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能奶爸的學習之旅

    真正優秀的孩子,靠的是優秀的家教,父母長輩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為兩個孩子的父母,感悟:當你有了孩子,除了認真、細緻、耐心,照顧好他之外,家裡要儘量保證好孩子的安全,減少隱患,比如熱水瓶,剪刀,火,電源插座,以及門窗,床等。然後就是耐心的,靜等孩子自己慢慢的學習,成長!

    早教,之前我們也很熱烈的追捧過。現在給您建議的話,就是:最好的早教就是父母耐心的陪伴。一個孩子有一個放鬆,快樂,幸福,安全的童年,遠比去早教班,學些技能,知識之類的要好很多。因為生命的初期,對於孩子來說,一切都是新奇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而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探索,慢慢的成長就是最好的早教。

    曾經聽過一個新聞,說美國一位媽媽把幼兒園告上法庭。原因是幼兒園教4歲的孩子學會了26個英文字母,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以至於,父母問孩子關於圓○的東西,他的回答都是字母o。而之前,孩子會說像太陽☀,像向日葵,像蘋果等等!最後法院判決幼兒園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我不是提議大家都去抵制早教,而是希望大家明白,孩子在安全的熟悉的環境中,成長才是最快最好的。早教,其實不僅僅是指去一些早教機構。如果你是一位敬業的十分愛孩子的父母,最好的早教是,讓自己去學習瞭解孩子的世界,而不是領著孩子,辛苦的跑各種培訓班。德國一家研究機構,追蹤研究20多年發現,那些早教的孩子,他們的優勢也只是提現在小學4年級之前,以後的優勢不明顯,並且開始倒退。他們的情緒大多會不穩定,抗挫折能力差,情商不高。

    古人就給了我們最好的早教辦法:孟母三遷,給孩子最好的就是一個好的家庭環境,一個Sunny的生活環境。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都在努力!碼字不容易,希望您能給個贊!

  • 2 # 姝言學育兒

    我覺得不能。

    主要是現在的早教機構大都太功力了。一節課孩子很多。老師按照課程設計來走。我曾經讓某機構的老師發個上課影片,想參考一下,去不去上。結果發來的影片,老師明顯沒有活力。都是按照課程設計。沒有飽滿的情感。

    你要是能找到孩子很少,老師能有愛的去上也可以。但實際操作中。很少很少。

    1.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師是父母。父母多陪伴孩子。多抽時間陪孩子去大自然接觸,就是很好的教育。

    2.有些父母可能擔心,別人家的都去上,感覺學了好多東西。我們家的孩子會不會落後之類的。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壞的早教班還不如不去。把孩子的探索力,創造力都抹殺了。

    3.可以自己買孫瑞雪的捕捉孩子敏感期。在孩子的不同階段。怎麼陪伴孩子。怎麼挑選玩具。在家也能很好的早教。

  • 3 # 冬自麻麻

    早教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人的行為習慣性格都是在早期形成的,特別是三歲之前。我們經常聽到說我天生就是這個性格,我天生就這樣,人的容貌是天生的,但性格卻是在後天的生活環境中形成的,說的也是早期的生活環境。

    有很多早期教育成功的案例,推薦兩本書,中國早教之父馮德全《零歲方案》,還有王東華的《發現母親》,裡面著重講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早期教育成功案例,非常的有實用和指導價值。

  • 4 # Kitty老師說育兒

    談到早教,很多人覺得,這麼小的孩子,可以學到什麼?那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早教,實際上我們所說的早教,更多的是叫早期發展,無論是從醫學上,還是教育學上來說,三歲之前,大腦的發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可塑性非常強,而且在六歲之前,也是人性格養成得“黃金期”,包括培養他的專注力,秩序感,想象力,自我選擇能力等,錯過之後,這種成長期是不會再有的。所以說,早教可能不會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是絕對會培養出一個健康,Sunny,獨立,自信,有品質的孩子。

