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996666

    五十年前,我爹剛出生的時候,張伯倫正在聯盟大殺特殺,

    說起來,伯倫跟咱們這一代的球迷,是實打實的差著兩代人,

    論年齡,那真是“叫爺爺”的輩分。

    跨著50年的光陰,

    甚至跨著錄影技術的發展,

    跨著籃球從野蠻生長到街頭巷尾的歷史,

    張伯倫的身影被圍繞在100分、2W斬的數字裡,

    不明晰的背後,有人歌頌,有人懷疑。

    這期球星卡,沒有任何的地攤傳說,

    用真·老錄影+真·親歷者解決一個問題:

    張伯倫到底厲害嗎?有多厲害?

    先看看張伯倫的靜態資料:

    身高2米16。

    臂展2米33(1967年3月11日和拳王阿里一起錄節目的時候現場實測的)。

    新秀時期體重226斤(近似四大中鋒中三位的體重),湖人時期體重272斤(重型C,但比奧尼爾的294斤還是輕)。

    “靜下來”看,高、長、壯,就是放在明年選秀上也是驚人的硬體。

    但這樣的硬體只能說是少見,不是沒有。近幾年的戈伯特就相當不錯。

    那就再看動態資料——彈跳。

    生涯晚年的張伯倫原地起跳“摸高”蓋帽。

    60年代,可沒有現在這麼高精尖的摸高測量裝置。

    當時人們也沒現在這麼在乎體測,厲害不厲害,球場上見。

    多壯?多快?跳得多高?

    長著眼呢,比賽裡看。

    關於張伯倫的彈跳,倒是有很詳細的側面資料:

    大學時期張伯倫愛玩田徑,田徑賽場上測出來的,都是實打實的成績。

    他在BigEightConference的跳高比賽裡,用腹滾式跳出過國際田聯認證的1米98(田聯網站是1米99),拿到過兩次賽會冠軍。

    據說技巧一般,但這個身高這樣跳很浮誇。

    然後我找到了這些錄影,

    ——全都是原地起,沒任何助跑。

    可惜就可惜在,因為那時候攝像機金貴,

    像這樣張伯倫年輕時候的比賽錄影,實在太少,

    網路上能找到的張伯倫影片,90%都是1968年以後的“彩色張”。

    那都是他32歲以後的事兒了。

    然而,

    湖人時期的張伯倫也一樣有一些很科幻的鏡頭。

    “沒法蓋”的天勾只被四個人帽過(有錄影記錄的),分別是:

    2米24的神塔拉爾夫-桑普森、2米18被吹乾擾球的阿蒂斯-吉爾莫爾、趁天勾還沒出手直接按下來的比爾-威洛比,

    唯一一個生帽天勾好多年、能一連帽倆的,就是張伯倫。

    90年代的拉方索-埃利斯是最早的抓帽球員?

    不存在。

    十七歲的少帥,一場比賽用同一個動作抓了倆,絕對2Kol標準。

    隔著人抓。

    迎面抓下終極對手/私下朋友拉塞爾的扣籃。

    雙手摘(去貼吧水一波《伯倫抓帽了》,經驗如潮)。

    湖人時期,270斤了。

    張伯倫是怎麼欺負那個年代的對手的?

    其實到73-74賽季,NBA才開始統計“蓋帽”這個資料。

    當時老張早退役了。

    2015年的時候,NBA官方挺有心,找到了一些殘存的比賽錄影,統計了一波張伯倫生涯當中112場比賽的資料。

    在這112場比賽裡,張伯倫場均扇出8.8個帽。

    這比“神盾”拉塞爾在135場球裡統計出的場均8.1個竟然還多…

    如果NBA早點開始統計蓋帽,張伯倫的帽可能會更多

    ——原因後面說。

    彈跳說完,再來看看張伯倫的力量。

    張伯倫是全國大學生鉛球冠軍,成績是17米,同樣是堪薩斯校史紀錄,堪薩斯大學官網認證。

    經常打球的哥們應該知道,力量這玩意放在球場上只能靠“感覺”,視覺上沒彈跳那麼顯。

    所以我找了點這樣的錄影:

    看左下角。張伯倫把60-70年代最壯的前鋒蓋斯-約翰遜扔出了界外。

    2V1纏鬥。

    “張伯倫勁兒大(念起來有點奇怪)。”

