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請叫我小九啊

    其實這個問題很深刻,2016年有相關機構調查顯示中國留守兒童有6000多萬,這次調查的依據就是父母有一方不在身邊或者外出工作的兒童為留守兒童,而到了下半年又發出新一期的調查報告顯示留守兒童有900多萬,此次調查依據是父母有一方不在身邊且另一方沒有監護能力的兒童為留守兒童,直接銳減了5000多萬,直到今年,我相信這個數字相比兩年前只多不少。

    說一下個人經歷吧,嚴格來說,我曾經也是一名留守兒童,由於家庭原因,父母在我五歲那年便外出務工,小學期間一直跟著自己的爺爺生活。

    說實話在小學期間,我對父母不在身邊並沒有感覺什麼不好,可能只是在偶爾受委屈的時候才會特別想自己的爸媽,但是相比自己那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我可能顯得更野一些,身上穿的衣服雖然乾淨但是和別的孩子相比沒有那麼時髦,唯一值得自我表揚的是,可能是家庭傳統的緣故,心性還是比較好的,基本沒有什麼攀比的心態,對於旁人的說三道四沒有那麼挑剔,但是我見過很多家庭情況較好的,攀比心理就比較嚴重了,爺爺奶奶對孫子一輩還是比較溺愛,溺愛雖說是一種愛,但是對於還在成長的我們還是有非常大的壞處的,但是誰讓我有一個非常嚴格的爺爺呢,雖然很溺愛我,誰又知道我爺爺也是讀過幾年私塾的呢,小學課程還是難不倒他的,但是我還是感謝我的爺爺。

    後來,小學畢業要讀初中了,學校比較遠,爸媽就把我寄養到離學校比較近的姨媽家,這個時候區別就出來了,我姨媽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人,唯一讓我感到慶幸的就是她對我和她的孩子沒有偏頗,完全一視同仁。

    還記得讀初中前兩年,對於之前的我那真的是一段苦難的日子,從沒割過草的我基本每天放學都要和姨媽家的哥哥去割夠一大捆的茅草,農忙的季節在做完作業之後,還有去田裡幫忙,像什麼挑糞、挖田、挖土豆、掰玉米,基本上都幹過,但是學習成績卻差的一塌糊塗,對於爸媽也沒有什麼感覺,平常偶爾打電話回來也不願意接,對於父母基本是愛理不理,那個年紀叛逆心態是很嚴重的,但是我還是感謝那段歲月,教會了我很多東西,讓我很早就學會了獨立。

    可能寫到這裡,你們還是覺得並沒有什麼過大的壞處,覺得青春期的叛逆期是很正常的,那我就說兩件事情對比一下。

    初三那年,由於在學習成績很差,幾乎每次考試都拖班級後腿,也非常調皮,經常在在年級大會上被“表揚”,也到升學的關鍵時期,所以經常被請家長,姨媽就不願意再帶我了,迫不得已我的母親就回來帶我。

    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打架,那次打的也不算厲害,但是由於我在班主任的眼裡的印象並不好,直接叫我休學,畢業直接來拿畢業證就好,可是我媽就不願意了,我媽以前是一名教師,我媽第一時間就是直接把我拉到醫院做傷情鑑定然後找到對方家長要求對方做傷情鑑定然後再到派出所要求派出所介入,只記得鬧得沸沸揚揚的,最後找到校長直接問他,敢憑那一條不讓我的孩子讀書,最後的處理結果是雙方各自付對方的醫藥費,至於誰對誰錯,學校裡面的矛盾也說不出誰對誰錯,也就不了了之。

    只記得我媽那時候對我說過一句話:“還好你是打贏了,不然這醫藥費拿的我心不甘,但是打架打贏了頂多只能說明你以後只是個做混混的料,如果你真的有走上那一條路的那一天,我能幫你做的事情就只能是收屍或者探監”。

