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青衣

    歷史上的王爺一般都是政治的犧牲品,但是如果能夠不參與政治,自由自在的做個沒有威脅的王爺,也還是沒有什麼危險的。然而如果什麼事情都不問,也沒有什麼權勢的話,那麼就會被別人欺負的體無完膚。

    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非常苦逼的王爺,不但守不住自己的結髮妻子,被親姑姑處死,後來娶了自己的表妹,還要一直忍受她不停地給自己戴綠帽子,關鍵是這事還沒法往外說,他自己也管不了。而這位王爺就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攸暨。

    武攸暨是武則天伯父武士讓的孫子,天授年間,武則天封武士讓為楚王,封武攸暨為千乘郡王。賜爵實封三百戶。並且將她的親生女兒太平公主嫁給他,當然了他是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

    這個太平公主在歷史上很有名,當然不是什麼美名,大部分都是罵名。太平公主和南朝時期的山陰公主一樣,都是以淫恣之名在歷史上盛傳的。雖然太平公主沒有山陰公主那麼明目張膽,但她私下裡養面首,也都是當時人盡皆知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一般都是父母看到女兒長大了,忙活著給女兒找個好婆家。然而太平公主第一次的婚姻還是她自己開口的。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飾在唐高宗和武后面前跳舞,唐高宗和武后笑著問她:“你又做不了武官,為何要這樣?”她回答說:“將它賜給駙馬可以嗎?”唐高宗知道太平公主的意思,於是她挑選駙馬。

    太平公主第一次嫁給了薛紹,薛紹是唐高宗的外甥,也是太平公主的表哥,然而不久後薛紹因為牽連到李衝謀反的案子中,武則天將其“杖一百,餓死於獄"。當時太平公主正懷著第四個孩子,武則天不忍心太平公主年紀輕輕就守寡,兩年後就把太平公主嫁給了武攸暨。

    其實這薛紹還算幸運,起碼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間,安分守己,並未有不軌事件傳出。然而武攸暨就很苦逼了,同樣是太平公主的表哥,他的頭上不僅一直被綠光環繞,同時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他,還處死了他的妻子。

    據說當時武攸暨本有一位恩愛的結髮妻子,可太平公主不肯“二女侍一夫”,而且那時候長幼有序,先進門的為妻,後進門的為妾,太平公主也不願意做小,於是武則天就捏造了一個罪名,把武攸暨的妻子處死,這才讓太平公主嫁給了他。

    而太平公主看到這個表哥這麼好欺負,連妻子被殺都沒有吭半點聲,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裡。再加上太平公主嫁武攸暨兩個月後,武則天就登基了,她也就更加張揚了。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甚至還曾將自己中意的男寵張昌宗進獻給了母親武則天。

    其實武攸暨和太平公主的婚姻就是一個悲劇,本就是名不符實的婚姻,只是在世人面前做做樣子罷了。也就好在這是個名不符實的婚姻,兩人才沒有在政治上走在一起。武攸暨死於太平公主之前,是病死的。他死後第二年,太平公主因謀反被李隆基賜死,武攸暨的墓也由此被毀了。

    仔細想想武攸暨這個人也挺苦逼的,結髮妻子被姑姑逼死,娶了個表妹還一直被綠,甚至還因為這一段名不符實的婚姻被牽連,死後墓地還要被毀,估計歷史沒有比他更苦逼的王爺了。

  • 2 # 粉筆灰灰

    有些是特別作的人,守著金山銀山,擁有崇高的地位,但自己把自己作成一個拉洋車的車伕,雖然得意過,但之後過得很苦逼,這人就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從名字克勤便可看出此人是多麼的勤勞啊,只要花些錢就能讓其拉幾條街。

