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口水雜談
-
2 # 使用者63952570907
漢桓帝劉志在位21年,前13年是傀儡,多少有點宣帝的氣質,韜晦得較為到位;後8年可暴露了本質,亡國之君的特點基本佔全了,難怪諸葛亮說漢朝真正亡在桓靈之手。
1、東漢末年的皇帝很多沒有子嗣,只能選同族的後輩繼位,縱觀25史(包括清史稿),這樣的王朝沒有能延續下去的,更何況繼位者無道。
2、外戚專權——梁太后族人。
3、宦官當道——黨錮之禍。
4、賣官鬻爵——吏治腐敗。
5、生活奢靡——後宮佳麗上萬。
這個皇帝還真的不如崇禎帝朱由檢!
-
3 # 小南史
《出師表》中有這麼一段:“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千百年以來漢桓帝便被當作昏君的代表人物之一,漢桓帝真的如此不堪嗎?
古代的帝王或者王公大臣,最能體現他行事風格、道德風格的評價來自他的諡號。諡號是皇帝或者王公大臣死後,後人給他的評價,基本上都是一個字或者二個字,諡號是根據《周禮-諡法》來取的,諡號也有美諡、平諡及惡諡三種,漢桓帝的諡號“桓”是怎麼解釋?《周禮-諡法》中是這麼註釋:“闢土服遠,克敬勤民,皆曰桓”。這個“桓”字在諡法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諡,那漢恆帝又是為什麼被歸到昏君之列呢?
漢恆帝一生的主要做了四件大事,諡號也是根據這些事情來上的。第一、誅殺奸佞之臣
漢桓帝劉志,漢章帝的曾孫,是皇室的旁支不是正支,按常理是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但是命運就是這樣,公元146年,年僅八歲的漢質帝在上朝時對大將軍梁冀說了一句:“此跋扈將軍也”。漢質帝就被梁冀毒死了,由於當時漢質帝並無子嗣,皇族之中能夠繼位的要麼偏大,要麼不好控制,當時的劉志年僅15歲,而且好控制,便被梁冀立為皇帝。
漢桓帝不是一個甘心於做傀儡的皇帝,一共在位21年,在前13年的時間裡,漢桓帝並沒有實權。公元159年梁太后去世,漢桓帝開始策劃誅殺外戚梁氏,單獨詢問了當時的宦官唐衡,問他宦官中有誰和梁冀不和。唐衡回答有單超、左倌、徐璜和具瑗等。漢桓帝於是與他們五人密謀,決定誅除梁冀,並用牙齒咬破單超手臂歃血為盟。
時年八月,漢桓帝來到前殿,即召尚書入殿,宣告要懲辦梁冀,命尚書令尹勳持節率丞郎以下守宮廷,收符節送省中,命黃門令具瑗將御林軍1000餘人和司隸校尉張彪共同包圍梁冀住宅,命光祿勳袁盱持節收梁冀大將軍印綬,徙封為比景都鄉侯。梁冀、孫壽當日自殺,梁、孫家族全部棄市。其他牽連公卿大臣數十人,故吏賓客被罷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幾乎一空,百姓莫不稱快。
第二、漢羌矛盾
漢羌矛盾由來已久,從東漢開國光武帝的時候,就已經不可調和,到了漢桓帝時期,雙方打打和和一百多年,一直是東漢政府的心頭之患,漢桓帝提拔段熲、皇甫規、張奐等三位年輕將領,殺死三萬多西羌人之後,漢羌戰爭結束,羌人之患在漢桓帝治下徹底解決。
第三、宦官專權
真正的宦官專權是漢桓帝之後的漢靈帝時代,漢光武帝劉秀是依靠豪強建國,所以東漢立國之後對豪強大族非常寬容,但是從東漢第四位皇帝東漢和帝開始,由於即位年齡比較小,太后臨朝,太后所倚重的,是豪強大族所組成的外戚集團。
