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山海仁愛

    不知道大家理解的“胖“是什麼概念。看到有朋友說在唐朝你可以隨便吃,越胖越好,因為唐朝以胖為美。但是我只能說,你們真的想多了。唐朝的胖為美,是一種豐腴美,而不是單單的胖(指重量)。要知道中國歷史發展了幾千年,雖然說對於美的定義在不斷地更新和變化,但是有些相對比較固定的認識應該是不會變的。例如身材。

    楊玉環能被唐玄宗父子倆都看中,而且把後宮數千嬪妃都比了下去,美貌是百分百的,所謂“姿色冠代”,或者“姿質天挺”,這都是很明確的訊號。雖然史書中沒有說明楊玉環的身高體重,也沒有她的照片等資料,但從流傳下來的唐朝仕女圖,那時候的貴婦都是比較豐滿的,楊玉環當然也不能例外。

    總的來說,楊妃應該是比較豐滿,但不至於肥胖,要知道玄宗看上她的時候已經快60了,還能抱起她共舞。如果楊妃是個大胖子,快60的人還能抱得動嗎?兩人感情還出奇地好,“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們都精通音律,能歌善舞,有共同的興趣愛好。

    我們想想,一個長期跳舞的人,又經常洗澡的人怎麼會是一個大胖子呢?只不過不過後來很多人都認為楊貴妃是紅顏禍水,誤國誤民,才在後世的畫作中看見都是肥胖不已的楊貴妃。楊貴妃善舞,如果她是個大胖子,恐怕沒跳兩步就已經氣喘吁吁,等跳完一曲恐怕就該暈過去了,也不會經常跳舞和喜歡跳舞。可她是名副其實的舞蹈家,跳舞是日常,無舞不生活。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通過搜查資料野史記載:她身高164釐米,體重68公斤,還有記載她身高1.55米,體重120斤。從這些資料上看,她都不足以被稱為大胖子,只是微胖而已,恰恰是胖到好處。

  • 2 # 鈺姐的書齋

    雖然唐朝以胖為美,但楊貴妃真的只算微胖界,是身材勻稱,體態豐腴的絕世美人,真的算不上很胖。

    成語中“環肥燕瘦“就是指“楊貴妃的胖,以及趙飛燕的瘦“。

    但人們真的誤解了楊貴妃的胖!楊貴妃最多隻能算臉盤比較大,比較有肉的那種。

    我們從楊貴妃的相貌復原圖上可以看到,楊貴妃膚若凝脂、臉似滿月、身材豐盈。

    經過歷史學家多方考證,終於大致透露出楊貴妃的真實身高和體重了!

    原來楊貴妃的身高在1.64米到1.68米之間,屬於中等偏上身高。

    中國北方女子平均身高1.62米左右,南方女子平均身高在1.58米左右。

    而且她的體重一點也不誇張,估計在56到69公斤之間。這樣看起來,楊貴妃體重也就沒有超過140斤。

    就比如,如果趙飛燕是80斤的骨感美人,那楊貴妃就是120斤的微胖美人。

    所有詩文、畫作等都證明了楊貴妃不是個胖子,她只是“微有肌”!

    如果楊貴妃是個胖子,作為老年60多歲才看上她的唐玄宗來說,怎麼能來得起公主抱抱呢?還不給累趴下。

    而且有史料記載,楊貴妃的美有閉月羞花之美,尤其對於唐玄宗來說。

    因而唐玄宗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把楊王環從自己兒子壽王瑁手中搶走。

    可見楊貴妃之美讓唐玄宗喪失了父子倫理,如果楊貴妃是一個大胖子,唐玄宗還能她看得上她嗎?

    東臨美女實名倡,絕代容華無比方。濃纖得中非短長,紅素天生誰飾妝。”

    這不只有“濃纖得中”,也即胖瘦適中才入得了大臣的眼。

    還有唐朝大名鼎鼎的畫家周昉,就畫過一幅《楊妃出浴圖》,雖然現在已失傳,但畢竟是史書上記載的一幅基本同時代人畫的楊貴妃。

    畫中的楊貴妃修長挺拔,畢竟有1.64到1.68米啊,不能說胖,只能說面若滿月,體態豐盈。

    李白將楊貴妃描寫得如同美麗的仙女一樣,讓人們產生無限遐想。如果是一個大胖子,會描寫得如此美嗎?

