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HANGE陳

    離開校園進入不同行業,迎接人生每一份工作的挑戰,對涉世未深、缺乏職業規劃能力的畢業生來說,存在著相當大的壓力,最重要的矛盾是與先前理想中的職位相差甚遠,面臨著巨大轉型壓力。

    轉型需要七個轉換,實習,則是完成從學校人到職場人轉型的過渡過程,第一份工作能否選好、做好,是至關重要的。在轉型的過程中,敬業、心態、誠信、禮儀則是職場新人成功的四大法寶。

    一、 從宏大的“人生理想”向現實的“職業理想”轉換 第一份工作對大學生們的衝擊是巨大的,從高高的象牙塔走下來的他們懷抱的是理想化的思維方式,是指點江山的做事方法。然而就業壓力大,選擇餘地小,能夠專業對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讓他們感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太大,一時難以接受。先前宏大的理想,在現實面前已經失去目標,失去動力,只感到實現是遙遙無期的事情。因此,情緒低落。 當務之急需要的是把理想轉化為職業目標,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去實現職業目標。搭起一座橋樑讓自己從理想走入現實。實現職業目標有很多的途徑,要結合自己的綜合因素去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途徑,更快的實現職業目標,從而最終實現職業理想。從實現職業理想的角度看,我們所做的工作一定要與職業目標有密切的相關性,否則,所做的工作將不會對職業理想產生支援,那實現職業理想的就會再次成為空想。

    二、 從青蘋果“學校人”到成熟“職業人”的轉換 同樣的實習經歷,可以出現不同的出路和結局。關鍵是你自己的路怎麼走,雖說自己做主,但也要首先認識到究竟要在實習過程中獲得什麼,怎麼才能把握實習機會為自己求職增加砝碼?實習生一定要擺平心態,在做事方面,首先要建設的是自己的心態。一顆浮躁的心會帶著你的眼睛在各個職位、各個企業之間來回遊移,你會覺得這個工作你能做,那個你也能做,最後導致你連最簡單的都做不好。 要學習企業中那些卓越人才必備的八大基本素質:創新能力、學習能力、自信自立、自律、積極樂觀、執著追求、責任感、合作開放。

    三、 從單純的處理問題方式向複雜的人際關係轉換 新到一個公司,嶄新的生活方式、陌生的社會環境、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他們感到不習慣。沒有耐心去思考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因此,難以適應、四處碰壁。 在做人方面,首先要揭掉自我標籤,低調做人。現代大學生的特點是張揚個性,彰顯自我風格,追求與眾不同。這種風氣與氛圍培養了不少“特別”的大學生。但工作崗位不是上演個人秀的舞臺,因此,剛剛邁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們一定要注意自我形象問題,做事一定要低調。少說多看,儘快熟悉人際關係,融入環境。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臉,才氣見於事,義氣施於人。處事對上司先尊重後磨合、對同事多理解慎支援、對朋友善交際勤聯絡,複雜的人際關係是社會構成的一部分,親和力太小,摩擦力太大。一不小心,天時、地利、人和都離你而去。融入環境的手段之一是要學習基本的禮儀知識。職場有職場的規則,單純的講禮貌是不夠的。身處其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符合職場規範。禮儀是構成形象的一個更廣泛的概念,包括了語言、表情、行為、環境、習慣等等,相信沒有人願意自己在社交場合上,因為失禮而成為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並因此給人們留下不良的印象。 對大學生來說,禮儀是一門必修課。免得在職場上碰了釘子才想去補課。

    四、 從系統的理論學習向多方位的實際應用轉換 在應屆畢業生進入公司的時候,企業都會對職場新人進行新員工入職培訓,要多學多看,多虛心請教,才能積累工作經驗。 五、 從散漫的校園生活向緊張的工作模式轉換 每當新生力量進入單位,都會帶來新的氣息,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對於大多數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中專畢業生來說,除了工作能力之外,還要有實幹精神、懂得人際溝通。不但要完成好屬於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還要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能否做好那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誌,也是一個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主要因素。做好自己不願做的事,學會妥協,向職場妥協、向現實妥協。

    六、 從浮躁的心態向逐步理性化轉換 轉型需要時間,與企業的磨合需要時間,積累經驗也需要時間,具備競爭力同樣需要時間。要給他們融入職場的時間,他們需要過渡過程。哪怕時間很短,這個過渡過程必須經過。企業會給實習生時間和機會,但自己不能以此為藉口,要積極努力,從浮躁的心態中走出來,儘快進入符合企業要求的狀態,這是理性化的成熟表現。 企業看重應屆大學生,主要就是看到了隱藏在這些年輕人身上的“發展基因”。實習是一個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階梯,如果實習好了,機遇也就會隨時光顧你,或者拿到實習單位的Offer,或者把實習經驗成跳板。不管什麼用人單位,他們都需要一個謙虛謹慎、好學上進的員工;勤奮刻苦,把遠大志向落到實處、樹立責任感、執著追求事業的態度。對待實習兢兢業業,最後就能留在實習單位。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學生自以為不會留在實習單位,或者這山望著那山高,敷衍了事地對待實習工作,領導安排的工作不能完成,還總想搞點貓膩,偷偷出去應聘,結果,新的公司沒聘上,實習的公司又丟掉。

