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兮有枝
-
2 # 天馬行空茶醇蘭香
兩千幾百年前,中國曾經經歷過一千百家爭鳴的時代,即春秋戰國時期,史稱“諸子蜂起,百家爭鳴”。號稱“諸子”,“百家”,尤以儒,墨,道,法幾家影響最大。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比孔子晚些。墨家學派與儒家學派當時並稱顯學。當時最著名的能工巧匠公輸般(魯班),幫助楚國造了爬城的“雲梯”,要進攻弱小的宋國。墨子是主張“非攻”,反對戰爭的,他聽到這個訊息便趕到楚國去,腳上都走出許多泡來。
墨子到了楚國勸公輸般不要進攻宋國。公輸般不聽,他便和公輸般在楚王面前演習比賽。他把腰帶解下來當作城牆,公輸般用木片當雲梯之類的器械來進攻,一來一往,攻了九回,攻城的器械完了,結果城還是沒有被攻下來,墨子守城的器械還多得很。
兩人換了地位,公輸般守城,墨子攻城,攻了三次便攻到城裡去了。公輸般很不高興,說:“我自然有辦法打勝你的,可是我不說。”墨子說:“我知道你用什麼辦法打勝我,我也不說。”楚王聽不懂,問他們說的什麼意思。
墨子說:“公輸般想要來殺我,以為我被殺了便沒有人幫助宋國防禦了。其實,我的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早已帶上了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國城上等著楚國去進攻呢!殺了我並不能把宋國攻下來的。”楚王聽了,便放棄了進攻宋國的打算。
墨子主張“非攻”,還主張“兼愛”。他的政治理想,是希望出現賢明的君主來治理社會。君主應學習古代的大禹,同人民一起勤懇勞作,過一樣艱苦樸素的生活。整個社會的人彼此都能互助互愛,“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墨子以為大家都“兼相愛,交相利”,就可以去掉社會上的災難與禍亂,就可以天下太平了。這種主張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良好願望,然而它只是小生產者的天真幻想,並不符合當時的歷史現實。
墨子在當時不但是個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個很廣博的學術家,還是個出色的製造師。從他同公輸般的比賽可以看出,即使是當時著名的能工巧匠也趕不上他。相傳他製造的木鳥是會飛的。從《墨經》一書看來,他在物理學,幾何學等方面也有許多創見,甚至在他的書裡已有了接近原子論的最小物質顆粒的朦朧概念。
墨家為了實現他們的理想,和他們的門徒組織了一個團體。墨家團體的首領叫鉅子,鉅子被奉為“聖人”,大家都服從鉅子的命令和墨家的法規,紀律非常嚴明。
有這樣一個故事:鉅子腹韕住在秦國,他兒子殺死了人。秦王就說:“您老年老了,又只是個獨子,我已經赦免了他的死罪。”可是這位作父親的鉅子卻說:“墨家是有定法的,殺人者處死,傷人者就要受刑,為的是禁止人們相互殺傷。大王雖有好意,我身為鉅子,不能不遵行墨家的法規啊!”秦王再三勸阻,鉅子還是把他的兒子殺死抵罪了。
墨家雖有如此紀律嚴明的組織和“赴湯蹈火,死不旋踵”的精神,然而,他們為之奮鬥的東西卻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最後終於幻滅了。秦漢以後,墨家團體就中絕了。
-
3 # 薩沙
主要是墨子在科學方面有著很大的貢獻,這是孔子等其他學者無法相比的。
墨子是已知中國最早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
墨子留下的《墨經》雖然殘破,仍然對於力學,數學、光學等等有著詳細的敘述,而且同近代科學的差距不大。
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歷史學一代宗師楊向奎先生稱之為“前相對論”。這是劃時空的理論。在西方,直到公元1687年,牛頓在《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中才提到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的概念,這比墨家晚了近2000年之久。
在數學方面,墨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給出了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這些命題和定義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墨家《經上》篇中關於幾何學中的點、線、面、方、圓、垂直、相切等基本要素的定義和幾何邏輯推理體系,《經下》和《大取》篇中關於有窮、無窮的數學概念,都與現代數學相合。
墨家對於數學方面變數、極限的概念及數位的論述,比笛卡爾這方面的成就早了1800多年。
墨子對於這些科學知識的掌握,並不是瞎猜,而是建立在類似於今天嚴密試驗的基礎上。
可以說,墨子是最早進行科學研究的中國學者。
同時,而墨家在光學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墨家在光學方面的論述既全面又系統,有許多光學理論和成就至今仍沿用。《經下》和《經說下》篇中有八處講到光學,準確闡述了光的直線傳播、物影的生成、雙影的生成、光的反射現象、物像大小所關涉的條件、平面鏡成像、凹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等若干理論。
只是,墨子的政治主張不符合當時國家統治者的心意,一直是被打擊排斥的。
他的科學能力,長時間不被世人重視。
其實,中國古人並不太重視科學,反而對鬼神更有興趣。
需要說明的是,墨子年輕時候學習的是儒家,但後來認為儒家有缺陷,改為創造了自己的墨家學說。
有意思的是,墨子可以說是最早的幫派老大。
他建立了一個嚴密完整組織,領袖被稱為鉅子,掌握生殺大權。
墨子自己,就是第一代鉅子。
組織內部之間都是“墨者”,互相愛護,忠誠。這些墨家的人物,穿著大多都是短衣還有草鞋之類,很簡樸。
同時,“墨者”每天都要練習武術,以磨練自己。包括鉅子本人也是如此!
