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平沙趣說歷史
事實上,北齊、北周和南朝同處的南北朝後期,同樣被稱作三國,但為了跟三百多年前大名鼎鼎的三國時期區分,又稱後三國時代。
三國時期大家是最清楚不過了,一部《三國演義》及其衍生品,成功地將漢末三國營造成最知名的歷史時期之一。
後三國時期與三國隔了三百多你,這之間可謂多事,先是魏蜀吳三國歸晉,但僅僅十餘年後西晉就陷入到八王之亂。16年的混戰內亂搞垮西晉,自漢末就開始內遷的胡人紛紛暴起,中原陷入五胡亂華、割據紛爭的狀態。
北方世族衣冠南渡建立了東晉,各少數民族和一些漢族則建立眾多政權,比較大的被稱作十六國。十六國中前秦曾短暫統一北方,敗於東晉後分裂,直到北魏統一北方,百餘年的北方亂世才結束。
過了一百多年,北魏挺不住了,農民起義四起,地方軍閥爾朱榮靠著鎮壓六鎮起義逐漸得勢,趁著朝廷內亂,殺入洛陽,掌握大權。
按常理來說,接下來就是爾朱榮奪位稱帝,取而代之了,但是沒有,手握重權的爾朱榮,竟然被北魏孝莊帝一個傀儡皇帝殺了!
雖然爾朱榮的堂侄爾朱兆給他報了仇,但爾朱兆鎮不住場子,被爾朱榮的小弟高歡,高歡和爾朱榮的另一個小弟宇文泰分別擁立一個皇帝,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
再說南方,雖然皇權跟世家一直在爭鬥,世族就是一個個勢力,但是割據政權並不多,劉裕篡晉開始南朝後,宋、齊、梁除了過渡時期戰事頻繁,其他時期還算安定。
北魏分裂之時,南朝正是梁朝,還曾一度趁北魏內亂攻下洛陽,但後續力量跟不上,功敗垂成。
東魏、西魏和南朝梁,就是開啟後三國時代的三個政權,其中,前兩個是傀儡政權,其掌權家族高氏和宇文氏分別建立北齊和北周取而代之,南朝梁則因為侯景之亂,在平亂之時大全旁落,被大將陳霸先取代,北齊、北周和南朝陳,是後三國時代2.0版本。
後三國時代的結束程序跟三國時代驚人相似,都是先三變二(曹魏滅蜀漢、北周滅北齊),然後勝者被取代(晉代曹魏、隋代北周),接著新王朝一統、快速滅亡(西晉與隋朝),所不同的是,西晉又開啟了一個更為混亂的朝代,隋朝則開始了一個全新的輝煌。
-
3 # 福垊
一、南朝宋齊梁陳,不是一國而是四代,而北朝雖然分裂但國號也在變化。前三國魏漢(蜀)吳,國號不變,相互獨立,就是三國。而且最早期是北魏和宋以及夏等對峙,繼而僅僅是宋魏以及齊魏對峙,然後是梁和東魏、西魏對峙。我們不能用齊周陳來概括整個南北朝,那樣是極其錯誤的。
二、其實用齊周陳形容南北朝後期也是不貼切,因為還有一個西梁(後梁),這可是四國哦。一直持續到公元587年才被隋文帝所滅。南北朝最晚期的國家則是隋梁陳,故而用齊周陳三國來形容南北朝是萬萬不行的。
南北朝各國國祚:
北魏(386年2月15日週二—— 535年2月17日週六)
東魏(534年10月23日週一——550年5月30日週一)
西魏(535年2月18日週日——557年1月15日週一)
北齊(550年5月31日週二——577年4月3日週六)
北周(557年1月16日週二——581年2月19日週三)
宋國(420年6月27日週日——479年5月6日週日)
齊國(479年5月7日週一——502年4月22日週一)
梁國(502年4月23日週二——557年11月6日週二)
西梁(555—587年)
陳國(557年11月7日週三——589年2月20日週日)
基於第一、第二條原因,南北朝只能叫南北朝才恰如其分,若稱呼中三國甚至後三國是極其錯誤的。
-
