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pr平陽

    第一,看任何問題都要從正反兩方面看。

    第二,回答問題都要列舉第一、第二、第三……

    第三,買盒樂高,沒事多玩玩

  • 2 # 飛刀亂情

    非請自來。

    邏輯思維是一種思維框架。邏輯思維程度的高下,與對問題的系統瞭解,外延知識的多少,以及思維方式的運用關係很大。要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要在這幾方面進行系統訓練。

    題主的問題,我臆測是希望在生活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而非專業需求。那麼建議如下,僅供參考;

    第一,看經濟學方面的書籍。可以找案例多,內容有趣的書籍,推薦《怪誕行為學》,案例多,解讀幽默,關於經濟學理論部分,能看多少看多少。

    經濟學案例,往往是出乎我們意料的,比較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不建議看推理小說,或者說推理小說只能作為閒書補充。推理小說的寫作過程中,邏輯是預先設定的,在情節描寫時會有意識的忽略部分內容。讀者其實是套在作者的邏輯當中的。

    第二,看看愛奇藝的節目《奇葩說》

    這時一個辯論節目,娛樂感很強,絕對寓教於樂。而且辯論雙方的立論,邏輯都是相反的,這個對我們鍛鍊自己的邏輯能力是有參考價值得。

    第三,簡單應用

    邏輯思維這個事情是沒有終極的,也沒有標準和答案。掌握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對工作和生活會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並非萬能良藥。畢竟周邊輔助知識的獲得能力,我們是需要臨時查證和甄選的。

    總結,鍛鍊邏輯思維是個好事。邏輯思維的基礎,在於獨立思考,不再人云亦云。這對我們這個社會和個人成長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個具備邏輯思維能力的人,在遇到一幫哄的情況時,都能比較警覺的發現問題,以及冷靜思考和判斷,這在我們的社會體系中是寶貴的資源。

    祝你成功。

  • 3 # 認知框架

    學習邏輯思維的最大痛點是學習完邏輯思維卻不知什麼用。

    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在於不能確切的搞清楚邏輯思維所涉及的一些基礎概念。

    不能把概念跟現實聯絡起來。

    各個概念之間的銜接方面出了問題,沒法把概念之間銜接成一個更大的整體。

    看個圖

    今天從觀念開始談起,不會把觀念視作假設。

    假設也可以視作是一種判斷。

    判斷也是一種命題。

    判斷、命題、假設都是有真假的,要嗎真,要嗎假。

    判斷、命題、假設是由概念組合起來。

    比如:小明 不是 中國 人,這個判斷是由概念組合起來的。

    概念都是正確的,但由概念組合起來的判斷有真有假。

    要拿事實去檢驗這個判斷。

    小明的國藉是中國的,這個事實否定了上面的判斷。

    小明不是華人,這個判斷是假的。

    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屬性。

    事物自身的性質或者事物以其它事物的關係就是屬性。

    接下來就是要銜接概念與屬性。

    舉個例子來說明概念與屬性的應用。

    小李進去房間一會兒,桌子上有一塊紅燒排骨不見了,小李在想,誰吃了紅燒排骨呢?

    家裡有一隻狗、小李、床鋪、門、桌子。

    狗有什麼屬性【抓住性質、關係】,從性質來說,狗會吃東西。

    狗有什麼屬性【抓住性質、關係】,從關係來說,狗與骨頭的關係,狗愛吃骨頭。

    桌子有什麼屬性呢。

    桌子的屬性,從自身的性質來說,桌子是灰色的,桌子很硬。

    桌子的屬性,從桌子與其它事物的關係來說,骨頭是放在桌子上的。

    但桌子具有的屬性,並不能讓骨頭消失。

    假設狗讓骨頭不見了。狗具有的屬性可以讓骨頭消失,狗吃了骨頭。

    假設桌子讓骨頭不見了。桌子的屬性不能讓骨頭消失。

    但我們思考的時候不會有意識的使用屬性的性質與關係,面對一個更復雜的陌生問題,如果停留在無意識的邏輯思維層次,不能自覺的去使用判斷、概念、屬性【性質與關係】,就會造成很多問題。

    個人認為培養邏輯思維的好方法:就是把概念跟現實事物聯絡起來。

    定義人的概念,人是會製造和使用工具的動物。

    人的本質屬性: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非本質屬性:從性質方面來說,會吃、會發聲音、會走路、會死亡,從關係方面來說,人與床的關係【人睡在床上】,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水的關係,人還有很多其它屬性。