    而他為何淪落到這一步呢,其實還是其太敗家了,而且敗家速度其他王爺拍馬不及,算的上敗家界排名前幾的人了,他是第17代克勤郡王,還不是一般王爺,地位極其的尊貴,晚清貴族的臭毛病他都有,清朝滅亡後每年的俸祿也沒了,大多數王爺都是變賣古董湊生活,而他是連王府一併賣了,賣的兩萬銀元,兩年揮霍一空,之後只能拉黃包車為生,說起來都很苦逼。

  • 3 # 江湖小曉生

    萬曆皇帝朱翊鈞,一輩子有8個兒子,其中長子朱常洛做了皇帝,還有3個兒子全都早夭。其餘4個兒子做了王爺,這4個王爺裡,除了老七桂王朱常瀛以外,其餘幾個的結局,那叫一個悽慘。

    沒辦法,誰讓他們是亡國時期的王爺呢?和平時期的王爺,全都是光鮮亮麗的生活。可王國時期的王爺,卻成了眾矢之的。

    一、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祿壽湯。

    萬曆皇帝朱翊鈞最喜歡的兒子,並不是長子朱常洛。因為他嫌棄朱常洛是宮女所生,所以他更喜歡鄭貴妃生的三兒子朱常洵。

    很長一段時間裡,朱翊鈞都想要把朱常洵給立為太子,可惜總是遭到群臣反對。因為群臣認為必須要立長不立幼,有朱常洛在,就不能立朱常洵。

    為此君臣之間僵持了很多年。等到萬曆二十九年的時候,朱翊鈞選擇認命,將朱常洵封為福王。不過封地很特別,在富饒的洛陽。

    雖然被封為了福王,但是朱常洵遲遲沒有去就藩,為啥?因為他和老媽鄭貴妃,都還覺得自己有繼位的希望,因此他在京城逗留了十多年。

    一直到萬曆四十二年,這事兒實在是辦不成了,福王朱常洵才選擇去洛陽做一個富裕的王爺。那麼福王朱常洵到底多富裕呢?

    朱常洵大婚的時候,明廷不僅給他價值鬧了奢華的府邸,而且光辦婚禮的錢,就多達30多萬兩白銀。朱常洵去封地前,萬曆皇帝也給了他4萬兩銀子,還有2萬頃良田。

    此外四川、洛陽等地的鹽茶稅也都被朱常洵收歸己有。當李自成來到朱常洵府邸以後,搬出來的錢財有數千輛車之多,搬了好幾天才搬完,可以說是朱常洵間接地支援了李自成的起義軍。

    李自成攻入洛陽的時候,朱常洵已經有55歲了。當時他已經胖到走不動路了,需要幾個人扶著才能走。

    李自成一看,好傢伙,這不是一頭大肥豬嘛!因此李自成將朱常洵扔進了一口大鍋之中,再加上了一點其他作料,做成了一鍋福祿壽湯,讓起義軍們一起喝了。不過福王朱常洵活著的時候,那日子是很瀟灑的,只有去世之前,才嚐到了痛苦的滋味。

    二、端王朱常浩。

    朱常浩是朱翊鈞的第五個兒子,這哥們是個非常貪財的傢伙。雖然到了25歲他還沒有結婚,但是朱常浩每天都跑去戶部索取自己大婚的費用。

    拿到了錢以後,他還總說不夠。很多人就奇怪了,你咋還不結婚呢?原來朱常浩是個信佛的人,所以他不喜歡女人。

    我真的服,難道佛教你不喜歡女人,沒有教你不貪財嗎?朱常浩到了封地漢中以後,開始增加當地百姓們的負擔,增加了各種特殊的稅收,老百姓苦不堪言。

    李自成在1643年擊敗了孫傳庭以後,攻佔了西安。此後分派大軍攻佔陝西的各處要地,身在漢中的朱常浩,自然是非常緊張的。

    常浩在宮中,衣服禮秩降等,好佛不近女色。及寇逼秦中,將吏不能救,乞師於蜀。總兵官侯良柱援之, 遂奔重慶。隴西士大夫多挈家以從。十七年,張獻忠陷重慶,被執,遇害。時天無雲而雷者三,從死者甚眾。---《明史》