  • 5 # 熊娃大變身

    早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非常重要。但不是早教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只是相對不培養來說,培養至少提高了孩子優秀的機率。看完下面的文章你就知道早教的重要性了

    你知道為什麼關於育兒方面的書籍名稱都是《0-6歲……….》嗎?因為6歲以前的兒童,大腦的發育基本完成80%。

    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在60年代提出關於"人類特性"的理論中說:若人在17歲智力水平達到100%的話,那麼幼兒在4歲時已具備了其中的50%,4到8歲期間發育30%,而8到17歲這一階段只增加了20%。

    孩子在出生腦重大約在340-400克之間,約佔成人的25%,到6個月的時候就能到達600-700克,約佔成人的50%。1歲時發育到900克,3歲時為1100克左右,4歲就能達到成人腦重(1400克)的90%,之後發育速度越來越慢。

    嬰兒出生大約有50萬億個“突觸”連結,相當於成人的十分之一。到3歲時就到達1000萬億,相當於是成人的2倍。

    “突觸”一詞首先由英國神經生理學家C.S.謝靈頓於1897年研究脊髓反射時引入生理學,用以表示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之間相互接觸並實現功能聯絡的部位。

    “突觸”:兩個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效應器細胞之間相互接觸、並藉以傳遞資訊的部位。突觸使用越多保留下來的就越多,而那些不經常被使用的突觸會枯竭死亡,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們稱為"突觸演變"。

    這些科學研究資料說明了:對孩子教養要趁早,而且越早對孩子的智商發育越有幫助,今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去學習其他生存技能時將會輕鬆很多。

    實際上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都是需要人時時關注照顧的,這個時間與其浪費掉,還不如用心關愛孩子,多花點心思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養方式,劈開早教對孩子大大的好處之外,從經濟學的立場來說,早期的投入也遠遠比後面孩子缺失相應的技能重新培養的少花很多精力和物力,很多育兒方面的專家都一直同意,早期為孩子投入的一分精力都能獲得16%以上的投資回報。而且早期的教養能降低漸漸長大後犯錯的概念,這不是可以用投資回報來衡量的。家長們應該重視這裡所謂的投資回報的意義。

    嬰幼兒的感知覺發育

    感知是人對所有認知活動的開始,人的認知過程是對資訊的接收,然後進行編碼分類,儲存經歷,遇到相關經歷在選擇提取使用等環節,是人的大腦較為低階的認知活動。但也是幫助大腦做高階思維分析能力的資料庫,如果沒有感知到資訊,就談不上記憶、分析、思考等高階活動,感知能力發展得越好,相當於經歷經驗越豐富,思維和想象發展潛力就越大。

    嬰兒的視覺發育

    新生兒出生後,馬上就視覺功能,能辨別亮和暗,可以模糊看見60cm以內的物體,對15-20cm範圍內看得比較清楚。

    2-3個月時嬰兒的眼睛就會集中在發亮的物體上,腦袋和眼睛能夠隨著光亮的移動而移動。4-8個月時嬰兒的持續看物體和能看見的距離逐漸延長和從被動變為主動。9-12個月就開始對新事物積極的觀察了。

    嬰兒的聽覺發育

    孩子一出生就能分辨媽媽的聲音,如果懷孕期間爸爸經常在媽媽肚子上跟胎兒對話,也能辨別爸爸的聲音。2-3個月就能感受到身邊不同位置發出的聲音,並把頭轉向發聲位置3-4個月開始很喜歡輕音樂,並對媽媽聲音有明顯的反應8-9個月能分辨很多種聲調,尤其是對被批評和讚美的聲調特別敏感,所以不要以為孩子還小,聽不懂或者不會講,隨便在孩子身邊亂講話,他會記仇的。嬰兒哭的時候你抱起他時說:“噢噢,寶寶乖,寶寶最乖了,於是他就漸漸不哭就是最好的證明。”