就算皇帝長大後,實權依然不在自己手中,導致外戚干政越來越嚴重,皇帝所能倚重的,只有從小伺候自己的宦官,從漢和帝到後來的漢靈帝都是如此,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漢桓帝也是如此,從誅殺外戚梁冀就能看出,但是漢恆帝和其他皇帝是有所不同的,東漢其他皇帝奪權後給了宦官實權(漢和帝封蔡倫為侯,蔡倫從此跋扈,就是改良造紙的那個),漢桓帝雖然也封宦官為侯,卻沒有給他們實權,這些宦官當中最大的單超,所得的車騎將軍的官職是唯一一個實權官職,這也是在單超臨死前桓帝為了安慰這個幫他除掉奸臣的功臣的安慰舉措而已。
第四、為錢賣官
漢桓帝統治的後期,其實也到了東漢末年了,統治集團腐朽,財政困難,漢桓帝一面下令增加百姓賦稅,一面透過自己獨創的方式創收——賣官鬻爵,這項政策更加為他兒子,漢靈帝所發揚光大,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賣官鬻爵的先河。
賣官鬻爵進一步導致民不聊生,四處怨聲載道,這時漢朝政治更加衰頹,國勢更弱,漢桓帝統治後期,一批太學生看到朝政敗壞,便要求朝廷整肅宦官、改革政治。宦官集團氣急敗壞,在延熹九年(公元166年)與司隸校尉李膺發生大規模衝突,漢桓帝大怒,下令逮捕為李膺請願的太學生二百餘人,後來在太傅陳蕃、將軍竇武的反對下才釋放太學生,但是禁錮終身,不許再做官,史稱“黨錮之禍”。
從誅殺外戚梁冀、平定漢羌矛盾來看,漢桓帝像是一個明君的作為,不像是一個昏君。如果要說寵幸宦官及賣官鬻爵之事來看,確實又是一個昏君,但事實真是如此?我們不妨來置身事內的想想,外戚梁冀橫行霸道多年,直到梁太后駕崩之前,梁冀廢立帝王的時候那些所謂的正直大臣在哪裡,這些人為什麼沒有站出來剷除外戚匡扶漢室,面對朝廷財政困難的時候,那些大臣勳貴又在哪裡,做了十多年的皇帝,漢恆帝難道真的不知道賣官鬻爵多麼不妥,可是面對國庫沒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時候,只要是辦法,人都會去試的,更別是當時還是家天下的封建社會。
假如是你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又會如何做呢?
-
4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認為桓帝只是一個順勢而為的中主,說不上昏庸無能,其除梁翼的行為也讓漢室又延續了數十年。
先說漢桓帝乾的唯一一件好事,除梁翼。
在梁翼手底下死了兩個皇帝,漢桓帝繼位後要不你老老實實當梁翼的傀儡,等過個幾年梁翼覺得時機成熟了請你下來,要不你就幹掉梁翼,重掌權柄。毫無疑問後者是充滿風險的,當時朝廷上下都是梁翼的人,就連宮中也充滿了梁翼的耳目。
就是這種情況下,漢桓帝聯合了五個宦官,調集部分軍隊猛攻大將軍府,別看梁翼平日裡飛揚跋扈、左右擁簇,可絕大部分人都是懼怕梁翼的勢力,現在梁翼被圍攻,無一人來救,梁翼只能自殺。
除梁翼時,漢桓帝體現的果斷和勇敢時非常值得人佩服的。
但是隨後他乾的事就讓人咋舌了,寵信宦官、私生活混亂、買官粥爵、黨錮之禍。
先說賣官粥爵,賣官粥爵是為了錢,是為了給國家籌錢,當時漢朝邊境羌人作亂,需要大量的軍費,而國內土地兼併嚴重,富者土地跨州連郡,窮者無立錐之地,流民氾濫,國家的稅收政策無法展開,國庫裡就剩老鼠屎了。改革稅制、抑制兼併均非一日之功,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能用賣官粥爵這種手段了。
