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20626945846

    中國唐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繼承和發展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謝�I等的山水詩。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韋應物、柳宗元等。他們的作品較多地反映了閒適澹泊的思想情緒,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體和五言律絕的形式。他們在發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寫雄奇壯闊的景物,又能細緻入微地刻畫自然事物的動態;在自然景物的觀察上別有會心,能夠巧妙地 捕捉適於表現其生活情趣的種種形象,構成獨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後的山水詩向前推進了一步。其中以王維成就為高,他是詩人,又是畫家,能以畫理通之於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於李杜之外,別立一宗,對後世影響很大。第二章  盛唐詩歌  第一節 盛唐山水田園詩歌 序論  • 一、盛唐山水田園詩派  盛唐以描寫山水田園內容為主的詩派,藝術成就極高,是盛唐詩歌繁榮的代表之一。代表人物為孟浩然、王維、儲光羲、裴迪、常建等。  中國古代山水田園詩派  陶謝、王孟、韋柳  • 二、山水田園詩派繁榮的原因  • (1) 從初唐到盛唐近百年來社會基本安定,經濟繁榮,為文人提供了漫遊山水和隱居田園的物質條件。(2) 佛、道的興盛和知識分子漫遊隱逸的風氣是文人描寫山水田園的直接原因。(3) 文學自身發展的結果  舉例 田園詩的繁榮發展  • 1、唐代別業的普及  別業的普及與唐代官吏的優厚待遇  郊館田園追求山林田園的自然之趣  • 2、官吏與文人士子們的大量隱居  官吏的亦官亦隱 大隱 提供優裕條件  • 仕隱兼顧與京官加別業  • 文人在等候選調或薦舉期間的暫時閒居  隱居地的選擇  • 中進士前多在家鄉隱居,亦官亦隱則在人所附近  • 暫時閒居則多在出過著名隱士的風光優美之地  • 江南 越中、廬山、襄陽等  • 北方 終南山、嵩山(亦官亦隱)  • 陸渾山、淇上、汝穎等 (一般士子)  • 3、隱居方式對隱居詩創作的影響  • (1)別業建築普及到下層士人,或近田家,或築於上水名勝之地,故多有山水田園之美,田園詩與山水詩方可彼此滲透,在盛唐匯為大宗。  • (2)創造與陶詩類似的的隱居環境,表現與陶氏類似的心境,更為關注環境的外在美與尚未充分表現的田園意趣  • 陶淵明的躬耕田園,心靈的自由與淨化,對人生宇宙真諦的追尋 否決現實,堅定隱逸  • 陶詩窮幽入玄的思辨,理趣深蘊,有思辨與景物契合的境界  • 唐代  • 非堅定隱逸 出仕的終極期盼  • 對田園的觀賞而非參與  • 王維“無可無不可”  • 4、盛唐田園詩追求平和寧靜與優雅高尚的審美情趣。  • 對鄉村生活的表象觀照  • 田園為調節心理、怡悅心性的精神享受  • 三 山水田園詩派的藝術特徵  • 1、體兼陶謝田園山水題材,融合陶謝所確立的精神旨趣與審美觀照方式  • 陶謝 體合自然、適已為樂的精神旨趣  • 澄懷觀道、靜照忘求的審美觀照方式  • 2、多寫方外之情  • 結交佛道中人,寫與仙佛有關的山水詩  • 無宗誕的宗教色彩,而是將仙境、禪境化入靜照忘求的審美觀照方式,創造出清淨空靈的藝術意境  • 南宗頓悟思想 靜心自悟  • 由本性之空而體會萬法之空,無須洗心悟道而自悟  北宗 “漸悟” 神秀  偈子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佛拭,莫使惹塵埃!  南宗 “頓悟” 慧能  偈子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惹塵埃!  • 3、藝術表現上始終以崇尚陶謝為本。在繼承陶謝基礎上,形成了融興寄於觀賞、寄情性於鮮明畫面之中的表現方式,以及透過虛實關係的處理創造意境,具有韻外之致、象外之趣的共同特色。  王維的詩歌創作  • 一、生平與思想  • 20歲中進士 張九齡舉薦 兩次獲罪 最後官尚書右丞  • 儒釋道思想影響  • 晚年佛教徒生活 半官半隱  • 多才多藝 詩 樂 畫  • 二、王維的詩歌創作  • 王維的一生以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罷相為分界,前期有政治熱情,詩多慷慨英發之氣,風格雄渾博大,後期則消極避世,隱逸山林,多山水田園詩,風格幽邃空靜,多禪趣。  • 王維的詩歌可大致分為四類:  • 其一,山水、田園詩,名作有《山居秋暝》、《終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裡館》、《辛夷塢》、《鳥鳴澗》等;  • 其二,遊俠、邊塞詩,有《使至塞上》、《觀獵》、《少年行》、《老將行》、《隴西行》等,意境雄渾,洋溢著壯大明朗的情思和氣勢。;  • 其三,鄉情、友情、愛情詩,名作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雜詩》其二、《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東》、《相思》等;  • 其四,政治感遇詩,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奠定王維在唐詩史上大師地位的,是其抒寫隱逸情懷的山水田園詩。他精通音樂,又擅長繪畫,在他的山水田園詩中,創造出“詩中有畫”的靜逸明秀詩境,興象玲瓏而難以句詮。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少年行(其一)  新豐美酒鬥十千,  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  繫馬高樓垂柳邊。  少年行(其二)  出身仕漢羽林郎,  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  縱死猶聞俠骨香。  遊俠詩與邊塞詩積極進取,昂揚奮發,有銳氣與激情。壯闊雄渾,氣勢豪邁。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鹿柴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  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  紛紛開且落。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 空明境界與寧靜之美  • 詩中有畫  • 禪理禪趣  • 《送元二使安西》 首句抓住“朝雨”“客舍”“柳色”,為送別勾畫了一個明朗清新的環境,這樣一來,送別的氣氛就不是傷悲,而是輕快明朗的。尾聯用最能表達感情的事和語言入詩。他不說送別時的其它種種活動,而只提取把酒相送的一句話,真摯的友情和豪壯的胸懷皆有,既充滿人情味。所以,這首詩被人們譜成曲,成為千古傳唱的別離歌。明李東陽《麓堂詩話》雲:“作詩不可以意徇辭,而須以辭達意。辭能達意,可歌可詠,則可以傳。王摩詰‘陽關無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謂之達耳。”  孟浩然及其他山水詩人  • 一、孟浩然生平思想  有濟世用時之志 , 不甘沉淪,但終生布衣  科舉落第 遊歷天下,寄情山水  二、創作  孟浩然的山水詩,貼近生活,將淨化的情思、清淡的語言、明秀的詩境融為一體。自然平淡,清曠衝逸是孟浩然山水詩的風格特點。但也有少數詩寫得氣象壯闊,如《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與王維相比,較為淳樸自然  臨洞庭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以王、孟為中心,還有一批詩風與他們相近的詩人,如裴迪、儲光儀、常建等。  隱逸情結與山水情懷對詩境創造的意義  • 王維等山水詩人的出現,與盛唐隱逸之風的盛行有直接的關係。他們中有人是借隱逸以企圖走“終南捷徑”,而更多的則是將隱逸作為傲世獨立的表現,以入于山林、縱情山水顯示人品的高潔;進而把返歸自然作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尋求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純美天地。這種隱逸情結和山水情結對靜逸明秀詩境的創造十分重要。因唯有甘於寂寞,才能對自然有細緻的觀察和敏銳的感覺,才能以一種虛靈的胸襟去體悟山水,由實入虛,一片空明,向外發現了山水的美,向內發現了自己的真性情。  禪宗思想對詩歌感情格調的影響  • 王維等山水詩的創作,從觀物方式到感情格調,都帶有受禪宗思想影響的文化意蘊,饒有禪意和禪趣。王維山水詩獨具特色的寧靜之美和空靈禪境,奠定了他在中國山水田園詩發展史上他人難以企及的正宗地位。中國唐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繼承和發展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謝�I等的山水詩。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韋應物、柳宗元等。他們的作品較多地反映了閒適澹泊的思想情緒,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體和五言律絕的形式。他們在發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寫雄奇壯闊的景物,又能細緻入微地刻畫自然事物的動態;在自然景物的觀察上別有會心,能夠巧妙地 捕捉適於表現其生活情趣的種種形象,構成獨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後的山水詩向前推進了一步。其中以王維成就為高,他是詩人,又是畫家,能以畫理通之於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於李杜之外,別立一宗,對後世影響很大。

