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風文化小棧

    你好,我是國風!

    對於這種現象也沒有什麼不正常的,畢竟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人能看懂這個世界清晰自己的人生,活的明明白白的人都太少了。

    這個世界應該簡單的多了吧?畢竟不再需要冒著殺頭的危險說話。而且少了封建思想的禁錮!即使這樣,真正聰明的人都很少。何況於面對的是充滿謎題的紅樓夢?

    大多數讀紅樓夢的讀者,都只是看到了紅樓夢的一個表面,被裡面榮華富貴風花雪月的東西所迷惑,沉浸在虛幻既真實的幻覺裡。所以他們評判的紅樓夢也只能停留這幻覺中的水平。只有真正勘破紅塵,漠視這些虛幻的東西。透過雲裡霧裡看到背後的真相的讀者,才能真正看到紅樓夢所表達的東西。與之產生血淚共鳴!真正的看懂紅樓夢。

    但是畢竟現在離著曹雪芹那個時代太久遠了,很多那個時代發生的故事都沒有被記載。所以越來越少有人知道真相。自然曹雪芹把這些事情用隱晦的手法表現在紅樓夢裡。我們就更無從知道他表達了些什麼!所以只能流連於故事的表面了!

    其實單純看紅樓夢這本書(不去深思其要表達的真相),紅樓夢巴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文學鉅作。如果刻意的去尋求真相(當然,這是每一個讀者的自由)似乎也是為自己的思想找麻煩!古人言:難得糊塗!何妨就這麼糊塗著把它當成一部熱鬧變悲劇的家史來讀呢?畢竟咱們又不是那些專門用摳搜真相而討生活的專家!

  • 2 # 智風林

    《紅樓夢》做為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評家蜂起,觀點各異,這也很正常,大抵評論《紅樓夢》,一部分傾向於索引,尋找小說背後的真像,尋找原型,對號入座,一部分主要分析小說的文學價值,對小說中的人物命運進行剖析,並結合現代人生,從而發岀一些人生感悟。由於《紅樓夢》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方方面面都有所體現,又對封建社會進行了全景式的描寫,這就要求評評者須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低蘊,又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所以,對《紅樓夢》的評論是很難的,由於評論者的水平參差不齊,故水平亦有高下之分,不管怎麼樣,只要願意積極參加評論的,都應持歡迎態度!

  • 3 # 步蘭香407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深刻揭示了《紅樓夢》這部文學鉅著的主題。整。部作品貫穿‘了兩條線索。明線是賈寶玉,林黛玉兩人愛情演繹,寫出了賈府榮華富貴,奢侈糜爛,日日笙歌,夜夜宴舞,紙醉金迷的豪華生活。以及人與人之間等級森嚴,且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耍滑使奸的骯髒面孔。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另一條線索是以金陵四大家族(賈,史,王,薛)為暗線。透過四大家族之間權,利交易的描寫刻畫,道出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相互依存關係。作者用四句詩概括“賈不賈,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鐵。”可見金陵四大家族是何等的富貴顯赫。而在朝廷中皆居職,且皆連姻,關係盤根錯節。而作品中的賈雨村就憑藉賈府的關係連連升遷。可見封建社會官場的黑暗,腐敗。做事圓滑,精通事故,通人情,熟悉江湖,善於應對,揭示了封建社會為官之道。

    總之,這部文學鉅著人物繁雜紛紜且各具情態,卻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足見作者文學水平何等豐富深厚啊!故百讀不厭!

    本人學識淺薄,妄談幾句,敬請大師斧正,見諒!‘

  • 4 # 綠約風影

    似乎闡述一下《紅樓夢》就可表明文學檔次不低呀,進了紅學群的人如同進了大觀園,必須要找到一處演義點,深淺整二句,這裡也演義一段。

    賈寶玉靈石化身

    話說賈寶玉口含著石頭來到人間,投生的人家不錯,宿主是大清政體官員,舞文操筆也是在行,殊不知這位新添賈家小子正身是上古靈石化身,靈石前世被騷人墨客揀拾雕鑿為硯,曾幾經轉送,侍從多少文人之旁,伴主人賞豔品茗,聊春話詩。已靈氣若顯。

