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評史

    第二個渠道是清朝的小說家錢彩所著的《說岳全傳》!

    至於另外的那些有關岳飛的事蹟,人們都很少看到。

    一來是人們的閱讀渠道太窄,二來人們都非常信奉這兩部書,都認為有這兩部書便知道了岳飛的一切!

    其實不然,小說和歷史是有差距的,小說可以信口開河的進行誇張,但是歷史相對來說就要嚴謹的多。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記載的方式,我們都不能太過於迷信,小說固然可以進行藝術誇張,但是歷史的記載也同樣會根據個人的好惡進行隨意的篡改。

    因此,要對發生在八百多年以前的事進行甄別並非一件易事!

    如果按標題的定義,讓我們來嘗試著進行捋一下!

    朱仙鎮大捷,這件事情在中學歷史裡是有記載和描寫的,如果放在小說《說岳全傳》裡的話,應該指的是岳飛大破金龍陣的那一部分。

    故事應該是從岳飛剿滅楊么之後,聞得金兀朮發兵六十萬興兵南侵開始。

    隨後發生了楊再興誤陷小商河,王佐斷臂說服陸文龍歸宋認宗。

    自此開始,一直到最後大破金龍陣結束,中間還穿插了董先等人被金兵的連環馬踏死,岳飛訓練勾鐮槍大破連環馬等。

    標題所說的重點應該是指的這一段經過!

    在中學歷史教科書裡,確實是有這一段的描述,但和小說《說岳全傳》相比,多了一些單調、少了一些精彩。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小說《說岳全傳》雖是清朝的小說家錢彩所著,但是錢彩決不是寫岳飛傳奇的第一人,他也是根據長時間以來的人傳口授加上自己的想象力編篡而成。

    在電影《桃花扇》裡就有關於描寫岳飛的書籍,是名妓李香君送給侯朝宗的。

    這說明在錢彩的《說岳全傳》之前,就已經有了成系統的岳飛傳記。

    但是如果按南宋編寫的《三朝北盟會編》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來看的話,裡面是沒有這方面的描寫的。

    但是在岳飛的孫子岳珂寫的《鄂王行實編年》裡面是有關於岳飛朱仙鎮大捷的記載的。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到底應該以哪一方面的記載為準?

    對於一個發生在八百多年以前的故事進行甄別它的真假和是否存在,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但不管怎樣,它並不影響我們從它的記載中的一些隻言片語之間談談我們自己的一些看法。

    個人見解如下:第一朱仙鎮大捷確實是發生過,岳飛確實是指揮部隊在朱仙鎮打了勝仗。

    第二,對於有關朱仙鎮大捷的描寫有不恰當的誇張之嫌,遠沒有傳說的那樣龐大。

    對於這一點,我的意見是:因為編寫朱仙鎮大捷的是岳飛的孫子岳珂,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講,他都有替他爺爺岳飛吹捧的道理。

    因此應該說,岳飛確實是參加了朱仙鎮的戰鬥,但是遠沒有書上說的那樣精彩。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三朝北盟會編》和《建炎系年以來要錄》中沒有有關岳飛參與朱仙鎮戰鬥的記載?

    事情應該是這樣的:第一《三朝北盟會編》主要記載的是宋徽宗、宋欽宗和宋高宗三個皇帝事件發生的事,如果沒有朱仙鎮戰鬥一事可以理解。

    第二,《建炎系年以來要錄》的編寫工作是發生在秦檜專權的這個時間,鑑於岳飛被迫害致死的原因,編寫人員受秦檜和趙構的授意故意去掉朱仙鎮戰鬥這一環節完全有可能。

    況且,這兩本書也是殘缺不全、錯漏百出,在一定程度上按秦檜的意見進行篡改也是存在的。

    因此,筆者本人最後的定論是:第一確實是有岳飛朱仙鎮大捷一事!

