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晴天慕白

    西晉的建立

    曹魏後期,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以曹爽為首和以司馬懿為首的兩個集團的對立和鬥爭。

    司馬懿,河內溫縣(河南溫縣)著名計程車族。曹操開始起用他,至曹丕時地位逐漸顯要。明帝時,他是指揮對蜀作戰的主將。238年,他又率兵平定割據遼東的公孫淵,成為魏國有聲望的大臣。明帝死,年幼的曹芳繼位,司馬懿為太尉,與宗室大臣曹爽受遺詔共同輔政。曹爽上表推舉司馬懿為太傅,實際上將他架空。司馬懿表面稱病,不預朝政,暗中卻在佈置力量,伺機消滅曹爽集團。

    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陽城南拜謁明帝陵,司馬懿乘機在洛陽發動政變,奪取了朝中大權。251年,司馬懿病死,子司馬師繼續掌權。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為帝。次年,司馬師死,弟司馬昭當政。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於是率數百僕從向司馬昭進攻,結果被殺。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帝,政權完全為司馬氏所控制。

    公元263年,司馬昭利用蜀國內部混亂的機會,派鄧艾、諸葛緒、鍾會率大軍分三路攻蜀。時蜀將姜維駐軍隴上沓中(甘肅臨潭縣南),聞鍾會軍已至漢中,諸葛緒至武街橋頭(甘肅成縣西)切斷了他的後路,乃率軍退回劍閣,抵抗鍾會軍。西路鄧艾軍從隴上輕裝出陰平道(從甘肅文縣經四川平武),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接連攻下江油、涪城(四川綿陽)、綿竹(四川德陽北),進逼成都。後主劉禪出降,蜀亡。

    265年,司馬昭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自立為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西晉的統一

    孫權病死,暴君孫皓繼位,政治極端腐敗。司馬氏滅蜀以後,便在益州大造舟艦,準備伐吳,而孫皓卻漠然處之。

    279年(咸寧五年)十一月,晉大舉伐吳,步騎二十餘萬分五路直指建業、夏口、 江陵等地。王浚率水軍自巴蜀順江而下,直逼吳都建業。280年(太康元年)三月,吳主孫皓向晉將王濬投降,吳亡。經過九十年的分裂混戰,至此中國又重新統一。

    西晉的滅亡

  • 2 # 李廣眾66866

    漢人最大的弱點就是霸權,侵權,和奪權,這是漢人的致命處。漢人他的優點就是,打江山快,坐江山不穩。官府腐敗是最大的問題。主要就是最高領導沒有從腐敗抓起。腐敗氾濫啊!曹魏後期江山腐敗的無法救治,已經到了奪權的時候了,司馬懿早有野心啊!他等待時機兒子長大成人後,有了軍權,也就是說他奪權的時候到了,兩股勢力在朝中,曹爽沒有司馬懿的力量大,司馬懿是個有智慧的老狐狸呀!只能說比諸葛亮稍微低一點了,在歷史上也算是個高人啊!

  • 3 # 嶽志芳原創詩歌

    主要與匈奴過往甚密,而匈奴又是中原王朝的死敵。保劉淵,分明是在和王室作對,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室不會容忍一個懷有二心的臣子。

  • 4 # 數年物語

    往簡單的來說就是:“”1、西晉是正兒八經統一了全國的。東晉的北部疆界基本上就在江淮一線晃盪,當然是地方政權。

    2、淝水之役不過是阻止了北方遊牧政權南侵的步伐而已,並不能改變整個南弱北強的態勢。當時的東晉因為北方人口大量轉移到南方,北方士族與江東舊士族的矛盾很深,內部亂得很(先後經歷王敦之亂、蘇峻之亂、桓玄之亂,孫恩、盧循之亂等等,歷史書上寫得太簡單),與北方政權實力相差懸殊,要不是正值符堅敗亡北方分裂成西秦、後秦、後燕、西燕諸國,東晉和南朝哪還能撐幾百年。

