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酸辣醬拌飯菌
-
2 # 數碼鹹蛋超人
開始模式還不錯,但是沒完沒了的耍猴還有不注重科研,註定小米接下去的路越來越難走,猴子也有清醒的一天,再說現在生活水平一天天提高,價效比不再是很多人購物的重點,好的體驗更重要
-
3 # 龍族拳師
小米成立公司已經8年了,網際網路模式是小米成功的重中之重!
起初瞭解到小米時已經是2012了。當時隨便一部三星就要五千多千!蘋果一直都是五六千!而當時的酷派,中興等手機配置低而且不便宜,!普遍在三四千吧。
而這些東西,老雷可不是剛看到!他在2010年就發現手機市場的問題所在!智慧機,記憶體小,內建全家桶軟體,非常容易宕機!這個時候MIUI就應時而生了!好傢伙,這一出來,非同凡響!在刷異界穩拿第一!此時,米柚為小米的成功鋪下了最堅固的基石!然後就是低價高配,贏得人心!12年購買一個小米2。我用兩年沒任何問題,甚至宕機次數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
當然,購機不易,且購且且珍惜!
雷軍以網際網路模式售賣手機!在一些人眼裡就是耍猴行為哈,反正我是搶購手機搶夠了(手動笑哭)
不過現在看來,當初並不是因為雷軍耍猴!2012年6月新一輪融資才2億多!老雷不可能把錢都砸在手機上!而且當時的高通並不太樂意出貨給小米,所以老雷是出一批,賣一批!還接受預訂!跟搞期貨一樣!就這樣還真把公司做活了!而且活的很好一直好到15年……
當然,這個時候友商們就不樂意了,什麼水軍啦,反正各種對抗!各種網際網路機型出現!不論喜不喜歡小米,小米都為大家拉低了智慧機的價格!所以友商就更不喜歡小米了!
各大友商聯合擠壓小米的情況下15年小米手機出現銷量下滑!這可不得了哈,在手機市場上,銷量下滑的廠商沒一個能扭轉乾坤的,基本上都死翹翹了,雷軍還在這時候跟董阿姨打了個10億的賭!估計夠嗆!
16年小米弄個小米小店!並一直堅持做感動人心的產品,的確的到了逆轉!
(說一些題外話哈,如果這個時候藍綠廠,稍微把配置再提高一點點!旗艦機能用高通旗艦處理器,價格再稍微貴個一二百,小米估計就沒什麼反擊的機會了!)
到現在,老雷這個會飛的豬,依然再飛!估計還會飛的更高,畢竟馬上就要上市了你看這小臉,多年輕,完全沒有被15年銷量下滑,嚇到腎虛的跡象(手動滑稽)
哈,說一下,在這百花齊放的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真的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養活了華為小米OPPO和vivo這四家中國產手機!不論大家喜歡什麼手機,這玩意都算是個快銷品!購機需謹慎!畢竟手機基本上都是一兩年換一部!量力而行!
買手機時,問問自己看電視多,還是玩遊戲多,是拍照多,還是聽歌多!大概需要多大記憶體!買一個夠用的手機,不要效能過剩的手機!
-
4 # 酒04
首先我非專業人士,但是忠實的米粉。我應該也有一定的發言權,個人覺得,米粉是開始把物美價廉這個主題載入帶電子產品上的第一家,電子產品領域可以說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普通老百姓幾乎80%以上的對手機產品的關注不在技術引數上,而是好不好用,漂不漂亮,要非說些專業的,那也頂多是會不會卡頓,拍照影片出圖是不是夠清晰,還有最基本的通話會不會中斷.....僅此而已,所以物美價廉一時還是打動了很多人。
-
5 # 懂股帝
2018年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傳聞說,小米的估值會在800-1000億美金,而無論估值怎樣,一家成立8年的公司,其成長速度是所有網際網路公司排名第一,所有公司排名第二的(十分好奇,誰是第一呢?),年收入過千億,不得不說已經十分成功。
那麼,為什麼小米成功了呢?
