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庭前小話
-
2 # 柳隨風
建文帝朱允炆是太祖朱元璋的長子長孫(事實上的長子長孫)欽定的接班人,在他釋出的遺詔中確定了朱允炆皇位的正統性並給予了很大的肯定: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朱允炆是合理合法的皇位繼承者,大明建立三十餘年國家已經統一,在朱元璋的統治之下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在軍事、經濟民生、文化等各方面建設得到了逐漸恢復和發展。
愛讀史書的朋友均知道,朱元璋非常喜歡朱標,稱吳王時便立為世子,他登基稱帝的洪武元年立為太子,可惜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把對太子的愛全部轉移到了朱允炆身上,為了扶持朱允炆上位,他做了大量工作和安排,制定了相對嚴密細緻的政治、軍事制度,分封諸子為王,以此保證皇孫登基之後能夠順利的接班和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殘餘勢力。
朱允炆登基後重用儒家子弟,把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引為心腹。野史中說皇帝常與幾位老師言說: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遜。這話我是不信的,但他自幼受儒家教育重文治而輕武功是有的,讀史知興替他心裡有算計倒是有可能。這種事就算是真的,他也不會宣之於口。所以齊泰、黃子澄之流慫恿皇帝消藩,也合了他的心思,畢竟諸位藩王位高權重,對皇位產生了威脅。尤其是燕王,戰功卓著,有“節制沿邊士馬”的權利,地位超於諸王,他深為忌憚。
朝廷消藩的手段非常激烈,在很短的時間內周王、代王、齊王、湘王等先後被殺或被廢為庶人,在北平的就藩燕王也面臨著同樣的命運。如果不起兵接受朝廷的調遣,諸王前車之鑑,他等同於自縛雙臂,等待著他的是高舉的屠刀。差距是明顯的,一個地方武裝和中央集權的戰爭機器對抗,他成功的機會其實很低,但他沒有別的選擇。如果朱允炆不是這樣一步步把朱棣逼到絕路,在當時的情況下,朱棣就算有心也絕不敢輕易造反。急功近利只是消藩失敗諸多原因之一,如此激烈狠絕的方式導致很多高層將領的反感,出工不出力,誰能保證寡情的皇帝以後不會做出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來。年輕的皇帝和那些密謀的文官們以為拿出聖旨來諸王便不能、也不敢反抗,確實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聽從,也有性格剛烈的,如湘王朱柏不堪受辱,為保名節闔家自焚。
鑑於當時消藩矛盾的激化,朝中先後派遣委任重要官員進入北平,試圖控制局勢,朱棣不敢在等下去,遂下定決心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以“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反叛。朱棣就藩北平,在一線部隊中常年與蒙古人往來廝殺,所屬甲士最為精銳。朱允炆錯誤的判斷了形勢,也對朱棣的性格沒有充分的評估。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小調在金戈鐵馬狼煙中且戰且走中的太祖之子朱棣面前真的唱不起來。
經過四年的戰爭,朱棣進入京城登基稱帝,為明成祖。