    再說拍馬屁、阿諛奉承也是欺君之君,要殺頭,李白也不敢誇大其詞吧。

    綜上所述,楊貴妃也只能算是豐滿,而不能稱之為胖。

    從中華對東方美女的傳統審美來看,楊貴妃是大胖子的說法不成立。是欺騙大眾上千年的說法!

    (END)

  • 3 # 歷史畫中人

    導語:在古代人的眼裡,楊玉環的身材算不上胖,並且是一種非常完美的比例,只能說是有一些豐滿罷了。

    歷史上的楊玉環真的很胖嗎?

    唐朝是一個讓人驕傲的年代,尤其到了唐玄宗時代,更是將這種輝煌達到頂峰。然而沒過多久就爆發了眾所周知的安史之亂。

    這次戰爭與一個女人分不開那就是楊玉環。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審美和現代審美觀是不一樣的,現代人以瘦為主,並且把瘦當做一個非常美的標準。但是在唐代,則以胖為美。楊玉環是一個讓唐玄宗著迷的女人,並且不惜背上亂倫的罪名,從他的兒子身邊搶過來,那麼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歷史上的楊玉環到底有多胖?

    年少時期的楊玉環就以美貌而聞名於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更是在音樂和文化上面有很高的造詣。正是因為如此,後來才得到了唐玄宗的獨寵。

    楊貴妃的容貌被文人描寫的最多,其中目睹過楊貴妃真人的詩人李白所寫的《清平調詞》裡描寫了楊貴妃賞花:“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1、因為唐朝經濟較為發達,食物富足,當時的唐朝政治經濟達到了高度繁榮,因此女子的身材比較豐滿,其實這是生活優裕的象徵,這恰恰體現了福氣,唐朝以胖為美,胖也不是沒有節制的那種胖,而是有胖的丰韻,她的體格屬於不胖不瘦的勻稱高挑型,因此楊貴妃其實不會很胖。

    2、楊貴妃也是是唐代的較為有名的音樂家,舞蹈家,善馬術。赫赫有名的《霓裳羽衣舞》就是楊貴妃之舞,舞姿翩翩的她肯定不是後人所說的很胖,善於跳舞的她至少是可以維持正常的體型的,而且她騎馬也好,我想不夠靈活的話是做不來的吧。

    3、根據古代的各個不同的史書記載,大多用絕色冠代、資質豐豔、體態豐腴、身姿性感、珠圓玉潤等詞來形容楊貴妃,其實這些詞也只是說明楊貴妃體態豐滿,容貌豐腴而已,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肥胖,沒有說楊貴妃就一定很胖。

    根據野史記載稱,楊玉環的體重大概在55公斤到65公斤之間。

    在唐朝的審美觀念看來,身高在164-168之間,體重56公斤-69公斤的楊玉環是個大美人。這樣的資料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楊玉環的形象應該是高挑但又有點肉肉的,這樣的身材即使在當今看來都並不算胖。

    因為很多文人都喜歡畫楊貴妃,她死之後文人圈子流行起了貴妃圖。有很多文人都認為楊貴妃側面導致了唐朝的滅亡,給楊貴妃安上了害得唐朝滅亡的罪名。

    李白,他也曾經在唐朝身居高位,所以他也極有可能見過貴妃娘娘,與杜甫所言相差無幾。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美人,安史之亂便在馬嵬坡,消香玉損了。

    楊貴妃死了之後,他的畫像在整個長安城瞬間變火了起來,他們都認為楊玉環是一個體重非常重的女子,畢竟誰也沒有見過她的真容,所以各色各樣的畫像在長安街上販賣。所以也就流傳下來了,今天我們一個深感疑慮的問題,那就是楊貴妃的體重以及身材。皇帝是九五之尊,他選女人的眼光肯定是非常高的,縱然唐朝以胖為美,但是很胖的女子也還是入不了皇帝的眼裡。