I. 小米之前
在創辦小米之前,雷軍可謂是少年得志。18歲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系,19歲便第一次創業,23歲加入了金山公司,從最基層程式設計師幹起,29歲便當上了金山的總經理。
在雷軍當上金山總經理的時候,金山本身在中國網際網路界的地位就好比今天的騰訊,阿里,而同時,雷軍當上金山總經理的時候,正是1999年年後,也正是馬化騰,馬雲剛剛創立公司的時候。
當然,在雷軍在金山的時候,也曾在1996年遇到過很大的危機,而當時是微軟進入中國,形成的局面是前有微軟,後有盜版。這讓金山十分危險,而雷軍自己也最好天天泡論壇,玩了半年,最後才面對現實。
2000年雷軍創立卓越網,而這是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網站,也一度是全中國最大的電商網站,而卓越網2004年被亞馬遜以7500萬美金收購。
2007年,雷軍帶領金山上市。而就在金山上市二個月後,雷軍便卸任金山董事長。
2007年,雷軍38歲,外界覺得彷彿一切都還是不錯的,但雷軍自己說,其實他並不開心,而他其實也早早的開始了反思。
II. 雷軍的反思
有一次楊瀾採訪雷軍,雷軍這麼說道:
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呢? 是當互利網來的時候呢,大家都覺得我們落伍了,被邊緣化了,被淘汰了。
你看我們88年創立,今天騰訊也好,百度也好,阿里巴巴也好,基本上是1999年前後,比我們晚了10年以上。
可是當你發現,你嚴重落後的時候,你心裡會失衡。
確實,換作任何一個人,當看到一個原本落後自己十年的人或公司,瞬間超過了自己,難免心裡會不平衡。
雷軍其實便開始了反思,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是不夠聰明?還是不夠勤奮?
雷軍如此少年得志的人,說不夠聰明肯定是不對的;而不夠勤奮?雷軍以前可是公認的“勞模”。
雷軍說,他們想了很多,最後發現,最核心的問題是:
我們沒有順勢而為,沒有把事情做到點上。
而雷軍是在2004年想通了這個道理,當雷軍想通這個問題後,雷軍就在想,未來十年的大機會在哪裡?
2005年,雷軍就想明白,移動網際網路是未來。而最開始雷軍自己也不懂移動網際網路,他便做起了天使投資人,投資了年輕人去做移動互利網。
在與這些年輕人的交流中,雷軍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移動網際網路要做好,跟手機終端非常相關。
而碰巧,2007年,喬布斯推出了iPhone,這就讓所有事情都聯絡了起來。
在雷軍卸任金山董事長後,從2007年到2010年一直在做天使投資人,並且也十分成功的投資了YY,UC 瀏覽器等公司,而在2010年,雷軍發了一條微博,總結了他自己的思考:
而2010年4月,小米正式成立了。
III. 小米征途
做小米的最初的緣由是,雷軍18歲的夢想,那就是想做一家世界級的企業。
而在小米創立之初,是充滿了艱辛,這裡與大家分享三個小故事:
當小米要做手機,雷軍自己後來也回憶道,找硬體團隊的時候,被問道最多的兩個問題是: 你認識郭臺銘嗎?再問,你認識中國移動的老大嗎?而當時的雷軍,兩個人都不認識。
關於與夏普的合作,最開始夏普並不相信雷軍,而雷軍為了達成與夏普的合作,在2011年的時候,日本發生了一次大地震,這次大地震造成了日本的核洩漏,而雷軍這個時候又親自過去跟夏普的人談判了。而雷軍去夏普在日本的辦公室的時候,當時就只有雷軍跟夏普的人,也就是說經過日本地震核輻射這事以後,很多手機廠商當時並不願意去日本。而夏普從這件事以後也看出了雷軍的誠意,當時也比較感動,就答應給雷軍供貨了。
IV. 為何成功?
那麼,為什麼小米成功了?
我想,第一,是“順勢而為”的戰略。小米抓住樂移動網際網路的風口,以及未來物聯網的風口。這是戰略層面的成功。
第二, 是“網際網路思維”的思想高度。雷軍提出過“專注,極致,口碑,快”的網際網路七字訣,那麼對於這幾個字的解釋如下:
極致:把自己逼瘋
專注:如何做到極致?需要專注。
口碑:海底撈是典型代表。不需要做廣告,讓消費者口耳相傳,並且有正面感受。
快:以前一個產品3年,而現在是一個星期。這是流程結構的創新。
這是思考方式上的成功。
第三,解決了痛點,提高了效率。當時的痛點是什麼呢?就是手機都很貴,或者是質量差。那能不能做一款“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呢?