    有一年,洪秀全佔領南京,硯石主人家來了一幫不熟之客,乃大名頂頂的太平天國女狀元洪宣驕,挨家挨戶動員人丁進男營女營,保衛太平天國,同享共產盛世,說到底就是家產歸天國,人從天國軍。硯石主人很無奈,也無法反抗,秀才遇到兵,有理沒有用,只得跟隊伍走,家中妻女任由聽天國組織發落。唯一帶在身邊的就這硯石,一則出於真愛,一則能寫能畫,說不定在天國那邊也可謀一官半職,果不其然,硯石主人到天國兵營,很快被調到天王府外的傳書閣。負責接收和傳達天王書信,偶爾也有潤筆添注之機,小字寫的不賴,終於有一天硯石主人寫了一份報告的添址被天王發現,評價該字句寫的出神入化,墨色靈動,隨出宮接見,天王發現硯石主人乃以端莊書生,幾句言辭也沒套出什麼高見,就是一個文學愛好者與天國大計一時半載也搭不上邊。隨既就消除歷練重用的初念,卻對那桌上硯石大為專注,硯石主人見狀還算識相,趕忙呈送,呈送晚了也可能要治罪。天王當然欣然接受,做臣民就應當這樣,想君王所想,利君王所利。從此此硯石換了新主,稱得上國硯了,只是秀全同志乃一國之尊,只觀賞不動手,倒是美女每天給摁磨,手捧。在這裡,硯石聽了許多多的人間絕句佳話,賞識了一般人見不到的美媚小姐姐,硯石已喜歡上了這南國宮庭。然而時有風雲,一場剿滅太平天國的大戰掃蕩南京,讓這滿院春色的宮圍變成血淚,眾女主生離死別,硯石感受了從人間花好月圓到滿目蒼夷。在這場浩劫中,硯石被砸成碎塊,靈氣飛出,剛好適碰上了在場的賈師爺,一位給大清軍官作助手的文人,也就是後來賈寶玉的祖爺。

    靈石化氣,凝聚收集,逐漸把硯石的經歷影音整在一塊,結為晶玉,在賈家三代借肉身出世,一個有才華有故事的賈寶玉誕生。

  • 5 # 雲端客tyt

    很多《紅樓夢》書評,感覺就在闡述書裡的內容,幾乎沒有什麼見地,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答得很難,很難!因為我們不是專門研究《紅樓夢》的紅學家,也不是文人學仕,只是一個僅僅對《紅樓夢》感興趣的普通人。問我有什麼見地?如何理解?也實在太為難我了!下面我僅透過自己的粗淺認識試作分析。

    一,《紅樓夢》寫作的歷史背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大致生治在十八世紀的二十年代到到六十年代,從十八世紀四十年代中期開始,直到作者去世。他只活了四十多歲,就死去了,身後十分蕭條,只留下一個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幾束殘稿。《紅樓夢》只寫了八十回,從脂硯齋的批註中卻透露出八十回以後還是有過一些殘稿,卻全部亡佚了。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正處在清王朝由東北入主中原己經百年之後。這一百多年間,曹雪芹短短的一生,農民暴動和少數民族的暴亂事件從未間斷過。《紅樓夢》第一回寫到甄士隱敗家時說:“偏值近年水旱不收,賊盜烽起,官兵剿捕,田莊上又難以安身”。這就透露了當時動亂的社會狀況。當時正是雍乾兩代王朝貴族統治者內部互相傾軋的真實圖景。作為玄燁旳親信,出身於正白旗“包衣”奴才的曹雪芹的家族,就是在這場政爭中敗落下來的。曹雪芹的先世是漢人,但在清王朝入主中原的很久以前,就入了滿洲旗藉。成了皇家的“包衣”,(滿語中如僕的稱呼)。他的先祖以祖父曹寅為中心,連任江南職造,官兒雖不大,卻是專管皇室事務的內務府的官兒。是一個只有皇帝親信才能得到的肥缺。

    二,《紅樓夢》的社會歷史價值

    由於文學藝術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上層建築,所以它對我們認識過去的社會歷史,縣有特殊的意義。雖然不能當它是歷史實事記錄,自傳。《紅樓夢》之所以具有深廣的社會歷史意義,是因為這部小說用典型的藝術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階級鬥爭,揭露了貴族統治階彶和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敗,以及必然滅亡的趨勢。給我們留下真實而完整的形象,豐富的社會歷史的感性知識,可以說,讀一讀《紅樓夢》,我們就能更清楚地瞭解中國的封建社會。

