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家放牛娃

    土豆田間如何管理:

    對土豆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對提高產量有著重要作用。那麼土豆田間如何管理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土豆田間管理技術。

    土豆田間如何管理,土豆田間管理技術

    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在去除田間雜草的同時,可加厚土層,提高土壤溫度,增加塊莖生長的土壤範圍,地下根莖增多,對提高產量有著重要作用。

    一般應在4月中旬、5月上旬各進行一次中耕培土。在土豆生長前期進行中耕培土,可提高土溫,促進發芽生長;中後期中耕培土可增強土壤通透性,利於塊莖膨大。

    合理追肥

    土豆生長速度較快,其吸收養分的速度要比紅薯快2.5倍左右,除了施足底肥外,還要注意施好追肥,促進健壯生長。一般追肥2次,結合中耕培土進行。

    第一次以氮肥為主,每畝施尿素10千克,也可每畝用25擔左右人糞尿,每擔對尿素100克澆施。第二次以磷、鉀肥為主,畝施磷肥20~25千克,鉀肥5~10千克(或草木灰100千克)。

    打花疏枝

    土豆的分枝性較強,若栽植過密或氮肥過多,生長過旺和密度過大,會影響地下部分發育,應及時進行疏枝,去除病枝、弱枝,增強通風透光,減少病害。在花蕾形成期,及時摘除花蕾,避免養分消耗,促進養分集中供應塊莖,增強產量。

    清溝排水,防止漬害。

    春季是多雨季節,土豆生長期對水十分敏感,因此要重視田間水的管理,切實做好清溝排水工作,嚴防漬害發生,影響土豆生長而減產。

    〈1〉查苗補缺。在出苗後苗高6-10釐米時應常檢查,發現缺塘、缺苗要設法補苗,方法是把過密的苗或預備苗連根移植到空缺的地方。

    〈2〉中耕培土。主要從出苗到開花期進行三次中耕培土。第一次在苗出齊以後到具有7-8片真葉前,結合間苗除草深耕1次;第二次在株高約15釐米左右時進行;第三次在封壟前進行,即在幼苗後期植株開始現蕾時(出苗後30―40天左右)進行。

    〈3〉科學用肥。 施用芽肥。在齊苗後以施用速效性氮肥作芽肥。一般畝施人屎尿1000―2000公斤,加尿素3―5公斤,施用1---2次。(對地力差,底肥用量少,幼苗長勢弱的應儘早穴施少量速效氮肥,並結合灌小水提苗。) 施好蕾前肥。在現蕾前看苗施肥,以施磷肥、鉀肥為主,適量配施氮肥,畝施硫酸鉀15公斤或撒施草木灰50―100公斤、尿素10―15公斤或複合肥25―30公斤,並進行葉面噴施1%普鈣沉清液、0.1%硼、銅、鎂等微量元素2--3次。

    〈4〉科學管水。播種後要求灌一次出苗水,保證出苗,達到全苗。苗出齊以後到具有7-8片真葉前,少灌水或不灌水,即出苗到現蕾時期,植株矮小長勢弱,耗水不多,保證田間溼潤即可。現蕾到終花期需水量比較大,要求10--15天左右灌水一次,常保持土壤溼潤。結薯後期要注意排澇和防止葉片早衰。

    〈5〉摘花、摘蕾。主要是減少養分的損耗,使養分集中供給塊莖。

    〈6〉病蟲害:蟲害有地老虎(土蠶)、黃螞蟻、塊莖蛾等,病害有晚疫病、青枯病等。防蟲用藥:甲敵粉、敵百蟲、鋅硫磷、百樹得等;防病用藥:代森錳鋅、農用鏈黴素、百菌清、防毒礬等。

  • 2 # 西北新農人石頭

    土豆作為我們北方主要農作物,平時餐桌上更是少不了。現編輯如下管理方法提供參考。

     對土豆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對提高產量有著重要作用。那麼土豆田間如何管理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土豆田間管理技術。

      土豆田間如何管理,土豆田間管理技術

      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在去除田間雜草的同時,可加厚土層,提高土壤溫度,增加塊莖生長的土壤範圍,地下根莖增多,對提高產量有著重要作用。

