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鏡後豬顏

    清平樂共三首,一般指清平調詞三首。

    第一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第二首: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第三首: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有一次,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

    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豔。首句以雲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

    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

    反覆作比,塑造了豔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採用雲、花、露、玉山、瑤

    臺、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讚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第二首,寫貴妃的受寵幸。首句寫花受香露,襯托貴妃君王寵幸;二句寫楚王遇

    神女的虛妄,襯托貴妃之沐實惠;三、四句寫趙飛燕堪稱絕代佳人,卻靠新妝專寵,

    襯托貴妃的天然國色。詩人用抑揚法,抑神女與飛燕,以揚楊貴妃的花容月貌。

    第三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揉合,融為一體:首句寫名花

    與傾國相融;二句寫君王的歡愉,“帶笑看”三字,貫穿了三者,把牡丹、貴妃、明

    皇三位一體化了。三、四句寫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貴妃賞花,所有胸中憂恨全然消釋。

    人倚闌干、花在欄外,多麼優雅,多麼風流!

    過去講,學得文武藝,賣予帝王家。一個人的能力才華如何出眾,無人賞識,也是無用,一首詩寫得再好,無人傳播,也是養在閨中無人識。李白也是如此,他能傲視王侯,是因為他在有更高層次的人來賞識他,對那些無才無德的官員自是不放在眼裡了。可在最高統治者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才能更好的獲得認可。詩仙也未能免俗。

  • 2 # 良知修

    唐朝著名的詩人李白,一生狂傲不遜。傲視君王將相。但是寫下了清平調三首讚美楊貴妃的美若天仙的容貌。個人覺得這絕對不是拍馬屁的作品,更不是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行為。

    據記載,李白寫這三首詩的時候是在長安翰林院供職。當時是一個春天的下午,Sunny普照、春光明媚。當時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攜愛妃楊貴妃在皇宮觀賞牡丹花,按當時皇宮的規定,要安排唱歌跳舞來助興。但是唐玄宗李隆基本身就是一個作曲高手,在楊貴妃的陪伴下評賞牡丹花,李隆基興致相當高,就不願意使用陳詞濫調來助興。因此,李隆基下詔,宣翰林李白進宮寫新作品。李白覲見後寫下了這三首流傳千古的清平調。

    可以說李白的這三首詩是在特定的環境氛圍的感染下所創造出來的,是極具藝術價值的作品。

    試想楊貴妃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當時春光明媚,牡丹盛開,雍容華貴,人與花交相映襯,人和花更加美麗。

    地點是皇家奢華的花園,時間是春暖花開的時節,面對的是百花競放的雍容華貴的牡丹花,人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邊上是具有極高藝術才華的李隆基在陪伴。這幾大因素疊加在一起,對於任何藝術家來說都是千古難逢的時機。李白麵對此情此景,詩意大發,迅速寫出三首高水平的詩歌也在意料之中。也只有這種特定的環境,才能激發出李白的創作熱情,可以說這三首詩是特定環境下所創作出來的,這是李白的幸運,更是千古喜歡詩歌的人的幸運。

  • 3 # 糊塗青年

    其實關於李白的情況我在不久前發的《誰家的房子又塌了,一代男神詩仙李白原來也是俗人?》裡就講過了。可能因為李白詩中提到什麼“安可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什麼“託身白刃裡,殺人江塵中”,別人誇他什麼“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什麼“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現在的人就會覺得李白是個仗劍天涯,鏟惡除邪,劫貧濟富,像極了金庸武俠片中的仁義大俠,或者是醉倒興慶宮,讓高力士捧靴,楊國忠磨墨的狂傲才子,而引來無數的迷弟迷妹,實際上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李白的認識都過於片面。我先說明一下,李白傲視群雄沒錯,但那是恃才傲物,並不是淡泊名利,而且歷史上恐怕再也沒有人會比他更會拍馬屁了。