    總結:其實,當時她的身材是臃腫還是豐滿不過取決於當時文人豪客對於她的看法及態度,楊貴妃是美醜胖瘦的看法都因個人而異,因為每個人對美醜胖瘦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 4 # 破乞

    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蘇東坡的這首《孫莘求墨妙亭詩》知名度並不高,不過他創造性地將漢代的趙飛燕與唐代的楊玉環比作書法,並由此新生了一則成語“環肥燕瘦”,將兩位史籍裡的美女,貼上了固定的形象標籤。

    身輕如燕能作掌上舞的趙飛燕,基本符合封建時代以清瘦矍鑠為主流的審美觀。

    至於楊玉環,雖然沒有明確的體重記載,但僅憑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那句“溫泉水滑洗凝脂”,就能看出,這位獨寵後宮十餘載的美人,至少算不上骨感。

    楊玉環本是唐玄宗的十八子李瑁的寵妃,後來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自此,世人以楊貴妃代稱。這樣一來,就產生了一系列的疑問:

    這位以豐腴聞名的美人,若是真的如後人揣測的那般肥胖,又怎會讓唐玄宗“從此君王不早朝”呢?,若是被誤傳,她的真實體重又該是多少呢?

    一、以肥為美

    公元618年,唐國公李淵定都長安,建國號為唐。這個有胡人血統的王朝,在根源上的審美就與中原漢人有明顯的差異。

    李淵的祖父李虎曾因參與政變有功,官至太尉,被賜予鮮卑族大姓“大野氏”,死後還被追封為唐國公。

    由於要適應逐草而居的生活,遊牧民族的女性需要剽悍的體魄,故而以健碩為美。

    此外,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所創積累的的民間財富,也為盛唐女子的飲食提供了豐富的物資基礎。

    畢竟大家都生活在一個無肉不歡的時代,誰也別嫌棄對方沒減肥。

    此前北方的漢人飲食以麵食為主,口味也較為清淡。

    譬如孟浩然在《過故人莊》首句就寫道:“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這說明當時的食物中至少有雞肉和小米飯。

    在江南地域,民間對魚肉也情有獨鍾,唐詩中有大量的詩詞反映吃魚的情形。

    王維在《洛陽女兒行》中寫:“侍女金盤膾鯉魚”;白居易在《鹽商婦》中寫“紅膾黃橙香稻飯”;就連世人心中以生活清苦而知名的詩聖杜甫,還是興致勃勃的吃起了生魚片“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

    基於這樣的背景,體態豐滿的楊貴妃能得到唐玄宗的獨寵,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盛唐舞者

    需要指出的是,以肥為美的“肥”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一身白花花的肥肉,在唐朝人的審美觀裡,美人都是體態健壯麵容豔麗的。

    那些幻想著穿越回唐朝,胡吃海塞後以一身臃腫的贅肉入宮的現代女性,還是算了吧。

    唐玄宗的藝術修養很高,楊貴妃能讓年過半百的他心旌神搖,說明她本人絕不是一個徒有其表的花瓶。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可以稱作唐玄宗前往月宮見到仙女的情景劇,耗費巨資描繪了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

    如果由滿身肥肉的楊貴妃飾演仙女,閉上眼都能想象那畫風有多辣眼,更何況是唐玄宗這樣的品位不俗的文藝老炮呢?

    自幼練舞的楊貴妃,全身應該多為勻稱的肌肉,詩聖杜甫曾經遠距離目睹過她的風采,並寫詩稱讚:“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這可比白居易在《長恨歌》裡的描述更真實。

    寫完《長恨歌》不久,白居易仍意猶未盡,於是慫恿朋友陳鴻寫了篇傳奇小說《長恨歌傳》,關於楊貴妃的身形,陳鴻是這樣描述的:“纖穠中度,胖瘦適中,豐而不滿,豔而不妖……”

    通過這幾句,至少能說明,楊貴妃是體態適中的肉感美人。

    《開元天寶遺事》曾記錄了這樣一則故事:63歲那年,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陰涼處的紗帳中避暑,幾個宮女倚著欄杆看池裡兩隻鴛鴦戲水。