      一般應在4月中旬、5月上旬各進行一次中耕培土。在土豆生長前期進行中耕培土,可提高土溫,促進發芽生長;中後期中耕培土可增強土壤通透性,利於塊莖膨大。

      合理追肥

      土豆生長速度較快,其吸收養分的速度要比紅薯快2.5倍左右,除了施足底肥外,還要注意施好追肥,促進健壯生長。一般追肥2次,結合中耕培土進行。

      第一次以氮肥為主,每畝施尿素10千克,也可每畝用25擔左右人糞尿,每擔對尿素100克澆施。第二次以磷、鉀肥為主,畝施磷肥20~25千克,鉀肥5~10千克(或草木灰100千克)。

      打花疏枝

      土豆的分枝性較強,若栽植過密或氮肥過多,生長過旺和密度過大,會影響地下部分發育,應及時進行疏枝,去除病枝、弱枝,增強通風透光,減少病害。在花蕾形成期,及時摘除花蕾,避免養分消耗,促進養分集中供應塊莖,增強產量。

      清溝排水,防止漬害。

      春季是多雨季節,土豆生長期對水十分敏感,因此要重視田間水的管理,切實做好清溝排水工作,嚴防漬害發生,影響土豆生長而減產。

    回答者:劉寬 時間:2017/3/25 4

      〈1〉查苗補缺。在出苗後苗高6-10釐米時應常檢查,發現缺塘、缺苗要設法補苗,方法是把過密的苗或預備苗連根移植到空缺的地方。

      〈2〉中耕培土。主要從出苗到開花期進行三次中耕培土。第一次在苗出齊以後到具有7-8片真葉前,結合間苗除草深耕1次;第二次在株高約15釐米左右時進行;第三次在封壟前進行,即在幼苗後期植株開始現蕾時(出苗後30―40天左右)進行。

      〈3〉科學用肥。 施用芽肥。在齊苗後以施用速效性氮肥作芽肥。一般畝施人屎尿1000―2000公斤,加尿素3―5公斤,施用1---2次。(對地力差,底肥用量少,幼苗長勢弱的應儘早穴施少量速效氮肥,並結合灌小水提苗。) 施好蕾前肥。在現蕾前看苗施肥,以施磷肥、鉀肥為主,適量配施氮肥,畝施硫酸鉀15公斤或撒施草木灰50―100公斤、尿素10―15公斤或複合肥25―30公斤,並進行葉面噴施1%普鈣沉清液、0.1%硼、銅、鎂等微量元素2--3次。

      〈4〉科學管水。播種後要求灌一次出苗水,保證出苗,達到全苗。苗出齊以後到具有7-8片真葉前,少灌水或不灌水,即出苗到現蕾時期,植株矮小長勢弱,耗水不多,保證田間溼潤即可。現蕾到終花期需水量比較大,要求10--15天左右灌水一次,常保持土壤溼潤。結薯後期要注意排澇和防止葉片早衰。

      〈5〉摘花、摘蕾。主要是減少養分的損耗,使養分集中供給塊莖。

      〈6〉病蟲害:蟲害有地老虎(土蠶)、黃螞蟻、塊莖蛾等,病害有晚疫病、青枯病等。防蟲用藥:甲敵粉、敵百蟲、鋅硫磷、百樹得等;防病用藥:代森錳鋅、農用鏈黴素、百菌清、防毒礬等。

  • 3 # 農村小立哥

    1、水土管理

    土豆在生長過程中從播種到成熟各個階段對水的需求量都非常大,要保持土壤的溼潤,土壤的含水量最少要保持在60%。播種後在每條溝內將水澆足,將土壤溼潤,同時播種後使用除草劑將田間的雜草清除。在幼苗期如果碰到高溫乾旱的情況一定要再次將每條溝的水分補足,在幼苗期的時候,是土豆最需要水的階段,所以一定要保持土壤的充分溼潤。但是在土豆最後的成熟期的時候,水分不宜過多,因為水分過多會使土壤間的通氣性變差,土豆無法呼吸,導致爛果。所以在陰雨天氣時要注意田間排水。

