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忘不掉的美好時光

    2,找個相對安靜的地方,平心靜氣地坐下來,最好不要躺著讀書(一來傷眼睛,而來容易睡著)

    最後提示一句,如果很喜歡讀書,可以選擇電紙書,體驗不比紙質書差多少,攜帶方便,買書也便宜。

  • 2 # 書蟲小墨

    我認為還是去正規的書社,在那種環境下你會不自覺的看進去。手機雖然方便但是對眼睛不好也容易收到打擾資訊。最好去付費的地方,環境好,氣氛也好。我和孩子每次都是不知不覺就看了幾小時,還會推薦好的書籍,有質量的書也會多一些,也會定期更新很多書目。現在手機文章影片太多,資訊量也多,是方便快捷,但是導致現在拿書看的人越來越少,真不希望孩子們都戴著眼鏡刷手機。

  • 3 # 筆夏昇嬅

    讀書講究的是心靜,靜心才能體會文字的意境和語意。

    毛澤東說過,讀書要於鬧市口才是真讀書,既能磨練一個人的心性又能鍛鍊意志力。

    但我覺得這應該說的是有強大的自制力的人,對於我們而言,還是要先隔絕外界干擾,最好的辦法就是關掉一切能干擾你的通訊網路。

  • 4 # 蝸牛徐徐

    後來,經過我的不斷實踐,終於找到幾個小方法幫助自己進入讀書狀態:

    1、尋找好環境。

    在家裡看不下書的話,建議去附近的圖書館坐坐,尤其是大城市的圖書館,不管什麼時候去都會有人坐在那裡看書,加上環境安靜,大家積極向上的模樣也會感染到你,覺得不認真讀書真是對不起這麼好的環境。

    如果說生活在小城市,沒有圖書館的話,也可以去書店逛逛,在那也會有不少愛讀書人士。

    2、利用番茄鍾等APP

    給自己規定時間閱讀,不到時間不能玩手機,像番茄鍾可以設定25分鐘時間,只要你開始閱讀,就會不由自主地繼續讀下去。

    3、強迫自己做輸出

    讀書如果沒有輸出的話,是沒辦法檢驗自己究竟學到什麼,也沒有成就感。

    輸出可以是摘抄好詞好句,寫自己讀書後的感悟,也可以是仿寫一段故事……只要你喜歡的形式都可以。

    4、讀自己喜歡的書

    經常有人說要看經典書籍,要廣泛涉獵讀書才有意義。可是,有些書我就是看不下去啊,也許我的生活經歷、我的文化水平、我的思維並不喜歡那些難啃的大部頭。

    讀書是讀給自己的,不是為了顯擺而讀,一本書,如果不是真正喜歡的話,是不會領悟到作者想表達的世界,也沒有讀書的歡喜。

    當然,隨著你讀書越來越多,你想看的書也會越來越多,想了解的世界也會越來越大,可那都是後話。如果沒有一開始的熱愛所支援,都不會堅持到有成果的那一天。

    5、多看紙質書

    雖然現在電子閱讀很方便,我也經常是電子化閱讀。

    可是,長期用手機閱讀,難免會少了讀書的意味,總覺得自己投入不進去,讀紙質書就不一樣了,聞著紙張的味道,一字一句的,像以前上學那樣,看到喜歡的句子,還能用鉛筆標註一下。

    到現在,我還是會經常買紙質書,先在網上粗略看下評分,看前面幾節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內容,如果覺得不錯的話,就會趁著打折時候買下來。仔細算算,買書的價格並不貴,少出去吃幾頓,就能買好多自己喜歡的書了。

  • 5 # 豬豬貓張讀書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只要你想讀,任何時候都可以讀。

    首先,手機普及,很多出版書籍都可以找到電子書。

    紙質書和電子書內容一樣,誰能說讀電子書就不是讀書了呢?而且我偏向於閱讀電子書,原因有6點:

    1.電子書便於攜帶,只要你有手機就能讀。

    3.電子書方便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比如通勤時間,上廁所時間,等人時間,甚至做家務的時候都可以聽有聲書。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電子書正是應碎片閱讀而生的。

    4.電子書方便做筆記。傳統的紙質書做筆記的時候,你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到筆記本上,費時間,很多時候抄著抄著,忘記自己思考的內容,而且不方便儲存。

    現在電子書,用手指在移動裝置上輕輕劃過就可以做劃線。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上,然後把你思考的東西直接輸入到移動裝置上。

    5.在電子書上做筆記後便於一鍵儲存到你的雲筆記中。或者直接儲存在讀書app上。節省了很多時間。當你要產出內容時,方便查詢。

    其次,你說的讀書碎片化的問題,我認為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我們要做的是適應這樣的變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解決。