    這裡先略過唐玄宗的秀恩愛,單說63歲的老頭,不費力地抱起正值青年的楊貴妃,就能證明楊貴妃不可能是個肥碩的胖子。

    唐武宗時期的宰相李德裕,也曾寫過一部《柳氏舊聞》,其中有這樣一則:正寵愛著楊貴妃的唐玄宗給太子選妃,明確提出標準:必須是“細長潔白”的女性,意指非高挑膚白者不選。

    能提出這樣標準的唐玄宗,又怎會忍受自己的枕邊人是個滿身贅肉的胖子呢?

    現代有考古學家,根據寥寥數語的文字記載以及唐代選妃的規則,推算出楊貴妃的身高大約1.65米,體重65公斤左右,用演藝界的流行語來形容,算得是“微胖界的女神。”

    這樣一個體重不算太過分的楊貴妃,怎麼一步步發福,成了後人眼中的肥美人呢?

    這需要從正史對她的態度說起。

    出於避尊者諱的思想,《舊唐書》對唐玄宗的昏聵誤國避而不談,卻將楊貴妃定格為禍國殃民的禍水紅顏,再經過杜甫的《麗人行》、《哀江頭》的渲染,幾乎就奠定了後世文人抨擊楊貴妃的基調。

    自此一直到宋朝,文人們便開始變著花樣的貶損楊貴妃的形象。

    成書於五代時期的《開元天寶遺事》,是最早寫楊貴妃肥胖的文獻,說她一堆肥肉,到了酷暑時節,幾個侍女在一旁扇扇子,楊貴妃還出汗不已。

    從這個意義上說,楊貴妃的體態,不是取決於自己而是取決於文人。對其抱有同情的態度,楊貴妃就是楊柳細腰的柔弱美人;若是對其口誅筆伐,她只能是肥碩惑主的貴妃。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馬嵬坡前的一抔泥土,不僅埋葬了楊貴妃的絕代風華,也埋葬了封建時代的巔峰盛世。

    那個包容永珍的大唐,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 5 # 小龍兒說生活

    我認為唐朝喜歡的美,應該不是所謂的肥吧,而是豐滿的美才是。所以,歷史上的楊玉環應該也是那種豐滿,而不是肥胖。

    其實不要說唐朝了,拿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就能看出來了。

    以前我們剛開始是認為女人越瘦越美麗,所以一般女的體重超過100斤的話,基本我們都覺得不漂亮了。覺得女人應該都是錐子臉、消瘦的四肢和身材什麼的,這樣才叫漂亮。

    但是現在呢,審美觀點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漸漸發生一些改變了:對於傳統的那種蛇精臉,很瘦的四肢,其實大家都已經不大喜歡了,而是開始偏愛一些身材比較豐饒卻沒有過多贅肉的,臉蛋是鵝蛋臉的女孩了。這一點,從這段時間影視圈開始流行包子臉,就可以看到一二了。

    當然,隨著社會的漸漸發展,我們國家對女人的審美觀念也會和歐美國家一樣了,會喜歡身材豐腴得比較誇張,而且看起來又健康又有力氣的女人——當然,這裡的身材豐腴絕對不是腰上有很多贅肉的那種,那樣的沒人會喜歡的。

    因此,從這個側面我們能夠看出,其實唐朝人的審美觀點,應該和如今的歐美國家的審美觀點應該是差不多的:喜歡誰身材豐腴、體格健壯的女人,而不是喜歡弱不禁風的,更不可能“以肥為美”的。因此,楊玉環應該是豐腴而不是肥胖。

  • 6 # 青史如煙

    都說燕瘦環肥,但往往人們把這個肥理解成了肥胖,這就讓很多現代人對之產生了不小的困擾,那就是,明明肥女比瘦女要難看很多,可為何唐人反而以肥為美呢?

