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雍親王府

    《康熙王朝》中,康熙在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的靈位前只是嗑了瓜子卻沒有吃,這是康熙卸下所有堅強外表下的自省。

    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可以說是整部《康熙王朝》中,對康熙影響最大的兩個女人:孝莊太后輔佐康熙半生,幫助康熙成長,關鍵時刻又幫著康熙力挽狂瀾,可以說沒有孝莊就沒有現在的康熙盛世,康熙對於孝莊是“敬”;蘇麻喇姑,這位貼心照顧康熙的姐姐,也曾是康熙的救命恩人,更是康熙長久以來的愛慕之人,康熙對於蘇麻喇姑有的是一份“愛”。而就是這樣兩位對於康熙來說無比重要的女人,卻巧合般的在同一天去世,康熙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

    在朝堂上的康熙君臨天下,被譽為“千古一帝”,自登基以來,降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抗沙俄、親征噶爾丹、消弭滿漢矛盾、大力發展國力,成為受人敬仰的帝王,豐功偉績可以青史留名。但是褪去了皇帝的外表,回到親人中的康熙,確實完完全全的不稱職,自己的父母早亡沒有能盡孝,對於自己最為重要的兩個女人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走之前也沒有看上最後一眼,留下的是一生的遺憾。

    即便如此,康熙在朝臣面前也要繼續的保持帝王的威嚴,維護君主的威信,但是在康熙內心中,卻是無比的傷痛。此時的康熙,就像這撥下外殼的瓜子,褪去了堅強的外表,放下了自己的地位和功績,以一個孫兒、以一個弟弟的身份坐在他的兩位親人面前,看著瓜子仁,想著自己,思考著真實的自己,也是在懷念他的這兩位至親之人。

    “仁”同“人”,瓜子褪下了外部包裹,只有一顆瓜子仁,而康熙也是一樣,此時的他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孤家寡人。

    此時的康熙作為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的靈位前,心中必然感到的是無比的沒落,在他面前的是兩位他最為信任的人,也是能夠讓他把心掏出來的人,而兩人的同時離世,讓康熙最為難過和傷心的是,自己心裡話不知道該向誰去說,此時的康熙才真的體會到什麼叫做孤家寡人。

    自己的兒子,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為了皇位已經把矛盾擺在了明面,兒子間正在上演著兄弟鬩牆的一幕;後宮中,妃子們為了爭寵,不禁用到了各種手段,關係網路錯綜複雜,儼然是另外一個朝堂;而在朝臣之中,明珠和索額圖,兩位既是肱股之臣,又是外戚,兩大集團黨爭不斷,甚至還出現了索額圖的密謀弒君事件。

    面對這身邊這些零零總總,即便是自己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可是周圍沒有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沒有一個可以值得交心的人。就如同這瓜子一樣,褪去了外部的包裹,就像少了朝臣與後宮的包圍,康熙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孤家寡人,而他把瓜子殼剝掉,把瓜子仁留下,就是在用這種方式,向孝莊太后,向蘇麻喇姑訴說心中的苦悶,也在感慨此時此刻自己內心的煎熬與無奈。

    “仁”,就是“仁心”的“仁”,也是“人心”的“人”,經歷了半生殺戮的康熙,此時此刻是在感悟“仁”的真諦。

    康熙的前半生,幾乎都是在殺戮中渡過的。即位初年,徹底剿滅了南明殘餘,實現了法理上的江山一統,親政之後,又歷經了平三藩、收臺灣、徵蒙古的戰爭,一生中打敗了自己的所有對手,同時也帶來了的是無盡的殺戮。

    徹底平定噶爾丹,收復準格爾蒙古,卻因為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的去世讓自己高興不起來,一方面是對於親人離世的悲痛,另一方面也是對於自己半生殺戮的反省,對於自己過往的得失總結。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兩人一生信佛,講求的是佛家的大慈悲心,同樣的,治理國家、統御百官也不能僅僅依靠武力,也需要用“仁德”來治理,有了“仁心”才能換取“人心”。所以,後來康熙對於兩個爭得你死我活的兒子胤禵和胤礽,沒有處死,都只是圈禁了起來;對於明珠和索額圖也都留下了性命,這都是因為康熙從這時起,領悟了“仁”的真諦。