    第二關於朱仙鎮戰鬥的經過,在一定程度上有藝術誇張的可能成分。

    第三對於這兩部有關對南宋要事編寫的重要史書,其中沒有岳飛的朱仙鎮大捷的描寫,是編史人員按照秦檜和宋高宗的授意故意漏掉的。

  • 2 # 為國釣魚

    [珂所進辨誣,內有依據不當及非出高宗皇帝御筆,甘伏罔上之罪。忠邪之分,冤節之辨,在此一舉。]

    ~《金佗粹編》卷二十七.天定錄中.乞付史館堂(答刂)

    《金佗》是岳飛的孫子岳珂根據殘存的高宗宸翰和岳飛的往來公文、奏議,以及時人評議和其他史家著述裡的相關史料編寫的岳飛生平檔案彙總,這份材料通過了南宋官方稽核,由史館收藏,以備將來編修國史。

    每一份正常列傳都是根據神道碑、墓誌銘、行狀編修,這些材料同樣出自後人。岳飛的材料通過了稽核,其他人的材料卻不需要走這個程式。如果說岳珂不可信,那麼其他人的傳記就是文字垃圾

    秦檜這輩子都堅持一個原則——“不以惡小而不為,不以善小而為之”,在他幹過無數“妙事”中最妙的莫過於改史。大概秦檜自己從一開始就明白,幹這些敲寡婦門挖絕戶墳之類的事很不好

    李心傳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採用的底本就是秦檜、秦熺、秦壎三代人主持編寫的《高宗日曆》。作為嚴謹的史家,在修書過程中李心傳不下十次吐槽,《日曆》記事顛倒、殘缺,不可盡信,例如:

    “由是歷時改記亡失極多,不復可以稽考。逮其擅政以來,凡所記錄莫非其黨奸佞之詞,不足以傳信天下後世矣!”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8.紹興十三年二月壬午條

    岳飛的相關檔案是秦檜改史的重災區之一,改得有多瘋狂呢?舉一個例子:紹興十年六月韓世忠、張俊、岳飛一起升官,在原職基礎上“併兼河南、北兩路招討使”,但秦檜的乾兒子秦熺大筆揮,直接就把岳飛的升官記錄塗掉了

    “日曆獨不載岳飛除命,蓋秦熺削之也。今以《會要》及《玉堂制草》增入。”~《要錄》卷136

    朝廷下詔升岳飛為少保的事應該人盡皆知,就連這個都敢刪掉,還有什麼是秦檜幾兄弟幹不出來的?

    不單是岳飛本人,岳飛手下將領的戰績和因功升遷記錄同樣遭到大面積削改,例如:

    牛皋在紹興十年北伐的戰績被模糊地記載為:“皋及傅選捷於京西,捷於黃河上。”,牛皋兩次獲捷的地名都沒有確切記載,而他在岳家軍紹興十年北伐中“以功最”,戰後論功行賞,牛皋升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成德軍承宣使、兼提舉樞密行府一行事務”。可見牛四廂的確戰功赫赫,離建節僅差一步,可是他到底在什麼地方幹過些什麼事都已經無法考證了。~《宋史》牛皋傳

    紹興十年五月,東京留守孟庾降金,西京留守李利用跑路後,河南府兵馬鈐轄李興便歸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節制。同年七月,李興因收復伊陽等八縣和永安軍被升為“右武大夫、忠州團練使、知河南府”,因為紹興十一年他直接被劃入岳飛的行營右護軍成為岳飛已經不在的“岳家軍”,他的升官命令也被秦熺拿去塗了鴉,[今日曆獨無李興除命,蓋秦熺所不取也。]~《要錄》卷137

    相對刪掉朝廷詔令,改一改戰績,抺去幾場戰鬥這些事顯然更輕鬆愉快

    所以我們看到,七、八萬條手持長矛砍刀斧頭騎著戰馬拿弓弩亂射的大漢在戰場上從早上七點幹到中午一點,整整六個小時的刀砍槍挑箭射馬踩“……血戰數十合,當陣殺死萬戶一人,千戶五人,敵兵橫屍滿野……”,遍地敵屍卻僅僅是“約五百人”,這個斬獲數目還不如掉兩架客機或一場大型演唱會踩踏事故造成的傷亡嚴重。~《金佗粹編》卷十六.家集七.奏議下.王貴穎昌捷奏

    岳珂原文不動地抄錄了這份殺敵五百人的大捷奏的同時,他在同書卷八《行實編年》五.紹興十年.中公然改寫“……敵大敗,死者五千餘人,殺其統軍上將軍夏金吾(失其名)並千戶五人……”

    岳珂敢這樣乾的底氣是,他知道南宋君臣的智商不象今天某些專家一樣亟需充值

    把《金佗》和其它南宋史料對照看,《金佗》其實在關於岳飛的史料上更具說服力。

    例如,岳珂說聽查籥說:“……必殺飛,始可和。”查籥是誰?這份兀朮遺秦檜書沒有原件,可不可信?

