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東晏子

    又到十月初一,傳統的秋祭,上墳有什麼規矩?

    謝邀。秋祭之俗在中國相沿已久,是人們慎終追遠、緬懷祖先的優良傳統。民間祭祀先祖活動,一般一年四次,春節和七月十五是家祭,主要在家中上供。而清明節的春祭和農曆十月初一的秋祭,都要上墳拜土,屬於野外祭。

    秋祭和春祭的活動內容和禮數基本一致:上墳後墳前擺放祭口,插上三爐香。要給先人墳墓壓紙錢、填土,除去墳邊雜草和枯樹,然後燃燒紙錢,鳴放鞭炮,叩頭禮畢。

    需要注意的是,清明節壓紙錢是壓單張燒紙,因為天氣轉暖,謂之給先人換夏衣。十月初一壓紙是壓多層的。俗話說交了冬十月節,反了風就是雪。因為天氣轉涼,謂之給先人換棉衣,所以這一天也叫寒衣節。

    再一個規矩是,如果父母只有一人去世,掃墓時不能填土,只能壓紙。因為填土會使墳墓增高,說是墳中的先人會踩著墳頭望伴,這一條一定要切記。

    民間秋祭上墳還有兩種情況要提前上墳。一是上新墳,即未燒三年的墳墓要上新墳,新墳一般提前幾天上,上墳的規矩一樣。上新墳還有一個規矩,即如果只有一個老人去世,一定要選擇農曆的單數日子上墳。如果兩個老人都去世,則選擇雙數日子上墳。二是女性上墳,過去也是提前上。現在這一條不講究了,女性上墳一般也在十月初一這天和男性一起上墳。

    總之,上墳是一項嚴肅的事情,各種禮數又不繁多,還是遵從民俗,依禮而行才好。

  • 2 # 一品小十六

    明天就是十月初一,陰曆十月初一,是我們這裡給已故親人上墳的日子。初一早晨,兒子孫子們不管有沒有事情,都會撇下所有的事去給祖宗上墳。在我們這裡的農村,通常情況下,閨女都是提前去上墳,而且上墳也有講究,分單數日子和偶數日子。如果父母兩人尚有一人還健在,那就只能選擇單數日子去上墳,如果是父母都不在了,就要偶數日子去上墳。

    閨女上墳還要看是新墳還是舊墳,新墳只要進了九月門就可以去,最好是早一些,舊墳就不太講究早晚,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上墳帶的祭品,如水果或點心之類的,切記要擺放三個,不能是兩個或四個,因為只有單數才是祭拜去世的人。這個意思就跟家裡來了客人,絕不可以做三個菜,有異曲同工之意。

    十月初一這天,家裡有兒子孫子的,都會早早的去上墳。沒有兒子的怎麼辦?如果有侄子的,侄子要幫忙在墳頭壓紙,沒有侄子的,同門戶的遠房叔伯兄弟或侄子,也要上香壓紙。不僅僅是為了故人,也是為自己祈福。

    其實因為上墳引起的火災實在令人痛心,所以本人一點兒不贊成上墳燒紙這樣的陋習,我們這裡早就提倡文明祭祀,不管清明還是十月初一,上墳一律一束鮮花,代表自己的心意就好。

  • 3 # 建行漸遠

    又到十月初一,傳統的秋祭上墳有什麼規矩?

    明天又是農曆的十月初一了,這一天是我們膠東農村上墳拜土的祭祀之日。與傳統的清明節一樣,這天,人們都會帶上貢品、香燭、紙錢等,到祖先的墳前焚香燃紙。當然,這天還要帶上鐮刀、鐵鍁,將祖墳整修一下。

    一般來說,清明節過後,經過這半年多的時間的風吹雨淋,加上田鼠等的破壞,有的墳墓之上野草叢生,雨水的沖刷和鼠、蛇之類的破壞,有的墳墓上都留有坑洞。這時候,要現將墳墓上的野草,用鐮刀割淨,就像是人剃頭一樣。隨後用鐵鍁剷土,為墳墓添土。

    修葺一新的墳墓便會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時候,要在墳頭壓上燒紙。然後將貢品擺放在墳前,瓜果、糕點、酒水之類的,當然還有一碗熱騰騰的水餃。祭品的擺放也有講究,一般來說,碗裡的餃子是3個或者5個、7個,一般5個居多。別的祭品也是單數,燃上香燭後,將一些祭祀的紙錢等在墳前焚燒。隨後,將擺祭的那些供品,一併投入火中。據老人們說,擺在那裡先人們是收不到的,必須投入火中才可以。

