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圖釋道

    建議‘’無為而治‘’

    孩子才10歲竟敢辱罵家長!這說明你們的家教存在嚴重的問題。至於是什麼問題,根源在哪裡,家長要反思。

    家教不是像老師教學生寫字算數那麼簡單。言教是家教,管教是家教,但這是細微末節的家教,是屬於‘‘小家教’’。

    更重要的家教是無言的家教,所謂‘‘大家教,’’也就是‘’身教‘’,是家風的傳承,是父輩祖輩怎麼做孩子跟著模仿。最好的家教是不用家長專門來教的,孩子平常自然而然跟著學。

    所以,當孩子不服管教並辱罵家長時,家長不要想著對這個怎麼管,而是要思考,孩子這麼小為什麼就敢罵家長?他是天生就會罵家長,還是後天學的?如果是後者,那他又是跟誰學的?

    家長要意識到,從你孩子來到你的家庭,其實你無時無刻不在教他(她),有時是你有意識的言教,告訴孩子要這樣,不要那樣 ,等等。這只是少數時候。還有更多時候,你是無意識在‘‘教’’。比如你對父母的態度,對愛人對愛人對孩子的態度如何?你高興的時候,跟家人溫柔講話,這是‘’教‘’;你煩心惱怒時候發脾氣甚至罵人,孩子看在眼裡,你不以為意,認為孩子小懂什麼,實際上你也是在‘‘教’’。只要你的言行孩子看到聽到,你無時無刻不在‘‘教’’。

    所以,當孩子敢辱罵你的時候,你任何挖空心思的管教都是徒勞甚至反作用。好比殺雞駭猴,你以為結果一定是猴子被嚇壞了嗎?也許還有一種連你感到害怕的結果——猴子跟你學著殺雞!

    所以最好的教育,最靈驗的方法就是無為而治,不教而教。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反思再反思,審視一下自己日常行為習慣是否有不利於孩子教育的?然後以自己負責任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樣。

  • 2 # 教育探微

    10歲的小孩竟敢辱罵家長,不打嘴至少也應該讓他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10歲,還只是一個三四年級的小屁孩兒,都越來越難管了,甚至都敢辱罵家長,這還了得?

    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其根本問題就在於家長從小就在他的心中埋下一顆沒大沒小,無法無天的種子。

    孩子就是父母的金太陽,捧在手心怕摔碎,含在嘴裡怕化掉,一切都為了孩子,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包容孩子的所有錯誤。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他的心裡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尊重父母,尊重長輩,沒有任何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也不懂得回報。從而導致了10歲的小孩,竟然敢辱罵家長這樣的現象。

    對這樣孩子的教育,沒什麼奇絕妙招。10歲的小孩,趕緊管教,再晚了的話,想管就已經管不住了。

    當下,家長要做的事情就是:

    1.必須徹底轉變以前那種溺愛,放縱,包容,遷就,妥協的教育方式。

    2.必須強烈的向孩子傳遞一個訊號:家長不是你的保姆,不是你的傭人,更不是你能隨便辱罵的人!

    3.你膽敢辱罵家長,你必須為你自己的行為付出的代價!你必須要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必須要向家長低頭認錯,真誠道歉!否則的話,這個事絕對過不去。

    4.就以這個事為切入點,徹底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讓他認識到什麼叫做尊長?什麼叫做感恩?什麼叫做規矩?什麼叫做懂事?

    重要理念

    對孩子的愛沒有錯,但是沒有底線,沒有邊界沒,有原則的愛那就大錯特錯。孩子小時,關注關愛是應該的,但是更應該去管教,引導。對於孩子的一些行為和生活習性,必須強加矯正,嚴格要求,長期訓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這麼大的孩子,都無法無天到這種地步,若還不管教,到真的想管教的時候,就已經管不動了,也管不了了。

    我一向對孩子的管理都很嚴格,不要說孩子敢辱罵家長,就連說不文明的話都不可以。甚至有時說話向家長拉大聲,甩臉子,都是不可以的。

    “小時不管,大時翻天。小時偷了一塊磚,長大了就敢把牆翻。”

    所以管孩子,還得要趁早,越早越好。從小就給孩子樹立什麼是規矩?什麼是規則?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能堅持的,什麼是絕對不能碰的。

    總結:規矩是家庭教育的基礎課程,如果在家中沒有給孩子建立規矩的話,孩子心中根本就沒有規矩意識和規則意識,那麼,其他所有的教育都是空中樓閣。

  • 3 # 中國愛夢教育家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1、真正的教育不用教育,每個人搞定自己就是為民除害,每個人能夠照顧好自己就是替天行道。如果父母我們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照顧好自己的心情,照顧好自己的事業,照顧好自己的人際關係,照顧好自己的品德,照顧好自己的夢想,那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模仿我們。

