一定封妻廕子,福壽雙全。所以信自己大過信智真。

    三、懂而不懂

    以宋江的才識看懂這些偈語,簡直易如反掌、小菜一碟。但不能洩露真意。

    若其他梁山眾人明白偈語真意,自然多有去心,這等動搖軍心之舉,宋江絕不會做。

    早知道,徵方臘之前,水軍頭領眾人,已有去意,曾找吳用商議,被宋江聞悉後,以死相逼。眾人才留下來。

    眾人一去,宋江光桿司令,單憑自身力量來達成飛黃騰達之夢,只怕再無希望,所以他只能假裝不懂。

    裝作沒懂,若無其事,繼續為朝廷效力,眾人的功勞也就是宋江的功勞,真的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宋江的名聲與戰績,也就備受關注,封賞便多,官職更高。

    這一點的原因,應該是宋江內心的真實想法。

    結語

    宋江為了一己之私,壘梁山好漢的白骨為登天的臺階,早在梁山聚義時,便已打定主意。

    得天下忠義名聲,晉廟堂高階職位,即便死了,宋江為欣然接受。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宋江要的是青史留名,能捨兄弟之情義,也能捨自身之性命。

    宋江的追求,至死不渝,為達目的,不惜各種手段。一個隱瞞不說,再平常不過,他的心機深沉,尤其是梁山這些天真又直爽的漢子所能理解的。

  • 2 #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加上“楔子”,總共也就七十一回書,所謂的第九十回不是《水滸傳》,而是續書《徵四寇》中的一回書。

    續書的水平非常低劣,與《水滸傳》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金聖嘆評說《徵四寇》乃狗尾續貂,實際上,金先生還算客氣的,如果在狗尾後面加上個“草”字,恐怕才能準確的表述續書與《水滸傳》之間的差距。

    就以題主所問的“宋江五臺山參禪”這回來說,簡直是莫名其妙,胡言亂語。智真長老贈送給宋江的這則偈語,更是前言不搭後語,根本就沒有應驗。方外高人智真,被續書作者寫成了擺攤賣卦的江湖術士。

    誰看得懂宋江的偈子?

    續書寫道,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滅了遼國,回師途中經過五臺山。於是,宋江在魯智深的陪同下,到文殊菩薩道場參禪,拜謁智真長老。

    智真長老入定歸來,見了宋江魯智深等,先說了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然後,效顰施耐庵,分別給宋江、魯智深贈送了一道佛偈。宋江的這道佛偈是這樣的:

    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

    正如題主所言,宋江看了這道偈子,莫名其妙,問智真長老道:“弟子愚蒙,不悟法語,乞吾師明白開解,以釋憂疑。”智真長老此時故弄玄虛,裝大尾巴鷹,回答道:“此乃禪機隱語,汝宜自參,不可明說。”

    別說宋江看不懂,恐怕智真長老自己也是一頭霧水吧。後來,宋江把偈語送給盧俊義、公孫勝看,這兩人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蕭讓很聰明,給智真長老找面子,說道:“禪機法語,等閒如何省得?”其實,吳用也看了的,否則,書中不會說“眾皆驚訝不已。”這句話。

    好在“破大遼”作者放過了吳用一馬,沒讓智多星發言,否則這則解不出不知所以然的偈語,天機星的智商就要受到嚴重挑戰了。

    偈語看不看得懂,對讀者而言其實很簡單,就是從書中找來故事情節來應驗。只要有故事來應驗,偈語便昭然若揭,根本就不用牽強附會的臆度。相比宋江的偈子,智真長老強制給魯智深的第二道偈子則平白如話,而且,只要看完徵方臘這一段續書,便能一一對上。

    但是,翻遍全書,宋江的這條偈語有故事情節照應嗎?別說宋江看不懂,盧俊義看不懂,公孫勝看不懂,讀者能看懂嗎?

    續書胡編亂造牛頭不對馬嘴

    然而,宋江偈子的頭一句“當風雁影翩”似乎有應驗,而且迫不及待的應驗了。宋江剛從五臺山下來,“宋江等眾兄弟,雁行般排著,一對對並轡而行。”果然有“雁影”了。

    但是,就是這個“雁影”暴露出宋江的偈子純屬胡編亂造。為何?

    關於大雁的事,還在剿王慶之後出現過一次,這回書的回目是“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東京城獻俘”。當時,燕青見天上飛來賓鴻大雁,便張弓搭箭射下數十隻。宋江於是大發感慨,把大雁比作梁山兄弟,似乎是為後文徵方臘梁山好漢戰死伏筆。

    即便如此,這是“當風雁影翩”嗎?

