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華農業
-
2 # 愛搗鼓的我
我是地道的農村人,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關於稻田秧苗病的防治可是有很多問題,不能說防治,至少我父親沒這麼做,因為父親會在秧苗成長期去稻田看水質,秧苗的情況,在做決定打什麼農藥能預防和治療!不是你說想防治就防治,秧苗是植物,只能透過觀察水質和秧苗的情況來決定的,都是看秧苗有生病苗頭了才治療和預防!好了,關於這我只懂這麼多,希望對你有幫助……還有歡迎大家來我們農村做客,純天然有機蔬菜招待您。再見了,謝謝
-
3 # 農村的小超
1.水稻紋枯病的防治(1)水稻紋枯病俗名花腳稈、爛腳稈。全國各稻區都有發生,為水稻另一重要病害之一。早、中、晚稻皆可發病。一般在分櫱期開始發病,盛期發病重的田塊,秕穀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嚴重發生年份減產20%以上。
(2)防治措施 一是合理密植,實行東西向寬窄行條栽,以利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溼度;二是淺水勤灌,適時曬田;三是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或遲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四是藥劑防治:
①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150毫升或20%粉劑50克,對水50千克,加“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600倍液噴霧。
②穗期可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克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克對水50千克加“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600倍液噴霧,也可用3%的多抗黴素800倍液+天達裕豐1000倍液防治。以上藥劑,交替使用,7~10天1次,連噴2次,效果更佳。
2.水稻幹尖線蟲病的防治(1)水稻幹尖線蟲病又叫白尖病、線蟲心枯病。全國各主要稻區都有發生。一般減產10%~20%,嚴重的可達30%以上。主要危害葉片及穗部。
(2)水稻幹尖線蟲病的症狀 在水稻孕穗期,一般在劍葉或上部2~3片葉的尖端出現淡褐色半透明狀病斑,後漸變成灰褐色、扭轉狀的幹尖。病穗比健穗短而小,秕穀增加,千粒重降低。
(3)防治措施①加強植物檢疫:應加強植物檢疫工作,嚴禁從病區引進種子。
②建立無病留種田:種子田的排灌水系要配套,防止帶線蟲的水灌入。
收穫前進行種子檢驗,確保無病,然後單收、單打、單藏,留作種子用。
3.水稻條紋葉枯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水稻條紋葉枯病是由灰飛蝨為媒介傳播的病毒病。
(1)症狀及危害水稻條紋葉枯病俗稱水稻上的癌症、非典。水稻秧苗期至分櫱期最易感病,稻株發病後心葉捲曲發軟,老葉條紋狀,遠看似條心蟲危害狀,稻株矮化,形似坐棵,病株分櫱減少,發病植株不能抽穗或抽畸形穗,一般田塊病穴率10%~20%,較重病田30%,對產量損失較大。
(2)發生原因分析①灰飛蝨蟲量增多。條紋葉枯病是由灰飛蝨傳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病害。據資料記載,由於吡蟲啉的多年使用,灰飛蝨對吡蟲啉類農藥已經產生耐藥性,防效下降,灰飛蝨蟲量開始上升。
②水稻品種感病。優質粳稻某些品種感病。秈稻品種發病輕,表現抗病。
④田邊雜草未防除。雜草上的灰飛蝨蟲量較高,若不與大田雜草同時防治,灰飛蝨遷飛傳毒則可擴散危害水稻,造成病害。
(3)防治對策①綜防策略: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採取“切斷毒源,治蟲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飛蝨,控制條紋葉枯病。
