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洛特玲玲
-
2 # 艾迪特
簡單地說,明治維新是美國艦船進入日本後帶來的。明治維新改變日本的主要原因是改革自上而下,堅持實施之。改革的核心在於棄亞仿歐。
-
3 # 王祖蔭1
這得要讀一下日本史。大體是這樣的。日本古代,天皇沒有實權,受幕府(軍閥)擺佈。幕府之間你爭我鬥,鬧得不可開交。後來德川幕府把天皇(明治)抬出來,說”奉還版籍”(把國土地圖和丁口冊都交給您啦,您自個兒作主吧)。從此天皇掌握實權,實行名義上的君主立憲制,實際是封建軍國主義的君主獨裁製。開始”富國強兵”,”脫亞入歐”。向西方列強學習侵略擴張。常有年輕人問,當年西方列強為什麼讓日本發展卻侵略中國?其實當年西方列強也想侵略白本,英美法荷都去過人”考察”,覺得這地方太貧瘠,基本上就是火山岩,農民啃生蘿蔔當飯吃,賣女兒是正常事,,,沒啥油水可撈,不管他了。日本人稠地狹,資源匱乏,歷來掠奪成性。前些年蘇州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幼兒園裡有一名5歲的日本女童,一天不知發什麼神經,用小手在牆上的中國地圖上比劃了一下,”我長大了要把這塊地方劃給日本”!旁邊一中國男童聞聲順手甩她一耳光。園方要開除男童,家長說,”我兒子愛國,有什麼錯”?後來女童家長把孩子轉走了。這麼小的年紀就知道挖別人的地方,可怕!
-
4 # 我愛糖酒會
美國黑船事件,佩禮將軍船堅炮利打開了幕府的大門,讓鬼子睜眼看世界,不做井底之蛙,由跟外界打交道的兩個番國率先倒幕運動,還政於天皇,脫亞入歐,進行進現代化改革,工業,科技,商業,教育全面改革,取替武士階層,全民平等,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也有當兵的權利,古代除了武士,都不能從事政府社會管理,和軍事培訓
-
5 # 星空和白雲11
日本的明治維新成功的主要有九點原因:
第一,封建專制統治相對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夠迅速壯大。日本是封建的幕藩制國家,一方面存在著作為中央政權機構的幕府,因而具有集權政治體制的某些特徵;另一方面,它的全部領土又被分割為二百多個藩國,保留了由領主在自己藩國內實行統治的政治格局,每個藩的領主都擁有獨立的而且是世襲的軍政實權,因而潛伏著很大的離心力。由於一些藩國和幕府長期對立,甚至發生公開對抗,這就為革新勢力進行反對幕府的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夠迅速壯大。第二,倒幕派掌握了較大的實權,終於推翻了幕府的統治。在幕府統治崩潰前,倒幕派已擁有較強的實力,如長州倒幕派已有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奇兵隊;反幕府的藩主還紛紛結成聯盟;倒幕派把新天皇抓在手中。特別是民心所向,農民起義和市民暴動的高漲,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的統治,也間接支援了倒幕鬥爭。幕府已處於內外交困、分崩離析、腐朽不堪的嚴重危機之中,在最後的決戰中,不堪一擊。第三,倒幕派建立政權以後,實行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明治政府確立後,逐步進行政權建設,把原來以將軍為首的幕府領主階級的封建政權改造為以天皇為首、維新派下級武士為核心、代表資產階級與地主聯合專政的新政權,並透過一系列官制、機構的改革,使這個政權得到鞏固和健全。然後,由這個強有力的新政權來發布命令,逐步進行除舊佈新的各項重大改革。
第四,西方列強集中力量侵略中國和華人民的反侵略鬥爭,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日本所承受的外部壓力,使它的國內改革能夠在較少的外部干涉的情況下順利實現。
第五,日本人文化崇尚團結,本性爭強好勝,注重學習,民族性具有相當活力。鴉片在中國盛行,但在日本並不盛行,很能看出中日兩國民族的精神面貌的不同。改革前景自然也就能夠看出幾分。
第六,日本自古以來中央集權專制主義並不穩固。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自皇帝以下各級官員臣民一體遵守的局面在德川幕府統治時期並沒有出現。老實說,日本人鎖國不過就是上層人物“鎖國”,下層各級人士仍然可以透過各種渠道打破封鎖,開眼看世界。這和中國的鎖國大大不同。
第七,既然中央集權專制主義在日本沒有什麼太大根基,推翻幕府自然比推翻清朝容易許多,破壞性也小很多。日本天皇和將軍兩套元首模式可以方便除舊佈新,一個不行再換一個。中國皇帝獨攬大權,皇權意識,官僚機構根深蒂固,一體同根,尾大不掉。改變帝國自然傷筋動骨,改革和革命很困難。第八,天皇不掌權的“虛君”歷史也有助於日本確立君主立憲制度,雖然是掛羊頭賣狗肉的“立憲”,但至少能起到一些積極作用。中國自古皇帝獨尊,明清更是皇帝獨裁的登峰造極時期,所以任何分權或者民主改革均難以執行。即便推翻了帝國,繼任的“總統”,“主席”,“總書記”一類的,和皇帝的權力也差不多,甚至猶有過之!
