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聯達教學
-
2 # 奇玉設計師
當然是有用的!它是把虛無縹緲的靈感構思~變成讓人看得見的輪廓樣子面貌!!就像我~靈感來了:想為自己設計一款獨一無二的漂亮棉馬甲!現在就穿在身上了♀️
-
3 # 手握流星畫圈圈
首先我要說明一點,設計的表現手法只是達成目標的工具,不是目的。
作為環境藝術專業的同學都知道,如何將自己的設計思路,理念完整的表達出來,給甲方最直觀的理解和認可,是每個設計師都會考慮的問題。人腦有時候有一種惰性,文字不如圖示,圖示不如影片。景觀三維動畫用一種動態的影象影片展示,給人一種強烈的代入感,再配上音效的話感官上的刺激比二維的圖畫要更加直接,理念的展示更加立體,讓人更容易接受。當然,三維動畫製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表現設計理念的同時如何渲染好場景,剪輯好鏡頭,切換好特寫,搭配好音樂,需要各種軟體搭配熟練運用。所用的時間成本也是比較大的。
-
4 # 天正CAD自學
景觀設計是多項工程相互協調的綜合設計,就其複雜性來講,需要考慮交通、水電、園林、市政、建築等各個技術領域。
各種法則法規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體的設計中,運用好各種景觀設計元素,安排好專案中每一地塊的用途,設計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質、滿足客戶需要、比較適用的方案。
景觀設計中一般以建築為硬體,綠化為軟體,以水景為網路,以小品為節點,採用各種專業技術手段輔助實施設計方案。從設計方法或設計階段上講,可簡單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 構 思
構思是景觀設計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說是景觀設計的最初階段。從學科發展和國內外的實踐來看,景觀設計的含義相差甚大。
我們這裡認為,景觀設計是關於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決土地、人類、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與健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它涉及區域、新城鎮、鄰里和社群規劃設計,公園和遊憩規劃,交通規劃,校園規劃設計,景觀改造和修復,遺產保護,花園設計,療養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領域。
同時,從目前國內很多的實踐活動來看,景觀設計著重於具體專案本身的環境設計,即狹義的景觀設計。兩種觀點並不相互衝突。
基於以上的觀點,我們認為無論是關於土地的合理使用,還是一個區域性的景觀設計方案,構思都是十分重要的。
構思首先考慮的是滿足其使用功能,充分為地塊的使用者創造、規劃出滿意的空間場所,同時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儘量減少專案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干擾。然後,採用構圖以及下面將要提及的各種手法進行具體的方案設計。
▼方案構思“四法”▼
1、草圖法
草圖法的特點和作用
在運用草圖法進行構思的過程中,可以捕捉靈感、自由發揮、不受約束。
能將自己的想法較明確地表達出來,也可以隨意修改。
2、模仿法
模仿法的核心在於透過別人的想法、構思,激發自己的靈感。
模仿法在仿生學領域的應用:模仿鷹眼的成像原理仿製出來的微型照相機、攝像機自動調焦的攝像頭等;人造衛星的拍攝系統;模仿飛鳥的翅膀結構原理製造出的飛機機翼等。
模仿法構思設計方案時,可以大致分為:
a.外形模仿
b.仿生模仿:形態仿生、結構仿生、原理仿生
c. 結構模仿
d.功能模仿
3、聯想法
要用聯想法進行方案構思,人們就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較廣的見識、較好的知識基礎及較豐富的想像力。
加一加
減一減
擴一擴
縮一縮
變一變
反一反
4奇特性構思法
▼方案的比較與權衡▼
1、概念:在多個方案經構思形成之後,我們往往要對這些方案進行評判和比較,同時要從設計的目的出發,針對一些相互制約的問題進行權衡和決策,最後選出較為滿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優點進行改進。
2、方案的比較:透過比較,明確了各個方案對設計指標的符合程度。但,要制定出最佳方案,還必須根據設計要求與設計原則對各個方案進行權衡。
3、方案的權衡:透過比較,明確了各個方案對設計指標的符合程度。但,要制定出最佳方案,還必須根據設計要求與設計原則對各個方案進行權衡。
注意:
(1)比較與權衡必須有依據(設計要求與設計原則)。
(2)比較與權衡是技術的思想方法的重要內容,比較是為了權衡,沒有比較就沒有權衡.
