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談歷史

    說起李鴻章逛圓明園受處罰這件事,還得從他第二次出國回來說起。在遊歷了俄、德、比利時、法、英、美各國後,李鴻章於1896年10月3日歸來,還是在大沽口登陸。這是李鴻章第二次出國,沒有揹負令人沮喪的條約,自然神清氣爽。

    以73歲高齡出國訪遊,水土能服,身體無恙,真是“喜得生還”。在國外奔波輾轉190天,終於重踏故土,不禁有“子瞻還朝如夢中之慨”。在給舊日幕僚吳汝輪的信中,李鴻章心緒之激動複雜可見一斑,我們可以從這封信中推測一下李鴻章當時的心情:

    他心裡有得意,得意在各國所受優待與媒體關注。也有感慨,感慨國外能上下一心、積富為強,而為中國所無。進而憂慮,憂慮中國,政雜言多、生財無方。一句“每於縱觀之際,時增內顧之憂”,道盡了一個“見過世面”的晚清大臣的生逢末世之哀。雖身處異國7個月,李鴻章對此間大事並不隔膜。甲午戰後掀起各種改革的討論,其中就有關於人才培養的問題。

    9月21日,禮部尚書孫家葡於上奏提議設立京師大學堂,“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感於“數百年積重之勢”,李鴻章對此不但贊成,還認為應該裁併全國的書院而改為學堂,分門分年學習功課,學成就授予官位,並暫停其他的仕進之途,說不定過個二十年能“風氣變而人才出”。行筆至此,或許是對中國的改革前景不抱希望,或許是覺得自己的地位和影響非比從前,筆鋒一轉,嘆道僅僅是空言罷了。

    在天津休息了兩週,10月17日,李鴻章進京覆命。可能是忙於與日本簽訂《通商行船條約》之事,朝廷並沒有理會他。直到21日,李鴻章才獲准請安召對。

    想必是很想把這段日子來的見聞與想法傾吐而出,他強調了各國的強盛與中國的衰弱,認為亟需改革,卻只換來光緒帝一句“與恭親王商辦”的敷衍之語。

    受挫的李鴻章趁機請退,未獲允許。而在翁同龢同一天的日記中,他只記錄了李遞交國書、寶星,並無特別的對話,可見翁同龢這樣的大員對李鴻章口中的改革不以為然。

    三天後,李鴻章奉上愉,命在總理衙門行走。同一天,卻還有另一道意想不到的明發上諭:

    本月十五日,李鴻章擅入圓明園禁地遊覽,殊於體制不合,著交部議處。尋議革職,得旨,加恩改為罰俸一年,不準抵銷。

    原來10月21日,在李鴻章召對的同一天,他順道逛了下圓明園。不想,此時圓明園正在大修,由廢園變為禁地。但僅僅因為這樣,就明發處罰李鴻章,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一向好強的他在別人來訪時,也不禁流露出“悲哀和心酸”的神色。大學士不管部,而去當一名全職的總理衙門大臣,己經感到委屈,又在同一日受到罰俸的“加恩”懲罰,實在是始料不及。

    借用赫德的話,朝廷是在提醒李鴻章,他看似一路風光地歸來,不應有太大的期待,而是“同別人一樣應該‘原地踏步"和‘聽從命令’!”換句話說,這給大家傳達的政治訊號是:李鴻章並不受重用。

  • 2 # 司馬長史

    這裡面水有點深,我先囉嗦一下,講講圓明園。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之後帝王都對其進行擴建,經過150多年的修建,圓明園成為了清朝皇帝的“夏宮”,被稱為“萬園之園”。

    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這群盜賊將圓明園洗劫一空,最後還放火焚燒,這個皇家園林被毀得滿目瘡痍,事後據清廷統計,圓明園僅有二十多座建築倖存。

    同治時期,清廷打算重修圓明園,但是經費不夠,最後作罷。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又圓明園進行了劫掠,一些土匪也加入了這次劫掠中,圓明園被徹底毀滅。