第九,日本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較為順暢,日本商人地位卑下,但因為社會結構的關係,其自由度和社會影響也遠比中國商人大,因此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在日本也頗受歡迎。中國資本主義長期受到壓制,商業活動受到嚴格限制,農村貧困生產力低下,購買力也低下,資本主義水土不服也是自然的。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衝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措施。這次改革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對亞洲鄰國造成了沉重的災難。
-
6 # 痴語呢喃1988
19世紀,清朝的兩次鴉片戰爭失利,讓日本明白了昔日老大哥的輝煌已經不在;同樣日本本國內也是處在內憂外患的局面,美國大量工業商品的湧入,國內財富不斷流失,民族危機空前加重。為了緩解矛盾,日本開始變法圖強,這一次日本沒有再派使臣來中國,而是一艘大船駛向萬里之外的歐洲。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為首的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資本主義國家制度。1867年,明孝天皇突然死去,明治天皇繼位!在之前的大約的七百年時間裡,日本其實一直處於幕府掌握政權、天皇徒有虛位的狀態。幾百年時間中,幕府派和倒幕派一直在不停爭鬥;到了明治天皇這一任手中,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德川家族破天荒主動將權利交還到天皇手中。(可能就如同南非白人主動歸還權利給黑人一樣,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吧!)
這一事件給明治天皇施行新法掃清了政治障礙;而“黑船事件”後,手工作坊大量出現也為改革提供了支援;再加上派使臣去國外學習,這些人回到日本以後有著豐富經驗和技術支援!三者結合起來,明治維新變得順風順水。
明治維新變法不僅僅只限於經濟方面,還包括教育、軍事、文化、司法和社會習俗……就是這樣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整個國家猶如脫胎換骨一樣!摘下了以前藩屬國的稱號,開始了向外擴張之路。儘管時間上晚清朝洋務運動幾年,但是還是在之後的甲午戰爭中以大優勢獲勝;再沒過幾年,日本就開始敢和俄國槓上了,並且打贏了戰爭。
明治維新的成果有哪些?經濟方面: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設立工部省管理工商業;允許土地買賣;統一貨幣,並於1882年成立日本銀行;撤消工商業界的行會制度和壟斷組織,推動工商業的發展。
軍事方面:改革軍隊編制;1872年頒佈徵兵令,僅僅過了一年時間,日本作戰部隊動員就達到了40萬。此外明治政府亦發展國營軍事工業,軍事支出的比例急劇增加,實行軍國主義。
教育方面:開始探索發展近代資產階級性質的義務教育,廣泛建設學校,此外亦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並在國家各個中心城市建立起九所帝國大學!