▼繪圖▼
構思是構圖的基礎,構圖始終要圍繞著滿足構思的所有功能。景觀設計構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平面構圖組合和立體造型組合。
平面構圖:主要是將交通道路、綠化面積、小品位置,用平面圖示的形式,按比例準確地表現出來。
立體造型:整體來講,是地塊上所有實體內容的某個角度的正立面投影;從細部來講,主要透過景物主體與背景的關係來反映,從以下的設計手法中可以體現出這層意思。
♦ 對 景 與 借 景
景觀設計的平面佈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築軸線和道路軸線,在盡端安排的景物稱為對景。對景往往是平面構圖和立體造型的視覺中心,對整個景觀設計起著主導作用。
對景可以分為直接對景和間接對景。直接對景是視覺最容易發現的景,如道路盡端的亭臺、花架等,一目瞭然;間接對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軸線或行走的路線上,其佈局的位置往往有所隱蔽或偏移,給人以驚異或若隱若現之感。
對景一般指位於園林軸線及風景視線端點的景物。對景多用於園林區域性空間的焦點部位。多在入口對面、湧道端頭、廣場焦點、道路轉折點、湖池對面、草坪一隅等地設定景物,一則豐富空間景觀,二則引人人勝。
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壇(臺)等景物作為對景。
正對:在道路、廣場的中軸線端部佈置的景點或以軸線作為對稱軸佈置的景點。
互對:在軸線或風景視線的兩端設景,兩景相對,互為對景。
借景也是景觀設計常用的手法。透過建築的空間組合,或建築本身的設計手法,借用遠處的景緻。如蘇州拙政園,可以從多個角度看到幾百米以外的北寺塔。這種借景的手法可以豐富景觀的空間層次,給人極目遠眺、身心放鬆的感覺。
1、借景的型別
①遠借
就是把園林遠處的景物組織進來,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樹木、建築等。
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北京頤和園遠借西山及玉泉山之塔;避暑山莊借憎帽山、留錘峰;無錫寄暢園借惠山;濟南大明湖借千佛山等。
為使遠借獲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遠眺。要充分利用園內有利地形,開闢透視線,也可堆假山疊高臺,山頂設亭或高敞建築(如重閣、照山樓等)。
②鄰借(近借)
就是把園子鄰近的景色組織進來。周圍環境是鄰借的依據,周圍景物,只要是能夠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借用,不論是亭、閣、山、水、花木、塔、廟。
如蘇州滄浪亭園內缺水,而臨園有河,則沿河做假山、駁岸和復廊,不設封閉圍牆,從園內透過漏窗可領略園外河中景色,園外隔河與漏窗也可望園內,園內園外融為一體,就是很好的一例。
再如鄰家有一技紅杏或一株綠柳、一個小山亭,亦可對景觀賞或設漏窗借取。如”一技紅杏出牆來”,”楊柳宜作兩家春”、”宜兩亭”等佈局手法。
系利用仰視借取的園外景觀,以借高景物為主,如古塔、高層建築、山峰、大樹,包括碧空白雲、明月繁星、翔空飛鳥等。
如北京的北海港景山,南京玄武湖借雞鳴寺均屬仰借。仰借視覺較疲勞,觀賞點應設亭臺座椅。
④俯借
是指利用居高臨下俯視觀賞園外景物,登高四望,四周景物盡收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湖原野、湖光倒影等。
2、借景的方法
①開闢賞景透視線
對於賞景的障礙物進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擋視線的樹木枝葉等。在園中建軒、榭、亭、臺,作為視景點,仰視或平視景物,納煙水之悠悠,收雲山之聳翠,看梵宇之凌空,賞平林之漠漠。
②提升視景點的高度
使視景線突破園林的界限,取俯視或平視遠景的效果。在園中堆山,築臺,建造樓、閣、亭等,讓遊者放眼遠望,以窮千里目。
如借時借光,借聲借香等。如朱熹的”半畝方塘”,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雲影”;上海豫園中的花牆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蘇州拙政園的”聞木樨香軒”,杭州西湖的”柳浪聞鶯”,則是借了鳥語花香。
表現在景區劃分、植物配置、建築景點、假山造型等方面。如利用花卉造景者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的表現手法。用樹木造景的有春柳夏槐、秋楓冬柏。
