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漫談君

    許攸,字子遠,東漢末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成年後,許攸追隨了袁紹,官渡之戰時,背袁投曹,助曹操大敗袁紹。後因恃功狂言,為曹操所殺。

    許攸有功於曹操,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獻計“火燒烏巢”,最終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為稱雄北方拉開了序幕;二是出策“潰決漳河”,使曹操奪佔冀州,將袁氏軍團推向覆亡的邊緣。

    火燒烏巢,謀定官渡。許攸背袁投曹的原因主要有三種說法,僅三國志就有兩種。

    《武帝紀》的說法是,“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荀彧傳》的說法是,“審配以許攸家佳步伐手棋,妻、子,攸怒潘少洗導持”。

    《漢晉春秋》的說法是,許攸建議袁紹抄小路前往許縣劫持天子,可成大功。可惜自己的意見沒有被採納,許攸一氣之下才易主。

    這三種說法 有些人認為可以合併考慮,加之許攸的老婆孩子被捕,當然要走。許攸這一走,袁紹就吃了大虧。許攸自袁紹與董卓翻臉決裂,到於冀州建立根據地,一直跟著袁紹。這個人足智多謀,因此《曹瞞傳》說,許攸來,曹操高興地說:“子遠來了,大事可成!”

    許攸一到曹營開口便問,貴軍還有多少糧食。曹操猝不及防,隨口答到,起碼還能支援一年。許攸搖頭。曹操又改口說,還可以支援半年。許攸冷笑著說,老朋友大概是存心不想打敗袁紹吧,怎麼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講實話?

    曹操是個聰明人,瞞是瞞不過去,而且如果再不講真話不行了,於是笑笑說,剛才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實打實的說,軍糧頂多只能支撐一個月了。

    許攸便將自己對戰略的分析和解決的辦法和盤托出,曹操當機立斷,親自率領輕騎兵直奔烏巢。烏巢是袁紹的糧庫,卻沒有安排重兵把守。曹軍化妝成袁軍,人銜枚馬縛口,突襲烏巢,一把火燒光了袁紹所有的軍需物資和後勤裝置。

    這一軍事行動,也導致了大將張郃的反水。曹操突襲烏巢,張郃主張立即增援。郭圖反對說,張郃的辦法不好。袁紹接受了郭圖的意見,派少數兵馬救援烏巢,派重兵攻打官渡的曹營。結果導致烏巢糧草被焚,攻打曹營不利,張郃投降曹操。曹孟德一舉兩得!

    潰決漳河,助收冀州。袁紹死後,他的兒子袁尚退守冀州。許攸獻計曹操,決漳河之水淹城。守城的審配聽說了,暗笑不已,認為曹操做不到,便沒作任何防備。沒想到,一天夜晚,曹操派遣大量軍兵發掘引水渠道,等到天亮時,竟然挖出了兩丈深的壕溝。然後引漳河水淹了冀州城。隨之,曹軍攻破冀州城,降獲大才子陳琳(建安七子之一)。魏武帝,又是一舉兩得!

    多謀功高,無命消受。曹操佔領冀州以後,許攸自恃功高,時時誇耀自己。並不分場合,多次在大庭廣眾之下直呼曹操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到冀州。”

    曹操雖表面上嬉笑著說,“你說得對啊。”但內心裡卻是厭煩得很。一次,許攸出鄴城東門,對左右說:“這家人沒有我,進不得此門。“

    雖智不明,許攸亡命。曹操愛才,也會整人。他整人也一樣是大手筆,沒有他不敢殺的人,也沒有他殺不了的人。當年在兗州時,他就殺了鼎鼎大名的邊讓。

    禍從口出,於是,曹操毫不猶豫地要了他的性命。許攸不知道伴君如伴虎,而老虎就是要吃人的嗎?老百姓都知道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許攸卻是越摸越上癮,哪裡還能保住腦袋?