社會方面:興建新式鐵路和公路。1872年,第一條鐵路鐵路通車;到了1914年,日本全國鐵路總里程已經超過7000公里。分別於1882年,1898,1899三個年份訂立刑法、民事法和商法。
總結來說,明治維新是一次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盤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這次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逐漸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極其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伴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軍國主義也在迅速的傳播,最終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
7 # 世界史圖鑑
日本能夠明治維新並獲得成功,其實與日本本身的政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日本沒有絕對的中央集權專制體制。更重要的是日本天皇並不是維護日本封建專制體制的關鍵。相反,天皇還站在了維新派的一邊,在日本維護日本封建專制統治的是幕府。而且幕府在日本所推行的專制統治也並不絕對,否則也不會有倒幕派出現,倒幕派也不會發展壯大。當然,這並不是說日本的幕府勢力比較弱,而是在日本閉關鎖國的情況之下,倒幕派的形成,雖然說也存在外界刺激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由日本原先的武士階層興起的。
說白了,也就是原有就存在的日本階級經歷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轉化形成倒幕派。對於幕府而言,這種階層上的改變是很難防範的。因為當時幕府該做的都已經做了,包括加強自己的中央集權,防止外國民主思想以及宗教對本國的影響,實施閉關鎖國,還有一點也就是日本全部國土實際上是由番國組成的,他們就是一種蕃國共同拱衛的政治格局,各自獨立各自擁有軍權。雖然幕府統治著整個日本,但依然有一些蕃國與中央完全對立甚至是對抗。政治上的對抗才能產生思想上的活躍和交鋒,絕對的大統一思想是不可能出現的。
而且各地的藩王其實力量都沒有中央強大,他們敢於與中央幕府叫板,實際上他們給了自己的民眾很多利益,民眾願意團結在他們的周圍,並不是說他們對於普通民眾真的多麼多麼好。而是在封建時代,只要讓地主過得舒服,地主保證民眾不起來鬧事,那麼封建割據政權就可以穩固,敢於與中央叫板。所以日本的倒幕運動才可能發展起來。日本的倒幕派其實有很多社會基礎,比如說新興的資產階級,下級武士維新派和地主,相比於當時的清王朝的戊戌維新而言,日本的倒幕派維新派的基礎更加堅實更深植於地方。
他們的實力是以經濟為基礎的新興力量,而不像戊戌變法時期只有幾個書生而已。當然外界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比如說當時的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對西方列強的鬥爭,部分牽制的西方國家對日本下手,使日本擁有了較為合適的國際環境。而且由於日本看到了被殖民的各國,究竟會處於一個怎樣的地位自己也會有更多警醒。畢竟日本處於大陸邊緣,很多資本主義國家在當時主要還是以大陸為主,因為這更能比一個島國帶給他們更多的利益和市場,而且對於西方國家而言,前期殖民政策經常出現問題,導致殖民國家總是會掀起反抗運動。西方殖民者也希望找出一個兩全的辦法,讓這些國家持久地成為自己的殖民地,所以他們也允許日本進行改革和變法。
看看改革後的日本是否能夠成為列強長時期的合作物件。如果日本的變法能給各國帶來好處,那麼這些殖民國家也不介意在殖民體系之下讓其他被殖民國家效仿日本進行適當改革。畢竟對於西方資本主義列強而言,真正開啟殖民國家的市場是他們最想要的。同時日本的中央集權並不完善,無法發揮出絕對的中央集權即便是在閉關鎖國時期,閉關鎖國政策某些時候也並不是針對全體民眾而言。依然有一些階級的人士,可以透過各種渠道開啟封鎖。畢竟即便是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我們也依然會使用13行以及廣州開放通商,閉關鎖國時期的日本,其實也是這麼做的。
也正是專治政府體系的建立並不完善,所以日本從上到下各界都存在新思想和民主思想滲透的可能,可以說是船小好掉頭。而且封建政府在沒被推翻之前也沒有長時間的對資本主義的萌芽發展進行壓制。資本主義新興階層也沒有過早的與封建政府攤牌,使得資本主義萌芽可以持續發展。奠定了很多物質基礎和思想基礎,這也很重要。而且日本天皇透過政變真正掌握了日本的實權,並主動建立君主立憲制,雖然這種政體君主專制的情況比較嚴重。但是剛才說過天皇並不是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絆腳石。反而相輔相成天皇在失去權利數百年之後,透過新興的資產階級奪回權力,並發展日本,這與清政府完全不同,而且日本願意把自己認為是老師的國家學得很徹底。
在1868年日本天皇建立新政府之後開始政治改革經濟上殖產興業學習,歐美的科學技術推進工業化。同時改革原先的社會風氣進行文明開化學習西方的生活方式,努力發展基礎教育。別看日本在資本主義國家當中的發展較晚,但是日本卻是世界上第一個普及中小學教育的國家。這比英國和美國都要早上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但是由於日本的明治維新是舊社會所主導的,雖然這些階級有資本主義的成分,並且也進行了自我改革,但是他們的封建因素依然濃重。這也使得日本在富強之後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
8 # 使用者4010115252072
這和日本傳統、當時國內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和所處地理位置都有關係。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日本當時資本主義最濃厚最開放對外界瞭解最多的兩個藩國和天皇結盟打贏了對幕府的戰爭掌握了政權,這兩個藩國和天皇配合默契結合日本本就比較開放的社會共同促成明治維新的成功!