4 # 泊圖泊途
長話短說。
“八王之亂”後,各個勢力都想分一杯羹,胡族在西晉內鬥中趁勢獲得器重並崛起,率先發難的是匈奴劉淵,羯族石勒緊隨其後,北方大地陷入混戰,西晉少年夭折。各民族紛紛爭奪地盤。
西晉滅亡後,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實際上是多於十六),另一階段統稱為南北朝階段。加上三國的話,則魏晉是一個大時期,南北朝是另一個大時期,晉包括東西晉,南北朝則包含了北魏以及分裂之後的東魏、西魏與北周、北齊和逐個取代的宋齊梁陳。這樣說個人推測是為了便於分類,避免研究過細造成時間段太分裂而產生研究的錙銖必較(魏蜀吳三國時期還有個遼東公孫家)。
北齊比起統一北方的北魏時間相對短暫,28年而亡,而西魏和東魏名義上都是魏,還是表面上以拓跋(元)鮮卑為代表。
南朝整體為宋齊梁陳四代,並非籠統的“南”一國。
-
5 # 歷史哨聲
先來看南北朝的定義。
南北朝是相對來說的。南北朝出現的時間並不是同時的:
1、公元420年劉裕滅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了南朝,直到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存在約169年;
2、公元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中國北方,開始了北朝,直到581年楊堅建立隋朝滅北周,存在約142年。
從這裡可以看出,南朝比北朝早開始19年,晚存在8年,即南朝比北朝多27年的時間。
從表面上看,無論是南朝,還是北朝,都是動亂不斷,但各有不同:
南朝是繼承西晉、東晉制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世家門閥制度。南朝的動亂就是漢人庶族和士族之間的門閥隔閡問題,而最終也是士族門閥的消失。
北朝是繼承五胡十六國,或者說是繼承曹魏,對於南下的胡人來收,世家門閥大多數都跑去南朝了,因此這對於他們來說,不是問題。北朝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是否漢化?漢化多深的問題。
北魏孝文帝大舉而徹底的漢化錯失,是導致北魏六鎮等中下層鮮卑貴族不滿漢化政策而起兵,最後導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和西魏,或者北齊和北周,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漢化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問題。
東魏或北齊,是以北魏六鎮起事官兵為基礎,因此東魏或北齊是反漢化,提倡重回胡化。東魏高澄用世家漢人勢力對付鮮卑功臣,就是東魏想要轉向漢化的一個跡象。但由於高澄被刺殺,而由漢化傾向沒有那麼高的高洋即位,繼續保障了重歸胡化的價值導向。
西魏或北周,基本上都是不滿以高歡為代表的提倡胡化的鮮卑中下層但得益於北魏孝文帝漢化的鮮卑貴族多。北周的宇文泰就是一個鮮卑貴族世家。西魏或北周,是堅持鮮卑價值觀,但以漢化治理,相比北魏孝文帝的徹底漢化,更講究的是胡漢兩種文化和價值觀的平衡。
到了這裡,你就會發現,所謂的南北朝,其實就是中國歷史的兩條不同主線:南朝主線是門閥,北朝主線是漢化。
南朝的宋、齊、梁、陳,不管如何變動,門閥之爭始終是核心;