    曹操寬容隨和的一面,又有暴虐性忌、侷促多疑的一面。許攸卻以為打打趣、開開玩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卻沒有意識到當年的發小,已經成了把持一方的諸侯。讓他更沒有想到的是,他會因此而丟了自己的性命。

    而曹操要做一個君臨天下的主公。誰敢鄙視他的權力,挑釁他的權勢,對不起,即便是發小打打趣、開開玩笑,也得付出生命的代價,你得離我遠點,否則我的尊嚴怎麼體現?許攸,你還是安靜地離開吧!

    許攸之死,也暴露了古代文人的狂妄和愚蠢。他們不是高估了自己,而是高估了主人。許攸的不幸,首先是源於自己愚蠢的判斷:有功之臣,所以就傲慢顯耀,目中無人,甚至連自己的上司也不放在眼裡。雖然自己的上司是自己的發小,但是不管怎麼說,他畢竟是自己的上司,豈能君臣不分?

    綜上,許攸之死,確實有點咎由自取!就像是楊修一樣,恃才傲物,一味地表現,圖一時之快,而不顧他人的感受。而且還把自己凌駕在主人之上,情何以堪?

    如果許攸能懂得像水一樣,隨著外界環境的改變而不斷地調整自己,那麼就不會落了個悲慘的下場了。

  • 2 # 觀景說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弱國的生存空間不易,往往 是靠“一戰定乾坤”的一場大戰役打下來的。例如三國時期的孫權、劉備稱霸一方,是靠赤壁之戰;而曹操打敗袁紹一統北方,是靠官渡之戰。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官渡之戰的首功卻是從袁紹陣營投奔過曹操陣營的許攸。

    許攸在官渡之戰時,向袁紹獻計奇襲許昌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許攸說紹曰:“公無與操相攻也。急分諸軍持之,而徑從他道迎天子,則事立濟矣。”紹不從,曰:“吾要當先圍取之。”攸怒。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交惡,袁紹兵發官渡兵鋒直指曹營,曹營告急。當時曹營有兵馬七萬, 而袁紹大軍卻號稱七十萬。曹操的軍隊雖然糧少,但是部下兵勇將猛, 利在速戰速決;反觀袁軍糧草充足,宜於打持久戰。若能曠以日月堅持對曹軍的壓迫,曹軍將不戰自敗。

    袁軍和曹軍對壘一月有餘,曹軍糧草已近告竭。此時許攸還身為袁紹的一個謀士,遂向袁紹進言獻計,說現在曹操屯軍官渡,與我軍相持已久,許昌必定空虛,我們若能分出一軍星夜兼程奇襲許昌迎接天子,則許昌將會被攻下,到時我兩路大軍夾擊官渡,曹操可擒也。

    正在袁紹猶豫是否採用許攸之計時,有人舉報許攸在冀州濫受民間財物,而且縱容子侄輩在地方多收稅費,貪錢貪糧。袁紹聽後大怒,你都是這等卑劣行為,還有何臉面向我獻計?你與曹操在過去就是朋友,現在是不是他派你來作奸細陷害我軍?你給我滾,滾得越遠越好,今後不許再與我相見。

    許攸奇計不被袁紹所用,顏面無存被逼投奔曹操,獻計被採用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公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遠,卿來,吾事濟矣!”“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機之日也。今袁氏輜重有萬餘乘,在故市、烏巢,屯軍無嚴備;今以輕兵而襲之,不意而至,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

    許攸被袁紹一頓斥責,頓感顏面無存,星夜就投曹操而去。曹操聽說許攸前來投奔,大喜過望,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光著腳前去迎接許攸。許攸投奔曹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獻計,讓曹操派遣一部分人去偷襲袁紹軍糧輜重。曹操手下大將張遼疑惑的說袁紹糧草重地,怎麼可能沒有防備呢?丞相不可輕信派人前往,恐許攸有詐。

    曹操早就看準了許攸這等貪財之人,更是惜命之人,不敢有玩雙面間諜的勇氣,因此他用一句駁回張遼的憂慮:“吾不用許攸之計,是坐而待困也。他若有詐,怎敢留我寨中?”