-
9 # 閣小下
說到日本的明治維新在這同一時期中國也進行了一場運動那就是洋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成功而中國的洋務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那日本的明治維新是怎麼來的呢,又是怎樣成功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大環境,其實日本和中國開始都是亞洲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遭到了列強的強行侵入,主權開始喪失,為了擺脫當前所遇到的這種危機,發展資本主義,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最高統治者自上而下進行了資產階級性質改革(新興的資產階級力量較強)而成功,徹底使得日本褪去封建主義(也有大量封建殘餘思想保留),廢除封建政治制度,擺脫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走上了獨立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全盤西化,從此發展起來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日本的明治維新也是受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一個衝擊,由上而下進行了改革運動。可以說這場革命改變了日本的發展走向,成為日本近代化的開端,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明治維新的口號是“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在這些青年武士的領導下,企圖建立一個和西方一樣的先進國家,這樣的一步步改革給日本的明治維新帶來了成功,那日本的明治維新究竟是怎樣改變日本的?
先看一下維新的大致經過:日本幕府時期是日本歷史上武士階級掌握實際政權實行封建統治,由於種種原因幕府於1867被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宣佈了幕府的廢除,戊辰運動徹底打倒幕府的統治,日本的封建幕府時代從此在歷史上告終。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政府進行了近代化的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新政府派出許多官員渡船去歐美進行先進文化訪問學習,考察一番之後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文化,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口號下建立了一批軍工、礦山、鐵路等國營企業,與此同時還引進西方先進文化,派遣日本學生去國外留學。
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幕府倒臺以後,各地藩國依然存在,並且他們手中都是有很大的權利,威脅著剛上任的明治政府的管理,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削弱地方政府力量加強中央集權,將所有的職權統一於中央政府。日本政府廢除了全國各藩,統一為府縣,結束了日本長期以來的封建割據的局面,為建立中央集權和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奠定了基礎。可以這樣說廢藩有利於明治政府的工作順利進行也有利於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
經濟上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它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對土地制度進行了改革,採用獎勵、保護等多種方式,鼓勵優質新產品和發明創新,撤銷了工商業界的行會制度和壟斷組織,推動了工商業的發展,扶植與保護私人資本,促進私人企業發展。
殖產興業是明治的三大政策之一,以政策為槓桿,用國庫資金來加速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以國營軍工業為主導,使得日本資本主義經濟加速發展。
軍事上進行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
軍事方面進行了改革,其軍隊編制是參考了英德兩國軍隊編制,當時這兩國實力也比較強大,並規定了凡20歲以上的男子必須服兵役,明治政府也比較注重發展國營軍事工業。
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日本早期的先進西式教育為日本以後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明開化運動”圍繞教育而展開,是為了讓日本快速追上西方國家,其知識分子首先倡導開啟,文化與制度全盤西化,教育改革、啟蒙思想、社會改革,更加一步促進明治維新的發展。
日本的學校在各方面都有學術進行指導,例如醫學、工業、農業……西式教學,專業思想比較活躍,但有一點需要提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大肆傳播(因為明治維新不是一場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
“獎勵中國產,鼓勵國貨出口”日本在明治的時候就比較重視人們的創新意識,從那時開始就西日文化進行學術交流,從而傳承到現在的日本比較精緻細膩的創新產業鏈。
明治維新後經過許多年的發展,綜合實力較為強大,重新奪回了國家的主權,先後廢除了幕府時代與西方各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最終進入現代化,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不得不說也為它發動侵略擴張之路奠定了一個基礎。
回覆列表
一,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把全國劃分為3府72縣,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正式確定皇族、華族、士族和平民的身份制,農、工、商和賤民一律稱為平民,並宣佈“國民平等”,允許居住、遷徙、擇業、婚姻等自由。
二,經濟方面:改革土地制度與實施新地稅。明治政府在1873年釋出“地稅改革法令”,規定按照政府確定的地價每年徵收3%的地稅幣和15%的附加稅。
三,社會生活方面:學習西方的三大政策,即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和富國強兵。
1、殖產興業:1873年11月成立內務省,與lT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產興業政策。內務省利用國家資金,創辦了千住呢絨廠、新町紡紗廠和愛知紡紗廠等近代化的“模範工廠”。
2、文明開化:建立了近代學校體系,並努力在全民範圍內普及初等教育。
3、富國強兵:軍制改革的主要內容便是模仿西方,實行徵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備軍。
明治維新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使之擺脫了民族危機,從此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第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