    三,大觀園貴族青年婦女的悲劇

    《紅樓夢》裡描寫大觀園裡眾多婦女的悲劇,表面看似雍容華貴,醉生夢死,情情愛愛。他只所以要寫這部小說,正因為“閨閣中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弄使其泯滅也”。在《紅樓夢》中“男尊女卑”,本來是封建社會很重要的信條,封建統治者把婦女貶到極低的地位,是為他們欺壓和玩弄如女樹立依據。而曹雪芹卻持相反看法,大力讚揚婦女們高於他這個男人的“行止見識”,應當說這正是他的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一個突出表現。他借寶玉之咀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山川曰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賈寶玉的這種憤概和不滿,還導致他在思想和行動上對一系列封建制度的懷疑和否定。因水平有限,僅作以上淺析。

  • 6 # 悠然廬

    紅學大家多的是!想看有深度的,去看這些名人的就是了!因為他們知天文地理人文歷史,他們憂國憂民探天探地。自然見解要在普通人之上。你得先弄清自己想看什麼,找對地兒啊!

    你想看銀杏紅楓,卻非要跑到白樺樹林裡,然後自以為清高的慨嘆:一部紅樓夢養了多少閒人……云云!這不很讓人哭笑不得嗎?白樺林自有白樺林的好處用處喜歡的人群!難道因為某個人不喜歡,就得讓這種樹絕種嗎?笑話!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但要說到“見地”,什麼叫見地?小孩子看完紅樓夢,就覺得黛玉長的漂亮,這也算見地一種啊!鄰居小姑娘,就喜歡紅樓夢裡出遊時的花轎,那款式那顏色那流蘇那顫悠悠的視覺感受……這也算一種見地啊!有什麼不對?老師給了孩子一個大大的優,當做範文在班裡讀呢!

    紅樓夢本就是長於寫實的,既然是“實”,那便透出了世間百態。你感於花紅,他迷於柳綠,你為她撲蝶欣喜,我為她流淚心碎,各說各感在心裡的話。

  • 7 # 元元的天下

    一如紅樓深似海。佛家看來一切都是因果宿緣,一切都為貪痴嗔慾念作惡,道家看來人生如朝露,繁華風流皆一夢,任他留,挽不住,一切都是虛無; 儒家看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前人強終不敵後人強;哲學家看人生,樂極生悲,水滿則盈,水滿則虧;

    政治家看權力,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企業家看職場,智商高還要情商高,大觀園的人事關係堪比商場;痴男怨女看愛情,落花有意總不敵流水無情……各花入各眼好了。

    但真的沒用麼?也不盡然。

    雖說是一本經典名著,《紅樓夢》卻在網上進入最難讀完的十本中文書之一,並且位列前茅。很多年青人不以為然:不就是講了個寶黛釵三角戀的故事麼?對於網文上傳奇驚險,宮鬥劇的步步驚心,實在太老套了,提不起興趣。

    沒讀進去,自然難得其趣。所以這一種掰開揉碎喂初級讀者的文章,一文一個情節故事,或一個一個人物的評價描寫,比起宏篇鉅製反倒更吸引人,算是有啟蒙普及之功吧。

    畢竟文學愛好者起點不一,就算普通的讀者,如呆霸王薛呆子,有權力喜歡神仙妹妹林黛玉,那也不是件壞事啊。

    蔣勳先生的《蔣勳細解紅樓》,娓娓道來細說家常一般,融入個人的體會,基於作家的另一個身份受過嚴格美學訓練的畫家,他以"還原法"品紅樓之美,文學之美,講析世俗人情,如入戲之人生哲思,融入個人的生活經驗,就吸引了許多明星人關注此書。當年林青霞專門飛臺灣,就為聽蔣先生說紅樓,以其滋養靈魂,終成了蔣勳資深粉絲紅謎。

    同樣有人批評他缺少高屋建瓴的思想體系,為賞文而非評文家。這又有什麼不可呢?比如他讀尤氏中秋節回府,透過窗子看賈府爺們的荒唐奢靡的生活,邢大舅拿兩個小么兒出氣等,就聯絡講到臺北的夜場生活,講作者一定有過此類經歷,歡場的辛酸,(同理推論的話,他自己是否也曾涉足其間),雖有主觀臆想,但古今桑滄人事感慨又有何不同?