利用山石造景者有揚州個園的春石筍、夏湖石、秋黃石、冬宣石作法。運用意境造境的有柳浪聞葷、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進行大環境造景的有杏花村、消夏灣、紅葉嶺、松拍坡等。
南京有春登梅花
♦ 引 導 與 示 意
引導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採用的材質有水體、鋪地等。如公園的水體,水流時大時小,時寬時窄。
一座園林創作,關鍵在於引導的處理。引導是個抽象的概念,它與具體景象要素融匯一氣而體現園林思想與實用的全部內容。因此,引導決定諸景象空間關係,組織景觀的更替變化,規定景觀展示的程式、顯現的方位、隱顯的久暫以及觀賞距離。
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是指採用文字說明的形式,如路標、指示牌等小品。暗示可以透過地面鋪裝、樹木的有規律佈置指引方向和去處,給人以身隨景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 滲 透 與 延 伸
在景觀設計中,景區之間並沒有十分明顯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漸而變之。滲透和延伸經常採用草坪、鋪地等,起到連線空間的作用,給人在不知不覺中景物已發生變化的感覺,在心理感受上不會“戛然而止”,給人以良好的空間體驗。
空間的延伸對於有限的園林空間獲得更為豐富的層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間的延伸意味著在空間序列的設計上突破場地的物質邊界,它有效地豐富了場地與周邊環境之間的空間關係。
不管是古典造園還是現代景觀設計,我們都不能將設計思維侷限於單向的、內斂的空間格局,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之間必要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都是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它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平面佈置,而是關係到整體環境的質量,即便是一座僅僅被當作日常生活附件的小型私家花園也應當同周圍的環境形成統一的整體。
▼景觀滲透設計的常用手法及元素▼
包括栽植各樣植物、堆山疊石、理水、設建築小品等,包括造景、組景。從庭園佈局到樹木花卉形象的塑造,都需要在保持自然的基礎上加以再創造。
酒店的室內綠化設計應根據場所本身的性質,從維護生態環境角度出發,以植物為主進行佈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創新造景。
1、採用開放式空間形態,將室內空間向大自然延伸。
2、自然光的引入,使大堂、中庭等室內空間內外景互相融合。
3、水體與植被的運用。
(1)植物,綠化用植物主要有喬木、花木、藤蔓和水生植物。其中喬木大多是常綠觀葉喬木,一般都運用在高大的空間內,其樹冠能形成一系列傘形小空間,從而有效地彌補大尺度空間的荒涼感,並提高內部環境的自然化效果。
(2)動物。常用的動物有鳥、魚、龜和昆蟲。
(3)水體。室內環境中的水體一般都需經過人為處理後才能形成。明鏡似的水池有平和寧靜之感,若加上豐富的倒影則變幻莫測;蜿蜒的小溪,氣氛歡快;噴珠吐玉的噴泉千姿百態;奔瀉的瀑布則氣勢雄偉??如果水體與燈光、音響裝置結合,其效果更加動人。
(4)山石。常用於室內的山石以湖石、黃石、英德石、黃蠟石和石筍為主。當然此外還有大量使用的普通山石,以及用於水池砌邊和鋪底的卵石等等。
(5)室內綠化與花卉盆景。室內植物造景是人們將自然界的植物進一步引入室內建築空間、公共的共享建築空間中。共享空間以遊、賞為主,也有些用於飲食與休息,空間一般較大,植物景觀宜活潑、豐富多彩,也可設計地形、山、水、小橋等構築物,如廣州白天鵝賓館及北京崑崙飯店大廳共享空間的景觀。
室內植物造景需科學地選擇耐蔭植物並給予細緻和特殊的養護管理以及合理的設計與藝術佈局,加上現代化的採光、採暖、通風、空調等人工裝置改善室內環境條件。
創造出既利於植物生長,也符合人們生活和工作以及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環境,讓人感到舒適、雅緻、美觀,猶如處於寧靜、優美的自然界中。
♦ 尺 度 與 比 例
景觀設計主要的尺度依據在於人們在建築外部空間的行為,人們的空間行為是確定空間尺度的主要依據。如學校教學樓前的廣場或開闊空地,尺度不宜太大,也不宜過於侷促。
太大了,學生或教師使用、停留會感覺過於空曠,沒有氛圍;過於侷促會失去一定的私密性。因此,無論是廣場、花園或借都綠地都應該依據其功能和使用物件確定其尺度和比例。