    2、中耕施肥

    土豆不僅是需水量高的作物,它的產量也高,所以需要的肥量也很大。在土豆幼苗期時要重施速效提苗肥,目的是為了提高幼苗的生長速度以及健康。出苗半個月後要進行第一次的中耕翻土,將尿素與氯化鉀混合散在土壤上。在花蕾出現時開始第二次中耕,用複合肥和尿素等在散在每個土豆穴中,但是在使用化肥的時候要注意不能讓土豆的莖部碰到化肥。防止莖部碰到化肥被燒傷。

    3、防治病害

    病蟲害一直都是影響土豆乃至所有作物產量與質量的因素,所以在土豆生長過程中一定要防治好土豆的病蟲害,對土豆產生危害的病害有早晚疫病,幹腐病等一系列的病害。首先在選擇品種時我們就可以選擇無病的品種,適當的提前播種的時間,如果發現產生了真菌性病害,要及時使用農藥進行防治,防止進一步加重,可用安克錳鋅等藥劑一週噴灑一次,持續一個月左右即可。

    4、適時採收

    當發現土豆的莖葉開始變得枯黃後就代表土豆基本成熟可以進行採收了。在採收前1-2周要停止澆水,採收前一個星期,將地間的部分莖葉割除,讓土豆在地內進行最後的成熟。採收最好在晴天進行,採挖時要小心注意,避免將土豆傷害。且挖出來的土豆要避免太陽的長時間的照射,豆皮被照太久會變綠,影響外觀以及質量。

  • 4 # 最普通不過了

    土豆大田到底如何管理?

    田間管理:

    種植前

    1、選有機質豐富的沙壤土種植,將肥料撒入田塊後用旋耕機充分混耙,整平起畦,畦寬1.3米,畦面種3行,行距40釐米,株距25釐米。

    2、畝用種量100公斤,用新高脂膜拌好的種子下地種植,整地下種後噴施新高脂膜並覆蓋地膜,可保墒防水分蒸發、防曬抗旱、保溫防凍、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

    當幼苗出土80%時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在馬鈴薯苗期開始噴施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運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壯,優質高產。

    水份

    1、種後如遇天氣乾旱,應及時灌水,確保出苗;發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結薯初期要適當控水,少澆水或不澆水;結薯期,即當塊莖長至2 ~ 3 cm時,要適天氣和土壤墒情及時灌溉;結薯後期和收穫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澆水,防止病害發生和爛薯,可用噴灌、滴灌。

    2、幼苗期、現蕾期、開花期、結薯期,如遇持續高溫乾旱則可進行次數不等的灌水。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60% ~ 80%。注意排澇。

    施肥

    1、不宜施用過多的含氯肥料。馬鈴薯不宜施用過多的含氯肥料,當期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對植物根系產生毒害,它可使產品澱粉和糖的含量下降,影響產量和質量,嚴重的還會使作物出現死亡,因此慎用氯化銨、氯化鉀等肥料。

    2、基肥施用有機肥。基肥施用商品有機肥,如施用普通農家肥必須經過堆漚高溫腐熟以殺滅草種和病原菌,有條件的還可將堆肥陳化1-2個月,基肥中施用的化肥應與種薯距離3-5釐米,以免影響種薯萌發和出苗。

    3、葉面施肥要掌握時機。葉面噴施微量元素、地果壯蒂靈時需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後噴施效果較佳。苗身高度30公分後噴霧第一次,每間隔7天再噴第2次和第3次。 提高地下果吸收營養能力和膨大活力,促進發育速度。

  • 5 # 種植天地

    土豆種植,重在管理,正如這個題目所言,土豆田間管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收成!誰都知道田間管理很重要,那麼你知道田間管理包括哪些工作,該如何管理嗎?今天,我來專門科普一下這個問題,大家可收藏起來。

    土豆種植的田間管理,包括澆水、施肥、中耕除草、培土、防止徒長等這幾個方面的內容。田間管理過程中,要遵循“前促後控”原則,即前期促進生長,後期抑制生長。做好這些,就能得到好收成。

    ☞澆水

    土豆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供應才能確保其健壯生長,因為供水需求量與植株大小、葉片蒸騰量、土壤蒸發量、溫度高低等因素密切相關。據有關研究表明,每生產1000公斤土豆塊莖,需水量達240~270噸。這是一個理論資料,澆水量的多少與土豆品種、氣候條件、土壤性質、生長週期、栽培方式等都有很大關係。那麼,土豆該怎麼澆水?