  • 2 # K哥哈

    中國唐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繼承和發展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謝�I等的山水詩。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韋應物、柳宗元等。他們的作品較多地反映了閒適澹泊的思想情緒,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體和五言律絕的形式。他們在發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寫雄奇壯闊的景物,又能細緻入微地刻畫自然事物的動態;在自然景物的觀察上別有會心,能夠巧妙地 捕捉適於表現其生活情趣的種種形象,構成獨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後的山水詩向前推進了一步。其中以王維成就為高,他是詩人,又是畫家,能以畫理通之於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於李杜之外,別立一宗,對後世影響很大。第二章  盛唐詩歌  第一節 盛唐山水田園詩歌 序論  • 一、盛唐山水田園詩派  盛唐以描寫山水田園內容為主的詩派,藝術成就極高,是盛唐詩歌繁榮的代表之一。代表人物為孟浩然、王維、儲光羲、裴迪、常建等。  中國古代山水田園詩派  陶謝、王孟、韋柳  • 二、山水田園詩派繁榮的原因  • (1) 從初唐到盛唐近百年來社會基本安定,經濟繁榮,為文人提供了漫遊山水和隱居田園的物質條件。(2) 佛、道的興盛和知識分子漫遊隱逸的風氣是文人描寫山水田園的直接原因。(3) 文學自身發展的結果  舉例 田園詩的繁榮發展  • 1、唐代別業的普及  別業的普及與唐代官吏的優厚待遇  郊館田園追求山林田園的自然之趣  • 2、官吏與文人士子們的大量隱居  官吏的亦官亦隱 大隱 提供優裕條件  • 仕隱兼顧與京官加別業  • 文人在等候選調或薦舉期間的暫時閒居  隱居地的選擇  • 中進士前多在家鄉隱居,亦官亦隱則在人所附近  • 暫時閒居則多在出過著名隱士的風光優美之地  • 江南 越中、廬山、襄陽等  • 北方 終南山、嵩山(亦官亦隱)  • 陸渾山、淇上、汝穎等 (一般士子)  • 3、隱居方式對隱居詩創作的影響  • (1)別業建築普及到下層士人,或近田家,或築於上水名勝之地,故多有山水田園之美,田園詩與山水詩方可彼此滲透,在盛唐匯為大宗。  • (2)創造與陶詩類似的的隱居環境,表現與陶氏類似的心境,更為關注環境的外在美與尚未充分表現的田園意趣  • 陶淵明的躬耕田園,心靈的自由與淨化,對人生宇宙真諦的追尋 否決現實,堅定隱逸  • 陶詩窮幽入玄的思辨,理趣深蘊,有思辨與景物契合的境界  • 唐代  • 非堅定隱逸 出仕的終極期盼  • 對田園的觀賞而非參與  • 王維“無可無不可”  • 4、盛唐田園詩追求平和寧靜與優雅高尚的審美情趣。  • 對鄉村生活的表象觀照  • 田園為調節心理、怡悅心性的精神享受  • 三 山水田園詩派的藝術特徵  • 1、體兼陶謝田園山水題材,融合陶謝所確立的精神旨趣與審美觀照方式  • 陶謝 體合自然、適已為樂的精神旨趣  • 澄懷觀道、靜照忘求的審美觀照方式  • 2、多寫方外之情  • 結交佛道中人,寫與仙佛有關的山水詩  • 無宗誕的宗教色彩,而是將仙境、禪境化入靜照忘求的審美觀照方式,創造出清淨空靈的藝術意境  • 南宗頓悟思想 靜心自悟  • 由本性之空而體會萬法之空,無須洗心悟道而自悟  北宗 “漸悟” 神秀  偈子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佛拭,莫使惹塵埃!  南宗 “頓悟” 慧能  偈子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惹塵埃!  • 3、藝術表現上始終以崇尚陶謝為本。在繼承陶謝基礎上,形成了融興寄於觀賞、寄情性於鮮明畫面之中的表現方式,以及透過虛實關係的處理創造意境,具有韻外之致、象外之趣的共同特色。  