    圓明園遺址

    圓明園徹底被毀,但畢竟曾是皇家園林,清廷在之後還是將其封禁,這個廢墟依然顯得是那麼的莊重。

    李鴻章與圓明園掛上勾,是他自己都不曾想到的。

    1895年甲午戰敗,慈禧太后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趕赴日本議和,經過多次談判,最後雙方簽訂了《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簽訂的訊息傳回國內,舉國譁然,泱泱大國居然屈身於東瀛島國,康有為等人發動公車上書,要求變法圖強,李鴻章也認為這是奇恥大辱,也想著一雪恥辱,所以心裡比較傾向於維新派。

    甲午戰敗,總有人背鍋的,這口鍋最終落到了李鴻章身上,朝廷上下和百姓不可能罵皇上和慈禧太后吧,只能罵全權大臣李鴻章,朝廷為了平息民憤,只好解除了李鴻章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一職,李鴻章對此心裡是不平衡的。

    《馬關條約》

    李鴻章在歐洲訪問了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英國,之後又橫跨大西洋,訪問美國,最後從美國啟程回國,李鴻章乘坐的輪船不直達中國,需要在日本橫濱轉船,自從簽訂《馬關條約》後,李鴻章便發誓不再踏上日本的國土,他不願上岸,之後準備用小船擺渡過去,李鴻章看是日本船,就不肯上船,最後沒有辦法,只好在兩艘輪船之間搭上木板,就這樣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在木板上慢慢地挪到另一艘輪船上。

    李鴻章和俾斯麥

    李鴻章遍訪歐洲各國,更加傾向於變法改革,他與維新人士之間有來往,朝廷召他覆命,李鴻章對於自己在西方的所見所聞都向朝廷傾吐出來,然後又講述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國家亟需改革,要求學習西方法制,這樣國家才能強大。

    但是光緒帝好像對其不太感冒,讓他去和恭親王商討,朝廷授他一個沒有實權的職務,任其為總理衙門上行走,李鴻章對此憤憤不平,他拖了八天才去上任。

    就在他上任這一天,有人檢舉他,稱其私自遊覽圓明園,圓明園雖然是一片廢墟,但是皇威還在,光緒帝下旨嚴責李鴻章:“李鴻章擅入圓明園,殊與體制不合,著交部議處。”吏部給出的結果是將其革職,光緒帝將其改為“罰奉一年,不準抵銷。”李鴻章心裡苦啊。

    李鴻章一家

    對於這件事,從上諭上看就是一件尋常的事,但是結合起來看,李鴻章這件事有可能牽連到帝黨、維新派、清流派、保守派,李鴻章本人比較高傲,不排除有私人恩怨在其中,還有他拖延八天不去上任,肯定朝中早就有人看不慣他了。

    我在其他文章中看到李鴻章為何遊圓明園的原因是李蓮英叫他去的,李蓮英是慈禧太后的人,說明叫李鴻章去遊圓明園是慈禧太后的上諭。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李鴻章這件事又牽扯到了後黨,反正水很深。

    晚清官場的水深啊!連李鴻章這個官場老手都要被淹。

  • 3 # 歷史三日談

    但甲午戰爭之後,尤其是李鴻章親自代表清政府簽訂清日《馬關條約》之後,李鴻章一度政治失意,整個人十分消沉,但是朝廷沒忘了他,反而讓他以考察的身份遊歷歐洲各國,李鴻章當時已經73歲高齡,但他也想出去看看,看看把自己效忠的大清王朝打的體無完膚的歐美諸國到底厲害在哪兒。

    搞了半輩子洋務的李鴻章,自認為整個大清沒有人比他更瞭解西方,但是等他到了西方,還是發現西方整個社會洋溢的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這是暮氣沉沉的清王朝所不具備的,也不可能具備的。

    但是無論如何,清廷把李鴻章派出去了,自然是對李鴻章的出行有所期待的,尤其是在能夠提高畫質廷亂世生存能力和擺脫困局的方式方法上,必然應該格外上心。

    但讓李鴻章失望的是等到他深秋回到國內的時候,等來的並不是慈禧太后的翹首以盼,先是把他晾在京城,宣而不見,等到見了也沒見對李鴻章所見所聞有多大的關心,李鴻章鬱悶啊,73歲高齡遊歷海外,這基本上就是拿命報效清廷了。

    結果卻是李鴻章惜命,可在別人眼裡就是賤命一條,於是他便到已經被燒的不成樣子的廢園――圓明園轉了一圈,可李鴻章是誰啊,只要他不死,在京城走到哪都有把雙眼睛盯著,這事很快就傳到了慈禧太后那兒,慈禧太后看李鴻章情緒不小,便想著讓他冷靜冷靜,直接找了個萬能處罰理由――於禮不和,罰了李鴻章一年的俸祿!