    3、東晉的亡是亡在自己的權臣之手,東晉王室一直衰微,被權臣篡位是早晚的事。”

    更詳細的來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前有春秋韓魏趙三家分晉,後有三國魏蜀吳三分歸晉。司馬炎篡位後先後滅蜀吳建立西晉,實現了三國時期之後的短暫大一統。自司馬炎滅東吳完成統一,到西晉滅亡,歷時僅37年。

    大一統的西晉王朝是時間短暫的,從265年建立到280年統一全國,再到316年滅國,建國時間51年,統一時間36年。在九個大統一王朝裡,統一時間排名倒數第3位,對於持續時間較長的王朝的覆滅,我們已經見怪不怪,因為用一句經典的話可以概括:“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對於短命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更值得我們去探究。

    晉朝當然也有屬於正統的文人,他們位高權重,他們富貴盈門,他們中有人書畫風流,他們中有人戰場大家,他們擁有那個時代最好的資源最多的特權,他們有一個很好聽的統稱,世家子弟!

    原本世家子弟,士族高門可以成為晉朝的名片,然而,姓氏文化的屬性註定他的衍生物不可能成為某一個時代的專有品,他屬於漫長的歷史!晉朝有王謝等世家,南北朝有王謝等世家,唐宋元明清依舊有王謝等世家,那些家族人依舊在歷史長河中演繹著各種的故事,只不過有些沒落,只不過有些再也無法超越皇家!

    三國激盪群雄紛爭,經歷了長期的動亂,戰爭,在魏國,司馬氏家族透過隱忍了數年的司馬懿發動政變,而主導了魏國廟堂,司馬昭掌權以後開始了三國的殲滅戰,首先透過鄧艾等一批將領滅亡了蜀國,把蜀後主劉禪俘虜到了洛陽,司馬昭問他想念國家嗎?劉禪回答樂不思蜀,深懂得生存之道的劉禪得以善終。司馬氏滅蜀國,為司馬氏取代曹魏政權贏得了資本,司馬昭死後,司馬炎逼迫曹奐,正式建立了西晉,是為晉武帝。

    三國時期,司馬懿作為曹操的軍師與吳、蜀交戰,因其卓越的軍事政治指揮才能,連續輔佐曹丕、曹叡、曹芳三帝,成為魏國的實權人物,其家族在政治鬥爭中不斷打壓異己,成為了魏國中最大的實權者,權力超過皇帝。公元251年,司馬懿卒,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掌權。司馬昭權勢極大,自封為晉王,封其子司馬炎為太子,實則曹魏王朝真正的掌權者已經是司馬家族了,司馬家族開始準備取魏而代之。曹魏在司馬氏的指揮下已先於263年滅了蜀漢,公元265年,司馬昭卒,其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逼其禪位,改國號為晉,都於洛陽,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西晉王朝,司馬炎為晉武帝。終於279年發動晉滅吳之戰,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晉武帝登基之初,休養生息之後,起兵伐吳,浩浩蕩蕩的六路大軍南下開始統一戰爭,這時的吳國孫皓大興土木,任用奸臣,腐敗成風,於是被浩大的晉軍滅亡,把吳國的孫皓俘虜到了洛陽,司馬炎席間對我特地準備了位置等你來,孫皓隨即回答,我也在吳國設定了同樣的位置等陛下來,三年後孫皓不正常死亡,晉武帝一統天下,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長達六十年的戰亂。

    晉武帝統一全國之後,知道如此長時間的戰亂給百姓帶來的苦難,便開始國內的發展。朝廷採取措施,從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擴充勞動力和加強監督等方面來促進農業生產。公元267年,晉武帝頒佈鼓勵農業生產的詔令。西晉統一後,晉武帝於太康元年頒佈戶調式,推行佔田法和課田法。佔田、課田制下的農民,為一家一戶的個體小農,他們生產獲取的糧食除繳納田租外,都歸他們自己所有。這一制度的推行,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西晉的這些措施,無疑給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更多的優厚待遇,還有利於統治階級利益上的平衡。但士族地主特權過大,助長了他們在生活上和政治上的腐化,同時影響庶族地主的利益和農民的利益,階級矛盾在後面開始愈發的尖銳,各階級為了利益爭鬥愈發的激烈。