    而康熙也因為他的“仁德治國”之道,後人對其的諡號也為“仁”,而康熙嗑瓜子卻不吃,留下瓜子仁的劇情,也是為了襯托康熙“仁”的諡號。

  • 2 # 貓眼觀史

    中國有句古話叫“哀莫大於心死”,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就是如此,雖是電視劇,但確實非常經典,其實在康熙嗑瓜子之前是有一段情節的,就是康熙在得知刺客裡面有自己的臣子葛禮後,本就有些失望,從明叔的表演看的出來,康熙眉頭緊鎖,只是輕聲說了句“起駕回京”。

    當時康熙想著自己回到京城還有自己敬愛的孝莊祖母以及蘇麻喇姑,然而看見的卻是兩個人去世的雙重打擊,這二人是他自從登基以來的支柱,這對康熙的打擊是巨大的。

    此時的康熙只要求一人守靈,已經心痛到極致,沒有任何情緒可以表達自己心中的哀傷,於是乾脆什麼都不說,只是嗑一下瓜子,看一下二人的靈牌,再慢慢將瓜子仁剝下放進小盤子裡面。

    淒涼的靈堂,屋內的靈幡被夜晚的風兒輕吹,搖擺著,康熙則孤身坐於靈階下,看著曾經教導自己的皇祖母、瞭解自己的蘇麻喇姑,以往的種種經歷全部浮現在眼前,康熙的眼眶有些溼潤,但是他又抬起頭睜大眼睛看著靈位,此時此刻的康熙已經麻木。(當然這是透過劇情以及明叔演技推斷出來的)

    康熙每次嗑一顆瓜子,心就會痛一次,揪心的痛,很多人問康熙此時此刻為什麼卻只嗑瓜子不吃瓜子仁?

    這讓我想起了兒時看的另一部電視劇,劇名已不知,但是裡面也是一位母親在等自己的兒子回來,在屋內嗑瓜子,留下瓜子仁給兒子吃。

    因此我猜測這很有可能是康熙小時候愛吃瓜子,孝莊祖母或者是蘇麻喇姑經常給他剝瓜子,算是他記憶中的最為留戀的一部分,現在二人離世,自己才想起從未剝過瓜子給她們吃,算是盡孝道吧。

    其實還有一層寓意,康熙不吃瓜子仁,應該是想突出自己的“仁政”,去掉堅硬的外殼,留下瓜子仁,想想自己這一生,也算是雙手沾滿了鮮血,強硬過,如今天下安定,祖母又時常告誡自己要做一位明君,愛民如子。

    以上都只是根據劇情以及明叔的表演去分析他內心的想法,實際上羽評郡主認為,嗑瓜子不吃瓜子仁,我最佩服的還是導演或者編劇,嗑瓜子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逍遙自在的代名詞,只有在心情愉悅或者有閒情的人才會嗑瓜子吃。

    倘若康熙坐在那裡邊嗑瓜子邊吃,觀眾看了之後應該沒有多大的情感流出,不會被帶入劇中,相信很多觀眾在看到這一幕時應該是非常傷心的,但是如果康熙將瓜子仁吃掉,劇中效果的代入感應該會下降很多。

  • 3 # 炒米視角

    在《康熙王朝》中,孝莊和蘇麻喇姑相繼離世,而康熙卻因為身處親征準噶爾的途中,未及見到最後一面,這成了康熙的終身遺憾。

    因此還朝以後,康熙為孝莊和蘇麻喇姑守陵的時候,一屁股坐在靈位前,嗑起了瓜子。嗑瓜子的意思是解決問題,給下一代鋪路;而吃瓜子仁則是下一代的福利了。

    今天說點靠譜的,其實守靈這段戲,破綻很多,且與史實不符的地方很多,因此改編充滿了戲劇邏輯。

    蘇麻喇姑和孝莊不是同時離世,孝莊實際上死得更早,中間差著17年呢;

    她們的牌位由於身份地位的緣故是不可能放在一起的,但是由於孝莊一直停靈未葬,蘇麻喇姑死後,康熙要求將其靈柩與孝莊置於一處;

    孝莊死的時候,康熙是守在身邊的;而蘇麻喇姑死的時候,正值康熙的第五次南巡,因而未見上最後一面,康熙按嬪禮為蘇麻喇姑辦理喪事,並讓胤裪為其守孝。

    之所以講上面劇情與歷史不符的這一段,不是為了挑刺。而是要引出這段戲為什麼要演嗑瓜子。

    康熙在靈前嗑瓜子這段戲,實際上是陳道明個人表演風格的延續。陳道明喜歡在人物面對重大心理活動的時候,嘴事一定不能閒著的,一定透過諸如磕瓜子、吃東西來表現內心的波濤洶湧,但外表處變不驚的狀態。這個在《楚漢傳奇》裡如出一轍。這種表現可謂非常到位。

