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例如:唐穆宗時波斯商人李蘇沙進貢了沉香後,獲得了錢千貫、絹千匹的賞賜,時價相當於132噸大米。到了宋代,有文獻記載的沉香朝貢記錄就有數十次,總和十幾萬斤。 外國人來華為什麼會向皇帝進貢?是為了換取賞賜的純商業行為嗎?還是為了換取某些特權?什麼樣的貨品才能夠進貢呢?
6
回覆列表
  • 1 # 新知傳習閣

    中國曆代的皇帝,都以自己的國家是地球的中心自居。其最核心的根源就是認為自己是正統地位,所以早在周朝時就有了西戎東夷南蠻北狄的說法。

    也就是說在中國皇帝根深蒂固的思想裡,就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對的,自己的國家是全世界最強大的中心。其他的國家都是落後的,他們的人民也是野蠻的,他們是要臣服在自己的面前。

    華人常說,大人不計小人過。既然其他國家都是野蠻之邦,那麼我們中華帝國就不會和他們一般見識。

    如果他們這些化外之邦,還懂一些禮節,明白要向中華帝國進貢的話,作為文明之邦,來而不往非禮,我們會以幾倍的禮品相贈。

    這就是中國曆代皇帝的邏輯。

    以前我聽過這麼一則笑話,說在同一列火車車廂裡,一個城裡人和鄉下人相鄰而坐。城裡人看不起鄉下人,城裡人說: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咱們兩個人來相互提問題吧。鑑於我們城裡人聰明,你們鄉下人笨。如果你能回答對我的問題,我給你兩塊錢。我能回答對你的問題,你給我一塊錢。

    鄉下人說:既然你說我笨,那我先提問好不好?城裡人說可以。

    鄉下人說,天上有一隻鳥,有三條腿,請問是什麼鳥?城裡人搖搖頭說,不知道。於是城裡人給鄉下人了兩塊錢。

    下邊人到城裡人問鄉下人:你剛才說的那隻鳥是什麼鳥?鄉下人說:我也不知道!鄉下人就給城裡扔了一塊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很多道理,你當別人傻,往往並不是別人傻,而是你自己傻。

    城裡人欺負鄉下人,結果反而被鄉下人欺負。

    中國的皇帝們,當其他國家的人民是傻瓜,結果就被其他國家的人當傻瓜來愚弄。

    道理其實很簡單。

    既然外國的商人或者使團向中國的皇帝們進貢,能夠獲得幾倍的回報,那麼這筆生意就是比較划算的,投資回報率比較高。

    並且中國皇帝們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宏大度,只要外國的商人或者使團姿態低一點,向中國的皇帝們表示臣服,中國的皇帝們贏得了面子,就願意跟他們多一點賞賜,甚至答應他們額外的回報,比如說某些產品的特許經營權。

    在明朝還有更搞笑的事,日本有很多個邦國組成,他們知道像明朝皇帝進貢,能夠得到很高的回報。於是十幾個邦國每年能嚮明朝進貢幾十次,以獲取明朝幾倍的賞賜。

    中國曆代的統治者皇帝們,對自己的子民從來都是殘酷無情,拼命壓迫。他們對外華人卻顯示了無比的仁慈,願意給出更多的單次來顯示自己的寬宏和仁義。

    這樣的朝代能延續2000年,真他媽的是奇蹟!

  • 2 # 飄逸的逗號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古代外國商人向中國皇家進貢物品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幾點:

    一、受眾問題。外國商人來中國販賣商品,多數商品是本國所不具有的,有些東西沒有普世價值,只是作為珍惜物品,只有達官貴人才能消費的起,而作為皇家當然更是這些商人的首選。

    二、身份問題。外國商人來中國兜售商品,中國每個地方都是有官署管理的,這些商人因為從外貌上來看就很明顯和華人不一樣,本地官員或多或少是會存在歧視和刁難的情緒的,一旦他們向皇家進貢成功,那麼無疑就有了一道護身符,不管是以後經商透過關隘還是貿易無疑都方便了很多。

    三、價值問題。要知道外國商人來中國進行貿易,光運費一項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更別提商品本身的價值,到中國以後一般人是買不起的,也沒有相關的文字記載這些珍惜物品。因為沒有相關的渠道,普通人也不一定認識這件物品,而作為皇家來說,或多或少是會有了解的。

    四、溝通問題。一般老百姓估計也只會本地方言,跟外國商人就沒法溝通,只有皇家這麼龐大的機構才有相關的語言類人才和書本,能做好一定的溝通工作,如果都無法交流,怎麼賣出商品呢?