    接下來我將從兩個方面講一下李白需要拍馬屁的“苦衷”。

    第一方面,李白出身敏感,難以依靠正途入仕。

    古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什麼這麼說呢?你以為那些讀書人真的是吃飽了沒事做,整天把自己泡在書本里嗎?不是的,而是因為學而優則仕。在唐代不像現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是有一個嚴格的階級劃分的,普通人要想混入上層階級,就只能透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矇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李白也是自幼就開始誦讀經書,但是你很難想象像李白這樣的才子在唐代竟然不是透過科舉考試當官的吧?為什麼呢?因為李白的出身根本就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

    李白的身世是個謎,歷來被人揣測。關於李白的身世,最初的記載有兩個,一是李白後認的族叔、宣州當塗縣令李陽冰的《草堂集序》: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七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一是宣歙池等州觀察使範傳正為李白所作的墓誌銘《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諜……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啐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編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

    後世根據此,衍生出無限的版本,但是兩處記載是否可信,尚待考證。

    經過多種研究,有些學者認為李白生於中亞的碎葉城大有道理。據央視《百家講壇》資料,李白生於701年。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陳寅恪和郭沫若也都研究過李白故里的問題。但郭沫若的學說是在批判、反駁陳寅恪學說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郭、陳二位參考的是相同的資料,都是看到《新唐書•地理志》中在“安西大都護府”之下有“碎葉城”,而在“焉耆都督府”之下也有“碎葉城”,兩人做出的結論卻截然不同。郭沫若得出結論說:“考碎葉在唐代有兩處:其一即是中亞碎葉,又其一為焉耆碎葉。”在兩個“碎葉”的前提下,他說認為既然“焉耆碎葉,其城為王方翼所築,築於高宗調露元年(679年)”,而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文》又說李白先人“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可見,李白生地是中亞碎葉,而非焉耆碎葉“。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唐時屬安西都護府治下,算是大唐的疆土。不過也有人說,當年中蘇之爭時,郭沫若寫文章強調李白出生於碎葉,是出於政治與外交需要。當然,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過透過一些文獻,對李白其人還是有一定了解的。據一些文獻記載,李白的體貌特徵不像是漢人,更符合突厥人的特點,漢人眼珠子黝黑,但李白的眼珠子的顏色並不是黑的,所謂色目人是也。我們習慣把現在的維吾爾、哈薩克、土庫曼、吉爾吉斯人等中亞民族以及現今的土耳其人稱為色目人,而他們都是突厥人的後裔。

    李白出生的地方叫“碎葉”,是在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附近,那他也就可能是一個外華人!除此之外,李白的父親也是神秘人物,據有關碑銘記載,李白的父親叫李客,為什麼是這麼奇怪的名字呢?陳寅恪對此認為李白的父親是西域人,西域人的名字與漢族不同,所以稱他為“胡客”,也就是客居這裡的意思。

    作家閔澤平在《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一書中寫道,大約五歲左右,李白的父親帶著他從河西走廊來到隴南,然後沿岷江而下,最後駐足在綿州昌隆,即今天的四川江油。實際上當年的江油十分貧困,為什麼千里迢迢遷來不去更好的地方發展呢?對此俞平伯認為,李客是因為各種難以言說的理由而選擇偏僻的住所的,這樣就不容易被其他人發覺。為什麼要這麼鬼鬼祟祟呢?根據上面提到的李陽冰和範傳正所寫的,李白的祖先是在隋代末年“被竄於碎葉”,也就是他們一家是戴罪之身,後面才偷偷溜回中原的!

    另外,從李白的詩當中,我們可以知道遍覽山川,是打卡旅遊勝地最多的詩人,如果真的是罪人後代,他們以何謀生?為什麼李白這麼有錢?

