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時燒錄

    有不甘、有憤怒、有埋怨,但是更多的是辛酸與無奈,以至於最後做出了妥協,淡淡的對李世民說了十個字: “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 ,大意是說其最近受太子的蒙惑,對你有誤解,表示自己服軟了。但是這真的是其內辛最真實的感受嗎?不見得吧!

    權衡之術

    李淵建國之初,深受一件事情困擾,那就是自己雖為皇帝,但是卻並不得民辛,手裡能夠支配的力量太少,文臣跟太子,武將跟秦王,自己貴為皇帝,卻像個光桿司令一樣,於是李淵為了保住自己的統治地位,玩起了權衡之術,讓兩邊都需要自己,方能將自己凸顯出來,並且保證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手足相殘

    除了手中並沒有太多的追隨者外,還有一個事情也深受李淵困擾,那就是害怕李世民和李淵的爭鬥,最後會造成手足相殘。李淵身為帝王,當然深知最是無情帝王家,所以其也在極力控制,想要避免最後手足相殘的局面發生,無奈其最後已經沒有那個力量可以控制住局面,兩虎相爭,最後必有一傷。

    玄武門之變

    626年7月2號,天空格外的陰沉,使人喘不過氣來。兩行人馬,一前一後的走入玄武門中,雖然人多,但是卻並不吵雜,似乎沒有人願意發出一點的聲音。李建成面目緊張,眉頭豎起,但是仔細觀察其面目中隱隱有一絲興奮的神情,因為其認為自己跟弟弟李世民之爭即將塵埃落定,而自己已經勝券在握,今日一過,心中的石頭就可以放下了。

    李世民同樣走在通往深宮之中的寬闊的大路之上,但是卻像越走越窄一樣似乎要將自己吞沒,自己無處可走一樣,其咬牙著前行。其也同李建成一樣,面目緊張,眉目豎起,但是你若仔細觀你會發現,其有一點與李建成不同,其面目中還透露著一絲陰狠與殺氣。

    終於,二人相遇了,李建成不知該不該上前打個招呼,但是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城門突然緊閉,自己的二弟拿起自己的寶劍大喝一聲:“殺啊”,立即無數計程車兵,波濤洶湧的向自己殺來,李建成慌了,對是慌了,甚至不該如何應對,反應過來的第一想法就是逃,可是又怎麼逃呢。最後李建成死在了李世民的劍下,心中有迷茫、有不知所措,更多的是不甘心。

    李淵的真實感受

    626年7月2日,李淵早晨總感覺心慌意亂,似乎有什麼重大的事情要發生一樣,罷了,不在多想了,就這樣一天開始了。待尉遲恭提著血淋淋的人頭來到自己面前的時候,自己呆住了,對是呆住了,這是誰的人頭,似乎有些熟悉,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一連三個問號竟讓自己一時沒有回過神來!過了好一會方才清醒了過來,而也近乎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時方才怒從心中起,一團憤怒的火焰湧上心頭。

    但是接著尉遲恭一聲大喝:“陛下,太子李建成要謀反。秦王李世民得知訊息後立馬趕過來,殺了叛賊,並且讓臣來保護皇上的安危”。李淵一聽,頓時像是澆了一盆冷水一樣,立即認清了現實,雖然心裡有不甘、有憤怒、有埋怨,但是更多的是心酸與無奈。

    於是李淵立即壓下心中的怒火,儘量的使自已平靜下來,是的,他很平靜,面對自己兒子的慘死表現的無動於衷,很平靜,但是若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李淵的手在抖,對是手在抖,手在不停的顫抖,以此來抗拒內心的想法與自己的行動的不統一。

    有再多的不甘、有再多的委屈又能如何,大勢已定,兒子已經慘死,而能繼承皇位的又僅僅剩下了他一個,難道自己還要殊死反抗嗎?贏了又如何,輸了又如何?難道真的是命中該有此一劫嗎?此時,李淵心中一百個問號,最後一聲嘆息,罷了!自己任命了,愛如何如何,自己都不願再管了,於是方才淡淡的對李世民說了十個字::“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以表示自己服軟了。

    百痛之首,莫非喪子之痛,而李淵不僅僅是喪子之痛,更是子殺子之痛,不光子殺子,而且更是將自己十個親孫子也斬草除根了。李淵表現的越是平靜,其心中就越是痛,只有萬念俱灰,心灰意冷方才能表現出平靜,對的,李淵很平靜!