    晉武帝在統一天下後,透過休養生息,出現了太康盛世,鑑於魏王室微弱而被司馬氏篡權,對同室宗親大肆分封以鞏固司馬氏的政權,不料正是此舉為晉末期的八王之亂埋下隱患。官員制度上採取九品中正制,官僚氏族把持著選拔任用大權,因而徇私腐敗盛行,寒門士子難以僅憑努力改變命運。晉武帝司馬炎覺得天下無事,驕傲自負,洛陽城裡達官顯貴攀比成風,相互鬥富,據說貴族的一個富豪一萬兩銀子吃一頓飯,都感嘆沒法下筷子,朝廷裡在後宮皇帝每天坐著羊拉車,羊停到哪裡就在哪裡吃住,曹魏官員盛行林下清談風流,勤於值守當作最可恥事情,慵懶之風盛行,皇帝荒淫,官員糜爛,可見已經腐朽至極了,很快把剛剛統一的西晉王朝拉入了深淵。

    整個西晉時期,奢靡之風在權貴階層盛行,石崇與王愷比富竟得到了皇帝的關注與支援,其奢靡程度可見一斑。究其原因,司馬炎從父輩手中繼承權勢,絲毫不能體會父輩乃至祖父輩奪取曹氏政權的驚險艱辛,因而不懂得勤勉節儉治國的道理,其本人的生活也是奢靡無度,司馬炎之後更是如此。

    為保持政治穩定,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晉武帝於太康元年還公佈了官品佔田和蔭人以為佃戶、衣食客的制度。法令規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貴賤佔田。第一品可以佔田五十頃,以下每低一品,遞減五頃。又各以品之高低,蔭其親屬,蔭其客戶,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國賓、先賢之後及士人子孫,也都有這種特權。特權擴大到士人子孫,這是秦漢時世家地主範圍的擴大,特別是儒宗這一等級的延伸,但也是這些特權為後來西晉的滅亡種下了火苗。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後不久,八王之亂就爆發了,整個西晉帝國在內訌中搖搖欲墜——西晉貴族的紙醉金迷和百姓的貧苦,也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農民起義。西晉王朝崩潰的關鍵人物是司馬倫,是他的冒失和無能,導致八王之亂演變為天下混戰,又從而招致了五胡亂華。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八王之亂之後王輔佐司馬睿攜帶大量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建立東晉朝廷,而後庾亮當政,桓溫得勢,謝安掌權,漸漸形成了王謝桓庾四大家族為首,各家士族林立的局面!這些以姓氏為界限,血緣為紐帶的世家名門的權利財富太重,威望甚至超越皇家,那些士族領袖更是那個時代最為閃亮的明星和旗杆性質的人物,這也是為什麼晉朝皇帝都難以有大名聲的主要原因!

    雖然司馬越最終收拾了司馬穎與司馬顒,成為八王之亂笑到最後的人,但到了這個地步他依然是失敗者。中原已經被連年戰亂折騰得民不聊生,西晉王朝的精銳部隊大批死亡,而匈奴人劉淵則在羯人石勒、漢奸王彌的幫助下,日益壯大,司馬越在戰局日益惡化中絕望而死。護送司馬越靈柩的王衍以及西晉數十個宗王, 被石勒設伏擒獲,全部殺死,地方牧守王浚、劉琨等紛紛走向割據,晉懷帝只能坐困都城洛陽,坐待滅亡,五胡亂華也不過剛剛拉開帷幕。

    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的國家達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後北方被前秦統一,中國呈現出前南北朝特徵。