    許攸的奇襲袁紹糧草之計,讓舊主大敗

    曹操認為許攸出的是一個好計謀,就令曹洪、荀攸、賈詡同許攸守大寨(實則是讓人看守許攸),自己親領五千人馬,打著袁紹旗號,夜襲袁營烏巢,一把火將袁紹糧草全部燒絕。

    袁軍在得知烏巢糧草被曹軍燒光之後,軍心惶惶不可終日。見敵軍心已亂,曹軍就跟袁軍玩起心理戰,對外揚言說已分兵多路,斷敵退路,令袁軍信以為真只能四處分兵。乘著敵兵騷動,曹操指揮曹軍集中八路人馬齊出,直衝紹營。毫無鬥志的袁軍兵,四處逃走,袁紹見大潰敗已定,只能棄甲逃走。袁紹兵敗退回冀州後,沒多久就病死了。其子袁尚拒降,許攸再獻計,決漳河之水淹城, 冀州城破,曹操因此一統北方。

    對曹操統一北方功勞巨大的許攸,為何還被殺死? 《三國志·魏書·崔琰傳》記載,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之。

    按理說許攸幫助曹操擊敗袁紹,一統北方,其功勞是巨大的,為何還要被曹操部下殺死呢?曹操統領兵將入冀州城,將入城門時,神經大條的許攸縱馬走到曹操身前,以馬鞭指著城門而直呼曹操乳名說“阿瞞, 汝不得我, 安能入此門?”曹操只能以大笑掩蓋尷尬,但曹操手下眾將聞言,俱懷不平。

    一日,許褚騎馬進入東門,正巧碰見許攸。許攸顯擺的狂傲不羈的性子又犯了,他對許褚說“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褚大怒道“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許攸罵道“汝等皆匹夫耳, 何足道哉?”一向就對許攸傲慢無禮感到無比惱怒的許褚大怒,惡從膽邊生,就拔劍把許攸殺了。

    觀景說:

    許攸雖助曹操破袁紹一統北方,可謂是首功。但許攸的缺點是貪財貪功貪名,這就是作死,他從袁紹投奔曹操其原因就是“貪”。先是袁紹時貪財一死,為避禍而投奔曹操;貪功又一死,投奔曹操後許攸貪的性格根本沒變,心有貪念者,必不會撒手。古今能臣, 染一“貪”字,“雖能不知身退,雖功不能免死”的例子比比皆是。

    資料參考《三國志》、《資治通鑑》

  • 3 # 敘三國

    引語

    ▲許攸,袁紹、曹操的發小

    史書上記載南陽人許攸,“攸字子遠,少與袁紹及太祖善。”少年時候,跟袁紹和曹操是狐朋狗友,曹操少年時,可謂是問題少年,到處惹是生非。

    因他不務正業,遊手好閒而其叔父勸導幾次,於是曹操假裝“中風吐白沫”而算計叔叔;與袁紹潛入新婚人家園內挾持新娘等等,反正玩出不少花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曹操為伍的許攸也應該不是什麼“善茬”。

    跟隨發小袁紹

    ▲曹操,梟雄

    在洛陽,袁紹與董卓鬧掰之後,畏懼而逃亡冀州時候,許攸同行,可以說是袁紹勢力集團的骨灰級元老。有人說,許攸當初不跟隨曹操是對發小的背叛,真是瞎扯淡,胡言亂語。

    當時,曹操只是典軍校尉,袁紹已經是司隸校尉,還是大將軍何進身邊的大紅人。勢單力薄的曹操當然不能與“門生故吏滿天下”的四世三公家族之後袁紹相提並論,人往高處走,故此許攸跟隨同樣是發小的袁紹混跡江湖,真是無可厚非。

    ▲袁紹,曾經的北方霸主

    袁紹兵強馬壯,事業蒸蒸日上,逃亡冀州十年之後,逐步佔據冀州、青州、幷州、幽州,統一黃河以北,成為當時第一軍閥。春風得意,被眼前佳績衝昏頭的袁紹發動官渡之戰。

    期間,“貪而不治”的許攸家人觸犯法律,被“專而無謀”的審配抓捕。“貪官”許攸之前,應該有不少偷雞摸狗非法勾當,懼怕東窗事發。畢竟是智商不低的一流謀士,許攸當機立斷,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就投奔“敵人”曹操。

    此時,戰爭處於膠著狀態,無良策可施展而愁眉苦臉的曹操,一聽到許攸投降,連鞋襪也顧不得穿就“跣出迎之。”英明的曹操清楚,進退兩難之際,許攸的到來就如久旱逢甘雨,將會出現轉機,怪不得他說:“子遠,卿來,吾事濟矣!”