同時,他們也能製造緊密的武器,加上自己有常年習武,形成了很強的戰鬥能力,尤其擅長防禦和暗殺。
鼎盛時機,這樣的“墨者”有數千人。
-
4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當孔子提出仁愛的思想之後,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儒家的就是墨家了。
墨家認為,儒家其核心思想仁愛在邏輯上存在重大缺陷,按照仁愛的思想來說,一個人首先是愛自己的親友然後擴散到社會、國家以至於整個世界。但是按照這個邏輯來說,一個人最愛的應該是自己。所以對自己的愛才是超越一切的。對此,儒家幾千年以來一直沒有解決這個邏輯上的缺陷
一時間,墨家成為當時的顯學,與儒家分庭抗禮。
一、墨家是技術流派,不是科學流派。
因為墨家代表的是工商業者以及手工勞動者的利益,因此在其學說當中存在著濃厚的工匠文化。
但是這種文化並不能稱之為科學,只能稱之為技術。
我們華人長期以來一直把科學和技術混為一談,實際上,科學是先理論後實踐,而技術則是先實踐後經驗總結出來的結果。墨家可以成為技術學派,並不能說是科學學派。
如果是科學的話,那麼必須要做到邏輯上層層推導,而且是一個完整的邏輯結構,同時能夠根據這個邏輯結構去預測。同時,科學要做到可精確計算,如果不能精確計算,但是邏輯結構完整,沒有邏輯漏洞,那就是哲學,實際上科學是從哲學當中孕育出來的。
比如說牛頓的力學定理。
為了能夠證明他的理論並且精確計算,牛頓自己做出了微積分。(這在當時是沒有的,所以也認為是牛頓發明了微積分)但是牛頓並沒有任何的實踐,當時他只是一個20出頭的小夥子,如果說實踐的話,那能有多少實踐呢,傳說就是他待在家裡,一顆蘋果砸中了他的腦袋的事情。
牛頓偉大的地方就在於他解釋了這個世界是如何執行的,並且可以透過計算精確地得到答案。他的力學體系統治了人類科學界200多年(直到愛因斯坦),造就了人類的工業文明。牛頓死後,人們根據他的力學體系,精確地計算出了天體執行的軌道。後來人們發現了天王星,但是天王星的執行軌道不符合牛頓的力學定理。那麼如果牛頓的力學定理是對的,天王星旁邊應該還有一顆行星,這顆行星的執行造成了天王星的執行軌道如此。後來人們果然就根據力學定理發現了海王星。
所以,我們華人一貫認為的實踐出真知,實際上,實踐並不出真知,只是你在一個範圍內所認為的真理而已。最偉大的科學理論從來都不是實踐出來的,實踐只是證明了理論而已(包括後來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不是實踐出來的)
所以,墨家是一個技術流派。所謂的“科聖“只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的稱謂而已。
實際上,中華文明不會產生科學。因為科學需要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這個邏輯體系是中華文明從來都沒有的。外來文化當中之所以佛教對我們衝擊最大,是因為佛教有一套完整的邏輯體系,只可惜千年來沒有多少人去深究這個問題,尤其是唐三藏從印度帶來的因明學,就有一套完整的邏輯學,只可惜太深奧,我們太注重實用就沒人去研究了。
二、墨家的主張實現不了
與儒家不同,儒家倡導仁愛,墨家則倡導“兼愛“,所謂的交相利,兼相愛。也就是對所有人都是無差別的愛,博愛的精神。但這種愛比儒家的仁愛更沒有可行性,因為儒家的愛是有根據的,而墨家的愛則是毫無根據的。
為了能夠施行這種主張,墨家後來就提倡聖人、賢人治國,比如,一個村大家選出村長,這個村長是這個村當中能力最強的,然後由各村選出一個鄉長,這個鄉長是這個鄉能力最強的,由此層層選舉,最終選出國家領導人。
這個主張很像今天西方許多國家的民主制,但是,西方的民主制的前提是,“權力關在了籠子裡“,而墨家主張的則是絕對的服從。也就是所有人都絕對的,無條件的服從於領導。