    將帶來的酒水,在墳前的火堆處祭奠後,燃放鞭炮,然後依次向祖墳磕頭祭拜。

    一般來說,子孫十月一祭拜都是當日。如果當天有事情,也可以選擇提前上墳。我們這邊出嫁的閨女如果回家給父母上墳也都是提前上,不過都是選擇單頭的日子。

    記得那時候上墳,都是隨父親、堂兄等一起,打小就看著大人們如何做,記在了心裡。後來,父親走了,上墳的時候我帶著兒子、侄子一起。農村就是這樣,一代代地延續著上墳拜土這一祭奠先人的習俗。

    慎終追遠、緬懷祖先是中華民眾的優良傳統,每年的清明節、十月一到墳前整理一下風雨侵蝕的墳墓,緬懷親人是一種千百年來的習俗,不過,變化的是如今人們不燃燒紙品等物了,有的換成了鮮花祭祀,可謂是一大進步吧。

  • 4 # AR鮮花

    小時候奶奶在世,燒棉衣不讓我們做孫女動手。她和我媽疊,那會燒寒衣都是買了燒紙自己在家做,用帶籽的棉花做面衣。家家都是在門口燒,晚上村子裡一股燒棉花籽的香味。燒的時候還要地上畫個圈,怕別人來搶。奶奶經常叮嚀,給圈外還要燒一些,說是那些無兒無女的孤魂也要送點棉衣。至於為什麼不讓我們動,奶奶說我們不是孫子,是別人家的人

  • 5 # 農人解說

    明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十月初一,秋天祭祀活動,緬懷先人,是一件莊嚴肅穆的事,秋祭據說本來是自周代起流傳的祈福消災的傳統,後經不斷的演變,至今成了祭祀先祖的上墳習俗,原本主要在潮汕一代流行,如今多地都有了這樣的習俗。

    秋祭和清明的春祭一樣,大部分禮節和規矩相差不大,但也略有區別,像有的地方春祭在墳頭壓單張紙錢,意天氣轉暖,謂之給先人換夏衣,而秋季壓紙錢要以多張單數,謂之冬天冷了添衣保暖,也是有名的寒衣節。各地習俗不一樣,禮節規矩也自然不一樣,下面農村這些講究,僅供參考。

    一、莊嚴的態度

    現在的年輕人,祭祀活動成了“踏青活動”,成了野外運動,所到之處,總想留下自己不一樣的一面,而祭祀活動難免遇上一些陌生的墳墓,此時要保持一種恭敬之心,勿用腳去碰墓碑之類,要有嚴肅莊重的態度,周邊的墓碑前面不要過於隨意。

    二、墓地整理

    上墳第一件事通常就是修墳,清明後到十一,墳墓多半雜草叢生,此時要清除雜草,特別是農村一些帶“苦”字寓意不好的樹,像咱們廣西老家墳上常見的“苦涼樹”(方言),一定要清除乾淨,適當的給墳墓添一些土,在咱們那,墳要是越長越高,寓意子孫後代繁榮昌盛。

    三、掃墓之人,不走回頭路

    對於掃墓的人穿著打扮也是有要求的,女的忌諱大紅袍子祭祀,體弱多病以及孕婦也是不可以參加祭祀活動的,祭祀活動結束後,不可以原路返回,謂之不走回頭路。

    四、祭祀

    整理好墳墓,墳前放三個杯子,倒上1/3的酒,然後一塊豬頭肉,三五個豆腐圓子,上三炷香,上香前要磕頭行祭拜之禮,默唸祈福之語,上完香後,放上鞭炮,謂之告知祖先。

    農村秋祭還有很多講究,但今天,除了上墳的規矩和禮節,野外更應該注意安全,祭祀的規矩,只要誠心,祖先也不會怪罪下來。

  • 6 # 泥糖小丫

    看到這個問題,我才想起來為什麼這幾天老是夢見母親和奶奶,原來已經冬至了。我們老家有冬至理墳的習慣,清明上香,冬至添土,以此緬懷已世的親人。

    我們老家冬至理墳一般在冬至前後幾天,家族大的,都是統一辦事。譬如說我們楊姓家族,都是輪流著辦。

    辦事無非就是幾家人湊在一起吃吃喝喝,然後到墳上除草,上香,端土。我們楊家家族很大,整個村子除了有一家姓湯,一家姓莫,其餘的都姓楊。冬至理墳,首先由操辦事情的人家看好日子,然後提前通知,哪一天去,在外面工作的會不會回來,這樣才好統計有多少人吃飯,要買多少酒菜,擺幾張桌子。