北朝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看起來就是不同的政權,其實就是北魏政權內漢化派和胡化派的鬥爭而最後各自建國,從來都沒有打破雙方的主題。
現在來看出曹魏時期的三國。曹魏時期的三國主題只有一個——重新恢復東漢時的天下一統。但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北齊、南朝梁,當時誰都沒有一統天下的理想或者志願。北周滅北齊,更多恢復北魏狀態的目的,還沒有想要消滅南朝的想法。
另外一個時,三國時期,什麼聯吳抗曹之類的合縱連橫也是非常多而且有趣的話題,但在北周、北齊、南朝梁時期,從來沒有一個政權提出和第二個政權聯盟以對付第三個政權的事情,從來都是要麼單打獨鬥,要麼一打二,要麼趁火打劫、非聯盟的二打一。北周和北齊是價值觀問題,北周或北齊和南朝梁更是正統的大是大非問題,不存在彼此妥協的空間和利益基礎。
-
6 # 達摩說
其實這段時期也叫三國,只不過名氣沒有我們常說的三國那麼大,所以也被稱為後三國。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逃長安並被宇文泰誅殺,另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文帝。而權臣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帝,是為東魏孝靜帝,並定都鄴城。與此同時,南方正處在梁朝,自此南北形成了三足鼎立時代。不久高氏篡位,東魏變北齊;宇文氏篡位,西魏變北周;南方的陳霸先又取代了梁朝,建立陳朝,後三國時代繼續。直到577年,北周滅北齊,形成南北兩國的對峙,後三國時代才宣告結束。
那麼,為什麼後三國時代鮮為人知,而後漢三國時代卻人人皆知呢?
首先,應該歸功於《三國演義》等通俗文學的影響,這個無需解釋;
第二,後漢三國時期名君名相名將輩出,經典戰例頻頻出現,三國之間的政治外交,合縱連橫,十分精彩。更重要的是,三方都有統一之志,魏國致力向西、向南蠶食,一統天下,而西南的蜀漢和東南的吳國則致力聯合抗魏,蜀漢更是素以北伐為國策。而後三國時代,更多情況下仍是南北分野,北方兩國互相攻殺,南方一國獨立發展,就像兩條平行線。
所以,這段時期更多被稱為南北朝,而不是三國時代。但確實又是三足鼎立,所以才勉強被冠以後三國時代。
-
7 # 星火辰
一個歷史現象的命名,應該看其主要情態、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隻看表面現象,無疑把北周、北齊、梁(陳)三國鼎立劃入南北朝更恰如其分,既符合實情,也更便於人們研究和學習。
一、魏、蜀、吳三國和周、齊、梁(陳)三國的來歷大不相同
魏、蜀、吳三國分裂的根源,都來自於東漢王朝崩潰後的亂局,三國的始祖曹操、孫堅、劉備三人年齡十分接近,且實際有重要交集。而北周、北齊、梁(陳)的來歷卻大不相同,北周、北齊都來自於北魏崩潰後的亂局,而南梁朝在那個時候其實早已經建立了,是對東晉以來江東漢人豪族勢力的繼承,陳朝更是興起於江南侯景之亂後的亂局,其階級結構和梁朝都大不相同,遑論北周、北齊。
總體來說,魏蜀吳是東漢崩潰後的一枝三花,而北周、北齊是北魏崩潰後的一枝二花,南梁、南陳卻是江南另生的一枝。
二、魏、蜀、吳三國的主要矛盾衝突和周、齊、梁(陳)也大不相同