    人是會死的。

    要從概念去理解人。

    就是從人的屬性去理解人。

    就是從人的性質與關係去理解人。

    人具有死亡的屬性。

    人是會死的。

    小明是人。

    凡是具有本質屬性的事物,都是這個概念的外延。

    小明這個具體的人,是概念內涵所對應的外延。

    小明會死。

    我們現在看不到未來,小明會不會死

    但透過邏輯推理

    我們推匯出了一個結論

    小明會死。

    邏輯是可以匯出超出經驗範圍的新知識。

  • 4 # 思維導圖PPT肖老師

    不請自來、乾貨分享、絕不私藏 ~

    一、結論先行

    結論先行的本質就是“先總結後具體,先結論後原因”,採用總分、總分總結構,讓對方第一時間知道你的結論或想法、需要時再進一步闡述論據。

    圖1、 結論先行的5層結構,結論-觀點-論據-子論據-更多論據

    圖2、結論先行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MECE法則

    MECE(讀做 "me see")法則強調所有論據之間相互獨立且完全窮盡。

    (1)相互獨立

    對所有相關因素進行層級和相關性比較,分離不同層級因素,合併同一層級中相互可以替代的因素,確保各因素的獨立性。

    (2)完全窮盡

    將所思考問題的一切相關因素全部羅列出來,頭腦風暴是通常採用的思考方式。

    圖3、 MECE法則詳解

    三、歸納演繹

    結構化思考的重點是金字塔結構,層層展開,但思考過程和展現(彙報)過程各有套路,一般我們推薦,思考梳理思維的時候用演繹推理(重點是第二點分享的MECE法則),展現彙報時,採用總結歸納,這樣也符合結論先行的原則。

    用總結歸納來呈現、用演繹推理來構思

    圖4、結構化思考的3種結構,演繹推理、歸納總結、外展延伸

    圖5、演繹推理 vs 歸納總結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結構化思考原則 - 邏輯順序

    結構化思考常用的3種邏輯順序:

    時間順序:透過設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觀點

    重要性順序:透過劃分不同的重要性或程度得出的思想觀點

    圖6、結構化思考常用的3種邏輯順序

    五、總結一下

    結構化思考,關鍵是建立金字塔結構、論據先行展示觀點、用MECE法則展示論據。

    圖7、結構化思考總結、金字塔的構建=結論先行+MECE法則+邏輯順序

    小福利

    分享一套高大上的邏輯思維訓練工具,獲取方式:

  • 5 # Excel大全
    01 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職場中,在解決問題或者與人溝通時,如果能找到一種結構,將各種碎片化的資訊放進去,就可以幫助我們更簡單地解決問題或者更高效地溝通,這就是所謂的“結構化思維”。

    如:職場中備受推崇的金字塔原理,向上級彙報時,把各種資訊套用金字塔結構,讓結論先行,這樣,便能讓上級更容易明白你的內容,如下所示:

    02 培養結構化思維的方法

    一、自上而下找結構:找到一個合適的結構,然後把資訊結構化,如上的金字塔結構;

    二、自下而上歸納總結結構:找不到合適的結構,那就自下而上歸納總結結構, 使用頭腦風暴列出所有的碎片資訊 --> 對這些碎片資訊歸類分組 --> 找到分類的規律,提煉結構 --> 自上而下查缺補漏,最後確定結構 ;

    03 職場中一些常用的結構

    常用的結構有:二維矩陣類、流程類、三要素類、利益相關方、金字塔等;

    04 結構化思維的訓練方法:“累結構、寫文章、講議題”

    累結構,是學習,多讀書,多發現結構理論;

    寫文章和講議題,是多實踐,把“累結構”的理論,多應用到文章和議題中,多練練,才能真正掌握住。

    05 最後以一張導圖結束我的分享
  • 6 # 詹偉平財經

    想問題、寫作、演講、溝通等都用這套框架思維去搞定: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

    為什麼幫你解決做這件事的意義在哪,做這個有什麼好處,目的是什麼。

    是什麼幫你解決做這件事情要注意哪些步驟,要注意哪些細節,有哪些方面要注意。

    怎麼樣幫你解決這件事情先後順序該怎麼做,裡面的具體情況如何安排最合理。有了這套框架思維,在生活中簡直就有了萬能方案解決公式。

    出現問題了,首先想為什麼,能夠抓住事物的核心問題出在哪,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除了這個問題有什麼後果,對誰有好處,會是誰造成的。