綜上所述,如果朱棣當時不起兵造反,他不僅不可能稱帝,而且早晚被消藩,輕擇囚禁,重則喪命,按當時複雜的局面推算後者的可能性要大於前者。
-
3 # 遊讀人生
雖然只是個假設的問題,但事實是非常清楚的,不主動爭取不可能有皇位。中國古代皇位的傳承秉承的是正統和傳長。正如朱元璋的接班人是朱棣的哥哥朱標,朱標不在了傳的是他的兒子朱允文。這是傳統的嫡系。當年朱允文已登大位,假如他也不在了,優先考慮的也是他的兒子。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樣,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就不可能當皇帝。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宋太祖傳位給了他的弟弟而不是兒子。但這是公開的傳位,否則如果不是皇帝無繼承人,其他皇族是不可能有皇位繼承權的。朱棣與建文帝的皇位爭奪不是因為沒有繼承人,而是因為權,因為生存。雖然朱棣造反不一定會當皇帝,但可以肯定他不造反肯定是當不上的。
-
4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朱棣——明朝除朱元璋以來最偉大的帝王,不過他的皇位不是朱元璋欽點,而是在朱元璋崩逝後,他透過“造反”而獲取。
古來皇位的獲取有兩種最為名正言順,一種是透過自身努力建立天下,比如劉邦、朱元璋皆是如此,還有一種是先皇欽點,根據遺詔繼位,歷史上大部分帝王都是透過這種方式繼位。
對於以上兩種繼承方式,第一種可遇不可求,朱元璋珠玉在前,作為後代的朱棣遺憾錯過,第二種在朱元璋長子朱標病逝後,朱棣極度渴望獲得朱元璋的認可,奈何朱元璋為了給後世樹立標準,嚴格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原則來安排子嗣繼承皇位。按照繼承順序,朱允炆排在朱棣前,所以在朱元璋生前朱棣喪失優先繼承皇位資格,只能屈居藩王。
朱允炆繼位後,假如不作死不立馬削藩,穩定朝局和人心以後,憑藉朱棣的一點點兵馬根本不可能造反成功,可惜文人尤其是儒生誤國,朱允炆貿然削藩給了朱棣機會,最終朱棣透過靖難奪得皇位。
假如朱棣不造反,讓朱允炆心甘情願的禪讓給他,根本沒可能,不管哪種假設,都不可能成立,朱棣若想稱帝只有造反一條路。
-
5 # 老貓談史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元璋的大兒子是朱標,朱標非常仁厚愛民,深得朝廷大臣的稱讚,也是朱元璋指定的皇太子。他在兄弟中的威望很高,朱棣也非常敬重他的大哥。
其實朱棣有著一顆相當皇帝的心
我們都知道朱棣早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這麼說,他在朝堂之上的威望僅次於大哥朱標。在大明朝剛剛建立不久後,邊境騷擾問題經常出現,還是朱棣主動請纓率軍多次擊敗北元入侵者,保衛了大明的安危,使其在明朝北方軍中有著非常高的威望。
但是,朱標卻意外去世,皇太子位置空缺了出來,先拋開大哥去世這一問題 朱棣還是挺高興的,因為他立下了這麼多的功勞,他的機會還是挺大的,誰知道朱元璋立馬就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帝。這一下子就引起了朱棣的不滿。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還是反了
朱棣雖然表現出了不滿但還是沒有辦法,誰讓是自己老爹決定的呢?朱棣其實已經漸漸有了輔佐建文帝的念頭,但是建文帝擔憂藩王們的實力過於強大並在朝中大臣建議下開始了削藩政策,這下可好,一路的窮追猛打終於將朱棣給逼急了,於是二話不說打著"清君側"的口號造反了。