賣官粥爵對朝廷的負面影響在於使朝廷威信下降,官員氾濫,但是也僅限於此了,首先賣官不會賣實職,那些買官之人就算再怎麼爬也爬不到國家高層,對於整個國家的影響微乎其微,爵位就更只是一種榮譽了。賣一些虛職和虛榮從有錢人手裡撈錢其實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賣官粥爵掙的錢被用到西方軍隊身上,漢軍數次大破羌人,保護了國家的安定,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再說寵信宦官,這種做法非常不好,但是守仁君說過,漢桓帝是個中主,他只能想出這種辦法了。從呂后到王莽,從竇憲到梁翼,整個漢朝可以說一直籠罩在外戚尾大不掉的情況下。更有意思的是,每次外戚專權,朝中文武大臣都毫無例外的集體倒向外戚,就連周勃陳平在呂后掌權的時候幫的也是呂后。漢桓帝怕了呀,外戚不能用,大臣都是一幫軟骨頭,他只能靠宦官了。
守仁君說過漢桓帝不是一個明君,守仁君相信肯定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但是漢桓帝做不到,就只能走捷徑靠宦官了。
靠宦官就爆發了黨錮之禍,因為桓帝已經從根本上不信任大臣了,不得不說這是他的汙點之一,但是樁樁件件都是事出有因,都是社會大環境下不得不採取的辦法。
守仁君認為以漢桓帝之天賦,他可能開創不了一個盛世,但是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守成之主,主要看他先輩留給他的成怎麼樣了。
-
5 # 歷史哨聲
歷史上都把誤用小人作為漢桓帝的罪行
《後漢書 孝桓帝紀》論:
“及誅梁冀,奮威怒,天下猶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雖願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即:梁翼被殺後,正是天下圖治、休養生息的時候,漢桓帝卻重用五宦官流毒天下,雖然想要效仿共和流放周厲王,但沒有辦法做到。
諸葛亮的評價: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唐朝虞世南的評價:
“桓帝赫然奮怒,誅滅梁冀,有剛斷之節焉。然閹人擅命,黨錮事起,非乎亂階,始於桓帝。”唐朝周曇的評價:
“能嫌跋扈斬梁王,寧便榮枯信段張。襄楷忠言誰佞惑,忍教奸禍起蕭牆。”這些評價基本相同,都表達出一種折腕痛惜的態度:
漢桓帝是好的,誅殺外戚,本可以實現中興治世,卻誤用宦官,造成東漢衰落。
漢桓帝36歲死,沒有50-60歲的樣貌
那麼問題來了,漢桓帝是昏君嗎?下面簡單看在漢桓帝在位執政時的措施。漢桓帝即位有三個時期:
1、梁太后垂簾聽政時期,從147年到150年,為期3年;
2、梁太后死後外戚梁翼秉政時期,從150到159年,為期9年;
3、漢桓帝殺梁翼廢外戚而用宦官時期,從159年到167年,為期8年。
因此能夠體現漢桓帝作為的是159年到167年。這段時間的主要大事有:
1、159年:8月,梁翼被迫自殺,梁氏數十人被迫自殺;12月,賜長安城民每人10斛粟、守衛十一陵的人每人5斛粟,長安到十一陵的縣每人3斛粟;燒當等8羌反叛,被段熲擊敗。
2、160年:閏3月,燒何羌反叛,被段熲擊敗;6月,長沙蠻反叛;9月,泰山、琅邪的勞丙再次反叛,派遣使者都督州郡平叛,要求官員停止奉獻;11月,日南蠻投降,勒姐羌圍攻允街,被段熲擊敗,泰山叛賊叔孫無忌擊殺都尉侯章;12月,派遣宗資平定泰山叛賊叔孫無忌,馮緄降伏攻打江陵的武陵蠻,度尚平定反叛的長沙蠻。
3、161年:1月,發生大瘟疫;3月,裁剪從右僕射的官員;5月,洛陽下冰雹;6月,關中和涼州地震,因此大赦天下,山昱擊敗抄掠的犍為屬國夷,零吾羌和先零等反叛,抄掠關中;7月,減少公卿上貢的奉獻,減少王侯一半租金,售賣關內侯、虎賁、羽林、緹騎營士、五大夫等爵位增加財政收入;10月,黃武等因為妖言被殺,先零等羌抄掠幷州、涼州;11月皇甫規擊敗先零等羌。