    相對於另一種型專家,深挖歷史背景,查曹雪芹祖宗八代,與清宮舊案對號入座,以文證史似乎又偏離了文學作品的根本,大多被木心稱為"好事家",雖有笑侃,高深晦澀但似乎也無史學意義,離普通讀者而言,又不太接地氣了。

    俞平伯評《紅樓夢》,沒有新創見、新發現。最早發難有三派:一是主張《紅樓夢》敘康熙朝宰相明珠家事,納蘭成德就是賈寶玉(俞樾等主張);二是謂寶玉係指清世祖(福臨),林黛玉指董鄂妃小宛(王夢阮、沈瓶庵主張);三是認為敘康熙時代政治史,“十二金釵”即指姜宸英、朱彝尊諸人(蔡元培主張)。還有人說,《紅樓夢》演化明亡痛史,是和珅家事,清開國時六王七王家姬事。實在都是無稽之談。都不是評論家,而是好事家。

    而王蒙老師贊其寫盡青春,其他以《紅樓夢》為據考證美食、傢俱、園林、醫藥、服飾、詩詞對聯等偏門不一而論,各得其所。

    竊以為所謂書評,除了專業文學思想技巧外,應努力提高資訊增量,拓展知識面,發散性思維,把此書作看世界的一個放大鏡,或者說切口,才能讀出深意,愈久彌新。否則,照本宣科最後無話可說了。

    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元元作為紅迷看《紅樓夢》,亦是由愛情看到人生,看文學之美,詩詞之妙,看人情世故,不過以己之眼看曹公筆下芸芸芸眾生,流自己的淚罷了……

  • 8 # 獨立寒秋1961

    【一】

    首先,我覺得大家應該明白什麼是書評。其次應該怎樣去寫好書評。如果說,你對書評二字沒有一個準確的理解和恰如其分的定位,那麼你又怎麼能夠寫出引人入勝,膾炙人口的書評呢?

    當然,我們不否認,書評是有一個服務於讀者的基本功能,那就是內容介紹,型別界定,導讀推薦。

    但是,我們今天要評價的這部書,如果你僅僅是從如何服務於讀者的角度上來考慮怎樣去寫好這篇書評?那是遠遠不夠的。

    《紅樓夢》是一部天書。自從問世以來,多少文人墨客,紅學大家各抒己見,各領風騷。可以肯定的說是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把《紅樓夢》裡裡外外,抖摟的完全徹底,乾乾淨淨。難怪有人說我們現在看到的,特別是涉及到《紅樓夢》一書的點評,幾乎是全篇一律,照本宣科。不是簡單的照搬,就是蜻蜓點水。涮鍋水熬白菜,實在是沒有什麼嚼頭。

    要記住,我們所說的書評,它不是一篇人云亦云的複製,也不是簡單的內容簡介。或者讀後感。真正的書評是從探索作者的創作思維和邏輯思維入手、總結、歸納它的學術價值、思想價值。以及它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

    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紅樓夢》一書,是文學作品裡的一部傳奇故事。是充滿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文化史詩。它的字裡行間到處都寫滿了中國式的人情世故。的確是一部難得的社會百科全書。

    也有人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就是作者心血和經歷注入在《紅樓夢》裡的最真實的結晶和寫照。讓我們來看看毛澤東是怎樣評價《紅樓夢》的?

    ……《紅樓夢》它不僅是一部小說,而且可以將其視之為一部歷史書,細細品味清代的民俗風情和社會人情。甚至是可以讓中國為之驕傲的一部著作。

    沒錯如果有一千個人在看《紅樓夢》,那麼就一定會有一千個想法。

    在著名學者,紅學奠基人之一,王國維的眼裡,《紅樓夢》就是一部哲學著作。全書閃爍著華人的靈魂和華人的精神。寄託著近代知識分子救國圖存的堅定信念。這就是點精之筆。典型的借題發揮、借屍還魂的神來之筆。