    在唐代參加科舉,也是要透過資格審查的,尤其是出身,一旦不合格就不能參加。此外還規定,如果家裡是經商的,或者是商人的親屬,就不能來考進士。當然,罪犯的後人更沒有資格。

    前文說到李白的先人是被流放碎葉的,所以他是罪人之後無疑。1971年,郭沫若出過一本書《李白和杜甫》,對李白和杜甫做了如下判斷:李白代表了新興的商人階級,杜甫代表了沒落的地主階級。郭沫若除了說李白的先人是商人外,還說李白也是商人。他說李白做官的時間很短,可是他從來不缺錢,這錢是從哪兒來的?就是做生意掙來的。

    所以呀,李白既是罪人之後,又是商人,那不用說,想要透過考試改變命運是不可能了。

    “曲線當官”,李白靠干謁謀取功名

    李白生性浪漫,一生闖蕩江湖,豔遇也不少。雖然如此,李白也不是來者不拒的,最起碼要經過篩選,選什麼人?什麼人能得到李白?當然不是現在追求的富婆啦,而是有利於自己仕途的女子。有記載的是他結婚四次,李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而且他還願意倒插門。為什麼呢?還不是想依靠宰相許圉師勾搭上朝廷,可惜並未如願。

    在科舉制度不完善時期,不乏一些社會地位低下的知識分子用詩詞文章作敲門磚,遍訪達官貴人以求賞識引薦的行為,稱為“干謁”。說好聽點是毛遂自薦,難聽一點的話,這種行為跟當今的跑官要官有什麼區別?只不過現代人是以錢財交易,以前卻是炫耀才華。饒是如此,在一些清高計程車人眼中,“干謁”是一種掉價、為人所嘲諷的不光彩行為,就算是他日榮登富貴,也不是“正途”出道,因此, 很多文人士子並不屑於“干謁”。李白也言之鑿鑿地說過“不屈已、不幹人”的話,但是沒辦法,自己的出身在那,所以話音剛落,長安就傳來耳光的聲音了!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為玄宗獻上著作《明堂賦》,賦雲:“穹崇明堂,倚天開兮。”又云:“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徵兮進賢才。儼若皇居而作固,窮千祀兮悠哉!”此賦詞采華麗,寫盡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俗話說看菜吃飯,想讓唐玄宗賜予一官半職,還不得讓龍顏大喜呀!只要讓上級開心,升職加工資不是很簡單嗎?有學者認為李白《明堂賦》的寫作時間為開元二十七年拆毀明堂之前,寫作目的一是為了謀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由於敏感的出身,李白沒辦法透過常舉和制舉入仕途,只能走獻賦之路,這也是無奈之舉。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功夫不負有心人,李白終於不用坐冷板凳了,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內推,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覺得這個“馬屁”深得朕心,於是就召李白進宮。李白一下子成了皇帝身邊的供奉翰林,真是平步青雲呀!於是即刻發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感慨,別人怎麼看他他不管,先把官位拿下再說。然而好景不長,天寶年間的玄宗英雄氣悉數融於溫柔鄉,整日只知道跟楊貴妃唱曲跳舞,對李白的“王霸大略”沒有一點的興趣, 只把他當作倡優和文學弄臣來看待。這裡就知道出現提問中的答案了,供奉翰林本就是在皇帝閒暇之餘做個詩、解個悶的差事,而《清平樂·禁庭春晝》所描寫的就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某次夜生活。為什麼寫得這麼肉麻?還不是為了討自己兩位上司的歡心!

    不過你要是因此覺得李白沒有骨氣,那也不應該,畢竟當李白覺得自己受了愚弄,還是有反抗的!本以為自己是“曲線報國”,這會兒丟了名聲又施展不了報復,當然是十分鬱悶了。惱憤之餘借酒使性,這時候他的老大就十分不痛快了,當初馬屁拍得這麼響,這時候又牢騷不斷,真是礙眼!於是想個由頭,就將李白賜金放還了。賜金放還那是照顧面子,其實就是給了李白些路費伙食費,象打發叫花子一樣讓他滾犢子。李白這下知道自己飯碗不保了,沒辦法,只好放出風聲說自己自“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灰溜溜卷著鋪蓋捲走人了。你看,這就是大詩人拍馬屁的結果,如果沒辦法一直拍下去,還不如不去呢,又當又立算怎麼回事?