4、162年:3月,沈氐羌抄掠張掖、酒泉;4月,長沙叛賊抄掠桂陽、蒼梧;5月,長沙、零陵叛賊攻打桂陽、蒼梧、南海、交址,派遣州郡平定但失敗,洛陽地震;7月,鳥吾羌反叛,但被州郡平定;8月,下詔減少虎賁、羽林中沒有擔任職務的人員一半俸祿、不發放冬衣、公卿以下官員只給一半冬衣,艾縣叛賊抄掠長沙、益陽而殺縣令,零陵蠻再次反叛,抄掠長沙;10月,武陵蠻反叛,抄掠江陵,南郡太守李肅因棄城逃跑被斬首,用錢向王侯購買糧食作為軍糧,派遣馮緄平定;12月,馮緄擊敗武陵蠻,滇那羌抄掠酒泉三郡。
5、163年:3月,大赦天下;5月,鮮卑抄掠遼東屬國;7月桂陽盜賊抄掠,陳奉擊敗再次反叛的武陵蠻;11月,南海叛賊抄掠。
6、164年:7月,度尚平定零陵、桂陽等地的盜賊和蠻夷;10月,段熲擊敗當煎羌。
7、165年:1月,渤海王反,被降級;2月段熲擊敗罕姐羌;3月大赦天下;6月,度尚等平定再次反叛的桂陽盜賊,段熲擊敗當煎羌;8月,首次下令徵收郡國內田租,稅率每畝十錢;9月,洛陽地震;10月,渤海蓋登自稱太上皇帝,且有印章,設立官署,被平定。
8、166年:1月,沛國戴異等稱太上皇,被殺,釋出詔令禁止在災害州郡調撥當年及往年稅賦、免除水旱州郡稅賦、其餘州郡只徵收一半;3月,司隸、豫州災荒餓死高達40%-50%,下令賑災;6月,南匈奴、鮮卑、烏桓叩邊;7月沈氐羌抄掠武威、張掖,派遣張奐抗擊南匈奴、鮮卑、烏桓;12月,張奐降伏南匈奴、烏桓,李膺等200人的黨錮之禍發生。
9、167年:1月張奐擊敗先零羌、段熲擊敗當煎羌,玄菟太守公孫域擊敗夫餘國進攻;4月先零羌抄掠關中;5月,廬江賊反叛;6月大赦天下,釋放黨錮之禍的200人;8月,因六州大水、渤海水溢,下令州郡溺死者7歲以上每人給2000錢,一家全死的州郡收葬,沒有糧食的,每人給3斛;10月,張奐擊敗先零羌;12月,漢桓帝死,年36歲。
綜述在159年漢桓帝獨立自主時期,其治理政策和梁太后時期並無太大差別。外有西羌叛亂,內有荊州蠻夷和盜匪,並非漢桓帝治理無能,更多是災害頻發的大環境下,東漢政府支出不斷增加而收入不斷減少的財政危機。
漢桓帝重用五太監,並非是造成內外部反叛的原因,事實是在梁太后執政的衝質二帝時期,反叛和財政危機就已經出現:
“時楊、徐劇賊寇擾州郡,西羌、鮮卑及日南蠻夷攻城暴掠,賦斂煩數,官民困竭。太后夙夜勤勞,推心杖賢,委任太尉李固等,拔用忠良,務崇節儉。其貪叨罪慝,多見誅廢。貪財曰叨。慝,惡也。分兵討伐,群寇消夷。故海內肅然,宗廟以寧。而兄大將軍冀鴆殺質帝,專權暴濫,忌害忠良,數以邪說疑誤太后,遂立桓帝而誅李固。太后又溺於宦官,多所封寵,以此天下失望。”《後漢書 卷10》梁太后的這段記錄說明,東漢政府治理危機,在衝質二帝時期就已經存在,並非漢桓帝時期才出現:
1、內外蠻夷反叛、盜賊反叛;
2、財政支出高於收入;
3、梁太后重用宦官,漢桓帝只是繼續重用。
事實上漢桓帝也進行減少開支(減少官員俸祿)、增加收入(徵收郡國田產稅、賣爵位)、賑災大赦等行為。因此說,漢桓帝並非昏君,也是一般中等程度的守成之君。
諸葛亮、劉燁等人也從來沒有說過漢桓帝是昏君,只是痛恨漢桓帝用錯人,致使漢朝失去中興的機會,更多的是惋惜而非責罵。
PS:《後漢書》說漢桓帝即位期間博採5000-6000宮女。漢桓帝即位21年,每年需要博採285人,還不算有名分地位的皇后、妃子,一年365天,漢桓帝只有80天休息,體力真的可以?怕是扶牆無力,或者這是漢桓帝36歲死的原因。
漢桓帝真的有後世說的那麼不堪嗎?