  • 2 # 歷史公元
    我認為要想知道唐高祖李淵怎麼想的,只要看李淵是怎麼做的就行了。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是怎麼對尉遲恭說的。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唐高祖李淵正在皇宮裡面划船。經過慘烈的搏殺,李世民終於獲得了勝利,派尉遲恭進入皇宮擔任李淵的護衛,實際上就是為了控制李淵的行動。

    雖然此時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已經被殺,但還有很多殘餘勢力一直與秦王府激戰。尉遲恭強硬的要求李淵釋出“親筆敕令”,將軍隊的控制權全部交給李世民。

    面對尉遲恭的長矛利劍,李淵能說什麼呢?

    只能乖乖的聽從尉遲恭的指示,還要虛偽的說,這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願”,可想而知這種滋味實是在不好受啊。

    玄武門之變結束後,李淵是怎麼對李世民說的。

    眼見大勢已去,李淵只能派遣身邊的親信,安撫太子舊部讓他們放棄抵抗投降。

    在局勢穩定後,李淵第一時間召見李世民,兩人之間產生了一段極具深刻含義的對話,李淵說的是“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

    “投杼之惑”說的就是曾子的母親輕信謠言,相信兒子殺人而逃走的故事。李淵這樣說就是為了表示,自己之前不信任李世民,是自己老糊塗了,變相的向李世民認錯、服軟。

    李淵的服軟,換來的是李世民嚎啕大哭,到底是委屈、慶幸還是後悔,只有李世民知道了。

    過了幾天,李淵正式下發詔書,宣佈國家大事都交給太子李世民,不久就晉為“太上皇”安享晚年。

    實際上李淵當了太上皇以後活的非常瀟灑,每日尋歡作樂,60多歲了還生了好幾個兒子,但除了出席非常盛大的場合,幾乎不與李世民碰面。

    可見,不管是傷心還是心灰意冷,李淵真的已經不問世事了,在9年以後逝世,享年69歲。

  • 3 # 我和女帝有個約會

    首先,玄武門之變後尉遲敬德率先率領衛士覲見李淵並告知情況,李淵第一時間看到這種局面,內心中有憤怒:誰給李世民的權力敢如此膽大妄為?也有恐慌:如果自己不表態,尉遲敬德很有可能會殺掉自己?還有心痛:自己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也有落寞:自己的政治生涯就這樣結束了嗎?隋煬帝父子的事情又要再現嗎?

    其次,李淵作為帝王內心也是存在希望的,先穩住李世民,然後再徐徐圖之,當然李世民大勢已成,李淵的想法也就僅僅是想法了,但是作為李淵,其晚年的精神世界的空虛可想而知,無人敢靠近,身邊沒有一個能夠和自己聊天的人。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沒人與自己交談,這也可以類比到夫妻,雙雙到晚年時候,一方面是物質可以相互照顧,另一方面則是有一個說話的人,精神世界不至於落寞。