  • 4 # 穿越再現彼岸

    李鴻章逛圓明園的歷史背景

    甲午戰爭後,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這時的李鴻章辛辛苦苦積攢的洋務運動的家底一掃而光,他的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這樣的實權職務被免去,改為軍機大臣,明升暗降了。主要是因為北洋水師基本被團滅了,淮軍的戰鬥力也喪失殆盡,又簽訂了賣國的條約,這樣的結果算是不錯的了。

    1896年,沙俄皇帝加冕,給慈禧太后來了一封信邀請她參加加冕儀式,慈禧怎麼能去吶!想來想去外交方面的事李鴻章熟悉啊,現在有沒有多少實權,派他去吧,順便遊歷一下歐洲列強。李鴻章參加了沙皇的加冕儀式,順道參觀了德、比利時、法、英、美等國家,於1896年10月3日在天津大沽口登陸。

    休息了兩週後,10月17日進京覆命,被晾了三天到21日才得到光緒帝的召見。召見過後,李鴻章順道遊覽了一下圓明園的萬壽山,不想惹下了禍端。

    李鴻章被彈劾經過

    李鴻章回國後,被任命為總理衙門上行走,算是常委級別的人物了。李鴻章不滿意,拖了八天才去上任,在得到諭旨的同時,還得到一個出人意料的恩旨。

    “本月十五日,李鴻章擅入圓明園禁地遊覽,殊於體制不合,著交部議處,尋議革職。得旨,加恩改為罰俸一年,不準抵銷。”

    逛了一下被燒燬的圓明園,差點把官職丟了,罰了一年的年薪,大概39000兩白銀。

    李鴻章為何被罰

    除去甲午戰爭的恥辱外,李鴻章遊歷俄國期間,和俄國簽訂了《中俄密約》。大概是秉承了慈禧太后的旨意,沒有告訴光緒帝,就把東北的好多權益都出讓給沙俄了。光緒帝心頭不舒服,你李鴻章是慈禧太后的人啊,不把我放在眼裡啊。

    在回國等待召見被晾了三天就是明證了,只有李鴻章自己心裡跟明鏡似的。

    李鴻章遊圓明園萬壽山,當時他在幹什麼吶?我們猜測他應該是向慈禧太后彙報後,出來順便遊了萬壽山,這件事光緒的帝黨應該是清楚的。

    就要藉故處罰李鴻章了,按照規定,擅闖禁地是要被免職的。不過李鴻章是慈禧的人,光緒帝的人不能也不敢這麼幹,罰一年的年薪吧,警告一下李鴻章。

  • 5 # 陳哥論史

    李鴻章逛圓明圓時正是出訪歐洲回來之時。

    李因為甲午戰爭失敗 北洋水師 全軍覆沒 為朝廷上下指責,好像過錯都是他一個人的。後來因為簽署馬關條約 更是成了賣國賊。李有口難辯。

    李鴻章後來成大清帝國特命全權大使參與俄皇加冕儀式並訪問歐美,李在國內灰頭土臉,在國外風光一時,各國都隆重接待李鴻章,把他當成總統似的。在德國和俾斯麥會談 參觀克虜伯工廠 在美國多次和總統會談,在紐約觀光,總之各國都把他當成大清帝國一號人物來對待。

    訊息傳回來 大家都沒想到平日裡高高在上的洋人能如此對待李鴻章,大清帝國無第二人能享如此待遇。很多人不爽,光緒也想敲打一下李鴻章 這才小題大作,找個藉口罰俸一年。不久李隨即外放兩廣離開這是非之地。