    這句話刻苦銘心吶,直到今天我依然記得,這件事也是我人生中意義重大的轉折點,從那時起,我用一年的時間惡補整整三年的課程,從年紀倒數直接到年紀排名前二十,放到現在來講,絕對算得上屌絲逆襲的一幕。

    同樣的事情放在我爺爺或者姨媽哪裡,可能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說休學可能就真的休學了,但是我並不恨他們,畢竟我並不是他們的親生孩子,強制要他們傾盡全力為我付出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即使到了今天那一段歲月我依然記得,我想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但是我不恨任何人,但是絕對刻苦銘心。

    以上全文,可能顯得有些雜亂無章,斷斷續續,但是絕對是我的真實經歷和想法,可能你們並不一定看得懂,但是我只想告訴你們的,有些東西真的彌補不了,即使你的孩子長大以後懂事了,可以理解為人父母的難處,但是那些對於他們來說那些記憶真的無法抹除和彌補。望各位為人父母的人們,對於自己孩子的成長多盡一份心,有些東西物質是替代不了的,物質是生存基礎,但是教育卻是為人之根本,一個只知生存而不懂為人處世的孩子永遠是被孤立的人,一個人的心性和性格、為人處世的道理,父母才是最好的教育者、雕刻師、營養師,沒有之一,無可替代。

  • 2 # 羊奶穎姐

    我想說軍人還有特殊人群的孩子成才的不是很多嗎?用彌補這詞我覺得就欠妥,一個無所事事但是每天跟孩子一起的家長跟一個事業有成但是沒辦法陪伴孩子的家長哪個隊孩子有正面積極的影響力?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做出來的正面形象比說教要好很多倍,無論家長在哪給孩子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況且現在通訊發達即便不在一起也不影響及時溝通

  • 3 # Wendy媽咪育兒說

    我是Wendy媽咪,(新浪母嬰育兒博主,7年資深母嬰編輯兼資深寶媽),為你詳細解答,歡迎關注我,免費獲取育兒乾貨,助你陪伴寶寶健康成長!

    我想說,對於沒有陪伴寶寶成長的父母真的很遺憾,你錯失的不但是寶寶的可貴的成長過程,你更錯失了你和寶寶一起成長的機會。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成長中的需要父母無限的關懷,從孕育期開始TA就是一個生命的存在,有生命即有情感心理需求,而健康的成長不僅僅是身體方面就可以的,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長同樣重要。

    所以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孩子通常來說比較有安全感,心理上缺陷比較少。

    孩子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嬰幼兒時期是極其敏感的,急切需要媽媽的安慰,才能有勇氣面對這個世界,媽媽需要用溫柔的聲音安撫TA,需要為TA做日常的護理,從每一個動作當中,都能讓寶寶感受到媽媽對TA的愛。

    一個擁有豐厚母愛的孩子,就是給予了孩子健康成長的底氣。另一方面也關乎到孩子身體抵抗力,因為事實上,身體抵抗力這東西和身與心密切相關。

    在嬰幼兒時期,我們為什麼強調要定期為寶寶做撫觸,這就是讓寶寶獲得身心的安全感和愉悅感,同時增進密切的親子關係,提高寶寶的較弱的身體抵抗力。

    留守兒童的內心通常是孤獨、無助、沮喪的,甚至面對陌生人的時候非常膽怯,從而長大後通常會缺乏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一切。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我們這一代人的重大發現就是,人能改變心態,就能改變自己的一生。"由此可見,孩子小的時候良好、快樂的心態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消極的心態會剝奪孩子生活中最有意義的東西,快樂才會滋養孩子的心靈,讓他對周圍變化繁複的世界有足夠的抵禦能力。

  • 4 # 流光溢彩有天使

    寶寶成長的過程和家長最美好的關係是:你陪著老,我陪著你!沒有陪伴的成長真的說是雙方的遺憾!時間是最公平的,缺失了就是缺失了,找不回來的時光,只能在以後的生活裡慢慢彌補。