    最後,李淵是一個皇帝,同時也是一個父親,看到如此地情形“子不教父之過”,想必或多或少也會自責,自己沒有好好教育好自己的子嗣。

  • 4 # 滄海拾遺錄

    發生於626年的“玄武門之變”是初唐時期大唐政壇的重磅事件,經此之變,得益最大莫過於李世民,其政敵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殺,其政治勢力被連根拔起,連同兩位的年幼的孩子們都被斬草除根,可謂是人間慘劇。那麼,聽聞“玄武門之變”看到自己兒孫相殘,大唐的最高統治者唐高祖李淵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的表面反應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程咬金、杜如晦、宇文士及等人,在玄武門設伏,將毫無防備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斬殺,然後尉遲恭跑到唐高祖李淵面前,對李淵說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謀反,已被誅殺。緊接著,李世民前去見父親,沒想到李淵對兒子被殺表現相當淡定,史書中雲,“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這句話的意思是,李淵召見李世民,只是安撫他說,我因為聽人謠言,誤會了你!這句話說明李淵同志還是很是識時務的,面對尉遲恭帶刃上殿,服軟是十分必要的。

    面對人倫慘劇,李淵的真實反應

    在表面戲碼的背後,李淵無疑是震驚憤怒悲傷,最終湧上心頭的是心酸和無奈。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此時的李淵雖然貴為皇帝,卻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實權盡在太子陣營和秦王李世民陣營,現在太子被誅,朝廷實權都在李世民手中,李世民可以殺伐決斷果斷幹掉親兄弟,那麼如有必要弒君弒父也是有可能的。此時低頭服軟,承認既成事實,答應冊立秦王為太子,再乖乖地退位養老,這才是識時務的選擇。李淵同志淪落到眼睜睜地看著諸子相殘子孫被殺,卻無能為力,關鍵在於自己手裡沒有實權。這主要是由於大唐江山都是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諸子帶頭打下的,自己不過是牽個頭坐享其成,坐上皇帝寶座後,為保障自己不被架空,李淵採取制衡之術,對太子陣營和秦王陣營都保持一定距離,讓雙方保持鬥爭狀態,這樣都有求於自己,自己可以穩坐釣魚臺,沒想到一朝平衡被打破,自己徹底失去了叫板的籌碼,只能服軟。

  • 5 # 首創新視界

    悲痛,無奈

    面對李建成、李元吉兩個兒子的死亡必定是悲痛不已,而面對手握重權的李世民只能隱忍。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發動的流血政變,兄弟相殘的悲慘鬧劇。

    李淵知道事變後,除了震驚,一點憤怒的情緒也沒有,只剩下喪兒的悲痛,和對權力的無奈,最終只是淡淡的對李世民說了十個字:“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能看出李淵幾乎是默許了李世民的做法。

    李淵這一年已經60歲了,放到現在也該是退休的年齡了,可是作為一位父親,卻沒有處理好兒子們的關係,放任兒子發展勢力,直到悲劇發生了,才反應過來。

    李淵能打下天下,絕對離不開三個兒子,尤其是李世民,乾的活最多,功勞最大,勢力最強。最後李淵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也就罷了,依然放任李世民拉幫結派,擺明著不想讓李建成好過啊,而李世民這個弟弟也是一直都是李建成和心腹大患,李建成為增加自己的勝算,把三弟李元吉也拉上船。最終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

  • 6 # 洛水清風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公元6267月2日,秦王為爭奪太子位,發動蓄謀已久玄武門之變,殺死一奶同胞的哥哥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李世民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深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理,立即派尉遲恭去“保護”高祖李淵。

    當時,李淵正在宮內的海池划船,對宮外血腥廝殺一無所知。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持長矛徑直來到李淵的船上。李淵大驚,問道:“今日作亂之人是誰,愛卿到此作甚”?大驚二字說明李淵已經預感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已經火拼了,但什麼結果他並不清楚。尉遲恭答道:“秦王因為太子與元吉作亂,起兵誅殺他們,秦王擔心驚動陛下,故派臣來警衛”。

    高祖對裴寂等人說:“不料今天竟有此事 ,你們認為應該怎麼辦呢”?這問話明著是徵求大家的意見,實際上是想探聽虛實,因為他不相信太子就這樣輕易被殺掉,萬一是李世民挾持自己要挾太子呢!他的寵信大臣裴寂沒有發言,倒是蕭瑀與陳書達說話了:“建成元吉本來就沒有參加舉義兵反隋的謀略,有沒有為天下立過大功勞……現在秦王已經聲討誅殺他們。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陛下如果能夠立秦王為太子,將天下託付於他,就不會再生事端了”。

