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錦成

    不用力把太極拳的功夫轉移到健身上。太極拳的用力,做比喻書法藝術人人清楚,力從心起,不能拙,彊力,力量越大寫出的字蒼勁雄強,筆筆錐畫沙,等書為書法。太極拳一樣不但用力,還加強成發勁。發勁是太極終極目標,能一下子把打殘,才是太極拳功夫。全部技法都是為發動服務一一用力(內外結合如同外家拳散打攻擊一樣強度)。

  • 2 # 太極王敏夫

    太極拳練意不練力,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

    太極拳練意不練力,這句話本身不是十分符合科學道理。猜想應該是那些太極文人臆想出來的單方面的主觀意識。人要是練太極拳,一定會產生運動,產生運動的機理,就是骨骼和肌肉、筋經的協同作用,肌肉的收縮和舒張才能帶動骨骼產生運動。收縮就有收縮力,舒張就有舒張力。這是必然存在的,承認不承認也是事實。如果這個人真的能站在那不動,僅靠著意念能把東西放到自己嘴裡或者僅憑意念能把人打倒,我願意親自嘗試。要是屬實,我願意當眾磕頭拜師。

    如果要非要把太極拳練意不練力做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個意,就是指內在的,也就是所謂的煉心。這個力,就是指僵拙之力,而並非圓活之力。我們根據個人的練功經驗和實踐經驗感知到,用意不對,不用意也不對,在有意無意之間。用力不對,不用力也不對,有力無力之間。

    初學者在學拳的初期最有感受,越想做好的動作越做不好,越想鬆下來越緊,這是為什麼?就是用意了。用意則過,不用意則不到。太極拳的練習過程,就是由實踐入手,透過專項訓練,養成自然、本能的動作習慣,達到內在的勁力連綿不斷,如長江大河般一浪接一浪。這種勁力可以無孔不入,隨時爆發。這也就是太極拳的懂勁的過程,懂勁很大一部分意義是懂得自己勁力的來龍去脈。當你真正的懂勁了,才豁然開朗,原來太極拳竟是如此的簡單,都是先天自然之能。

    所以太極拳在練習的過程中,不能著意於練意,都是那種下意識的行為。也不能著意於練力,那樣就練成了僵拙之力,而影響動作的圓活。當你在老師的指導下,真正懂勁之後,就能理解有意無意之間和有力無力之間的狀態了。

  • 3 # 紫雲觀濤

    不請自來客。筆者現在回答太極拳的問題少了。本來就那點玩意,拿來那麼多說道。哈哈。

    太極拳練意不練力。這句話出自楊澄《太極拳十要》:

    用意不用力,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壑,溝壑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也。太極拳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動,故不尚也。

    且不論楊澄浦的功夫技擊如何,但楊氏一脈從他這裡就開始流入養生的範疇。這裡最後一句:“外家之力,最易引動”。顯然談的是推手功夫。外家鞭稍力想要引動練個幾百年或許有可能。外家功夫從剛入手,剛剛剛到極致就要柔化,最重走的還是剛柔並濟。

    好了說了些捱罵的話。

    言歸正傳。

    這個“用意不用力”,是高階練法。很多人包括一些練出東西的拳師也搞混了,把這玩意當成打人的東西。說用意打人。那是瞎胡鬧。

    他們說這個話無非是搭手時,感覺腦子一想,身子立刻動了,對方就被髮出去了。就成了用意打人……那好吧,隔開一點。腦子想的發熱對方都動不了。

    舉個不恰當的比喻:過去打仗用的土炮。一方炮彈,“碰”打出去。但是那是大面積攻擊。而這個練意呢。就相當於給導彈上安裝了定位系統。可以精準擊打。

    在研發這套定位系統時,有的人說了。這個定位系統又不能打,搞這玩意勞民傷財。之前的那種大炮就很好了。

    但是有的人研發成功。並且投入使用,效果很好。

    就是這樣。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 4 # 使用者3012791762226

    力還是要練的,只不過這句話是在有了內功基礎時才能體會到。如果純粹練意念另論。現在的絕大多數所謂大師宗師,其實它也學的是假拳,自然也不懂此話的真意,就拿來騙學生掙學費。

  • 5 # 太極寄暢

    太極拳是用意不用力,而不是練意不練力。記得陳家溝還保留著楊露蟬多年練力氣的石鎖,包括很多太極拳愛好者都抖大杆等等,都是太極拳也需要練力的證據。“用意不用力”是練習走架的鍛鍊方法,與實戰沒有關係。當然,太極拳是練習整體發力技巧,而不是練死力氣和肌肉。

  • 6 # 太極鄭道

    我是一名陳式太極拳愛好者和習練者,以我個人練拳的經歷和體悟回答一下怎樣理解太極拳用意不用力。

    學拳之初,師父告訴我,太極拳與外家拳的最大區別就是用意不用力,隨後看拳論,逛網站,都是說用意不用力,那就這樣練吧,隨後就發現打拳時,不是不用力,而是不敢用力,動作軟綿綿,姿勢軟塌塌,自己感覺就彆扭,感覺怎麼也做不到,別說理解了。

    隨著練拳深入,拳架熟練,基本功紮實,對用意不用力才略有所悟,這句話應該是對有一定練拳經歷和基礎者而言,用力是從小到大習以為常的習慣,也就是太極拳所說的拙力,太極拳需要的不是這種拙力,而是人本能自然之力,或者說整勁,或者說是意。

    太極拳愛好者,特別是初練者,切莫對用意不用力過分追求,太極拳講求的是陰陽一體,意和力可以近似認為是一對陰陽,陰是意,陽是力,自己體悟,這個力不是拙力,拙力到後期是要完全丟掉的。

  • 7 # 蘇無相

    這句話的意思是“意”在“力”先,意到力方到,萬事先從意起,意正則力正,意邪則力邪,意剛則力剛,意柔則力柔!意是主,力是使,意為體,力為用,正所謂“身未動,意先行” !