說起來,魏蜀吳三國的矛盾衝突就是魏蜀吳三國之間、三個勢力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曹、劉、孫三家糾葛了幾十年,互相都有攻戰,直到司馬家混一三國。
北周、北齊、梁(陳)之間卻大不相同。南梁朝蕭衍自認為是華夏正統,空有想法,卻沒有收復中原的實力,他對北方的用兵不過是隔靴搔癢似的試探性進攻而已,並非真有心與北方爭奪天下,後來陳宣帝對北的用兵更是幻夢一場。南朝的主要思想,和東晉以來一樣,不過是維護其在南方的統治罷了,而非非要和北方一決雌雄。而北周、北齊,說起來同源於北魏崩潰中的邊塞破落軍人勢力,其開國之君宇文泰、高歡又都曾在爾朱榮手下混跡過,北周和北齊對北方的爭奪,才是當時北朝的主要矛盾,北周、北齊在混一北方前,也並沒有非要吞併南朝之心。到楊堅篡周建立隋朝後,因為北周當時已經混一了北方,這才讓南北統一成為了當時的政治主題。
三、從歷史沿革來看,北朝是一個體系,南朝是一個體系,強拆成三國反倒不利於研究學習
北朝,說起來根源於西晉滅亡後北方五胡混戰的亂局,直到拓跋珪建立北魏,他孫子太武帝拓跋燾時期完全統一北方,北朝正式形成。
北朝先是一百多年的北魏,各地起義以及六鎮兵變後,分裂為由高歡掌控的東魏、宇文泰掌控的西魏,然後東魏成為了高家的北齊,西魏成為了宇文家的北周,後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被隋朝所篡。
南朝,根源於西晉滅亡後佔據江南的司馬家殘餘的勢力,是為東晉。東晉末年,大將劉裕以軍功起家,篡晉建立劉宋,南朝正式開始,正與北方正在興起的北魏同時。
南朝,經歷了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四個朝代,直到南陳後來被隋朝所滅。
由此可見,北朝、南朝之間雖然彼此有很多交戰,但是總體來看,根本是兩個系統。
四、與魏、蜀、吳三國不同,北周、北齊和梁(陳)之間,文化制度上有重大差異
魏蜀吳其實都繼承了東漢,彼此有些小的差異,但文化制度上基本上是相通的。而北周、北齊和梁(陳)卻是大不相同,自從西晉崩潰後,中國北方因為五胡亂華,就越發胡化嚴重,而在江南建立的東晉倒是基本上將中原的文化制度繼承了下來。於是,到了南北朝末期的北周、北齊、梁(陳)時代,北周、北齊依舊盛行著胡族文化,實行著胡漢分治的制度,而梁(陳)顯然與北方是大不相同的。
五、其實,看看一些具體的故事,也可以知道北周、北齊、梁(陳)時的南北朝,南北大不相同
北方北魏分裂後,北周的開創者宇文泰和北齊的開創者高歡,他們堪稱並世雙雄,彼此大戰了四次,各有勝負,而此時南梁的蕭衍呢,卻忙著搞他的華夏正統,忙著崇佛,偶爾派個兵假裝北伐一下,也是不上心的,對亂成一鍋粥的北方也絲毫沒什麼收復的辦法,不過在南方苟安而已。
後來,高歡死了,他手下的大將侯景因為和高歡繼承人高澄的矛盾,投降了南梁,居然發現南梁一路上武備鬆弛,簡直是塊肥肉。於是,侯景發動了叛亂,這麼一個在北方無法容身的叛將,拿下蕭梁居然不費吹灰之力,在武力上,那時的南朝幾乎和北朝不在一個量級。後來,陳朝興起,南方的統治更加衰落,若非北周和北齊在北方對峙,暫時無暇過江來管南方的事兒,很難說南朝是個什麼樣子。
這些,就是南北的差異,和魏蜀吳三國已經是大不相同。
-
8 # 折緣
中國第一禽獸王朝北齊只存在了28年,從公元550-577年,十分短暫。而在北齊存在的這段時間裡,它的西面是北周,在公元557年以前它的南面是南朝梁、557年之後是南朝陳,就這個形勢,你告訴我們三國鼎立是怎麼個“鼎立”法?