    嬰兒的味覺發育

    孩子一出生就能辨別酸、甜、苦、鹹、辣等不同的口味。4個月開始對食物的味道很敏感12個月能精確區分同一種味道的不同濃度

    嬰兒的嗅覺發育

    4個月的嬰兒就能區分氣味,並對不好的氣味做出明顯的反應,不信你拿只你的襪子給他試試!12個月後嗅覺能力和成人基本一致

    嬰兒的面板覺發育

    1897年弗雷首先闡明面板感覺是包括數種感覺。包括:觸覺、壓覺、振動覺、溫度覺和痛覺等。孩子一出生就有觸覺、溫度覺、痛覺,觸覺中對眼、嘴唇、掌心、腳底等部位非常靈敏。

    大量的研究表明:經常輕輕撫摸嬰兒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神經系統發育、免疫功能更好,如果嬰兒缺失父母輕輕撫摸帶來的安全感,性格會很抑鬱、孤僻、經常會咬嘴唇啃指甲、反應遲鈍、表情冷淡、不善交往,尤其是不熱情。比如:見到熟悉的人,讓他打招呼,他不太會理會熟人,熟人叫他名字他通常也不會答應。

    嬰兒的深度知覺及形狀知覺的恆常性發育

    透過對嬰兒的感知覺的發展,我們就可以對嬰兒的大腦發育進行總結、學習、分析出嬰兒的大腦發育次序有以下的幾個動態規律。

    1、 從下到上:大腦下部主要是腦幹發育得最早,主要維持人的生命,負責心跳,呼吸,消化等。2、 先後再前:負責嬰兒視覺系統的大腦最先發育,其次是聽覺系統,再次是前額的高階功能,比如思考,制定計劃,抽象的邏輯思維,分析理解行為後果等,大腦高階功能的發育需要隨著個人經歷及漫長的時間來成長髮育。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多道理、生存技能、思考、分析、判斷能力不足的原因。3、 從內到外:大腦的內部結構發展最終要跟大腦皮層相結合,而大腦皮層負責進行處理加工資訊,比如:分析和計劃,選擇和做決策等。大腦皮層被科學家們稱為可塑性大腦,擁有出色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因資訊輸入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學得越多越厲害的意思。4、 先右後左:一歲以後隨著負責接收和左邊大腦的發育開始學會了語言表達、逐漸過渡到面部識別能力、洞察能力,左右大腦貫穿於生命的一生,而且是相互協作的,不存在說單獨使用左腦和右腦的說法,不要聽信哪些單獨開發左腦的課程,這對小孩子來說不利於長期良性發展。有科學家研究指出,當人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上時,左右腦是同時執行的,看下圖左右兩邊顏色就能證明。

    為方便理解可以把大腦分為腦幹、邊緣系統、新皮質等三個基本部分。大腦的後部,右部,內部,下部結構發育得非常迅速,發育成熟越早就越難改變。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越早教育越好的原因。

    我堂哥結婚比較早,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堂哥才19歲,因為不懂教育孩子,當孩子遇到問題,有情緒是,總是大聲小聲的吼孩子,導致親子關係一直都不好,現在孩子一提到他爸爸,他就說不認識,而且孩子的性格也非常差,聽不進別人善於的忠告,也非常叛逆,換了6個學校也沒有把小學讀完,最高學歷是5年級。孩子之所以成為這樣的性格,就是因為在2-6歲之間父母沒有用正確的方法來教養孩子,導致孩子性格孤僻。最終釀成最大的遺憾。

    大腦前部、左部、內部,下部發育得較晚,尤其是正中位置的邊緣系統較難發生變化,而位於最外層的新皮質則始終處於成長變化中。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能夠及時瞭解6歲前孩子的大腦(腦幹和邊緣系統)幾乎完全發育成熟,就能根據不同時期的發育情況及成長規律給予孩子提供優質的、具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如果你想針對嬰兒大腦邊緣系統中的情感核心區和記憶功能做培訓,那麼嬰6歲之前是你能發揮最大影響力的最佳時期。對孩子腦力的開發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當我們知道6歲前孩子的成長髮育規律,我們能為孩子做什麼或者可以怎麼培養,鍛鍊孩子各方面的發展能力呢?