    七、 從家長的呵護向自己保護自己轉換 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就業大軍時,往往對就業的相關期限、實習權益,一知半解。原來依賴家長,現在需要自立。需要自己判斷、自己選擇。如果選擇去一個根本不瞭解的公司,這是一種冒險,不要輕易決定第一份工作,一般來說,新人的第一次對職場的體驗是刻骨銘心的,它會使新人對職場產生一種固定印象,形成固定心理狀態,從而影響到今後的職業心態和職業規劃。因此,走好職場的第一步,能夠使大學生更好地為企業及社會服務,更大的發揮自己的潛力,若是為了在畢業前找到一份工作,或者迫於其他同學簽約帶來的壓力而草率接受一份自己並不滿意的工作,都是不可行的。 對於一家自己嚮往的公司,作為實習生當然應該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爭取最終能被錄用。但是我們也要警惕,一些用人單位制度由於不完善有苦難訴,是不是侵犯了我們自己的權益。

    在畢業以前,我們作為在校生,無法享受勞動法的保護,但一旦我們畢業了,我們就要懂得維護自己,以防一些不法的公司將自己作為廉價勞動力使用。學會在社會上獨立的站立,學會保護自己。面對人生的種種挫折,學會應對,學會維權。

  • 2 # 唐山校園大白

    感謝你的邀請,作為一個校園平臺,我們接觸了四屆的畢業生不同學校的學生,對於專科生來講首先是文憑這個問題,很多就業單位已經越來越不看重專科生這一趨勢,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專科的專業越來越少,越來越偏向於職業教育相關導向,因而在轉變中應該區分自己的未來的規劃,未來的規劃按繼續教育來看,大學本科文憑的含金量越來越少,因而需要廣大的專科生注意一下,身份轉變時候好好的進行區分

  • 3 # 人生如水16

    說實話這個標題很大,我無法系統的回答,但我身邊卻有個例項,說出來供大家參考,我朋友的孩子,小男孩當時考的遼東學院學的化工專業,這孩子在學校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三年後分到江蘇的一個化工場,但是上了三個月班就跟他爸爸說我要專升本,他爸爸問為什麼,他說爸爸到實際工作中跟我想象的太不一樣,首先工作環境化工企業味太大,人際關係也不一樣,他說我們六個人上夜班,到凌晨都睡著了,檢查的來了只有我被抓被罰款,這樣的環境不是我想要的,朋友說孩子你想讀書,讀吧爸爸支援你,這孩子也掙氣當年考的大連財經專升本,今年又成功的考取了本院研究生,說到這我不是想說什麼勵志不勵志,只是想說專科生到社會工作選擇性不多,多為一線工人,大家要有思想準備,好,謹供參考,勿噴。

  • 4 # 清風心理工作坊

    從校園到社會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雖然在校期間我們透過兼職、實習等各種途徑對社會都已有了或多或少地接觸和了解,但是,職業社會與校園生活還是有較大的差異和變化。這些差異和變化主要表現在:

    (一)迥然不同的環境

    1.由“他律”到“自律”的變化

    大學時代的學習生活是一種集體生活,住的是學生公寓,若干人同一間宿舍,在集體飯堂用餐;學校實行統一的生活作息制度,對學生提出統一的行為規範,學生按照統一的時間表、統一的要求進行學習和生活。經濟上,主要還是依賴自己的父母,沒錢花了可以伸手向父母要。因此大學時代的生活基本上還是一種依賴學校和家長的“他律”生活。走上工作崗位後,單位只在工作時間內對員工提出要求,其它時間由員工自由支配,員工在生活上享有很大的自由度,不再向大學時代有嚴格統一的管理方式來約束。業餘時間是用來學習、鍛鍊身體,還是打牌、泡吧,由你自己選擇;晚上是十點睡覺還是凌晨兩點睡覺,也由你自己決定。總之,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學習、交友,乃至認識人生與社會,都需要自己去決定、去選擇。經濟上也開始自食其力,錢怎麼花,花在那些上面,全由自己決定,沒錢用也不再好伸手向父母要,而是得自己想辦法。因而,生活完全是自主的和“自律”的。