    其實根本不用糾結,當時唐代的人們三觀也都不扭曲,所謂的審美眼光雖然千年過往,但醜和美的判斷標準底線其實基本上還是一致的,那就是看著一定順眼,拿如今一位兩百多斤的女孩兒來講,如果其五官不齊整,即便穿越到唐朝時期,恐怕也很難讓當時的人們追捧不已。

    因此當時的楊貴妃應該是看著很順眼的,而看著順眼的肥女一定是比較豐腴,而不是肥胖,因此楊貴妃的肥,是豐腴而有風姿的肥,豐肥濃麗、熱烈放姿。

    那麼楊貴妃到底有多胖呢?

    首先,讓我們一起看看相關的記載,有文字記載的,最直接的莫過於白居易的《長恨歌》了,長詩裡面,洋洋灑灑描寫了不少對楊貴妃形象的描述,其中有這麼一句,“溫泉水滑洗凝脂”,寥寥數筆,便能讓人從字裡行間之中,細緻地感受到楊玉環身體的豐腴和光滑,那如同剛出生嬰兒般滑嫩的面板,那豐腴、豐滿而不肥膩的身體,讓人睹字不禁神往。

    其次,根據據野史記載:楊貴妃真實的身高應該為一米六四,而其體重則為一百二十斤左右,這些資料,在現在看來,也應當屬於微胖型別,還好,還好。

    在唐代社會裡,如果是一個身材很好的微胖女人的話,也絕對可以入選美女行列,畢竟在唐代這種風氣非常開放的社會,一個該胖的地方胖,該瘦的地方瘦、身材不錯的豐腴美女,再搭配著穿上一套薄紗衣服,袒胸露臂,更是別有一番風采,而且當年崇尚的女性形體之美,一般包括額寬、臉圓、體胖,這種富態之象,受人歡迎,而那些比較瘦弱、病態瘦、錐子臉的形象,在當時看來,可是屬於命不好、夭壽、折財的象徵,那可是要剋夫的呀,自然被人唾棄。

  • 7 # 井夫子

    現如今,常常聽到一個成語,那就是“環肥燕瘦”,而這也成為許多人造成誤會的源頭,其實或許趙飛燕瘦還有跡可循,但是楊玉環也就是楊貴妃,恐怕還真就稱不上“肥”!。

    說到唐朝,就會有很多女孩子羨慕當時以胖為美的制度,可是你是否知道?那就是在唐代,其實從來都沒有以胖為美過!

    這樣的誤會從何而來的呢?恐怕大部分都是根據唐代留下來的繪畫和雕塑上,所塑造的那些女性形象來得出的結論。

    若是從那些留下來的作品當中來看,的確是唐代出現的那些女性大部分都是身材很豐滿的,但是這並不能代表唐代人的審美就完全是這個樣子的。

    在唐代的審美當中,是分為很多個時期的。比如說初唐,盛唐和晚唐,每一個時期當中人們的審美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以一個時代的審美來判斷整個朝代的審美。

    而“以胖為美”的審美觀並不是整個唐朝的,而是有一個變化過程,即初唐以瘦為美髮展到盛唐以“胖”為美。到了中晚唐時其實又回溯到以瘦為美的審美狀態了。

    而且即便是盛唐,所追求的美女,恐怕也絕不是肥碩,甚至也說不得是多胖,頂多是豐腴婀娜,屬於有肉,不是現在這種女性常常追求的“骨感”罷了。

    當我們看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就不難發現,畫中的宮女、仕女,確實說不上肥胖。甚至是相當纖瘦的。

    而且最為著名的唐詩之中,也向來不乏“細腰”、“窈窕”等詞語,為唐朝的審美絕非肥碩,給予了有力的印證。

    那麼說回一向以“胖”“肥”出名的楊貴妃,到底又是什麼體型呢?雖然正史中並沒有關於楊貴妃實際身材和容貌的記載。《舊唐書》和《新唐書》只是用“絕色冠代”、“資質豐豔”寥寥數字來對她進行描繪。

    但是要注意,這裡面“豐豔”的“豐”並不一定是豐滿肥胖之意,釋為豐腴圓潤可能更符合“絕色”的實況。

    這正如杜甫在《麗日行》中描繪楊貴妃: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曾有機會一睹貴妃芳容的詩聖筆下,楊貴妃面板細膩,骨肉均勻才是正解。