    西晉“八王之亂”,胡人趁亂反晉。西晉滅亡後,出於避亂,晉朝皇室和北方黃河流域廣大居民進入安定的長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南渡導致了經濟重心南移。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

    東晉建立時,中原已淪喪於胡人之手。中原漢族在祖逖、桓溫等名將的帶領下絕地反擊,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遷居南方的愛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復失土為己任。東晉與五胡的戰爭,十六國之間的廝殺,使得這一時期戰亂連連。”

  • 5 # 洛水清風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八個大一統的王朝,西晉是其中最爛、最臭的一個。不說他血腥竊取曹操祖孫三代辛苦打下的江山,就說他統一後因為腐敗統治招致五胡亂中華,足以把司馬氏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若不是滾滾的長江,擋住遊牧民族的鐵騎,華夏文明真的就不復存在了。

    縱觀中國歷史上新建的王朝,開國皇帝莫不是勵精圖治,奮發有為。但西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炎卻是個另類,從建國開始就過起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江東平定後,司馬炎詔選“吳主皓宮人五千人入宮”。這麼多佳麗在後宮,光每天吃喝用就耗資鉅萬。面對數以萬計嬪妃佳麗,荒淫好色的司馬炎都不知道該去哪裡享受這溫柔之鄉了。這個混賬皇帝是腦洞大開,想出“養車望幸”的絕招,也就是說,他坐在養拉的車上,車停在哪位妃子門前,他就臨幸哪位妃子。據《晉書》記載:帝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宮人競以竹葉插戶,鹽汁灑地,以引羊車。

    上樑不正下樑歪,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紛紛效仿司馬炎,大家都過起驕奢淫逸,醉生夢死的生活。司馬炎看在眼裡,喜在心裡。非但不加以制止,還美其名曰:君臣同樂,天下太平。這種混蛋邏輯,西晉不滅亡,老天都不答應。

    刺史石崇是開國功臣石苞之子,他在任刺史期間,又是搶劫商旅,又是搜刮百姓,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在與國舅王愷鬥富時,出盡風頭。王愷用糖水洗碗,石崇就拿蠟燭當柴燒。王愷做了四十里紫紗布步障,石崇做了五十里的錦布步障……更荒唐的是:司馬炎為了拾回大舅哥王的顏面,賜給他一棵二尺多高珊瑚樹,幫他與石崇鬥富……由此可知,西晉上下已經爛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這種糜爛的生活,充斥著西晉王朝統治階級的各個角落,上至皇帝,下至鄉紳,莫不如此。司馬炎可以賣官賣爵,鄉紳們可以肆無忌憚敲詐勒索百姓。

    司馬炎死後,他的兒子司馬衷繼位,這就是歷史上說出百姓飢,何不食肉糜的著名傻子皇帝。291年,八王之亂爆發,公元311年,匈奴人攻破洛陽,晉懷帝被俘,兩年後,被毒死於長安。中原大地在這20年間淪為人間地獄,《資治通鑑.晉紀》上說:洛陽城破,殿內死人交橫,盜賊公行,府寺營署,並掘塹守。長安城破,戶不盈百,蒿棘成林;公私有車僅四乘,百官無章服、印綬。人相食,宮人被食略近……從這段記載中,你能感受到什麼叫慘絕人寰,什麼叫血腥撲面!