②防治技術:
抓好灰飛蝨防治:結合小麥穗期蚜蟲防治,開展灰飛蝨防治,清除田邊、地頭、溝旁雜草,減少初始傳毒媒介。
開展藥劑拌種:用48%毒死蜱長效緩釋劑、20%毒·辛,按種子量的0.1%拌種,防效可達50%以上。
重點抓好秧苗期灰飛蝨防治:小麥、油菜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飛蝨,每畝選用48%毒死蜱長效緩釋劑1500倍液,或20%毒·辛1000倍液,或2%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或銳勁特30~40毫升,對水30千克均勻噴霧,移栽前3~5天再補治1次。
關鍵控制大田危害:在水稻返青分櫱期每畝用48%毒死蜱長效緩釋劑 1500 倍液,或20%毒·辛1000倍液,或2%天達阿維菌素 3000 倍液,或銳勁特30~40毫升,兌水45千克均勻噴霧,防治大田灰飛蝨。水稻分櫱期大田病株率0.5%的田塊,每畝用50克“天達2116”+天達裕豐(菌毒速殺)30克,兌水30千克,均勻噴霧防病,1周後再補治1次,效果良好。
4.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 水稻白葉枯病是水稻最嚴重的病害之一,又稱白葉瘟、茅草瘟、地火燒等,是由黃單胞桿菌屬侵染引起的一種細菌病害。中國各稻區幾乎都有發生。安徽普遍發生,以江淮丘陵和沿江江南稻區受害最重。病輕時一般減產 5%~10%,病重時則減產20%~30%,如果病害大流行時往往造成顆粒無收。
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水稻從苗期到成熟收穫前均可發病,但以分櫱末期至抽穗灌漿期發病居多。該病一旦發病,很難救治。因此,必須以預防為主,進行綜合防治。
(1)症狀和診斷病菌主要危害葉片,在秧苗期即有發生,但除雙晚秧苗外,多不表現症狀。病斑常從葉尖或葉緣開始,最新出現暗綠色線狀斑點,後沿葉緣兩側或中脈發展成長條,病部先是黃綠色非水漬狀,後變黃色,最後成枯白色,病斑邊緣界線清楚。在抗病品種上,病斑邊緣呈波狀。應選擇常發病田、低窪淹水和易感病品種田觀察,注意田邊角和進水口嫩綠茂密稻株下部葉層;由下向上逐一檢視,早晨露水未乾時可見乳白色小點,幹後結成蠟黃色小粒,很易脫落。還可在初期病斑處剪一小塊葉片放在滴有淨水的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約停1分鐘後,在光線不太強烈處用肉眼觀察,與葉脈垂直切口處,見有噴水狀細菌溢位,即可確診。
(2)防治方法①植物檢疫。不要從病區引種,病區換用無病種子或選用抗病豐產性好的品種。
②農業防治。合理施肥、淺水勤灌,分櫱期排水曬田,增強水稻抵抗力。在秧田期要防止淹水。處理帶病稻草;不用作浸種催芽覆蓋物和扎秧把。
③化學防治。病重地區在秧苗3葉期施藥1~2次;在本田期,形成發病中心時可採用“發現一點治一片,發現一片治全田”噴藥防治。藥劑種類和用量,25%葉枯寧可溼性粉劑每畝100克,20%葉青雙可溼性粉劑每畝100克,10%氯黴素可溼性粉劑100克以上藥劑,加入50克“天達2116”,兌水45千克,混合噴霧,防效良好。也可用50%代森銨每畝100克噴霧(抽穗後不能用),代森銨屬鹼性,不能與“天達2116”混用。
-
4 # 土家園園
一、稻瘟病。
稻瘟病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等,其中以葉瘟發生最為普遍,頸瘟為害最重。
稻瘟病發病後變成黃褐色而枯死,不形成明顯病斑,潮溼時,可長出青灰色黴。在水稻秧苗期和分櫱期發病,可使葉片大量枯死,嚴重時全田呈火燒狀,有些稻株雖不枯死,但抽出的新葉不易伸長,植株萎縮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孕穗抽穗期發病、節瘟、穗頸瘟嚴重發生,可造成大量白穗或半白穗,損失極大
稻瘟病在整個水稻生育期都會發生,根據受害時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和穀粒瘟等,其中以穗頸瘟對產量影響最大。
二、水稻白葉枯病