王維的詩歌創作  • 一、生平與思想  • 20歲中進士 張九齡舉薦 兩次獲罪 最後官尚書右丞  • 儒釋道思想影響  • 晚年佛教徒生活 半官半隱  • 多才多藝 詩 樂 畫  • 二、王維的詩歌創作  • 王維的一生以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罷相為分界,前期有政治熱情,詩多慷慨英發之氣,風格雄渾博大,後期則消極避世,隱逸山林,多山水田園詩,風格幽邃空靜,多禪趣。  • 王維的詩歌可大致分為四類:  • 其一,山水、田園詩,名作有《山居秋暝》、《終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裡館》、《辛夷塢》、《鳥鳴澗》等;  • 其二,遊俠、邊塞詩,有《使至塞上》、《觀獵》、《少年行》、《老將行》、《隴西行》等,意境雄渾,洋溢著壯大明朗的情思和氣勢。;  • 其三,鄉情、友情、愛情詩,名作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雜詩》其二、《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東》、《相思》等;  • 其四,政治感遇詩,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奠定王維在唐詩史上大師地位的,是其抒寫隱逸情懷的山水田園詩。他精通音樂,又擅長繪畫,在他的山水田園詩中,創造出“詩中有畫”的靜逸明秀詩境,興象玲瓏而難以句詮。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少年行(其一)  新豐美酒鬥十千,  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  繫馬高樓垂柳邊。  少年行(其二)  出身仕漢羽林郎,  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  縱死猶聞俠骨香。  遊俠詩與邊塞詩積極進取,昂揚奮發,有銳氣與激情。壯闊雄渾,氣勢豪邁。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鹿柴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  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  紛紛開且落。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 空明境界與寧靜之美  • 詩中有畫  • 禪理禪趣  • 《送元二使安西》 首句抓住“朝雨”“客舍”“柳色”,為送別勾畫了一個明朗清新的環境,這樣一來,送別的氣氛就不是傷悲,而是輕快明朗的。尾聯用最能表達感情的事和語言入詩。他不說送別時的其它種種活動,而只提取把酒相送的一句話,真摯的友情和豪壯的胸懷皆有,既充滿人情味。所以,這首詩被人們譜成曲,成為千古傳唱的別離歌。明李東陽《麓堂詩話》雲:“作詩不可以意徇辭,而須以辭達意。辭能達意,可歌可詠,則可以傳。王摩詰‘陽關無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謂之達耳。”  孟浩然及其他山水詩人  • 一、孟浩然生平思想  有濟世用時之志 , 不甘沉淪,但終生布衣  科舉落第 遊歷天下,寄情山水  二、創作  孟浩然的山水詩,貼近生活,將淨化的情思、清淡的語言、明秀的詩境融為一體。自然平淡,清曠衝逸是孟浩然山水詩的風格特點。但也有少數詩寫得氣象壯闊,如《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與王維相比,較為淳樸自然  臨洞庭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以王、孟為中心,還有一批詩風與他們相近的詩人,如裴迪、儲光儀、常建等。  隱逸情結與山水情懷對詩境創造的意義  • 王維等山水詩人的出現,與盛唐隱逸之風的盛行有直接的關係。他們中有人是借隱逸以企圖走“終南捷徑”,而更多的則是將隱逸作為傲世獨立的表現,以入于山林、縱情山水顯示人品的高潔;進而把返歸自然作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尋求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純美天地。這種隱逸情結和山水情結對靜逸明秀詩境的創造十分重要。因唯有甘於寂寞,才能對自然有細緻的觀察和敏銳的感覺,才能以一種虛靈的胸襟去體悟山水,由實入虛,一片空明,向外發現了山水的美,向內發現了自己的真性情。  禪宗思想對詩歌感情格調的影響  • 王維等山水詩的創作,從觀物方式到感情格調,都帶有受禪宗思想影響的文化意蘊,饒有禪意和禪趣。王維山水詩獨具特色的寧靜之美和空靈禪境,奠定了他在中國山水田園詩發展史上他人難以企及的正宗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較好的美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