    這是張伯倫的熟人/對手/隊友對張伯倫最津津樂道的部分。

    記得2008年那會兒QQ上挺流行互相留“印象”的,

    看了一大堆採訪,這幫人如果也上QQ,張伯倫的“印象”那兒應該全是:

    “張大力”。

    親口承認曾經被張伯倫輕鬆“提起來”的人物有:

    “終結者”阿諾德-施瓦辛格(感謝JRS字幕組),

    宿敵凱爾特人名宿哈弗裡切克、KC瓊斯(KC瓊斯稱在一次擋拆換防後,他被張伯倫輕輕鬆鬆“搬”到了一旁,在下個回合他罰球時,腿一直在不聽使喚的發抖),

    明星前鋒保羅-西拉斯(被張伯倫雙手“拿起”),

    鮑勃-雷尼爾(2米11,240斤重的70年代全明星中鋒,在填寫“NBA最難忘的回憶時”寫道“每次卡位,張伯倫都把我像拿咖啡杯一樣放在一旁”)。

    菲爾-傑克遜(在對張伯倫的投籃犯規時被張伯倫的胳膊掛起來離開地面)。

    1976年,40歲的張伯倫,不屈膝,直接“拿起”喜劇演員RedButtons。

    關於張伯倫的速度也有很詳細的資料,

    大學時期田徑比賽裡記錄在冊的速度資料是

    100碼(91.4米)10秒9。

    440碼(402.3米)49秒。

    一個2米16的人,前面加速其實挺難的,比賽裡看是真能跑起來啊。

    還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影片資料——張伯倫真正的神獸年華。

    張伯倫的體力:

    他在61-62賽季的場均上場時間是48.5分鐘,場場幹完全場48分鐘,還打了幾個加時給每場勻出30秒。

    威利斯-裡德這樣評價過張伯倫的體力:

    “他的體力基本是賈巴爾的反面(賈巴爾耐久度牛逼但體力一般),

    他可以打個48分鐘,

    喝一大桶七喜(大帥最喜歡的飲料是七喜/傳說他在中場會就著七喜吃掉一隻烤雞),然後再幹個48分鐘,輕鬆加愉快。”

    從96年到08年,鐵人艾弗森的場均出場時間幾乎全部在40分鐘以上。

    時代原因?

    真不是,60年代球員確實有拉塞爾等個別特權球員場均上場40分鐘,

    但百分之九十的球員都有著和現在近似的輪換時間。

    張伯倫這樣曾經場場打滿的,歷史上就這一個。

    這麼一看,

    張伯倫的身體條件根本不是“跨時代”的,

    因為跨到哪個時代,

    也找不到這樣的身體。

    我的NBA最強BODY名單:

    飛人-漂浮時刻-喬丹

    皇帝-飛行坦克-詹姆斯

    鯊魚-巨無霸-奧尼爾

    歌利亞-完美長人-張伯倫

    史詩中的史詩。

    這樣的張伯倫是怎麼打球的?接著看。

    先看看站扣。

    轉身站扣拉塞爾。看了一個怒懟“進化論”的影片,那個年代的C也是真硬,賈巴爾、貝拉米、裡德、拉塞爾、昂塞爾德一個個都太野了。

    “原地頭撞板”。穿著板鞋、在身體對抗後、幾乎無助跑起跳,扭著身子從籃板後面扣籃。

    站扣198。

    再看看他的進攻技巧:

    小挑籃和放籃,是張伯倫在三秒區邊緣進攻的主要手段。

    在科比前,湖人最愛翻身後仰的名宿也是伯倫。

    他的籃板一傳甚至是歷史最強之一。

    在哈林籃球隊練就的一手風騷手活,讓他的傳球騷氣十足。

    左一張伯倫。

    有人適應規則,有人挑戰規則,有的BUG卻可以改變規則。

    1955年,張伯倫上大學了。

    按NCAA當年的規矩,大一新生不能打正式比賽。

    於是張伯倫在校內訓練賽裡帶著一群不能上場的大一新生狂虐了學長們。

    他本人拿到了40+30+15。

    張伯倫在校內的表現嚇尿了NCAA,

    因為在張伯倫之前,籃球世界還沒有過這樣的人,

    一代目麥肯都沒這麼狠。

    張伯倫成了不可預測的BUG——他會怎麼影響大學籃球甚至職業籃球?