    因此他立刻帶著大量鈔票逃到四川去避難,結果萬萬沒想到,第二年張獻忠又攻破了重慶直奔四川而來。

    朱常浩無可奈何,只好選擇投降了張獻忠。最終朱常浩全家老小和隨從官員,全部都被張獻忠給斬殺了。

    三、惠王朱常潤。

    朱常潤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第六個兒子,這哥們和自己的哥哥朱常浩有點類似,也都是比較信奉佛教的。

    他在京城住了很多年,一直到崇禎皇帝繼位以後,才到荊州就藩。10年以後,張獻忠跑到了荊州地區興風作浪,這可把朱常潤給嚇壞了。

    於是這哥們帶著一家老小四處逃竄,居無定所,日子非常不好過。雖然有人打算將朱常潤立為監國,可惜因為這哥們不是個管事兒的人,整天唸佛,所以大家也就放棄了這種想法。

    等到多鐸的大軍攻佔江南的時候,朱常潤便跟著其他王爺一樣,一起投降了清朝。朱常潤到了京城立刻表示自己不問世事,就想念佛,無非是為了苟活下來。

    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再破夷陵、荊門,常潤走湘潭,自成入荊州據之。常潤之渡湘也,遇風於陵陽磯,宮人多漂沒,身僅以免,就吉王於長沙。十六年八月,張獻忠陷長沙,常潤走衡州,就桂王。衡州繼陷,與吉王、桂王走永州。巡按御史劉熙祚遣人護三王入廣西,以身當賊。永州陷,熙祚死之。---《明史》

    結果清廷壓根就不理他,萬曆皇帝的兒子,這種貨色要是活在世上,那清朝的皇帝睡覺都睡不安穩。不久之後,朱常潤便跟其他10個老朱家的王爺,一同被清廷斬殺。

    四、桂王朱常瀛。

    桂王朱常瀛是朱翊鈞的第七個兒子,在崇禎登基時前往湖南衡陽就藩。這位桂王朱常瀛有點倒黴,比如說他的桂王府,剛建成兩年,就坍塌了,還壓死了6名女子。這要放在現在,絕對是豆腐渣工程,需要一查到底,畢竟屬於重大事故了。

    崇禎皇帝上吊自盡以後,李自成滅了大明王朝。這個時候張獻忠也在渾水摸魚,帶著大軍從武漢直奔湖南而來。其中就佔了桂王朱常瀛所在的衡陽。

    畢竟衡陽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這裡是有常備軍的。張獻忠重點打擊的就是衡陽,因此朱常瀛可以說是相當倒黴。

    在抵擋不住的情況下,朱常瀛和他的大兒子朱由楥都被嚇出了一身病,完全無法指揮戰鬥。在這種情況下,朱常瀛的另一個兒子朱由榔才把父兄帶出了衡陽城。

    他們一路南逃,從衡陽到永州,再到廣西梧州。這一路上把本就身體不好的朱常瀛給活活累垮了,到了梧州後不久,朱常瀛就病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朱常瀛的兒子朱由榔,後來成為了南明的永曆皇帝,也是南明最後一位皇帝。可憐最後他也被吳三桂從緬甸弄回來在滇池邊殺掉了。

    總結:明朝末年老朱家的王爺日子都不好過。

    朱元璋喜歡搞分封制,因此他們老朱家的王爺是特別多的。姓朱在大明276年的時間裡,那是令人自豪的一件事。

    不過很可惜的是,等到大明朝滅亡的時候,姓朱就成了一件麻煩的事情。因為清廷和農民軍都會認為你是朱明王朝的後裔,從而對你痛下殺手。

    因此明朝滅亡時期的朱家王爺,那日子是相當不好過的。對手只給了他們兩條路,要麼逃跑,要麼被滅。很顯然,他們跑不快。

    參考資料:《明史》

  • 4 # 玄坤文史

    歷史上的王爺們,大多都只是表面光鮮罷了,對於他們這些皇親而言,苦逼恐怕才是常態,別以為有王爵的頭銜,就可以為所欲為,其實最容易被皇帝惦記上的就是這些王爺們。

    宗室的王爺們很難真正過得風光,也就只有在漢初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王爺們屬於一方諸侯,有自行管理封地的權力,算是過得比較光鮮的,但是在這之後,皇帝們逐漸意識到宗室和皇權之間微妙的關係,王爺們可能對皇權存在一定的威脅後,王爺們的好日子就此一去不復返了。