    1.立即行動起來。無論是看紙質書還是電子書,先看起來再說。如果你是家庭主婦,除了照顧孩子,幹家務以外,相信你可以找到相對自由的空閒時間,不需要太多,每天1個小時就夠了。

    你可以在孩子睡覺後,或者醒來前看書。有句話說得好,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是會有的。

    2.提高閱讀速度。強迫自己1小時內讀完一本書。

    要達到這樣的閱讀速度,要充分意識到,你不可能從頭到尾去讀,而是挑重點的和對你有用的章節去讀。而且,你每讀一個章節,都是你未讀章節裡面最重要的那一章。並且,確保在你開始讀一本書之前,你有好好讀過書的前言、序、後記和目錄,從整體上獲取本書的大致資訊。甚至書的封腰和背面的推薦語就濃縮了書的精華中的精華。在獲取這些重要資訊後再從目錄中挑選重要章節和想讀章節。

    利用好封腰和背面提供的資訊,可以幫助你快速掌握書的精華。

    3.保持讀書的熱情的最好方法就是,從你最感興趣的書開始讀。做好筆記,記錄好自己的想法。

    第三,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上下班時間,坐地鐵公交的時間,排隊等人等時間。

    你想,上面的這些時間,沒有什麼產出,浪費了還真是可惜。但是,如果一有空,就掏出手機看自己感興趣的電子書,沉浸其中,讓書的營養滋潤你的心田,讓你越來越喜歡愛上閱讀的自己,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

    由上可見,充分利用電子書的優勢,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點速讀的方法,從讀自己喜歡的書開始,可以讓你靜下心來讀書。

  • 6 # 非常有讀

    常言道:學無止境!讀書確實沒有止境,然而讀書卻有境界。有的人為了生計謀職而讀書,有的人為了博學而讀書,有些人為了興趣而讀書,而有些人則為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讀書。現如今,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新媒體的崛起使現代社會講求“效率”,我們的時間被無情分割成了碎片。快節奏的生活、私人時間的碎片化,屬於自己的“整塊”時間越來越少了。手機變成了一個迅速獲得一切所需訊息又能消磨時間的工具。

      我們成為“低頭族”,走路、排隊、坐公交的時間都被手機吞噬著。透過眾多網路媒體平臺,我們獲取熱門新聞、文化娛樂、生活常識的各種訊息越來越便捷。這些媒體平臺所提供的碎片式閱讀,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多元化攝取資訊的需求,可問題也紛至沓來。——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新媒體的崛起,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碎片化閱讀呢?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我們每天被大量的資訊包圍,總是害怕失去重要的資訊,彷彿一會不刷手機就會脫離於圈子和組織,不知道當下在流行什麼話題。 同時,又覺得大把的時間被浪費掉,負疚感又出來了。想放下手機透過學習來提升自己,一時興起買了一大堆書,然後又將它們束之高閣,再次抱起手機,陷入死迴圈! 確實,相對於鑿壁偷光的古人,相對於青燈古佛的僧人,我們處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到處都是碎片化的干擾,那麼,我們該怎麼讀書呢?現在給大家推薦日本作家齋藤孝的《深閱讀》一書,該書講述了在資訊爆炸時代,我們有效讀書的正確“姿勢”:

    一、帶著問題去閱讀

    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是要讀什麼,僅僅就是在不停地刷手機。讀書也是如此,我們要知道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休閒,那就去看雜誌或小說好了;是為了解決當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那就去看工具書;如果是為了學習提升,那就要知道應該讀哪個系列的書,入門是哪一本,進階的是哪一本,制定學習計劃,一點一點啃讀。 為什麼說呢?因為很多人讀書僅僅是為了去做那個翻書的過程,然後自我安慰。其實,一切沒有收穫的閱讀都是在浪費時間!如果讀書沒有收穫,還不如去旅行,因為旅行也是增長閱歷的途徑啊! 閱讀的問題有兩類,一是我想知道的,讀書前想想我要透過閱讀這本書,獲得什麼樣的知識?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讀過以後我將有什麼樣的收穫?二是我不明白的,在快速瀏覽書籍後,想想作者為什麼要按這個順序呈現知識點?這個知識點為什麼要這樣表述?哪些是我以前不懂的?現在仍然有哪些還看不明白? 前者是把大腦變成擠過後的海綿,為快速吸收做準備;後者是追隨作者的思路,把書讀深讀透,讀到骨髓裡去。

    二、不只是用眼睛看

    現在讀書往往只用眼睛,但是我們小時候學語文都是朗讀的,一篇好文章叫作“朗朗上口”,所以我們常常說“讀書”而不是“看書”。我們要把讀書變成立體的,核心就是不單單是在用眼睛去看書,而是用“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書籍,喚醒身體和思想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全方位的感覺和體驗,這也是佛教所說的“六根”和“六識”。

    三、把書放在框架體系中去讀

    作者齋藤孝理想中的書架是一整面牆的那種,分成許多小格,每一個格子裡對應一個主題的書籍,整個一面牆就是一個知識體系。每讀一本書,都是放在體系中去思考去閱讀;當需要回顧時,只要看一下書架上的書脊,就能聯想起書中的內容。其實,以書脊聯想書中的內容,需要詳細內容時再去查閱相關章節,為了精確範圍還可以給每本書加上標籤,按標籤分類進行查詢,方便又高效!