水稻白葉枯病為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表現症狀有葉緣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脈型、黃化型等多種型別。
1、葉緣型。葉緣型為最常見,最初在葉緣或葉尖處生暗綠色短線狀斑,以後沿葉緣兩側或中脈向上、下方延伸灰白色長條斑,邊緣有比較明顯的不規則波狀紋。
2、急性型。急性型病葉青灰或暗綠色,迅速失水,向內捲曲,呈青枯狀,一般僅限於上部葉片,不蔓延至全株。凋萎型,又稱枯心型,心葉初為失水青枯,漸變黃枯凋萎,其他葉片仍保持青綠。
3、中脈型。中脈型葉片中脈中部起初呈現淡黃色條狀斑,後擴充套件成上至葉尖下至葉鞘的枯黃色長條斑。
4、黃化型。發病初期心葉並不枯死,僅可見不規則褪綠斑,後擴大為大塊枯黃的病斑,病葉基部有時出現暗綠色小條斑。
三、水稻紋枯病。
紋枯病又稱雲紋病,苗期至穗期都可發病。
1、葉鞘染病。在近水面處產生暗綠色水浸狀邊緣模糊小斑,後漸擴大呈橢圓形或雲紋形,中部呈灰綠色或灰褐色,溼度低時中部呈淡黃色或灰白色,中部組織破壞呈半透明狀,邊緣暗褐,發病嚴重時,數個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規則狀雲紋斑,常致葉片發黃枯死。
2、葉片染病,病斑也呈雲紋狀,邊緣褪黃,發病快時病斑呈汙綠色,葉片很快腐爛。
3、莖稈染病,症狀似葉片,後期呈黃褐色,易折斷。
4、穗頸部染病。初為汙綠色,後變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穀較多,千粒重下降。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網狀菌絲, 後匯聚成白色菌絲團,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脫落。高溫條件下病斑上產生一層白色粉黴層即病菌的擔子和擔孢子。
四、防治技術措施。
1、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氮肥使用量過大往往造成水稻植株莖葉徒長,田間鬱閉嚴重,極易誘發水稻三大病害。因此,要根據水稻秧苗的生長情況,控制氮肥的用量,防止氮肥施用過量或過遲。增施矽肥、磷肥和鉀肥,以促進水稻秧苗穩健生長,提高秧苗的抗病能力。
2、適時用藥防治病害。在抓好水肥管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田間檢查,及時掌握水稻病害的發生情況,做到適時用藥防治,抑制病害的發生發展和擴散蔓延。可以選擇三環唑加井崗嘧苷素加吡唑代森聯加復硝酚鈉噴霧防治,從苗期開始7-10天一次,連噴3-4次。
-
5 # 雲眾地
謝謝邀請,水稻白葉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多發生在水稻分櫱期至拔節期發生,在水淹或颱風過後極易發病,要注意預防!防治方法:以種植抗病品種為基礎,抓住水稻3葉期和移栽前5天各施藥1次預防本田發病,結合肥、水管理,在大田期發病初期用藥防治,常用的藥劑有:噻菌銅、噻唑鋅、中生菌素、噻唑鋅、春雷黴素等。
圖1:水稻白葉枯病
稻瘟病、紋枯病是水稻上常發的真菌性病害,稻瘟病以苗期和穗期最易感病,一般苗期出現急性型葉瘟要早防治,在水稻破口期遇悶熱陰雨天氣,要重點打藥預防;紋枯病多在分櫱盛期至穗期受害嚴重,尤以抽穗前後為害更重,在高溫高溼下易發病。對於此兩種病害可抓關鍵生育期適時用藥預防,在分櫱期、拔節期、破口初期及穗期用藥預防,稻瘟病預防藥劑有三環唑、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等,紋枯病可選噻呋醯胺、己唑醇、苯甲·丙環唑等;稻瘟病發病後可選春雷黴素、稻瘟靈、咪鮮胺加吡唑醚菌酯進行治療,紋枯病在發病初期應採用速效藥劑早防治。
圖2:穗頸瘟
在稻瘟病常發地區,要注重選種抗稻瘟病強的品種,應注意不同抗病基因品種的合理佈局。同時應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平衡氮、磷、鉀肥的使用,分櫱期增施矽鋅肥,防止植株徒長貪青,後期早衰!做好分櫱期淺水灌溉,夠苗曬田,穗期溼潤的灌溉,提高水稻對稻瘟靈、紋枯病等病害的抗性。
圖3:水稻黑條矮縮病