    以上就是我猜測的外國商人向中國皇家進貢的原因,最重要的還是珍惜程度、商品價值、貿易特權、利益問題。

  • 3 # 賢能英語

    拋磚引玉,聊聊我的看法:

    第一、什麼是進貢?進貢也叫朝貢,是藩屬國或其它國家向宗主國敬獻財物的一種主要方式。這種朝貢制度其實與古代中國崇尚儒家思想有關。天朝的思想是要彰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第三、古代外國商人為什麼爭先恐後來中國朝貢呢?這與中國曆代皇帝好面子有關,一直奉行“來而不往非禮也”、“厚往薄來”、“外交無小事”,對朝貢國的賞賜比他們進貢的東西要多得多多多,以此表示我雖然是你們老大,但我並不想佔你們的便宜,只要你們恭順就好。而外邦來中國朝貢進獻的是什麼?一般是本國兩三樣土特產。這有點像《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進大觀園,只需用麻袋裝點土豆、辣椒等土特產就行,而賈母送劉姥姥的東西那是值錢十倍不止。且朝貢的人踏上中國的土地那一刻起,吃喝拉撒的費用天朝全包,除了好吃好喝,還專門組織旅遊,帶領各國貢使瀏覽京中名勝,讓那幫鄉巴佬開開眼界,見識下天朝上國的大好江山。有這麼大好的便宜佔,不佔白不佔,外國商人都把中國當傻子冤大頭,費盡心機找各種理由來中國朝貢,騙中國的錢財。

  • 4 # 假裝9905

    從漢唐盛世開始,中國就一直屹立於世界之巔,中國的強盛,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商人到中國做生意,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就是那樣的體現。

    當時的商人其實想見皇帝一面也很容易,只要擺出自己的身份制,有專門的通常管一來為其聯絡,所以商人見皇帝進貢所必須的,當時中國很多香料都是從外國進口,外國商人進貢皇帝自然挑選好的香料,其實以皇帝的賞賜來說,卻也是物有所值的商品,商人進宮的香料並不會虧損。

    但由於皇帝是天下的表率,商人將香料進獻給皇帝,無形中就打了更好的廣告,所以向商人再來他的香料一定不愁銷路

  • 5 # 恆實說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東漢漢恆帝劉志在位。這一日,隨朝侍從忽然在門外稟報:”啟稟我王,今有大秦王(一說指東羅馬)安敦遣使節入朝敬拜。“劉志大喜,急召入殿。只見四五個卷頭黑髮的中年男人,半恭著腰,急步走上得殿來。對著漢恆帝劉志深深一恭。說道:”我王遣我等入朝敬拜恆帝。帶本土特產:”象牙、犀角、玳瑁等物進貢朝拜。請帝笑納。“劉志大喜,款待大秦使者。並回贈不少珍貴禮物。這段故事中國史書所載的第一次大秦向中國派遣使者。

    雖然後人對此舉頗有異議。一說其大秦使者進貢的禮物”其所表貢,並無珍異“。認為這夥出使漢朝的大秦使者乃為大秦商人冒充的,並非是東羅馬皇帝安敦派來的使者。但是這件事至少是說明在當時,中國和東羅馬帝國是存在有貿易關係的證明。

    漢代,中國與西域各國貿易形成了一條”絲綢之路“。隨著各國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加深。不少國家對中國當時的興盛與強大所折服。當然抱著各種不同的經濟目的、要求。一定要與中華上國交好。是當時世界各國對東方強國中華的普遍看法。

    隨著時代的進遷,到了唐朝,中華上國的陶瓷、絲綢是當時中華文明的代表之作。外華人以用陶瓷用品、穿絲綢衣物為榮。但是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絲綢在當時,也屬於朝廷的管制用品。無論是成品,還是技術,統統受國家管控。外國商人能得到一匹絲綢,比登天還難。但相應,外國絲綢的價格,也如天價一般昂貴。

    在當時,有不少國家的外國使節,拿一些當地的土特產進貢於當權統治者。進貢同時也是一種變相交易。當朝統治者要回贈價值相當的禮物。皇帝為了彰顯上國權威,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觀。更要彰顯上國氣度,往往回贈的禮物遠遠要比進貢來的禮物,價值高上許多。其中這些禮物中就包含有上國的特產:絲綢。加上當時絲綢的產量較少。這種無限制的回贈也就造成了市面上的綢鍛更加稀少難求了。

    於是便有一些“聰明”的外國商人,扮做外國使節,拿一些普通的禮物來天朝進貢。透過這種手段來獲取到綢鍛,以便回國後售賣獲取到暴額利潤。這種扭曲的文化在當時愈演愈烈......