    於是1956年,各球隊和NCAA裁判協會坐在了一起:

    “這個小孩太厲害了,怎麼辦吧。”

    在張伯倫升大二前,NCAA匆忙地修改了一堆規則。大家七嘴八舌,各自根據自己看見的那些“沒法防守的情況”,為張伯倫量身訂製。

    有些規則針對張伯倫針對到有點可笑。

    比如 “禁止在底線發前場球時,把球從籃板後面拋過”這樣的規則,

    是為了防止張伯倫會在“沒人能摸到”的高度摘下籃球直接空接。

    最扯的規則改變,是一條罰球規則,

    NCAA規則修改協會把“罰球時,在皮球觸及籃圈或者籃板之前,任何人不能將腳提前踩在罰球線內”,

    改為“罰球時,在皮球觸及籃圈或者籃板之前,任何人不能將腳提前伸進罰球線內”。

    這有什麼區別?看起來像廢話一樣。

    可這個規則調整,卻在後來跟著張伯倫一起被帶進了NBA。

    為什麼?

    這就引出了最讓人難以置信的傳說之一:

    張伯倫能用扣籃完成罰球。

    第一屆扣籃大賽上,2米24的拉爾夫-桑普森用較短的助跑,腳後跟進罰球線扣籃。

    關於張伯倫能否用扣籃罰球,可能很多兄弟覺得:

    “這波要闢謠了。”

    可這基本可以確定,是真的。

    ——“三角進攻”大師、名人堂教練、當時的籃球規則推薦協會主席、改變規則的參與者泰克斯-溫特親口證明了大一時的張伯倫會在弧頂外三大步(不是原地)、用較短的助跑,在罰球的時候扣籃。

    由於他“出手”時腳踩在罰球圈內,

    把球扣進籃筐後他的腳才踩在罰球線以內,

    所以這種方式根本不違反之前的籃球規則,是規則設定裡“完全想象不到”的BUG。

    有興趣的可以翻譯一下,紅框標註的這一段講了張伯倫三大步罰球線扣籃。

    我還找到了泰克斯-溫特關於這件事的採訪錄音資料,想聽的話我可以傳到微博上,錄音的開頭是“說起來現在的人可能不會相信”。

    我很想知道,那些站在三秒區兩邊看著張伯倫起飛的球員是什麼心情…

    在無敵的扣籃罰球被依法取締之後,罰球也成了張伯倫的硬傷。

    他的生涯罰球命中率只有51.1%。

    這比奧尼爾的52.7%還差。

    凱爾特人名宿海恩索恩稱他親眼見過張伯倫在中圈娛樂性的罰過25個球,進了20個。這是不可考的傳聞。

    但湖人時期的張伯倫確實在一個隨隊錄影裡連續命中了三個三分線外的勾手。

    張伯倫的翻身投籃和挑籃這麼穩,怎麼就罰不進球呢?

    除了小二十歲那幾年,他一直“扣著罰”,沒怎麼正經練過罰球,

    另一個原因大概就是他過大的力量了。

    籃球對於他來說,太輕了。

    在湖人的時候,張伯倫試過站在最遠的位置罰球,再退都快退到當時的三分線了。

    生涯中前期,張伯倫也嘗試過用“端尿盆”的方式控制自己的罰球力度,效果也就那麼回事。

    張伯倫後來在訪談節目裡也說了,罰球這玩意,他怎麼練都沒用,有個醫生跟他一塊練了兩週,罰得比他還準。

    NBA在後來也針對張伯倫調整了很多規則:

    最原始的三秒區是這樣的:燒瓶。

    這些規則裡最狠的就是再次擴大三秒區,讓張伯倫儘可能遠離籃筐。

    NBA把三秒區的範圍從麥肯時代的12英尺(3.66米)擴大到16英尺(4.88米),防止張伯倫站在籃下不出來。

    原地跳,快摸到上沿了。

    另外,NBA還在張伯倫的新秀賽季細化了攻防干擾球的規則,防止張伯倫補進/蓋掉所有球。

    這些個規則是不是阻擋了他?