    2、孩子就會以我們為榜樣向上生長,向下紮根。所以,真正教育是不用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以當一個父母能夠教育好自己,能夠照顧好自己,能夠綻放自己的時候,你的孩子一定差不了。

    3、父母是1萬米的高度,還是隨便一飛就是雄鷹,父母是10米的高度,孩子怎麼撲騰呢,他都是蒼蠅。

    4、所以,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親子教育的核心和關鍵就是,父母要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加卓越,讓自己更加覺醒,明心見性,開悟得當。等天下父母,都能達到這樣狀態的時候,我相信,那是對天底下所有的孩子,最大的福音,最大的福報。

  • 4 # 小向老師呀

    一、尋找原因

    1.尋求過度關注

    尋求過度關注的錯誤觀念是指:只有在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歸屬感。也就是說孩子獲得大人的關注,刻意強調自己的存在感。於是孩子用一種令人煩惱得方式來尋求歸屬感。

    那是是因為孩子們認為“只有在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歸屬感。"這種錯誤這種錯誤觀念從而引導了孩子用一種錯誤的方式來尋求大人的關注。

    2.尋求權利

    有的孩子自主意識極強,渴求自己主宰一切。他們認為只有當他們自己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別人對他們發號施令。

    3.家長的錯誤管教

    我想孩子會這麼難管,家長的錯誤管教有很大的責任在裡面。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太遷就孩子、家長是不是也喜歡爆粗口、家長是不是也有不文明的地方、家長與孩子打交道是不是習慣性的用大人的權威?

    4.孩子是否溺愛?

    一般這麼熊的孩子,都離不開孩子從小在家裡面超然的地位有關。從小說什麼是什麼,無論什麼大人都是給與滿足,也就是溺愛,即使孩子在錯誤的地方也是維護孩子,不知道指出錯誤,最常見的就是隔代撫養導致的!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你家孩子打了別人家孩子,家長的錯誤做法是第一時間看孩子有沒有受傷,而不是第一時間去指正孩子的做法是錯誤的!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去才是第一時間該做的,不是關心有沒有受傷。

    二、“贏得"而不是“贏了”孩子

    1.兩者概念

    所謂"贏了"還只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這就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孩子(和善而堅定),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並貢獻他們的一份力量。

    2."贏了"孩子的後果

    贏了孩子,使孩子成為失敗者,而失敗者通常會導致孩子反叛,勿盲目順從。

    三、如何正確的“贏得”孩子?

    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就會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住,在孩子們感到你的傾聽之後,他們才可能聽你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贏得孩子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也就是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上來理解他們的感受,讓孩子知道那人理解了他們的感受。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

    孩子犯錯了,大人表示同情,只是意味著大人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錯誤行為。告訴孩子,家長曾經也有這樣的感受或者行為。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就是第三步,坐下來與孩子談心了。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談了心,肯定就要與孩子溝通,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問問孩子有什麼想法沒有,如果孩子沒有想法,大人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大人小孩雙方達成共識,約定共同遵守!

    總結:友善,關心,和尊重是贏得孩子合作四個步驟的關鍵。

    5.經典案例

    當瓊斯太太得知自己6歲的兒子傑夫偷了東西以後,她也使用了“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她找了個沒人打擾的時間,讓傑夫坐到她腿上。然後,她告訴傑夫,她聽說他從商店裡偷了一袋泡泡糖。(注意, 她並沒有透過問孩子是否做了什麼事而給孩子“設圈套",因為她已經知道孩子做了什麼。)隨後,她告訴孩子,她上五年級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從商店裡偷了一塊橡皮; 她知道那樣做很不應該,心裡非常疚,所以覺得那樣做實在不值得。傑夫辯解道:“反正小店裡有那麼多泡泡糖。”瓊斯太太引導傑夫討論店主需要賣多少泡泡糖和其他東西,才能掙到足夠的錢來付房租、店員工資、倉儲積壓,以及養家糊日。傑夫承認自己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些。她和孩子還討論了他們多麼不喜歡別人來拿走自己家的東西。傑夫發自內心地說自己再也不想偷東西了,並且要去小店為自己偷的池泡糖付錢瓊斯太大主動要和他起去, 以示道又上的支援。

  • 5 # angel20130809

    辱罵家長,我只能呵呵了!辱罵家長有兩種前提,1、家長之前也辱罵過孩子,或者家長之間、家長與其他家長之間有過辱罵。2、孩子在外面跟同學等學的罵人,孩子不知道是否得當,但罵了後沒有人指導過是否正確,讓孩子無法分辨是非,長期積累就造成了孩子有辱罵家長的行為發生。