關於具體的尺度、比例,許多書籍資料都有描述,但最好的是在實踐中把握感受。
1、空間組織中的尺度概念
空間是設計的主要表現方面,也是遊人的主要感受場所。能否營造一個合理舒適的空間尺度,決定設計的成敗。
1、空間的立體造型
園林景觀空間中的立體造型是空間的主體內容,也是空間中的視覺焦點。其造型多樣化從視覺審美及藝術性角度而言,首先要與周圍環境的風格相吻合統一,其次要具備自身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使其在視覺流程上與周圍景觀產生先後次序,在比例、形式等構成方面要具有獨特的藝術性。
空間的不同尺度傳達不同的空間體驗感。小尺度適和舒適宜人的親密空間,大尺度空間則氣勢壯闊、感染力強,令人肅然起敬。
2、空間的平面佈局
園林景觀空間的平面規劃在功能目的及以人為本設計思想的前提下,體現出一定的視覺形式審美特點,諸如比例、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統一等原則的運用,使道路、廣場、建築、設施等與綠地交錯分割,充分發揮點、線、面等構成要素的造型作用,勾勒出明確的平面形態輪廓,表現出極具視覺美感的佈局形式。
平面中的尺度控制是設計的基本,在設計時要充分了解各種場地、設施、小品等的尺寸控制標準及舒適度。不僅要求平面形式優美可觀,更要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例如3~4m的主要行車道路,兩側配置葉木的枝葉在靠近道路0.6~1.5m的範圍內應按時修建,用於形成較為適當的行車空間。
2、植物配置中的尺度概念
1、園林中利用植物而構成的基本空間型別
(1)半開敞空間--少量較大尺度植物形成適當空間。它的空間一面或多面受到較高植物的封閉,限制了視線的穿透。其方向性指向封閉較差的開敞面。
(2)開敞空間--用小尺度植物形成大尺度空間。僅以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為空間的限制因素。
(3)完全封閉空間--高密度植物形成封閉空間。此類空間的四周均被植物所封閉,具有極強的隱密性和隔離感,比如配電室、採光井等周圍被植物遮蔽,增加隱蔽性和安全性等.
(4)覆蓋空間--高密度植物形成限定空間。利用具有濃密樹冠的遮蔭樹。構成頂部覆蓋而四周開敞的空間。利用覆蓋空間的高度,形成垂直尺度的強烈感覺。
2、植物配置中的尺度,應從配置方式上體現園林中的植物組合方式,體現出植物造景的視覺藝術性。
根據植物自身的觀賞特徵,採用多樣化的組合方式,體現出整體的節奏與韻律感。
孤植、叢植、群植、花壇等植物造景方式都體現出構成藝術性。孤植樹一般設在空曠的草地上,與周圍植物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適合的視線距離為樹高的3~4倍;
叢植運用的是自由式構成,一般由5~20株喬木組成,透過植物高低,疏密層次關係體現出自然的層次美;群植是指大量的喬木或灌木混合栽植,主要表現植物的群體之美。
種植佔地的長寬比例一般不大於3:1,樹種不宜多選。此外,還有樹木高度上的尺寸控制問題,或者縱橫有致,或者高低有致,前後錯落,形成優美的天際線。
3、鋪張設計中的尺度概念
鋪裝的尺度包括鋪裝圖案尺寸和鋪裝材料尺寸兩方面,兩者都能對外部空間產生一定的影響,產生不同的尺度感。
圖案尺寸是透過材料尺寸反映的,鋪裝材料尺寸是重點。室外空間常用的材料有:鵝卵石、混凝土、石材、木材等。混凝土、石材等大空間的材料易於創造寬廣、壯觀的景象,而鵝卵石、青磚等易於體現小空間的材料則易形成肌理效果或拼縫圖案的形式趣味。
回覆列表
從宏觀上講,一個場地的景觀設計方案是有無限可能性的(構成上的多種形式,不同的設計出發點,變來變去的甲方以及其變來變去的喜好= =);並且方案間似乎並沒有非常明顯的極端對錯之分。比如,我們不能說一段園路做成曲線而不是直線就是錯的,但是可以說園路做成曲線而非直線對於場地更合理。因此,景觀設計可以看做是一個尋找問題最優解的過程,需要設計師對場地資訊進行篩選和構思,找到最適合場地現狀的處理辦法(比如針對生態、歷史、造價等問題的解決措施)。一開始場地可能很複雜,有很多不同的要素要考慮,我們也會產生很多零碎的設計靈感;但正是藉助分析,我們才能得到設計場地的限制條件,並以此約束方案構思,使之變得具體和合理。
當然,每個場地的特徵都具有唯一性,分析的內容也需要靈活考慮。以下僅簡單舉幾個具有普遍性的例子來籠統的說:
01透過對場地高程的分析,我們對於哪裡堆山,哪裡挖湖——哪裡填挖方更有利於土方平衡,有利於造價的控制——就會有更清楚的認識;可以根據高程(等高線)考慮道路坡度或者視線的遮擋、疏密、開合變化,從而對園路做出佈局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