    沒有。這個我們都知道的。

    單場100分/55籃板

    單賽季場均50+25。

    生涯場均30+20。

    平均每天和1.4個姑娘睡覺(15到55歲每天不停的話/儘管伯倫自己承認2萬他只是在書裡隨便寫的數字)。

    無所不能帶隊拿下1967年總冠軍。

    在45歲的時候還收到過騎士隊的合同。

    所以,

    一個終極疑問:

    這麼無敵的球員,為什麼“只”得到了兩座總冠軍獎盃,為什麼他可以碾過拉塞爾扣籃卻被拉塞爾的球隊打敗了7次?

    張伯倫的對手+好友拉塞爾在他的自傳裡寫了這麼一段話,我覺得這是對這個問題的最完美答案:

    “對我來說,威爾特似乎經常迷茫於自己希望從籃球中得到什麼。

    一個在生涯中多次改變打球特點和風格的人,肯定會對自己到底希望實現什麼成就感到猶豫和矛盾。

    一位球員的第一選擇很有可能是勝利之外的東西——金錢,紀錄,個人名聲,一人獨佔成就——我經常覺得威爾特熱切地,有意地做了許多選擇。”

    換句話說,張伯倫在有些時候,想要的根本不是“贏”。

    為啥張伯倫能拿到那麼誇張的資料?儘管62年NBA提速過一波,但張伯倫的資料跟同時代的巨星對比還是領先了三個檔次。

    看看《籃史通鑑》(作者比爾-西蒙斯是宇宙第一伯倫黑)裡的兩個真例項子:

    脾氣極好的張伯倫會因為被吹犯規暴跳如雷。

    張伯倫痴迷於各種資料紀錄,沒錯,可能比咱們玩2K正代生涯模式還迷。

    舉個比較偏的例子,

    張伯倫有個“從來沒被罰下場”的紀錄,為了延續這個紀錄,

    他四犯、五犯的時候就故意躲身體接觸,甚至想被換下去。

    67年,張伯倫隻手遮天,打服了凱爾特人,帶76人奪了冠,

    那時候起,張伯倫對“贏球”這件事已經差不多滿了足了

    ——反正沒人再敢叫他“失敗者”了。

    他需要找點兒其他樂子。

    於是張伯倫迷上了傳球,蓋帽不統計,助攻可是統計的啊。

    他發現了新的“資料大陸”。緊接著,在68年,他刷出了場均8.6個助攻,成為歷史唯一一箇中鋒助攻王。

    據說那個賽季是他經常往技術臺跑,去看自己的助攻是不是被記下來了。

    是的,他樂意,而且從來不掩飾。

    那些其他人想也不敢想的資料,他輕而易舉。

    資料、名聲、美元、美女,他想要的,一樣不差,都得到了。

    當拉塞爾被種族歧視困擾的時候,張伯倫滿不在乎,行走在社會名流之間,自我比美國的版圖還龐大。

    為所欲為。

    1964年全明星賽上,張伯倫穿著拉塞爾的夾克出場。

    關於張伯倫的最後一點料,

    雖然張伯倫場上看著兇,

    但場下是個溫柔細膩的人(不只是對姑娘),

    “關心他人感受”“有教養”“尊重每個人的看法”,和張伯倫接觸過的人給了他這樣的評價,

    據說張伯倫曾經因為害怕弄傷對手而故意放棄扣籃

    ——籃球對他來說,可能確實不是最重要的事。

  • 2 # 聯邦籃球調查局

    對於張伯倫來說,其最讓人耳熟能詳的紀錄莫過於單場100分了,但是其水分的確不少。

    本賽季開始之前,聯盟針對二次進攻和判罰尺度進行了修改,目的就是讓比賽更加流暢,增加場均的回合數。但是,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目前全聯盟球隊的場均出手次數也不過只有89次。要知道,在張伯倫百分之前的1960-61賽季,聯盟的場均出手次數已經超過120次。在過去長達10年的無數場NBA比賽中,僅有4支球隊在常規時間裡的出手次數超過109次。

    以當年科比的81分為例,如果再給科比20個進攻回合,打破100分的紀錄似乎也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