雷軍在很多場合,以沃爾瑪,Costo為例。在沃爾瑪創業之前,美國零售的毛利率都是45%左右,而沃爾瑪的來到,使得將毛利降到了22.5%,只有原來的一半,而現在,Costo做得更極致,創辦之初就說最高只能14%的毛利率,而目前算下來毛利率的綜合毛利率才6.5%。而這兩家都是卓越的公司,透過自己的創新,提高了效率,給消費者帶來了實在。
而小米手機,基本上就滿足了這樣的使用者需求,而小米也承諾,硬體的淨利潤不超過5%,而從消費者角度,我們確實看到小米的產品的價格比競爭對手低了不只50%。
這是發現問題的成功。
第四,創新,而這是解決痛點的原因與方法。正如上面沃爾瑪,Costo的成功一樣,他們進行了創新。雷軍在一次演講中,總結了他們的創新:
比如沃爾瑪的創新在於:
創新一,商店不開在市中心。零售業的鐵律叫位置第一,但它只要東西好、便宜,那就開到郊區去。
創新二,它直接用倉庫改建。
創新三,引進大量的IT技術。這一套下來,八十年代初期沃爾瑪就世界第一了。其實背後沒有任何訣竅,如果把它歸納下來就是效率致勝。
比如,Costo的創新在於:
第一,精選商品,只賣4000個SKU。你要知道沃爾瑪至少幾十萬種,Costco精選到什麼程度呢?他的合夥人說,我賣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我自己選的,家裡用過的,我覺得好我才賣。比如說電視就兩種,但是質量和體驗都很好。因為賣的品種少,就跟上游廠商拼命壓單價,加6%直接到最終店面,恨不得比人家批發價還便宜很多。
第二,要有驚喜。就是每10件東西要有一件讓你覺得很驚訝:還有這麼好的東西!這樣大家就全部變成了Costco的Fans。我在現場調查我們公司的海歸,有人說我這一輩子只在Costco買東西,Costco沒有才去別的店。它6.5%的毛利潤本來是不掙錢的,但美國有一個非常好的小費文化,他說大家給小費,也就是會員收入。現在每年它的會員收入是20億美金,因此財報毛利率是11%。
第三,網際網路金融。號召它的使用者用Costco的信用卡,它能分一兩個點,利潤實際主要就來自於會員費和信用卡。
第四,服務員很少。節省人力成本,零售價比批發還要便宜。
那麼,小米的創新在於,其“鐵人三項”的商業模式:
在我看來,小米用“低毛利,高品質”的產品獲取使用者,透過新零售的辦法進一步提高效率,最後透過網際網路服務來賺取合理的利潤。這便是一個小米的生態閉環。
而這就是解決問題的成功。
V. 夢想與賺錢
在我看來,雷軍所做的事情和Costo很像。在一次訪談中,雷軍談到了Costo的創始人以及Costo的模式問題:
Costco這個模式難在什麼地方?因為它不掙錢,所以也融不到錢。在某次金融危機的時候其實已經快關門了,公司賣給一個VC了,今天創始人在公司是沒有任何股權的。但是這個創始人還在公司管理,他的夢想就是做成一個偉大的公司,他根本不在乎公司是不是自己的。他用了15年的時間才讓美華人民相信Costco,因為大家都覺得無奸不商嘛,你肯定蒙我了。進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價錢,只要閉上眼睛買,這是一種“信仰”。
而如今,很多人可能也在質疑小米,從投資的角度能不能賺錢。
首先,Costo是美股的一隻大牛股:
其次,小米有業務賺錢,而就是網際網路服務。這一塊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60%:
最後,我想,世界上真正成功的企業,往往在創業的時候,都有一個有夢想的企業家。就向Costo的那位創始人一樣,雖然公司破產被收購,自己在公司裡沒有股份,而仍然在公司裡管理。那小米的夢想是什麼呢?