墨家的頭領為鉅子,墨翟是第一代鉅子,在墨家當中,墨家門徒都無條件地服從於鉅子,以至於到後來,只要鉅子一聲令下,手下的門徒就是刀山火海也會去,就變成了一個恐怖組織。
實際上這種主張是非常恐怖的,比如希特勒這樣的人就是選舉上去的,但是他的權力沒有限制,沒有“關進籠子裡“就造成了納粹的恐怖統治。沒有限制的權力造成的災難,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
也正是如此,墨家在後來迅速衰落,最終消聲滅跡。
綜合以上,這就是我理解的墨家,技術流派、一時顯學、兼愛思想、早期民主、恐怖組織。
-
5 # 西府趙王爺
記得前兩年,咱們發射了一顆叫做“墨子號”的衛星,這顆衛星可不得了,那是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是啥,咱就不多講了,反正就是很牛很牛的那種!
墨子何許人也?先秦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學派代表人物,是一位可以和孔子、老子這些人並稱的古代思想家。
那麼,為什麼會用“墨子”,來給一顆科技衛星命名呢。
其原因就是墨子他老人家,不僅僅是一位思想家,他還是一位科學家,是咱們中國科學家的鼻祖,被尊稱為“科聖”。
至於墨子為何被稱為“科聖”?咱來看看他的這些科學成就你就知道了!
一、 墨子給出了力的定義
墨子有部著作,叫做《墨經》。
墨子在書中明確的指出: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即使物體運動的作用叫做力。
"力,刑(形)之所以奮也。"——《墨經》我的天哪,這不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嗎?這差了2000多年啊!
難怪牛頓常說,中國的物理不過我管!
二、墨子首先提出了槓桿原理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槓桿原理是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提出來的,因為他說過這樣一句話: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起整個地球。"事實上,墨子早阿基米德200年就發現了。同樣是在《墨經》中,墨子對於槓桿原理有這樣一段表述:
"衡而必正,說在得";"衡,加重於其一旁,必捶,權重不相若也,相衡,則本短標長,兩加焉,重相若,則標必下,標得權也"。大概意思就是,咱們稱重物時,如果想要秤桿達到平衡,那就的滿足"本"短"標"長,
其中的"本"和"標",便是扛杆原理中的重臂和力臂。
三、墨子首先發現了光的直線傳播
一般那些大科學家都是全能型人才,知識面很廣。墨子也一樣,它不僅在力學上很有成就,對於光學他也研究頗深。
他的《墨經》中紀錄了這樣一個實驗:
"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這其實講的就是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什麼是“小孔成像”咱就不講了,大家初中應該都學過。總而言之,這個實驗能夠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四、墨子是一名出色的數學家
這個世界上,一般出色的物理學家,都會是出色的數學家,顯然墨子也不例外。墨子曾提出過幾何學中關於"倍"、"圓"、"正方形"的定義。
“倍,為二也。”;“圜,一中同長也。”(這裡的“圜”即為圓);《墨經》這可比幾何學之父歐里幾德要早啊!
此外,墨子還總結了“十進位制演算法”,為什麼說總結呢?因為這玩意兒不是他發明的,咱們國家子啊商朝就已經在普遍使用這樣的進位計數方法,墨子是第一個將其總結,並系統闡述出來的人。
當然,以上科學成就僅僅只是墨子或者說整個墨家成就的冰山一角,一部《墨經》,就是一座科學寶庫!