-
6 # 農夫說歷史
朱棣靠著靖國難,清君側的名號,決定起兵南下,在一番戰鬥較量後,如願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那麼朱棣如果不起兵造反,還會稱帝嗎?還是有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具體可以從幾個方面闡述一下。首先便是藉口或者理由。他之所以能起兵,是說自己的皇帝侄子身邊有宵小之徒,會危機大明江山,他燕王朱棣在封地只是一個皇子,對朱允炆而言是皇叔,退一萬步講即使朱允炆自然駕崩,其皇位也不會輪到他的四皇叔,只會是朱允炆的兒子即位,既然輪不到你朱棣,你有什麼理由稱帝?是這樣嗎?古代的皇位更替除了立嫡立長之外,還有立賢這麼一說,既然你朱允炆上臺後的削藩,導致諸位藩王紛紛出現敵對局面,而且不僅沒有能妥善解決,反而把大明江山拖入了內訌的局面,朱棣不僅戰功赫赫而且其朝廷的聲望也不錯,換個能穩得住的局面皇帝,對大明而言應該不是壞事吧?其次是順序,朱棣排行老四,上有兄長三人,朱標作為長子也是太子早早就掛了,二哥朱樉洪武二十八年薨,三哥朱棡洪武三十一年薨,朱元璋也是洪武三十一年駕崩的,看到了吧,朱棣的老爹朱元璋死了,前面的三位兄長也死了,按順序,就到朱棣這邊了,排除朱元璋身前的指定接班人的因素,朱棣完全可以按排位賽落到皇帝的頭銜。可是朱元璋已經身前指定了接班人,這個局面怎麼破呢?矯詔!沒錯就是一紙詔書,雖然古代的聖旨很難作假,但是不代表沒有,像秦始皇駕崩時,趙高與李斯的矯詔就是證明,說明還是可行的,關鍵是得有掌印太監,秉筆太監等一系列人的配合,來個乾坤顛倒,說朱元璋臨時改變主意,打算給自己的兒子做皇帝,他朱允炆還有什麼話說?最後,看看朱棣稱帝的條件是否成熟。燕王朱棣常年在外征戰,其軍事能力與政治敏銳度應該說還是比較成熟的,當然了,僅有軍事才能和政治敏銳度還是不夠的,因為這兩條另外一個人也同樣具備,那就是朱棣的十七皇弟朱權,他倆有“燕王善戰,寧王善謀”的美譽,皇位只一個,那如何認為朱棣具備呢,朱棣的其他弟兄(寧王除外)都是閒散王爺,沒有那個雄心與膽魄,朱棣有一個他們沒有的,就是強大的軍隊履職經歷,和有力的謀士團隊,朱棣的首席謀士是姚廣孝,他的思維縝密,言語極具煽動性,完全可以鼓動其他兄弟動手,自己再來一個勤王動作,朱棣完全可以說是朱允炆和造反的人同歸於盡了,趁亂卻而代之,史書上會寫他是造反的?當然了,歷史不允許假設性的問題,於是燕王朱棣還是選擇了,直接和自己的侄子打對臺,其結果自然是朱棣取得了勝利,成為了大明的第三任皇帝,就靠著這樣的方式開啟了他的“永樂時代”!
-
7 # 歷史伴讀小二
肯定不行。獲得帝位的途徑:造反,傳承,禪讓
1.三皇五帝時期,氏族部落社會制,實行禪讓制,有治國本領或是有賢名的公眾人物得到帝位。
2.秦朝一統天下之後,封建社會統治時期,帝位的由來雖說還是三種模式,這時候所謂的“禪讓制”就是假惺惺的推脫模式或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
3.那基本上就是按照造反與傳承兩種模式獲得帝位。比如每個朝代的創始者都是以舉兵造反推翻前朝的統治,最終建立新朝代。
在每個朝代的本朝延續的過程中,那就是父傳子的模式為主要手法,當然在宋朝或是明朝時期,還出現“兄傳弟”“傳侄子或孫子”的模式。
漢制以嫡立長的傳承製模式,燕王朱棣沒資格按照漢制以嫡立長的傳承模式,燕王朱棣屬於第四子,而且又是庶出,因為朱棣的出身之謎,一直被認為不是馬皇后所生,而是其他妃嬪所生的結果。
那自己的大哥太子朱標屬於嫡長子,但還沒有撐過明太祖朱元璋的百年之期,就提前跟朱元璋說再見了。