    查籥在《宋史》中沒有單獨列傳,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86記載,查籥是趙構的侍從官,紹興三十年擔任南宋“秘書正字”,他有機會接觸最機密的檔案

    再例如穎昌之戰中被殺的金軍統軍上將“夏金吾”,岳珂明明白白地註明“失其名”,也就是說夏金吾並不是那位統軍上將的名字,與“夏金吾”對應的是王貴穎昌捷奏裡的“萬戶”。

    可是就有那麼些專家還在發論文證明夏金吾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金軍中沒有姓夏名金吾的將領,所以岳珂撒謊……

    連靶子都沒找到就忙著開槍,這種人才也是搞笑,其中就包括了某宋史大腕

    岳珂寫的是否完全真實呢?客觀地說,在某些描述上岳珂有苦衷,他要隱去一些他認為對岳飛和岳家軍不利的東西;在某些戰果上他也有誇大,不過岳珂的誇大有兩個前提,1.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存在;2.這件事情的官方相關記載模糊不清或者已經遭到刪改

    朱仙鎮大捷剛好符合這兩個條件

    釣魚手機手繪.進軍朱仙鎮示意圖

    我們知道,紹興十年七月八日、十日岳飛在郾城兩次打敗金軍名將完顏宗弼,但是金軍沒有撤回汴梁,而是駐在在岳家軍主力駐地穎昌和岳家軍指揮部所在地郾城之間的臨穎,阻隔了岳飛對王貴所部的有效指揮

    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岳飛派出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充作硬探,命令淮寧張憲向臨穎進發,準備集中三路主力吃掉宗弼所部

    十三日,楊再興與金軍女真萬人隊在小商橋遭遇,楊再興主動向金軍發起攻擊,殺死統軍萬戶等兩千多人,楊再興戰死

    十四日,張憲趕到小商橋,破“潰兵”八千,搶回了楊再興的遺體。同一天,穎昌之戰爆發;也是這一天晚上,岳飛下達了追擊金軍的命令

    岳飛奉詔班師的時間是七月二十一日,他應該是十九日前後接到班師詔,留給他進軍的時間有四到五天。在追擊狀態下,岳飛所部完全有時間到達朱仙鎮

    穎昌之戰宋軍大捷,金軍退往汴梁。但是作為一代名將宗弼仍牢牢地掌控著軍隊,他派出了部分軍隊襲擾、遲滯宋軍追擊

    宋軍追擊金軍這事在《會編》中描述為

    楊再興、王瀾戰歿。侯整促軍馬,連夜直髮,於次日拂明至小商橋,離臨穎二十里下寨。有探騎報曰:“夜來三更,兀朮並韓常將軍等人馬直寨退走,前去汴京。”侯欲乘勢追趕,遂申奏朝廷……

    ~《三朝北盟會編》卷207.嶽侯傳

    河南前線與臨安朝廷文書往來單趟需要十天以上,也就是說如果岳飛等朝廷批准需要二十多天。軍情火急,他會不會坐等?答案很明顯

    因為底本是《高宗日曆》,李心傳沒有直接說岳飛這一追就追到了朱仙鎮,按他一貫的套路,日曆中沒有記載的或者他認為記載有誤的事,他會引用別人的相關著述進行說明。在“朱仙鎮大捷”這件事上他兩次引用了呂中《大事記》

    岳飛捷於郾城,乘勝逐北兵至朱仙鎮,距東京四十五里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36

    其(岳飛)戰烏珠也,於穎昌則以背嵬八百,於朱仙鎮則以背嵬五百,皆破其眾十餘萬敵人所畏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3

    實際上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朱仙鎮大捷”不存在,相反,證明紹興十年岳飛北伐曾到達朱仙鎮的直接、間接證據很多,例如

    十年,虜分四道入寇,劉錡敗之於順昌。是秋,岳飛兵至朱仙鎮。~《文獻通考》卷315.輿地考一

    如果說按史學水平,胡適、呂思勉替馬端臨洗腳的資格都不夠,估計沒人反對吧?