    【三】

    正如臺灣著名作家《聯合文學》出版社社長,蔣勳在《細說紅樓夢》中寫道:

    《紅樓夢》是傳統文化的結晶,是生長於中國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棵大樹。我們研究的是紅學,但是已經遠遠超過了它自身的範疇。《紅樓夢》是一部集知識、思想、哲學於一體的煌煌鉅著。

    與其說是在研究《紅樓夢》,倒不如說我們以它作為引子,來考究中國社會、中國歷史、中國文藝、中國哲學、中國美學等等,換而言之,也就是研究整個中國的傳統民族文化。這是紅學研究的首要意義之所在。

    由此可見,一篇好的書評,完全可以從作者背景入手,全文上下以一作者創作背景。主題思想。藝術風格為主線。拋磚引玉。引人去深思。叫人學會如何從作品中得到自省自問。

    我個人以為,寫書評,一定要從三個方面著眼;

    其一,可以對作品的思想意義,藝術特色、社會價值進行分析評價。

    其二,可以對作者的創作經驗人品學習。進行總結和評述。

    其三,可以對讀者的閱讀有地放矢的進行指導。

    毫無疑問,一篇好的書評,就在於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最忌諱的是踏陳習故。拾人牙慧。 最簡單的套路就是;只要與作品作家有關的,也包括作品的思想意義,藝術特色,以及社會價值進行命題展開延續。還可以對作者的創作經驗。人品學識奇聞異事著書立說以饗讀者。

    (完)

  • 9 # 蔣新國

    這個問題問的好。事實上有個別《紅樓夢》書評寫作就是走的這條路:依葫蘆畫瓢,大篇幅照搬硬套,人云亦云,沒有半點自己的獨到見地。

    何為書評?我個人理解應該是對一本書,基於自身的獨特感受和解讀。

    《紅樓夢》是一部經典名著,內涵博大精深,可圈可點的地方無窮無盡。完全有發揮自己獨特感悟的空間啊?

    問題是這類寫手不屑於此,或者沒有能力去發現新的切入點。走這種文字式書評路線,格式化寫作,省工又省力,當然樂此不彼。

    我讀過一篇有關晴雯的《紅樓夢》書評,洋洋灑灑五千餘字。分五個大項,十七個小項,單是移植過來的《紅樓夢》原文就有兩千字。幾乎涉及了《紅樓夢》裡所有關於晴雯的章節。而且還八卦了晴雯與寶玉雲雨,賈鏈約會晴雯遭拒等無中生有的所謂“野史”。

    全篇既沒有見解也沒有分析,只是就事論事。不知道文章想要傳遞一種什麼資訊,難道就是照抄一些東西再推測臆造一些八卦,這就成了書評?

    所幸這種書評只是個別現象,大部分《紅樓夢》書評還是寫出了作者的獨到見解,觀點鮮明。有些甚至稱得上經典之作。

    事實上,寫書評也不是件易事。作者要翻閱整理許多資料,其中艱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這麼辛苦的寫作更應該自我把控,把書評當做一種獨立創作去寫,寫出自己的感受,寫出自己的獨特見地。

    這樣才不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不負《紅樓夢》這部偉大著作。

    (以上觀點純屬一家之言,不針對任何人,任何作品。)

  • 10 # 陳永金

    一部紅樓夢,內容就擺在書中,讀過的人大若都知其一二。此書沒怎麼好研究,這是某學者想在此書打開出名的缺口,結果大家都圍上來分一碗湯。

  • 11 # 雲夢依然

    我從不看書評,尤其是評《紅樓夢》的。

    一部作品,一百個人讀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讀者的文化層次不同,生活經歷不同,職業不同,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就會不同。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對同一部作品的理解也會不同,尤其是《紅樓夢》。

    愛情糾葛,精緻美食,詩詞歌賦,神話故事,因果輪迴,美妝搭配.......無論你喜歡那一種,在書中都能找到你想看的內容。

    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看此書感受也不相同,青少年時期看到的感受到的是寶黛愛情,中年時期看到的是職場手段,年老後看到的是養生。

    所以,不要去看書評,尤其是不要看《紅樓夢》的書評,有那功夫還不如自己再讀一遍,慢慢體會與享受曹公給我們描繪的那個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看待號稱“比Wi-Fi快100倍”的L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