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榮耀歷史
-
2 # 漫談世紀風雲
首先要更正一下,並不是愚蠢的向八國聯軍宣戰,而是被迫向八國聯軍宣戰。一切的始末緣由,皆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自鴉片戰爭以來,曾經鼎盛一時的大清王朝,逐步轉入衰退期。由於清政府的封閉思想,再加上陳舊的封建注意體質 ,致使青政府,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到來的時候,沒有能及時跟進。在經濟上軍事上,都被西方列強趕超。
英國的轉變
當時英國在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由原來對東方大國的仰視崇拜,變成了虎視眈眈,他們為了迫使清政府敞開國門,而更加肆無忌憚的對中國實施傾銷,再談判無果的情況下,以虎門銷煙為由,悍然發動侵略戰爭。
野心帝國
1840年6月,野心勃勃的日不落帝國,派遣的47戰船在經過了萬里遠航之後,終於抵達廣東珠江口,同時集結陸軍兵力4000餘人對口岸實施封鎖,自此鴉片戰爭打響。不過這次中英之戰卻以清政府戰敗告終。自此這個一直沉浸在天朝大國美夢中的大清王朝,才真正體會到了與西方列強的差距。
不平等條約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迫於壓力在南京的靜海寺與英國政府,簽到不平等條約,史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共十三條。
包括將廣東省寶安縣的一個沿岸小島香港,割讓與英國。
要求清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以及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等…
農民起義
自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簽訂之後,中國便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鉅額的戰爭賠款,西方列強國家對中國的大量傾銷,以及本國經濟體系崩潰,使得大批白花花的銀子都流向了外國。同時也更加激化階級矛盾。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國庫空虛,就只會向老百姓伸手。使得一時間民怨四起。
1851年咸豐元年,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的太平天國運動,這次運動是以農民起義軍為主體,推翻清王朝的歷史事件。最後在清軍的鎮壓下於1864年太平軍勢力瓦解。雖然這次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運動最後以失敗告終。然而留給了那些受壓迫的貧苦大眾以更多的警醒。
倭寇的野心
1894年7月25日爆發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簽到《馬關條約》再次各地賠款。老百姓更是民聲載道,此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政權,更是雪上加霜。再想穩固自己統治階級的地位,已經是無力迴天了。
憤怒的義和團
義和團運動,爆發於1899年秋。一開始義和團只是一個練習武術的民間團體勢力逐步壯大,後屢屢遭的清政府的鎮壓。後來民族危機迫在眉睫,為了阻止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刮分計劃,決定暫停同室操戈,與清軍共同禦敵。然而自私腐化的清政府政權只知道,想方設法維護自己統治階級的地位,置民族大義於不顧。名義上假意向帝國列強宣戰,暗地裡卻以此削弱和打壓義和團實力。
義和團的運動在直隸、京、津等地發展迅猛,團民們聲勢浩蕩的攻進了天津租界地。一路上燒教堂、毀鐵路,對帝國列強所建設施進行了大舉的破壞。1900年1月27日,由美、英、德、法等國牽頭聯合照會清政府,要求立即取締義和團。但是清政府沒有正面迴應。
同年的2月1日,山東高密發生群眾圍攻並破毀德國鐵路事件,德國宣揚將要武力鎮壓。
1900年3月13日,帝國主義列強在渤海進行海軍演習。再次向清政府施壓。