    此類個人風格的表演技巧,大量出現在兩劇之中。如《楚漢傳奇》裡,最後劉邦垂垂老矣,牽著劉肥的兒子;而《康熙王朝》中,康熙牽著魏東亭的孫子。這就是希望透過人生的兩個不同的階段,形成強烈的對比,而展現出主角對生命的眷戀。

    那麼康熙此刻有什麼巨大的內心活動呢?嗑瓜子的意義是什麼呢?

    康熙在歷經萬千辛萬苦、各種爾虞我詐之後,終於達到了人生功業的巔峰的時候。兩個視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卻突然永遠的離自己而去。

    這內心的痛苦,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按道理,此刻康熙應該守在靈前不停的去回憶往事,然後不斷地內心傾訴。此刻的康熙,已然是“孤家寡人”,康熙在不斷的磨礪中已經失去了“愛的表達方式”。所以此刻,透過不停的嗑瓜子,更可以表現出康熙的內心,這也就是特級演員和普通演員的區別。

    嗑瓜子而不是吃瓜子,此間所表達的含義天差地別。

    如果邊嗑邊吃,那就不是演技了,那就是耍流氓了。嗑瓜子,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嘴巴閒著;吃瓜子,性質就完全變了,成為了一件愉快的事情。這和演員所表達的情緒就完全背離了。

    所以康熙從小最重要的兩個“他人”,就是孝莊和蘇麻喇姑。和她們在自己吃瓜子就不用擔心嗑瓜子殼。而如今斯人已去,現在再也無法感受到吃瓜子的樂趣。

    而年少的康熙之所以能夠感受到吃瓜子的樂趣。是因為有兩個人替他嗑掉瓜子堅硬的外殼,替他承擔了嗑瓜子殼的那份痛苦。

    實際上這就寓意著,正是孝莊和蘇麻喇姑在替康熙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鋪好了順利取得勝利果實的路。這是朱元璋遞給朱標那根長滿荊棘的棍子的變種。

    而康熙此刻在這嗑瓜子,是因為康熙明白上一代人為下一代人嗑瓜子;但如今這個嗑瓜子的重任,已經交到了自己的手上。

    而偌大的江山,康熙要為自己下一代磕好瓜子,留好瓜子仁。但是下一代的胤礽和胤禔之間勢同水火,已經傷透了自己的心。而康熙面臨的問題,與孝莊那一代人完全不一樣。

    孝莊面臨的是嗑瓜子的問題,而不用去考慮瓜子給誰吃;而康熙面臨的問題是,瓜子自己已經完全都嗑好了,開創了偌大的一個江山,堆起一堆的瓜子仁,問題是誰有資格是吃著瓜子仁?

    這個煩惱是康熙真正無處傾訴的地方。因為孝莊也非常瞭解康熙,所以死前一直擔心自己死後,康熙可能要廢掉胤礽。因此才留有遺旨給容妃,讓她阻止康熙廢胤礽。但是偌大的江山交給胤礽這樣人,康熙不放心啊。

    所以,對於康熙而言,難題不是嗑瓜子,那是瓜子仁由誰來吃?

  • 4 # 達摩說

    很好理解啊,在逝者的靈位前擺上吃食,這叫上供。換言之,就是想讓逝者去享用,這是活著的人的一種美好的心理寄託。

    而康熙為孝莊和蘇麻喇姑守靈,還給她們嗑瓜子,這說明康熙對二人有著深厚的情感。

    在《康熙王朝》中,孝莊太皇太后是康熙的祖母。康熙幼年得天花,險些死去,是孝莊太后晝夜噓寒問暖,他才撿回一條性命。後來父皇順治出家,將江山社稷扔給了康熙。康熙身處內有鰲拜專權,外有三藩作亂的局勢中,又是孝莊太后力挽狂瀾,扭轉局勢,內肅權臣,外定大局,不僅保住了康熙的皇位,還保住了風雨飄搖中的大清帝國。可以說,孝莊太后與康熙感情極其深厚,比對自己的父母感情還要深厚得多。

