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滴水穿石AAA

    由於5G、6G被熱炒,以及諸多廠商資訊轟炸,網友把任正非說的的這個6G研究世界領先和馬斯克的衛星通訊相提並論,並認為是中美開始6G競賽。

      還有一篇標題為《10年後6G將問世 速度有望比5G快100倍》文章指出:

      區別於5G,6G要構建出一張實現空、天、地、海一體化通訊的網路。6G頻段將從5G的毫米波頻段拓展至太赫茲頻段,資料傳輸速率有望比5G快100倍,時延達到亞毫秒級水平。在使用者的個性化服務以及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無人駕駛、智慧工廠等領域,6G都將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

      據鐵流相對有限的知識,如今熱炒的6G、太赫茲波和馬斯克的衛星、無人機部署6G,都是不太靠譜的。

      

      馬斯克的衛星6G是大忽悠

      用無人機和衛星實現普適性的通訊這個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美國谷歌公司,就鼓吹並曾經嘗試過,結果事實證明,就是一個炒股價,玩噱頭的東西,根本缺乏可行性。馬斯克宣佈發射12000顆衛星完成6G覆蓋的說辭也是不靠譜的。

      “鋼鐵俠(大忽悠)”馬斯克是營銷大師,推特整天玩噱頭,美國證監會甚至放話:再亂髮推特就起訴你(非原話,但大致是這個意思)。

      這種結果的根源在於技術限制使衛星通訊難以普及。

      一直以來,傳統的衛星通訊基於C頻段和Ku頻段,而且受到發射功率,天線尺寸等因素的影響,能夠滿足普通老百姓日常使用的普適性衛星通訊網路在技術上難度很大,截至目前,衛星通訊的使用者基本鎖定於軍隊、政府、金融機構,以及一些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

      根據夏農定理,資訊傳輸能力與頻寬和發射功率成正比,與背景噪音功率成反比。這裡先解釋一下頻寬,一般通道都有一個最高的訊號頻率和最低的訊號頻率,只有在這兩個頻率之間的訊號才能透過這個通道,這兩個頻率的差值就叫做這個通道的頻寬。用來打個比喻的話,頻寬好比是公路的寬度。5G在頻譜利用率和4G差不多的情況下,把網速提升上去,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5G採用大頻寬,國內運營商在中頻獲得了100M以上的頻寬,而一些國外運營商則在高頻上獲得了幾百兆的頻寬,相比之下,4G頻寬僅為幾十兆。

      如果要把資訊傳輸能力提升上去,比較現實的做法是提升“資訊公路”的寬度,或者提升訊號的發射功率。

      以發射功率來說,4G是40W,華為5G的發射功率則高達240W,諾基亞上液冷,發射功率高達320W.

      就頻寬來說,5G暴力提升的做法之一就是把頻寬從4G時代的幾十兆,提升到5G時代的上百兆乃至1個G,像幾大廠商測試中宣稱的高速率,都用了800M以上的頻寬才能完成這種極速測試,在實踐中,是不可能在低頻拿出800M頻寬給運營商揮霍的。

      不過,C頻段和Ku頻段相對有限,而且非常寶貴,“資訊公路”的寬度天然受到限制。而受技術水平限制,訊號的發射功率的提升也不是無節制的。

      而且Ku波段的網路需要蝶形天線發射和接收的,在房間裡是接受不到的。陰天、大雨連線也會受到影響因此,無線傳輸能力也會有一個上限,而且在室內、陰雨天的使用者體驗會非常糟糕。

      當有限的資源面臨龐大的使用者,自然會導致使用者多了上網就卡,甚至會出現無法接入的情況。即便5G、衛星通訊等被媒體炒得火熱,但光纖才是資料傳輸的大動脈。

      衛星通訊還要解決功率和天線的問題。在發射功率不變前提下,距離近可以降低訊號衰減,當資訊傳輸距離擴大到海平面和近軌人造衛星的距離,要想實現資訊的可靠傳輸,就必須提升下行功率(衛星訊號到手機)和上行功率(手機訊號到衛星),而要滿足這一標準,會使電子元器件的體積大幅增加,這必然導致射頻天線的尺寸根本塞不進當前以輕薄為主打要求的手機中。