    但即便在漢朝初期,這些在地方手握重兵,掌管著生殺大權的王爺們,也沒有幾個能得善終,在七國之亂後,吳王劉濞,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兵敗被殺,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昂兵敗自殺,很多人只能看到這些王爺們表面上過得風光,卻很少看到王爵這個封號背後暗藏的危機。

    朱棣在靖難之役前,被朱元璋封為燕王,明初的王爺們也是很有權勢的,但朱標死後,他們這些王爺的日子過得就有點苦逼了,本來太子朱標死了,朱元璋在兒子中選個繼承人,大家相安無事也好,但朱元璋執意立朱允炆為皇太孫,要傳位給朱允炆。

    這其實也符合禮法,但這就讓原本挺平衡的政治關係被打破了,朱元璋為了給朱允炆鋪路,把藍玉給弄死了,但他卻忽視了對朱允炆的威脅,可能不只是來自外姓的重臣,自己這些手握重兵的兒子們,也可能成為朱允炆皇權的威脅。

    朱棣,朱權這些人,不敢造朱元璋的反的,但是朱允炆不是朱元璋,在宗室裡沒有那麼大的威懾力,叔叔們手握重兵,皇位如坐針氈,所以朱允炆一上臺就開始搞削藩,禁止朱棣等人入京悼念朱元璋。

    朱允炆

    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朱棣等人也感覺到風向變了,在朱元璋統治時期,也曾制定了一些規定限制藩王們的權力,不允許親王之間互相往來,同一時間只允許一位藩王入京朝賀,但從之後的事態發展來看,他定的這些規則顯然沒有起到作用。

    朱允炆繼位後,一年內削藩五王,這直接導致了藩王勢力和朝廷的決裂,其實這些王爺們頂多就是生活作風不太好,並沒有實質的謀反證據,朱允炆主要是借削這些勢力較弱的藩王,來試探下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的反應,因為這兩王勢力最大,手握重兵。

    對朱棣,朱權這些王爺來說,正是人在家中,禍從天上來。連傻子都能看出來,接下來就該輪到朱棣倒黴了,可以說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是被朱允炆逼的,最後朱允炆的政權倒臺了,朱棣登基,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明朝宗室的政治地位開始下降,王爺們逐漸被解除了兵權,但在俸祿上的待遇卻更加優厚了,至少性命無憂了。

  • 5 # 閒趣記史

    要找一個一直過得很苦逼的王爺,那麼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的三子,吳王朱允熥絕對算得上,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悲劇連著悲劇。

    剛剛出生,生母就去世,十四歲的時候,父親也病死;本來最有資格繼承皇位,卻讓自己哥哥拿走;親叔叔又起兵造反,搞得王爺也當不成,被廢為庶人,最後死得不明不白。

    悲劇一:出生時母親去世

    朱允熥在洪武十一年(1378)出生,在朱標的兒子中排行第三,大哥朱雄英是朱元璋的長孫,但在洪武十五年(1382)八歲的時候就死了,後來追封虞王。

    二哥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比朱允熥大一歲。

    朱允熥下邊還有兩個弟弟,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

    朱雄英與朱允熥是一母所生,生母朱標元妃常氏,常氏是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女兒,朱元璋親自冊封為皇太子妃。