按照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都是分封自己的兒子到各地進行就藩,以便成為明帝國的最為堅實的籬笆邊防模式。朱棣10歲就被封為燕王之後,就到北平屬地就藩。
那既然太子大哥朱標都死了,那太子之位就空缺出來了,其他兄弟的成色不足,給朱棣第二梯隊一個很好的奪嫡機會。可是朱元璋就是在朱標死後不立太子,讓朱棣心有所怨。即使自己在藩邸立再大的功勳也是對於太子之位,都是“水中月鏡中花”的結果。
最後想不到是皇太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成為大明帝國的第二任皇帝。
削藩與囚禁,朱棣看到前途末路建文帝朱允炆上臺之後,聽從黃子澄與方孝孺等名士大儒的陳述漢朝“七國之亂”的緣由就是分封制導致的惡果。那麼如今對明朝各藩王在不遏制就是全國動亂的危亡時刻。
燕王朱棣也是一位明智而智慧之人,其他藩王或是上吊自殺或是甘願削藩的時刻。那時候他看到自己的前途末路,要麼被殺,要麼被囚禁在京城渡過餘生的結局。他也同樣被囚禁,只是通過了裝瘋賣傻的自我表演騙過了建文帝朱允炆,或是朱允炆實在是仁慈而下不了狠手,把燕王朱棣放虎歸山。就此開啟“靖難之役”,造反之路。
靖難之役,造反把帝位搶回來燕王朱棣在藩邸北平,以八百多士兵起兵造反,以清君側的名義開啟“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摧古拉朽式狂奔之後,推翻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統治,自己坐上大明帝國的一把手位置。就此開啟“永樂之治”,號稱永樂大帝。
永樂大帝朱棣造反得來的帝位,最後大明王朝在朱棣的手上開啟四處征戰及大有作為的帝王模式,把“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信條貫穿整個大明王朝。或許他也在向朱元璋證明,“老爹,你當初應該選我,選我才是大明帝國的幸事”。
-
8 # 追記歷史
朱棣不起兵造反肯定當不了皇帝,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以當時嫡長子繼位的傳統,雖然朱標英年早逝,但是按出生次序的話怎麼也輪不到他。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但由於朱標的大兒子早年夭折,所以實際情況朱允炆是長子。朱元璋沒有選擇將皇位傳給他的兒子們,而是直接傳給了嫡長孫朱允炆,朱元璋這樣做可能是考慮到,這樣可以避免兒子們互相殘殺爭奪皇位。其實那時候有嫡長子去世,嫡長孫繼位的傳統,所以朱允炆繼位並不有違常理。其實歷史上說法比較廣泛的是朱棣不是馬皇后所生,他兵變成功後將自己的生母模糊神秘化,強調自己是馬皇后之子,因為那時候只有正妻所生出來的孩子才是嫡出,主要是為了迎合嫡長子繼承的傳統,只有這樣說才能讓他的皇位看著還合理些。說這麼多主要的意思也就是朱棣的出身,在當時的皇位繼承方式上不佔優勢。
朱允炆雖然是個仁善之人,但是他繼位之後為了增加中央集權,走了一步削藩的險棋。先後將五個藩王權力全部削除掉,把最後一個實力最強的朱棣放到最後,這時候的朱棣看到五個藩王被拿下,自然早已看清形勢做好打算。朱棣是透過裝瘋賣傻,才臨時騙過去朱允炆,這主要也和朱允炆心慈手軟有關係。所以當時朱棣不造反,就會像其他藩王一樣被削去權勢,那樣他就更不可能稱帝了。