水稻病毒病有水稻黑條矮縮病、黃矮病、條紋葉枯病等,常見的是黑條矮縮病,從播種至水稻封行前施最佳預防時期。播種期可用毒氟磷加吡蚜酮或噻蟲嗪等藥劑拌種,可減少水稻在秧苗期病毒的侵染;移栽前3天、移栽後10-15天用毒氟磷加吡蚜酮或噻蟲嗪各噴施1次。
-
6 # 東龍海軍
一、稻瘟病。
稻瘟病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等,其中以葉瘟發生最為普遍,頸瘟為害最重。

稻瘟病發病後變成黃褐色而枯死,不形成明顯病斑,潮溼時,可長出青灰色黴。在水稻秧苗期和分櫱期發病,可使葉片大量枯死,嚴重時全田呈火燒狀,有些稻株雖不枯死,但抽出的新葉不易伸長,植株萎縮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孕穗抽穗期發病、節瘟、穗頸瘟嚴重發生,可造成大量白穗或半白穗,損失極大
稻瘟病在整個水稻生育期都會發生,根據受害時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和穀粒瘟等,其中以穗頸瘟對產量影響最大。

二、水稻白葉枯病
水稻白葉枯病為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表現症狀有葉緣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脈型、黃化型等多種型別。

1、葉緣型。葉緣型為最常見,最初在葉緣或葉尖處生暗綠色短線狀斑,以後沿葉緣兩側或中脈向上、下方延伸灰白色長條斑,邊緣有比較明顯的不規則波狀紋。
2、急性型。急性型病葉青灰或暗綠色,迅速失水,向內捲曲,呈青枯狀,一般僅限於上部葉片,不蔓延至全株。凋萎型,又稱枯心型,心葉初為失水青枯,漸變黃枯凋萎,其他葉片仍保持青綠。

3、中脈型。中脈型葉片中脈中部起初呈現淡黃色條狀斑,後擴充套件成上至葉尖下至葉鞘的枯黃色長條斑。
4、黃化型。發病初期心葉並不枯死,僅可見不規則褪綠斑,後擴大為大塊枯黃的病斑,病葉基部有時出現暗綠色小條斑。
三、水稻紋枯病。
紋枯病又稱雲紋病,苗期至穗期都可發病。

1、葉鞘染病。在近水面處產生暗綠色水浸狀邊緣模糊小斑,後漸擴大呈橢圓形或雲紋形,中部呈灰綠色或灰褐色,溼度低時中部呈淡黃色或灰白色,中部組織破壞呈半透明狀,邊緣暗褐,發病嚴重時,數個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規則狀雲紋斑,常致葉片發黃枯死。
2、葉片染病,病斑也呈雲紋狀,邊緣褪黃,發病快時病斑呈汙綠色,葉片很快腐爛。
3、莖稈染病,症狀似葉片,後期呈黃褐色,易折斷。
4、穗頸部染病。初為汙綠色,後變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穀較多,千粒重下降。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網狀菌絲, 後匯聚成白色菌絲團,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脫落。高溫條件下病斑上產生一層白色粉黴層即病菌的擔子和擔孢子。

四、防治技術措施。
1、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氮肥使用量過大往往造成水稻植株莖葉徒長,田間鬱閉嚴重,極易誘發水稻三大病害。因此,要根據水稻秧苗的生長情況,控制氮肥的用量,防止氮肥施用過量或過遲。增施矽肥、磷肥和鉀肥,以促進水稻秧苗穩健生長,提高秧苗的抗病能力。
2、適時用藥防治病害。在抓好水肥管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田間檢查,及時掌握水稻病害的發生情況,做到適時用藥防治,抑制病害的發生發展和擴散蔓延。可以選擇三環唑加井崗嘧苷素加吡唑代森聯加復硝酚鈉噴霧防治,從苗期開始7-10天一次,連噴3-4次。
回覆列表
——愛華植保
白葉枯病是水稻常見病害之一,白葉枯病發展迅速,且持續時間長,中後期病害流行有暴發性。水稻發病後,引起葉片乾枯、秕實率增加、米質鬆脆、千粒重降低,減產嚴重。白葉枯病有3種類型:葉枯型、急性凋萎型、黃化型。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實率增加。高溫多溼,暴風雨,稻田受澇及氮肥過多時有利於病害流行。那麼如何防治呢?