    且說《水滸傳》被腰斬後,御用文人及書商開始陸續為之續書。據說,《水滸傳》最早的版本是《天都外臣序本》,這部書有一百回,也就是我們現在見到最多的通行本的“母本”。這個本子中有佂遼的故事,也有徵方臘的故事,但卻沒有佂田虎剿王慶的故事。田虎、王慶事是餘象鬥等人硬生生插進去的。

    所以,智真長老送給宋江的偈子也涉嫌被插進了佂遼與佂田虎之間,莫名其妙的出籠了。然而,由於徵方臘事早就寫完,便不能再改動。於是,便在徵王慶故事結束後,橫生出燕青射雁這麼個事來。

    還有一種可能,宋江五臺山參禪事是在餘象鬥等人完成《徵四寇》之後,在清初把《徵四寇》再次合訂到《水滸傳》之後,搞出一部《水滸傳全傳》時,為了銜接故事,又有文人插進了這段情節。

    縱觀《水滸傳》以及“水滸傳”中的隱語,都與宋江的這則佛偈不搭調,有的雖然格調很低,但卻講得平白如話,一看後文便能破解。比如,被篡改了的九天玄女隱語“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外夷及內寇,幾處見奇功。”,以及魯智深所得的第二道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都在續書中得以驗證,何獨宋江這則就令人莫名其妙呢?

    《徵四寇》原本以單行本刊印,為了接續故事,便不斷的有人往裡插內容。最典型的就是在“柴進簪花入禁院”中,宋徽宗屏風上的所書盜寇名單被不斷增加。續書文人你一言我一語,前言不搭後語,竟然把宋江的這則偈子寫丟了。

    被寫丟的隱語還有一處,就是偽造的羅真人給弟子公孫勝的八字囑託:“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逢幽而止”了嗎?所以,金聖嘆批書時,毫不猶豫的刪掉了這八個字。

    因為續書的胡言亂語,前言不搭後語。所以,宋江的偈子所有梁山好漢都看不懂,綠野老道也看不懂。

    續書詆譭《水滸傳》

    綠野老道認為,現在的“容與堂”本《水滸傳》也涉嫌作偽,最早的續書肯定沒有佂遼的故事,也是後面加上去的。此話怎講?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97央視版《水滸傳》,直接從招安後去打方臘。這應當是有依據的改編,被腰斬後的《水滸傳》在明嘉靖年間初刊時,應當沒有佂遼、剿田虎、滅王慶這“三寇”的故事,而是在梁山招安後,立即去打方臘。即便是要寫佂遼,其故事也應當在打方臘之後。

    但是,寫方臘故事的作者佔了先機,把梁山好漢寫死了大半,再去佂遼就是殘兵了。於是,便無奈的把破大遼的故事擺在了最前面。餘象鬥等人不知從何處又弄來了田虎、王慶事,讓公孫勝繼續參加殺人戰鬥。這樣,羅真人的智商便被侮辱了一把。

    宋江的偈語怎麼能出自方外高人智真長老之口呢?施耐庵在《水滸傳》第三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中,是這樣寫這位高僧的:

    焚起一柱信香,長老上禪椅盤膝而坐,口誦咒語,入定去了;一炷香過,卻好回來。

    智真長老入定,真魂出竅,前往調查魯達的來龍去脈,得知此人上應天星,便力排眾議,剃度了這個“形容醜惡,相貌兇頑”的殺人凶身。施耐庵主張佛道一體,智真長老所去之處,一定是道家紫府,查閱了梁山機密,這才能夠知曉魯達的來歷,以及他日後的正果。

    難道智真長老看錯了?難道智真長老給魯智深的那條偈子算錯了?續書完全沒有搞懂施耐庵的創作意圖,把智真長老寫成了江湖販子。一面給魯智深再下一道偈子自己打臉,一面又故弄玄虛,給宋江的那則偈子不知所云。

    不僅宋江的偈子把智真長老寫得非常拙劣,魯智深後一道偈子更是詆譭了《水滸傳》。“聽潮而圓,見信而寂”講得通嗎?

    “潮”便是錢塘潮,“信”則可理解為資訊,這兩個字連起來解釋,應當是錢塘潮尚未到來,便先聽到了巨大的聲響,續書就是這麼寫的。但是,“聽潮”講得通,“見信”作何解釋?聲響能見到嗎?