    2.生活節奏的加快

    走上工作崗位後,生活軌跡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生活內容不再象學生時代那樣單一,而是更加豐富多彩。我們追求的不再僅僅是知識,而且還包括事業的發展和家庭的幸福美滿。剛進入工作單位,我們會同時遇到許多新的工作問題、生活問題,有許多的東西需要學習。我們可能剛下班,就要匆匆忙忙趕往某個教室參加培訓或進修。較之學生時代,生活的強度、難度和緊張度都加大,生活的節奏也加快了。

    (二)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中國心理學研究會對100名大學畢業生進行過心理測試。問及“你期望從事的職業是什麼樣子?”時,90%的人回答:

    能有一個利於發揮自己才華的環境。

    能有理解並任用自己的好領導。

    能與同事和睦相處。

    個人生活上有房子,福利待遇好。

    ……

    象上面提到的那些畢業生一樣,我們對自己的職業都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和理想化的色彩:理想的單位、滿意的崗位,還有好的工作條件和福利待遇;領導的重視和在單位中擁有較高的地位,能夠在單位擁有一定的發言權或參與決策,並很快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然而現實生活並非想象中的那麼完美,兩者往往是存在差距的,有時這種差距甚至非常大。當我們到單位報到後就會發現原先的估計和對自我的設計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現實並不是那麼回事。工作環境或工作條件比我們的想象要差得多,我們得不到想要的待遇,甚至與中學同學或沒有上過大學的人的收入都要低。單位領導對我們並不很在意,甚至經常向我們傳達這樣一種資訊:“如果你不願意呆在這兒,那就走吧。大把的人在外面排隊等著呢!”我們在單位人微言輕,我們的意見和建議無人理睬,甚至遭到同事的譏諷。整天干著繁瑣的小事與雜事,所學的專業毫無用武之地……

    (三)全新的角色期望

    如果說昨天還是一個接受教育、儲備知識和為走向社會做好全面準備的大學生,那麼今天的我們已經變成了一個肩負重要社會使命的職業工作者了。角色的轉變,意味著外界對自己角色期望的變化。

    大學生的角色是受教育,儲備知識,掌握本領,接受經濟供給和資助,逐步完善自己的過程;職業工作者的角色則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透過具體工作為社會付出,獨立作業,具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以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的過程。兩者的區別表現在:

    1.角色責任不同。大學生角色的責任,主要是努力吸取知識,使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將來的職業和工作做準備。責任履行得如何,主要關係到本人知識掌握的多少和能力培養的程度。而職業角色的責任,是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自己的職責,依靠自己的能力或技能去為人民服務,完成某個事項的過程。職責履行的如何,不僅影響到個人價值的實現,還會影響到單位、行業的聲譽。

    2.角色規範不同。學生角色規範主要是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規範學生的行為,使其培養成為合格的人才。職業角色規範則是社會提供的從業者的行為模式,因職業的不同而不同。這些規範既具體有嚴格,違背了就要承當一定的責任,甚至法律責任。

    3.角色要求不同。在工作之前我們更多的扮演旁觀者、評論者的角色,可以盡情的評頭論足,指指點點,發表一些情緒化的言論,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圖一時之快,而後就拋之九霄,可以不聞不問了。一旦走上工作崗位,我們就不再是一個評論家、旁觀者,這時一切空乏的議論都無濟於事,需要的是切實可行,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完成任務,達到目標。在一個崗位上,我們就是主人,我們有自己要履行的職責,要完成的任務。因而,離開學校就業以後,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是少評頭論足,多提建議;少發議論,多做實事。

    4.角色行為方式不同。學生的活動多是孤立的活動,上課、自習、社會實踐,雖也需要別人的配合,以及配合別人,但個體活動是主要特徵,活動結果的承擔也是個體化的。在這一特徵下,特立獨行,私秘化都是可行的,無害的。但作為職業工作者,其活動更具團體化。這一部門與另一部門,這一崗位與另一崗位,更需要密切的配合和有機的連線。在這些活動中資訊是共享的,合作是重要的,特立獨行往往不會成為成功的催化劑,甚至會妨礙工作的進行。如果說學生時代是提倡成為一個獨唱演員,工作後則更提倡做一個合唱隊員。