1900年4月6日,各國使照會清政府,限期兩個月清剿義和團,如果做不到,則聯軍會出兵干涉。
聯軍入京
同年5月,八國召開緊急會議,一致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隨後以“保護使館”的名義,向清政府提出,向北京調兵,清政府迫於壓力被迫同意。
聯軍入京後,隨著兵力的逐步增加,對義和團展開了大規模的圍剿行動,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民不聊生,清政府無能的表現激起民憤,出於各方壓力,於1900年6月21正是向聯軍宣戰。1900年8月14日,京城淪陷。西太后慈禧攜光緒皇帝逃出紫禁城。
無能的清政府
1901年9月7日,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和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帝國列強簽訂了又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中國賠銀4億5千萬。自此晚清山河已經變得支離破碎。
腐化無能的清政府,只知享樂不問民生,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不惜賣國以求自保,置黎民百姓於水火。最後終將覆沒在歷史變革的浪潮之中。
-
3 # 青衫素人
與其說愚蠢的大清為什麼會向十一國同時宣戰,倒不如說愚蠢的頑固派為什麼要連蒙帶騙、煽動慈禧向十一國宣戰。至少在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湖廣總督張之洞、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兩江總督劉坤一等等這些開明的封疆大吏看來這不過是一場鬧劇罷了,所以他們才能夠和洋人達成東南互保,使東南各省首富首善之區沒有遭到戰火的洗禮,也沒有使諾大的大清國徹底垮臺。
所以在1900年的大清帝國就出現了這樣一幕咄咄怪事:在這個盛夏裡,作為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在他的北方正進行著一場長期遭受壓迫的勞苦人民和軍隊、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而與侵略者的生死搏鬥,而在他的南方,卻是一片祥和,中外友好,互不相擾,他們正以一場旁觀者的角度冷冷的看著北方發生的戰事。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正是當時大清帝國最真實的寫照。
維新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對於光緒的不滿由來已久。畢竟不是自己的親兒子,要想光緒皇帝徹底成為自己的傀儡,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而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看來,慈禧是清國富強的絆腳石,必須除之後快。這讓慈禧對光緒皇帝的忍耐到達了極限,她一方面將光緒皇帝囚禁在瀛臺,另一方面盤算著如何廢掉光緒皇帝,立端王載漪的兒子溥儁為大阿哥。
對於已經沒有了政治威脅的光緒皇帝,慈禧顯然餘怒未消,只不過攝於洋人的威脅,無法殺掉光緒皇帝,而此時慈禧的一言一行都被端王載漪敏銳的看在眼裡,一個陰險的想法在載漪的心裡突然萌生了出來:要想自己的兒子溥儁當上皇帝,就必須狠狠地教訓一下洋人、這樣才能幹掉光緒皇帝。
載漪就像得了失心瘋一般,天天都在盤算著如何幹掉光緒,幻想著自己能夠當上皇帝的親爹。可這個夢想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很難施行,在西方列強看來,他們只認光緒皇帝為清國的最高首腦,這讓載漪十分不爽,仇恨的種子在載漪的心裡逐漸開始開花結果——必須教訓一下這些可惡的洋人。