  • 4 # 少年強教育喻姐

    李白一生放蕩不羈,傲視權貴,他曾發出天生我才並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之語。

    李白是一個真誠的人,不管是給楊貴妃寫詩,還是歌頌永王,都是出於赤誠,畢竟在那個時代,文化不算一種職業,而政治地位,決定了李白對王爺,貴妃,勢必會採取仰視的態度。

  • 5 # 嘉人小魚兒

    李白是中國古代詩壇傑出的詩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他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眾所周知,李白一生放蕩不羈、傲視權貴,他曾發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之語,也曾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情,在每一個人眼中,李白絕不會阿諛奉承,寫下一些“拍馬屁”的詩作。但事實上,他還是寫過三首類似“拍馬屁”的詩的,而且還是三首,下面我們局一起來欣賞一下。

      《清平調》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是三首七言樂府詩,據說這三首詩作於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春天的一日,當時的李白在翰林院工作,每天他的工作內容就是奉旨作詩,哪天唐玄宗想找人寫詩了,就會宣李白麵聖,那一天,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李白奉詔進宮,應唐玄宗要求,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這三首詩不見李白平時的狂氣和傲骨,為了給楊玉環“拍馬屁”,以求贏得唐玄宗重用,他在詩中極力稱讚楊玉環的美貌。

    第一首詩內容: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豔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春風駘蕩,輕拂欄杆,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麼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臺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詩人運用比喻、誇張、擬人等藝術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楊貴妃的國色天香。

      第二首詩內容:楊貴妃真是一枝帶露牡丹,豔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請問漢宮得寵妃嬪,誰能和她相像?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

      在李白口中,楊玉環實在太美豔了,而且還是素顏美女。詩人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將楊玉環與趙飛燕對比,更加突出了楊玉環的美豔。

      第三首內容:楊貴妃絕代佳人與紅豔牡丹相得益彰,美人與名花常使君王帶笑觀看。動人姿色似春風能消無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貴妃雙雙倚靠著欄杆。

      綜合分析看,第一首從空間角度寫,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豔;第二首從時間角度寫,表現楊貴妃的受寵幸;第三首總承前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糅合,融為一體。全詩構思精巧,辭藻豔麗,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成為了李白詩中家喻戶曉的經典。

  • 6 # 夕子宛然

    詩仙寫下的詩文,在此不再過多評價。單就問題作一解答。

    首先要闡明觀點,個人覺得李白絕非奉承獻媚,而是一個男人最基本的衝動一愛慕。當遇到自己心動的人時,什麼事情都願意為對方去做。自古才子皆多情。如果不是被徹底的震撼征服絕對不會有這樣的發自肺腑的聲音。奉承的話也絕對不會寫出來如此。作品一定是心靈的震撼,深深的震撼。

    唐玄宗作為皇室的皇帝,能夠在第一眼看到楊玉環以後不顧倫理,想盡一切辦法把她納入後宮,就說明了楊玉環的絕世之美。才讓玄宗失去理智,做出如此衝動的事情。李白只是浪跡江湖,自然不能跟李隆基相比,那時候他被深深地震撼,正是因為這種震撼讓他發自肺腑的寫出了直抵自己心靈的作品,展現了見到楊玉環以後,他自己內心的波瀾壯闊。真誠的自然的流露,而不是奉承阿諂所能達到的境界。

    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的電影視角,我覺得還是很獨特的!他描繪了兩個大詩人之間的碰撞,以楊玉環為紐帶,再現了唐朝由盛到衰的過程。

    李白他不一定是愛情,但是一定是征服和心動。很偉大的作品都是在當時獨特的場景之下做出來的,過完這個時間可能他自己都做不了,這就是心靈的衝動與環境的契合。這依然體現了李白作為大詩人的狂放不羈。

  • 7 # 含真詩書畫

    李白這時候是翰林待招。 為皇帝寫詩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半醉半醒時寫的清平樂三首,描寫了楊貴妃的美。 顯示了李白無與倫比的詩歌天賦。這不叫拍馬屁。也與傲視王侯無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液晶電視背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