    “圓寂”本是佛門的專用名詞,本譯“涅槃”,能分開為“圓”、“寂”嗎?

    這不僅是詆譭了《水滸傳》,也是對佛門的大不敬。

    所以,宋江的那道佛偈也根本講不通,也難怪宋江看不懂,盧俊義看不懂,公孫勝也看不懂了。

    續書為什麼這麼寫

    施耐庵做《水滸傳》主要藍本是《大宋宣和遺事》,這部筆記野史講的是梁山被張叔夜招降後,前往江南征討方臘,與正史一致。施公作書非常嚴謹,《水滸傳》中有很多細節節點與歷史相吻合,可以從《宋史》、《揮塵後錄》、《三朝北盟會編》、《東都事略》中找得到依據。

    以歷史記載的歷史真實,徵方臘發生在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與金國聯盟夾擊遼國,則是宣和五年的事情,梁山好漢怎麼會提前去打遼國呢?誰派他們去的?如果把《徵四寇》也說成是《水滸傳》,這豈不是在侮辱施耐庵先生的智商嗎?

    所以,宋江的偈子就是胡編亂造的,根本就不是《水滸傳》。

    寫魯智深偈子也是一樣。五臺山參禪時,花和尚俗不可耐,竟然“將出一包金銀綵緞來,供獻本師。”魯智深為何要給智真長老搞這一套,原因是剛見到師傅時,智真長老便一改對待魯智深的態度,劈頭蓋臉的斥責道:“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

    智真這是在自扇耳光嗎?早在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智真長老就斷定他“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證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魯智深的一切,智真長老了如指掌,如何說出這等出爾反爾的話來呢?

    而且,智真長老能叫魯智深“徒弟”嗎?施耐庵寫得很清楚,因為趙員外與智真以兄弟相稱,而趙員外又稱魯達是自己的表弟。所以,智真長老給魯達賜法名“智深”,這是平輩關係,稱“師弟”才合適。

    其實,施耐庵所隱藏的深意並非僅是因為趙檀越,魯智深才與智真平輩,而是智真長老得知花和尚的正果與自己相當。智真長老說魯智深正果非凡,五臺山所有僧眾自他以下都不及魯智深。因而,魯智深將會做到五臺山或者東京大相國寺住持方丈,這才配得上“智”字輩。

    續書反轉《水滸傳》,要為被施耐庵黑掉的皇帝翻案,為亡國禍民的宋徽宗塗脂抹粉,化妝美容。所以,對每一個施耐庵筆下的高人都要進行改寫和詆譭。智真長老與趙員外是一對矛盾,施耐庵寫這個人物也隱含了對宋徽宗“崇道抑佛”,大肆破壞佛教揭露和批評。在續書這樣的立意下,宋江被抹黑,梁山好漢也悉數不能倖免。

    比如,打虎英雄武松乃頂天立地的好漢,他最早提出了招安。梁山大聚義時,武松與所有好漢一起,跟著宋江盟誓“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但是,盟誓剛剛完成,武松便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招安。難道武二爺是這等出爾反爾的小人?假如武松反對招安,以他的個性,早就回二龍山繼續造反了。

    續書反轉施耐庵,自然也不會饒過智真長老。透過魯智深的第二道偈子,讓智真打臉。以宋江的偈子,譏諷智真長老不過如此,涉及到朝廷皇帝的事,縱是佛門高僧,也無法預測得準。

  • 3 # 落花淡影123

    第九十回寫了宋江和魯智深一起去五臺山智真長老處拜謁參禪:宋江求問長老道:“弟子與魯智深本欲從師數日,指示愚迷,但以統領大軍,不敢久戀。我師語錄,實不省悟。今者拜辭還京,某等眾弟兄此去前程如何,萬望吾師明彰點化。”智真長老命取紙筆,寫出四句偈語:“當風雁影翻,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並接下來寫到:眾將回到軍前,盧俊義、公孫勝等接著宋江眾將,都相見了。宋江便對盧俊義等說五臺山眾人參禪設誓一事。將出禪語與盧俊義、公孫勝看了,皆不曉其意。蕭讓道:“禪機法語,等閒如何省的!”眾皆嗟呀不已。

    《水滸傳》一書,宋江一共受到三位高人指點,分別是作為神仙的九天玄女娘孃的隱語“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外夷及內寇,幾處見奇功。”還有公孫勝師傅作為道教高人的羅真人的偈語: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這兩個偈語,宋江看得懂的基本都按照旨意做了,如禮待宿太尉、打到幽州收兵等,可以說這些高人的話一直在指引著他的行動。但作為佛教大師的智真長老的偈語,他卻有點難懂,但是到最後,他也是明白的。那麼這個偈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看這四句話。