    土豆的正確澆水是怎樣的?

    土豆的生長期不同,需水量也不相同,在幼苗生長期、現蕾開花期、塊莖膨大期三個階段,呈小——大——小的趨勢,澆水時需要注意這個特點。

    1、幼苗生長期:這個階段的需水量非常少,可少澆水,甚至不澆水。澆不澆水,澆多少水,要根據土壤、天氣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由於幼苗生長期氣溫低、植株小,葉片蒸騰量、土壤蒸發量都比較小,一般情況下不澆水也是可以的。當然,如果遇到天旱情況,是必須澆水補充水分的。但澆水時要注意時間與方式,一是不宜太早,二是不宜太猛,否則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土豆的吸氧,從而導致葉片發黃,生長緩慢。

    2、現蕾開花期:在整個土豆生長期,現蕾開花這個階段的需水量是最大的,需要及時澆水。當土豆現蕾並開花後,地上部莖葉生長快速,地下部塊莖開始掛果,加之氣溫逐漸升高而導致葉片蒸騰量、土壤蒸發量逐漸加大,所以需要大量水分供應才能保障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澆水應該採取小水勤澆方式,不能大水漫灌。這階段的土豆生長需水量是大,但土豆是怕澇作物,大水漫灌會積存大量水分,容易引發病害。根據土壤乾溼情況,可7~10天澆水一次,澆水適量即可。

    3、塊莖膨大期:土豆塊莖膨大時,澆水是有講究的,不能多,也不能少,適量最好。水多了會導致土壤透氣性差,塊莖吸氧不足,塊莖氣孔會變大,易染病害。水少了會影響塊莖的膨大,因為塊莖表皮的細胞容易老化,不利於生長。一般7~10天澆水一次,但在收穫的前7天應該停止澆水,讓塊莖表皮細胞逐漸老化,否則不利於收穫後的貯藏,還易造成田間爛薯。

    ☞施肥

    種植土豆時都先施底肥的,所以後期田間管理的施肥都叫追肥。底肥一般都是腐熟農家肥,農家肥的特點是肥效長,但見效慢,所以在土豆生長前期為了促苗,都需要追施一些速效性的氮肥,以促進莖葉的快速生長,形成健壯植株。土豆的追肥,該怎麼施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是有講究的。

    田間管理的正確施肥是怎樣的,追肥幾次?

    由於土豆種植時施有大量的腐熟農家肥底肥,雖然農家肥見效慢,但是肥效長,一般能滿足土豆的生長需要。不過,中前期為了促苗生長與開花結實,應該進行兩次追肥,因為這時候農家肥的肥效或是還沒展現出來,或是需要加大肥力之時,需要追肥為苗提供更多養分。

    1、第一次追肥:第一次追肥的時間是土豆出苗之後,需要結合中耕澆水同步進行,每畝可施碳酸氫銨40~50公斤,促進莖葉生長成為健壯植株,為豐產高產打下良好基礎。

    2、第二次追肥:第二次追肥的時間是開花現蕾時,根據土豆長勢、土壤情況而確定追肥數量的多少,一般追施尿素10~15公斤。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底肥量大,肥力充足,此時可以不追肥,避免肥力過剩而造成植株徒長。第二次追肥需結合中耕培土同步進行,之後再進行澆水,讓肥料溶解後被植株迅速接收。本次追肥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千萬別施含氯化肥,比如氯化銨、氯化鉀等都不能施,因為氯離子會影響澱粉合成,造成土豆的品質下降,這點需要緊記!