    怎麼解決呢?我想一定要儘早說服教育,10歲孩子說服教育有些困難了,那就給他看一些教育影片,讓他知道辱罵家長習慣後就會辱罵其他孩子,可能會被其他孩子揍一頓。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辱罵別人需要付出的代價,孩子的思想還不成熟,趁小解決,才能讓孩子長大不吃虧,才能走正道。

    如果說服教育不成功就只能動手教育了,一般情況下動手教育次數一定要少,而且動手教育一定要打一次就打服了,不能留尾巴。教育完再講道理。

  • 6 # Man牌記憶粉碎機

    從小被罵大的孩子,越大就越會罵人。所以要改變辱罵的習慣,首先需要觀察孩子成長的環境中,到底有哪些人會罵孩子,或者孩子經常接觸的環境中,哪些地方會有辱罵的現象存在。

    找出了辱罵的發源地,接下來,就是讓孩子避開辱罵源,越徹底越好。

    至於辱罵家長,其實最常見的可能性就是辱罵僅僅是孩子和父母溝通的一種方式,因為沒有接受過講道理的成長訓練,所以孩子可能並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或者怎樣文明的表達和父母的不同意見,而從另一個方面,其實也反應了孩子成長的環境中,長期都接觸不到講道理或者是其他非辱罵的形式的有效溝通。

    舉例來說,父母經常辱罵孩子,或者是父母之間經常互相辱罵,那麼孩子從小到大耳濡目染,自然也就把這樣的方式固定在自己的溝通方式裡面了。伴隨著這種成長一起固化的,其實更可怕的是一種不尊重的心理狀態。特別是當辱罵有效的時候。

    所以要想讓孩子改變,最有效的方法是從孩子成長的環境做起,不改變環境,也不可能改變孩子。十歲的孩子可塑性還是很強的,但是如果超過青春期,就非常難改了。

  • 7 # 栗子媽媽說育兒

    孩子越大越不好管,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小的時候沒管好,所以長大了才不好管。

    你家孩子10就辱罵家長是進入了叛逆期,在過去,孩子到了12歲才是進入了叛逆期,而現在隨著網路的發展和資訊時代的變遷,孩子10歲就已經處在叛逆期的門檻了。

    叛逆期的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自主意識萌生,他們會變得不願和家長溝通,甚至迫切的想向家長證明自己說的都對。

    他們會覺得家長很嘮叨,家長說一句他們頂十句。

    這裡幫你出幾個應對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1、注意讓他多交正面的朋友以及同學

    進入叛逆期的孩子,他身邊的同學或朋友對他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孩子總是和學校裡小混混玩,那他肯定不愛學習。

    所以讓他結識負能量的同學和玩伴特別重要。

    2、多溝通,或用書信方式說出你想說的話

    叛逆期的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父母的責罵,你越是罵,他越是從心裡遠離你。

    所以要多和孩子溝通,如果覺得語言說不好,可以用寫信的方式表達。

    3、別訓斥他更別打罵他

    叛逆期的孩子像長了犄角的小馬,打和罵只會把他越推越遠。

    說一千道一萬溝通就是最好的方法。

  • 8 # 家有上學娃

    管!必須管!

    十歲的孩子,你現在還打得過他,鎮得住。過兩年長高了,長胖了。到時候打不過他了還怎麼管?

    孩子辱罵你你很生氣,但是你也需要反思一下。

    孩子是從哪兒學會辱罵人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鏡子,從孩子的身上就看到了大人的影子。還有一句話:你對別人怎樣,別人也會對你怎樣。

    對你不尊重,你是否也是這樣,沒有尊重過孩子,也是用這樣的口氣對孩子說話。他就有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

    看到一個孩子,基本上就能斷定出他的家長是什麼樣的性格,長得什麼模樣。

    當然也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唯唯諾諾,因為太關心,太愛,太聽孩子的話,把孩子寵的無法無天,讓他看不起,你的愛讓他肆無忌憚,讓他不尊重,開始辱罵你,這也是一個原因。

    也許這個家長也不罵人,也很尊重人,但是他太懦弱,在孩子面前顯得太膽小,所以孩子就看不起,他就會去辱罵他,不尊重,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孩子開始走路說話的時候開始,反正就是開始記事的時候,走路,說話的時候,他第一次打你的時候,你還笑嘻嘻的,也不惱也不怒,所以他就覺得這樣很好玩,他就會去覺得沒有什麼不對,就變成如今這樣子。