    蘇麻喇姑是康熙自小的玩伴,不僅用自己家鄉的草藥救了康熙的命,還一直陪伴著康熙。雖說二人最終沒有在一起,康熙後來也是三宮六院,妻妾成群,但說到底蘇麻其實才是最懂康熙最理解康熙的女人。

    作為一位帝王,康熙真正視之如親人般信任的人不多,國丈索額圖篡逆,重臣明珠結黨,兩個兒子為了皇位不惜要了對方的命。能夠給他親人般溫暖的人,只有孝莊和蘇麻了。但現在她們已溘然長逝,棄他而去,而且連她們最後一面他都沒有見到,這讓他抱恨終身。

    最是無情帝王家,康熙失去了自己最親的兩個親人,從此之後可謂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為她們嗑瓜子,說到底康熙嗑的不是瓜子,而是寂寞,是孤獨。從此以後,他再也找不到可以說心裡話的人,只能守在二人靈前,幻想她們還活著,他坐在她們身邊,給她們嗑瓜子,三個人開開心心地說說話,聊聊天。

    平凡人的美好生活不過如此,但在天子看來就是奢望。

  • 5 # 棗兒影視觀

    我是棗兒我來回答。

    康熙在親征葛爾丹期間,孝莊太后和蘇麻拉姑相繼去世,兩個至親之人到死未能見到最後一面,成為了康熙終身遺憾。班師回朝後康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給未孝莊和蘇麻拉姑守靈。他坐在靈位前嗑起了瓜子,但是瓜子仁卻沒有吃,這是有什麼寓意嗎?

    嗑好的瓜子,他為什麼沒有吃呢?

    如果孝莊太后的扶持和鼓勵,就沒有當時的康熙,康熙的強大,孝莊太后有抹不去的功勞。孝莊太后和康熙祖孫之間的感情一般人是體會不到的。蘇麻拉姑一個救了康熙的女人,從小陪伴康熙長大,雖說蘇麻拉姑對康熙沒有男女之情,但康熙卻對其有愛慕之意。

    康熙也是人同樣有感情,一生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相繼離世對康熙打擊有多大,普通人是體會不到的。康熙在兩個人靈前嗑瓜子,嗑好的瓜子仁是給他們吃的,一輩子都是她們在照顧自己。

    他是在回憶自己的一生,一個完整的瓜子就代表的大清朝和自己,一路走來自己的親人和大臣一個個相繼背叛和離世就像磕掉的瓜子皮,獨獨剩下了光禿禿的瓜子仁和孤獨的自己。作為皇帝的他實在是太寂寞了,最後連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了。他既然是皇帝,就擺脫不了寂寞的命。

  • 6 # 探索歷史奇聞

    每個人都會有深夜獨白的時候,哪怕貴為皇帝也不例外,當時的感受唯有康熙自己懂,本身康熙是凱旋迴宮,結果回宮迎接的卻是兩具冷冰冰棺材,那種無法言表的難受誰都不懂。

    為何在守靈前獨嗑瓜子作出一副深思憂慮狀?

    其一,劇中的康熙在每次大事前都有一小段劇情衍生,每次這種衍生都讓人覺得這位皇帝深謀遠慮,哪怕內心波濤洶湧,表面都是處變不驚,這是描寫一代明君的人設手法。

    其二,孝莊皇后和蘇麻喇姑是死在康熙征戰葛爾丹的大事上,導致連康熙都沒來得及見最後一面,康熙這一生能交心說話的人很少,孝莊是一個,蘇麻喇姑是一個,然而這兩人一走,毫不誇張的說,英雄已到遲暮階段,朕已老。

    年少時的康熙是在孝莊皇后和蘇麻喇姑關心中長大,守靈前的這幅深思狀不外乎在回首往昔,康熙雖是八歲登基,但是一個八歲孩童能懂什麼,他能有當今,都是孝莊一手搓成的,沒有孝莊的支援,換個掌權人還不是玩一樣,或者說,被迫換也跟玩一樣。

    孝莊皇后這一生歷經兩朝,為皇室掌權,最為正確的就是選擇了康熙,而康熙長大後也不負孝莊這後半生的照顧,在感情裡,這位隔代親,比父母還親。

    在觀蘇麻喇姑,蘇麻喇姑是以侍女的身份陪伴在康熙身邊的,但是另一個身份卻似“姐姐”,更甚“女人”,康熙比蘇麻喇姑小,從小都是她照顧康熙的生活,作為貼身侍女,康熙從小將其看待姐姐,長大後更是喜歡這位侍女,還曾想讓蘇麻喇姑做德妃。