    除了單場100分,張伯倫最誇張的紀錄莫過於單場55個籃板球了。根據美國媒體的資料統計,聯盟歷史上單賽季場均籃板的前18名,都屬於拉塞爾和張伯倫,看似統治力十足,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與前文所說,在場均回合數增加的情況下,每場比賽出現的籃板球也會顯著增加。從籃板率上來說,根據BBR的統計,即便是張伯倫,生涯籃板率不過20%左右,在他單場55個籃板的比賽中,總共出現了149個籃板球,張伯倫拿下了其中的37%,這個資料如今的德拉蒙德、小喬丹和懷特塞德都現在本賽季中完成過。本賽季,籃板率超過兩成的球員就有多達11人。所以,張伯倫的紀錄雖然遙不可及,但是的確是由時代決定的。

  • 3 # 小輕說娛樂

    如今的NBA流行的是小球,還有一批非常優秀的中鋒在聯盟佔據一席之地。比如恩比德,考辛斯,戴維斯等,其中表現最好的莫過於考辛斯,儘管因為跟腱斷裂賽季報銷,但依然交出了場均25.2分,12.9個籃板的資料。

    張伯倫職業生涯場均得到30.1分和22.9個籃板,儘管時代不同,但張伯倫恐怖的實力可見一斑。他的籃板數為23924個,排在歷史第一位。還獲得了4次MVP和2次總冠軍。更難得的是張伯倫職業生涯場均出場時間48.5分鐘,簡直是鐵人一般的存在。在上個世紀,還被人們稱我籃球界的“上古神獸”,可想而知張伯倫在那個時代是多麼恐怖的存在!讓我們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單場拿下100分的變態資料。現在NBA聯盟也沒人能達到。當然這也和現在比賽規則、打球方式等很多不同。但是這也同樣讓人讚歎不已。

    張伯倫的力量在當時也是頂級的,特別是在生涯末期增加體重後更加如此,2.16米的身高,125公斤的體重即使放到現在也是內線巨獸的級別。而張伯倫到了50歲的時候,他的肌肉依然非常結實,他自己也誇口完全能夠應付現在的NBA。現在場均30+的哈登現在可以說是巔峰,因為聯盟裡沒有一個人能夠單防他,更何況場均50+的張伯倫呢?

  • 4 # 正揚評說

    威爾金張伯倫,綽號:上古神獸

    總冠軍個數:2個

    mvp:5個(4個常規賽+1個總決賽)

    從個人資料上來說,他締造了許多他人根本無法超越的記錄單場100分至今無人打破,包括得分狂人喬丹、科比也未能完成這個壯舉

    但是,如今的nba,三分盛行,不少球星都有單節30分的表現,所以說,單場100分還存在那麼一丟丟的理論可能,當然也是近乎接近於零

    但是,單場55個籃板已經再也不可能打破了,這個可能性比打破單場100分還要難一百倍

    單賽季50.4分以及籃板記錄更是讓後人望塵莫及

    30分20籃板放眼如今聯盟,單場砍到這樣的資料都要被吹幾個月,但張伯倫可以做到場均30+20,而且還是七個賽季,恐怖嗎?

    他是nba歷史上唯一一個在得分能力上可以跟喬丹相提並論的人,兩人場均30分並列歷史第一,有趣的事兩人都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連續7屆得分王

    張伯倫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集得分王、籃板王、助攻王於一身的超級中鋒

    這個可怕的男人竟然有一個賽季單場上場時間達到48分鐘…這是非常恐怖的

    他的變態資料實在是數不勝數。所以,單論資料,張伯倫絕對是nba歷史上最恐怖的球員ps:比個人資料,千萬別找張伯倫比…

    之所以在歷史地位上不及喬丹拉塞爾等人還是吃虧在mvp以及總冠軍上面

    5個mvp(4個常規賽mvp+1個總決賽mvp)放眼當今聯盟,也只有詹姆斯可以壓其一籌。值得注意的是,張伯倫的第一個總冠軍,那時候還沒有總決賽mvp這一獎項

    兩個總冠軍,說多不多,但放眼聯盟那麼多球員,有多少是無冕之王呢?