    但這位常氏在生下朱允熥之後,估計因為產後的其他病症,很快就去世,可憐的朱允熥一出生就沒了娘!生母這一死,還把他日後繼承皇位的機會都帶走了。

    悲劇二:失去繼承資格

    生母雖然早死,但朱允熥畢竟是嫡次子,在長兄朱雄英早夭的情況下,皇位名正言順應該由他來繼承。

    二哥朱允炆的生母呂氏只是朱標的次妃,父親太常寺卿呂本是投明的元臣,家族地位無法與常氏相提並論。呂本祖上倒是比較有名,就是宋末守衛襄陽,最後降元的呂文煥。

    呂氏在常氏死後被扶正,成為太子的繼妃,東宮的新女主人,原本的庶子朱允炆也因此升了一級,成為嫡子。

    但是朱允炆出生的時候還是庶子,母親一扶正,就成了嫡子?這肯定是不妥當的。

    朱標如果順利繼位,立太子的時候嫡庶問題估計就要和文官集團扯一陣皮。但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病死,朱元璋悲痛之餘,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嫡庶已經不是最關鍵的考慮。

    朱元璋考慮了大半年,越過朱允熥,冊封朱允炆為皇太孫。同時為了讓朱允炆登基之後可以牢牢掌握權力,洪武二十六年(1393)開始大辦藍玉案,大力打擊僅剩的功臣元勳。

    藍玉案也牽連到了常氏家族,可見朱允熥有這個功臣權貴外家絕非好事。朱元璋擔心本來已經盤根錯節,互相聯姻的功臣家族借外戚的身份進一步坐大。朱允炆因為母家地位不顯,反而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繼位,他把自己幾個弟弟都封王,其中朱允熥封為吳王,建藩杭州。

    “吳王”這個爵位在明朝來說是比較特別的,因為朱元璋稱帝前當過吳國公與吳王,“吳”和“明”更是當年兩個候選國號之一。因為出過皇帝,“吳王”實非臣下所能接受。

    浙江杭州一帶是朝廷財賦重地,除了朱允熥,明朝在之前或者之後,都沒有在江南一帶封過其他親王。可見朱允熥所受的待遇,實在其他藩王之上,估計是兄長對他沒有得到皇位的補償。

    但吳王朱允熥還沒有就藩,四叔朱棣就造反了……

    悲劇三:親叔叔起兵造反,親王也做不成

    朱允炆繼位後急於削藩,逼得四叔朱棣起兵造反,太子朱標一家團滅,朱允炆不見蹤影,但朱允熥與幾個弟弟都被抓住。

    朱棣對這幾個侄子怎會放心?朱允熥先被降封為廣澤王,貶去福建漳州,還沒到福建又被召還,隨便安了“不能匡正建文帝”和“心懷怨懟”的罪名,廢為庶人。

    永樂十五年(1417),朱棣的弟弟谷王朱橞搞了一出“建文君”,硬說蜀王朱椿的兒子崇陽王朱悅燇是建文帝,要擁戴他重登皇位。這騷操作把朱悅燇與朱椿都嚇得不輕,朱椿密報朱棣,朱棣派軍隊把朱橞帶到京城廢為庶人。

    這件事雖然平定,但提醒了朱棣,還留著建文帝的兄弟始終是一個禍患,在同一年,朱允熥暴卒,年僅39歲。

    到了朱棣的曾孫明英宗復位,英宗被自己弟弟代宗軟禁了七年,所以對一直圈禁在宮內的建文帝親屬比較同情,重登皇位後下令釋放建文子孫。在明英宗實錄裡提到“吳庶人及其母楊氏等共一十八名”,當時朱允熥早就死了,吳庶人很可能是他的子孫,但具體叫什麼名字就失考了。

    清兵入關之後的南明弘光元年,為了籠絡人心,弘光帝朱由崧為建文親屬平反,朱允熥被廢兩百餘年的吳王也被恢復,諡為悼王。隆武帝朱聿鍵再諡為哀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代匈奴沒那麼厲害,而到了漢朝卻尾大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