    當風雁影翩,是說粱山兄弟如雁行翩翩,有徵遼之後名聲顯赫、風頭正勁。

    東闕不團圓。其實就是說往東走的話,兄弟就會不團圓了,也就是說粱山好漢會有大傷亡!實際上,遠征江南方臘,就是過江東,正應在東方上。可以說,智真禪師和羅真人其實都是在暗示為朝廷賣命兇險萬分,但宋江還是一心按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外夷消除後在清內患,一心想帶領弟兄們建立奇功。

    隻眼功勞足,是說他眼裡只有功勞,以為撈足功勞,朝廷就會重用,結果四戰結束,才封了一個五品的按撫使。而皇帝始終被奸臣矇蔽。

    雙林福壽全。最後一句是最難懂的禪語了,怪不得道家根基深厚的公孫勝和朱武都不懂了。而且,宋江他們一經過的地方就是雙林鎮,燕青遇故友許貫忠,宋江以為應在此人身上,所以還特意請他出山。其實,佛教的雙林,其實就是雙樹或者雙木,指的是如來佛祖最後入滅的娑羅雙林。而且如來佛祖最後吃了毒蘑菇才圓寂的。我們看佛經記載:

    到了南末羅國的波伐城,駐錫鐵匠純陀的芒果林中,並吃了他供獻的食物。食後,釋迦牟尼中毒腹瀉,病情轉重。行至離拘屍那迦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邊的娑羅林,在兩棵沙羅樹之間,右脅而臥,半夜入滅。 臨終前,他告誡弟子要依法精進修行。又為求見的婆羅門須跋陀羅說法,使他成為最後一個弟子。娑羅樹成為佛教神聖而不可侵犯的象徵,也代表著對人生的大徹大悟與一種超然的境界。

    所以說,宋江到喝了皇帝送的毒御酒,最後應該是懂得了智真長老的偈語的,所以才派人去請一定會造反的李逵來,讓他和自己一同歸天,以免壞了粱山一門忠義。

    按照佛家精義,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也就是我們說的,身體雖然死了,精神不死,名聲更大。所以,粱山一門忠義,人雖死如生,最後神聚蓼兒窪,皇帝還要敕賜廟宇,成為真正的好漢: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

    所以我說,到最後,智真長老的佛語不但分毫不爽,而且宋江自己也真的像魯智深一樣,明白的死了。

    我們再看作者最後一回的批語:

    滿庭芳 罡星起河北,豪傑四方揚。五臺山發願,掃清遼國轉名香。奉詔南收方臘,催促渡長江。一自潤州破敵,席捲過錢塘。抵清溪,登昱嶺,涉高岡。蜂巢剿滅,班師衣錦盡還鄉。堪恨當朝讒佞,不識男兒定亂,誑主降遺殃。可憐一場夢,令人淚兩行。

    可見,宋江等正是在五臺山發願,才渡長江,奔赴王命的。可以說,到最後,宋江應該是感覺弟兄們一身罪孽,以身贖罪,殺身成仁,死而不毀的。

    又書中暗表的雙林鎮許貫忠,向燕青提醒了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燕青辭職,一直暗守在盧俊義身邊,結果卻是朝廷賜藥酒,讓燕青防不勝防,所以,也間接的表明了,只有明白道理及早抽身而退,才是避禍之道,防是防不住的。

  • 4 # 成253838728

    謝邀!宋江自詡刀筆精通,對於偈語,宋江肯定參出其含義。《水滸》第九十章,宋江與五臺山智真長老一見面,就非常虔誠參禪。然而,智真長卻老告誡宋江,說宋江已經被慾望牽纏很久了,不過也只是泥沙堆裡頻哮吼。但是,宋江還是有點不死心。想讓智真長老再明彰點化。智真長老只好寫了四句偈語:當風雁影翩,東厥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宋江離開五臺山不久,到了一個地名為雙林鎮。遇見了許貫忠,似乎是上蒼暗示宋江在此“貫終”。雙林鎮,山峰巒秀拔,溪澗澄清。實際應該是宋江在此隱居,最好的歸宿。但是,宋江還是放不下名和利。最後被落了個被用毒酒賜死的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牧一生馳騁疆場,無一敗績,但為何會死於一個奸臣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