在雷軍在小米招股書裡,最打動我的是下面這句話:
我十分憧憬,有一天,小米能夠帶來平等,讓所有人都能輕鬆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這也許就是所有人的所有的嚮往。
-
6 # 社群之家
小米最近要赴港IPO了,網上炒得真是沸沸揚揚~雖然,我不是米粉,但不得不承認,小米在華人心中的位置還是相!當!高!的!何出此言?但凡華人在聊天中透漏一絲想換中國產機的念想,身邊友人幾乎都會強推小米(當然還有華為)。可見小米有多火~
說起小米的商業模式,我記得當年在參加阿里重啟網商大會時,雷布斯本人在臺上是這麼說的:
所謂“鐵人三項”,實則是指硬體+網際網路+新零售。當時小米還對外放出了這張圖,大家可以看一下:
從商業角度來看,本人覺得鐵人三項更像一個公關說辭,但不難看出,這種明顯的有去手機化的意思。但根據小米現在的發展,根本不是按這張圖來運作的。
雷布斯心裡清楚,在小米真實的商業版圖上,手機依然是最核心的業務單元。這一點從公開的招股書的資金用途可看出,大部分錢,不是花在IoT,不是花在移動網際網路,而是花在手機上。
招股書顯示,公司計劃將IPO募集資金作如下分配:
30%——IPO募集資金用於研發及開發智慧手機、電視、膝上型電腦、人工智慧音響等核心產品;
30%——用於全球擴充套件(放在印度等新興市場上);
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鏈;
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就像雷布斯和其他創始人反覆強調的,小米的成功靠的是運氣,這其實不無道理。小米整個商業模式奠基於智慧手機,商業模式的成長也依靠智慧手機的強力支援,而這背後都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那拋開情懷,我是這麼理解小米的商業模式:
小米目前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劃分為如下三類,手機中樞、IoT管道和新零售。
一、硬體1、在智慧手機主賽道,小米未來大量的募集資金將投入到以手機中樞的產品生態中。未來增長邏輯在於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市場紅利,並把更多全球使用者匯入到手機模式下的網際網路服務中。
2、小米心繫網際網路,頻繁向外開拓,可能會讓手機業務在未來創新領域逐漸落後。
二、Iot管道業務1、小米手機的低價策略,核心目的在於換取流量和資本,用來做網際網路業務。2、以家庭生態為代表的IoT小生態,是小米版圖的一個新勢力。目前行業還剛起步,盈利有限,但短期一兩年,這方面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三、新零售業務1、新零售和手機本身沒有強關聯。它只是小米藉著小米商城,抓住了新零售的發展時機。新零售業務,體現了小米網際網路基因的創新特性。
2、除了手機和IoT管道硬體,剩餘大部分硬體都只有零售價值,各行各業,各自為戰。硬體產品應該更關注價值和體驗。好了,我有我的見解,你有你的看法。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回覆列表
雷軍做對了兩件事:
1是充分利用了網際網路。 2是踩準了風口。
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不僅僅是他的期貨模式和電商銷售模式。還有他投資了一系列的媒體和自媒體,比如雷鋒網這樣的科技媒體,zealer這樣的評測工作室,還有安兔兔跑分軟體都對小米的營銷形成了助力。再加上雷軍本人就是自帶流量的網紅。
踩準風口並不僅僅是挑上智慧手機普及的節點。這個節點怎麼把握,其實看的是整個智慧手機產業鏈是否成熟。這個產業鏈其實是蘋果三星諾基亞火腿腸這些外資和臺資廠商建立起來的。
產業鏈有了,還全在國內,作業系統是開源的。電子商務的支付問題配送問題也已經解決了。
然後,國外品牌價格太高,山寨手機質量又太差,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質量好價格適中的手機根本就沒人賣。
什麼是痛點?這就是痛點啊。
古人說順勢而為。 雷軍看到了大勢,消費者對平價手機有需求,而產業鏈的成熟勢必拉低手機成本,這個事小米不做還會有其他人來做。 他也有抓住這個大勢的本事。
所以他捋起袖子就創業了。 傻子才不幹呢!
至於他的模式,老實說從一開始我就不認為他的模式有什麼新意。
網路銷售也不是他首創的。
粉絲經濟黃章比他玩的早。
快速迭代開發模式每個網際網路公司都在用。
其實以網際網路公司的角度看,雷軍的模式仍然沒跳出,引流(媒體炒作,自己站臺,粉絲助攻),圈使用者(小米賬號),流量變現(小米手機電視路由器,生態鏈產品,小米網際網路服務還有廣告)三板斧。
和樂視不同的是,小米的三板斧是正向迴圈,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米使用者增多,小米掌握的流量和使用者資料也更多,小米的盈利前景也更好。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流量就是生命,資料就是財富。
BAT的歷史告訴我們,即使現在你還不知道怎麼利用資料賺錢,將來它們還是可以找到辦法換成銀子。 這是網際網路行業的特點。
不信看看BAT,還有現在大火的滴滴美團,莫不如此。 雷軍正是深諳此道且是個中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