一、白葉枯病發病症狀:
水稻白葉枯病又稱白葉瘟、茅草瘟、地火燒等。中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對水稻產量影響較大,秕穀和碎米多,減產達20%-30%,重的可達50%-60%,甚至顆粒無收。一般秈稻重於粳糯稻,晚稻重於早稻。
秧苗在低溫下不顯症狀,高溫下秧苗病斑短條狀,小而狹,擴充套件後葉片很快枯黃凋萎:
1、葉緣型:是一種慢性症狀,先從葉緣或葉尖開始發病,發現暗緣色水漬狀短線病斑,後粳稻上的病斑變灰白色,秈稻上為橙黃色或黃褐色,病症明顯。
2、青枯型:是一種急性症狀。植株病感後,尤其是莖基部或根部受傷而感病,葉片呈現失水青枯,沒有明顯的病斑邊緣,往往是全葉青枯;病部青灰色或綠色,葉片邊緣略有皺縮或捲曲。
在潮溼後早晨有露水情下,病部表面均有蜜黃色黏性露珠狀的菌膿,乾燥後如魚子狀小顆粒,易脫落。在病健交界出剪下一小塊病組織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再加上一玻片夾緊,約1分鐘後對光看,如切口有云霧狀霧噴出,即為白葉枯病。也可剪一段6釐米長病葉,插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一晝夜,上端切口如有淡黃色渾濁的水珠溢位,即為白葉病。
二、發病原因
1、氣候條件:溫度25-30℃,相對溼度90%,暴風雨有利白葉枯病的發生和流行。
2、栽培管理:與水肥關係十分密切,串灌、漫灌加重發生和流行,偏施氮肥,追施過早、過遲,有利病害發生。
3、水稻品種:粳稻比秈稻抗病,糯稻比粳稻抗病,窄葉比闊葉抗病,在分櫱末期後抗病率下降,抽穗期最易感病。
4、源因素:病蟲、病草、再生稻是本病的主要初級染源。
三、白葉枯病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肥水對白葉枯病的影響較大,氮肥施用過多、過遲,造成適宜發病的小氣候,並有利於病菌的生長增殖。在氮素適量時,增施磷鉀肥可減輕發病原體。要合理施肥用水,在施肥上應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巧施穗肥,每畝施“深渡”0.5公斤,可以增強植株抗病力,增加產量30%。要做好渠系配套、排灌分家、淺水勤灌。
2、種子處理: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播前用50倍液的福爾馬林浸種3小時,再悶種12小時,洗淨後再催芽。也可選用浸種靈乳油2毫升,加水10-12升,充分攪勻後浸稻種6-8千克,浸種36小時後催芽播種。
3、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白葉枯病經濟有效的途徑,如華安2號、中9A/838、皖稻44、金兩優36、特優813、優優128等。清理病田稻草殘渣,病稻草不直接還田,儘可能防止病稻草上的病原菌傳入秧田和本田。搞好秧田管理,培育無病狀秧。選好秧田位置,嚴防淹苗。秧田應選擇地勢高,無病,排灌方便,遠離稻草堆、打穀場和曬場地,連作晚稻秧田還應遠離早稻病田。防止串灌、謾灌和長期深水灌溉。防止過多偏施氮肥,還要配施磷、鉀肥。
4、藥劑防治:速渡—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兼有內吸和保護雙重作用。對白葉枯病快速而持久!其作用機理獨特,噴施在作物表面上能慢慢地釋放次溴酸(HOBr),在水中次溴酸比次氯酸(HOCI)活性高四倍,有更強烈的殺菌能力。同時透過內吸傳導釋放次溴酸後產生的三嗪二酮(AHT)和均三酮(ADHT),也具有強烈抑制病毒的作用;另外由於產品中含有尿素和鉀鹽等營養成分,所以還具有一定的肥效作用。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