      事實上,衛星通訊終端,尺寸都比較大,一般都安裝在建築物上面或者大型的車輛上。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衛星通訊終端的體積縮小了不少,能夠放到小汽車上,但還是塞不進手機裡,不適合普通人隨身攜帶。

      正是因此,衛星通訊只能服務少數人,使用者數量少又帶來價格過高的問題。

      比如美國當年的銥星計劃,銥星移動通訊系統最多隻能滿足50萬用戶的語音通訊,而且由於使用者體驗非常一般,實際使用者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受巨大的研發費用、系統建設費用和維護費用拖累,銥星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最終不得不申請破產,由美國軍方當了接盤俠。

      由此可見,衛星通訊只僅僅是作為補充的形式而存在,更多的服務於軍隊、政府、金融機構,以及一些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無法向老百姓提供普適性服務。

      其實,中國也有衛星通訊的計劃,一個是鴻雁星座計劃,另一個是虹雲工程。

      鴻雁星座計劃,2016年立項,計劃2020年建成,計劃發射60顆低軌道衛星,實現全球組網。

      虹雲工程,計劃發射156顆衛星,它們在距離地面1000公里的軌道上組網執行。

      鴻雁和虹雲都是現有通訊體系的補充,為飛機、輪船、客貨車輛、野外場區、作業團隊以及一些偏遠地區的村莊、島嶼提供服務。無法承載提供普適性服務的能力。

      正如大家調侃“有線是無限的,無線是有限”的,真正承載資訊的大動脈是光纖,至於無線側到底是WIFI,還是4G/5G大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選擇,但光纖的地位是無法取代的。

      因此,設計的原則是用有線儘量去靠近使用者,在最近使用者的地方使用無線。而衛星通訊卻是背道而馳。鼓吹美國衛星通訊對4G/5G革命的說辭,就是瞎扯淡。

      衛星通訊確實有前途,但並非對現有通訊體系的革命,而是對現有通訊體系的補充。

      任正非說的毫米波和學者熱捧的太赫茲波部署6G也是值得商榷的

      雖然很多媒體各種鼓吹5G,並把5G等同於中國標準,各種打雞血,但5G標準是全球通訊產業共同制定的。

  • 2 # PM宋先生

    嗯?衛星人家飄在同步軌道上招你惹你了?

    5G通訊跟衛星有關係麼?完全是兩回事......

    我們過去人類常用的傳輸手段,其實有三種

    第一種是過去的長波通訊,比如收音機時代,建立起高高的發射塔,什麼東方明珠這種廣播發射塔,然後就可以覆蓋上百公里範圍傳輸長波的訊號,收音機這些就可以接受聽廣播了,還有過去自帶天線的老式電視也是一樣的。

    第二種是移動通訊時代到來,由於傳輸的資訊量增多,個性化需求增大,從長波變成了短波。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基站”。但是一個基站只能覆蓋幾公里的範圍,全球的網際網路要連線到一起,怎麼辦?那就只能靠光纖這個東西了。全球的網路其實就是由上百條十幾米粗的海底光纜連結起來的,每根光纜最高傳輸速度高達300T/s。

    第三種才是我們所說的“衛星通訊”,要麼是軍方自己發射衛星用於軍事作戰通訊的用途,要麼是電信運營商發射通訊衛星組成衛星網路來提供專門的衛星電話服務,只要你擁有一部衛星電話,可以在世界任意一個角落聯絡到任何你想聯絡的人。

    5G和衛星通訊的區別

    我們說5G和衛星通訊的區別是什麼呢?其實從資訊的傳輸鏈路來說就可以明白。假設我們要從國外的一個地方打電話給中國的家人,資訊傳輸的路徑是怎樣的呢?