對於西方列強,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慈禧就已經領教到了洋人的蠻橫和無理,也正是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她的丈夫咸豐皇帝才會病死在承德。經過了四十年與洋人打過的交道,慈禧早就對洋人痛恨不已,史料記載:"太后閱之,外人無禮至此,予誓必報之。"而朝中的許多大臣也痛恨洋人,這其中以山東巡撫撫毓賢(後調任山西巡撫)最為典型。毓賢在山東做的一切都被載漪看在眼裡,他暗中聯絡毓賢,圖謀利用義和團的“神勇”勸說慈禧對洋人開戰。
在去山西上任之前,身在北京中轉的毓賢去偷偷拜會了未來的“太上皇”載漪,在談話中,毓賢繪聲繪色的向載漪、剛毅等人介紹了山東義和團有多麼的厲害、神勇,他鼓吹山東義和團拳民刀槍不入、有神功護體、大神保佑,利用這些拳民去教訓洋人,簡直是易如反掌。
很快載漪就將義和團的事情呈報給了慈禧,他眉飛色舞的向慈禧介紹了義和團的神功和刀槍不入的“真本事”。慈禧聽得半信半疑,只得讓剛毅去調查義和團。剛毅本身就與載漪臭味相投,當然會替載漪說好話,於是他也在慈禧面前也大肆吹捧義和團,不料慈禧信以為真,心中有了“底”,但對開戰的事情仍然猶豫不決,對於洋人仍然還抱有幻想。
1900年6月10日,一支聯軍先遣部隊從天津租界出發,進攻北京。6月14日,各國聯軍攻陷大沽口清軍炮臺陣地。一時間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載漪等人見慈禧並無開戰之意,一個更大膽的計劃應運而生。那封所謂的“洋人照會”,毫無疑問是載漪等人的“傑作”,也是整個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
這封洋人照會最初只是一個糧道報上來的,榮祿是個聰明人,他能在庚子拳亂中不得罪洋人、做到明哲保身,他就能一眼就看出來這份洋人照會是假的。老謀深算的榮祿猶豫了片刻,就決定把這份洋人照會遞交到太后慈禧太后那裡。榮祿清楚地知道這件假的洋人照會是載漪做的假,為什麼要作假,而且一但呈交給慈禧太后,將會發生什麼,甚至是給整個國家帶來什麼樣的代價。
這個所謂的“洋人照會”其中的內容主要就是四點:
第一,代收清國各省錢糧。
第二,代掌清國的所有軍權。
第三,勒令慈禧太后歸政。
第四,指定一地,讓光緒皇帝居住、辦公。
這份假的“洋人照會”資訊量非常大,它涵蓋了財政、軍事、領導權三個方面,而且這裡邊最不能讓慈禧容忍的就是讓慈禧太后歸政。割地賠款都好說好商量,但要讓愛權如命的慈禧交出手中的權力,這簡直比殺了她還難受。慈禧看完這個所謂的洋人照會,果然勃然大怒,她迅速召集御前會議,籌措對外開戰事宜。
1900年6月17日當天,在第二次御前會議上,慈禧太后提出向各國開戰,端王載漪、徐桐、剛毅等頑固派也隨聲附和,整個御前會議,眾官皆面色沉重、不敢多言。只有吏部侍郎許景澄、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內閣學士聯元和太常寺卿袁昶五人含淚陳奏,明確反對開戰,他們聲色俱淚陳奏說:“奸民不可縱,外釁不可啟。”並明確指出對外開戰的嚴重後果、以及帶來的國際影響。以一國之力、敵世界各國,無疑是一種以卵擊石的做法。為了保住大清的江山社稷,必須放下身段與列強談判並嚴懲鬧事的拳民,這樣才能做到和平解決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一案,不致中華大地遭遇戰火洗禮。
但是庚子五忠此舉言論立即遭到載漪、剛毅、徐桐等人的反對,載漪更是辱罵許景澄等人“奸邪小人,矇蔽聖聰”,許景澄等五人因此鋃鐺入獄。
1900年6月10日,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清政府正式向十一國同時宣戰,並將宣戰詔書電令全國。
1900年7月30日,早就紅了眼的慈禧太后在載漪等人的挑撥下,發出上諭:“太常卿袁昶、禮部侍郎許景澄,屢次被人參奏,聲名惡劣。平日辦理洋務,各存私心,每遇召見,任意妄奏,莠言亂政,且多語離間,有不忍言者,實屬大不敬,若不嚴行懲辦,何以整肅群僚,袁昶、許景澄均著即行正法,以昭炯戒。”
許景澄等五人在押赴菜市口刑場途中,沿途圍觀的拳民和老百姓無不為“賣國賊”的處斬而感到歡呼雀躍,史稱庚子五忠。
而在天津淪陷後的第二天,那個早就看穿“洋人照會”的榮祿借早朝議事時,突然向慈禧太后上了一道奏疏,榮祿明確指出所謂的“洋人照會”出自偽纂,且這份假洋人照會的始作俑者為端王載漪。慈禧聞言勃然大怒,她厲聲斥責載漪:“以假文書而言,尤為上負國恩,下辜眾望。你包藏禍心,凱覦非望,反覆狡詐不一其端。若洋人果然直撲京師,定當明正罪你。犬字之稱,頗為適當,我生一月,萬無歸政之意。如斯擅擬詔旨,驅策百僚,實有不軌之心!”