  • 8 # 一隻眼001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練成的最關鍵之處。現代人,認為不用力怎麼技擊,所以,有各種論述,始終忘不了力的作用。太極十三勢中有意氣君來骨肉臣即是說的太極拳的重點,可是拳手始終不能放下氣力,故也始終練不成太極拳大師,先人早已告誡拳手用意不用力,而今人卻在力上打圈⭕,這個勁那個勁的說的天花亂墜,宗旨忘了。所以今人沒有像楊露禪那樣的太極拳大師也不奇怪。今人練太極拳力量不及現代格鬥,速度不及搏擊。而太極拳在力上自然遜色搏擊。楊露禪當年像現代搏擊者也大有人在,但是楊露禪能天下無敵,可見意氣的重要性。如果太極拳能再登技擊頂峰,一定要在意氣上下功夫,不要跟現代搏擊風,避免現代太極拳的尷尬地位,成為被人打架的先鋒。太極者至玄至妙,您會嗎。

  • 9 # 豐豐224616993

    社會中有兩種錯誤認識,一種是徹底承認太極拳只用意不用力,否認力量的作用。二是徹底否認太極拳的用意作用,和其它拳種一樣以力量取勝。當然,其它優秀的內家拳也一樣強調意念作用。高階階段是意念和力量平衡發展。

    我們先說第一種錯誤,這種認為太極拳只用意不用力的觀點,其實更具有普遍性和欺騙性。更容易讓初學者上當受騙,練功出偏。為什麼呢?因為有些太極拳家為了強調自己的拳法,往往過度強調意念的作用,譁眾取寵,標新立異。故意抬高意念的作用,而忽略了力量的訓練。誤導了觀眾。也有的拳家是水平不行,只具初學水平,只知有意,不知有力。這使得普通人輕易就相信了他們。最容易犯這種十分省力的錯誤,這是十分可怕的。很多習練者,因為這種意念作用,而走火入魔,臆想非非,精神出了問題,練功走偏,誤入歧途。成了邪教神棒偽大師的奴隸及犧牲品。成了某種偏執門派之念的看門犬走狗。意念決定一切,忘了功德規矩和守戒。

    第二種情況,認為太極拳也只是力量型拳法,不用意念也可練成,不用相信什麼意念。這種情況,也十分有害,就象機器齒輪沒有潤滑油一樣,過度力量使用,造成壽命縮短,疲勞過度,使用週期變短,出現不可挽回的後遺症。比如阿里,李小龍,等等。當然,影響人的壽命因素十分複雜,先天后天,自然社會都有,但對於以養生見長的拳種,太極拳的師付不長壽,這是不科學的。究其原因,不能不說,如上的因素是其中一個原因,過度強調力量,不擅使用力量,十分可怕。羔羊和犲狼,皆非我用。力量不控制在籠子裡,就完了。

    那麼,如何來看待這個問題呢?總的一個原則就是,意念和力量平衡使用,初期以動作為主,意氣為輔,以動代意。中期動意結合,互為印證。後期以意為主,兼修動作。落實到練功上面,就是動靜結合,練悟結合。不論養生還是實戰,皆以此為圭旨,不可動搖。要有拳架基本功,要有理論領悟。太極二字,意義非常,不是僅以動作為能事的。運用力量,是個藝術,更是學問。真正的功夫家皆是運用力量的行家,意中力,就是以最省力的方式獲取最大收益的力之學。在具體使用上,靠站樁獲取穩定的力量手段,靠行架獲取靈活機動的運動技能。最後靠機遇(比試)掌握力量使用方法,既是懂勁之內容,也是功夫之高階境界。

  • 10 # 上善若水125944379

    謝邀,“太極拳用意不用力”,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然而怎樣才能做到?為什麼要用意不用力?意又該怎麼用才算合適?不用力則力從何來?如此多的問題,如此多的矛盾,回答起來那是相當的麻煩,這涉及到諸多的學科,任何單一學科都沒法對太極拳這一特殊運動形式做出合理且科學的解釋,綜合解釋篇幅浩大,能從理論上解答百分之九十的疑惑,但最終還是要涉及目前科學尚不能解釋的暗物質問題,暗物質看不見摸不著,具有哪些物理化學特性,目前科學對此沒有定論,也沒法定論,如此一來費神勞力還是不能完全讓人信服,唯一的解決辦法是回到太極拳的源頭,弄明白那個太極圖的原理,弄明白傳統的陰陽五行古代哲學思想所蘊含的哲理,這樣一來,所有的問題,矛盾,疑惑都會迎刃而解,剩下的只是實踐,切身體會太極之奧妙,獨享太極之福樂,別人說什麼與我無關,緣分,悟性,明師是太極之道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消化抑鬱情緒,不把負能量帶給別人是正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