    一、視覺鍛鍊可以提高孩子的視覺敏銳度和關注力

    方法1(適用於2-4個月的嬰兒):選擇一些可移動或者旋轉的玩具,懸掛在孩子正上方60-70cm處,透過玩具來回的移動引起孩子的注意,並記錄孩子看的時間,當孩子不再看該玩具後另外在換一種玩具,,父母有空的時候就鍛鍊,時間5分鐘左右,一個月能鍛鍊3-5次即可。

    方法2(適用於5-12個月的嬰兒):抱著孩子看各種各樣的彩色牆畫,給孩子講解牆畫的內容和意思。讓孩子伸手去摸摸加深理解。

    禁止:不要將物體長時間掛在孩子眼睛的正前方或固定的位置,以免使孩子的眼睛疲勞而造成對眼、斜視

    二、聽覺鍛鍊有助於孩子以後用手拿取物品的靈活性和對坐和爬都學得比較快,對今後身體靈活性發展比較有幫助。

    方法:父母可在嬰兒耳邊輕輕搖動可以發出響聲的玩具,讓他轉頭尋找聲源,鍛鍊反應能力。剛出生的孩子,聽覺和視覺是分開的,各司其職不協調。讓孩子趴在床上(這個動作可以多多鍛鍊,對孩子的手臂,腿部,頸部,反應力等多方面都有比較好的幫助),父母用可發響聲的玩具在孩子頭頂的上方引導,使嬰兒抬起眼睛看,每天訓練1-2次即可,有助於感覺之間的接通,提高孩子的反應能力

    禁止:發聲不要太大,距離孩子耳朵遠一些,不同聲音響過之後也要做適當的暫停,在發出聲響停止後,給孩子講解聲音是什麼物體發出的刺激孩子腦細胞活躍。

    三、訓練孩子對物體大小、形狀的知覺

    方法:父母先那一塊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積木,讓孩子在幾塊積木中找出和父母手裡一樣的積木,訓練孩子對顏色,大小、形狀的區分。

    禁止:不要給孩子小於5cm的物體,防止孩子誤吞。

    四、訓練大腦的方法,提高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決策能力。

    訓練思路:

    4.1、向孩子介紹新事物、新詞彙、新概念

    給孩子買個小木人(當然我不是推薦買這個小木人,是我以前學素描的時候剛好買了一個,所以我用了這個方法,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東西可以替代),擺出不同的姿勢,給孩子講解人的身體可以做出什麼動作,哪些是需要經過長期鍛鍊的,哪些是自然生成的,刻意的培養孩子對身體各部位的理解,對孩子身體個部分的發展非常有效。

    4.2、為孩子創造複習的機會,經常重複已掌握資訊的要點

    經常重複上面講解的內容,如果還有其他刻意培養過的知識也經常重複,加深孩子的印象,強化記憶。

    4.3、創造有利於孩子語言能力發育的環境,營造信任、放鬆、安定的氣氛

    多引導孩子說話,不要在孩子面前發火,經常逗孩子笑,讓孩子在寬敞的房間玩。

    4.4、設法讓學習和日常活動充滿趣味性

    4.5、一天中安排不同的體驗(聽覺、閱讀、表演、說話、活動等)

    買一本兒童繪本,給孩子一邊用手指著繪本上面的圖案(人的爬行腦:更容易記住視覺化的資訊,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一邊讀和講解圖案的意思,如果孩子會說話,就和孩子探討分析繪本上的內容,加深理解,鍛鍊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6、按孩子的發育階段為他們安排相應的體驗和學習內容

    請參照上面發育規律來做。

    4.7、藉助導覽和圖片來呈現新資訊,有邏輯地安排資訊

    如果有機會帶孩子去公園或者大型遊樂場的時候,藉助導覽引導孩子分析路引,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分析能力