    紹興初,嶽軍已向汴都,秦相從中制之。~《朱子語類》卷136.歷代三

    朱熹與弟子們談起祖逖北伐,弟子們認為與岳飛北伐類似,都是功敗垂成

    天眷二年(三年),與宋岳飛相拒。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敗宋護糧餉軍七百餘人,多所俘獲。~《金史》卷82.僕散渾坦傳

    僕散渾坦是完顏宗弼的“親紮”,他的任務也屬於硬探。由這段記載看,對金軍來說,到鄢陵都已經算深入敵後了。

    後勤部隊不可能衝鋒在前,宋軍的糧隊都已經到達鄢陵。那麼,宋軍主力在什麼位置,前鋒在什麼位置,結合地圖看是一目瞭然的事

    題外,經常有人說七月十八日岳飛部在臨穎東北打敗金軍,證明岳飛部不可能到達朱仙鎮。是這樣嗎?

    一支幾萬人的軍隊不可能一直聚成團行動,這是一個常識。完顏宗弼可以分兵襲擾岳飛的追擊,岳飛也可以分兵與其作戰。

    十八日,張憲之將徐慶、李山等,復捷於臨穎之東北,破其眾六千。~《金佗粹編》卷八.行實編年五.紹興十年

    在臨穎打敗六千金軍的是岳飛的部下張憲的部下徐慶和李山,岳飛和張憲在哪裡?

    六千金軍很明顯也不是主力,他們的任務就是遲滯宋軍行動。那麼,金軍主力又在哪裡?

    其實這條史料也可以作為岳飛逐北兵至朱仙鎮的旁證的旁證

    《金佗》是嶽霖、岳珂蒐集的替岳飛辨誣的材料彙編。正如文章最開始引用岳珂所言,他為這份材料的可信性賭上了身家性命

    如果是你,你會不會冒著“欺君”的風險憑空編幾條材料放在裡面,方便別人尋找漏洞,以此質疑整份材料的可信度?

    當然,按某些專家及其跟屁蟲的智商,會!

  • 3 # 江郎說史

    首先感謝官方邀請,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朱仙鎮大捷這樣一場戰役沒有記錄在《三朝北盟會編》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朱仙鎮大捷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這場戰役關於到岳飛的名聲,但是有意思的是同時期的《會編》和《要錄》都沒有記載,這場戰爭到底存在不存在?為什麼沒被《會編》《要錄》記載?我們來看看原因。

    被記載的意義

    歷史學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孤證不能定案”。意思就是說如果這件事只在一本書上記載,那麼就不能算是歷史。朱仙鎮大捷目前就是處於這樣的狀態,因為朱仙鎮大捷最早只記載在《鄂王行實編年》(《金佗粹編》卷8),而在這之前的書中都沒有這個記載。《鄂王行實編年》是由岳珂(岳飛後人)所編寫,所以可能存在抱有美化其先祖的目的來編造一些歷史,那麼按照“孤證不能定案”的習慣,所以朱仙鎮大捷存疑。至於為什麼不能定案,其實還是因為岳珂曾經在書中釋出過一些不實訊息。

    《金佗粹編》中曾經記載了岳飛老家發大水,但是鄧廣銘(北大專家,史學專家,宋史學的宗師)去調查了同時期岳飛老家的水文記錄,發現岳飛家鄉在那個時期並沒有發生大水。之後研究宋史的專家陸續發現《金佗粹編》中有不實訊息,而《金佗粹編》很有可能存在美化岳飛的嫌疑,自此岳珂的《金佗粹編》、《鄂王行實編年》的公正性受到了質疑,如果這兩本書中的事情在其他史書中沒有得到記載,那麼就不能只信一家之言。(ps:作為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雖然公正性是有的,但是成書比較晚,因為可能存在引用岳珂書中的記載所以還不足以定案。)