  • 6 # 秦右史

    慈禧太后雖然是晚清時期實際上的統治者,但是1896年光緒皇帝已經親政,到1898年戊戌變法之前這段時間,光緒皇帝是可以自己做主一些事情的。

    1894年甲午清日戰爭的大敗,李鴻章身處風口浪尖,遭到了帝黨的猛烈彈劾。備受屈辱的李鴻章,奉命簽訂了馬關條約,成為眾矢之的。同時,正好訪問歐洲,可以避開這種情況。一場戰爭的失敗,總要有人負責。雖然朝廷沒有立刻處理李鴻章,但是他內心是清楚的。訪問歸來,從天津大沽口上岸到達京師之後,光緒皇帝故意不召見李鴻章,就是表達了自己的情緒。

    李鴻章無奈,去萬壽園拜見慈禧太后,之後就順道遊覽了一下圓明園,也考慮重修事宜。不久之後,李鴻章就接到了朝廷的訓斥:

    本月十五日,李鴻章擅入圓明園禁地遊覽,殊於體制不合,著交部議處,尋議革職。得旨,加恩改為罰俸一年,不準抵銷。

    實際上,對於李鴻章開始,罰點銀兩是小事,主要是心裡委屈,這只是一個象徵性懲處。不過,李鴻章已經暮年時光,只能盡力做一點事情了。

    帝黨與後黨之爭,是晚清政治的毒瘤,也是無解的難題。朝廷離不開李鴻章,而李鴻章其實心有餘而力不足。李鴻章作為一個裱糊匠,有一定國際視野和行政能力,但是在制度規定下,在朝廷各派之間遊離,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

    現在很多人批判他賣國賊之類的,實際上仍然是無法與歷史和解的態度。換做別人,結果一樣甚至更糟糕。

  • 7 # 秉燭讀春秋

    首先我們先看看李鴻章什麼時間遊逛了圓明園,為什麼李鴻章逛一次圓明園會被光緒帝罰一年的薪水呢?難道老李沒有買門票?哈哈……

    我只能說,李鴻章是錯誤時間遊逛了一個錯誤的景點。其結果是被光緒帝訓斥處罰:

    【本月十五日,李鴻章擅入圓明園禁地遊覽,殊於體制不合,著交部議處,尋議革職。得旨,加恩改為罰俸一年,不準抵消】

    意思是說,本來李鴻章觸犯大清刑律,不該擅自到圓明園禁地遊覽,理應撤職,但皇帝施恩,就罰一年的薪水算了。

    ▲火燒圓明園

    為什麼說李鴻章遊逛了錯誤的景點呢?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燒的圓明園是禁園。李鴻章不懂法嗎?當然不是,李鴻章真的想遊覽一個破敗不堪的景點嗎?其實光緒處理李鴻章另有深意,說到底就是借題發揮敲打李鴻章。

    錯誤的時間是李鴻章走“背字”期間——即1896年9月15日。這個時間點正是老李狼狽不堪之時。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來甲午戰爭失敗後,1895年4月,李鴻章奉慈禧之命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等回國後,民眾群情激奮,紛紛指責辱罵老李是賣國賊,其實老李是給慈禧背的黑鍋。慈禧為了平息華人的憤怒,把老李閒置了起來,讓他回家閉門思過。

    等事態平息下來後,慈禧為了報答李鴻章給自己背黑鍋這事,於是補償他,讓老李出訪歐洲。老李於是在1896年3月28日,從上海坐輪船出國訪問,到9月14日返回了中國,期間半年時間在外國訪問,回國後第四天就發生了“遊覽圓明園”這件事。

    ▲慈禧

    老李不知道這半年中慈禧的“後黨”和光緒的“帝黨”矛盾越來越尖銳。光緒想奪回權利,慈禧堅決不放手。光緒在外華人眼中還是不錯的,洋人最恨慈禧,這樣有康有為等人支援,光緒腰桿越來越硬。

    慈禧對此十分恐慌,有一天,李蓮英出了一個餿主意,他說光緒勢力強大是他家祖墳風水好,李蓮英說光緒父親醇親王奕譞的墳上長了一棵白果樹,王爺頭上有白不是“皇”字嗎?只要砍了他家祖墳上的白果樹,他家風水就斷了。