    5G:你的電話-基站-國外運營商伺服器-海底光纜-國內運營商伺服器-基站-家人電話

    衛星通訊:你的電話-衛星A-中繼衛星-衛星接收站-運營商伺服器-基站-家人

    這樣其實你就不難看出,無論是4G還是5G網路,實際上核心的傳輸在於光纜把伺服器與伺服器之間連結起來。但是衛星通訊這個東西,核心是直接透過衛星之間的傳輸來實現洲際資訊的交換。所以說5G怎麼可能會替代掉衛星通訊呢?確實衛星通訊頻寬有限,速度遠不如5G,但是覆蓋面廣啊,三顆衛星就可以實現全球通訊。你在撒哈拉大沙漠有5G訊號麼?只要你有衛星電話,就可以求救,可以實現定位,非常適合野外生存的人。當然,還有軍方和保密非常高的私人電話,也會使用衛星。

    當然,你要說兩者有啥共同之處?那就是價格感人......5G現在128元30G套餐,我相信是不夠用的。衛星電話,每分鐘資費在15-30元人民幣,我相信是打不起的。嗯,還是我太窮了。

  • 3 # 星系科技館

    動通訊基本上每10年就有新通訊標準問世,20世紀的90年代初2G通訊替代了模擬系統,21世紀初開始有了3G網路,10年後有了4G/LTE。更新一代的5G通訊有望在2020年全面商用。

    5G與之前通訊標準的不同

    先前的通訊標準(如3G)都只圍繞單一通訊平臺,每次新的行動通訊標準都只關注提高頻譜的利用效率;而5G不同,5G不再依賴單一通訊平臺,推出新空口標準、提高頻譜利用效率只是5G的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全方位的通訊服務能力。

    在5G時代,無線通訊、有線通訊、IP網路服務等將融合成一個整體,所有平臺共同協作,來實現更有效、全方位、更高速、更安全的通訊服務。

    咱們今天的許多平臺已為5G做好了準備,包括移動無線網、光纖骨幹網、地球靜止軌道(GEO)通訊衛星和微波通訊等。此外,各種創新應用不斷湧現,包括MEO、LEO星座、無人機和太陽能飛機,所有這些平臺都將成為整個5G生態平臺的一個組成部分。

    衛星通訊與5G

    覆蓋面大、部署快、不受地面情況影響,衛星通訊一直是特殊地理位置、特殊場合的唯一通訊手段。而“一發多收”的廣播功能優勢,是地面通訊無法替代。衛星通訊的這些特殊優勢,使其在5G時代還會繼續發揮作用。

    衛星通訊也有硬性缺點,但現代衛星通訊技術的發展正在大幅度改善這些缺點:越來越多高通量衛星(HTS)的出現將大大降低通訊成本,MEO、LEO星座的應用也將大大減少衛星通訊的時延。

    雖然某些5G應用(如虛擬現實)好象確實很難採用衛星通訊(無論是GEO,還是MEO、LEO),但實際上1毫秒的傳輸時延指標對地面通訊也是一個難題。專家們認為,1毫秒傳輸時延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涉及到商務層面(投資)。

    從現在到2020年,無論科技水平如何提高,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總要受限於基本物理定律。要實現1毫秒的服務響應,網路服務的功能執行部分(甚至EPC)要儘量往網路邊緣部署,內容分發伺服器的位置要非常靠近通訊終端。業內估計這個距離可能要在1公里之內,這意味著服務內容需要部署到每個蜂窩(cell)。對服務提供商(或運營商)來講這是大筆投資的問題。