    而且雖然正史沒有,卻依舊有一些野史記載,她身高約164公分左右,體重則有68公斤。這樣的體型,即便放到現在也絕難說是肥吧?最多算是豐腴。

    可見,即便是歷史有名的四大美女,唐朝的代表人物,那位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也絕非現在人們想象之中的胖美人了。

  • 8 # 國家發展史

    說起四大美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四大美女中的每一個美女都有著不凡的經歷。只要一說起她們,不管是野史還是正史,那都是絡繹不絕!千百年來,人們至今還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曼妙的女子。為什麼四大美女這麼的聞名於世呢?正因為每一個美女的背後都有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就是因為這個愛情故事的渲染使得四大美女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每一個人都想掀開看一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四大美女之中的楊玉環吧!

    楊玉環出生於官宦人家,自小就衣食無憂的。後來在楊玉環十歲左右的時候,父親因故去世,楊玉環便被帶到了洛陽叔父的家中寄養。年少時期的楊玉環就以美貌而聞名於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更是在音樂和文化上面有很高的造詣。正是因為如此,後來才得到了唐玄宗的獨寵。原來楊玉環並不是唐玄宗的妻子,唐玄宗可以說是楊玉環的第二個丈夫,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一次楊玉環受邀參加咸寧公主的婚禮,在婚禮上咸寧公主的弟弟李瑁看上了她,楊玉環被唐玄宗封為了壽王妃。後來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去世,唐玄宗因此鬱鬱寡歡,後宮佳麗三千,無一人能的看上。為了解皇帝的煩心,有人進言說楊玉環天生麗質,實屬佳人。後來楊玉環就進入後宮之中,被唐玄宗封為楊貴妃,實則為皇后。自從楊玉環進宮以後,唐玄宗異常興奮,經常和楊玉環沉迷於樂曲和作樂,根本顧不上朝堂之事。

    那楊貴妃又是怎麼消香玉損的呢?小編一共查到了三個不同的說法,分別為死於朝堂之上、死於亂軍之中和吞金而死,這三個說法都有理有據的,小編一時難以分辨真假。安祿山起兵叛亂的時候,將楊貴妃逼死在朝堂之上。但是當時處於兵荒馬亂之中,楊貴妃又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有可能死在了亂軍之中。最讓人感覺傷心的就是吞金而死了,楊貴妃為了保住大唐的江山,穩住叛軍的平反之心,便吞金而死。這是楊貴妃的一個謎團,還有一個謎團就是楊貴妃的體重之謎。有些人說楊貴妃是很胖的一個美人,有一些說楊貴妃僅僅只是豐滿而已。我們一下來看看吧!

    傳說在楊玉環是一個很胖的美女,甚至當時唐朝女子都因楊貴妃而特意吃胖,那時候都以胖為美。但是對於這個傳聞是否是真的,我們無從下手。楊玉環在後宮基本是得到了唐玄宗的專寵,難道唐玄宗就喜歡胖胖的女生嗎?要是唐朝真的以胖為美的話,那我們穿越過去,豈不是也能評的上四大美人呢?對於你這個腦洞大開的假設,小編只能告訴你,你想多了。

    楊玉環在後宮得到專寵數十年,雖然最後沒有落的一個很好的結局,但是人家也是在歷史上響噹噹的大人物。所以關於她的體重一些野史上面是真的有記載的。但是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女子一般都不會輕易的將長相露出來,更何況是體重和身高了。在當時普通民間女子都如此,更別談貴妃了。而且歷史也沒有無聊到去記錄一個美人的體重和身高啊!至今我們看到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記載大多都是胡編亂造的。所以關於野史的記載基本不具有參考價值。我們真的就無從下手了嗎?