    然後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步該如何做,第二步該如何做,第三步該如何收尾,解決好問題。

    最後想這個問題注意到哪些細節,解決了之後怎麼預防問題的再次產生,有效杜絕問題的根源。

    那麼簡單的透過這個簡單的框架性的思維,我會很快把問題的根源找到,然後解決它,然後預防它下次會再次發生。

    在寫作的時候,我也是應用這個套路,在寫作之前先思考好大概的寫做框架。

    首先思考本次主題的意義,闡釋為什麼,可以用一個故事開頭,來引出主題,可以先寫個為什麼準備說這個主題。

    只要在一開始就告訴別人,本次主題的意義,會有效的把讀者吸引住,否則他都不知道為什麼我要繼續閱讀下去。

    然後在寫本次主題該如何行動,怎麼做才能夠達到目標,這屬於純乾貨分享部分。

    最後寫本次主題需要注意的事項,總結下本次主題,把本次主題是什麼重點再次強調一遍,首尾呼應,還能對以上內容的一個總結,有需要注意的細節部分,重點強調,是對以上內容的補充。

    在演講的時候,依然可以用這個套路。演講之前首先你要和觀眾說明下本次談話的目的是什麼,然後說演講的意義,最後進入正題,把這次演講的乾貨內容呈現出來。

    同樣在日常生活的溝通之中,我們先說下是什麼,讓別人知道我們接下來要表達什麼東西。

    尤其是事情緊急的時候,直接告訴別人是什麼即可。

    如果需要別人幫忙,或者是採取行動,直接告訴別人接下來該怎麼做。

    最後為了促進他的行動,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告訴他做這件事的意義所在,講解下為什麼,滿足他心中的疑惑。

    透過這樣的簡單三步的溝通,不管我們找誰溝通,都能夠順其自然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達出來。

    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的框架思維,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無處不在的進行應用。

    以前說話、辦事、寫作,演講,我都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自從有了這個框架思維之後,我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用它來思考。

    有了這個框架思維之後,你說話、辦事的速度會非常快,效率會極大的提升。

    看完三件事:

  • 7 # 葡萄小喵愛讀書

    最近也一直在學習有關邏輯思維的書籍,比如《麥肯錫入職培訓第一課》、《金字塔原理》、《六頂思考帽》等等。這幾本書都是講如何進行邏輯思維的,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簡單容易上手,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邏輯思維的方法。

    一、養成幾個習慣,助你培養邏輯思維

    習慣1:對身邊的人講話更加“具體些”

    “你幫我把那個拿過來”、“咱家那啥放在哪了?”平時家裡人是不是經常這麼說話?因為在特定的環境下,親近的人可能會理解你到底要什麼,但是請改掉這個習慣,對身邊的人說話更加具體些。

    習慣2:不要隨波逐流

    點餐的時候,同事們都點A套餐,你也跟著點了A套餐。這種事會經常發生,但是以後請想想理由,做出自己的選擇,哪怕是小事,也不要簡單地隨大流。

    習慣3:看新聞的時候聯想到“其他事情”

    當新聞播出一則訊息時,你可能只是簡單的接收“哦,我知道這件事了”。下次你可以試著讓自己想的更深一點,是什麼原因促成這個事情的,又會導致哪些後果呢?這樣思考我們可以發現新聞的背景、深意或新的角度。

    習慣4:衝動購物之前要思考

    衝動購買的本質不是想要得到商品“本身”,而是想得到“買到便宜貨”(雖然也是花了錢的)的滿足感。所以還是那樣,認知思考自己是否需要這個商品,給自己的行為找到真正理由。

    習慣5:區分事實和意見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我們覺得是事實的,其實並不是,只是某些人的意見。比如一個朋友說,“最近好多人戴口罩,看來這次流行感冒很嚴重”。這句話裡沒有一個資訊是事實,好多人戴口罩,這只是主觀的資訊,好多有多少?這個定義很模糊。戴口罩一定是因為感冒嗎?也有可能是為了保暖,現在也很多年輕人戴口罩是裝酷,所以都是朋友的推測。