    ▲袁紹,大敗於官渡之戰

    許攸是掌握袁軍重要軍事機密的高階參謀,其提供的情報作用,不亞於上千上萬兵卒,果真許攸向曹操提出袁軍糧草基地在烏巢,且只有淳于瓊一支軍隊守護,於是曹操親自率軍突襲,火燒烏巢,從而逆轉戰局、以弱勝強,取得官渡之戰全面勝利。

    之後,灰頭土臉,狼狽不堪逃回鄴城的袁紹,憂鬱而得病,不久吐血身亡。袁氏兄弟袁尚、袁熙窩裡鬥,曹操漁翁得利,最終奪取冀州。

    許攸狂妄自大

    ▲許攸,侍功自大多次輕視、貶低曹操

    不知好歹,狂妄的許攸恃功自大,經常在公共場合大呼曹操小名“阿瞞”,輕視曹操;還向曹操當面自誇自擂“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出鄴城東門時,還向左右人炫耀“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吹噓自己功勞,貶低曹操,耳目滿地的曹操,當然知道許攸的放肆,只是礙於輿論等待時機而已。

    許攸目光短淺,按現代話來說,智商高情商低的不知世故的“愣頭青”,此時的曹操已經是聞名於世的一方霸主,不是少年時代與你同伴的少年,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是許攸你的主公,不是你的玩伴。

    ▲沮授,袁紹第一謀士

    具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性格的曹操,可不是單單“唯才是舉”,倘若不能我所用,當即立馬,翻臉不認人殺之。潁川陳留人邊讓,就是恃才自傲,多次輕視、貶低而被誅殺;袁紹的第一謀士沮授,堅決拒絕投降而被斬殺;之後建安七子之一,當時的“網路紅人”孔融,製造不利於曹操的輿論,加上之前多次觸犯曹操而被誅殺。

    人要有分寸,不能一二三再而三,藐視、貶低曹操,事不過三,曹操早已想除掉許攸,只是強忍等待時機。曹操帳下聰明人云集,果真聰明伶俐的屬下告狀許攸,不久許攸被處死。《三國志》上記載,就是短短兩句話:“人有白者,遂見收之。”畢竟許攸奪取冀州有功,加上為了維護曹操形象,陳壽先生也是草草幾個字就了此事。

    ▲許褚,刺殺許攸後請罪(三國演義劇情)

    反而《三國演義》上寫得津津有味,頗有情節。某日,許褚在東門迎接許攸,許攸狂妄不已說,“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許褚大怒,拔劍刺殺。之後拿首級向曹操請罪,曹操大大責備許褚,厚葬許攸。

    結語

    常言道:“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許攸侍功自傲,目中無人,不知天高地厚,作死的結果就是腦袋搬家。

  • 4 # 歷史簡單說

    許攸可不是一般人,他在年輕的時候,與曹操、袁紹是好朋友,要知道曹操是太尉之子,袁家四世三公,能跟他們做好朋友,許攸的家世可不一般,說不定與許邵、許靖有點關係。

    不過,這個事情當然沒有成功,最後這個王芬自盡,而許攸給逃了,不過漢靈帝沒過多久,也就死了,接著就是發生了何進、十常侍、董卓等人的故事。

    許攸投奔到袁紹那裡,成為袁紹重要的謀士,他還建議袁紹與曹操一起合作,畢竟大家都是發小。

    再過了幾年,北方就剩下袁紹與曹操兩個大諸侯,那麼誰是北方之主,那就得需要來一場戰爭了,這場戰爭就是官渡之戰。

    曹操有個劣勢,那就是他缺糧加兵少,而許攸呢,有個好辦法,那就是建議袁紹直接偷襲許都,把漢獻帝給迎回來,畢竟漢獻帝是曹操最大的籌碼。

    可是袁紹很自信,他覺得就曹操那點兵力,還需要做這種事情?完全沒有必要,直接在正面戰場上面擊潰曹操了。

    這時候,許攸家人違法了,讓審配給抓起來了,許攸一氣之下,就直接投奔曹操,他告訴曹操一個重要的資訊,那就是袁軍的糧食所在,還有守備情況,曹操大喜,帶著騎兵偷襲烏巢,袁軍一看糧草被燒,就亂了,官渡之戰,袁軍大敗。