    但這位女子知道,侍女就是侍女,如若真想飛上枝頭變鳳凰,首先孝莊皇后這就難堪,這位“姐姐”來康熙身邊之時,孝莊就已經為她架了人設,這一生只能是侍女。

    這也是為什麼康熙以皇帝身份都安排不了蘇麻喇姑,興許安排後,就是兩難局面,原本和諧的三人組,可能成為反目成仇,不是蘇麻喇姑成就德妃與孝莊對立,就是失敗終生不得再見康熙。

    在這個選擇題上,蘇麻喇姑是聰明的,不然嫣有後面的邊伺候孝莊,還能相伴康熙,封建時期的身份讓命運都輕薄,至死,這位寫給康熙的情書才證明了一點,她是喜歡康熙的。

    所以,康熙面對人生最重要的兩個女人離世,唯有獨自沉默回首往日那點點滴滴,這些往昔不會講,別人也不會懂,何況連講的人都沒,有講的人,只是對方敢聽?

    劇中實際與正史有很多對不上,其中很多事件填寫不全,各位看官自行腦補,淺談於此。

  • 7 # sky輕描淡寫

    康熙在歷經萬千辛萬苦、各種爾虞我詐之後,終於達到了人生巔峰的時候,兩個視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卻突然永遠的離自己而去。孝莊太后去世時,康熙是有守靈的。而蘇麻喇姑去世時,康熙不在宮中。

    這內心的痛苦,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此刻的康熙,已然是孤家寡人,康熙在不斷的磨礪中已經失去了愛的表達方式。所以此刻,透過不停的嗑瓜子,更可以表現出康熙的內心。

    而康熙為何只是嗑了瓜子並沒有吃瓜子仁,這是一個很巧妙的表達手段。康熙這一路走來經歷了親人和大臣的相繼去世以及背叛,自己就像是一個被扒了皮的瓜子仁,無依無靠了。

    他親征勝利歸來後,無人在和他分享這種喜悅,並且因為自己殺了葛爾丹後,自己的女兒藍齊格格也開始怨恨自己,這種感受讓他意識到自己手中的瓜子就是自己的親人和大臣,剝的要扔掉的是自己的親人和大臣,留下的是自己的孤獨和寂寞。

    而這段畫面蘊含的意義也是康熙自己太寂寞了,想找這兩個疼愛自己和關心自己的人聊聊天,讓自己的心不再那麼寂寞且冰冷。而對於作為皇帝的他,寂寞是他不想走卻又不得不走的路,畢竟高處不勝寒。

    還有瓜子是嗑給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吃的,因為生前他倆都喜歡吃瓜子。

  • 8 # 小聰歷史客棧

    《康熙王朝》中,有一段說的是,康熙攻打噶爾丹回來後得知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去世,讓所有人退下,獨自一個人在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的靈前嗑了瓜子,卻沒有吃,以前一直不知這是為何,等現在年齡增長,才慢慢懂得裡面的深意。

    康熙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成功戰勝噶爾丹,這是他人生功業的巔峰時期,可是他出徵回來後,蘇麻喇姑和孝莊太后卻已經離世,沒有人和他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這兩位他生命中無比重要的人永遠離他而去了。

    康熙在靈前嗑瓜子,而不是吃瓜子,他留下了瓜子仁,是因為他想到了自己年少時期在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面前他從來不用擔心嗑瓜子殼,因為在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面前吃瓜子的時候,兩個人早已經給他磕掉了那堅硬的外殼,把好的瓜子仁留給自己。

    同時也意味著在康熙的人生道路上,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承擔了中需要的角色,幫康熙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也是他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孝莊太后和蘇麻喇姑替康熙承擔了嗑瓜堅硬的外殼,也替他承擔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痛苦。

    同時兩人也是康熙人生中最好的聆聽者,兩人各自用自己的智慧給康熙排憂解難,陪著康熙成長的每一個歷程。

    此刻的康熙是孤獨寂寞的,自己最親的人一個個離開自己,自己成為了孤家寡人,從今以後,自己還要繼續走下去,因此與其說康熙嗑的是瓜子,不如說他嗑的是孤獨和寂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眼中的巖韻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