一般說來都將漢桓帝漢靈帝並舉為昏君,但是桓這個稱號卻不是貶義,
桓:
闢土服遠曰桓;
克敬勤民曰桓;
闢土兼國曰桓;
武定四方曰桓;
克亟成功曰桓;
克敵服遠曰桓;
能成武志曰桓;
壯以有力曰桓;
回覆列表
漢桓帝時還有一項賣官鬻爵的弊政。當時由於統治階級的奢侈腐朽,國家財政基本枯竭。在這種情況下,桓帝一方面採取對農民加重賦稅的辦法來解決財政困難,如延熹八年令郡國有田者每市交10錢為稅;另一方面也採取一些應急措施,主要就是減借百官俸祿,借王、侯國租稅和賣官鬻爵。
桓帝的賣官鬻爵是從延熹四年(161年)開始實行的。這一年,零吾羌和先零羌等少數民族起義,活動到了三輔 (今陝西省中部)地區,桓帝為了減輕國庫的財政支出,就下詔減發公卿百官的俸祿,借貸王、侯的一半租稅。
同時下令以不同價錢賣關內侯、虎賁郎、羽林郎、緹騎營士和五大夫等官爵。桓帝賣官鬻爵的弊政對當時影響極壞,不僅貪汙成了合法行為,直接破壞了吏治,而且由於貪官汙吏的搜刮,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併為靈帝時更大規模的賣官鬻爵開了先河。
劉志少時生性放蕩。與宦官張讓有斷袖之情,後被梁太后發現,梁太后和梁翼則利用張讓監視漢桓帝,漢桓帝因而對梁氏不滿,就想方設法的誅滅梁氏。
延熹二年(159年)八月,漢桓帝聯合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定計誅滅梁氏。八月初四日,漢桓帝在前殿,詔令司隸校尉張彪領兵圍梁冀邸第。
收繳大將軍印綬,梁冀與妻子都自殺了。衛尉梁淑、河南尹梁胤、屯騎校尉梁讓、越騎校尉梁忠、長水校尉梁戟等及中外宗親數十人,都被誅殺。太尉胡廣因此免職。司徒韓縯、司空孫朗下獄。五位宦官因功同日受封侯爵,當時被稱為“五侯”。
五侯得勢後,比外戚更加腐敗,他們對百姓們勒索搶劫,民不聊生,四處怨聲載道,漢朝政治更加衰頹,國勢益弱。漢桓帝統治後期,一批太學生看到朝政敗壞,便要求朝廷整肅宦官、改革政治。
宦官氣急敗壞,在延熹九年(166年)與德揚天下的司隸校尉李膺發生大規模衝突。漢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請願的太學生二百餘人,後來在太傅陳蕃、將軍竇武的反對下才釋放太學生,但是禁錮終身,不許再做官,史稱“黨錮之禍”。
歷史評價:
1、諸葛亮: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白話文:諸葛亮說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的。
2、范曄:前史稱桓帝好音樂,善琴笙。飾芳林而考濯龍之宮,設華蓋以祠浮圖、老子,斯將所謂“聽於神”乎!及誅梁冀,奮威怒,天下猶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自非忠賢力爭,屢折奸鋒,雖願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
白話文:范曄說前史稱桓帝愛好音樂,善於彈琴吹笙。包裝芳而考察濯龍宮,設定華蓋用來祭祀佛祖、老子,這將是對“聽命於神”吧!
等到誅殺梁冀,奮威怒,天下好像希望他休息。而五邪襲殘暴,流佈四方。如果不是忠臣力爭,多次挫敗奸邪先鋒,雖然希望依附斟彘,也已經不可能了。
3、虞世南:桓帝赫然奮怒,誅滅梁冀,有剛斷之節焉。然閹人擅命,黨錮事起,非乎亂階,始於桓帝。
白話文:虞世南說桓帝赫然憤怒,誅殺梁冀,有剛強果斷的操守。然而宦官專權,黨錮事件發生,不是在動亂,開始在桓帝。
4、周曇:能嫌跋扈斬梁王,寧便榮枯信段張。襄楷忠言誰佞惑,忍教奸禍起蕭牆。
白話文:周曇說不能嫌跋扈殺梁王,寧便榮枯相信段張。襄楷忠言誰奸佞迷惑,忍教壞人會禍起蕭牆。
5、王夫之:桓帝淫於色,而繼嗣不立,漢之大事,孰有切於此者!
白話文:王夫之說桓帝沉溺於女色,但後繼無子嗣,漢代的大事,哪有適合於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