    蕭瑀、陳書達是秦王府的人,這點李淵應該是清楚的。他們能說出這樣的話,莫非建成、元吉已經遇害不成?李淵心裡還是將信將疑。關鍵是最後一句話,明顯就是在威脅他,意思是說:如果不封李世民為太子,還能鬧出多大的亂子,誰也不敢保證,再看看全副武裝的尉遲恭,讓李淵是如履薄冰,只得違心說道:“好,這正是我素來心願”。

    可以說到現在,李淵還是不肯相信建成、元吉被殺。所以才有他最後召見李世民,來驗證虛實。當李世民鎧甲在身、風塵僕僕趕來時,李淵這回真的相信了建成、元吉已被殺害。才說道:“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禍”。意思是說前些時我的所作所為,都是聽信建成和元吉的讒言,你殺他們是對的。

    做個皇帝真不容易,連句真心話都不敢說。如果不是李世民帶兵威脅自己,李淵真敢給李世民打一個響亮的耳光,狠狠罵一句:怎麼生了你這樣一個孽障,競對自己親哥哥、親弟弟下此毒手,禽獸不如。

  • 7 # 西風4601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更多的是心酸無奈吧,畢竟三個兒子死了倆,還被滅門了。這時候的李淵也沒有任何辦法了,只能傳位李世民自己退居幕後了。

  • 8 # 非常道畢延河

    唐朝初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當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後,李世民第一時間帶領眾將領來到李淵的身邊哭泣,李淵也不敢多說,只淡淡的說了一句,“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 ,這段時間對你誤會了。

    李淵對李世民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李世民可以放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個兒子,畢竟這些人都是自己的孫子,也都是李世民的親侄子,當時李世民自問內心有愧,也就痛快答應了自己的父親。

    可在回到自己文學館之後,一個謀士忽然對李世民說了五個字,就此導致他改變了主意,這五個字就是:淮南王劉安。一句話提醒了李世民,不能養虎為患,一定要剷草除根,皇權無父子,親侄子也要殺。

    李淵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孫子死後,痛哭起來,隨即也對李世民說了一句狠話:“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這14個字,也是對李世民的一種詛咒,但李世民卻不以為然,沒想到16年後,卻一一應驗了。

    李世民一生有14個兒子,除了後來當上皇帝的李治和碌碌無為的李福之後,三個兒子早夭之外,9個兒子死於非命,也就是12個兒子都不得善終。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李淵想的是兄弟相殘爭奪大位,斬盡殺絕,這樣就是給後世子孫樹立了最壞的榜樣。所以李淵是知道皇帝弒兄殺弟奪位一旦成為現實,那麼子孫後代都會去效仿,以李世民為榜樣弒兄殺弟逼父,事實證明,唐朝三百年的歷史中,都有弒兄殺弟逼父的影子。

    李淵一生的結局,就是在兒子們的自相殘殺中被迫退位,那也就意味著唐朝將來的走向就是在父子兄弟自相殘殺中走向興盛和衰亡。

  • 9 # 歷史總探長

    都說自古帝王多薄情,但是李淵在聽聞兩個兒子火拼之後,內心可以說是五臟俱焚。

    這位曾經大唐王朝的首任帝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父愛,什麼是親情重於王權,當李世民在手刃了自己的兩個兄弟的時候,跑到太極殿對著自己的老爸,同時也是大唐帝王的李淵,放聲痛哭,李世民的這些眼淚夠假、夠虛偽,但是也深深的打動了已經花甲之年的李淵。

    李淵在花甲之年對於喪子的事情無疑是刻骨銘心的,而且史書中也有所記載:

    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高祖大驚,乃以太宗為皇太子。

    “高祖大驚”四個字足以看得出來,李淵作為一代帝王,面對這種兄弟相殘的事情還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震撼,或者說因為這件事情,他的內心被強行撕裂了一個傷口,這塊傷口的上面,有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殺的景象,有李元吉被屠殺的景象。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對花甲之年的李淵給與了重重的一錘。