    野史無法得到答案,我們就從正史出發。在正史中時這樣描述楊貴妃的:傾輸素服。有是德美,獨無五福。生平雅容,清縑半幅。這怎麼說呢?就是說楊貴妃即使穿的很簡單,美貌也是非凡無比的。重點都放在了楊貴妃的美貌和美德上面。但是根據相關書籍的記載還是得出楊貴妃的體重就在100-110之間吧!再加上楊玉環的身高160左右,對於現代人的審美來說,確實是有些豐滿。而這樣曼妙的身材,想必放到如今來說也是不少女性羨慕的身材呢。

    所以說,這個體重真的能稱得上胖嗎?楊玉環的身材可以說只是豐滿而已,不能稱之為胖了。你想一下,楊玉環自小就衣食無憂的,吃的都是普通百姓吃不到的山珍海味,穿的也是雍容華貴。所以楊玉環可能不會太過於瘦。楊玉環雖然不瘦,但是楊玉環長得好看啊!先後被皇族的人看上,最後還得到皇帝的專寵,那長的指不定有多美呢!

  • 9 # 歐堂文化

    說起楊玉環,我們都知道她時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不僅有著出眾的樣貌,而且體態豐腴,在跳舞的時候更加顯得婀娜多姿。在那個時候楊玉環的豐滿成了當時流行的趨勢,而唐玄宗看到膚如凝脂,身材豐腴的楊貴妃就一見傾心,想盡各種辦法從兒子壽王李瑁那裡橫刀奪愛,並對其萬般寵愛。

    現在的小姑娘成天都嚷嚷著減肥減肥,還有一些小姑娘就比較有想法了,她們就會想著自己為什麼沒有生活在千年前的唐朝。現在的小姑娘都覺得瘦就是美,而在唐朝的審美標準就是以胖為美,尤其是楊玉環,楊貴妃。

    可惜的是,當時在唐朝並沒有照相機這種高科技產品,要不然楊貴妃照的照片,顏值肯定極高。說起來楊玉環的相貌千百年來始終是迷,至今都無人知道其真實面貌。唐朝詩人也曾不吝惜辭藻,誇讚楊貴妃美貌,曾用“凝脂”形容楊貴妃面板細嫩。據說,唐玄宗60歲時,抱著楊玉環就感覺像抱剛出生的嬰兒,這也足以說明,楊貴妃不僅面板像嬰兒一樣,體重也不像傳言中那樣。如果要是極度肥胖的話,唐玄宗怎麼會抱得動呢?因此推測楊貴妃應該屬於帶些嬰兒肥,比較豐滿的美女。

    其實一個人的美貌和胖瘦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不管你是胖或瘦,俗話說:人為悅己者容,只要自己心愛的人喜歡就好。而且內心的美要比外表的美更加重要。

  • 10 # 正史漫談

    看這問的是正史中的真實情況了,那我回答正合適,哈哈。

    《資治通鑑》中對於楊貴妃外表確實有記錄。

    一、楊貴妃入宮

    在最寵愛的武惠妃去世後,李隆基悶悶不樂,後宮佳麗數千,卻沒一個入得了他的法眼。

    這個時候,身邊的那些狗腿子們自然會爭著表現了。有人告訴皇帝:“壽王妃楊氏之美,絕世無雙。"壽王就是李瑁,李隆基的兒子。

    李隆基就刻意想辦法見了一眼這個兒媳婦,哎呦喂!真的不錯。史書中寫的是“見而悅之”,一見到就很喜歡。

    如何得到這個讓自己動心的兒媳婦?對皇帝來說那都不是事兒:

    首先,讓她主動提出要出家當女道士,這樣就能合理的離開李瑁。當了道姑後,取了法號“太真”;

    第二步,兒子李瑁沒妃子了咋整?李隆基親自做主,讓韋昭訓的女兒嫁給他;

    第三步,偷偷把楊太真接近宮裡。

    一氣呵成,兒媳到手,漂亮!

    二、楊貴妃為何受寵

    對於楊貴妃的外表,只有一句話:“太真肌態豐豔。”豐滿、豔麗,那說明是有點肉的,手感不錯,但想來應該不至於太肥。

    你以為這就是她“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原因?那就太年輕了。

    “曉音律,性警穎,善承迎上意。”

    什麼意思呢,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就是:精通音樂,有品位;性格機靈,聰明;而且最關鍵的是--善解人意。

    順帶提一句,體現楊貴妃受寵程度的,驛站專程送荔枝其實還不算啥,人家最牛的一點:專門給她做衣服的織工有700多人。

    這得什麼樣的家庭條件!