    前年冬至回去理墳,主要是去我爺爺奶奶的墳上,我家墳地有兩個地方,關係很複雜,暫且不說。

    我們哈尼族上墳,公雞不能少,而且要拿到墳上殺,然後祭拜山神樹。供品還有各種糕點糖果水酒,燒的紙錢衣物等等。

    德高望眾的族長祭拜了山神後,才可以動土。一般女的割墳上的草,男的壘土,砍樹,清排水溝。

    動土除草還有講究,都是先從輩分大的來,而我們負責擺貢品,燒紙錢。侍一切完畢後,還要到墳上磕頭祭拜。

    全部都弄好後,回家之前在身後放一封鞭炮,意思是不要讓死去的人跟著我們回家。

    吃飯前還有講究,待一切吃食弄好後,把在山上殺的公雞煮熟放盤裡,弄幾種酒菜,端到墳山上祭拜後,方才可以開吃。

    冬至上墳一方面是緬懷先人祖先,一方面是加深族人,親戚兄弟姐妹之間的團結和感情。

    熱熱鬧鬧的在一起吃個飯,算是對祖先的奠念,也是對傳統民俗的一種承揚。冬至理墳,各個民族的習俗不同,我們這裡居住的有彝族,漢族。所以有的民族就沒有在冬至上墳的習慣。

  • 7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又到十月初一,傳統的秋祭,上墳有什麼規矩?

    人們一年之中,主要有兩個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節和陰曆的十月一日的寒衣節。據民間的說法,寒衣節是放鬼的日子,也就是人到了冬天,地裡沒活了,就放他們出來,供奉在家裡。到了來年的清明節,春暖花開,地裡又開始忙了,就把他們收回去,開始下地幹活。

    那麼,十月一上墳,有什麼規矩呢?

    一是要穿素衣,表示莊嚴肅穆。不要穿紅掛綠,顯得輕浮,不夠嚴肅。

    二是兒子上墳要勞鐵鍁等,如墳墓有坍塌,就把它填起來,如果沒有變化,則要鏟三鍁土,將墳修繕一下。出嫁的姑娘則不用帶工具,只燒紙即可。

    三是十月一燒紙時,必須燒一身紙衣服。因為就要進入冬天了,老人們也需要禦寒,要給他們增加衣服。

    四是舊墳頭可以在十月一之前去燒紙,而新墳則要晚一些,最好在十月一當天燒。因為新鬼比較活躍,放出來早了,容易闖禍。

    五是新墳不宜燒的紙錢過多,因為年輕,易養成大手大腳的毛病,敗壞家風。

    六是燒紙時要跪下,用棍子在墳前劃一半圓,口朝先人的地方,然後畫一十字,再開始燒紙。

    七是燒紙後要等火全部燒完再離開,防止發生火災。

    八是工作在外邊,不能回家的朋友,要找一個交通發達的十字路口,劃圓留一小口,中間劃十字,然後寫上收紙人的地址和姓名,防止被人錯拿。

  • 8 # 疙瘩姜

    《十月一寒衣節》

    馬上到了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燒些紙錢,買些過冬的東西。

    要說送寒衣,最偉大的人物當數孟姜女,感天動地。

    那年月,古人征戰幾人回?哪個都曾經有血有肉有靈魂,個個都讓後代家人牽腸掛肚。

    既便親人不在人世間了,那音容笑貌依舊會時不時的跳入後代至親的人腦空間。時不時的把從前的活動量子資訊連結人腦小窗,不表示一下確實心不安呀。

    哪怕沒有墳瑩,十字路口,燒化些紙錢唸叨唸叨,悲悲切切哭上兩聲,心就安了。心安人安,人安家安。

    別告訴我除迷信解放思想,把社會搞的無信仰無鬼神,不相信善惡輪迴報應。

    不怕因果報應,那才是當今社會最大的悲哀。

    話說這燒紙線,燒紙衣,還真催生了一個裱糊行業,一兩千年經久不衰,從紙錢紙轎,紙馬紙牛,紙人轎伕,張三李四。發展到紙樓別墅,家用電器,億萬鈔票,金山銀山。想象力實在豐富。