    而如果一個內容服務跨了多個運營商,要實現1毫秒時延,技術實現、專案投資就更復雜。

    但不管怎麼說,咱們已有一定的思路來儘量克服時延問題。把下一代衛星網路與移動邊緣計算(Mobile Edge Computing)結合起來,可以使時延、覆蓋面、可靠性、安全性各方面儘量接近5G標準。

    另外,5G基站的生產廠家們可以調整自身產品執行引數的研發,以迎合衛星通訊的特殊時延情況。在2G、3G、4G時代,移動裝置廠商們(如華為、愛立信等)就針對衛星通訊設計出基站的“衛星工作模式”。

    總之,衛星通訊將是5G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5G時代,5G運營商們將提供地面通訊和衛星通訊之間的無縫連線,業務流根據其對頻寬、時延等的要求被自動、動態路由到最佳的傳輸介質。衛星通訊將支援許多5G應用,只是咱們不要指望這些會馬上發生。

  • 4 # 繁星落石

    不會。

    5G訊號還是屬於地面無線訊號,依賴大量中轉基站才能執行,地形複雜人煙稀少的地方不會有5G,所以沒有訊號。

    衛星通訊只要衛星可視範圍內都會有訊號,用於緊急通訊,以及一些保密級別的通訊,對普通使用者沒有應用場景,所以不需要關心衛星訊號是不是會被其它什麼形式的東西代替。

  • 5 # 展望農村

    5G只是比4G強許多,代替衛星通訊代替不了。衛星通訊有衛星通訊的任務和覆蓋範圍大的優勢,5G優勢是傳輸量大和快。5G和衛星通訊相融合,進一步提高全球資訊化水平。

  • 6 # 太平洋電腦網

    問題:5G之後,衛星通訊沒用了嗎?

    回答:5G是近地通訊。衛星通訊是另外一臺的技術架構,在不計成本的情況下,5G很多方面都無法跟衛星通訊來比。

    5G通訊屬於近地通訊系統,這依靠於一個個的基站架起來的,它的成本很高,主要是固定成本,因為幾百米就需要一個基站了。而且每一個基站都需要通電,維護的成本不低。

    但是,它能夠提供大多數人的通訊需求,使用的人多了,成本高一點也沒有所謂,因為能夠平攤了。

    但是後期的通訊成本不高,主要是依靠電波來實現的,所以用的人多了,就能平攤成本了。

    衛星通訊是屬於另外一套的通訊系統,它由地球高空中的多顆衛星負責通訊,固定成本沒有5G或者是4G的高,但是用的人不多,而且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分配到國家使用的。它可以說是戰略意義很重要的,雖然它也開放民用和商用,但是因為用的人不多,它的成本就非常高了,一個衛星電話上萬也即使普普通通的,一個月的月租一百多也是剛剛起步的水平。

    但是,它不依賴於基站,衛星覆蓋到的地方就能使用,而且保密性比較好,對於一些需要保密或者是永遠線上的人來說,非常重要。而且它的資源會優先提供給國家,使用者國防,地位非常高。

    5G很重要,尤其是工業界來說,但是5G不能解決全部問題。題主這一種純屬是上腦了這種了,動不動就5G,5G時代來了人也要吃飯啊!

  • 7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其實5G和衛星通訊並不衝突,衛星通訊在5G時代依然是陸地行動通訊網路的一種補充。