    在我的身邊有少把寶寶放老家給老人帶的,帶到快上學了才接到身邊來,我的寶寶也曾經有段時間是不在我身邊的,想想真是心酸的一段日子。

    那個時侯剛好是上半年,基本上每月都有法定假日,一到放假我就提前訂好票奔回老家,甚至坐到一夜的車。在有限的假期裡不想錯過每一秒團聚的時光,那個時侯我寶寶還小,白天陪吃,陪玩,晚上陪睡。好在很快我就接到自己身邊了。

    在父母的眼裡,缺席寶寶的成長,總想在各方面彌補,最容易的可能就是物質方面了,這種方式不能說是錯。寶寶的辯知能力畢竟不是成人,他的意識很簡單,誰滿足他的要求他就跟誰親,所以一開始物質方面彌補是會有一定成效的,切記這種做法不能持續下去,更不能一下子做的太過,一旦聰明的小傢伙們摸著你的底限就完了。

    我也做過物質方面的彌補,但更多的是騰出時間多陪伴她,市區的大大小小公園,遊樂場,不管多遠,我們都去,本市的這類場所基本都是公益性,免費的,曾經有一年的時間,週六,日我們都沒在家裡待過。戶外時光,可以和寶寶更好的互動,幫助她更快的消除和家長的生疏。

  • 5 # W大愛無疆H

    被迫於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安排,不能陪伴孩子成長的家庭越來越多。留守兒童或是跟著爺爺奶奶,或是長期住在學校,孤單寂寞缺少父母關愛造成了孩子,性格的冷淡孤僻,心裡的委屈,鑄造成了後期的社會憤怒青年,當然也有從小就適應能力很強的孩子,很獨立,成績很好,長大也能幹出一翻大事業。總之大多數孩子和父母感情淺,關係多數多不好。畢竟缺少了成長中的關懷,溝通和交流。

    如果確實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每天一個關心的電話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可以影片通話,多和孩子交流一下,問問孩子今天有什麼有意義的事情發生,有什麼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父母這裡有什麼有趣的事,鼓勵孩子,積極健康的成長!精神的關心做到了,物質的給予也不能落下,玩具,衣服,生活用品,及時給孩子買了送回去。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就在他們身邊,父母很愛他們。

    父母的關懷和陪伴什麼時候都不晚,抽時間多回家看看,一個簡單的擁抱和親吻,勝過千言萬語,任何的禮物。

  • 6 # 查款西

    實話實說,這個是沒有辦法彌補的!我小的時候就是奶奶帶,到現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一直告訴自己,自己小孩自己帶,我的兩個小孩都是我跟我老婆帶,我不讓自己父母帶。到現在為止,對於小時候與父母的回憶基本上很模糊甚至說幾乎沒有,至少不深刻。因為我是兩個女兒,想想又能陪她們多少年,等我們老的時候,至少在情感上問心無愧!不是自己帶的小孩,心靈上受了多少委屈你有哪裡知道?

  • 7 # 萌公主的世界

    對於大多數的媽媽來說,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沒有陪伴寶寶成長。一方面要努力工作,為了家庭的生活,一方面又要承受著思念寶寶的痛苦。只是如果可以,誰又不想把寶在身邊陪她慢慢成長呢?

    其實對於寶Bora說,父母不在身邊陪伴也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一般不在父母身邊的寶寶大多數是缺乏安全感,畢竟沒有陪伴寶寶成長,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寶媽要做好心裡準備。彌補是一回事,畢竟寶寶接受時需要時間。

    寶媽彌補寶寶時可以從日常進行。也是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每天擁抱寶寶,跟寶寶表達自己對她的愛。

    2.有可能的話讓寶寶參與一下自己的工作,主要是讓寶寶體驗一下自己的工作環境,藉此慢慢的向寶寶說明,為什麼沒有陪她成長的原因。

    3.當寶寶有情緒的時候,不要一味的著急,並訓斥,要明白寶寶為什麼鬧情緒,原因是什麼?寶寶想要得到什麼?