    又想象天堂地府,虧心難耐,爬山涉水,去千叩萬拜各路大神,三鮮五鮮,雞魚肉蛋。

    一擲千金去養活一群讓鬼神蒙羞的斂財和尚與道人

    竟然有的忘了活著的父母,活著的爺爺奶奶。

    忘卻了家中老人才是上天賜給自己應該尊重敬養的神。

    忘卻了插草為香,堆土為爐一樣可以牽託哀思,緬懷親人。

    知道到底為啥燒紙錢燒紙衣嗎?真正秘底我幫你解開。

    東漢時期中國率先發明瞭造紙,造紙剩下的下腳料,渣質無法處理,當柴火燒太可惜。也無法去學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所以廢物利用,造火紙,打紙錢,敬先祖,敬逝親,寄哀思。也喻意子孫不斷,香火不斷。

    荒郊野外,秋乾地燥,防火才重要,紙線能埋就埋,能不燒就不燒,

    十月一,寒衣節,少買些莫名其妙的祭品,多買些吃的穿的孝敬孝敬還在人世間的老人,多陪陪至親,才是人道。

    《寒衣節》

    天堂地府若輪迴,

    世上人間何來罪?

    孝心願隨寒衣寄,

    紙箔化作哀思淚。

    莫提人間悽苦狀,

    惹得離人心又碎!

  • 9 # 悠然見東山

    已經聽到鞭炮的聲音了,今天就是農民最重視的傳統秋祭上墳日子之一,對是之一。

    農村有句老話今天拿出來說再合適不過了:外甥墳頭指一指,孫子墳頭一刀紙。是的,孫子今天是應該回來給爺爺上墳的。這要擱在以前,今天這日子,子孫再忙都要回家上墳。

    但現在,很多人遠在他鄉,求學也好,工作也罷,回來並不現實,所以年歲大了的、在城市居住的農村老人,往往會給自己老家的兄弟一點錢,讓他們上墳這一天順帶幫自己在祖墳上壓刀紙。

    那麼一開頭我所說的秋祭是一年中上墳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難道還有之二嗎?是!有之二!清明節的春祭,也是祭拜祖墳的重要日子。

    秋祭上墳有上新墳之說,就是家中有逝去的親人不足三年,必須要提前給他們上墳。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假如去世的親人是一個人,要挑選農曆單數日子上墳,如果是夫妻同穴,那就得挑雙日子上墳。

    到了十月月一這一天,無論新墳還是舊墳,子孫後代們,家裡的男人們都是要去上墳的。

    如果此時到農村大街上看看,這個點應該就能夠看到男人們三三兩兩,扛著鐵鍬,拿著裝祭品的籃子,還有燒紙往山上走了。

    十月月一,就是今天,上墳的男人們會去祖先的墳頭壓紙,培土,擺祭品,磕頭。

    悠然老家這裡已經不提倡擺祭品了,有關部門會在村子各個路口派發鮮花,準備上墳的人走到路口可以領鮮花,給祖先墳前擺放鮮花。

    一年裡,農村是有兩個大日子祭拜祖先的,清明節和今天,十月月一,是對去世親人的遙寄思念。

  • 10 # 駿景農業

    在中國流傳幾千年的傳統風俗之中,上墳祭祖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民間也有很多有關上墳祭祖的節日,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咱們農村常說的“三大鬼節”,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與十月一的送寒衣節。而今天就是農曆十月初一,咱們來看看送寒衣節上墳祭祖有什麼規矩!

    十月初一送寒衣節

    所謂“送寒衣節”,那自然是節如其名,農曆十月初一是進入冬季的第一天,當還是世上的人們添衣禦寒的時候,便想到了逝者是否寒冷,也需要加衣保暖。所以“送寒衣節”目的就是為逝者送去禦寒之物。

    在十月一當天,人們祭奠逝者,除了上墳燒紙、焚香之外,還要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為逝者送寒衣。

    當然所謂的“送寒衣”並不是人們將禦寒的衣服直接燒掉,而是使用五色紙代替。有些農村地區講究五色紙裡包裹一些棉花,燒掉之後由逝者自行縫製禦寒衣物。也有些地區是將五色紙摺疊成為各種衣物、被褥樣式,以便讓逝者直接使用。

    當然,和平時的祭祖一樣,這些五色紙也要燃燒殆盡,一旦有一點沒有燒乾淨,就代表陽間的紙沒有變成陰間的衣物,逝者仍是無法使用。所以十月初一送寒衣的時候,一定要特別認真細緻。

    駿景——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大窗戶玻璃貼膜品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