    四、快速閱讀

    五、以輸出帶動輸入

    《邏輯思維》中羅胖談到自己的學習方法時說,讀過的書哪怕是一個字,也要寫總結,因為只有寫下來的,才是屬於自己的。那麼快速輸出的方法是什麼呢?一本書如何快速寫出書評呢?一是轉換視角,用自己第一人稱的視角去審視書中的內容,換一種方式去表達出來,這裡面要加入自己的閱讀體驗和過往的生活經驗,把所有看到的,想到的,放到書的知識框架中,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二是善於引用,引用書中精華的觀點、精典的句子,以此為依託,由一點發散開來,與自己既有的知識相結合,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具體的事例,就是一個不錯的輸出。最近流行的讀書會、拆書幫,都是一夥人在一起,相互督促、相互交流,以輸出帶動輸入的具體形式。

    獨處的時候是讀書的最佳時間

    閱讀的最好時機就是自己一人獨處的時候,與其無所事事的刷手機,不如試著讀一會書。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懷著孤獨感和缺失感,這正是我們讀書的契機——唯寧靜可以致遠矣!

    以上就是碎片化時代讀書的正確方式。

  • 7 # 職場火鍋

    在手機時代+網路時代,我們獲取資訊更便捷了,途徑更加多元化。對普通人來說,這是好事。精英群體潛意識認為,只有在書店、在圖書館購買閱讀書籍才是正道,只有透過閱讀紙質書和查閱文獻,才能獲得深入的知識。普通人從數字化途徑,從影音傳媒獲得的知識都是碎片化的,會令人越來越愚蠢。

    但是,普羅大眾本來就不善於從讀書中主動獲得知識。讀書獲取知識是個靜態的、緩慢的過程。從數字化途徑獲取的直觀的、碎片化的資訊,開闊了眼界和知識面,即使沒有長期讀書積累獲得的深入,也是增長了知識,比過去好得多。

    大量資訊透過手機傳輸到我們面前,各種APP實時推送資訊到人們眼前。有的人會有這樣的擔心,一條條資訊應接不暇,刷手機的過程把我們的時間分割成小塊。在碎片化的時間獲得的碎片化的知識,沒有多少營養。

    大多數人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知識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少有人能拿出大段大段的時間來閱讀。時間就像海綿,總是要靠擠的。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實自己,就要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多種途徑學習。閱讀的途徑有很多種,紙質書只是其中一種閱讀方式。有的人覺得用手機看電子書讀不下去,沒法進行深入學習。這種感受的根源是你自己沒有靜下心來閱讀,沒用心去學習。在上下班的地鐵上,有的人在瀏覽新聞,有的人在讀電子書,還有的人在刷抖音,同樣是在看手機,刷抖音的就是在自娛自樂,而讀電子書的人能利用這段時間獲得有效的知識。要是你包裡放了一本書,還刷了一路抖音,就是你自制力不強。回到家,後悔虛度光陰,難道要甩鍋給碎片化的時間嗎?不是手機阻礙了你學習,是你沒有心去學習。

    能不能有效獲取知識,取決於你有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只要你有心,很多途徑都能學知識。外界環境再安靜,若是你心不靜,也學不進知識。

    碎片化的知識也是知識,能否將它們系統化取決於採取途徑

    知識是分層次的,系統的知識都是由若干個知識點連線而成的。將碎片化的知識變為系統化知識,需要的是一個加工過程,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絡,使它們成系統。如果不建立聯絡,從任何途徑,獲得再多的知識也是一盤散沙。

    探索適合自己的方式,建立知識間的聯絡,才能高效學習

    沒有一種學習方式是絕對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王道。想要讀書有效果,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選定學習的內容。

    要有意識的延伸學習,探討前因後果。比如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聞出來了,你如果只把它當世界上發生的一個事,這就只是個事實而已。要是你深入思考一下,美國突然加徵關稅有什麼意圖,中方的態度反映了什麼?中美貿易展對兩國經濟社會與什麼影響?從一個新聞延伸出去,就會獲得這個知識點周邊的知識網,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