    4.父母切不可因為沒有陪伴寶寶的成長而一味的用金錢或者是什麼不斷的給予寶寶,尤其是不要放縱寶寶玩遊戲。

    5.做一些親子活動,比如帶著寶寶參加一些活動,做好事需要父母與寶寶一起進行的活動。

    6.多關注寶寶的心理,要讓寶寶明白,你是愛她的,你是她的依靠,並不是有意不陪伴她的成長。

    7.偶爾給寶寶買個小禮物,禮物一定是寶寶喜歡感興趣的東西。

    不過重新建立這種親密的感情,需要時間需要寶媽的用心付出以及耐心。也在這個過程中讓寶寶明白,她是父母心中的天使,是父母深深的牽掛。

  • 8 # 大小A的媽

    過去的都過去了,想也沒有用了。既然之前沒有陪伴,那以後就和孩子多溝通,爭取做好朋友。幫助孩子提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的建議,從一個過來人角度的分析。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未來的路順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該經歷的風雨☔,孩子還是需要自己親身經歷才能體會風雨後彩虹的美麗。

    有些過程也許不容易,慢慢來吧。

  • 9 # 小曉樣兒

    問好。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感覺遺憾的問題呢。寶寶已經長大了,但是為人父母者,沒有陪伴成長的過程。

    想想也是這個理:一個人的時間有限,你如果想要工作,就不能照顧寶寶!你如果選擇陪在寶寶的身邊,就不能工作,兩者不能兼得的人,是大多數人面臨的難題!

    其實,父母的彌補心理,在我們現實生活可以說隨時可見。別不當回事,處理不當,“彌補”不成,反而害了寶寶。所以,應該重視和注意方式方法!

    那麼,對於已經缺少了寶寶成長的父母,應當用什麼方法怎麼去彌補呢?

    1.為人父母者,應該給予寶寶真誠的愛,而不是禮物上的彌補。比如有些爸爸媽媽因為很少陪伴寶寶,每次出差回家,帶給寶寶禮物,寶寶的反映是如果爸爸回了禮物,就會高興,不帶禮物的話,就會說:“爸爸壞,壞爸爸”。好似寶寶愛的不是爸爸,愛的只是禮物的感覺,用禮物或物質彌補,會造成寶寶過分追求禮物。

    建議,禮物,可以偶爾買一次,把焦點轉移到爸爸媽媽這個角色身上,那麼,寶寶找的就是爸爸,而不是再是禮物。

    3.彌補不等於補償,以及過度補償。有些父母會給孩子報名校,穿名牌,吃高檔菜來進行“彌補”,同樣會造成寶寶覺得理所應當,並過分追求物質,還不知道珍惜。

    建議,為人父母者,多給寶寶留言,多抽空打電話,聊一下近況,煩惱和快樂,不快樂的事情,甚至於可以打聽一下寶寶最近愛聽什麼歌,吃什麼口味的菜,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並且,務必要多聽聽寶寶自己的意見,不要把自己的願望和自以為的好,強加給寶寶,要尊重寶寶,幫助寶寶分析好與壞,讓寶寶自己作選擇,選擇後,幫助寶寶堅持下去。

    總之 ,每個寶寶,都是父母的最愛,爸爸媽媽只要盡心盡力,正確引導,不要過度覺得自己虧欠了寶寶,要相信寶寶,你真心給的愛,寶寶都能感受到!

  • 10 # 蘿蘿N

    什麼都可以彌補,但是缺失的母愛和父愛是沒辦法彌補的。在寶寶成長最需要呵護的時候,作為父母卻沒有陪伴在身邊,在他遇到困惑需要尋求幫助的時候,或許早就把父母排除在外了。

    如果父母想要彌補,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關心,慢慢的讓孩子接受你的關心。讓她感受到媽媽是愛她,關心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歷史上長安易守難攻,為什麼唐朝以後的朝代不再選長安為國都了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