    4.8、為孩子的學習制定相應的規範和儀式

    根據這篇文章,配合孩子的年齡,制定一個週期學習計劃表,按照固定的時間來培養孩子,比如像學生的每天的課程表一樣,週一學數數,週二學閱讀,週三學看圖分析,週四學小木人,週五做複習(重複、重複、重複以前學過的,再三重複)總結,週六去公園,週日就休息。

    4.9、使用圖表、地圖和符號教孩子概念

    指著不同的圖形圖表告訴孩子圖表所表達的意思,不需要孩子懂,指需要孩子知道這個東西自己沒有接觸過,然後去思考就行。

    4.10、以不同的形式呈現資訊,幫助孩子在新資訊與既有資訊間建立連線

    比如:把所有教給孩子的知識給孩子做一個串聯,比如資料柱狀圖就像步梯,也像人的知識或者財富,高低不同等。

    再比如:和孩子一起擦地後要教孩子洗手,用香皂洗,能夠消除手上的細菌等。

    再再比如:人為什麼要穿衣服呢?除了能夠讓自己不冷不熱之外,還是遮羞羞的,教孩子學會隱私意識。

    總之,在教養的過程中,只要肯去發現,現實生活中能夠教給孩子的知識非常多,好好把握孩子的2-4歲期間,6歲之前。最開始的教養中,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懂你說的每一個知識,而是讓孩子多瞭解到新鮮的事物,刺激大腦發育去分析,去思考,去探索。

    當孩子漸漸長大,遇到同類的事情的時候,就能快速刺激大腦連鎖反應。對孩子將來發展生存技能有極大的幫助。

    最後溫馨提示:如果孩子有過一段時間生病(孩子生病會給孩子心理上帶來很大壓力,孩子會自己問自己,我能活下去嗎?為什麼這麼難受?該怎麼辦?什麼時候才好?會不會一直這樣難受下去?長期的心理壓力會讓孩子大腦體積小於正常水平,比如杏仁體和河馬體可能會出現偏小或功能不穩的情況)

    哪怕只是一天,類似發告訴,嘔吐,咳嗦,不吃東西。一定要在孩子開心的時候告訴好在,每個人都會生病,包括小孩,大人,但是生病都會好的,不要擔心,爸爸媽媽會好好照顧你的,父母給孩子的同情會讓嬰幼兒懂得,爸爸媽媽能意識到他們的痛苦,也理解他們,這能幫助孩子勇敢的迎接新生活。

  • 6 # 葫蘆島美吉姆早教中心

    早教是否真正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裡所說的“優秀”不知道您是怎麼定義的。如果是考上一個名牌大學,有一份外企的工作,還是一生過的快樂。

    01/大腦發育的可塑性

    大腦的可塑性是大腦對環境的潛在適應能力,是人類終身具有的特性。年齡越小,可塑性也越大。三歲前,尤其是出生的第一年,是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外部刺激,將成為大腦發育的導向。早期形成的行為習慣將編織在神經網路之中,而將來若要改變已經形成的習慣卻要困難很多。

    02/兒童成長的主動性

    孩子來到世上,已具備了一切發展的潛能,他雖然弱小、稚嫩,但卻有主動生長的內在力量。所以,成人應該及時創造條件,支援孩子的學習和發展,不失時機地使孩子在三歲前就具有的能力得到充分開發。

    03/兒童發展的基礎性

    研究表明,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有一系列的關鍵發展期或敏感階段,也稱學習的關鍵期,最好的例子就是語言的學習,在正常社會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能毫不費力地掌握母語的口語形式。雖然人類的學習關鍵期持續時間可從出生延續到青春前期,但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行為、技能的學習關鍵期卻開端於三歲之前。

    04/發展的順序性

    孩子各方面的生長髮育都是遵循基因安排好的順序一一展開。例如,從運動領域看,每個孩子的身體運動都遵循從抬頭,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順序出現,雖然不同孩子的上述動作發生的月齡段不同,但其次序無一例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麥葉一道一道發黃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