  • 8 # 教育座談會

    其實對於真正熱愛閱讀的人來說,這個問題不是問題,因為不管有沒有手機,他都會靜下心來閱讀,題主可能想問的是,針對那些本身不是很熱愛閱讀,但是又特別想閱讀的人來說,如何做到不碎片化的安心閱讀。

    這個回答不是針對那些真正熱愛閱讀的人的,這個回答主要是針對的是那些想閱讀卻總是讀不進去的人而回答的。

    相信我,碎片化閱讀只是增加了你的樂趣獲取感,其實沉澱不下來多少有知識含量的東西。千萬不要被媒體鼓出的碎片化閱讀影響,真正閱讀的人,都不會熱衷於碎片化閱讀。當然,如果你只是為了獲得某種樂趣,那麼碎片化閱讀很適合你。

    首先你要確定自己喜愛的讀書型別,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選擇一部適合自己興趣型別的圖書,這是提高你安靜閱讀的第一步。

    千萬不要以為讀歷史文學哲學才叫閱讀。閱讀的概念非常寬泛,一個人首先應從自己的興趣入手,然後再擴充套件到各個領域,如此閱讀才會不斷的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如果一個人一上來就文史哲,貌似看似深刻,其實因為興趣不夠往往很難讀下去。

    很多人在這一步就把自己打敗了,看到別人看有深度思考的圖書,於是自己也照貓畫虎,一上來就讀那些自己興趣根本不大的圖書。其實這是拿著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線,這種閱讀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你應該先建立自己的興趣,然後再去擴充套件到其他領域。閱讀本身沒有高低之分,有的人喜歡史文哲,有的人喜歡玄幻,有的人喜歡心理,不管是何種閱讀,只要你在這個閱讀領域能找出經典的書目,都能有知識的收穫和汲取。

    等到你讀完自己喜歡的閱讀型別後,你的閱讀興趣基本上已經被培養起來了,這時候你可以嘗試其他的深度閱讀,慢慢的閱讀就會成為一種習慣,變得自然而然。

    最好讀紙質書,儘量少讀電子書。

    當然對於真正的閱讀愛好者來說,其實紙質書和電子書是沒有區別的,因為是無論哪種載體,他都能夠讀進去。

    但是針對題主所出的這個問題,我建議你先從紙質書開始,因為紙質書的干擾因素較少,一旦你讀進去,只有白紙黑字,很少有能讓你分心的地方,同時讀完一本書後,會有很強烈的成就感,可以建立你繼續閱讀的興趣。

    建立固定的閱讀時間,最好是在睡前或午後。

    因為這兩個時間段,基本上很少受他人干擾,所以讀的時候,更能沉浸在閱讀本身的氛圍當中。

    關閉手機,不被他人打擾,是安靜讀書的必要選擇。建立固定的閱讀時間,會形成秩序感和儀式感,會讓閱讀變得像吃飯一樣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選項。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閱讀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在這個什麼都變的時代,反而閱讀變成了一種不變的恆定,最後希望你真心的愛上閱讀,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 9 # 清音夜讀

    題主的問題,我認為從根本上說還是如何把控讀書時間的問題。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巨大,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想讀書而又沒時間讀書,困擾著很多年輕人,我重新開始讀書兩個月了,說說我的看法:

    一、碎片化閱讀也是讀書

    我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不認可碎片化閱讀。為了讓大家認可我的觀點,還是先談談我的體會吧。我上班工作非常忙,而且沒有午休。每天早上六點五十(相當於內地四點五十,兩小時時差)起床讀書,到八點半,晚上寫悟空問答,沒有時間讀書。為了擠時間多讀書,我在早上相對集中的時間裡,以讀那些急需儲備的論述性書籍為主;在早上洗漱吃飯和上下班路上這些零碎時間裡,則採取聽書的方式進行閱讀。聽書我主要選擇經典名著類的小說書籍。雖然我家到單位只有十分鐘的路程,但持續堅持下來,也有了不小的收穫。半個月時間,我已經聽了3部小說,還整理摘抄了書中的好句子到讀書筆記上。

    二、邊讀書邊記筆記

    能讓自己集中精力讀書的最好辦法,就是邊讀邊記筆記。邊讀邊記筆記的好處之一,是能讓自己集中精力,不分心不分神。好處之二,是看到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者是段落,隨時就可以在書中畫出來,還可以在空白處記錄下自己的感悟、想法、疑問,讀後感。這樣邊讀邊寫,等讀完一本書,把這些文字稍加整理,一篇讀後感或書評就出來了,為後期的寫作節省了不少時間,這一點我已經嚐到了甜頭了。因為前兩天寫問答時,剛好有一篇筆記用上了。

    結論:當你讀書有了明確目標的時候,你就有了讀書的動力,就能靜下來讀書,而且還會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絲綢之路在西漢是“和親之路”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