    關於進貢還有不少趣聞秩事。在這裡就講一些大家聽聽。

    一、倭國的由來。在東漢時期,中國就和日本有著文化、商品交流行為。在東漢時期,因日本來朝拜,兩手空空,加上又不懂上國禮節。當時的漢光武帝劉秀很不高興,便賜給了日本一顆金印”漢倭奴國“。後來由於中國戰火不斷,日本也就斷斷續續地有一搭沒一搭地朝拜上國。此後,到了明朝朱元璋時代。日本第一次覲見明朝皇帝朱元璋時,朱元璋好奇地問日本使者,日本是什麼樣子。日本使者於是賦詩一首來形容:“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銀甕儲新酒,金刀囗錦鱗。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可見日本受漢唐的文化是多麼的深厚啊。

    二、當時外華人進貢都有些什麼東西?當時所謂萬國朝拜。各國都有禮物進貢。但是這些禮物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吧:古北韓主要進貢”高麗參“、安息國(現今中東伊朗附近)進貢過”獅子“、外蒙進貢”馬匹“、尼泊爾進貢”軍刀“、蘇門答臘、爪哇(現今的馬來西亞一帶國家)進貢香料、水果、安南(現今越南)進貢木材、倭國(現今的日本)進貢過160餘名美女、非洲某國進貢過“長頸鹿”、西藏進貢過舍利、佛像、緬甸進貢過”大象“......

    古代各國來朝進貢,且不說給當時各朝代帶來的經濟壓力和對百姓造成的沉重負擔。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將各國文化進行了一次次的大交流與融合、中華和平的治國方針深入到了各國、從而為中華贏得了百年相對和平穩定的時間,將中國的文化沉沉紮根於東亞的精神文化中。

  • 6 # 滇西小羅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為我們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驕傲一下!

    古代外國商人主要是指中國周邊的附屬國,進貢是因為有朝貢體制,而且大多是有數量規定的,比如必須進貢多少馬匹,多少綢緞等等。

    電視劇[小魚兒與花無缺]中,塔卡公主就因為交不上貢品而犯愁,在請求減免貢品遭拒後,提出了三個難題,但被小魚兒一一化解了!

    進貢的物品主要是土特產,高麗參,馬匹,綢緞,木料,香料等等。

    進貢主要目的

    一是尋求保護,進貢後,兩國之間就有了利益關係,當這些附屬小國受到外族入侵時,中國會出面保護。

    二是換取賞賜,一般來說,這些附屬小國除了土特產外,並沒有其他好玩意。但當時的中國在乎的也不是這個,在乎的是俯首稱臣,為了體現大哥的風範,往往會用大量的金銀珠Bora作為回禮,你說這麼好的事,誰不願意呢?

    後來的日本學習了大量的中華文化,還發起了侵華戰爭,這就值得讓人深思了!

  • 7 # 哥不猜想

    既然這屬於文化問題,我就把它當做文化來看待。

    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文化,屬於交往世俗文化,其文化現象的背後,就是取悅對方的實質。

    初來乍到,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必須先付出,這在全世界通用,不是隻有外國商人對中國皇帝進貢的。

    進貢是古代政府之間的行為,執行外交的外交人員,只能代表自己的國家,而不會以個人名義進行交接。國事之外,也有外交官的私交活動,這不屬於進貢。

    商人在外交官產生之前,一直都是扮演著外交官的職責。商人來往於各個國家之間,為了初次見面,請多關照,就會送一些對方國家所沒有的土特產,作為見面禮獻給最高執政者,以期展開隨後的其他活動。因為他們有時候不僅僅只是為了互通有無,單純的為了經濟貿易。慢慢的國家之間的國務來往越來越頻繁,所涉及內容越來越廣泛,商人的自顧不暇和他們的身份所限,不能繼續勝任傳話筒了,外交官就產生了。