    慈禧一聽有道理,於是就派人去砍,光緒聽說了這事,勃然大怒去阻止,但是知道是慈禧讓砍的後,又去哀求慈禧不要砍,慈禧當然不理會光緒了,她親自上墳地砍了第一斧子,於是眾人才把白果樹砍倒了。這件事氣的光緒吐了一口老血,但對慈禧又無可奈何。

    恰在這節骨眼上,李鴻章回國了,本來光緒對老李就有意見,老李眼中只有慈禧太后。老李回來後,本來光緒要召見他詢問情況,光緒故意冷落他,三天也不理他。

    ▲李鴻章

    李鴻章可能老糊塗了,沒細想為什麼?第四天就去慈禧府上問安了,這樣以來光緒更加光火了,加上砍白果樹之事,把對慈禧太后的恨遷怒到了李鴻章身上了。對老李恨之入骨。

    老李不明就裡,當天慈禧讓他去圓明園考察一下,慈禧想修葺圓明園。其實慈禧早就想修圓明園了,只不過資金緊張一推再推。換言之,李鴻章是受命遊逛圓明園的。如果不是這樣,李鴻章才沒時間遊逛一個破敗不堪的景點呢。

    光緒正沒地方出氣,他又不敢惹慈禧太后,李鴻章恰好成了出氣筒。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皇帝對他處罰的決定。講真李鴻章是老鼠進風箱,兩頭受氣。他又不便申訴,只好自認倒黴。帝后明爭暗鬥,李鴻章成了犧牲品。

  • 8 # 坐古談今

    有些人故作深沉,說裡面的水很深。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無非權力鬥爭而已。具體怎麼回事兒,回答的人挺多了,我也就不廢話,談談我對這件事兒的看法。

    (1)逛圓明園是怎麼回事兒?別忘了“寇連材被殺”一案:李鴻章復出心態太急躁,出訪前與慈禧圍獵“反李鴻章人士”,出訪後自然被“反李鴻章人士”報復,有因才有果

    對於這件事兒,《清稗類鈔》的說法是:李蓮英讓李鴻章去看看圓明園哪些地方該馬上重修,讓他幫慈禧太后找錢,現在國庫沒錢。

    影視劇中的寇連材

    官方就是說了一下私下進“皇家禁地”,光緒把“革職”懲罰改為“罰俸一年”。

    這裡面自然有“帝后之爭”。光緒看不上李鴻章是有原因的,李鴻章敢於目無皇帝也是有後臺的。

    1896年,李鴻章出訪沙俄離開中國的路上接到親信的電報,說北京菜市口斬殺了太監寇連材。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的親家楊崇伊(這傢伙也是戊戌政變期間慈禧和榮祿間的中間人,也是廢光緒的牽頭人之一)趁機參劾反李鴻章人士,將文廷式徹底罷官。同時,當時的許多反李官員都秘傳,李鴻章出訪前交給慈禧一份“黑名單”。結果剛出去,“黑名單”上名列前茅的文廷式就被“永不敘用”了。

    (2)李鴻章逛圓明園被罰,主要是慈禧藉此機會重新啟用的事兒,被李鴻章的高調兒給弄得眾所周知。一直對李鴻章不感冒的光緒對其進行了一次敲打。

    作為“甲午戰爭”的一線總指揮,清廷只是讓其去職已屬恩典。但在外訪期間,除了個人高調門宣佈“柳暗花明又一村”即將復出(李鴻章為答謝英國的招待,命人代言的答謝詞中專門加入的詩句)外,最主要的外交任務:關稅平等並無進展。

    這也是光緒懶得見他的原因之一。“甲午戰爭”期間,對李鴻章的各種批評雖然有些絕對,甚至謠言,但李鴻章外甥通倭、屬下通倭以及倒賣軍火;李鴻章貽誤戰機;戰爭中對北洋海陸軍發出與光緒相反的命令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麼大的失敗,有良心的人都會氣憤。所以,剛剛過去一年,李鴻章就想被“重新啟用”把慈禧的作用看得也太重要了。因此,有此一打純屬咎由自取。

    此事之後,慈禧又在1898年5月幫他找了個巡視黃河的差事兒。之後任命其代理兩廣總督,如此,李鴻章徹底復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快充好不好?手機快充和慢充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