    生活中最為無可奈何的事情莫過於無能為力,即便是身為大唐帝國的一代帝王,但是他仍然沒能阻止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他們兄弟三人互相攻伐的血淋淋的事實,而晚年的李淵更是在長安城中的深宮大院之中淒涼的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當李淵在得知李世民屠殺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之後。我相信李淵的心裡面一定是有著嚴懲李世民的打算的,可是當尉遲敬德前去逼宮的時候,他知道他已經喪失了作為一個帝王最基本的權力,這長安城已經是李世民的天下。

    他想做的事情,再也沒有機會可以去做了。

    作為父親的痛心疾首,作為帝王的無可奈何。

    這種事情即使放在任何一個花甲之年的老年人身上,他的內心一定會是重重的一擊,這一擊不足以致命,可是卻夠刻骨銘心。

    高皇創圖,勢若摧枯。國運神武,家難聖謨。言生床笫,。

    史書中給與了高祖皇帝李淵很高的評價,但“禍切肌膚”這四個字同樣的是那麼刺眼,那麼奪人眼球,如果李淵沒有遭受那段刻骨銘心的玄武門之變帶來的創傷,也許史書便不會將這四個字作為他一生的評價。

    因為這是高祖李淵的痛點所在,也是高祖李淵的無奈所在。

  • 10 # 雨霽視角

    弒子之仇,不共戴天!倘若子殺子呢?李淵懵了,怒了,最終還是忍了!

    李淵從晉陽起事到建立豐功偉業,跨時並不太久遠,看到的、見過的事情卻太多太多!他知道楊廣是怎麼即位怎麼垮臺的,亦清楚楊堅楊勇怎麼死的!同樣,李淵一開始就明白自己的處境,兒子們形成兩個陣營,讓他總有一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所以他一直在中間制衡,調劑兒子們的關係!可是時間不等人,李唐一統天下的日子還是到了,與兒子們攤牌的日子也就來了!只是李淵沒想到,自己的二兒子李世民會下手那麼快!

    當尉遲恭拎著李建成血淋淋的腦袋站到李淵面前時,李淵整個心同樣血淋淋的!他幻想過種種結局,卻沒想到一直宅心仁厚的二兒子狠起心來是這麼可怕,那麼的乾脆毒辣,哥哥和弟弟說殺就殺,甚至斬草除根,把自己十多個侄子也都趕盡殺絕,連襁褓中的幼兒也不放過!

    但是,李淵該怎麼辦呢?他要站在兩個角度思考問題。他是父親亦是帝王!

    作為父親,他痛,他恨!但,他是帝王,要維持尊嚴!只能忍!

    作為帝王,他要整理朝綱!但,他是父親,作亂的是自己的兒子,目前唯一的兒子!只能忍!

    也就是說,當時的李淵作為父親痛心疾首,作為帝王卻又無可奈何!只因為李世民是唯一的繼承人,也是能獨當一面、合格的繼承者!

    所以,李淵唯一能做的“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 ,選擇了自我放逐,拱手讓位於李世民。從此在深宮終老一生,看似閒情雅緻,內心深處的痛楚又有幾人知道,幾人在乎呢?

    再往深處說,李淵是在食物鏈最頂端呆過的存在,他在乎自己的生死嗎?在乎!李淵在失子之痛的時候還有驚恐,他在害怕,害怕“宅心仁厚”的二兒子在自己不妥協的情況下對自己下手,哥哥弟弟都敢殺,多一個父親也不算啥!

    有的人會說,李世民不會做到這一步,難說!因為人心難測,權利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不然就不會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也不會去殺掉自己的哥哥弟弟!而李淵作為最後一個絆腳石,只有乖乖讓位,方能自保!李淵是個明白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袁崇煥是叛徒嗎?還是崇禎多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