    等到司馬睿在江南登基稱帝,西晉的開國功臣一脈早在八王之亂與永嘉之亂中,被屠殺殆盡。即使有幾個僥倖逃到江南,早就沒了祖先的血性,在“二王”手中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 6 # 而知而行的歷史

    西晉王朝的統治基本盤與東晉王朝全然不同,雖然兩者同是世家貴族,可也是有著政治勢力的分野的。曹魏滅蜀漢時,司馬昭把外來貴族都給遷徙到了中原,廢去了他們的部曲武裝。可是,當西晉攻滅東吳時,卻保留了當地的貴族世家的部曲武裝。這是因為,相比蜀漢的世家,東吳的世家實力更為雄厚,如繼承陸家家業的大都督陸抗,陸傢俬兵就有數萬之多。在滅吳戰役出兵之初,就有大臣認為東吳世家勢力強大,完全可以自己建國。因此,建議西晉王朝厚待這些世家,瓦解孫氏一族的抵抗同盟。

    司馬炎同意了這個主張,東吳的世家沒有在持續兩個月的戰役中遭到削弱,因此對於中原王朝的統治,他們也採取了預設的態度。由於東吳地區的世家貴族勢力未曾削弱,所以才會有周玘三定江南的軍事舉動。與之相對應的是蜀漢,在西晉末年的流民大起義中,地方世家的武裝不足以抵抗流民軍,因此就出現了天下未亂蜀先亂的現象。

    不過,西晉王朝延續了曹魏的正統,繼承了曹魏政權的政治遺產,只是坐在皇帝寶座上的人換成了司馬家的而已。九品中正之下,中原地區的世家大族佔據了朝廷中樞,成為西晉政權最大的政治勢力。這些人彼此聯姻,勢力盤根錯節,讓皇帝家也不得不有所顧忌。司馬炎也想過換一些寒門士子來分權,可是最後的效果來看,都不能算成功。當西晉王朝一統全國後,也想著要把江東的才俊之時士吸收到朝廷,可是卻被中原世家攪局,好不容易來的幾個人,都被這些朝廷裡的人陷害致死。

    這些北方的世家大族,他們在地方上往往有強大的宗族勢力,他們考慮事物的出發點,是宗族為先,國家尚在其次。這是中國政治文明的一次大倒退,秦漢以來的大一統政治遠沒有深入人心,尤其是經過王莽亂政和三國紛爭後,傳統士大夫的家國情懷已經被掃蕩一盡。先秦時期的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的政治理念破滅,他們退而求其次,採取了保守宗族勢力。所以,在西晉王朝時,全國存在很多的莊園經濟,西晉政府用了很多辦法,也沒能改變這樣的政治經濟現狀。當王朝出現危機後,這些地方實力派大多選擇了渡江南下,自保宗族,而將那些在政府編戶裡的民眾留給了五胡。政府組織機構的缺失,使得那些貧民百姓無法形成有組織的抵抗,最終胡人佔據了中原,荼毒天下。

    這些北方來的世家大族,他們渡江來到江東,很快就和當地土著發生了大面積的衝突。因為他們也要吃飯,可是當時已經開墾的土地都被當地世家佔據,於是他們就依靠著政府強奪。為了持續霸佔政治方面的主導力量,他們過了江之後也快速形成了一個圈子,把江東的世家大族排斥在外。這樣,就讓當地土著大為不滿了。當時北方大亂的局勢,早已傳到江東,這些北方來計程車人早已失去根基,卻還在江東地面作威作福?!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在東晉立國之初,當地世家貴族就發動了一次大規模暴動。這次暴動雖然最終被鎮壓下去,但是讓那些北方來的世家大族感到心驚膽戰。撲滅一次反抗容易,可是如果再來一次呢?

    於是,這些南渡的北方士人就開始尋求妥協,他們讓出來很多政府職位,把江東的世家大族吸納進來,同時還把地界劃分清楚,讓北方人在那些還沒有開墾的土地上生活,不再強佔土著的土地,為此還建設了很多僑州僑郡。做完了這些之後,這些北方人又做了北伐的政治姿態,聲稱以後我們還是要打回去的,在這裡只是客居。這樣,南方世家大族開始接納北方世家在江東的存在及統治了。當然,北伐的大業一直進行了幾百年,南北方世家大族已然融為了一體。當隋朝大軍南下攻滅陳朝時,他們已經分不清彼此,再次作為江東世家大族這個整體出現在隋初的政治舞臺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子棋最強套路與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