    所以,即便這些榮譽無法讓其坐上籃球之神的寶座,但放到這個賽季的nba賽場,完全可以進入聯盟三強之列

  • 5 # 牽絆872

    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場均30+的哈登現在可以說是巔峰,因為聯盟裡沒有一個人能夠單防他,更何況場均50+的張伯倫呢

  • 6 # 大嘴爵爺侃球

    說是什麼上古時代,實際上人張伯倫70年代還在跟“天勾”賈巴爾對抗,據無數資料顯示,到了50歲的時候,張伯倫的肌肉依然非常結實,他自己也誇口完全能夠應付現在的NBA。

    據大嘴判斷,大北斗絕對不是信口胡說,現在公認的是,奧尼爾和張伯倫是史上最為偉大的中鋒,兩個人的地位不相上下,只不過我們對奧尼爾更加了解罷了。

    論到個人能力,張伯倫的水平大嘴估計和尤因或“海軍上將”羅賓遜差不多,場均拿個20+10是比較輕鬆的事情,當然,比起奧尼爾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裡我說的是巔峰期的奧尼爾。

    張伯倫砍下100分之內的的確有一定的水分,畢竟在那個年代,遇上張伯倫這樣的巨獸很難去阻擋他,但是,就像凱爾特人的拉塞爾一樣,張伯倫還是會經常被限制住的,就如曾經的大本鐘華萊士之於奧尼爾一樣。

    總而言之,不要小瞧了張伯倫,別說巔峰期,就是30多歲他依然能夠勝任現在的NBA,場均15+10是完全可以得到的。

  • 7 # 天涯史館

    這其實是一個類似關公戰秦瓊的問題了,我來試著給大家分析下吧。

    從場上位置和技術特點來看,張伯倫屬於力量型中鋒,那麼近二十年的NBA中,位置和技術特點與張伯倫類似的頂級中鋒應該是大鯊魚奧尼爾和魔獸霍華德,我們先來比較下三人的基本身體條件:

    身高 體重

    威爾特·張伯倫 7英尺1英寸/2.16米 275磅/125公斤

    沙奎爾·奧尼爾 7英尺1英寸/2.16米 325磅/147公斤

    德懷特·霍華德 6英尺11英寸/2.11米 265磅/120公斤

    從身高體重來看,張伯倫的身體素質在霍華德之上,略遜於奧尼爾 (當然,身高體重只是衡量身體條件的部分基本指標,不能代表全部 )。

    接下來看下這三位頂級中鋒的職業生涯的主要技術資料,如下表:

    從以上資料來看,場均得分,籃板,助攻等核心資料張伯倫均大大優於奧尼爾和霍華德,只有投籃命中率和罰球命中率稍遜。

    那麼是不是可以得出結論,張伯倫憑藉比奧尼爾稍遜及跟霍華德基本持平的身體條件,打出明顯優於二者的資料,是不是就表示張伯倫的統治力及個人綜合能力要明顯勝出呢?

    個人覺得倒也未必,畢竟張伯倫稱雄NBA賽場的年代已過去了五十年,而奧尼爾和霍華德的年代是在本世紀,距今不到二十年。這三十年的時間差,NBA改變了很多,我相信張伯倫如果生在奧尼爾和霍華德的年代,他的統治力和場上表現應該會下降很多,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1.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絕大部分人的身體素質和身體條件相比三十年前都有很大提升,在球場上的體現就是除了中鋒以外,其他位置球員的身高體重臂展彈跳等基礎條件都有較大提高,象張伯倫年代那樣一個人在球場上鶴立雞群的情況基本不會再出現了,其直接結果就是得分籃板等核心資料出現相對分散的現象,張伯倫單場百分的神蹟我相信不會再出現了;

    2. 籃球運動本身在這數十年間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不管是從技戰術理論還是規則的完善程度,從總體上也限制了個人的統治力,畢竟,籃球是一項集體運動,如果出現過於優秀,場上統治力極強的個體,聯盟也會採取一些合理的規則變動來進行恰當的限制。對這一點,奧尼爾應該有發言權的哈。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巔峰狀態的張伯倫在現在的NBA賽場上仍然會是頂級力量型中鋒,其個人統治力和總體表現應該會比霍華德強一些但弱於奧尼爾(畢竟先天的身體條件和力量還是大鯊魚佔上風的),資料上來看大概就是場均20+10+3的這樣一個水平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麥克馬納曼說“現在的巴薩比上賽季更強,而皇馬卻變得更弱了”,對於這個言論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