    習慣6:嘗試當一下蘇格拉底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對各種事物的“疑問”,在確認其本質的同時,還可以提升自己的智慧。所以,我們也要時常對各種事物發出疑問,來提升自己的智慧。

    習慣7:不能放任對話的模糊

    說出模稜兩可的話還不如不說,所以在說話之前,請確保你說的話能夠傳達明確的資訊。讓對方能夠理解你的意思。

    二、職場說話學會使用模板,鍛鍊自己邏輯思維

    我們和朋友說話的時候,經常沒有邏輯性,想到哪說到哪,聊天依然可以進行下去。但是在職場,這樣的說話方式是不合適的。

    職場對話和普通對話在結構上是有差異的,職場對話基本要滿足下面四個要素:

    · 在說什麼(主題·論點)

    · 想說什麼(結論·內容)

    · 這麼說的理由是什麼(證據)

    · 必須要做的是什麼(行動)

    換句話來解釋:當我們在職場上對話的時候,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讓你的表達更加有邏輯性,請按照這個順序去說:

    我們這次談話主要談什麼內容→想說什麼結果→是根據什麼證據這麼說的→想讓對方做什麼。

    舉個例子:

    “為了提高效率,我覺得有必要使用雲服務。我推薦D公司的服務,最近我個人也在用這個。”

    這句話只表達了他自己在用D公司的雲服務,覺得還不錯。但是讓聽眾覺得抓不住重點。

    換成有邏輯的表達方法:

    我想說的是我們部門是否要使用雲服務的問題(主題),我認為D公司的服務不錯(結果),免費而且容量大,安全性也好(證據),所以我建議儘快推進使用雲服務的工作(行動)。

    這樣是不是更加清晰明確了呢。

    嘗試下次講話的時候,按照這個順序組織好自己的語言,保證會讓你的領導會對你另眼相看。

    三、嘗試使用“六頂思考帽”進行思考決策

    “六頂思考帽”代表6個不同方向,這個思考方法的核心就是每戴上一頂思考帽就只考慮那一個方向的問題,這讓你的思維更加清晰且全面。

    下面我就拿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在遠方》來舉個例子。《在遠方》中有這樣一段情節,當遠方快遞內部管理一盤散沙,外部面臨巨大危機的時候,姚遠不顧愛蓮與曉鷗的阻止,強制進行“聯改直”,不惜得罪自己的好兄弟,不惜讓自己身處險境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很多人不理解姚遠為什麼這麼固執,現在我們用“六頂思考帽”的方法來評估一下這個決策。

    藍帽(思考方向):公司現在的情況是否應該執行聯改直?

    白帽(事實資料):

    1.聯改直就是從原來的聯營改成直營,大區經理失去了權利,權利歸到總部一處;

    2.財務危機:公司目前財務漏洞很大(當事人應該清楚具體資料);

    3.形象危機:公司面臨私拆包裹的形象危機,對於一個快遞企業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4.收購危機:雲田商城一直對遠方快遞虎視眈眈,如果不被收購就會面臨失去雲天商場這個大客戶的危機;

    5.......

    黃帽(發現價值):聯改直可以改變公司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的現狀,權利迴歸到一人手中,方便管控,有助於公司未來做大做強。另外,為後期的千車計劃做準備。

    黑帽(風險問題):消減了大區經理的權利,會影響兄弟之間的感情。會有人為了抗議扣押貨倉,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嚴重的話也有可能會危及到個人安全。

    綠帽(解決方案或創意):收回權利的同時,承諾大區經理工資不低於原先的工資水平。經過曉鷗的建議產生了新的創意——進行股權分配,最大化的讓兄弟們能夠獲利。

    紅帽(感覺直接):雖然現在是公司危機的時刻,但是“危機”,沒有“危”哪來“機”。趁著現在一鼓作氣收回權利是最好的時機。

    藍帽(給出結論):執行聯改直

    透過帶上“六頂思考帽”進行思考,就會讓人很清晰的看到事情的各個方面,從而進行判斷。我們在思考問題,進行決策的時候採用這個方法,也是非常好的培養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因為在使用黃帽和綠帽思考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會採用創造性思維,而使用黑帽思考的時候,則鍛鍊我們批判性思考。

    《六頂思考帽》拿來即用的思考方法,助你簡單高效地進行邏輯思考

    讓我們一起在閱讀中積累知識,一起在閱讀中收穫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美老人如何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