    家長要愛孩子,尊重孩子,但是也不能失了自己的尊嚴。 老虎,獅子,大象再厲害,人們從小訓練的時候,他不聽話的時候打它一下。打的它疼。他長大了也不敢輕易咬人。

    還有剛栽下的小樹苗,小樹苗要想長得高,長得壯,從小的時候人也要用剪刀幫他修剪。

    當孩子出現了錯誤的行為,大家必須要糾正,不是要用那個訓練獅孑,老虎的方法,也不是用剪刀去咔嚓咔嚓得去剪,讓他疼。而是是家長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他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

    這樣做有的時候呢,孩子很多不合理的行為你就覺得它發生的很合理,然後他是有原因的,你就會降低自己的怒氣,然後就去會很和平的跟孩子去解決這個問題。

    就像我的孩子,現在都夏天天氣很熱,有一段的時間孩子就不愛洗澡,為什麼呢?我就很生氣,就會說他讓他去洗澡,他就是不說話,只是默默地哭,我倆有一天我們兩個說定了,讓他去洗澡,在他洗澡的時候,我陪他在外面,站在他的立場,我琢磨很久,試探問他:“你是不是嫌我總說你洗不乾淨才不洗澡?”他說:“噢,你總是說我洗不乾淨,洗還不如不洗。”

    看到沒有,我兒子表面的行為就是身上髒也不洗澡,這是個錯誤的行為。但是呢,我去站在他的立場,我去想他的原因,發現是孩子本來願意洗澡,但是他每次因為他自己獨立的洗澡,手上都沒有勁,身上有很多地方洗不乾淨,每次洗完澡出來,我就馬上會去說他,你這洗不乾淨,那洗不乾淨。導致了孩子生氣,產生了逆反的心理。就覺得反正,洗不乾淨,那就乾脆別洗。

    這種錯誤的行為背後的原因其實是我的原因。

    。但是呢,有些父母如果找到了是自己的原因,也不要總是糾結在責備自己,埋怨自己的過程中,這不能怨你,因為你的這種教育方式,也許是無意中模仿了你原生家庭,父母對你的教育方式,並沒有學會怎樣去正確的對待孩子,所以你只會這樣簡單的去對待孩子,這並不是都是你的錯。

    很多父母你要知道呢,不是你不愛孩子,也許是你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愛,不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愛孩子,父母不愛你,也許是太忙,也許是生活的壓力忽視了你。你就覺得你不好,你不值得愛你,也不愛自己。你都不愛自己了,覺得沒有什麼好愛,然後違背自己的心,做一些卑微的討好別人,取悅別人的事,去獲得別人的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就像有的媽媽總是把老公孩子放在第一位。捨不得為自己添一件像樣的衣服,總是穿著已經過時的衣服,但是為了孩子總是幾百的買幾身幾身的衣服,而孩子呢,竟然會覺得你太土,不喜歡你出現在她的校門口。

    你給老公辛苦的做飯,你舍不亂花家裡一分錢,你的老公有的時候也會覺得你很土,嫌棄你是個黃臉婆,穿的不時髦,覺得你沒有魅力了。

    不接受自己,不愛自己的人,總覺得自己不好,因此總會做一些,違背自己內心的事一些卑微的取悅別人的事情來滿足別人,讓他們來愛你,以此來證明你的價值。

    這樣的你會不快樂,所以總是埋怨自己的人,應該首要學會的是放過自己,愛自己,哪怕世界上的人都不愛你了,但是你還愛著自己。

    但是也不必去埋怨自己的父母,因為我們的父母也是在他們的父母這種形勢下生長下來的,他們跟我們一樣的可憐。

    ,假如我們已經站在孩子的立場想過了,發現這個孩子行為果然是錯的,那我們就應該,不壓抑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你很生氣的感受,要很嚴肅地對他說:“你這樣不尊重我的行為,我現在很生氣,我要暫時的離開,等你氣消了,我的氣也消了,我們在談談。”

    現在孩子少了,大家都很愛孩子,不想去打罵孩子,然後也不想溺愛他們,那我們只有去學會怎樣做一個好的父母,學會怎樣去真正的愛孩子,學會怎樣去跟孩子交流。孩子要管,但不是用打罵的方法。正確的方法就是《正面管教上》的:和善而堅定。

  • 9 # 育鄰人

    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孩子的言行都模仿自父母。想要引導好孩子,父母必先調整自己,把自己變成您期待孩子到達的樣子。通俗的講就是用己所欲,引導孩子

    沒有人喜歡被說教,孩子更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住院醫師崗位職責1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