1902年,載漪父子被清政府下令流放到新疆伊犁。
-
4 # 愛歷史君
我是小林,我來回答一下。
簡單來說,滿清統治者愚者無知,狂妄自大。這是滿清的光榮傳統,乾隆皇帝時期馬戈爾尼訪華的時候暴露最甚。慈禧太后也是如此。
(慈禧太后像)
作為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她曾經統治中國47年。從1861年到1908年,這漫長的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大清帝國和西方列強之間,爆發了多次戰爭。其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幾次影響較大的戰爭。
這幾次戰爭的性質大致如下:
1、中法戰爭,本質上是法國為了搶佔大清國的附屬國越南,從而發起的戰爭。
2、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蓄意挑釁,為了把北韓和清王朝的藩屬關係隔絕開、直接挑戰大清帝國發起的戰爭。
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對外無能,對內搜刮”的本質大暴露。歐美列強不再客氣,紛紛瓜分大清帝國的殖民地。於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進而引起了中國民眾和清政府官員的極度不滿。清政府縱容“義和團”和列強作對,進而爆發了和列強的全面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為什麼慈禧太后要發動甲午戰和向十一國宣戰?
慈禧太后的治國水平並不屬於上乘,但是她應該很清楚,大清帝國的軍事水平和列強差的很遠。為什麼她還要選擇開戰呢?歸根到底,就是圖一時痛快!
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看透了清政府腐敗無能、外強中乾的本質,於是他們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慈禧太后對割地賠款不在乎,只要不威脅她的地位。但是西洋人對慈禧太后架空光緒帝表露不滿,慈禧太后的尾巴被踩住了。
慈禧太后的統治受到了巨大的威脅,禍不單行,北京天津一帶爆發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先是反清政府和帝國主義。慈禧太后竟然滋生了利用“義和團”消滅洋人的想法。清政府的官員告知慈禧太后,“義和團”刀槍不入,洋人對慈禧不尊重,要求慈禧下臺,光緒掌權。慈禧太后生氣了,於是放任“義和團”圍攻外國使館區和外國教堂。
(義和團在今天看來是愚昧的,落後的,但是當時統治者竟然幻想利用義和團對抗侵略軍)
各國看見慈禧太后這麼不講章法,竟然置國際公法不顧,於是發出了出兵威脅。慈禧太后這次“硬氣”了,堅決要和西方列強一決高下!說到底這就是圖一時痛快。
如此,戰爭爆發。西方列強給華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但是慈禧太后等掌權派的政治智謀也讓人捉急啊!
歸根結底,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清統治者根本沒想過真正讓底層百姓翻身,更不願意讓進步官員掌握政權。他們在乎的,僅僅是維護自己的腐朽統治。百姓的死活和他們才沒關係呢。 -
5 # 李飛叨
先看看《宣戰詔書》裡慈禧老太太的豪言壯語: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大概意思是,這麼被欺負羞辱的活著,還不如和他們拼個死活!
這是那個“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西太后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前面的豪言壯語是宣傳口號,後面是慫話是討饒活命!
關鍵是慈禧有什麼勇氣和列強“一決雌雄”,為什麼這麼拼?
給她勇氣的是刀槍不入的義和團,讓她拼命的是捍衛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
光緒帝帶著一群書呆子發動戊戌變法,折騰了一百多天就偃旗息鼓了,變法派跑的跑殺的殺,光緒這個皇帝也被慈禧軟禁在了中南海瀛臺。
慈禧知道這個外甥對自己是恨到了骨子裡,隨時準備反攻倒算!而光緒畢竟是大清名義上的皇帝,佔據著大義名份,他如果重新掌權自己不但會權柄盡失,後半生也會很淒涼!