    這時候的禮物,才是一個國家向另外一個國家的進貢。

    外國商人和傳教士,來中國,從上到下都要送禮物的。他們帶來的禮物,都是中國沒有的東西,穿透力非常強。拿人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這樣他們回去時,就會得到遠多餘他們送出禮物的價值回報。

    古代也有接受人家一點點牛羊皮革,雞毛蒜皮的進貢,就回以真金白銀的賞賜。不明就裡的吃瓜群眾,會認為這個買賣虧大了。實際上不然,你看看,他們說代表臣服的進貢,我們是代表恩澤的賞賜!這樣相安無事,也是一種策略。如果那些毛猴兒跳將起來,要撕破臉皮開戰了,我們會損失更多。打仗要人,要錢,要糧食,還不一定能夠打勝,如果戰敗損失更大了。

    很多時候就是打贏了,戰爭耗費也是非常巨大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不是好事情。就是隻是調兵遣將,對峙不打,僅僅糧食這一塊,也非常消耗國力。

    送禮,進貢,賞賜這些事情也不是簡簡單單的哼哼哈哈,事關國家,事關民族。這一點我們銘記不忘。

  • 8 # 四分之一粟

    我自己補充一些疑惑。其實我更想知道的是,“中國皇帝總是會給出超過貢品價值的賞賜”這一點是不是一個常態?比如為了某些戰略和外交目的,我們可能會偶爾這麼做。但是如果有人來朝貢,就願意出高價買下,且不說財政上是不是有這能力,真這樣豈不是成了“冤大頭”?另外,朝貢商人一般是隨使團出行的,類似於今天外交訪問時往往會帶一個經濟代表團那樣的。還是更多的是以私人名義進行朝貢的?他們是否需要遵循什麼樣的外交商貿規則?總不見得一個老外隨便帶點破爛和普通特產來我們也接受朝貢。或者說一個老外聲稱是朝貢的,就可以在中國境內通行無阻了。

  • 9 # 喜馬拉ho

    首先大家得先明白,什麼是朝貢。

    朝貢我們也稱作進貢,是一種順從的方式,比如歷史上我們常說的萬邦來朝,藩屬國向宗主國獻禮的方式就叫朝貢,那主要是發生在以中國為核心,東南亞,中亞及日韓朝等藩屬國,所發生的一種統治模式。這種制度,發源於商代,是中國發展的幾千年中,和周邊國家保持和平以及共同推動大亞洲發展的制度基礎。

    那為什麼要朝貢

    對於商人而言,無利不起早,扣除真有情懷的商人不嚴,這句話絕對適用。

    首先,外國商人作為藩屬國的臣民,給宗主國進貢,這個是做為一個臣民應該做的禮儀。

    其次,是一種自我的榮譽感,作為一個商人而言,能夠在中國這個偉大的國度見到至高無上的皇帝,這是多少人不敢想象的,能夠見到一把手,送點禮物,說點好話,換取一定的商業利益,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這好比現在拉風投一樣。

    再者就是皇帝自身的虛榮心,給這些外國商人創造了機會和渠道,作為一國之君,他非常享受外邦的朝貢和膜拜,商人投其所好,自認而然可以換取官職和商業利益。

    什麼樣的商品可以進貢

    這個就要回到商人進貢的目的來討論了,進貢是為了換取更大的價值,換取更多和皇帝交流和索取的機會,所以你進貢的東西,首先一定要是新奇,你想想,作為東方大國之主,本身地大物博,見過的東西多了,所以禮物一定要足夠博取當權者的眼球,其實這個對於外華人而言,相對還是比較簡單的,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他們故土的東西往往對於中原還是比較稀少的,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北韓的人參,塞北的寶馬,西域的美人,東南亞古佛水果,中東西亞的珍禽異獸等,這些都是他們所喜歡的,都可以進貢。

  • 10 # 文玩與收藏

    您說的商人進貢我不怎麼認可,進貢的國家一般為藩國或者周圍的小國,進貢之人一般為使臣。小國向大國進貢是一種臣服的態度,也有使臣以進貢為名打探國情的。在古代的商人地位比較低,就是想進貢也難有機會機會的。就像我們的絲綢之路一樣,用這邊多的東西換他國少的東西或者錢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助聽器戴上後覺得頭暈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