  • 11 # 佳寧說歷史

    史書上沒有記載楊貴妃的具體體重,但是現代專家根據唐朝的仕女圖推算出楊貴妃身高1米65,體重138斤,這個體重不論是在唐朝還是現代都屬於是一個活脫脫地胖子。

    唐朝是以胖為美嗎?

    唐朝的女性不是那種骨感美女,這從唐朝的侍女圖可以看得出來,她們身材確實是屬於微胖型美女。

    但是關於楊貴妃的體重,不論是在正史和野史中都沒有具體的記載,不過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找到一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從這兩句詩中可以推算出楊貴妃並不瘦。

    楊貴妃本是壽王李瑁的妻子,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他的母親武氏是武則天的孃家孫女兒,原本她是唐玄宗的寵妃,可惜命太短,去世之後,唐玄宗一度鬱鬱寡歡。

    李瑁和楊玉環結婚五年之後,第一次帶她進宮面見聖上,結果這一次,唐玄宗李隆基卻對自己的兒媳婦一見鍾情。

    那時候,楊玉環20歲左右,也是體態比較豐盈,但卻被自己的公公一眼相中,這說明肉長在楊玉環身上,真的是長對地方了。

    李瑁知道自己老爹看上楊玉環了,儘管自己也很愛,但是他又不敢不讓出,唐玄宗也是一個狠角色,他有30多個兒子,這兒子一多就不值錢了,他曾在一天之內殺死了三個兒子。

    李瑁只是一介書生,他怎麼能和自己老爹抗衡?再加上他其實是也有一些私心,把楊玉環乖乖地讓給老爹,說不定老爹一高興就把皇位傳給他了。

    唐朝確實是以胖為美,其實這種現象在楊玉環以前就出現了,唐朝的很多侍女圖都早於楊玉環,雖然他這個體重在現在看來也是比較胖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她的美麗。

    有一個成語叫做“環肥燕瘦”還就是指的楊玉環,“燕”是指的漢朝的趙飛燕,趙飛燕能有多瘦呢?據說可以在盤子上跳舞。

    為了保持體型,她經常會服用一種叫麝香的藥物,但是這種藥物時間長了也有一種致命的缺點,就是不能生育。

    中國歷史上有四大美女(其實是三大)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而這個羞花就是指的楊玉環。

    楊玉環雖然在宮中過慣了錦衣玉食的日子,但是她特別思念自己的家鄉,時常暗自垂淚。

    有一次,她又來到花園中賞花,看到滿園的花兒開得爭奇鬥豔,她又悲從中來,有一滴淚水滴在花瓣上,她輕輕地撫摸花瓣,花瓣竟然瞬間合併上,因此就落得一個羞花的美名。

    楊玉環的胖絲毫不會影響到自己,甚至會為自己增光添彩,大家都知道她被唐玄宗封為貴妃,但是在唐朝的時候是沒有貴妃這個稱號的,貴妃這個稱號早在李世民年間就已經被廢除。

    然而,唐玄宗卻覺得楊玉環配得上這個稱號,於是又重新啟用了貴妃的尊稱,楊玉環喜歡吃荔枝,在古代,像荔枝這種新鮮的水果在長安是沒有的,於是,就快馬加鞭加急,把新鮮的荔枝呈現在楊貴妃的面前。

    唐玄宗這段戀情雖然有一些不好的成分,但是他和楊貴妃是真心相愛的,楊貴妃跟了她12年,也算是享盡了榮華富貴,確實是不枉此生啊,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六宮粉黛無顏色。

    所以,她胖與不胖的又有什麼關係呢?肉長在自己身上,只要長對了地方,那就是不胖,更重要的還是要看臉,再說楊貴妃又不是特別胖,按照現在的標準也只是比微胖稍胖一點點而已,而且她身高比較高,完全是人們所能接受的範圍。

    (圖片為林芳兵版楊貴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得甲狀腺疾病的人越來越多,炒菜時還是要用加碘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