    後來袁紹也氣死了,幾個兒子互相打來打去的,曹操將他們都打敗了,然後拿下了鄴城,許攸很得意,他覺得他是曹操打敗袁紹的第一功臣,他很驕傲,做了兩件很不好的事情。

    第一,他不管在什麼地方,什麼場合,都喊主公曹操的小名,還說,曹阿瞞,沒有我,你可是拿不下鄴城的哦。

    第二,他在鄴城東門的時候,他又對別人說,沒有我,你們進得來嗎?

    結果,許攸被殺了,許攸太不給曹操面子,那必須得死,不過值得一說的是,在歷史上,許攸並不是被許褚殺死的。

  • 5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引言:曹操殺人有時候需要找理由,也有時候也不需要理由。在演義當中曹操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很多人都想殺了曹操,曹操也不是坐以待斃的人物,反擊之下曹操殺了不少人,比如行刺的少府耿紀。還有一些時常懟曹操的名士,比如孔融。其實,許攸是個非常有才能和謀略的謀士,被殺也屬於咎由自取。許攸是個非常有謀略的謀士

    我們所熟悉的許攸大放異彩是在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相持不下,但袁紹兵精糧足,曹操一方糧草已然不濟,可以說要不了幾天,曹操就會因為糧草的問題而撤軍,官渡之戰曹操可能會一敗塗地。但恰好在這時,許攸因家人犯法被袁紹責備,許攸走投無路之際,投奔曹操,許攸深知袁紹的軍中情況,向曹操告知了袁紹大軍的屯糧之處烏巢,建議曹操派奇兵火燒烏巢糧草,使得袁紹大軍無糧,而後大敗,退回冀州。

    官渡之戰曹操能取勝,許攸可謂是最大的功臣,這一點毋庸置疑。

    除卻官渡之戰的表現,許攸還曾建議袁紹陳許昌空虛,派兵去攻陷許昌,把天子搶回來,可惜這個袁紹一根筋,非要先打敗曹操,不採納許攸的建議。

    許攸自恃功勞,引起公憤被殺

    曹操與袁紹、許攸是幼時的夥伴,也是現在所說的狐朋狗友,小時候的這幾人的感情還不錯,長大後志向不一樣,但還是有所來往。許攸跟隨了袁紹,曹操自己單幹。

    曹操佔領冀州後,許攸自恃功高,屢次言語上輕慢曹操,每次出席宴會,不分場合,直呼曹操小名,說:"阿瞞,沒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表面上雖不以為然,說:"你說得對啊",但心裡頗有芥蒂。有一次,許攸出鄴城東門,對左右說:"要是沒有我,進不得此門。"有人向曹操告發,於是許攸被收押,最終被殺。

    一個是居功自傲的許攸、一個是好猜疑奸詐的曹操,曹操可以容忍許攸一次、兩次、但許攸多次這樣,估計曹操早就對他厭煩了,剛好有人告發,曹操趁機拿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

    結語:許攸是個有才能的人,也是個可憐的人。他的死更多的是由於自己太高調,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才找來了殺身之禍。相比曹操的其他謀士,謀主荀攸、鬼才郭嘉、毒士賈詡,哪個不是才華橫溢之輩,可又有哪個人像許攸一樣。許攸雖與曹操是兒時的夥伴,但曹操已是一方霸主了,不再是那個曹阿瞞了,許攸是臣子,這樣稱呼自己的主公,已是大不敬,就算曹操能忍,曹操手下的那些武將也不能忍,影視版的《三國》許攸在大街上辱罵許褚,結果被許褚一刀砍了,許攸的性格遲早了免不了一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由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