    (四)更為複雜的人際關係

    所謂人際關係,是指人們在各種具體的社會領域中,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聯絡,它反映在群體活動中人們相互之間的情感距離和相互吸引與排斥的心理狀態。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努力把自己培養成高素質的、符合社會需求的職業工作者是我們在校期間學習的主要目的。能否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主要取決於我們本身,決定於內部因素,雖然大學裡同樣存在競爭,但競爭只是促進學習的手段,並未從根本上影響學生的利益,由此決定了學生的人際關係是比較簡單的。而同事之間的關係遠比同學之間微妙複雜的多。在校園裡,我們可以和要好的同學無所不談,因為大家沒有太大的利害衝突,而辦公室涉及到升職、降職、加薪、減薪,蘊涵了太多的矛盾。例如,同事之間,常面臨多個人競爭一個職位的情況,有些人為了實現目的,就可能不惜採取造謠中傷等手段;你可能在自己的工作或專業中有創新、有發明,工作成績斐然,卻得不到重用,而那些溜鬚拍馬、請客送禮的人可能業績平平,但加薪晉升卻屢屢光顧;有的同事很善於把功勞攬為己有,責任卻推卸於你……當然,工作後的人際關係不一定象上述的那樣複雜與兇險,但諸如怎樣與領導相處、怎樣談判、怎樣勸人等人際問題卻實實在在的常常困擾著我們。而初入社會的我們,面對這些人際現象和人際問題,常常既感到難以理解又束手無策。

    (五)更高的學習要求

    學生的本職工作是讀書,對其學習的要求主要是接受知識。在這一時期需要兼收幷蓄,博覽群書,進行知識的儲備。誰的書讀的多,誰的知識紮實,誰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強,誰就是好學生。作為一個職業工作者,其本職工作是完成崗位職責,此時雖然也要學習,但更主要的是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工作中問題,光說自己讀了幾年書,讀了多少書是不夠的。誰不能解決問題,誰就沒有角色到位,就不是一個好的工作人員。這時解決問題、處理矛盾的能力,與人聯絡的能力、組織協調的能力等就變得更為重要。

    我們面臨的工作是多元化的、多變數的,書本上教授的最好方法也不可能與實際直接對應,而且我們所學到的知識總是滯後的,社會的變化發展則是超前的,因此作為一個工作人員在面對問題時必須能將書本上的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另外,社會的發展和變化還要求我們不斷的更新知識,因此,再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也是必需的,終身學習是時代給我們提出的新要求。

    要實現從在校生到職業人的真正轉變,需要從根本上去處在長期的校園生活中形成的心理認識,實現心理特徵的轉換。在校生的心理特徵,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可以只與喜歡的人在一起;可以喜形於色;只要考試pass,上不上課都無所謂;事情是自己做的,成績當然只歸功於自己;喜歡做“與眾不同的人”。 可以說,在校生的這些心理特徵在進入職業社會後都必須有所轉變。具體來講,轉變有以下六個方面:

    1.由個人導向轉為團隊導向 在學校當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模式將不會適合於職業社會,個人的成功必須與整體的成功結合才有意義。這其中的轉變包括:重個性轉變到重標準;以個人為衡量標準轉變到以集體為衡量標準;講獨創轉變到講協作;獨行轉變到合作。

    2.由情感導向轉為職業導向 情緒外化是學生的顯著特徵之一,高興與不高興,喜歡與不喜歡,都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表達,而不需要過多地考慮別人、團體的態度和要求。這與職業人的高度理性行為是格格不入的。作為一個職業人卻要學會控制自我感情,不允許隨心所欲地處置問題。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應聘在哪個崗位上,在履職的過程中都不是代表自己的。崗位賦予了崗位人以權力,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你不再是你自己,而成為一種職業,這個職業有這個職業的要求、規範和活動範圍,你在履職過程中必須遵守這一要求和規範,而不允許隨心所欲。這裡的具體轉變包括:情感人轉變到職業人(注重遊戲規則);個人好惡轉變到敬業精神;情緒左右轉變到職業驅動。

    3.由成長導向轉為績效導向 在學校中,學生考慮的往往是自己的成長,學生的衡量標準是成績。而參加工作後,職業人考慮的往往是經營績效和利潤。具體來講,轉變包括:智慧生活轉變到經濟生活(考慮經濟上的投入產出);文化目標轉變到利潤目標;個人成長轉變到所在單位成長。

    4.由思維導向轉為行動導向 學生學習,重在開發智力,學習知識,往往都是思維的訓練。這又和職業人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轉變也就必不可少了。具體包括:思維至上轉變到工作至上;想到就行轉變到做到才行;理論家轉變到實幹家;注重是非分析轉變到注重是否合適。

    5.由個人資源轉為組織資源 這也是與前面的轉變相對應的。學生以個人導向為主,相應的依託個人自己的資源來生存和發展,而職業人在組織中,依託和利用的資源來自於組織。具體來講:利用個人資源轉變到組織化的資源支援平臺;獨立發展轉變到與單位共同發展;依靠個人轉變到依附單位。

    6.由興趣導向轉為責任導向 學生的生活更多是憑藉自己的興趣,而職業人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職責所在,義不容辭。這裡的轉變包括:興趣所在轉變到承擔責任;個人利益為本轉變到單位利益為本;追求快樂轉變到追求信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新手管理者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