    我們現在大部分人使用的行動通訊網路,被稱為陸地行動通訊網路。

    行動通訊網路分為兩類,一類是衛星通訊,另外一類是我們經常使用的移動通訊系統。

    我們大部分人使用的移動通訊系統,不管是1G/2G/3G/4G以及5G也好,無線接入網部分主要依靠的都是基站。

    基站的建設,是需要地理條件許可的,這就導致了有很多沙漠、海洋等區域由於無法建設基站,所以也就沒有訊號。

    某些特殊區域的基站的回傳,需要衛星。

    手機,是需要和基站之間保持資料互動的,而基站,是需要和核心網之間保持資料互動的。

    基站和核心網之間的傳輸,使用最多的是光傳輸,少部分無法布放光纜的區域,使用的是微波傳輸。

    微波傳輸其實也是有限制的,都是成對使用的,有發射端,也需要有接收端。

    而在一些區域,微波傳輸可能也無法使用,比如說應急通訊車,比如珠穆朗瑪峰上的基站,這些無法使用光纜、微波的基站傳輸,就需要使用衛星傳輸。

    一些無法建設基站的區域,也需要使用衛星。

    地球上面積最大的不是陸地,而是海洋,在海洋之中的使用者通訊,由於基站訊號覆蓋覆蓋,就需要透過衛星來解決通訊問題。

    現在是這樣,就是5G來了,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因為那些原本建設不了2/3/4G基站的區域,現在也建設不了5G基站,依然需要衛星來解決那些區域的打電話、上網的問題。

    6G預計還可能大量的引入衛星通訊。

    現在有一些通訊業專家,認為5G已經初步的解決了網速、時延、連線的問題,6G需要引入衛星通訊,去完成那些原本無法依靠基站覆蓋的區域,從而實現通訊業的終極目標,無所不在的覆蓋。

    不過,即使是引入了衛星通訊,依然還是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站的,這是由於衛星通訊本身對於城市這樣的區域,還有一些室內區域,是無法覆蓋的,基站依然不會被取代。

    總而言之,5G和衛星本身並不衝突,也沒有什麼互相取代。5G時代,衛星依然會做為一種補充,和2/3/4G時代也沒有什麼區別。

  • 8 # 極客談科技

    衛星通訊能夠長時間存在,不會受到地面通訊網路的衝擊主要和其特性有關。衛星通訊覆蓋面積更廣闊,不會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干擾。衛星通訊相對來說較為安全,不會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能夠完成特殊時期的通訊。

    那麼,一起來簡單瞭解一下衛星通訊的優缺點吧!

    衛星通訊的工作原理

    衛星通訊指的是地面電話透過空中的通訊衛星實現中轉,最終完成通話的一個過程。通訊衛星的高度約為36000km,理論上三個通訊衛星即可實現全球的覆蓋,實際上由於衛星的功率以及承載頻寬有限,實際的衛星數量要遠遠高於這個標準。

    5G通訊是將手機與地面基站之間建立聯絡,受到地形以及建築物的干擾,基站往往建立在高處。衛星通訊則沒有這個限制,訊號通訊之間基本沒有障礙物阻擋。

    衛星通訊的優缺點分析

    一、衛星通訊的優勢

    首先,由於衛星通訊覆蓋的特點導致,更加適合航海、登山、沙漠等人跡罕至的場景使用;

    其次,衛星通訊不會受到地質災害等特殊情況干擾,屬於較為穩定的一種通訊方式;

    最後,衛星通訊無需人員進行專門維護,裝置執行相對穩定,一次投入長期使用。

    二、衛星通訊的缺點

    首先,衛星通訊的延時要高於地面通訊,這與傳輸距離有關;

    其次,衛星通訊的成本過高,衛星電話、衛星號卡資費並不適合普通人使用;

    最後,衛星通訊頻寬有限,無法實現5G網路的高速資料傳輸。

    優缺點分明是衛星通訊的一大特色,正因如此,衛星通訊的定位僅僅是地面通訊的輔助,但是卻是無可替代的輔助通訊方式。

    關於5G網路能否取代衛星通訊的事情,您怎麼看?

  • 9 # 艾倫說手機

    衛星通訊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在地面基站無法覆蓋的時候儲存正常的通訊,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尤其在海洋,沙漠,礦山或者人跡罕至的地方。這是目前5G技術還沒能達到的地方。同時從特斯拉的未來技術中也有一個概念,未來透過兩萬顆通訊衛星全面替代地面網路,所以最終結果還是看未來科技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新換的硬碟怎麼安裝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