    ☞中耕除草

    土豆地塊需除草,這是因為土豆種下之後,一般30天才能出苗,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生長快速的雜草比土豆出苗快,並可能很快佈滿田間,像灰灰菜、馬前草、野莧菜、狗尾草等早已爭先恐後地迅速長出。根據生產實踐經驗,一般在土豆出苗前、出苗後進行兩次除草就可以了,但什麼時候除草比較合適嗎?

    1、第一次除草:土豆出苗一般需要30天,在種下土豆的第25天時,可以進行第一次除草,需要中耕結合,用鋤頭輕鋤雜草,疏鬆土壤,解除土壤的板結,利於土豆幼苗出土。需要注意的是,除草最好在晴天進行,一是可以除草後將雜草迅速曬死;二是可以破壞害蟲地老虎的蟲卵,減輕地老虎對土豆幼苗的危害;三是可以提高地溫,使土豆能快速出苗。

    2、第二次除草:第二次除草的時間是在土豆出苗之後,根據土豆長勢和雜草情況而定。跟第一次除草一樣,最好是選擇晴天進行,一是可將鋤起來的雜草曬死,二是可進一步剷出害蟲的生存空間,三是中耕鬆土,提高地溫,促進土豆根系的生長。但需要注意除草方式,要遵循中淺邊深的原則,即靠近秧苗的中間部分要淺鋤,四邊要深鋤,深度一般4~5釐米,這樣除草的好處是:一、中間淺鋤,避免傷根;二、疏鬆土壤,消滅雜草;三、利於土豆根系擴充套件。

    ☞培土

    土豆是淺根作物,但根系比較發達,培土目的是為增加植株周邊土層厚度,避免根系暴露地外生長塊莖。塊莖是土豆食物的唯一部分,地面塊莖會隨時間的延長而變綠,內含龍葵素,是不能食用的。因為龍葵素有毒,人食用後會發生中毒、噁心、頭暈等不良症狀,所以土豆塊莖的生長膨大一定要在地面下進行,避免氧化而產生龍葵素。在土豆生長期間,一般要進行三次培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培土分別是什麼時候?如何進行培土?

    1、第一次培土:土豆的第一次培土是第二次中耕除草的時候,即土豆出苗的適當時期,除草時中耕培土同步進行。這次培土屬於淺培土,幼苗細小,還未長大,適當培土,有助於保土保溫,促進植株發育。

    2、第二次培土:第二次培土是在土豆根系大力發展的時候,為了避免根系長出土外結果實,長出青綠色的不能食用的土豆,需要培土,加厚土層,避免龍葵素土豆的產生。

    3、第三次培土:土豆的第三次培土是塊莖大量膨大的時候,預防土豆長出地面產生龍葵素,於是需要進一步培土加厚土層。將周邊土層團攏向植株集中,形成一個土包。

    ☞防止徒長

    在土豆生產過程中,防止徒長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只長莖葉不結果的情況要杜絕發生。徒長原因是多方面的,種植過密、澆水過多、肥力過剩等都是直接的徒長因素。那麼,該如何防止土豆徒長現象的發生呢?

    1、控制肥力:土豆喜肥,但並非越肥越好,施肥過量會造成徒長。因此,在施底肥與追肥的過程中,根據土豆品種、土壤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施肥適量即可,不要多施。

    2、控制澆水:土豆生長需要水分,沒水也不能促進生長,只是澆水要適量,多了會造成徒長的現象,還會引發蟲害。不過控水要把握一個度,不能久不澆水而形成乾旱,否則對植株生長與塊莖膨大都是不利的。

    3、疏葉透氣:當土豆種植過密,莖葉不透氣,還相互重疊擠壓,導致植株集中精力往上長,形成徒長。這時候需要對植株進行梳理,甚至接葉打枝,讓植株莖葉能通風透氣,從而避免徒長的發生。

    4、噴施製劑:在防止土豆徒長的辦法中,還有一種比較有效,那就是噴施抑制劑或矯壯素,這個效果在目前來說是很理想的。不僅防止徒長效果好,而且有利於促進果實膨大,對增產的效果也比較明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合格的養殖戶,需要知道哪些魚塘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