慈禧又狠又毒,自然不肯落到如此下場,她準備廢掉光緒另立新君,人選是端王載漪的兒子溥峻。這位阿哥被接進紫禁城,開始學習怎麼做皇帝。
慈禧都開始籌備溥峻的登基大典了,各地督撫和洋人都提出了反對意見:光緒皇帝才是大清的國君憑什麼說換就換啊?
列強還進一步表態:要是大清一意孤行換皇帝,我們絕不會坐視不理。希望慈禧懸崖勒馬,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慈禧惱羞成怒:換皇帝是我們自己家的事兒,家裡事自然是我說了算,你們憑什麼不同意,還敢威脅我?
幹就完了!
不過慈禧也是經過精密測算的:八旗兵打洋人,那是以卵擊石,各地調兵的話,地方重臣又沒幾個支援她的,能依靠的只有義和團了!那幫農民不但刀槍不入,腦袋還不大靈光,只要給點甜頭,肯定和洋人死磕到底!
刀槍不入啊!洋槍洋炮算個屁!
於是,一場一個神奇老太太和十一國的戰鬥轟轟烈烈地開始了!義和團用實踐證明了刀槍不入是扯淡,狗血貓尿也破不了洋槍的子彈!
慈禧帶著光緒跑了!她的愚蠢給大清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但這也沒什麼,畢竟快要亡國了!
回覆列表
先調整下題目,不是向八國聯軍宣戰,而是向十一個國家宣戰,分別是英、美、德、法、意、日、俄、西、比、荷、奧匈。接下來講述下為什麼會有這場愚蠢的宣戰,這和八國聯軍侵華又有什麼關係。
1、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以及甲午海戰,腐朽的清王朝已經內外交困,慈禧老佛爺也是終日惶恐不安,這個時候寵臣毓賢進言,說有一股勢力,他們刀槍不入,槍炮無傷,而且他們願意“扶清滅洋”,老太婆一聽大喜過望:“還不快召他們入京!”這股勢力就是義和團!
2、有了老佛爺的支援,義和團發展迅速,他們在京城專挑洋人下手,破壞教堂、電線、鐵路等等,還攻擊各國使館,租界等等,各國照會清廷,要求取締義和團。老太婆一看,義和團果然不錯,讓洋人感覺到痛了,多少年來被洋人欺壓的一口惡氣終於可以舒緩一下了。眼看外交照會沒用,野蠻的洋人就訴諸武力。
3、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匈8國以“保護使館”的名義進京鎮壓義和團,清廷被迫答應,當時入京的聯軍大概400多人,後來不斷增加到千餘人。其實這是8國的緩兵之計,他們更激進的作戰方案只是在等待各自政府的審批。
4、6月份,8國聯軍正式發動侵華戰爭,聯軍2000餘人從天津向北京進發,但是一路上遇到義和團的頑強抵抗,最後聯軍被擊潰退回天津,與此同時聯軍海軍進攻天津大沽口炮臺,同樣遇到頑強抵抗,清軍擊傷擊沉軍艦6艘,但是意外發生了,大沽口炮臺守將陣亡,群龍無首,炮臺最終失守。
5、與此同時,清廷正在召開重要會議,會議由老佛爺主持,她認真聽取了義和團的戰報,充分肯定了義和團做出的貢獻。會議正酣,突然有一位大臣呈上一份情報,老佛爺看完勃然大怒,原來情報說八國聯軍進北京是想逼她還政於光緒皇帝,這不是要了她老婆子的命嗎?欺人太甚,再加上義和團給她的信心,同時不知道大沽口炮臺已經失陷,於是老佛爺霸氣向十一國宣戰。
6、大沽口失陷後,聯軍可以源源不斷增兵,逐漸增加到2萬餘人,後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說,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倉皇出逃,次年簽訂恥辱的《辛丑條約》,那份宣戰書也成了笑話!
所以,是清廷的落後、愚昧、無知,促成了這次貽笑大方的宣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