好歹它活著的短暫的28年裡,中原大地上先後出現過四個政權,而這個四個政權都不是很長壽,鼎立局面起碼也要是三個相對穩定的政權共存吧。
南北朝的定義,主要是指公元 420-589這段時間。公元420年,南方的東晉被劉裕建立的劉宋所取代,自此南方先後出現了齊、梁、陳三個政權。而北方本來是統一的北魏政權,在534年分裂成東西魏,之後東魏被北齊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從曹丕篡漢開始,到西晉代魏一共60年的時間,而實際上在此之前,就已經形成了三個相對穩定的政權,並沒有像南北朝這麼亂,169年間,先後出現了9個政權,9個政權怎麼說也不能講是三國鼎立了吧。
南北朝的劃分,更多是源於文化上的差異。當時的南北文化之間是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北方在五胡十六國的黑暗時期結束後,鮮卑北魏政權實現了北方的一統,隨著統治階級的需要,開始推行漢化,但是漢化的過程中,造成了鮮卑舊貴族與北方士族之間的劇烈衝突,從而導致了北魏的動亂最終走向分裂。
北方的文化,是漢人文化與彪悍的胡人文化相適應的過程,到了北周滅掉北齊之後,鮮卑軍事貴族與北方士族相結合,形成了軍事士族集團這樣的政治勢力。這種軍事為先的文化基因,深刻影響了此後建立隋唐兩個歷史時期。
而南方的文化在繼承中原文化的情形下,不斷朝著文藝的方向發展,從東晉開始,就湧現出了一大批書法家、文學家、士族文化在這段時間裡蓬勃發展,隋唐初期的那些著名文化人,比如初唐四大書法家中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都是南朝人,可見當時南方的文化領域是多麼發達,與之北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杜牧的那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就十分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南方的文化傾向。整個南朝時期,齊、梁的建立者是文化門閥世家蘭陵蕭氏,而蕭氏是當時南方的四大世家之一,繼王、謝之後的文化家族,也是文藝人士輩出,李世民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九的宋國公蕭瑀,初唐有名的大儒,其出身就是蘭陵蕭氏。
總而言之,當時的南朝的文化,已經有點北宋的味道了,這也是為什麼最終不是南朝統一中原,而是軍事貴族當家的北朝實現了統一。
是故,從文化上講,將這一分裂時期稱之為南北朝時沒有任何問題。至於三國鼎立,這一時期沒有哪一個政權,真能稱得上“鼎立”的存在,大多都是短命政權,最長不過60多年就走向滅亡。
而北齊王朝,從高歡的兒子高洋廢東魏傀儡皇帝孝靜帝后,他們家就沒出過一個正常人,不是殺人狂,就是神經病,這個政權奇蹟般的存在了28年,也是不容易。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得有些孤陋寡聞了,實際上,從北魏分裂成東西魏開始,南北朝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後三國時代。
前三國時代,指的自然就是魏蜀吳三國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三足鼎立(220年)後三百年,中國再次開始了三足鼎立。只不過和魏蜀吳三國是從統一的東漢王朝分裂開不同,後三國時代是從南北對峙的格局轉變的。
三國一統之後十年,西晉爆發八王之亂,緊接著就是五胡亂華,隨後北方陷入群雄割據的狀態,從五胡十六國到前秦一統北方,隨後再次分裂,直到北魏統一北方,北方才進入一百多年的基本和平狀態,直到六鎮起義後,再次陷入東西分裂。
而南方則是基本保持統一的狀態,只不過是政權過渡得相當血腥。從東晉到劉宋再到南齊和梁,每次過渡政權都要大規模殺人。而到了北魏分裂為東西魏的時候,南梁皇帝蕭衍派出了一代名將陳慶之發動北伐,攻陷北魏首都洛陽(後來由於敵我力量過於懸殊被迫後撤)。
而在宇文泰和高歡各自擁立一個皇帝,分別在鄴城和長安宣佈自己為大魏正統的時候,他們也就和南方的梁正式開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這就是南北朝後期的後三國時代。
而在南梁被陳取代的時候,差不多與此同時,北方的西魏和東魏也分別被宇文家和高家取代,北周和北齊分別建立了起來。最後的結果是,宇文家的北周滅了北齊,自己又被楊家取代,最後幹掉了在南方苟活的陳,天下重歸一統。甚至就連楊家的短命結局,都和司馬家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