    兩書沒有記載的原因

    《三朝北盟會編》是徐夢莘編寫的,他的出生背景就是靖康之難,而徐母帶著徐夢莘南下逃亡。面對國恨家仇的無力,徐夢莘只能以筆為刀記錄這些悲痛的歷史。徐夢莘在《三朝北盟會編》中開頭就說道:“嗚呼,靖康之禍故未有也!”,之後徐夢莘經過長期時間收錄資料然後編纂了《三朝北盟會編》。徐夢莘引用了大量的文獻,從多方面記錄和研究了這段歷史,而且在《會編》中並沒有刻意的評論,所以《會編》的公正性還是有的。但是這本書並沒有記載朱仙鎮大捷,不過之後徐夢莘還蒐集了一些補充資料編寫了《北盟集補》,但遺憾的《北盟集補》失傳了,所以《北盟集補》裡面有沒有記載朱仙鎮大捷也是一個迷。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記載趙構時期的史書,作者為李心傳。李心傳早年多次科舉失敗,不過在崔與之、許奕、魏了翁等二十三人的合力推薦下成為了史官,之後就開始修史書。從李心傳的一生看,李心傳不像是一個叉腰諂媚的人,而且在得知地方旱災發生之後就立刻上書為民請命,所以他的史書的公正性還是有的。他利用他的優勢大力蒐集史料,然後編寫了《要錄》,這本書和《會編》互為補充,可以對趙構時期的歷史得到一個清晰的瞭解。這本書沒有記載朱仙鎮大捷的原因是這本書成書比較晚,在此之前秦檜父子大力篡改史書,所以是不是漏記載了朱仙鎮大捷也是其一原因吧。

    朱仙鎮大捷存在與否的證據

    “先臣獨以其軍進至朱仙鎮,距京師才四十五里,兀朮復聚兵,且悉京師兵十萬來敵,對壘而陳。先臣按兵不動,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奔還京師。”《金佗粹編》卷8《鄂王行實編年》

    這就是朱仙鎮大捷的記載,江郎給大家翻譯一下哈:岳飛帶著軍隊駐紮到朱仙鎮,離京城也就四十五里,兀朮帶著十萬大軍來敵,岳飛自己按兵不動,然後隨便派了個將軍帶著五百騎兵出擊,大破兀朮軍隊,兀朮因此著急忙慌的跑回京師。一個連名字都沒有記載的將軍帶著500騎兵大破兀朮,這一點令人生疑。要知道金國的鐵浮圖盛名一時,結果被一個不知道什麼名字的將軍帶著500騎兵打敗了,這有點不符合常理。

    “紹興初,嶽軍已向汴都,秦相從中制之。”《朱子語類》卷136

    這句話是朱熹在書中的論點,他提出了岳飛向汴都行軍,而秦相(秦檜)從中組織。這句話簡介的證明了朱仙鎮大捷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並沒有直言朱仙鎮大捷存在。

    記載:“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據,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金國將領僕散渾坦帶著六十個騎兵去刺探軍情,一直到鄢陵。鄢陵在朱仙鎮南邊,金國將領帶著偵察兵深入到這裡刺探軍情,那麼間接的證明了南宋軍隊已經向北出發,甚至已經到了朱仙鎮。而金軍帶著人來這裡刺探軍情,那麼很有可能是看看南宋軍隊有沒有後援,但是這句話證明了岳飛向朱仙鎮進軍,但是並沒有直接說朱仙鎮之戰的存在。可能是因為避諱,畢竟兀朮帶著10萬人被500人打敗,這個戰績還是有點丟人的。但是《金史》又肯定了岳飛的地位,甚至多次稱讚岳飛打仗厲害,所以還是有點難以說服人的。

    結言

    但是證據也只限於次了,再也沒有什麼史書能有實質性證據證明朱仙鎮大捷的存在,所有有記載的史書也只是含糊或者間接的提及到朱仙鎮大捷可能存在。而僅僅只有《金佗粹編》記載了這件事,這樣是很難以說服人的。至於岳飛的朱仙鎮大捷到底存不存在,這個迷還有待考證。

    參考資料:二十四史之一《宋史》

    鄧廣銘著《岳飛傳》

    徐夢莘著《三朝北盟會編》

    李心傳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金史》卷82《僕散渾坦傳》

    《金佗粹編》卷8《鄂王行實編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葵一般在哪個季節種植,種植時需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