咱們都知道朱允炆是個大儒,他上臺之後大量重用儒臣,用儒臣本身沒有什麼大錯。但朱允炆重用儒臣有點走極端的意思,這些人大多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理論是不少卻缺乏實戰經驗。朱允炆這樣大量起用新人,必然就會讓一些前朝既得利益的重臣不滿,雖然朱元璋生前為他掃除了不少障礙,但是這個影響還是有的。既然你所問的是一個假設問題,那麼咱們就想朱允炆這種的統治方式不牢固了,甚至想象他要倒臺。在那種情況下會不會輪到朱棣呢?我想就算朱允炆倒臺,朱棣也很難透過和平的方式奪得皇位,因為朱允炆以這種形式的垮臺,必然也不可能只有朱棣一方爭奪,所以就算朱棣以這樣的方式爭奪皇位,還是避免不了用兵戰爭。
在那個講究正統繼位的年代,其實朱棣對於起兵造反也很無奈,雖然他舉起了清君側的旗幟,但不管怎麼看都很虛偽。所以朱棣取得勝利之後,瘋狂的尋找朱允炆的下落,但無奈至今朱允炆的下落都是一個謎。可能朱棣想活捉朱允炆,之後逼朱允炆走一個禪讓的程式,這樣他奪得江山名義會看著正統一些。如果不拋開歷史的基礎架構,朱棣想不造反就能當皇帝,可能只有朱元璋當時指定他為接班人才行。
-
9 # 夢迴伍千年
歷史沒有如果,所謂時勢造英雄。所有的歷史上有白撿來的帝王嗎?都是拼殺出來的,哪怕是正常情況下也要和其他兄弟相爭。
歷史上朱允炆削藩政策下,朱棣聽話膽小的兄弟們死的死,囚禁的囚禁,還有剛烈的竟然有闔家自焚的。朱棣剛開始寧願裝瘋賣傻也不願造反,這也是因為優勢都在朱允炆手裡,兵力對比簡直就是100:1的節奏,要錢沒錢,要兵沒兵,群毆單挑都不行,如果不是朱允炆昏招不斷,識人不明,怎麼可能斷送他的江山,心狠一點,朱棣早就被滅了。
也就是趁著朱允炆剛開始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當斷不斷給了朱棣時間和機會,然後朱棣又不惜一切手段許願,借兵,才有那麼一絲曙光照耀到朱棣頭上,然後朱棣就借這麼點Sunny,就燦爛起來了,三年後,笑到了最後。
-
10 # 史海驚奇錄
如果朱棣不造反,他當然不可能稱帝了。因為他的帝位本來就是造反搶來的。
仔細一分析,朱棣此人內心深處肯定是對皇位充滿了慾望的。可惜的是,自己並不是嫡長子,與太子之位無緣。
本來他也死了這份心的。偏偏太子朱標死得早,還沒登基就玩完了,這又讓朱棣重新燃起了慾望。因為在兄弟中,他的能力功勞是有目共睹的。
只可惜,這一次又錯過了。因為老爹似乎不太看好他,而是把繼承人指定為朱允炆,立其為皇太孫。
這個時候的朱棣,心裡一定有怨氣的吧,可又無法發作。他想當皇帝,本來可以從朱元璋那裡繼承,但是這一條渠道已經被堵死了。
那麼,有沒有其他渠道呢?或許是有的。朱允炆登基之後,如果他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想要提前退休,把帝位指定讓叔叔朱棣來繼承,那麼他就能當上皇帝了。但這個希望顯然是無比的渺茫。
甚至到了最後,他連王爺這個位子都岌岌可危了。所以說,他後來的造反,也有自保的原因在內。他為此拼上老命奮力一博,沒想到真被他賭贏了,於是就當上皇帝了。
-
11 # 清風捲沙
朱棣以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起兵時,朱允炆已經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
如果朱棣不造反最多也就是個藩王,只要坐上那把龍椅,任憑誰也不會輕易讓位於他人這就是皇權的魅力。
-
12 # 愛好廣泛的我
答案顯而易見,肯定不會。天上不會掉餡餅,更不會掉皇帝寶座。就如現代社會,賺錢只有兩種途徑,合法與不合法。在中國古代,獲取皇位,只有繼承或造反。繼承是古代社會最合規的皇位獲取方式,名正言順。也許有人會說,不是有禪讓嗎?所謂的禪讓,其實質也是一種謀反,只是用來哄當時天下人的幌子。
回覆列表
不能。
如果朱棣不造反,那麼他的下場不會好到哪裡去。朱允炆和他身邊的忠臣為保皇權專制和中央集權必然會對諸位叔叔下手,所以倒不如先下手為強,自己造反做皇帝。