著名漢學家李約瑟曾說過:"墨家的科學成就,超過了整個古希臘。"
所以,稱墨子為“科聖”,那是名副其實啊。
不過,挺可惜的,這一切的輝煌都因為墨家的消亡而消失!如果墨子的科學理論能持續傳承,能夠早點為華人所重視,或許中國早已經走向了科學巔峰。
所以我不理解的是:
2000多年前,我們的科學走在了世界最前面,卻自己停了下來,甚至於倒退。
這是為什麼?
回覆列表
1、思想
且不說那些“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這個很多人都知道,有些事很不錯的。墨家是講功利的,不然儒家也不會那麼詆譭墨家了。
以下談談我的理解。個人拙見。
墨家的兼愛非攻與楊朱的“不拔一毛”其實很類似,本質上還是以人性的角度來說的。從利己的角度上推算出來的,愛人人,人人愛我,這樣從利己的角度上是最大化的選擇;而楊朱則強調個人財產,人人守住自己的東西,對別人的傷害也就是比較小,利己。
尚賢就不說了。尚同是墨家的特色,組織性特別強,與其說墨家是一個學說,倒不如說是一個學派和“黨派”,高度組織化,以鉅子為首。墨家其實是一個很理想化的學派,我覺得與解放軍有一些共通之處,都是信仰支撐的組織。鉅子身先力行,規嚴格遵守內部條規,其他墨家人則會跟隨。歷史上不凡很多這樣鉅子的例項,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了那點堅持,最後鉅子殉道,其他人完成任務後但也會跟著殉道。
“天志”、“明鬼”咋一看是封建迷信,但要清楚墨子為何提出這一說。墨子本身是不信的,但因為在當時鬼神的信仰非常普遍,提出這個說法是要讓人對自然有敬畏之心,有個約束。所謂,人在做,天在看。
“非命”針對儒家"天命"思想和貴賤等差觀念而提出的,提倡人定勝天、事在人為的生存態度,鼓勵人們強力從事、改變現世中的不平等狀態。這個在現在也不過時吧。而且提出這個觀點,怎麼還會迷信呢?
“非樂”、“節葬”、“節用”這三個就有點理科生的思維了,認為音樂、厚葬、奢侈等都是勞民傷財,把資源用在不該用的地方,應當用在該用的地方,資源的合理配備。
墨家的思想代表的不是當時統治階層需要的思想,且其高度組織化的結構,理想化的行為,內部規則的一視同仁,讓統治者很頭疼啊。這樣的組織,是個統治者都會加以制止吧。
另外,高度理性化的墨家,後來也因為這種苦行僧式的生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畢竟有信念的人,需要付出得更多。
2、科學創造
墨家不單單只是說,還做,這點在《墨子》這部書裡面留下了很多科學實驗和理論。注:現在的《墨子》只是殘本,損失了很多章節,且有一些別人的增刪,但依舊可以看到這方面偉大的成就。
且不說小孔成像這些光學的發現,這是照相機原理;且不說裡面工程學的知識,能和魯班一較高下,自然代表的是當時的巔峰科技。
墨家還特別注重這些現象的總結,推導並提出了一些科學理論,就很精確。這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是個異數。
墨家對圓規尺子等幾何用具有了充分的熟悉,而且也積累了許多數學理論。
“端,體之無厚而最前者也。”體即部分,厚即大小。線被分割成部分後,端處於它的最前面而且沒有大小。這是墨子在《墨子·經上》給“點”下的定義;
“體:若二之一,尺之端也”,這是墨子對“充要條件”下的定義;
“體,分於兼也”個體是從全體分出來的,這是墨子對“全真子集”下的定義;
“方,柱隅四權也”“圓,一中同長也”,這是墨子對“方圓”的定義,與現在的定義相同。
當然,我最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其對力學的研究。
“力,刑(形)之所以奮也。”(《墨經上》)注意,這裡用的是奮,而不是動,奮這個詞是一個狀態的改變。這句話翻譯就是,力是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
這不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這個可是2300年前!
墨子被稱為“科聖”不是沒有道理的。
只是墨家自漢以後逐漸式微了,後世研究墨子的極少,科學還被儒家貶斥為“奇技淫巧”,能夠保留下來《墨子》這本書就是奇蹟了,哎哎。
墨家太超前了,超前了2300多年的時代。在華夏諸子百家之中,與名家都屬於一個異類,是華夏經驗主義整體思想下,為數不多關注邏輯思維和科學精神的學派。
值得幸慶的是,新中國下墨家的精神將必然被拾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